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PPT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居 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
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
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保 障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政策因素
政府对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会对城
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条件 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03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聚集 ,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产业集 聚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 染物增加,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质 量下降。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加导致对水、 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增加,加剧了资源 紧张。
生态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 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治理投入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提高, 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渐增 加。
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了解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成的发展的影响。
掌握常见的城市地理位置类型。
掌握城镇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
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动态影响。
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城镇发展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
引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市集出现。
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形成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市集逐步成为城市。
导致城市雏形形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城市才具有了完备的职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导致城市规模扩大。
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才产生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聚,出现了现代化大工业城市、现代大都市、大都市区、大都市带。
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到来,必将使城市在许多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功能更加复杂化、城市网络更加复杂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更密切,经济辐射能力更强)。
城市“长个头”的时候到来,除港沪外、再成长出多个国际型城市(世界城市workd 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主导作用或巨大影响力的少数城市,他们处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
上海至2010年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综上所述,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
它首先反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大的历史阶段。
其次,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内,城市的兴衰也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
在这一前提下,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市,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也有差别,地理条件在这种差异的塑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下面讨论区域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前者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
后者则是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
第一节城市群体分布的区域基础区域地理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一个国家、一地区城市群体分布(城镇体系)的面貌,即哪儿城市多,哪儿城市少,哪儿城市密,哪儿城市稀。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PPT课件
L, kLr, kLr2, kLr3, kLr4, kLr5, …, H
等比数列是常 用的方法之一
精品课件
16
精品课件
17
§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3.1 视觉变量
1.形状变量 2.尺寸变量 3.方向变量 4.颜色变量 5.网纹变量
精品课件
18
1.形状变量
§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点状符号:表达空间上一个点位的符号。具 定位特征,为不依比例符号。
线状符号:表达空间上沿某个方向延伸的线 状或带状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 征,为半依比例符号。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 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 例符号。
体积符号:表达空间上具三维特征的现象的 符号。具定位特征,与比例尺相 关。
5.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2. 视觉对比
(1)线划对比 (2)色彩对比 (3)网纹对比
精品课件
42
5.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3. 层次结构
(1) 延伸网络 (2) 层次网络 (3) 立体层次 (4) 激活扩散
精品课件
43
4. 图形与背景
5.2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1) 明暗差异产生图形 (2) 良好的边界产生图形 (3) 清晰的区域产生图形 (4) 熟悉产生图形 (5) 较小区域容易成为图形
冷色来自于蓝、青和
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 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 离观众的效果。
精品课件
34
2.色彩的交互作用
4.3 彩色的感受效应
亮度对比
亮度对比
颜色对比
■
精品课件
■
35
4.3 彩色的感受效应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曼 哈 顿
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个是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多为旧市区,人口高度密集, 第一个是我国城市中心区大多为旧市区,人口高度密集, 城市中心区大多为旧市区 基础设施老化,大量高层商业楼、 基础设施老化,大量高层商业楼、住宅楼的兴建使城市各项基 础设施的负担更为加重。 础设施的负担更为加重。 第二个是我国很多城市具有悠久历史, 第二个是我国很多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市中心区保留有传 统的建筑风格,如盲目兴建现代化高层建筑, 统的建筑风格,如盲目兴建现代化高层建筑,势必破坏原有的 风貌。 风貌。 因此,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 因此,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 控制。 控制。
三、郊区的城市化
郊区是城 市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随 着城市人口激 增和交通方式 的变革, 的变革,郊区 成为广大农村 中受城市影响 最深的地域。 最深的地域。
杜能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1. 土地利用集约化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四节
城市化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三、郊区的城市化
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内部市区包括城心地区和中间市区。以向心型城市化为主。 内部市区包括城心地区和中间市区。以向心型城市化为主。 城心地区 内部市区:城市商业服务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 内部市区:城市商业服务业集中,交通线路汇集,位置 大体适中的城市中心区,即建成区。特征:高密度。 大体适中的城市中心区,即建成区。特征:高密度。 高密度发展的优点:节省用地,缩短上班距离, 高密度发展的优点:节省用地,缩短上班距离,防止城市 蔓延,保护自然环境。 蔓延,保护自然环境。 高密度发展的不足:拥挤(?),社会病态(?) 高密度发展的不足:拥挤(?),社会病态(?) (?),社会病态
城市化原理精品PPT课件
2020/11/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类型
郊区城镇化:也叫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Suburbanization),就是人口、就业 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 一种分散化过程。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 (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几次从城市中心推向 郊外的浪潮。
2020/11/
2020/11/
Urban 城镇化
城市化的概念
City Town 城市化 Cityfication 都市化 Metropolitanization 城镇化 Urbanization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和农村地 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区别。
城市化原理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2020/11/
第一节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城市化含义的争论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Urba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867年,是由 西班牙工程师A.serda在其著作《城镇化基 本理论》中提出的。
➢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即城市人口比重增 加的过程
其中,前两项属于弗里德曼的城市化Ⅱ ,后两项属于城市化Ⅰ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了 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 渐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 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 重逐渐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 式逐渐向城镇性状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城市地理学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 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 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 五、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
第四节 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
思考题:
1、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 些方面?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 究的主要区别何在?
