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练习

合集下载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文言文专项练习(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项练习(3)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项训练(3)词类活用一、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名词活用为动词(1)籍.吏民,封府库。

(《鸿上宴》)()(2)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4)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5)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8)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2)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4)峨.大冠,拖长绅。

(《卖柑者言》)()(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动词活用为名词(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3)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

(《陈涉世家》)()()(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齐醒晋文之事》)()(4)乘坚.策肥.,履丝缟。

(《论贵粟疏》)()()★5.名词作状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5)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6)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名词作状语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 (《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 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 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实词用法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收藏!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收藏!

500道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训练(含答案),必考题型,建议
收藏!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文言文词类活用题型解题技巧,主要强化记忆,增加积累。

注重日常积累,特别是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常用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结构的记忆。

考场上,随时从记忆仓库中选调,迅捷而又准确。

牢记方法,掌握技巧。

熟悉文言文句式,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中增补、删略、调整、保留、扩充、整体、替换等七种方法,多多操练,学以致用。

注意以下11种重点考查对象:(1)名词作动词,敲鼓(2)名词作动词,保佑(3)名词作状语,当面(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5)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使动用法,使……听到(7)形容词作动词,赞美(8)名词作动词,受蒙蔽(9)形容词作名词,险恶的事情(10)名词作动词,面对着(11)名词作状语。

•文末附有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篇幅有限,完整版资料免费获取方式:
第一步:点击头像,会自动跳到主页界面
第二步:点击“私信”,发送“资料”二字,即可获取
注:如果您的孩子有偏科、学习成绩下滑、记忆力不好等问题,老师可以分享一些免费精品公益直播课程,私信发送“精品直播课”
获取。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巩固练习: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道芷阳间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完整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及答案.doc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1)名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2)名词 +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 3)副词 +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例如:(4)能愿 +名:可,能,欲,足,,当,宜例如:( 5)名 ++例如:(6)所 +名例如:(7)“而”前后的名:保持性一致。

例如:(8)方位名作例如:**其中,( 5)—( 8)不作考要求2、名活用使:使某事物()具那个名的某种性状。

例如:3、名活用意:表示人主上某事物是怎的。

“以⋯⋯”例如:二、将下面所列的成或例句填入“名活用状”部分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餐露宿金榜名斗量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吞南征北道芷阳行(《宴》)吾得兄事之(《宴》)名活用状:状 +()1、表比:像⋯⋯一例如:2、表状:例如:3、表度:像待⋯⋯一例如:4、表所:在⋯⋯例如:5、表:在⋯⋯,每⋯⋯例如:6、表工具(方式):用⋯⋯例如:7、表方向(方位名):向⋯⋯例如:**注意区分名作与名作状的区三、将下面所列的成或例句填入“形容活用名”部分的恰当位置。

十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好高异思迁扶老携幼温故知新披坚执锐取长补短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形容词活用名词1、动词(介词)+形容词例如:2、其+形容词例如:3、形容词作主语例如:4、数量词+形容词例如:四、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汇总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2.其岸电位和犬齿不同,来源不明。

犬齿:像犬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4.空的:制造。

可怜可怜的5。

饥饿他们的身体和皮肤:制造。

感到饿的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7、腰白玉之环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宾客)9.鞭打数十人,鞭打其他医院的鞭子:用鞭子鞭打。

儿童娱乐10。

击鼓:击鼓。

《曹桂论》11。

肉食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闫坚:参加《曹桂论》12。

{子相良相:当宰相13.惩罚他们所有的官员:惩罚陈树石家族14.鞭打几十次,把他们从医院赶出去鞭子:用鞭子打他们15.儿童娱乐15.不要用他们的方式:鞭打,让马说16.虽然你不能乘风,但你不能跑:奔腾的马,三峡-1-17.全身纹身:将文字涂成“观潮”的颜色18。

害怕被敌人攻击前后:攻击“狼”19。

一个狼洞,里面有一个洞:挖一个洞。

狼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中)打洞。

《狼》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二、灵活使用词类的总结练习(类型“\”)I.灵活使用名词作为动词: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父亲有利于他的天性。

