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工业发展
市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服务业发展
2.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以来,大力发展 代以后,工业 发展空 发展泛
“三来一补”企 发展在高速度 业。在引进资金、的基础上更加 技术和管理方法 注重质量和效
间不足 珠江三 工业资 角洲经
的优势下,发展 益,工业结构 源有限 济区,
了以出口为主的 得到优化调整,
扩大经
多种加工业和制 技术水平明显
济腹地
造业,形成以轻 提高,工业增
▪ (2) 城 乡 人 口 迁 移 的系统分析模式∶
▪ 1970 年 马 卜 贡 杰 ( Mabogunje ) 提 出 了 该模式。
▪ 模式认为,城乡人口 迁移的原因不仅在于 移民本身,而且,更 为重要的是在于农村 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 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 化的调节机能,它们 是控制移民数量的机 制。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机制 ▪ 城市化的类型测度 ▪ 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的概念 ▪ 城市化的标志 ▪ 城市化的意义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返 回
1.城市化的概念
▪ 农村控制性次系统
➢ 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
➢ 农村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如果能发挥其组织功能,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 水平,就有可能打消不少潜在移民的移居念头。不过,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使农村青年憧憬城市生活而移民。 家庭和家族不会允许未成年的潜在移民单身移居。成 年人的婚姻状况、奉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潜在移民的牵 制性因素。此外,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是多子平分还 是由长子继承也往往对移民数量有所影响。
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 城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 当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化指标的学术成果 ▪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1.城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 学术界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相关成果相当丰 富,在SPRINGERLINK数据库中,关于城 市化相关问题的英文文章可以搜索到248篇, 在CNKI数据库中,可以搜索到5000多篇关 于城市化相关问题的中文文章。但关于城 市化指标问题研究方面的成果相对有限, 在SPRINGERLINK数据库中仅仅搜到25篇 关于城市化指标问题的文章,在CNKI数据 库中也只有16篇。
国内生产总值 3447贵4州.2亿元湖南占全国江的西33.67 %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返回
工业化
对城市化推动作用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 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 中,农村城市化 展外向型经济
机器大生产吸纳大量 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 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经商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 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 生活方式的转变
➢ (1)离乡背井的农民进城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重 新学习求职之道、社会规范,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 (2)城市自身需要调节,多建房屋和创造就业机会,以 便扩大人口容量,应付新来的居民;
➢ (3)农村也需要调节,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改变产业 结构,以适应失去劳动力的新情况。
➢ 假如,上述三方面的调节机能失灵,往往会使移民返 回原地,或发生其它社会经济问题。政府为了解决这 些问题必须加强调节机能。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 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 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产业
影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 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 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 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 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 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生产上有投 入—产出联系,原 料和产品的运输量 都较大.聚集可以 加强彼此间的信息 交流和协作,降低 运输费用和能源消 耗等。
新兴产业集聚区
在生产上没有 联系,是利用集聚 的规模优势,扩大 自身的影响。
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的核心动力。但不同地 区的工业化模式不同
思考:
▪ 我国区域城市化主要有哪些模式?
