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沐风学堂)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word.doc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高瑞珍有幸拜读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
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
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评课内容不要表面化。
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
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
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数学课应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时的方法和效果。
数学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慢慢提高。
二、“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
学习陈大伟讲座心得
观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专题讲座有感听了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讲座,让我感受很深,领悟了许多道理,学到了很多教学策略,他的理念很新,对我以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认到传统的“听课、评课”与现行的“观课、议课”的区别1、“听课”与“观课”的区别过去的“听课”主要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听课者往往坐在教室后面。
而陈教授提出的“观课”是既要用耳朵,更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还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
2、“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评课”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
“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体之分。
“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强调彼此是平等的参与主体,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
议相对于评的区别是:多用问号,少用句号,了解别人,促进别人思想,也促进双方思想交流。
观课评课和观课议课各有各的用途和特点。
陈教授提出议课,并不是否定评课,评课是水平性的评价和选拔性评价,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
二、认识到观课、议课需要做的准备。
(一)参与者的思想准备,分为5点:1、不断追求理想课堂教学的愿望2、分享共进的合作精神3、对课堂教学不满意的态度4、直面问题的勇气5、坦诚对话的精神,沟通合作的意愿,参与者的放开精神和彼此接纳,积极主动与交往是议课活动的基本手段,不断促进自我对话。
(二)观课前的协商和对话1、协商观课议课主体2、确定主题框架的观课议课方向3、课前说明可以介绍教学背景、教学设想、教学活动,提示观察的现象和对比。
三、明白了怎样去观课与议课。
1、观课:用心感悟课堂。
(一)观课是心灵感受(二)观课是主动思考:如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执教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议课时,我要交流什么?怎么交流?(三)观课是发现困惑,选取案例。
《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这些年来,我一直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演讲活动,并多次进行了听课评课,我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听课与评课中。
在今年暑假里我初次读这本书时,什么有效观课议课,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听课与评课吧,通过这段时间学习陈大伟老师的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对有效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
有效议课重在参与,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参与中促进参与者思想。
有效议课需要平等交流的基础。
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
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
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第二步,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第三步,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第四步,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
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同学为什么这么做,了解老师这样教,没有了解状况前不任凭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老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老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
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同学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商量教的状态。
通过同学的学来映射和观看老师的教。
”这充分表达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老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老师生命流淌的过程。
作为老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老师对职业的感受、看法和专业水平的进展、生命价值的表达。
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同学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进展的表达。
课堂教学是同学生命成长的过程。
美好的老师能影响和促进同学美好的校内和课堂生活。
因此我们不能不当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转变。
讨论课堂,改良课堂就是我们老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在讲座之前,老师用几句简洁的话介绍了自己,听完她的介绍,立刻让我回想到了自己在高校时的老师,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真是我高校时的孙改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虽然听着有点困难,但是总觉得有种亲切感。
孙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技能——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
在前面陈清风老师讲的是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
我认为这两节课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我也仔细地做了笔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爱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爱观课,其主要缘由是可怕评课、议课,我也发觉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许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
学习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有感
学习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有感陈迪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的讲座,认真做了笔记,自己有很大收获,对观课议课又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观课议课是指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应用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的路径,从认真观课读懂课堂入手,解决有效的说,议课的问题,促进参与者去思考,由此改变行动、思路和方法。
我校前段时间也组织进行了观课议课,结合学习内容我谈谈如何进行观课议课才能更有效。
观课议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在观课之前,应该确定教学活动研究的主题,也就是研究的问题,请献课教师在这个主题的学术氛围下上课,其他老师听课;然后,进入议课环节,先有献课教师说课,主要说自己在上述氛围下的教学预设和实际上课的教学生成的关系,总结得与失,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新想法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最后,所有听课教师议课,在要研究的问题的前提下对这节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教学评价,并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主持人作总结性发言,归纳所有人的发言要点,总结归纳出本次观课议课的成果,并提出下一步需要研讨的问题。
还要进行不断的反思,达到真正有效的观课议课。
二、通过网上的学习,我认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一定存在着联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都是从课堂教学出发,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引发思考,展开讨论,课堂教学本身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课,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共同参与,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形成共识,同时汲取他人的优点,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水平,达到预期教研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谈谈观课与听课的区别。
1.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就某方面问题进行交流,如我们初中数学的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总结是否全面、到位。
观课教师要带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课;听课不要求教师提前与上课教师沟通,不需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
有效观课议课读后感
有效观课议课读后感
学习陈大伟教授的《怎样观课议课》使我受益颇深。
陈大伟教授对那些真实而典型的课堂案例的评议,让我知道了该如何观课议课,更意识到观课议课这一形式对优化我们的教学,促进教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和有效*,他的教育智慧和思想更是给人启示和思索。
陈教授开创的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
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可以争论。
其次他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
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陈老师的《怎样观课议课》,也使老师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
读《有效观课议课》有感
