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的故事篇1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远扬盛名,名传古今。

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

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

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

诸葛亮一家来到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25岁时,叔父故去。

他的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漳,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古代,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和小媳妇成双成对。

像诸葛亮这样25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他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了一些鸡皮疙瘩,让人瞧见身上就发凉发冷,但她的善良远近闻名。

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蜀国与东吴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领死的死、亡的亡,刘备也在此战役中病死在白帝城。

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

为挽救危局,设下八卦连环阵,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在千钧一发之时,就是这个黄承彦突然出现在八卦阵内,把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领出阵外。

他破了诸葛亮的连环阵,救了几十万条性命。

这里有一段笑话,是调侃诸葛亮与黄硕的。

笑话说诸葛亮与黄硕成亲是黄承彦做的大媒。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

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

原来诸葛亮早已算计到,曹操多疑,不会轻易派兵出来攻击,他利用这个机会,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

具体来说,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时分,带领士兵划船向曹操的水寨驶去。

当时江上大雾弥漫,看不清前方的情况。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敲响战鼓,制造出大举进攻的假象。

曹操以为敌人来袭,但因大雾弥漫,怕中埋伏,就命令士兵们射箭防御。

就这样,诸葛亮成功地“借”到了箭。

等到天亮后,雾渐渐散去,诸葛亮命令船队返回。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要追赶也已经来不及了。

经过清点,船上的箭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一):初出茅庐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麽能够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之后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诸葛亮的故事(二):三顾茅庐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之后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诸葛亮的故事(三):一时瑜亮周瑜一向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潜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诸葛亮的故事(四):锦囊妙计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理解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就应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能够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之后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此刻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诸葛亮的故事(五):隆中对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卧龙”。

他在小说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草船借箭:蜀汉与曹魏之间发生战争,诸葛亮为了解决箭矢不足的问题,派人在江边放了一些草船,让曹军误以为蜀军的兵力强大,于是曹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射箭,诸葛亮趁机派人将箭矢收集起来,解决了蜀军的箭矢不足的问题。

空城计:诸葛亮在汉中的城池中,只有几千兵力,而敌军有数万之众,诸葛亮为了迷惑敌军,派人将城门敞开,然后在城楼上挂起几面旗帜,让敌军以为城中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最终汉中得以保住。

诸葛亮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水军和孙权的水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诸葛亮利用南风之势,发动了火攻,烧毁了曹军的船只,最终帮助孙权取得了胜利。

诸葛亮的临终嘱托:在诸葛亮临终之际,他留下了“出师表的名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和热爱。

这些故事中,诸葛亮都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高超智谋和深刻的人文情怀,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这些故事也成为了文化和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启示和思考。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_三国演义舌战群儒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_三国演义舌战群儒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多少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典故:舌战群儒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

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

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

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

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

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

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

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

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

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

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尤其是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篇一: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三国演义》故事(10篇)

《三国演义》故事(10篇)

《三国演义》故事〔精选10篇〕《三国演义》故事篇1 诸葛亮由于错用了马谡,致使街亭失守。

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

根本无法作战。

诸葛亮稍一沉吟,计上心头,他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

然后,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和其他将士纷纷要求进兵攻城。

可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

突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

司马懿得知中计后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三国演义》故事篇2 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觉察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

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

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

杨修知道了,便叫勤务兵给他拾掇行装。

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

”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后来,人们就借“鸡肋”来比喻乏味,说是“如嚼鸡肋”,或“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

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三国演义》故事篇3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权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

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

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

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假如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_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灵魂人物,所以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引人注意。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1:诸葛亮的丑妻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

但他却选了一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诸葛亮为何要娶丑女呢?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重才不重貌,是注重人的内在美。

阿丑自幼才识过人,颇有心计,诸葛亮早在成婚前就有所耳闻。

这不无道理,但并非全部。

其实,诸葛亮娶阿丑,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所引《褒阳记》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

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

’孔明许,即载送之。

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家境贫寒,出身卑微,自幼丧父,少年时代便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吃尽军阀混战的苦头,深受强宗豪族的压迫。

后来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

14岁时,叔父因官被削而投靠了刘表;17岁那年,叔父死了,他从此没了依靠,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

他虽然住在乡下,但他不想无声无息地隐居一辈子,他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有着为国家尽忠的抱负,怀着如此壮志雄心,他立志要登上政治舞台而建功立业。

