中班科学活动:勺子哈哈镜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范文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有趣的物体与现象》,第三节《勺子里的哈哈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初步认识凸透镜的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影响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认识凸透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画笔。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放大镜、蜡烛、火柴、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火焰。
然后,教师用勺子背面贴近火焰,让幼儿观察火焰在勺子里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观察火焰在不同勺子里的变化。
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幼儿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火焰在不同勺子里的变化,并记录在白纸上。
4. 讨论与分析(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结果,引导幼儿分析火焰变化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勺子形状:平面、凸面、凹面火焰变化:大小、形状、颜色2. 凸透镜原理: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不同形状的勺子,记录火焰在不同勺子里的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完成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勺子里的哈哈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但在分析火焰变化原因时,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实践,观察更多生活中的凸透镜现象,如放大镜、眼镜等。
在下一节课中,让幼儿分享实践成果,进一步巩固凸透镜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影响的原因。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活动准备】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活动过程】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中班科学游戏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游戏精品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探索镜子成像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勺子形状与物体成像的关系,理解镜子成像的原理。
2.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镜子成像的原理。
重点:观察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镜子、实验箱、演示文稿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勺子,讨论勺子的形状。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不同形状的勺子在水中的成像现象。
讲解镜子成像的原理,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
3. 动手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勺子成像效果不一样?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属于自己的勺子哈哈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与物体成像的关系镜子成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勺子哈哈镜,观察并记录成像效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勺子形状与物体成像的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动手实践环节积极参与。
但在讲解镜子成像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家中其他物品的成像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游戏课程,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第五节——《勺子里的哈哈镜》。
详细内容包括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
教学重点:幼儿动手实践,观察勺子哈哈镜产生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镜子、蜡烛、火柴、透明胶带、剪刀、画笔、纸张。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镜子、蜡烛、火柴、透明胶带、剪刀、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并演示制作过程。
3. 动手实践(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制作原理:光的反射、成像原理3. 制作步骤:①准备材料;②将镜子贴在勺子背面;③点燃蜡烛,观察勺子里的像;④调整勺子与蜡烛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勺子哈哈镜,观察并记录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勺子里的像的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蜡烛与勺子距离与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如:观察镜子在不同角度下的成像特点,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勺子哈哈镜的制作原理。
2.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勺子哈哈镜,观察并记录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勺子里的像的变化。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目标1.了解勺子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观察勺子中物体的变化。
2.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勺子当作放大镜使用的方法,观察勺子中物体的变化。
难点:理解勺子当作放大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勺子、水杯、水果、小玩具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引导幼儿观察手中的勺子,提问:你们知道勺子有什么作用吗?(二)探索部分1.教师演示:将勺子放在水杯上,观察勺子中的物体变化。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3.邀请幼儿尝试:将勺子放在水杯上,观察勺子中的物体变化。
(三)实践部分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勺子、一个水杯和若干水果、小玩具。
2.教师引导:将勺子放在水杯上,观察勺子中的物体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讨论部分1.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勺子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吗?2.教师讲解:勺子的曲面可以聚焦光线,使物体在勺子中放大。
1.回顾本次活动,巩固知识点。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当作放大镜使用?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勺子当作放大镜观察周围的物体,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记录,并引导孩子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勺子当作放大镜使用的方法,观察并描述勺子中物体的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勺子当作放大镜的物理原理,即曲面聚焦光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部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用勺子的呢?幼儿:我们用勺子吃饭,喝汤。
教师:对了,勺子还有个特别的用途,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用勺子做个小游戏,看看勺子能不能变成一个哈哈镜。
(二)探索部分教师: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一下,看,我把勺子放在水杯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物体变大了!教师:很好,那你们来试试看,把勺子放在水杯上,看看你们的水杯里的物体有没有变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的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物体形象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的不同形状,并观察不同形状勺子成像的特点。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勺子、放大镜、白纸、蜡烛、火柴、画笔、直尺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不同形状的勺子、白纸、放大镜、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和一个蜡烛,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勺子背面形成的像。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勺子背面会有一个像?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演示如何用勺子作为哈哈镜,观察蜡烛在不同形状勺子背面的成像。
