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断面计算题
3.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一、填空题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另一条是()。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和()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阻力、()阻力、()阻力和()阻力等四种。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且坡长不得()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和()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图和()表上。
11、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_______,以免影响_________的车辆行驶。
二、选择题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 路基中线标高B 路面边缘标高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A 路面中线标高B 路面边缘标高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 行车时间和视距D 视距和理性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0%B 0.3%C 2% 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
纵断面计算题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思考题1.纵断面设计成果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纵坡设计的步骤;3.竖曲线上的设计高如何计算?4.如何进行平、纵组合?习题一、填空题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2.纵断面设计就是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与当地气候、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工程量等来研究这条空间线形的纵坡布置.3.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4.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5.理想的纵坡应当________平缓,各种车辆都能最大限度以接近__________速度行驶.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____阻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7.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8.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______的行程来作规定.9.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_______,以免影响_________的车辆行驶.10.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_______的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决定.11.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__________的设计标高.12.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___________,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___________. 13.调整纵坡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纵坡线和__________纵坡度等.14.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5.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6.纵断面设计图反映路线所经中心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关系.17.竖曲线X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h=l2/2R计算,l代表距________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l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_______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曲线__________标起. 18.凸形竖曲线的标高改正值为__________,凹形竖曲线为_________;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的标高________________.19.当路面为表处<_f=0.02>,解放牌汽车用Ⅲ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0.083>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____________.20.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X》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_________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__________最小值.21.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_________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______________.22.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上.23.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_________,且坡长不得__________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24.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_________<相对高差为200-500m>和_________<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___________.2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___________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_______________.26.各级公路的__________路段,以与其它___________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二、选择题1.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A.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A.路面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 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A.切线长;B.切曲差; C.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O%; B.0.3%; C.2%; 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A.加速; B.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7.牵引平衡方程式P=P w+P i+ P f+ P j中的各种阻力,坡度阻力P i与车速< >关系.A.有直接;B.有间接;c.完全无8.当某一排档的ψ=D 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A.加速;B.等速;C.减速9.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A.上坡;B.下坡;C.平坡1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1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以< >标高为准.A.路基中心; B.加宽后的路基内侧边缘; c.未加宽前的路肩外侧边缘12.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13.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14.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A.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 C.坡度阻力15.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A.惯性阻力; B.空气阻力; C.坡度阻力16.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越需要< >.A.较高排档; B.较高车速; c.较大D值17.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A.3~6s;B.6~9s;C.9~15s; D.15~20s18.