这种政治上的考虑无疑会影响到诸葛亮的婚姻大事,甚至还牵涉到了家人的婚事。

这也是为在地主集团的上层站稳脚跟,以便今后一展鸿图。

为此,他在家庭婚姻方面,做了三件事:第一,他把姐姐嫁给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襄阳地区颇有名望的首领人物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其赏识备至,称他为“卧龙”,从此,他就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第二,诸葛亮为弟弟娶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南阳地区数得着的人物林氏之女为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自己择妇结亲,当然要服从既留荆州又能结交望族这一政治目的,这也就是诸葛亮在荆州而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原因。

三国演义故事诸葛亮

三国演义故事诸葛亮

三国演义故事诸葛亮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同时,因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会比较感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致。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三国演义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三国演义故事诸葛亮篇一:三顾茅庐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

建安六年(220xx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

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

荆州靠近中原,情况比较安定,北方士大夫到这里避难的很多。

刘表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着及侨居的许多人才。

所以当刘备来到荆州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

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

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

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

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

备问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另外,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备称述诸葛亮好比是潜伏在人世间的龙。

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自然引起了刘备的深切关注,他立即对徐庶说:“君与俱来”。

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徐庶自从跟随刘备以后,极为备所器重,他这样称赞诸葛亮的才能和风格,怎能不引起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和向往呢!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又落了空,到第三次才获得了亮的接见。

相见之后,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在答语中,先用曹操打败袁绍的事例,说明只要措置得当,弱者也可以变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一、故事诸葛亮的故事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

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

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

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

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诸葛亮的故事2、火烧博望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

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

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

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的故事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的故事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

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

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空城计》
话说那诸葛亮,可真是个神人呐!有一回,司马懿率领着十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这可咋办呀?难道就要坐以待毙吗?嘿,咱诸葛亮可不会!他心生一计,这计啊,就是空城计。

诸葛亮命令士兵们把城门大开,还让几个老兵在城门口若无其事地扫地。

他自己呢,则端坐在城楼上,焚香抚琴,悠然自得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到了城下,看到这幅情景,都傻眼了。

司马懿心想:这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他咋就这么大胆,城门大开,难道有埋伏?
旁边的副将说:“将军,我看这诸葛亮肯定是故弄玄虚,咱们直接冲进去杀他个片甲不留!”司马懿却摇摇头说:“哼,诸葛亮此人诡计多端,不可贸然行事。


这时,诸葛亮在城楼上轻轻一笑,那笑声仿佛在说:“司马懿啊司马懿,你敢进来吗?”司马懿越想越不对劲,最后一咬牙,下令撤军。

等司马懿大军走远了,诸葛亮身边的士兵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夸赞诸葛亮厉害。

诸葛亮笑着说:“哈哈,这司马懿生性多疑,我就是抓住了他这一点。


你们说,诸葛亮这空城计用得妙不妙?这就好比是在悬崖边上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诸葛亮就是有这个胆量和智慧,能把敌人耍得团团转!这要是换了别人,能行吗?。

诸葛亮的简短小故事20字

诸葛亮的简短小故事20字

1、舌战群儒:故事为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后同意了联刘抗曹的计划。

2、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表示只需要三天。

之后,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3、七擒孟获: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4、巧借东风:曹操伐吴,兵扎长江。

庞统献连环计,诱曹操钉锁战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计。

时值隆冬,难将火势引向曹营,诸葛亮料定甲子日东风必降,因借探病之机向周瑜建言,自称能借得东风,东风果然如期而至,大破曹军。

诸葛亮的事迹(精选5篇)

诸葛亮的事迹(精选5篇)

诸葛亮的事迹(精选5篇)诸葛亮的事迹(篇1)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以后又征服了长沙等四郡。

周瑜想想十分气恨,正无处报复以夺还荆州。

不久,刘备忽然丧偶,周瑜计上心来,对孙权说:“您的妹妹,美丽、刚强,我们以联姻抗曹名义向刘备招亲,把他骗来南徐幽禁,逼他们拿荆州来换。

”孙权大喜,郎派人到荆州说亲。

刘备认为这是骗局,想要拒绝,诸葛亮笑道:“送个好妻子上门何不答应?您只管去东吴,我叫赵云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荆州。

”接着,诸葛亮暗暗关照赵云道:“我这里有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

到南徐时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时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赵云贴身藏了,领了500士兵护卫刘备前去东吴。