(3)讲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3. 动手实践(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不同形状的勺子、白纸、放大镜。
(2)让幼儿将蜡烛放置在勺子背面,观察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3)用放大镜观察成像,并用画笔在白纸上描绘出成像的轮廓。
(4)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4. 随堂练习(1)教师给出不同形状的勺子,让幼儿预测蜡烛在勺子背面的成像。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预测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勺子里的哈哈镜2. 教学目标: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培养观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3. 教学难点与重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观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4. 实践步骤:观察、描绘、讨论、验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勺子观察蜡烛在勺子背面的成像,描绘出来,并说明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1)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中的第二节“勺子里的哈哈镜”。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勺子哈哈镜的成像特点,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物体在勺子哈哈镜中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特点,知道镜面反射的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在勺子哈哈镜中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在勺子哈哈镜中的变化,并能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哈哈镜、玩具、卡片、镜子、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哈哈镜、玩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哈哈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勺子里的玩具会变形?2. 讲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演示,讲解勺子哈哈镜的镜面反射原理,让幼儿了解物体在勺子哈哈镜中的成像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玩具,将其放在勺子哈哈镜中,让幼儿观察玩具在勺子里的变化,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操作,将玩具、卡片放在勺子哈哈镜中,观察并描述物体在勺子里的变化。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1)勺子哈哈镜的成像特点(2)镜面反射原理(3)物体在勺子哈哈镜中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小镜子,试着用勺子制作一个哈哈镜,观察物体在勺子哈哈镜中的变化。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勺子制作哈哈镜,观察物体在其中的变化。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1)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游戏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围绕勺子里的哈哈镜展开。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
重点:观察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手机、白纸、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放大镜、白纸、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提问:“大家知道勺子是什么形状的吗?你们觉得勺子可以当镜子用吗?”2. 例题讲解教师用手机在勺子背面照射,使勺子成为一个哈哈镜,展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在勺子里的成像,讲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
3. 动手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用放大镜观察勺子里的成像,并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卡片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猜测在勺子里的成像,检验幼儿对勺子哈哈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1)勺子的形状(2)勺子哈哈镜成像原理(3)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哈哈镜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记录成像。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成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观察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成像规律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用其他物品(如瓶子、杯子等)制作哈哈镜,观察不同形状的物品成像,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清晰度;4. 动手实践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镜》精品教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游戏课程,涉及教材第四章《有趣镜子》中第三节《勺子里镜》。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勺子形状对光线折射影响,探索勺子里镜像变化,通过实际操作解简单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镜子。
学具:每组一份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放大镜、手电筒、白纸等道具,演示光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勺子中镜像变化。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形状勺子中镜像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勺子制作镜,并让幼儿尝试制作。
六、板书设计1. 光传播与反射2. 勺子形状与镜像关系3. 制作勺子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勺子镜,观察并记录镜像变化。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记录不同形状勺子中镜像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关系,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光学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镜像之间关系。
二、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简单易懂道具,如手电筒、白纸等,使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光传播和反射现象。
2. 语言表达要生动有趣,以吸引幼儿注意力。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问并发表自己看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材》第四章“光与影”部分,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感知光的反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操作、表达,培养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勺子、手电筒、白纸、镜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哈哈镜、勺子、手电筒、白纸、镜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用勺子作为哈哈镜,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产生的成像效果,引导幼儿发现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操作,用不同形状的勺子观察成像,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的关系。