四、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表 4-1 1981 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 GDP 与城市化水平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石油出口国家 工业发达国家 非市场经济工业国家 平均 引自:许学强 国家数 33 63 4 19 6 126 人均 GDP(美元/人) 260 1400 12630 10320 4640 2304 城市化水平(%) 17 45 66 78 62 41
大城市与小城市间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表4-9)
三、当代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特征 (一)全球化 (二)大城市的发展 超级城市 (super city) 的出现 (表4-10) (三)城市职能高级化趋势 弗莱德曼(J.Friedmann):“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世界城市 (world city) 与 全球城市 (global city)
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 (表3-1)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发 展水平等
第三节 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图3-2)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 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 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
《城市地理学》四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
03.06.2020
.
16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交通运输革命:运输动力和运输工具的 变革,强化了空间通达度,缩短了空间 经济距离,克服空间摩擦的能力提高。
03.06.2020
.
17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2)农业革命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业投入(农药、化肥、 播种技术、收获技术、灌溉技术、加工技 术等)的增加。 – 单位土地产出和收益增加;而单位土地
03.06.2020
.
8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 1、正统的城市化类型: • (1)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 (2)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 (3)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 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 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 。
• 城市地域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 算城市化。
– 3、关于城市化的起源问题;
– 4、关于过量城市化、假性城市化、逆城市 化、隐性城市化问题。
03.06.2020
.
10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 原生动力
•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 的前提;
图3、甘肃省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相关关系图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2)工业革命
• 制造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劳动,表现为工厂的扩大与工业部 门的分化,进而改变了劳动地域分 工格局和城市的经济性状况。
–传统农业社会分工:广域农业、 林业、牧业地域分工。
–工业社会分工:生产地、消费地、 原料地、燃料地之间的分工。
城市地理学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32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二)城乡人口迁移的一般模式
农村控制性次系统
–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 –农村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如果能发挥其组织功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就有可能打消不少潜在移民的移居念头。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使农村青年憧憬城市生活而移民。 –家庭和家族不会允许未成年的潜在移民单身移居。成年 人的婚姻状况、奉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潜在移民的牵制性 因素。 –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是多子平分还是由长子继承也往往 对移民数量有所影响。
第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 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29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 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 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 (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到 5000美元左右),由于处 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 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 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 化阶段,因此用城市人口 比例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 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 不存在着显著相关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正统的城市化 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乡村城镇化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15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一)正统的城市化
•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 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 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第4章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
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 上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正统城市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
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 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自然灾害
农村推力
农村资源减少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减少
城市拉力
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 就业机会 服务水平
生活贫困,收入增长缓慢
受教育机会
社会保障缺乏
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代表人物:英国的哈维(D.Harvey)、 美国的卡斯特尔斯(M.Castells)
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地
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乡村城镇化——我国的另一种情况
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由于职业变 化和经济来源改变,农业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生活方式逐步 向城市型转化,并享受城市型公共设 施(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和 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的变化过程。
②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S” 型曲线提高。
③城市化水平达到50%,基本实现了城 市化;75%,人口城市化已完成。
④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往往与这个国 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
⑤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形态 工业点 工业区 工业枢纽 工业地区 工业地带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地理城市与地理环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06
案例分
作为国际大都市,纽约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其公共 交通系统发达,城市景观独特,拥有联合国总部等国际机构。
伦敦
伦敦的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地铁网络和道路系统。其城 市规划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如泰晤士河两岸的建筑风格。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
01
城市化通过人口和资源的集聚,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经
济效益和技术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02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
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03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如土地资源浪费
、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
02
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平原城市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有利于农耕和交通联系,通常更 易形成大城市。例如,中国的华 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以及美国的密
西西比平原等。
山地城市
山地城市通常具有险要的地理位 置和陡峭的地形,交通不便,但 具有较好的生态和景观优势。例 如,中国的重庆和美国的旧金山
停车难
城市中心区停车难成为居民出行的一大难题,停车位紧张、乱停乱放等问题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和居民生活。
城市人口增长与住房问题
住房紧张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住房紧张成为城市的一大难题,房价高涨、住房条件差等问题逐渐凸显。
人口流动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和流动问题突出,给城市管理和社会 稳定带来挑战。
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地理必修课件城市化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 和文化等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 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要标志。
城市化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 市面积扩大、城市经济活动增 强等方面。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如就业机会增加、生活质量提 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公共教育设施:提供优质、均衡、 全面的教育资源