珠江三角洲
务工 经商
“苏南模式“
苏南农村的年轻人大部 分走进了工厂。这是无 锡新区一家外资企业的 工人准备上夜班。
这些来自农村的女孩子 走出工厂后,再也不会 走进农田了。
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 三市交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 围出了名的穷窝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农 民到无锡办事,要乘五个小时的轮船;到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上了公路,但由 于路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 簸近两个小时。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 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 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 只须半小时车程。红豆集团1983年起家,当年港下 镇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 均纯收入已达6045元,在红豆集团的12000名员工 中,港下镇劳力就占了50%;
飞地型城市化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景观型城市化
景观型城市化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
消极型城市化
墨西哥城
拉丁美洲的虚假城市化最严重
自上而下型的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国家行政中心迁移引起的城市化 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带动的城市化 大城市扩散带动的城市化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案例:英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纽wk.baidu.com斯尔
兰开夏
利物浦
曼彻斯特
伯明翰
布里斯托尔
伦敦
▪ 工业化促进了整 个国家城市数量 与规模的急剧增 加
▪ 工业化促进了英 国城市人口数量 的增加和城乡人 口比例的改变
▪ 工业化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 工业化推动了城 市文明的传播
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4.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 正统的城市化: P56 ▪ 假城市化 ▪ 过度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相对于逆城市化而言,当城市出现逆城市化时,城 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 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 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 实现人口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再城市化。
向心型城市化
福州东街口:是传统的繁华商业中心,历来是商家 争夺的地盘。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各条交通线路可 辐射至五区八县
东街口百货大楼、大洋百货、 邮电大楼、中城广场、聚春 园、美食园、回春药店、瑞 闽商场。
全市最大的新华图书城
外延型城市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情况
案例分析: ▪ 珠江三角模式 ▪ 苏南模式
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面积4.2 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 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 占全国1/3 。
▪ 乡村城镇化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贫民窟
马尼拉市内的贫民窟很少有平 层的,人们想尽办法在屋顶上 以及屋顶的屋顶上不断地加高 以扩大地皮的使用率,而条件 稍好的地方竟然能加高到五六 层的高度。这种几乎全由木条、 铁皮和塑料布搭建的楼房在防 风、防晒、防火、防震等诸方 面都难尽人意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机会和发展前途受到限制等 ➢ 是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 ➢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把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拉因”成为 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乡村破产使乡村人口大量涌进城 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推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 导因素。
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红豆服饰
红豆赤兔马轮胎
赤兔马摩托
欧豹电动车
农民从庭院式村舍搬迁到城市公 寓,无锡市硕放镇振发公寓里的 老人在相互寻找逝去的岁月。
3、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 (1)推拉因模式∶ ▪ 拉力:迁入地为移民大量的就业机会,较高的生活水平和
生活质量,更好的文化教育机会 ▪ 推力:农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环境恶化、受教育
无锡市港下镇的发展
港下镇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涌现出一批全国 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初步形成了服装、橡胶、 电子、冶金四大区域支柱产业。港下镇以集团 经济而闻名,红豆集团是全国120家大型企业 集团改革试点企业,“红豆”商标成为全国驰 名商标,红豆集团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扶 持企业,晶石、飞达集团列为省重点扶持企业 晶石集团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1)沿河分布:广_州__、__惠__州__、__东__莞__、__中_ 山、江门 (2)沿海分布:香_港__、__澳__门__、__深__圳__、__珠__海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进程
存在 解决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问题 措施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
▪ 城市控制性次系统
➢ 主要通过寻找住房和职业的难易来实现。寻找 住房和职业的难易可以起到制止或鼓励农民移 入城市的作用。而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可直接 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如房屋、土地价格的 制订,对木屋区或贫民窟居民的态度,对摊贩 的管理以及是否设置职业介绍所等都会影响移 民的数量。
▪ 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 马卜贡杰特别指出,系统分析模式要比推 拉因模式好,它除了能分析城乡控制性次 系统和调节机能外,还考虑了各种系统间 的联系,包括正负反馈和信息流动。正反 馈意味着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增加,负反馈 则表示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减少。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2. 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 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 市化