到了南徐,赵云打开第一个锦囊,心中有数,即令士兵们去商店购买结婚用品,并大肆张扬:“刘备要与孙权妹妹结亲了。

”并劝刘备去拜见乔国老。

乔国老将此事告知吴国太。

吴国太大怒,召见孙权骂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么我做母亲的不知道?”传令在甘露寺相亲,一见刘备仪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将女儿嫁给刘备。

孝顺的孙权只得依了母亲,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变成了真事。

孙权让人把消息告诉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里叫苦不迭。

周瑜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写信给孙权,说:“刘备出身很苦,从没享乐过。

现在利用声色犬马迷住他,离间他们上下之间的关系,我们再出兵攻取荆州。

”孙权依计而行。

果然,刘备迷恋新婚的甜蜜生活,暂时不想回荆州。

赵云劝告也无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开第二个锦囊,立即心领神会,向刘备报告:“曹操兴兵50万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主公要赶快回去。

”刘备大惊,只得将实情告知夫人。

夫人表示愿跟他回去。

刘备说:“你哥哥孙权阻止怎么办?”孙夫人想了一会儿说:“借口到江边祭祖离开此地。

”夫妻商议停当,于次日就去江边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荆州方向飞奔而去。

等孙权知道真相,刘备他们已走远了。

孙权大怒,先后派两起人马追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三个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三个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三个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三个有趣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草船借箭”。

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蜀国有一场大战要打,可是缺少很多箭。

这可怎么办呢?诸葛亮一点也不着急,他想到了一个特别聪明的办法。

他找了很多小船,在船上扎满了草人,趁着大雾天,把船开到了曹操的营地附近。

曹操的士兵以为是敌人来进攻了,就拼命射箭。

箭都射到了草人和船上。

等雾散了,诸葛亮就带着满满的箭回去啦,蜀兵们可高兴了!第二个故事是“空城计”。

有一次,诸葛亮守的城里面没有多少士兵了,敌人却带着大军来攻打。

大家都很害怕,但是诸葛亮很镇定。

他让士兵们都躲起来,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

敌人来了一看,觉得很奇怪,怎么城里面这么安静,只有诸葛亮在弹琴。

他们害怕有埋伏,就不敢进攻,最后退兵走了。

第三个故事是“舌战群儒”。

诸葛亮为了联合东吴一起对抗曹操,去和东吴的大臣们辩论。

那些大臣们都想难住诸葛亮,可是诸葛亮一点也不害怕,他一个一个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说得头头是道,最后让大家都佩服他,同意一起对抗曹操。

小朋友们,诸葛亮是不是很聪明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三个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第一个故事,“七擒孟获”。

有个叫孟获的人总是和诸葛亮作对,诸葛亮为了让他真心归顺,就把他抓了七次又放了七次。

每次抓住孟获,诸葛亮都对他很好,给他讲道理。

最后,孟获被诸葛亮的真诚感动了,决定不再捣乱,真心跟着诸葛亮。

第二个故事,“火烧赤壁”。

诸葛亮和东吴的周瑜一起合作,想出了用火攻的办法来对付曹操的大军。

诸葛亮算好了天气,借来了东风,大火一下子就把曹操的船都烧着了,曹操的军队大败。

第三个故事,“三气周瑜”。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总想和他比个高低。

可是每次都被诸葛亮识破了他的计谋,气得周瑜生病。

最后,周瑜被气得去世了。

小朋友们,这些故事有趣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三个故事》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说一说。

第一个故事,“隆中对策”。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本事,就去拜访他。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被誉为“诸葛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兵法,算学,医术,音律等多种知识。

他早年曾隐居在桃园,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从而投身于蜀汉的事业。

在刘备称汉中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辅佐刘备扩张势力,巩固国家根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谋和过人的胆略而著称。

他曾经借东风之力火烧博望坡,以假痴之名借箭破关羽,更是以空城计成功阻击了曹军。

他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使得蜀汉能够在与曹魏的对抗中屡屡取得胜利。

除了军事上的才能,诸葛亮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实行了“平民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还推行“军屯田制”,增加了军队的粮食供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这些政治措施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在个人品德上也是备受称赞的。

他崇尚仁义,深得民心,深受人民爱戴。

在与曹魏的战争中,他曾多次派使者前往曹营,以诚意感化敌人,使得曹魏军队对他也是敬重有加。

然而,尽管诸葛亮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品德,但他也有着人性的弱点。

他在南征北伐的战争中,曾多次因为粮草不济而无法取得全面胜利。

他对蜀汉的继任者选才不慎,使得蜀汉后来陷入了内乱,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是复杂而丰满的。