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大纵坡和坡长; 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9.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的整数倍桩号处.A.5m;B.10m;C.20m;D.50m20.《设计规X》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A.爬坡车道;B.变速车道;c.错车道;D.辅道21.《设计规X》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 D.双纽线22.对于海拔高度在4500m的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其最大纵坡值应为< >.A.3%; B.4%; C.5%; D.6%2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A.平面; B.纵断面; C.横断面; D.平、纵、横24.各级公路在积雪冰冻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 >.A.4%; B.6%; C.8%: D.10%25.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A.O.3%; B.0.4%; C.0.5%: D.1.0%三、问答题1.决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3.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从汽车行驶的动力特性出发,对道路纵坡有何要求?5.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6. 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7.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8.相邻竖曲线在衔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9.简答纵坡设计的步骤.10.纵坡大于5%的坡段长度为什么要加以限制?11.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12.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13.对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有何要求?四、计算题1.如图1所示,A点里程桩号为K3+040,图 1其设计标高为478.00m,变坡点B<K3+240>处竖曲线的切线长用25m.求:K3+215,K3+240,K3+260与C点<K3+390>的设计标高.2.某竖曲线半径R=3 000m,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度分别为:i1=3%,i2=1%,转坡点桩号为K6+770,高程为396.67m.要求完成:<1>竖曲线各要素计算;<2>如果曲线上每隔10m设置一桩,请按表1完成竖曲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计算.竖曲线高程计算表表13.如图2所示,立交桥下有一转坡点,其桩号为K2+230,立交桥下净空要求为5.00m,设K2十230高程为180.40m.问该转坡点处最大能设多大的竖曲线半径<取5m整倍数>?根据所设半径求A、B和K2+230处的路线设计高程.4.某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所经地区积雪季节较长.试问在纵坡设计时,平曲线半径为lOOm 的弯道上,其最大纵坡不应超过何值?<μ=0.05,i合图 2=0.08>5.路段中某一转坡点的标高为50.OOm,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一6%和4%,根据实际情况,转坡点处的设计标高不得低于52.OOm.问: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倍数>?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面线设计线2.动力性能道路性质公路等级交通组成3.匀坡线竖曲线4.升降高度h水平距离l5.均匀设计6.空气滚动坡度惯性7.动力性能公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安全8.9s~15s9.通行能力较高车速10.设计标高设计纵坡度变坡点位置11.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12.交点坡长13.延长缩短加大缩小14.视距行程时间15.离心力行程时间16.地面起伏设计标高17.切点起点终点18.负值正值±h值19.6.3%20.一般极限21.小半径转向点22.纵断面图路基设计表23.3%小于24.5.5%5%5.5%25.4% 3.5m26.长路堑横向排水不畅二、选择题1.C;2.D;3.C;4.C;5.A:6.D:7.C;8.A;9.B;10.D;11.C;12.A;13.C;14.A;15.C;16.C:17.C:18.A; 19.B;20.A; 21.A; 22.B; 23.D; 24.C;25.C三、问答题1.答:<1>考虑坡长限制;<2>最大纵坡;<3>缓和坡段和纵坡设计的有关要求;<4>纵面线型与平面线型的相互协调、配合;<5>使工程量最小而线型最好;<6>转坡点位置设在10m整倍数的桩号上.2.答:<1>改善汽车在大于5%的坡道上行驶的紧X状态,避免汽车长时间使用低档爬坡;<2>增大汽车下坡行驶时的安全性,减轻汽车机件负荷<上坡>和降低制动器过高的温度<下坡>.3.答:<1>应该在视觉上自然诱导驾驶员的视线;<2>保持视觉上的连续性,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平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答:<1>纵坡力求平缓;<2>陡坡宜短,长坡道的纵坡应加以严格限制;<3>纵坡度不宜变化太大,尤其应避免急剧起伏变化,力求纵坡均匀.5.答:应标出公路起终点、垭口、桥涵、地质不良地段X围、最小填土高度、沿河线洪水位、隧道、路线交叉点等位置的控制标高,以与工程艰巨地段横断面的最大容许填土高度和最小挖深限度.6.答:<1>必要条件:牵引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行驶阻力之代数和;<2>充分条件:牵引力不能大于路面和轮胎之间的摩阻力,即满足P≤Pψmax.7.答:<1>最大纵坡;<2>最小纵坡;<3>最大坡长;<4>最小坡长;<5>缓和坡段;<6>平均纵坡;<7>合成坡度.8.答:<1>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曲线问,如果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形式的竖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2>反向曲线间,最好设置一段直线坡段,其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 9.答:<1>准备工作:①点绘出里程、桩号、直线与平曲线、地面高程和地面线;②标出桥涵、地质、土质与有关资料.<2>纵坡设计: ①标出控制点; ②试定坡度线; ③调整纵坡线;④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 ⑤确定纵坡线;⑥计算各桩号设计标高.10.答:<1>纵坡大于5%的坡段太长会因克服升坡阻力需要增大牵引力,动力因数提高,速度降低.在提高动力因数时汽车功率必须提高,从而热量大大增加而使水箱开锅,产生气阻,致使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机件磨损大,驾驶员工作条件恶劣; <2>下坡时制动次数太多,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造成车祸.11.答:<1>若平均纵度较大,上坡用低档的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汽车"开锅〞;<2>下坡时较长时间加速,为保安全必须频繁制动,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制动片而造成车祸;<3>为使行车便利和安全,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与缓和坡段的规定.12.答:<1>如果合成坡度过大,当汽车速度较慢或停在弯道上时,可能沿合成坡度的方向产生侧滑或打滑;<2>若遇急弯陡坡,汽车可能在短时间内沿合成坡度方向下坡,因合成坡度比纵坡和横坡均大,汽车会突然加速,冲出弯道而造成车祸;<3>在合成坡度上行车,还会造成汽车倾斜、货物偏重,致使汽车倾倒.13.答:<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即"平包竖〞;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大小应保持均衡. 四、计算题 1.解:〔1〕B 点桩号竖曲线计算:B 点桩号为K3+240,05.0=ω, L=2T=50m,100005.0/50/===ωL R m, 31.0100022/2522=⨯==R E T m〔2〕标高计算 ①K3+215处:25.48317503.000.478=⨯+=H m②K3+240处:69.48331.020003.000.478=-⨯+=H m③K3+260处:60.48340.000.4842002.0=-=⨯-='HBH m01.01000220.522=⨯==Ry xm59.48301.060.483=-=-'=y H H m④C 点处,即K3+390处:00.48115002.0=⨯-=HBH m2.解:〔1〕凸形竖曲线)(02.001.003.021=-=-=ii ω 6002.03000=⨯==ωR L m 302/==L T m15.03000223022=⨯==R E T m〔2〕竖曲线起点桩号=K6+770-30=K6+740竖曲线终点桩号=K6+770+30=K6+800竖曲线上任一桩号的标高改正值计算公式为Rh l22=凸形竖曲线设计标高=切线标高-h 详细计算结果请见表2.3.解:〔1〕凹型竖曲线)(045.0015.003.0-=--=ω 〔2〕取T=20m〔3〕89.888045.0/202/2=⨯==ωT R m 〔4〕取R=885m〔5〕91.192/==ωR T m 〔6〕82.392==T L m 〔7〕22.0)8852/(2/91.1922=⨯==R E Tm〔8〕K2+230处设计高程 62.18022.040.180=+m 〔9〕A 点处路线设计高程00.1812003.040.180=⨯+m〔10〕B 点处路线设计高程70.18020015.040.180=⨯+m均为路面中心高程.4.解: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V=30㎞/h,在平曲线半径为100m 时: (1) 超高横坡度为 〔2〕最大纵坡 积雪地区5.解:〔1〕凹曲线)(10.004.006.0-=--=ω〔2〕RE T22=2ωR T =〔3〕82ωR E =〔4〕1600)5052(881.022=-⨯==ωER m。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二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小格2分,共20分)1.公路路线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行车、、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2.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的控制,和的决定。