(同上。

)(名词作动词)认为。

同样有利。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4.盛宴款待宾客。

(口语技能)(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5.没有一个地方。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话。

6.狼洞。

(同上)(名词灵活用作动词):戳一个洞。

7.如果有一座仙山,它并不高。

(简陋的墓志铭)(名词灵活用作动词):著名,著名。

8.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

9.右边的那个人背上有个发髻。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耻学于师()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渔人甚异之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0.天下云集响应A.1、3、5、7、9、10B.l、2、3、5、8、10C.1、2、4、5、8、10D.2、4、6、8、9、10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其一犬坐于前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卒廷见相如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题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 4、空乏..其身空乏:使……贫困、痛苦 5、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7、腰.白玉之环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宾客 9、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童趣 10、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击鼓;曹刿论战 11、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参与曹刿论战 12、恵子相.梁相:做宰相恵子相梁 13、皆刑.其长吏刑:惩罚陈涉世家 14、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童趣 15、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驱使马说 16、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三峡 17、皆披发文.身文:画文彩观潮 1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狼 1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狼 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中打洞;狼 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 二、词类活用汇总练习打“‐”的字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4.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5.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6.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着名;8.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9.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10.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1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1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1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14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15、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或“腰间挂着”1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穿着破衣服;17.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19.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20.泉.而茗者;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21泉而茗.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煮茶;22.罍.而歌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23.红装..而蹇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2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名词作动词:下大雨;25.置人所罾.鱼腹中;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2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同上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27.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28.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睢不辱使命名词用作动词:白色丝织物,指丧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同上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30.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同上形容词用作状语:外:对外;内:对内;30.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3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或长草木33.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3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35.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36.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7.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38.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二.名词作状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5.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6.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7.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8.与余舟一芥.;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9.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10.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1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12.如鸣佩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1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1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同上名词作状语:用丹砂;18.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1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2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2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坚固的铁甲;锐:锐利的武器;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6.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轩:指争着往高外;邈:指争着往远处;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10.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11.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12.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13.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泠;15.天下苦.秦久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1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或“以……为怪”17.忿恚..尉,令辱之;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1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亲近;2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疏远;21.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或“认为……美”2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23.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25.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6.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27.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五.动词作名词: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5.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1.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2.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3.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4.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5.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7.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9.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走;七.其他:1.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尽,全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练习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练习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
A.名词活用为动词:
1.稍稍宾客其父
2.但微颔之
3.范增数目项王
4.妇抚儿乳
5 泉而茗者
6人恒过
7神弗福也
8公将鼓之
9.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
10.腰白玉之环
B.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下见小溪
5斗折蛇行
6.犬牙差互
7.山行六七里
8一狼犬坐于前
9.秋水时至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毕竟东流去
12.西北望长安
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攘除奸凶
3.亲贤臣,远小人
4.此皆良实
5.猛浪若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D.意动用法:
1.父异之
2.邑人奇之
3.父利其然也
4.吾妻之美我者
5.渔人甚异之
6.不耻下问
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3.君将哀而生之乎
4.望峰息心
5.乱花渐入迷人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
A.名词活用为动词:
1.稍稍宾客其父
2.但微颔之
3.范增数目项王
4.妇抚儿乳
5 泉而茗者
6人恒过
7神弗福也
8公将鼓之
9.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
10.腰白玉之环
B.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下见小溪
5斗折蛇行
6.犬牙差互
7.山行六七里
8一狼犬坐于前
9.秋水时至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毕竟东流去
12.西北望长安
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攘除奸凶
3.亲贤臣,远小人
4.此皆良实
5.猛浪若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D.意动用法:
1.父异之
2.邑人奇之
3.父利其然也
4.吾妻之美我者
5.渔人甚异之
6.不耻下问
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3.君将哀而生之乎
4.望峰息心
5.乱花渐入迷人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