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出示镜子,引导幼儿观察镜子里的自己,讨论镜子成像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里的哈哈镜2. 板书内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光的反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和家人一起讨论镜子成像的原理。
2. 答案:镜子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线照在镜子上,反射回来形成我们看到的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的解析1. 例题讲解时,教师应准备不同形状的勺子(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不同勺子对光的反射效果,从而直观地感受到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2024年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游戏《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的游戏”,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探索勺子背面不同曲率的“哈哈镜”对光线和物体形象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哈哈镜”的基本原理,知道不同曲率的勺子背面会对物体产生放大、缩小、扭曲等效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勺子背面不同曲率的“哈哈镜”对物体形象的影响。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哈哈镜”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放大镜、手电筒、白纸、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勺子,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勺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邀请幼儿尝试用勺子背面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变化。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勺子背面不同曲率对物体形象的影响,讲解“哈哈镜”的原理。
邀请幼儿观察、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勺子背面曲率与物体形象变化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形象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邀请各小组分享实践活动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背面曲率:平面、凸面、凹面物体形象变化:放大、缩小、扭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勺子背面制作一个“哈哈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形象变化。
2. 答案提示:根据勺子背面的曲率,预测物体的形象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哈哈镜”的原理掌握程度如何?实践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制作成“哈哈镜”,并尝试制作和观察。
《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
《中班《勺子里的哈哈镜》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具体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掌握简单的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勺子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勺子、镜子、卡片、手机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勺子、一张镜子、一张卡片、一部手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让学生观察勺子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形状的勺子和镜子观察卡片上的图像,记录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不同形状的勺子成像特点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家里的小勺子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2)结合实验结果,思考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勺子形状对成像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物品代替勺子进行实验,进一步了解形状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问题设计;2. 例题讲解中勺子形状与成像关系的阐述;3. 动手实践环节的分组实验;5.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如果把它当作镜子,它会照出什么样的图像呢?”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探索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特性,使幼儿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背面作为“哈哈镜”的成像特点,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透明胶带、小玩具、手电筒。
学具:每组一个勺子、小玩具、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勺子背面,提问:“你们觉得勺子背面像什么?”邀请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周围物体,引导幼儿发现勺子背面成像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将小玩具放在勺子背面,用手电筒照亮,观察勺子背面的成像。
讲解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勺子背面的成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背面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小镜子,与父母一起发现镜子的反射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勺子背面成像的兴趣较高,但在理解反射原理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探索其他物体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水面等。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勺子背面成像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演示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过程及原理。
4. 作业设计:观察家里的镜子,探索反射现象。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成像原理:勺子背面呈弧形,光线照射到勺子背面时,发生反射。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勺子里的哈哈镜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教学主题为「镜子的作用」,针对中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师决定采用哈哈镜这一道具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哈哈镜和普通镜的不同外形和效果,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镜子的作用及不同类型的镜子特点,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教学准备准备上手材料:哈哈镜和平面镜各若干个、小勺子若干个。
准备幼儿园外一个高光照度、光线均匀的地方,建议选择野外或者广场。
2.引入教师将两个镜子交给孩子自由探索,让孩子感受和观察两面镜子的不同:观察镜子的形状、表面以及反射效果等。
3.哈哈镜的表现•拿起哈哈镜,站在阳光下,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哈哈镜的样子,然后解释哈哈镜的反射效果的秘密。
•引导孩子在户外找到一个平坦的地方,通过观察落地后的自己,进一步理解哈哈镜的反射效果。
•为了加深孩子对反射效果的了解,将小勺子放在哈哈镜上,让孩子观察勺子变形的情况。
4.镜子的反射作用•提供平面镜让孩子观察。
与哈哈镜相比,平面镜更具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现实性。
•教师给出一系列锻炼,带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镜子的作用,如在平面镜前划“诗词”。
5.反思与总结教师为孩子总结本节课程所学知识,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验。
三、教学反思哈哈镜是幼儿初学科学中一种常见的引导物,其反射的视觉效果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其对镜子反射规律的感知能力。