3.越岭线的布局主要是解决:选择、确定和拟定垭口两侧。
4.中间带由及两条左侧组成。
5.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和。
6.公路定线有定线、定线和定线三种方法。
7.公路与或公路与等相交形成交叉,交叉的地方称。
8.横断面一般是指与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9.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和。
10.相交路线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30分)1. 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2.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3.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C外距4、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定()。
A.第一个曲线半径; B.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5、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A.有可能等于零;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D.永远小于零6.《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7.在公路的交叉口,为了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应设置()。
A.指示标志;B.指路标志;C.警告标志;D.禁令标志8.公路在急转弯路段前应设置()。
A.警告标志; B.禁令标志; C.指示标志; D.指路标志9.公路的某一路段不允许车辆通行,则在该路段前应设置()。
第四章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 铁路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第一节 设计的基本要求如图4—1所示,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AB 与路肩水平线CD 的交点O 在纵向上的连线,称为线路中心线。
线路的空间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
线路平面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线路平面位置;线路纵断面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情况,其高程为路肩高程。
各设计阶段编制的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是线路设计的基本文件。
各设计阶段的定线要求不同,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的详细程度也各有区别,绘制时应遵循铁路行业制定的线路标准图式。
图4—2为新建铁路简明的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可应用于线路方案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概略定线。
简明平面图中,等高线表示地形和地貌特征,村镇、道路等表示地物特征。
图中粗线表示线路平面、标出里程、曲线要素(转角α、曲线半径R )、车站、桥隧特征等资料。
简明断面图的上半部为线路纵断面示意图;下半部为线路基础数据,自下而上顺序标出:线路平面、里程、设计坡度、路肩设计高程、工程地质概况等栏目。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车舒适等,这些要求反映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简称《线规》)规定的技术标准中,设计要遵守《线规》规定。
2.应力争节约资金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从降低工程造价考虑,线路最好顺地面爬行,但因起伏弯曲太大,给运营造成困难,导致运营支出增大;从节约运营支出考虑,线路最好又平又直,但势必增大工程数量,提高工程造价。
因此,设计时必须根据设计线的特点,分析设计路段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和运营的要求、通过方案比较,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铁路上要修建车站、桥涵、隧道、路基、道口和支挡、防护等大量建筑物,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不但关系到这些建筑物的类型选择和工程数量,并且影响其安全稳定和运营条件。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
《道路勘测设计》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在进行道路选线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须考虑的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土壤地质D. 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答案:D)2.道路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的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一项?( )A. 车辆的动力性能B. 道路的美学要求C.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宽度D. 道路横断面的宽度(答案:A)3.在道路平面设计中,交点法主要用于哪种类型的道路设计?( )A. 直线型道路B. 曲线型道路,特别是山区道路C. 高速公路的直线段D. 城市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答案:B)4.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A. 车道宽度的确定B. 边坡坡度的设计C. 路肩宽度的设置D. 道路沿线景观规划(答案:D)5.道路勘测中,使用全站仪主要是为了测量哪些数据?( )A. 道路的长度和宽度B. 道路的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C.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和高差D. 道路两侧植被的种类和密度(答案:C)6.在进行路线方案比选时,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评价指标?( )A. 工程造价B. 施工难度C. 路线长度D. 道路沿线的广告收入(答案:D)7.道路定线时,为避免大填大挖,通常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尽量沿等高线布线B. 尽可能穿越山脊线C. 不考虑地形,直接连接两点最短距离D. 优先考虑道路美学,忽视工程造价(答案:A)8.在道路设计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下列哪个因素?( )A. 道路的美观B. 道路的通行能力C. 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D. 道路沿线的商业开发(答案:C)9.下列哪一项不是道路交叉设计的基本原则?( )A. 保证交通流畅B. 减小占地面积C. 提高道路景观价值D. 确保行车安全(答案:C)10.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关于直线与曲线的组合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线段不宜过长,以免驾驶员视觉疲劳B. 曲线段应合理设置,以适应地形和交通需求C. 直线与曲线之间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兀D. 为追求道路美观,应多使用曲线,少使用直线(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5分)1.道路勘测设计中,_________是确定道路中线位置及其空间几何形状的工作,它是道路设计的基础。
公路测量培训试题及答案
公路测量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公路测量中,常用的平面坐标系统是:A. 地理坐标系统B. 极坐标系统C. 直角坐标系统D. 球面坐标系统2. 公路中线测量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地形B. 地质C. 植被D. 水文地质3. 以下哪个不是公路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A. 全站仪B. 水准仪C. GPS接收机D. 显微镜4. 公路纵断面测量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公路的平面位置B. 确定公路的高程变化C. 确定公路的宽度D. 确定公路的曲率半径5.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公路曲线的半径?A. R = L / (1 + (L / 2π)^2)B. R = L / (1 - cos(θ))C. R = L / sin(θ)D. R = L / (2 * sin(θ / 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公路测量中,______是用来确定地面上点的平面位置。