读《有效观课议课》有感从教以来我一直在一线任教,组织并参与了多次的听课评课活动。
暑期我读了陈大伟所著的《有效观课议课》,书中以简单朴实的理论,活生生的实例,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对“观课议课”进行了透彻地分析、解读,很有说服力。
让我领悟到:观课议课不是简单地取代过去我们一直遵循的听课评课,也不是彻底掘弃听课评课,而是一种能够促进我们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们过去听课的时候,经常是坐在教室的后边,听评上课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多媒体运用是否得当……现在想来这些评议仅仅是对面前的毫无生机的文本(教学设计)的评议,而不是对赋予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评议。
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也没有关注学生的获知过程与情感发展。
读陈大伟的《有效观课议课》后,让我真正明白评课的真正意义。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
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加以阐述,大家参与讨论。
其次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观课议课致力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教学方式变革。
观课时,把关注重点和焦点要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考教、发现应该如何教,以学思考教、以学考察教;议课时,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故事和现象,过程和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和依据,以学讨论教,促进执教者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的因学施教,因材施教。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
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
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
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
2023年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23年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023年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在讲座之前,老师用几句简单的话介绍了自己,听完她的介绍,马上让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的老师,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学时的孙改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虽然听着有点困难,但是总觉得有种亲切感。
孙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技能----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
在前面陈清风老师讲的是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
我认为这两节课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
我也认真地做了笔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
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
听了孙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不过,我现在也已茅舍顿开、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
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
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
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
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
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
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
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
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
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
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伦理责任。
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育界的从业者,我认为,观课批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著名教育家陈大伟主讲的一场观课活动,在这里,我深受启迪、有所体悟。
下面,我将就我的观课体会谈一点感想。
首先,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氛围。
在这堂课里,陈大伟老师注重了课堂的情感交流,他在课堂里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热烈的氛围。
这种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放松、愉悦,并且更好地参与进课堂内。
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互动频繁,思维活跃,这不仅体现了老师优秀的授课能力,也证明了课堂上舒适的氛围对学生发展、成长的积极作用。
其次,我认为,这堂课的重点是“启发思考”。
在讲解过程中,陈大伟老师以问题为驱动,在学生思考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总结课件中的知识点和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老师不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熟悉各种独到的思考方法。
老师的出色表现展示了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体现了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启示思想,引领学生发展。
第三,我认为教材的重要性。
经过这堂观课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材的重要性。
优秀的教材除了对知识点的简介、概括以外,还应该能够契合当地的文化和学习方式,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能够鼓励同学们思考、让同学们从中得到灵感,并发现大学语言学习的无限魅力。
观课中的那个教材堪称是一件艺术品。
它包含了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
教材的使用,能够让学生们不仅能具体的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能力及其实践,而且从中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培养出对于学科的爱好及其真正的探究兴趣。
最后,我认为,优秀的教师是多方位的,“课之外,素养之中”。
他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发挥出良好的教学表现,还需要具有超凡的思维能力、卓越的人格魅力,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学生构成正面的榜样。
陈大伟老师在身体力行的推广中国文化中也证明其思想熏陶和志向崇高的品质,可谓是“于身教之、于心感之”。
《《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
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
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
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
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
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
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第二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
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2024年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_1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前段时间,有幸在璩__工作室线上学习中接触了各位大家,他们为埋头于教学一线,受制于成绩、制卷、开会、交表、评比各项事务中的我,推开了一扇扇的大门。
诗歌教学内容的设计、校本研训的专业指导、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写作……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他们的讲座,只觉自己如井底之蛙,教书近20年,专业学习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凭经验做事,缺乏理论支持,不科学不高效,应当思变。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对成都大学陈教授讲授的“观课议课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感受最为深刻。
实际工作中,作为教研组长,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评课,可偏偏这样的场合又特别多。
理论上来说,作为语文老师,公众场合说两句话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最怕这样的说话呢?暗自思忖,有三个方面。
一是怕自己评得不对。
每一堂公开课来到我眼前,其实授课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有些时候是团队在背后共同打磨,比起他们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阵听课的我,恐怕还没他们事先收集的资料多,了解的背景多,看过的课例多,就凭个人经验,怎么能够一定看出问题呢?个人的看法难道不会以偏概全吗?对于这一节课,无实践的假想一定会是最适用的吗?理论或者经验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
更何况参与这节课的教师个人风格、学情状况等各种因素都不能够获得足够公允的信息,于这堂课而言,置身事外的听课者个人角度的评价是否妥当?二是怕自己说得不中听。
评课,以往都是大家围着授课老师七嘴八舌,授课的老师便频频点头。
这种感觉不是很好。
上课的老师三五次的磨课最为辛苦,课上得不错(怎么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发挥失误,或者确实出了问题呢?实话实说会让人尴尬。
很多时候评课,为了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都会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词,所有听课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的心理。
于是就出现了陈大伟教授所说:先说优点一二三,再说不足一点点,而且不足还要往那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去说。
总之,结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长舒一口气,但收获甚微。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通用3篇)
观课议课心得感想(通用3篇)观课议课心得感想篇1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之后,深受启发,使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明确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意识上的转变,转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消极的思想。