而平面镜则更加具有实用性,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生活教学,有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到日常用品的分类和使用。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与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和多元性的自由创作环境,更好地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在户外活动前需要检查场地环境,保证孩子安全。
同时,还需要注意性别意识问题,避免出现女孩子戴哈哈镜被嘲笑等不良行为。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探索简单的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勺子形状与物体成像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和分享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成像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里的物体变化,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同形状的勺子、放大镜、手电筒、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不同形状的勺子、放大镜、手电筒、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引导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勺子像什么?它和我们平时用的勺子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用放大镜和手电筒照射勺子,让幼儿观察勺子里的物体变化,讲解勺子形状对物体成像的影响。
3. 动手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操作勺子、放大镜和手电筒,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分析结果,讨论勺子形状与物体成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形状与物体成像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哈哈镜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光学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成像的影响。
2. 动手实践环节:幼儿自己操作勺子、放大镜和手电筒,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了解哈哈镜的原理。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掌握哈哈镜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哈哈镜实验盒、勺子、气球、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哈哈镜实验盒、勺子、气球、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和一个气球,提问:“你们知道气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如果把气球放在勺子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引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将气球放入勺子中,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在勺子里的形状变化。
(2)教师解释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讲解哈哈镜的原理。
(3)教师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放在勺子里会变得很有趣?”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勺子对物体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1)勺子形状对物体的影响(2)哈哈镜原理(3)实验结果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不同形状的勺子,记录并描述其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
2. 答案示例:(1)圆形勺子:物体在勺子里变形,像哈哈镜一样有趣。
(2)方形勺子:物体在勺子里变成方形,边缘有扭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对勺子里的哈哈镜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哈哈镜现象,如水波纹、曲面镜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
简介
在中班科学课上,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科学知识是非常生动、有趣的。
本次活动是一项经典的科学实验——勺子里的哈哈镜。
本文将介绍这项活动的目的,实施步骤以及效果。
目的
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
1.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2.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实施步骤
1.资料准备
在活动前,老师需要准备一些物料,包括:勺子、定型泡沫板、橡皮筋等。
2.勺子的变形
在活动中,老师需要让孩子们用橡皮筋将两个定型泡沫板夹在勺柄上面,这样,勺子的形状就会变得不规则。
3.观察勺子
接下来,老师需要向孩子们介绍哈哈镜的原理,并让孩子们拿着勺子进行观察。
孩子们会发现:当他们把勺子举到眼前,勺子里的东西会变得奇怪而有趣。
4.讨论勺子的原理
让孩子们讨论勺子里面的东西为什么会变形。
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思考:“我们看到的是如何变形的?是勺子变形了,还是勺子里面的东西变形了?”
5.完成任务
最后,让孩子们回答一下本次活动提出的问题,并向全班展示他们最喜欢的变形物品。
效果
这项活动在孩子们中间非常受欢迎,孩子们对变形的物品都非常感兴趣,并带着好奇心探索变形的原理。
在参加这项活动后,孩子们对于“哈哈镜”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小结:通过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勺子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勺子的形状和特点:圆形、柄、尖端等。
2. 哈哈镜的原理:反射、变形。
3. 创作哈哈镜:用勺子和镜子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勺子、镜子、画纸、颜料、画笔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充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勺子的形状和特点,引导幼儿说出勺子的名称、形状、柄的长度等。
2. 讲解:向幼儿讲解哈哈镜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勺子和镜子组合成哈哈镜的过程。
3. 示范:教师用勺子和镜子示范创作哈哈镜,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
4. 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勺子和镜子创作哈哈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勺子和哈哈镜的认识程度。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幼儿的作品,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2.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哈哈镜,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实践和感受科学乐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自我评估: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幼儿反馈:了解幼儿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科学探索活动:带领幼儿探索更多的光学现象,如镜子反射、光的传播等。
2. 开展科学主题故事会:讲述与科学相关的有趣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勺子和哈哈镜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图书资源:推荐与科学、探索主题相关的幼儿图书,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勺子上的哈哈镜》含反思活动目标1. 能够让幼儿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现象。
2. 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幼儿自己的试验结果。
3. 通过试验培育相互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力量。
4. 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手眼协调力量,培育创作力及急躁。
难点:引导幼儿多参加集体活动,进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预备1. 不锈钢的勺子(有新有旧、大小、外形差异,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 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一、说一说:勺子的特别用法勺子除了能帮忙我们吃饭,还有什么本事呢?二、嬉戏:照镜子教师问幼儿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发觉画下来。