7. 公路纵断面设计中,______是表示公路高程变化的图。
8. 公路横断面测量中,______是用来表示公路宽度和高程变化的图。
9. 在进行公路测量时,______是用来确定两点间高差的基本测量方法。
10. 公路测量中,______是用来表示公路平面位置的图。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公路测量中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2. 描述公路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假设在公路测量中,已知A点的高程为100m,B点相对于A点的视距差为-2.5m,试计算B点的高程。
14. 给定一段公路的纵断面数据,已知起点Z0=200m,终点Z5=220m,中间点Z2=210m,Z3=215m,试绘制纵断面图,并计算公路的坡度。
公路测量培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D4. B5. D二、填空题6. 坐标测量7. 纵断面图8. 横断面图9. 水准测量10. 平面位置图三、简答题11. 水准测量是一种利用水准仪测量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桥梁计算题例1
【例1】钢筋混凝土简支T 形梁桥,计算各梁在结构重力及汽车荷载、人群荷载作用下的设计内力。
【设计资料】桥面净空:净—7+2×1m ;主梁跨径和全长,标准跨径:13b l m =,计算跨径: 12.5l m =, 主梁全长;12.96L m =;设计荷载:公路-I 级汽车荷载,人群荷载为3.1kN/m 2; 结构重要系数0 1.0γ=;材料规格:主梁纵向受力主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R235钢筋,主梁采用C35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为8~10cm ,容重为24 kN/m 3;全桥每跨采用4根预制的钢筋混凝土T 形梁,每根行车道板宽2.20m ,沿主梁纵向布置5根横隔梁;主梁及横隔梁容重为25 kN/m 3;每侧的栏杆及人行道构件重量的作用力为4 kN/m ; 汽车荷载纵断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荷载纵向布置图图2 桥梁横断面图图3 桥梁纵断面图图4 T 形梁横截面图【解】1、结构自重计算 (1) 自重集度计算主梁:()10.120.200.18 1.1 2.20.182513.03/2g kN m ⎡⎤+=⨯+⨯-⨯=⎢⎥⎣⎦边主梁横隔板:20.120.20 2.20.180.950.1552512.5 1.20/22g kN m ⎡⎤⎛⎫+-=-⨯⨯⨯⨯=⎢⎥ ⎪⎝⎭⎣⎦主梁横隔板:222 2.40/g g kN m '=⨯= 桥面铺装层:30.080.10724 3.78/2g kN m +=⨯⨯=人行道:44242/g kN m =⨯= 合计:边主梁自重集度:123420.01/g g g g g kN m =+++=主梁自重集度:123421.21/g g g g g kN m '=+++= (2) 结构自重计算:【简支梁承受的荷载集度为g ,简支梁长l ,其距离左端为x 的横截面上弯矩()M x 和剪力()Q x 分别为: ()()222glxgxM x x gx l x =-∙=-()()222glgQ x gx l x =-=- 】计算得自重荷载作用下设计内力值如下:)mQ )mQ 2、偏心压力法计算人群、车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当1p =位于第k 号梁轴上(k e a =)时,对i 号主梁的总作用为:211i k ik ni ia a na η==±∑,荷载位置e 和梁位i a 位于形心轴同侧时,取正好,反之取负号。
工程水文学计算题
28.某平原流域,流域面积F=360km2,其中水面面积占21.0%,从有关水文手册中查得该流域的多年流域平均降水量P=1115.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陆E=75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水=1040.0mm,试求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为多少?
表1-2-5流域某一测点人工降雨下渗实验的、记录单位:㎜
时间t(h)
(1)
0
1
2
3
4
5
6
7
8
P(t)
(2)
0
70
140
210
240
270
300
310
320
R(t)
(3)
0
32.7
79.5
133.0
151.6
173.2
196.7
201.3
206.6
时间t(h)
(1)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P(t)
29.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F=800km2,其上有一次降雨,流域平均雨量P=230mm,形成的洪水过程如表1-2-7,试求:1)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2)该次洪水的径流深;3)该次洪水的径流系数。
表1-2-7某水文站一次降雨的洪水过程
时间t(h)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计算题
1、解:ω=i1-i2=5%-0.8%=4.2%凹曲线L=R⋅ω=5000×4.2%=210.00 mT=L/2=105.00 mE=T2/2R=1.10 m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K25+400:横距:x=(K25+400)-(K25+355.00)=45m竖距:h=x2/2R=0.20 m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K25+460:变坡点处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K25+500:两种方法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竖距:h=x2/2R=2.10 m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横距:x=(K25+565)-(K25+500)=65m竖距:h=x2/2R=0.42 m切线高程(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两种方法结果相同2、解:ω=i2-i1=1.5%-(-2.5)%=4%ω>0,故为凹曲线由二次抛物线型竖曲线特性知:切线长T:T=L/2=Rω/2外距E:E=T2/2R=Rω2/8曲线中点处的设计高程为该点处切线高程加竖距,由题意竖距的取值范围为E=(429.30-429,429.40-429)=(0.30,0.40)所以:E=Rω2/8=(0.30,0.40),半径的取值范围:R=(1500,2000)以R=1800.00为例:L=Rω=1800×4%=72.00 mT=L/2=36.00 mE=Rω2/8=1800×(4%)2/8=0.36 m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1+520.00-T =K1+520.00-36.00=K1+484.0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9.00+36×2.5%=429.90 m竖曲线点桩号为:K1+520.00+T =K1+520.00+36.00=K1+556.00 竖曲线终点高程:429.00+36×1.5%=429.54 mK1+500.00处:横距x 1=(K1+500.00)-(K1+484.00)=16.00 m竖距h 1=x 12/2R =162/(2×1800)=0.07 m 切线高程=429.90-2.5%×16=429.50 m 设计高程=429.50+0.07=429.57 mK1+520.00处:设计高程=429.00+0.36=429.36m K 1+515.00处:横距x 3=(K1+515.00)-(K1+484.00)=31.00 m 竖距 h 1=x 12/2R =312/(2×1800)=0.27 m 切线高程=429.90-2.5%×31=429.125 m 设计高程=429.375+0.27=429.39 m3 、已知:JD =K7+086.42,α=34°50′08″,R =150 m ,L s =40 m 平曲线要素计算:243320.44424238419.9882240s s s sL L p R R L L q R--====s +tan67.186=+131.199=+sec7.6742 3.173T R p q L R L E R p R J T L ααα+⋅=()=2=()-=2=-=主点桩号计算:ZH =K7+019.234 HY =K7+059.234QZ= K7+074.834 YH =K7+110.433 HZ =K7+150.433 超高过渡及加宽计算:超高过渡采用内边轴旋转,加宽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b =0.6 m ,已知i h =4%,则x 0=i a /i h ⋅L c =2/4×40=20 m K7+030处:(前缓和曲线上)x=10.766 b x=x/L c⋅b=0.16 m,i内=ig=2%,i外=x/ L c⋅2i h-i g=0.1532%B内=3.66 B外=3.50 b j=0.75 B内’=4.41 B外’=4.25△h内=b j⋅i j-(b j+b x)i内=0.75×3%-(0.75+0.16)×2%=0.004△h内’=b j⋅i j-b j⋅i内=0.75×3%-0.16×2%=0.019△h中=b j⋅i j+B/2⋅i内=0.75×3%+7.0/2×2%=0.093△h外=b j⋅i j+B/2⋅(i内+i外)=0.75×3%+3.5×(2%+0.1532%)=0.098 △h外’=b j⋅i j+B/2⋅i内+(B/2 + b j)⋅i外=0.75×3%+3.5×2%+(3.5+0.75)×0.1532%=0.099K7+080处:(圆曲线上)位置i内=i外=4%B内=4.10 B外=3.50 B内′=4.85 B外′=4.25△h内=b j⋅i j-(b j+b x)i内=0.75×3%-(0.75+0.16)×4%=-0.032△h内′=b j⋅i j-b j⋅i内=0.75×3%-0. 6×4%=0.002△h中=b j⋅i j+B/2⋅i内=0.75×3%+7.0/2×4%=0.163△h外=b j⋅i j+B/2⋅(i内+i外)=0.75×3%+3.5×(4%+4%)=0.303△h外′=b j⋅i j+B/2⋅i内+(B/2 + b j)⋅i外=0.75×3%+3.5×4%+(3.5+0.75)×4%=0.333K7+140处:(与K7+030处相似,后缓和曲线上)i内=i g=2%x=10.433 b x=0.16 i外=0.0866%△h内=b j⋅i j-(b j+b x)i内=0.75×3%-(0.75+0.16)×2%=0.004△h内′=b j⋅i j-b j⋅i内=0.75×3%-0. 6×2%=0.019△h中=b j⋅i j+B/2⋅i内=0.75×3%+7.0/2×2%=0.093△h外=b j⋅i j+B/2⋅(i内+i外)=0.75×3%+3.5×(2%+0.0866%)=0.096 △h外′=b j⋅i j+B/2⋅i内+(B/2 + b j)⋅i外=0.75×3%+3.5×2%+(3.5+0.75)×0.0866%=0.096K7+160处:(直线段上)B内=3.50 B外=3.50 B内’=4.25 B外’=4.25△h内=0△h内′=b j⋅i j=0.023△h中=b j⋅i j+B/2⋅i g=0.75×3%+7.0/2×4%=0.093△h外=0△h外′=b j⋅i j=0.023。
