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学反思(共三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五)回到第四段(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m.niubb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

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优质教学设计第二单元5.琥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琥珀》教学反思15篇

《琥珀》教学反思15篇

《琥珀》教学反思15篇《琥珀》教学反思1《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

体会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作者想象的依据。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由图片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课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内容。

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提炼出关键词句,总结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在小组内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琥珀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学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一)倒着讲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科学知识,并最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不足之处(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有的学生理解不了,没有读透课文内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科学性,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较强的兴趣,但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为主要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互相交流心得。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琥珀模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所有课文教学反思 全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所有课文教学反思 全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5.琥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别具一格的设计《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课件的运用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不足之处: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可以再用半节课,抽查学生的写作情况。

6.飞向蓝天的恐龙成功之处:一、让学生了解恐龙向蓝天的演化过程,知道恐龙是怎么样飞向蓝天的?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在熟悉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再来找到这四个阶段的恐龙的特点或是变化。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演化过程。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板书来复述演化过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为读懂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弄清课文的内容,老师一遍一遍的提问,学生来回答,课堂显得零散,而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有些课堂老师又放得太大,学生阅读时无从着手,显得空而散。

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其实这也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理解,教师的引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考。

在这节课上,我利用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又从课文走出,深入他们的生活、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且整个课堂让人感觉浑然一体,生趣盎然。

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不足就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品读科普文章体会它的用词准确做得还不够到位。

今后在教学要注意时间的合理搭配。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琥珀》展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赏析、生字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琥珀》的主旨,掌握生字、短语和句型的意思和用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琥珀》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 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二、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琥珀的特点和用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猜想。

2. 阅读理解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并设置相关问题进行阅读理解。

3. 课文赏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

4. 生字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进行词义解释和造句练习,巩固学生的词汇积累。

5. 情感表达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琥珀》,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了《琥珀》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反思和思考,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支持。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人教部编版《琥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二篇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人教部编版《琥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二篇

《琥珀》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琥珀》是最新审定的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作者柏吉尔大胆想象,推测一块罕见琥珀的行程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文章浅显易懂又逻辑严密、结构严谨但形象生动,是训练语言和培养思维的典型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四、说教法和学法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一)、板书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琥珀2、教师谈话设悬:谁知道什么是琥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直接叫琥珀而要叫奇异的琥珀 ?这琥珀奇异之处在哪里?【意图】(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预习课文:1、带着刚才的疑问去预习课文。

2、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新词。

3、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分组合作学习)(三)检查与反馈:1、生字新词的检查:(1)指后进生拼读生字,其余的学生认真听,然后指学生为其正音。

【意图】(让后进生参与学习中来,摸清班上学生拼读生字的能力。

)(2)指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的学生在稿纸上听写,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意图】(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3)指学生上黑板为生字组词,其余的在稿纸上组词,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朗读的检查:(1)指几个学生朗读随机指定的段落,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并在有误的地方做上记号,为评价朗读做准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第【1】篇〗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又是琥珀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可谓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松脂球形成过程这一重难点,从而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引入?提问点拨?入境再现?小组总方法。

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本节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也为学生梳理了课堂结构,是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条理清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动画巧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让学生再现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朗读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既使学生学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从而也为学生理解湖泊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所以说,在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本节课中,我是如何确定整合点的呢?整合点的确立原则:根据学生对于琥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困难相当大,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第一环节,就像学生们出示了很多关于化石的。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习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是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琥珀的故事。

通过讲述琥珀中的两只小虫子和一个蜘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本文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科幻小说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远古生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增强对自然历史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远古生物;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琥珀的形成过程、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琥珀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琥珀是什么形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画出课文中描述琥珀形成过程的句子。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琥珀的形成过程、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情景模拟教师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琥珀形成的过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琥珀的形成过程、远古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7.课后作业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物品,如石头、矿物等,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1.《跑跑镇》绘本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要求: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指名读文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4、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三、品读体验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3、熟读课文(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琥珀》故事情节。

•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教学和操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故事的含义。

4. 教学准备
•教材:《琥珀》
•教具:课件、图片
•学生复印的教材、练习册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或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训练生字词语的朗读。