工业为主的轻型 长速度保持较
工业体系
高水平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陆地泛面珠积三角”1又99叫.4“5万9+平2”,占“全国泛面珠积三的角” 计广省人划西(口是、区指海)沿南,四珠、加川江湖上方4.4公流南香6里亿域、港人的四和广川澳东、门2占、云两0全.福南个7国8建、特总%、贵别人江州行口西政9的个、区 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3发4.7展6。%
人口结构的转型 经济结构的转型 I 地域空间的转型 生活方式的转型 II
2.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 城市化的意义
乡村聚落
人口
城镇 资金
城镇 工业
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
城市聚落
城镇 信息 技术 城镇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港澳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
外向型经济 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农村城市化
吸引外资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含义工业化加形成速原因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流方向 式的转目变的
民工大规模流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的
农村
动的现象
迅速发展,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不同点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工业发展
市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服务业发展
2.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以来,大力发展 代以后,工业 发展空 发展泛
“三来一补”企 发展在高速度 业。在引进资金、的基础上更加 技术和管理方法 注重质量和效
间不足 珠江三 工业资 角洲经
的优势下,发展 益,工业结构 源有限 济区,
了以出口为主的 得到优化调整,
扩大经
多种加工业和制 技术水平明显
济腹地
造业,形成以轻 提高,工业增
▪ (2) 城 乡 人 口 迁 移 的系统分析模式∶
▪ 1970 年 马 卜 贡 杰 ( Mabogunje ) 提 出 了 该模式。
▪ 模式认为,城乡人口 迁移的原因不仅在于 移民本身,而且,更 为重要的是在于农村 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 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 化的调节机能,它们 是控制移民数量的机 制。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机制 ▪ 城市化的类型测度 ▪ 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的概念 ▪ 城市化的标志 ▪ 城市化的意义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返 回
1.城市化的概念
▪ 农村控制性次系统
➢ 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
➢ 农村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如果能发挥其组织功能,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 水平,就有可能打消不少潜在移民的移居念头。不过,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使农村青年憧憬城市生活而移民。 家庭和家族不会允许未成年的潜在移民单身移居。成 年人的婚姻状况、奉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潜在移民的牵 制性因素。此外,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是多子平分还 是由长子继承也往往对移民数量有所影响。
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 城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 当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化指标的学术成果 ▪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1.城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 学术界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相关成果相当丰 富,在SPRINGERLINK数据库中,关于城 市化相关问题的英文文章可以搜索到248篇, 在CNKI数据库中,可以搜索到5000多篇关 于城市化相关问题的中文文章。但关于城 市化指标问题研究方面的成果相对有限, 在SPRINGERLINK数据库中仅仅搜到25篇 关于城市化指标问题的文章,在CNKI数据 库中也只有16篇。
国内生产总值 3447贵4州.2亿元湖南占全国江的西33.67 %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返回
工业化
对城市化推动作用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 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 中,农村城市化 展外向型经济
机器大生产吸纳大量 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 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工.经商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 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 生活方式的转变
➢ (1)离乡背井的农民进城生活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重 新学习求职之道、社会规范,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 (2)城市自身需要调节,多建房屋和创造就业机会,以 便扩大人口容量,应付新来的居民;
➢ (3)农村也需要调节,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改变产业 结构,以适应失去劳动力的新情况。
➢ 假如,上述三方面的调节机能失灵,往往会使移民返 回原地,或发生其它社会经济问题。政府为了解决这 些问题必须加强调节机能。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 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
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 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 乡差距
产业
影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 市大量转移 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 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 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 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 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生产上有投 入—产出联系,原 料和产品的运输量 都较大.聚集可以 加强彼此间的信息 交流和协作,降低 运输费用和能源消 耗等。
新兴产业集聚区
在生产上没有 联系,是利用集聚 的规模优势,扩大 自身的影响。
工业化是带动城市化的核心动力。但不同地 区的工业化模式不同
思考:
▪ 我国区域城市化主要有哪些模式?