铁路选线设计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线路中心线是O 在纵向的连线,该O 点是 [D] A 铁路路基横断面上距内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水平线的交点 B 铁路道床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道床顶肩水平线的交点 C 铁路道床横断面上距内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道床顶肩水平线的交点 D 铁路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水平线的交点√2.我国铁路基本上多是客货共线铁路,行车速度又不高,缓和曲线线型一般采用 [B] A 曲线型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 B 直线型超高顺坡的三次抛物线 C 曲线型超高顺坡的正弦曲线 D 曲线型超高顺坡七次方曲线3.在客货共线I 级铁路线路纵断面的变坡点处需考虑设置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均需设置竖曲线 B. 当≥∆i 3‰时需设竖曲线C. 当>∆i 3‰时需设竖曲线 D. 当>∆i 4‰时需设竖曲线√4.在I 级铁路的线路纵断面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的条件是 [C] A. 所有变坡点 B. 当≥∆i 3‰时 C. 当>∆i 3‰时 D. 当>∆i 4‰5.某设计线的近、远期货物列车长度分别为)(LJ L 和)(LY L ;紧坡地段上有一转角为α和半径为R 的圆曲线长Kr ,其所在的坡段长度Li ,若曲线长度小于列车长度,则该坡段的坡度折减值应按下式计算 [A]ALJL α5.10 BLYL α5.10 CrK α105 DR600√6.已知相邻两坡段的坡度分别为1i 和2i ,则对应变坡点处的坡度差=∆i [C]A21i i - B 12i i - C ||21i i - D ||||21i i -7.《线规》中规定的坡度代数差允许值是以下列那种参数作为拟定的参数 [A] A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 B 近期到发线有效长 C 铁路等级 D 重车方向的限制坡度8.新线纵断面设计时,确定一般路段的最小坡段长度应依据 [D] A. 近期货物列车长度 B. 远期货物列车长度 C. 近期到发线有效长 D. 远期到发线有效长√√9.线路平面上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是指 [B] A. ZY1到ZY2之间的距离 B. HZ1到ZH2之间的距离 C. HZ1到ZY2之间的距离 D.YZ1到ZH2之间的距离√10.曲线最大坡度折减时,要判断圆曲线长度K R 是否大于列车长度L L ,此处的L L 是指[A]。
公路勘测设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 3 章一、填空题1 .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 _____ ;另一条是 _____ 。
2 .纵断面设计就是根据汽车的 _____ 、 _____ 、 _____ 和 _____ ,以及当地气候、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工程量等来研究这条空间线形的纵坡布置。
3 .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 _____ 和 _____ 组成的。
4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_____ 和 _____ 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 i= 和 h/l (%)。
5 .理想的纵坡应当 _____ 平缓,各种车辆都能最大限度地以接近 _____ 速度行驶。
6 .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 _____ 、 _____ 、 _____ ,并要保证 _____ 。
7 .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_____ 的行程来作规定。
8 .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 _____ ,以免影响 _____ 的车辆行驶。
9 .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 _____ 的控制, _____ 和 _____ 的决定。
10 .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 _____ 的设计标高。
11 .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 _____ ,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_____ 。
12 .调整纵坡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 _____ 、 _____ 纵坡线和 _____ 、 _____ 纵坡度等。
13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 _____ 和 _____ 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4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 _____ 和 _____ 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5 .纵断面设计图反映路线所经中心 _____ 和 _____ 之间的关系。
16 .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 h= l 2 /2R 只计算, l 代表距 _____ 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 l 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 _____ 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曲线 _____ 标起。
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计
第一章 绪论 习题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指标,为什么?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 h km /。
3、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与公路的分类分级有何不同?4、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什么关系?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 习题1、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那些?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2、 什么叫汽车的动力因数,它反映了汽车的什么性能?3、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车装载90%时,挂1V 档以30h km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4、己知λ=0.8,f =1%,若东风EQ-140型载重车以80h km /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 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5、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0.10,则(1)当R =500m ,h i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2)当V =80km/h ,h i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6、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h km /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三章 道路平面线形 习题1、试用级数展开法推导带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其切移值q 与内移值p 的数学表达式。