从教多年来关于听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
听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
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评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
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
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
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
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课议课摒弃了传统评课的概括式评价,议课者要作为参与者带着问题和研究方向全程参与授课的全过程。
研究的是点而不是面,有很强的针对性。
观课议课的人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是在提升自己并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的困惑。
观课议课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阐明如果我是授课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拿出自己的意见。
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
对“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教”进行思考,一方面能够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18年1月5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学习——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讲座。
尽管那三天天寒地冻,气温非常低,但也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
陈大伟教授的讲学,让我如沐春风,他的观课议课的观点,也让我耳目为之一新。
我体会最深的是议课。
传统的议课模式为:当某某老师上完一节课,领导老师们议课一般都会用“我觉得某某老师的课优点是缺点是“的句子。
而陈教授的观课议课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议课模式,他要求观课者先描述蕴含困惑的故事,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上课的老师,也就是议课对象从人——课——事实的转变;反过来,上课的老师又可以对观课者提出疑问”假如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又会怎样处理?“这样,观课议课就变成了提供选择方案而不是以指导别人方式的表达。
然后,小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
这种议课的对话模型变成了所有人都是学习者,很值得推广。
读《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读《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读《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读完了《有效观课议课》这一本让人毫无枯燥厌烦之感的训练理论书籍,让人不禁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陈大伟教授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老师训练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受益匪浅。
为何称为"观课议课',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书中作了具体阐述: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肯定的观看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专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推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看法。
"议'的过程是绽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是:1.有效议课以公平对话为基础有效议课需要公平相互沟通的基础。
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简单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需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
由于未必了解状况,所以不能简洁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由于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行能完全从规律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相互沟通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
由于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舞多样性、探讨多样性。
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纳应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在公平相互沟通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预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唯唯诺诺,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后的心得体会教学的改进使我不断成长,《有效观课议课》这本书使我思想明朗,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
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成长的思想,有“获得经验之思”和“反思经验之思”。
获得获得经验之思是认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以这种对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去规划和设计未来的行动。
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
观课议课的春风来啦,“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
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
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
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在学习《有效观课议课》一书后,再反思以往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更为观课议课理论折服。
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要注意加强的是: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
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
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
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
书中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多篇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多篇前段时间,有幸在璩某某工作室线上学习中接触了各位大家,他们为埋头于一线,受制于成绩、制卷、开会、交表、评比各项事务中的我,推开了一扇扇的大门。
诗歌教学内容的设计、校本研训的专业指导、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写作……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他们的讲座,只觉自己如井底之蛙,教书近20年,专业学习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凭经验做事,缺乏理论支持,不科学不高效,应当思变。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对成都大学陈教授讲授的“观课议课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感受最为深刻。
实际工作中,作为教研组长,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评课,可偏偏这样的场合又特别多。
理论上来说,作为语文老师,公众场合说两句话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最怕这样的说话呢?暗自思忖,有三个方面。
一是怕自己评得不对。
每一堂公开课来到我眼前,其实授课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有些时候是团队在背后共同打磨,比起他们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阵听课的我,恐怕还没他们事先收集的资料多,了解的背景多,看过的课例多,就凭个人经验,怎么能够一定看出问题呢?个人的看法难道不会以偏概全吗?对于这一节课,无实践的假想一定会是最适用的吗?理论或者经验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
更何况参与这节课的教师个人风格、学情状况等各种因素都不能够获得足够公允的信息,于这堂课而言,置身事外的听课者个人角度的评价是否妥当?二是怕自己说得不中听。
评课,以往都是大家围着授课老师七嘴八舌,授课的老师便频频点头。
这种感觉不是很好。
上课的老师三五次的磨课最为辛苦,课上得不错(怎么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发挥失误,或者确实出了问题呢?实话实说会让人尴尬。
很多时候评课,为了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都会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词,所有听课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的心理。
于是就出现了陈大伟教授所说:先说优点一二三,再说不足一点点,而且不足还要往那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去说。
总之,结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长舒一口气,但收获甚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高瑞珍
有幸拜读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
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
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评课内容不要表面化。
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
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
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数学课应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时的方法和效果。
数学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慢慢提高。
二、“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
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
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
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三、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
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
用头脑思考和判断。
议课时,要聚集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