珠江三角洲
务工 经商
“苏南模式“
苏南农村的年轻人大部 分走进了工厂。这是无 锡新区一家外资企业的 工人准备上夜班。
这些来自农村的女孩子 走出工厂后,再也不会 走进农田了。
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
红豆集团所在地港下镇地处江阴、无锡、常熟 三市交界处,由于地势低洼,交通闭塞,当年是周 围出了名的穷窝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农 民到无锡办事,要乘五个小时的轮船;到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这里通上了公路,但由 于路况不好,到无锡办事要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 簸近两个小时。红豆集团的发展推动了这里的小城 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随着乡镇企 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村村通上了公路,到无锡办事 只须半小时车程。红豆集团1983年起家,当年港下 镇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87元,到2002年,这里的人 均纯收入已达6045元,在红豆集团的12000名员工 中,港下镇劳力就占了50%;
飞地型城市化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景观型城市化
景观型城市化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
消极型城市化
墨西哥城
拉丁美洲的虚假城市化最严重
自上而下型的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国家行政中心迁移引起的城市化 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带动的城市化 大城市扩散带动的城市化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案例:英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纽wk.baidu.com斯尔
兰开夏
利物浦
曼彻斯特
伯明翰
布里斯托尔
伦敦
▪ 工业化促进了整 个国家城市数量 与规模的急剧增 加
▪ 工业化促进了英 国城市人口数量 的增加和城乡人 口比例的改变
▪ 工业化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 工业化推动了城 市文明的传播
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4.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 正统的城市化: P56 ▪ 假城市化 ▪ 过度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相对于逆城市化而言,当城市出现逆城市化时,城 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 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 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 实现人口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再城市化。
向心型城市化
福州东街口:是传统的繁华商业中心,历来是商家 争夺的地盘。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各条交通线路可 辐射至五区八县
东街口百货大楼、大洋百货、 邮电大楼、中城广场、聚春 园、美食园、回春药店、瑞 闽商场。
全市最大的新华图书城
外延型城市化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情况
案例分析: ▪ 珠江三角模式 ▪ 苏南模式
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面积4.2 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 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 占全国1/3 。
▪ 乡村城镇化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贫民窟
马尼拉市内的贫民窟很少有平 层的,人们想尽办法在屋顶上 以及屋顶的屋顶上不断地加高 以扩大地皮的使用率,而条件 稍好的地方竟然能加高到五六 层的高度。这种几乎全由木条、 铁皮和塑料布搭建的楼房在防 风、防晒、防火、防震等诸方 面都难尽人意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机会和发展前途受到限制等 ➢ 是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 ➢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把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拉因”成为 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乡村破产使乡村人口大量涌进城 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推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 导因素。
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红豆服饰
红豆赤兔马轮胎
赤兔马摩托
欧豹电动车
农民从庭院式村舍搬迁到城市公 寓,无锡市硕放镇振发公寓里的 老人在相互寻找逝去的岁月。
3、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 (1)推拉因模式∶ ▪ 拉力:迁入地为移民大量的就业机会,较高的生活水平和
生活质量,更好的文化教育机会 ▪ 推力:农村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环境恶化、受教育
无锡市港下镇的发展
港下镇经济发展迅猛。全镇涌现出一批全国 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初步形成了服装、橡胶、 电子、冶金四大区域支柱产业。港下镇以集团 经济而闻名,红豆集团是全国120家大型企业 集团改革试点企业,“红豆”商标成为全国驰 名商标,红豆集团被列为国家、省、市重点扶 持企业,晶石、飞达集团列为省重点扶持企业 晶石集团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
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1)沿河分布:广_州__、__惠__州__、__东__莞__、__中_ 山、江门 (2)沿海分布:香_港__、__澳__门__、__深__圳__、__珠__海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进程
存在 解决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问题 措施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
▪ 城市控制性次系统
➢ 主要通过寻找住房和职业的难易来实现。寻找 住房和职业的难易可以起到制止或鼓励农民移 入城市的作用。而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可直接 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如房屋、土地价格的 制订,对木屋区或贫民窟居民的态度,对摊贩 的管理以及是否设置职业介绍所等都会影响移 民的数量。
▪ 社会经济文化的调节机能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 马卜贡杰特别指出,系统分析模式要比推 拉因模式好,它除了能分析城乡控制性次 系统和调节机能外,还考虑了各种系统间 的联系,包括正负反馈和信息流动。正反 馈意味着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增加,负反馈 则表示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减少。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2. 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 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 市化
工业为主的轻型 长速度保持较
工业体系
高水平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陆地泛面珠积三角”1又99叫.4“5万9+平2”,占“全国泛面珠积三的角” 计广省人划西(口是、区指海)沿南,四珠、加川江湖上方4.4公流南香6里亿域、港人的四和广川澳东、门2占、云两0全.福南个7国8建、特总%、贵别人江州行口西政9的个、区 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3发4.7展6。%
人口结构的转型 经济结构的转型 I 地域空间的转型 生活方式的转型 II
2.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 城市化的意义
乡村聚落
人口
城镇 资金
城镇 工业
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
城市聚落
城镇 信息 技术 城镇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1911年用地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港澳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
外向型经济 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农村城市化
吸引外资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含义工业化加形成速原因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流方向 式的转目变的
民工大规模流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的
农村
动的现象
迅速发展,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