第三步:理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指导学生写出《琥珀》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

第五步:巩固
•总结课文内容,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生字词语等。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对课文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训练。

我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

综合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部编版

《5.琥珀》教学反思《琥珀》一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文笔,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判断它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让我们了解与琥珀有关的科学知识。

1.教学效果(思效)。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它形成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琥珀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了解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做得非常好,他们汇报琥珀的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由于我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中,加强了对语文信息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这种“半自主性学习”有成效,就要留好预习作业。

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自主性学习”。

其中有些懒于预习的孩子是跟不上节奏的。

2.教学收获(思得)。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测”的词义。

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习,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环境,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在句中的意思,学习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针对重点难点的词句展开重点教学,而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我们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课堂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

可能我讲得不全面,但是我们应该力求把每个探究的问题研究透。

并非老师自己,而是在课堂上多点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章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被发现的过程,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交代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和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字词的理解上,已经学会了多种方法,但是对于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尝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琥珀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质疑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2.揭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疑问吗?预设1:琥珀是什么?预设2: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课题提问,交流资料,了解琥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3)指导读准必会多音字“扎”,“扎”在“挣扎”中读zhá。

“扎”还有另外两个音zhā和zā,读zhā时,可以组词“扎实”;读zā时,可以组词“包扎”。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第【1】篇〗《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

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

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

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

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

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

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

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

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

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

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学反思(共三篇)
《琥珀》一课刚刚讲过,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第二节(讲读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
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琥珀》是一篇说明文,是科学家们根据一块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化石所推测出的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基本如下:第一课时解决三个问题:1、琥珀是什么?2、化石是什么?3、琥珀的价值如何?并学习了琥珀的发现部分。

通过学习我
们知道了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琥珀的价值连城。

由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来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从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从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1、在一个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
2、在一大片松林里;
3、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4、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刚好遇到一起。

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

我们可以从读中发现: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同时把两只小虫无可奈何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写两个小动物行动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突出它们的活泼可爱:小苍蝇“展开”、“停”、“掸掸”、“拂拭、“飞舞”,蜘蛛则是“爬”、“划动”、“扑”……
第10自然段至第12自然段是松脂球形成化石的部分,需要四个条件5、经过漫长的时间;6、陆地下沉,海水渐渐漫上来;7、树木腐烂;8、
松脂球淹没在泥沙里。

至此琥珀形成的八个条件都已具备。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珍贵的琥珀,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可以由上述条件推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有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

所以我出示了一块镶有两只小昆虫的假琥珀,让孩子们编故事。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有个孩子说:从前有个天然形成的松树屋,屋里总有几只小昆虫在嬉戏。

炎热的夏季来临,松树开始渗出香浓的松脂,一天两只小昆虫不幸被松脂裹住,刚好有陨石击中了树屋,松脂球随着大树埋入地下。

经过漫长的年代化石形成了;还有个孩子说一天白蚁王国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各地的白蚁纷至沓来。

不料松脂一滴滴落下挡住了它们的去路,白蚁们想搬开松脂,谁知却被松脂裹得更紧。

其他白蚁看到兄弟们被困十分愤怒,于是群起而向肇祸的松树攻击,树被它们啃倒了,松脂球被砸入地底……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形成了化石。

学完反馈时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喜欢多读前面化石形成的部分,因为他们懂得了形成过程也能容易地找出形成的条件,他们对最后的拓展练
习感兴趣,觉得文章重点应放在想象部分。

如果说条件掌握得好,自然就能编出结构严密的科学故事。

不过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

这样的文章本来都很枯燥,可是作者这样的写法让它活了起来,而不是开了一个简单的药方,罗列它形成的过程。

本次教学中我在阅读教学琥珀形成部分时把学生抓得过紧,没有让他们充分自学汇报,所以课堂显得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来。

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更好。

第三篇:教学时,我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自学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时,学生突然提出“‘琥珀的发现’不应该是想象,而是事实”时,我在课堂上随机作了这样的处理: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
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

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

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

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

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

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
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

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

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