公共安全设施:提供安全、稳定、 和谐的社会环境
地形:影响城市的选址和布局 气候: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水资源: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人口分布 自然灾害:影响城市的安全和稳定性
土地利用:城 市化导致土地 利用方式改变, 如耕地减少, 建设用地增加
水资源:城市 化导致水资源 需求增加,可 能导致水资源 短缺和水质下
节约
人本主义:坚 持以人为本, 满足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需求, 提高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
协调性:协调 城市与周边地 区的关系,实 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
创新性:鼓励 创新,推动城 市规划理念、 方法和技术的 不断创新和发
展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 区、交通网络等
环境保护: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 音控制、垃圾分类等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城市与农村关系更加协 调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 环境影响更加显著
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市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和优化
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
废物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如砍伐森林、填埋湿地等
高一地理必修课件城市化
03
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
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营造包容性的城市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国际
人才。
谢谢聆听
01
02
0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 重,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 交通压力。
公共交通发展
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 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应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 交通服务质量。
智能交通系统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 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 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来自进程中,需要加强对文化遗 产的保护,防止城市文化的消失。
城市文化创新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创新与发 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资源分配
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资源在城市 和农村之间的分配不均问题日益
突出。
教育公平问题
城市化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不 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接 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存在差异。
人口集聚
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人口向城 市集聚。
B
C
经济活动集中
城市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工业、商业、服 务业等产业在城市中高度集中。
社会文化多元化
城市成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群体的交汇点 ,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D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加速阶段
以农业为主,城市人口少,城市化水平低 。
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 进,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快速 提高。
城市治理与公共服务
1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综合承 载能力。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完整版)城市化课件PPT
城市化 现象
郊区 城市化
逆 城市化
发生现象(结果)
发生原因
人口、产业 主要迁移方
向
城区 的人 口数
量
城市用 地规模
中心区人__口__激 部分市__区__人
增、地__价__上 涨交、通____
口、产业和大 量农_村___人口迁
拥环挤境、____质 到城市郊区
增 多
扩大
量下降等
势
常 见 的 问 题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70%
25%-30%
中期加速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速度
发 达 国 家 : 起步早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1. 城市化起步
你以为这是香港吗 这是中国的重庆
你以为这是东京吗
这是中国的青岛
你以为这是伦敦吗 这是中国的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上海
城市风光——上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 乡村变为城市 其过程为城市化
1911年用地 上海城1市94用9年地用的地变化 1990年用
地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上海人1口94的9增年加
1990年
上述图中有哪些变化?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一、城市化
1. 概念
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农村地域→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非农业活动
第四章__城市化原理 hx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 近代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 ▪ 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
上的反应。 ▪ 工业为什么会向城市集中呢? 劳动过程+竖向分离、横向联系=集聚景观 规模经济+劳动力共享+知识溢出=城市化经济 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仍在进行。这种理论即为农村城市连续论。
修德砺能 博学致远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关于城市化含义的争论问题
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我国很多城市是从前工业化社会演变而来的,由于经济 发展水平低,至今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还不足,特别是 在旧市区、小城镇,缺乏铺装道路、下水道、煤气等等, 城市现代化程度很低。因此,加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化这一总进程。
(三)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是 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到5000美元左 右),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 此用城市人口比例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之间不存在着显著相关;
修德砺能 博学致远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关于城市化含义的争论问题
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②如美国的哈里斯(C.D. Harris)等认为,城市内部的 地域级差变化完全是城市化中的一种现象,它从属于从农 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总过程。他们认为,城市性地域 与农村性地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衔接的、渐变的、连 续的。即使进入城市性状态,“质”与“量”上的转化也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
原因
高,郊区 基础设施 完善
农村劳动力 过剩
典型例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探究
热点
中国新型城镇化
课后作业
城市化现象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 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
6.“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 词短语 成句的 手法描 写了南 行途中 所见到 的春江 美景: 春水方 生,桃 花夹岸 ;云帆 一片, 极目四 望,枫 树成林 。
•
7.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 圆珠笔 需要二 十多道 工序,对 笔尖的 加工精 度和材 料性能 要求极 高,而此 前中国 制造达 不到这 些要求 。
(1)简述浙江省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水平和工业集聚程度的 特点。
(2)在浙江省城市化道路选 择以及提高城市化水平方面, 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
1.戏曲脸谱的审美之所以受到各门 传统艺 术的影 响,是 因为戏 曲艺术 综合了 多门类 传统艺 术,受 到各门 传统艺 术美学 思想的 影响。
•
2.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脸谱,与戏曲 舞台上 的脸谱 大多是 相同的 ,而有 时不尽 相同的 脸谱图 案,都 是自由 发挥和 再创造 的结果 。
√B.30%~40%
C.40%~50% D.60%~70%
城市化现象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人口增长率增大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 据此完成3~4题。
城市地理学第四、五章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但美国的,法国的认为,包括。城市性地域与农 村性地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衔接的、渐变的、 连续的。即使进入城市性状态,“质”与“量”上的 转化也仍在进行。这种理论即为农村城市连续论。 我国学者倾向于赞同第二种观点。这是因为,我 国很多城市是从前工业化社会演变而来的,由于 经济发展水平低,至今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还 不足,城市现代化程度很低。因此,加强我国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 化这一总进程。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我们可以从上两种空间过程相互配合的情况出发, 将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划分为三种类型。
1、正统的城市化类型(典型的城市化)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 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 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14
2、非典型的城市化 (假城市化、过量城市化)
第一个争论的问题是,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 还是一种过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第二个争论的问题是,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 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第三个争论的问题是,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工业革命?产生之日?)