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右α=15°28′30″,半径R =600m ,JD =K2+536.48。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s L(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 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3、 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1JD 、2JD 、3JD 的坐标分别为(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并设2JD 的R =150m ,s L =40m ,求2JD 的曲线要素及主要点里程。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24分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笔记)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P98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P31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
P59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
P20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
P190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P132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
P36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
P96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二、名词解释:20分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
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三)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三)1、问答题不同情况下对动水力分别有何考虑?正确答案:不同情况下对动水力的考虑:(1)粘性土路堤边坡稳定性的验算用粘土填筑的路堤,几乎是不透水的,所以堤外水位的涨落对土体(江南博哥)内部的影响较小,可以认为不产生动水压力,其验算与一般路堤边坡稳定性的验算方法相同。
(2)路堤左右侧水位不同时的边坡稳定性验算河滩路堤常由于桥前积水或河水猛涨,使路堤左右侧水位产生差异。
若路堤用渗透性较强的土填筑,虽可发生横穿路堤的渗透,但其作用力一般较小,可忽略不计。
如路堤采用不透水材料填筑,则不会发生横穿渗透现象,故也不考虑动水力。
当路堤采用普通土(如亚粘土或亚砂土)填筑,浸水后土体内产生动水压力。
则需先绘出土体内的浸润曲线,然后根据前述方法进行计算。
(3)混合断面的边坡稳定性验算计算方法同前,如下面填的是透水材料,在验算时依滑动面穿过不同土层,分别采用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数据(各层土的c、、γ值可能不同)。
2、填空题公路运输的特点:()、短途客货运输。
正确答案:有高度的灵活性3、单选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上坡越需要()。
A.较高排档;B.较高车速;C.较大D值正确答案:C4、填空题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正确答案:圆曲线5、问答题计算题:某公路纵断面设计,在K12+180设计一变坡点,标高为20.88,该变坡点前后的设计坡度分别为i1=-3.5%,i2=1.8%,设计的竖曲线半径R=5000m,试计算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K12+200处的设计标高。
正确答案:(1)竖曲线要素ω=i2-i1=1.8%-(-3.5%)=5.3%该竖曲线为凹性L=Rω=5000*5.3%=265mT=L/2=132.5mE=T2/2R=1.76(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12+180)-T=K12+047.5竖曲线起点标高为:20.88+T*i1=20.88+132.5*3.5%=25.52m边坡点K12+180处设计标高为:20.88+E=20.88+1.76=22.64mK12+200处横距x=(K12+200)-(K12+047.5)=152.5m竖距h=x2/2R=152.52/(2*5000)=2.33m切线高程=25.52-152.5*3.5%=20.18m设计高程=20.18+2.33=22.51m6、问答题何谓路侧带?确定路侧带宽度的原则如何?正确答案: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
道路勘测设计第五章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第四章纵断面设计一、填空题1.高速公路应满足__________视距的要求。
2.路面横向坡度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3.平均运距是__________ 之间的距离。
5.一条车道的路面最大宽度为_________m。
6.确定路拱横坡度的大小时,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确定。
7.行车视距具体分为停车视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路拱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9.中央分隔带开口端部的形状,常用的有两种:______和______形,前者用于宽度______的中间带,后者用于宽度______的中间带。
10.人行道宽度包括行人__________宽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宽度。
11.路缘石的形状:______、______和______等12.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______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______加宽值。
13.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______且长度不小于______的要求设置。
14.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当平均纵坡______,纵坡连续长度______;车辆组成内大、中型重车占______以上,且载重车缺乏辅助制动装置。
为避免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应在长、陡下坡地段的右侧山坡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
15.在道路平面是__________、纵断面上的__________以及下穿式立体交叉的__________上都有可能存在视距不足的问题。
16路基填挖的断面积,是指断面图中原地面线与路基设计线所包围的面积,常用的面积计算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行车视距:2.超运距:3.会车视距:4.平均运距:5.道路的横断面:6.超高:7.超高设计图:8.爬坡车道:9.避险车道:10.土石方运量:三、判断题1.道路横断面包括:路面、路肩、中央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及用地范围内设置的标志、照明、防护设施等。
《道路勘测设计》第3章纵断面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 ,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1)判断凸、凹性0%2.4%8.0%512>=-=-=i i ω,凹曲线(2)竖曲线要素计算m R L 210%2.45000=⨯==ω;m LT 1052==; m R T E 1.150002105222=⨯==(3)设计高程计算起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终点里程桩号=交点里程桩号+T =K25+460.00-105 = K25+460.00+105 = K25+355 = K25+565 第一种方法:(从交点开算)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R x h 22= 设计高程起点 K25+355 780.72-105×0.8%=779.88 0202==R h 779.88+0=779.88 K25+400 780.72-60×0.8%=780.24 2.02452==Rh 780.24+0.2=780.44 K25+460 780.72-0×0.8%=780.72 1.121052==Rh 780.24+1.1=781.82 K25+500 780.72+40×5%=782.72 42.02652==R h 782.72+0.42=783.14 终点 K25+565 780.72+105×5%=785.97 0202==Rh 785.97+0=785.97第二种方法:(教材上的方法-从起点开算)里程桩号 切线高程 竖距R x h 22= 设计高程起点 K25+355 780.72-105×0.8%=779.88 0202==R h 779.88+0=779.88 K25+400 779.88+45×0.8%=780.24 2.02452==Rh 780.24+0.2=780.44 K25+460 779.88+105×0.8%=780.72 1.121052==R h 780.24+1.1=781.82 K25+500 779.88+145×0.8%=781.04 1.221452==R h 781.04+2.1=783.14 终点 K25+565 779.88+210×0.8%=781.56 41.422102==Rh 781.56+4.41=785.97 3-10某城市I 级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 ,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 ,且不高于429.40m ,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的设计标高。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4.1-纵断面设计-X
6、三级公路某段8%的纵坡,长为150m,其相应限制坡长为300m;如相邻坡段的纵坡为7%,其相应限制坡长为500m,则其长度最长为多少?
