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案公开课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青山不老》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到青山不老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章:《青山不老》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山水画作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对这幅画的看法。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问答环节:针对文章内容进行问答,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总结:引导学生领悟到青山不老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幅表达青山不老意义的画。
2. 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题目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青山不老意义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青山不老》的文本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副本。
2. 准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和评估表。
4. 准备问答环节的问题列表和评分标准。
5. 准备作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角色。
3.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的深层含义。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集合5篇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集合5篇第一篇: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出示阅读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意义进行理解。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青山不老》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2. 提问学生对“青山”的理解,引出本课的课文《青山不老》。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青山不老》一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回答。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词汇和句型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巩固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对青山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困惑。
3. 教师给予反馈和解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对课文的深层理解和感受。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环保理念。
(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练习。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导改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环保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五、板书设计:青山不老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阅读策略珍惜资源批判性思维积极向上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这段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4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
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
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中小学《青山不老》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的理解与表达。
1. 课文文本《青山不老》。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景色。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评、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的练习成果。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山不老》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青山不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
5.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青山不老》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秀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青山、老人、树木等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人生价值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人生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青山不老”的传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此为题的课文。
2.齐读课题,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青山”、“老人”、“树木”分别象征着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其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对比、排比等。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感悟文章。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渡: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同学们,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去认识这位老人吧!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2)理解字词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谁做了什么2.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三、感悟“奇迹”1、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师: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渡: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青山不老》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散文。
课文通过描绘青山、水流、鸟鸣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青山不老》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3.3 讨论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思考深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青山不老》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青山不老》,引导学生思考:“青山”指的是什么?“不老”又是什么意思?(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青山不老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提炼课文中心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青山不老的精神。
2. 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青山不老》的作者、背景及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青山不老的美景。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实践运用:(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中所展现的青山不老精神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山不老的精神,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青山不老精神的理解。
3. 写一篇以“青山不老”为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评价能力。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正确、流利。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晋西北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15年时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板书:创造奇迹』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一亩”有多少大?667平米,3700亩就相当于1850个实验小学这么大。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有关语句。
(板书:大环境)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语句。
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险恶』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险恶?(1)肆虐什么意思(任意破坏)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抓住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青山不老”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4.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题。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掌握、作文内容丰富性以及表达清晰度等。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应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小学《青山不老》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青山不老》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认识中国的青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青山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著名的青山,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青山的认识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青山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青山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青山的认识和感受。
(2)邀请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2. 强调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总结对青山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青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身边的青山,描述其特点,并体会青山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测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青山保护的认知。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课件)认识这位老人吗?这是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农,在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
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他是这样描述的:老人姓高,名富。
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
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梁衡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课件)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打开课本90页,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件)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师: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前导语,看看课前导语告诉我们的阅读任务是什么?(课件)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快速浏览课文文,找出相关句子。
(1)谁能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2、指名汇报(课件)(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奇迹)15年,可以看出老人植树的时间之久。
(2)(课件)这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大呢?一亩等于666.67平方米,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1个标准的篮球场是420平方米,3700亩大约相当于5874个篮球场那么大。
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慨?出示面积之大。
我们也不得不感慨,齐读这句话。
过渡: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个奇迹的呢?(课件)小组合作:先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用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词语,做简单的批注,然后在组内交流。
汇报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1、(课件)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3份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3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青山不老》教学设计A案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
关营完小李艳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沙尘暴》视频,提问如何治理,引出文中的老人。
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学生讨论回答
2、解读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明确: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
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四、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明确:大环境,风沙肆虐
明确:干旱、霜冻、沙尘暴
明确:环境异常险恶
知识链接
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明确:早出晚归
明确: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明确: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五、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明确: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六、畅谈感想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大环境恶劣
小环境艰苦(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老人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