他既是智勇双全的军事家,又是仁义之士,深得人民拥戴。

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奉为“卧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传奇人物。

他的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流传,也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关于三国谋士诸葛亮的故事

关于三国谋士诸葛亮的故事

关于三国谋士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又称孔明。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为蜀汉可谓尽心尽力,直接把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

在他的一生中,传奇故事很多,聪明的他为国家谋得了许多胜利。

七擒孟获中,他放了又抓,抓了又放南方酋长孟获,使孟获彻底服气。

除此之外,他还在刘备前来邀请时闭门不出,设计考验刘备。

但诸葛亮只有这么点才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他不但有才,对种西瓜也颇在行。

他种的西瓜又甜又大又好吃,曾在襄阳种西瓜,但是有一条规矩,西瓜能吃,但瓜子不能带走。

去那里的人想拿瓜子但都被拒绝了。

诸葛亮小气吗?不是,他只是要把瓜子留给当地的农民作财富。

如此考虑之周全,让人不得不佩服。

大概诸葛亮跟吃的总很有缘。

“大头菜”也是跟他颇有渊源。

诸葛亮一次无意中发现了跟萝卜很像的菜,便取名为“大头菜”。

在以后,常作为兵队的粮食。

刘备也甚是喜爱“大头菜”,可见,跟诸葛亮有关的粮食也是异常美味呐。

不仅如此,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也是有来由的。

相传诸葛亮的妻子不丑,反倒貌美,聪明伶俐、武艺高强。

鹅毛扇便是她与诸葛亮结婚后拿给他的,听说里面有黄月英师傅绘的各种计策。

诸葛亮很是喜爱那把扇子,都不离手。

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周瑜天资聪明,而诸葛亮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两人的才智有的一拼,正是因为两人的智谋不相上下,所以才有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三气周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周瑜与诸葛亮斗智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故事是在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不得不说书中将周瑜定格成一个度量小,心胸狭隘的小人,但是在历史上,周瑜却是一个非常大度,心胸宽广,并因此而受人敬重。

小说中讲述,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周瑜几次三番想加害与他。

一次,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他们之间爆发了一场唇枪舌战。

在宴会上,周瑜假意娱乐大家要与诸葛亮连句,还说诸葛亮要是答得上来便赏,要是答不上来就杀头惩罚。

小度写范文【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什么故事模板

小度写范文【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什么故事模板

【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什么故事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尤其是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篇一: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经典故事诸葛亮,这个名字一提起来,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聪明绝顶的智者形象。

他可是《三国演义》中最闪亮的明星之一,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聊聊他的经典故事。

我们就从他的机智和对蜀汉的贡献入手,来看看这个“卧龙”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

1.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1.1 草船借箭首先得说说“草船借箭”的故事。

这可是诸葛亮经典的智谋之一。

话说当时他需要准备打仗的箭,可是蜀汉这边可没有那么多箭,怎么搞?诸葛亮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利用大雾天气,派出一只满载稻草人的船只,假装成自己的人马,驶向敌营。

曹军见状,以为蜀汉来袭,赶紧放箭,结果箭全射到了诸葛亮的船上,几乎是白白送上了几万支箭!这手段,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聪明。

1.2 七擒孟获再来聊聊“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为了统一南方,先是派兵去打孟获,但打了好几次都没能彻底降服他。

结果诸葛亮想,何不换个方式?于是他把孟获抓来,放了他,想让他体会到自己的力量。

没想到孟获觉得诸葛亮非常讲义气,后来果然心甘情愿归顺蜀汉。

真是让人佩服,搞定敌人用的是“以德服人”的招数,这智慧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2. 诸葛亮的忠诚与奉献2.1 出使东吴接下来我们得说说诸葛亮的忠诚。

他为了帮刘备实现大业,跑去东吴出使,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任务。

记得当时孙权手下可是高手如云,诸葛亮要说服他们联合对抗曹操。

他耐心讲述战略,甚至还不惜亲自出面,展现出他的风度与才华,最终成功让孙权答应合作。

这样的情义,不得不让人佩服。

2.2 木牛流马还有就是他发明的木牛流马,这个名字听着就挺有趣的。

想当初,蜀汉士兵缺乏运输能力,诸葛亮脑子一转,造出了这种木制的运输工具,能帮助运送粮草,真是救了大忙。

听说这个木牛流马还能根据需要自动走动,真是为士兵们的行军解决了大问题,效率提升不止一个档次!3. 诸葛亮的遗志与后人影响3.1 诸葛亮的遗嘱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诸葛亮的遗嘱,他对刘备之子的托孤,表达了他对蜀汉未来的深切关怀。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导读:本文是关于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大家是很喜欢的,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1:诸葛亮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2:诸葛亮计激周瑜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鲁肃带他前去会见孙权。