7、缓和坡段的定义与要求?平均纵坡的定义与要求?合成坡度定义与要求?
8、某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有一处弯道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度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弯道上允许最大纵坡度为多少?(注:平原微丘区一般二级公路允许最大合成坡度为9%)
习题
1、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设计中,设计高程是指哪里的高程?注意事项?
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最大纵坡?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对于最大纵坡的高原折减《规范》如何规定?
3、辨析:陡坡、理想的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凡是陡坡都要限制长度”这句话对吗?
4、最小纵坡?影响因素?最小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为什么要对其进行限制?在考虑最短坡长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几方面?
18、某公路变坡点的桩号为K2+260,高程为387.62m,前一坡段i1=5%,后一坡i2=1%;竖曲线的半径R=5000m;试确定:1)判别竖曲线的凹凸性,计算竖曲线的要素;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3)计算K2+200.00、K2+240.00、K2+280.00、K2+300.00各点的设计标高。
14、视觉分析的定义与意义?视觉评价方法?道路透视图的定义与类型?
15、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适用条件与设计原则?
16、纵断面设计一般要求?纵断面设计要点有哪些?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绘制纵断面设计图的步骤?
17、纵断面图的组成与内容?常采用的比例尺?为什么纵、横坐标比例尺一般会相差10倍?
道路线路勘测设计
所以,T=59.93 m, E=4.27 m, L=118.71 m。
=200.53-20×6%=199.33(m)(3)(1)计算圆曲线要素。
��由已知条件可知:T=R・ =54.21(m)L= =105.82(m)E=R( )=31.75(m)J=2T-L=2×54.20-105.82=2.58(m)(2)计算曲线主点桩号。
��JD K0+670-T 54.20ZY K0+615.80+L 105.82YZ K0+721.62-L/2 52.91QZ K0+668.71 +J/ 1.29JD K0+6706、某公路相邻两坡段纵坡分别为i1=-5.6%,i2= 3.8%,变坡点里程桩号为K24+880,变ω=i2-i1=0.038+0.056=0.094,该竖曲线为凹形竖曲线。
曲线长L=Rω=1000×0.094=94(m)切线长T=L/2=94/2=47(m)外距(m)(2)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K24+880)-47=K24+833竖曲线起点高程=变坡点高+T×i1=1 956.12+2.63=1 958.75(m)桩号K24+850处:横距x1=(K24+850)-(K24+833)=17(m)纵距y1=(m)切线高程=1 958.75-17×0.056=1 957.80(m)设计高程=1 957.80+0.145=1 957.945(m)7、某路线平面部分设计资料如下:JD1=K6+666.66 JD2=K7+222.22ZY1=K6+622.32 YZ1=K6+709.59(1)试计算弯道1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试计算交点间距。
T=R·=54.21(m)L==105.82(m)E=R()=31.75(m)J=2T-L=2×54.20-105.82=2.58(m)(1)计算竖曲线要素。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实例及习题1
例题:电力牵引,imax=9‰,近期货物列车长600m,隧道 长1500m平面如图,用足坡度上坡,试设计纵断面图 。
200
8.1
7.8
200
950
8.1 750
1500
8.1 550
2050
550
215.42
931.00
1500
2025.34
2500
(4)将隧道外曲线设计成一个坡段,坡长为550m,设计坡
错误⑦:超限坡
取 i=5.1‰
3913.6
18
远期到发线长1050m,LZ=1450m,ix=6‰,LL=800m
①
③ ②④
⑥
⑦
700
1300
1700 2000
2350 2600 2850 3050
3920
⑤
⑧
2030.33 2341.87 2618
3052.28
2830.93
3913.6
错误①:竖岔重叠
实例及习题
①
②
③
如图所示,设计时速为140km/h,要保证竖缓不重合, 在第①、③变坡点处,坡度代数差为6‰,竖曲线的切线 长为30m,即ZH、HZ点距离变坡点的距离不小于30m。
在第② 变坡点处,坡度代数差为12‰,竖曲线的切线 长为60m,即HY、YH点距离变坡点的距离不小于60m。
2
试分析变坡点距离ZY、YZ点的最小距离应该是多少?