三、嬉戏:小小摄影师1.带着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观察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3.引导幼儿思索: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学反思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过去了,在各方面的力量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活泼,幼儿在教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渐渐养成,力量、学问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1)对幼儿进展的反思,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积极与幼儿多做户外活动,多给幼儿时机与空间的进展,鼓舞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看与指导,多积极多鼓舞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对教师专业进展的反思,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共性差异,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习动身,从实际动身仔细制定适合幼儿进展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大家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了教师之间的分散力,增加了教师的参加意识。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这次活动中,不单是教师和幼儿互动,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活动常规还需培育。
依据自己本班幼儿的状况,对幼儿在在日常中消失的问题进展反思,改掉以前只注意结果的作法。
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萌生少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少儿对光反射的兴趣,研究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绘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研究的欲念,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1、此活动一定在明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爱玩勺子了,几日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同来玩一玩镜子吧!二、少儿玩镜子。
(各样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资料,请少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少儿研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少儿沟通,,最后集体分享研究结果,并进行考证性研究。
)教师指引一:问在坐位上玩镜子的少儿。
1、你是如何玩的镜子?2、发现了什么?小结:镜子能够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能够看见身体后边的小朋友。
教师指引二: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同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2、墙上为何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4、你是如何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能够在墙上产生光斑,还可以让光斑挪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指引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赶战”的游戏,我们一同看看他们是如何玩的!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2、如何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3、请少儿试试。
小结:“动物追赶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三、少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同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迪少儿联合自己的记录与伙伴沟通自己的发现。
依据少儿的表述,要点指引少儿谈谈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发问,帮助少儿有条理的研究: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本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同样吗?有什么不一样?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同样吗?为何?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一样,等少儿进一步探究此中的奇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勺子上的哈哈镜
一、设计思路
哈哈镜以其独特的成像特点区别与普通镜子,我们都知道照哈哈镜是非常有趣的。
然而,勺子有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幼儿对它并不陌生。
再加上中班幼儿有很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勺子哈哈镜这个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哈哈镜的成像变化特点。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探索勺子哈哈镜的秘密,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
3. 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干净光滑、表面无刮痕);PPT课件、集体记录表。
2.幼儿有过照镜子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照镜子,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导语: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刘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镜子来跟你们玩游戏,看看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人哪里和你是一样的?哪里是不一样?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2.猜想及验证,探索“勺子哈哈镜”的秘密。
(1)观察勺子哈哈镜,了解勺子的“凹凸面”。
指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不锈钢勺子让你们玩一玩、照一照。
我们先来看一看,勺子的两面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
(2)集体猜想并记录。
指导语:知道了凸面和凹面,等会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
在你们和勺子玩游戏之前,我要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凸面和凹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3)初次操作探究,初步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指导语: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去试一试,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4)表述自己的发现,集体完成记录表。
指导语:你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
)
(5)再次操作探究,用“勺子哈哈镜”照一照身边的物体。
指导语:刚才我们试着用勺子照了自己,发现了一些秘密。
接下来,请你用勺子的凹凸面分别去照一照你的朋友和身边的物体吧!
(6)对比思考,初步了解勺子哈哈镜的成像原理。
指导语:为什么勺子上的你和平时镜子里的你不一样呢?(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
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3.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观察道路安全转角镜的图片,讨论其用处。
指导语: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镜子吗?看看它是什么样的?你在哪里见过这种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呢?(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猜猜有什么用?
(2)拓展延伸,继续到生活中探索凹凸镜的秘密。
指导语: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请你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吧,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