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练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实词用法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全收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全收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全收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8、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0、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1、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7、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18、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19、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0、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1、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2、卧右膝。

(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3、诎右臂支船。

(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4、而竖其左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下面是七年级下学期的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和活用的汇总。

一词多义练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蒙乃始就学(开始)还来就菊花(接近)2、当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求之于上流(应当)XXX当户织(对着)当窗理云鬓(对着)卿今当涂掌事(担当)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可爱者甚蕃(值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可据理臆断欤(可以)不可不学(必须)三军可夺帅也(可以)4、以以以观沧海(用来)以为顺流下矣(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以刀劈狼首(用)盖以诱敌(用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来)非学无以广才(用来)以我酌油知之(凭借)以钱覆其口(用)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6、大大公大笑乐(大声)可汗大点兵(大规模)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大惊曰(非常,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XXX(非常,十分)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东市买骏马(市场)8、尔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但手熟尔(罢了)XXX敢轻吾射!(你)9、射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吾射不亦精乎(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射技)10、而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学而时之(表顺承,而后)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久而不去(表修饰,不译)有卖油XXX而立(表修饰,不译)XXX而遣之(表修饰,不译)11、远XXX(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缀行甚远(距离远)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12、为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代)可以为师矣(成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通假字练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和答案解析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和答案解析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高三2012年9 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主语 + 【状语】 + 谓语 + (定语) + 宾语” 、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练习(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3 良庖岁.更刀 45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67 而相如廷.叱之8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内.立法度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A .人皆得以隶.使之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 .蔽沛公C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 .闻邻国D .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吾贫而烛不继, 邻妇请先无与夜 .③。

徐吾曰:“妾日.④ 起常早, 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 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烛:②夜:③夜:④日:词类活用练习 ( 二)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 舍.相如广成传舍 2 名.之曰褒禅3 晋军.函陵 4渔.樵.于江渚之上5 范乃使从者衣.褐6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7假舟楫者 ,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8 王无罪.岁 9 左右欲刃.相如 10增数目.项王 11 乳.二世 12籍.吏民,封府库1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 常以身翼.蔽沛公 13 人皆得以隶.使之14吾得兄事.之 15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6道芷阳间.行1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 / 吾从而师.之 师说》 19 稍稍宾.客.其父 20 鱼.肉.缙绅21 孟尝君客.我22君子病.无能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B. ( )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C. 天下云 集响 应D.吾从而师 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C .项伯杀人,臣活 .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 齐女徐吾者, 与邻妇合烛.① 夜.②织,2、翻译:(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考点汇总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2.其岸电位和犬齿不同,来源不明。

犬齿:像犬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4.空的:制造。

可怜可怜的5。

饥饿他们的身体和皮肤:制造。

感到饿的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7、腰白玉之环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宾客)9.鞭打数十人,鞭打其他医院的鞭子:用鞭子鞭打。

儿童娱乐10。

击鼓:击鼓。

《曹桂论》11。

肉食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闫坚:参加《曹桂论》12。

{子相良相:当宰相13.惩罚他们所有的官员:惩罚陈树石家族14.鞭打几十次,把他们从医院赶出去鞭子:用鞭子打他们15.儿童娱乐15.不要用他们的方式:鞭打,让马说16.虽然你不能乘风,但你不能跑:奔腾的马,三峡-1-17.全身纹身:将文字涂成“观潮”的颜色18。

害怕被敌人攻击前后:攻击“狼”19。

一个狼洞,里面有一个洞:挖一个洞。

狼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中)打洞。

《狼》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二、灵活使用词类的总结练习(类型“\”)I.灵活使用名词作为动词: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父亲有利于他的天性。

(同上。

)(名词作动词)认为。

同样有利。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4.盛宴款待宾客。

(口语技能)(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5.没有一个地方。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话。

6.狼洞。

(同上)(名词灵活用作动词):戳一个洞。

7.如果有一座仙山,它并不高。

(简陋的墓志铭)(名词灵活用作动词):著名,著名。

8.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

9.右边的那个人背上有个发髻。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例举,附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例举,附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例举,附练习题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1、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爬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帅气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梁以此奇籍 B 、天下苦秦久矣 C 、而相如廷叱之 D 、而耻学于师4、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舞幽壑之潜蛟 B 、大王必欲急臣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项伯杀人,臣活之6、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 C 、积善成德 D 、木直中绳,輮认为轮7、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等死,死国可乎 B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C 、后代哀之而不鉴 D 、其下贤人也亦远矣9、以下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余三项不同样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可以独完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 、足下深沟高垒11、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 、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以下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以下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存亡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 / ②③⑦ / ⑧⑤ / ⑥⑨B、①④⑧ / ②③⑥⑩ / ⑤/ ⑦/ ⑨C、①④⑧ / ②③⑦ / ⑤⑥ / ⑨/ ⑩D、①④ /②③⑥⑦ /⑤⑩案:B A解析: 1. B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
A.名词活用为动词:
1.稍稍宾客
..其父
2.但微颔.之
3.范增数目.项王
4.妇抚儿乳.
5 泉而茗.者
6人恒过.
7神弗福.也
8公将鼓.之
9.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
10.腰.白玉之环
B.名词作状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下.见小溪
5斗.折蛇.行
6.犬牙
..差互
7.山.行六七里
8一狼犬.坐于前
9.秋水时.至
10.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11.毕竟东.流去
12.西北
..望长安
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
1.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攘除奸凶
..
3.亲.贤臣,远.小人
4.此皆良实
..
5.猛浪若奔.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D.意动用法:
1.父异.之
2.邑人奇.之
3.父利.其然也
4.吾妻之美.我者
5.渔人甚异.之
6.不耻.下问
使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
3.君将哀而生.之乎
4.望峰息.心
5.乱花渐入迷.人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