度不减缓,取限制坡度9‰ ;
5
9
400
6.8
400
700
9
1100
6.4 300
1400
9 500
1900
400 2300
4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思考题1.纵断面设计成果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纵坡设计的步骤;3.竖曲线上的设计高如何计算4.如何进行平、纵组合5.习题一、填空题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
2.纵断面设计就是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当地气候、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工程量等来研究这条空间线形的纵坡布置。
3.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4.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i=h/l(%)。
5.理想的纵坡应当________平缓,各种车辆都能最大限度以接近__________速度行驶。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_______阻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__阻力和________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7.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
8.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__________的行程来作规定。
9.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________,以免影响_________的车辆行驶。
10.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_______的控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决定。
11.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__________的设计标高。
12.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___________,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___________。
13.调整纵坡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纵坡线和__________纵坡度等。
14.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5.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_________和_________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6.纵断面设计图反映路线所经中心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关系。
17.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h=l2/2R计算,l代表距________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l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_______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曲线__________标起。
18.凸形竖曲线的标高改正值为__________,凹形竖曲线为_________;设计标高=未设竖曲线的标高________________。
19.当路面为表处(_f=,解放牌汽车用Ⅲ档,以30km/h不减速行驶(D=时,可爬升的最大纵坡为____________。
20.在确定竖曲线半径大小时,《规范》规定当条件受限制时,方可采用_________最小值,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__________最小值。
21.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_________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______________。
22.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上。
23.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_________,且坡长不得__________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24.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以接近_________(相对高差为200-500m)和_________(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___________。
2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___________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_______________。
26.各级公路的__________路段,以及其它___________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的纵坡。
二、选择题1.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
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肩边缘标高;D.路基坡脚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
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
A.O%;B.0.3%;C.2%;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确定7.牵引平衡方程式P=P w + P i + P f + P j中的各种阻力,坡度阻力P i与车速( )关系。
A.有直接;B.有间接;c.完全无8.当某一排档的ψ=D max时,说明该排档不能( )。
A.加速;B.等速;C.减速9.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上坡;B.下坡;C.平坡1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要求1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以( )标高为准。
A.路基中心;B.加宽后的路基内侧边缘;c.未加宽前的路肩外侧边缘12.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空气阻力与滚动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空气阻力与坡度阻力13.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14.汽车上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负值。
A.惯性阻力;B.滚动阻力;C.坡度阻力15.汽车下坡加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为正值。
A.惯性阻力;B.空气阻力;C.坡度阻力16.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越需要( )。
A.较高排档;B.较高车速;c.较大D值17.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
A.3~6s;~9s;C.9~15s;D.15~20s18.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大纵坡和坡长;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9.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的整数倍桩号处。
A.5m;B.10m;C.20m;D.50m20.《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
A.爬坡车道;B.变速车道;c.错车道;D.辅道21.《设计规范》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纽线22.对于海拔高度在4500m的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其最大纵坡值应为( )。
A.3%;B.4%;C.5%;D.6%2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24.各级公路在积雪冰冻地区,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 )。
A.4%;B.6%;C.8%:D.10%25.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
A.O.3%;B.0.4%;C.0.5%:D.1.0%三、问答题1.决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3.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从汽车行驶的动力特性出发,对道路纵坡有何要求5.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6. 汽车行驶的条件是什么7.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哪些技术指标的限定要求8.相邻竖曲线在衔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9.简答纵坡设计的步骤。
10.纵坡大于5%的坡段长度为什么要加以限制11.为什么要控制平均纵坡12.合成坡度过大对汽车行驶有什么不利13.对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有何要求四、计算题1.如图1所示,A 点里程桩号为K3+040,其设计标高为478.00m ,变坡点B(K3+240)处竖曲线的切线长用25m 。
求:K3+215,K3+240,K3+260及C 点(K3+390)的设计标高。
2.某竖曲线半径R=3 000m ,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度分别为:i1=3%,i2=1%,转坡点桩号为K6+770,高程为396.67m 。
要求完成:(1)竖曲线各要素计算;(2)如果曲线上每隔10m 设置一桩,请按表1完成竖曲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计算。
桩 号 至曲线起、终点距离 (m) 标高改正值 (m) 坡道高程(m) 竖曲线高程 (m)3.如图2所示,立交桥下有一转坡点,其桩号为K2+230,立交桥下净空要求为,设K2十230高程为。
问该转坡点处最大能设多大的竖曲线半径(取5m 整倍数)根据所设半径求A 、B 和K2+230处的路线设计高程。
4.某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所经地区积雪季节较长。
试问在纵坡设计时,平曲线半径为lOOm 的弯道上,其最大纵坡不应超过何值(μ=,i 合= 5.路段中某一转坡点的标高为,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一6%和4%,根据实际情况,转坡点处的设计标高不得低于。
问: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倍数) 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面线 设计线2.动力性能 道路性质 公路等级 交通组成 3.匀坡线 竖曲线4.升降高度h 水平距离l 5.均匀 设计6.空气 滚动 坡度 惯性7.动力性能 公路等级 自然条件 行车安全 8.9s ~15s9.通行能力 较高车速10.设计标高 设计纵坡度 变坡点位置图 1 图 211.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12.交点坡长13.延长缩短加大缩小14.视距行程时间15.离心力行程时间16.地面起伏设计标高17.切点起点终点18.负值正值±h值19.%20.一般极限21.小半径转向点22.纵断面图路基设计表23.3%小于24.%5%%25.4%26.长路堑横向排水不畅二、选择题1.C;2.D;3.C;4.C;5.A:6.D:7.C;8.A;9.B;10.D;11.C;12.A;13.C;14.A;15.C;16.C:17.C:18.A;19.B;20.A;21.A;22.B;23.D;24.C;25.C三、问答题1.答:(1)考虑坡长限制;(2)最大纵坡;(3)缓和坡段和纵坡设计的有关要求;(4)纵面线型与平面线型的相互协调、配合;(5)使工程量最小而线型最好;(6)转坡点位置设在10m整倍数的桩号上。
2.答:(1)改善汽车在大于5%的坡道上行驶的紧张状态,避免汽车长时间使用低档爬坡;(2)增大汽车下坡行驶时的安全性,减轻汽车机件负荷(上坡)和降低制动器过高的温度(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