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难以用言语说动,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激他。

寒喧之后,孙权问道:“曹兵共有多少?”诸葛亮答:“马步水军,共100余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本文是关于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_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大家是很喜欢的,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1:诸葛亮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2:诸葛亮计激周瑜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共同抗曹,鲁肃带他前去会见孙权。

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一表人材,自知难以用言语说动,便打定主意要用言语激他。

寒喧之后,孙权问道:“曹兵共有多少?”诸葛亮答:“马步水军,共100余万。

”孙权不信。

诸葛亮说:“曹操在兖州时,就有青州军20万;平定河北,又得五六十万;在中原招新兵三四十万,现在又得荆州兵二三十万:如此算来,曹兵不下150万。

我只说100万,原因是怕惊吓了江东之士。

”鲁肃听后大惊失色,一个劲向诸葛亮使眼色,诸葛亮却装看不见。

孙权又问:“曹操部下战将,能有多少?”诸葛亮说:“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不下一二千人!”孙权道:“曹操有吞并江东的意图,战与不战,请先生为我下决心。

”诸葛亮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又新破荆州,威震天下,现在即使有英雄豪杰要与他抗衡,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

希望将军您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他抗衡,就不如早一点与其绝交;如果不能,为什么不依众谋士的主张,向他投降呢?”孙权道:“就如您所说的,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当年的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名壮士罢了,尚能笃守节义,不受侮辱,更何况身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的刘豫州。

事业不成,这是天意,又岂能屈处人下?”孙权听了,不禁勃然大怒,退入后堂。

众人都笑诸葛亮不会说话,一哄而散。

鲁肃则一个劲埋怨诸葛亮,批评他藐视孙权。

诸葛亮笑道:“我自有破曹良策,你不问我,我岂能说?”鲁肃听罢,赶紧跑到后堂告诉孙权。

孙权回嗔作喜,又出来与诸葛亮相见,并设酒宴款待。

经请葛亮一番实事求是地分析,孙权果然进一步坚定了抗曹决心。

周瑜系江东主战派的核心。

但是,他在与诸葛亮相见时,却故意反说宜降不宜战。

鲁肃不知是诈,与周瑜当面争辩起来。

诸葛亮装作主张投降的样子,然后说:“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

”周瑜问道:“用哪两个人?”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十分壮丽的楼台,称之为‘铜雀台’,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

曹操原本就是个好色之徒,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长曰大乔,次曰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曹操曾经发誓说:‘我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于铜雀台,以乐晚年。

如此,虽死也没有什么可恨的了。

’可见,他率百万雄兵,虎视江南,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

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

曹操得到她们之后,心满意足,必然班师回朝。

”周瑜道:“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验没有?”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成文。

曹操曾经命他写了一篇《铜雀台赋》。

赋中的意思,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娶二乔。

”周瑜道:“先生还能记得这篇赋吗?”诸葛亮说:“我爱其文采华美,曾经把它背了下来。

”说完,当即将《铜雀台赋》背诵了一遍。

其中“揽‘二乔’于东南今,乐朝夕与之共”一语,果然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的意思。

周瑜听罢大怒,站起来指着北方大骂道:“老贼欺人太甚!”诸葛亮连忙劝阻说:“当年汉朝皇帝曾以公主和亲,今天为了退敌,这民间的两个女子有什么可惜的呢?”周瑜道:“先生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即孙策,孙权之兄,其时已死)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

”诸葛亮佯装惶恐道:“我确实是不知此事,矢口乱说,死罪死罪!”周瑜道:“我与老贼誓不两立,希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于是,二人遂订下联合抗击曹军的大计。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3: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

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

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

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

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3日之内如何能造出10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树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10万枝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

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

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

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1万余人,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

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擂鼓呐喊。

等到日出雾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

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调头返回。

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20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

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

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

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

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4:蜀主八剑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

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相关发明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

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

(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

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

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

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

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三国演义诸葛亮小故事5:隆中对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