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初中文言文语法讲解

初中文言文语法讲解一、词类活用1.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原意是名词“鞭子”,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抽打”。
2.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原为动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指“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温故而知新”,“故”和“新”原是形容词“旧”“新”,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原是形容词“亲近”“疏远”,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二、特殊句式1. 判断句:文言文中常用“者……也”或“……,……也”来表示判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 省略句:包括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
例如,“(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3.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4. 被动句:文言文中常用“为……所……”或“见……于……”来表示被动。
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固定结构1.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例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3. “得无……乎”:表示猜测性的疑问,可译为“莫非”“莫不是”“该不会”等。
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4. “如……何”“奈……何”“若……何”:都是表示疑问的格式,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动词,意为“对……怎么办”“拿……怎么办”。
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判定方法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问:见识
二、.动词使动用法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四、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判断方法〕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舍相如广成传舍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一、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这个超有趣的话题。
(一)名词活用1. 名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名词常常会被用作动词。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这里的“军”本来是名词“军队”的意思,但是在这个句子里就活用成了动词“驻军、驻扎”。
就像一个小士兵本来是一个身份,结果它突然就动起来,开始做驻军这件事啦。
再像“左右欲刃相如”,“刃”本来是刀刃的意思,是个名词,在这儿就变成了“用刀杀”这个动词的意思。
这就好像名词突然有了活力,开始执行动作了呢。
2. 名词作状语名词还能作状语呢。
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它本来是“翅膀”这个名词,在这里就表示像翅膀一样,用来修饰“蔽”这个动作,也就是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
这就好比把名词当成了一个小助手,来形容动作的样子。
(二)动词活用1. 动词作名词有的动词会变成名词哦。
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里的“伏”本来是动词“埋伏”,但是在句子里就变成了“伏兵”这个名词的意思。
就好像动词一下子定住了,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描述的东西。
2. 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很有趣呢。
像“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这个“活”本来是“活下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使……活下来”,也就是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了。
这就像是动词有了魔法,能让其他的对象发生动作。
(三)形容词活用1. 形容词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也不安分啦。
像“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坚”本来是“坚硬的”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就变成了“坚硬的铠甲”这个名词;“锐”本来是“锐利的”,就变成了“锐利的兵器”。
这就像形容词给自己穿上了一件新衣服,变成了可以数可以指的东西。
2.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亲”本来是“亲近的”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就变成了“亲近”这个动词;“远”本来是“疏远的”,就变成了“疏远”这个动词。
(完整版)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1、名词活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名词)若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所+名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名词后直接跟一个语气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者)“赵王之子孙侯者”(4)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状语+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名词+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7)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8)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或师焉(9)名词带宾语籍吏民,封府库(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草行露宿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手巾掩口啼、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表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孔雀东南飞潭西南而望"⑥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卿当日胜贵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下待整理3、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无鲜肥滋味之享"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2)群贤毕至,少长贤集(3)将军披坚执锐5、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其规律是:(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
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介宾结构)。
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札”;“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或介宾结构或助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
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释为“命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为“称王”。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
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
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词既非叠词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
那么其中一个作动词用。
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与动词之间用连词“而”、“以”、“且”连接,表示动作的。
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解释作动词的名词的方法】(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
如:①朝服.衣冠。
(穿戴)②赵王鼓.瑟。
(弹奏)(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①遂命酒.。
(摆酒)②歌.以赠之。
(写歌)(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藏)(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名词意动
1、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 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 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 成了使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温故而知新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 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 “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 该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 语。
二、找出下列名词作状语的词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风烟望五津。 3、儿女共沾巾。 4、空谷传响 5、日数千言不肯休。 6、东淋碣石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1、汝亦知射乎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做谓 语。如果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 可判断动词活用成名词。有时前有 “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
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使 动的词
潭影空人心。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 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可译为 “以......为......”或“把... ...当作......”。
找出下来形容词用作意动的词
一请找出下列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1、罗敷前致词。
2、自名为罗敷。 3、罗敷善蚕桑。 4、尔安敢轻吾射。 5、且父未尝语我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即书诗四句。
8、愿为市鞍马。 9、却话巴山夜雨时。 10、策勋十二转。 11、卒辇而致之。
2.名词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在动词前,而名词不做主语 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找出下列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怀旧空吟闻笛赋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 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 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找出下列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
父异焉
3.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山光悦鸟性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得宾语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和状态。
1、歆辄难之
2、一览众山小。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但微颔之《卖油翁》
2.每至晴初霜旦《三峡》 3.先生是年乃能言《戴震难师》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条件: 1、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副词或“所”字,可 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2、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 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3、两个名词(含代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 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 成了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