第一个争论的问题是,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 还是一种过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过度城市化( Over-Urbanization )
过度城市化-人口地域集中和 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 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叫做过度城市 化。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地理《城市化》课件
社会福利保障 文化设施齐全
推力: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 土地压力大(人口、灾害)
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起步 水平 速度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早
晚
高
低
慢-快-慢
慢-快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下课啦
作业:①将图2.19制作成表格 ②预习案例
2.3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
标志: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大
定 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回 顾 :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推力?
拉力?
图2.17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
拉力: 就业机会多 交通便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 转换过程, 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 市集中是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作用 集聚经济和 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 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 的结果。 水平的提高, 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城市化数据纵览
在我国工业化中期经济高速发展的 带动下,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将进 带动下,未来20年 20 入加速发展时期。1997年 入加速发展时期。1997年,我国城市 30%左右 左右, 化水平为 30%左右,进入国际公认的 加速发展时期(30%-70%)。2003年 )。2003 加速发展时期(30%-70%)。2003年, 已达40% 2010年 40%。 已达40%。 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将 达到6.3亿元左右,城市化水平将达 达到6.3亿元左右, 6.3亿元左右 45%;2020年 到45%;2020年,城市化发展水平将 达到58%左右。 58%左右 达到58%左右。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正统城市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
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 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这 一过程使区域城市数量增多, 一过程使区域城市数量增多,非农 活动规模扩大,城市文化扩散, 活动规模扩大,城市文化扩散,城 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 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 提高。 提高。
城市化数据纵览
城市 深圳 广州 珠海 佛山 江门 韶关 汕头 清远 中山 惠州 按户籍人口% 按户籍人口% 82.4 72.0 69.9 43.9 37.7 35.6 34.1 32.6 31.7 31.5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按五普人口% 按五普人口% 92.5 83.8 85.5 75.1 47.1 51.1 67.0 32.6 60.8 51.7 排序 1 3 2 4 11 10 5 19 6 9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 工业化是城市形成、 的核心动力; 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城市 发展的主要动力。 发展的主要动力。
导读问题
城市化是指什么? 城市化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城市 城市化有终极的目标水平吗? 化?城市化有终极的目标水平吗? 城市化水平是如何计算的? 城市化水平是如何计算的?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城市化有那些基本类型? 城市化有那些基本类型? 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弗里德曼的解释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 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 城市化Ⅰ 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 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 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 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是可见 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 城市文化、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 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 上的过程。 上的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广场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问题讨论
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 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结果赋于过程中。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结果赋于过程中。 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 算不算城市化? 化,算不算城市化? 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形态 工业点 工业区 工业枢纽 工业地区 工业地带 城市布局形态 城镇 中小城市 中心城市 大都市区 巨大城市带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推拉因模式是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 中国家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发 达国家在工业化中, 达国家在工业化中,由于城市工业 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把 农村人口拉了进来, 拉因” 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拉因”成为 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发展中国 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家,由于乡村破产使乡村人口大量 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 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 推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推因”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水平高的国家, 人均GNP水平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高 GNP水平高的国家
产业结构层次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高
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关联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特点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②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S” 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 型曲线提高。 型曲线提高。 ③城市化水平达到50%,基本实现了城 城市化水平达到50%, 50% 市化;75%,人口城市化已完成。 市化;75%,人口城市化已完成。 ④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往往与这个国 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 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 ⑤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 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
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
地域扩散, 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 的地域集中。 的地域集中。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乡村城镇化
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 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由于职业 变化和经济来源改变, 变化和经济来源改变,农业剩余劳 动力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 动力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生活方 式逐步向城市型转化,并享受城市 式逐步向城市型转化, 型公共设施(交通、供水、供电、 型公共设施(交通、供水、供电、 排水等) 排水等)和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的变 化过程。 化过程。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城市化数据纵览
我国目前已有设市城市667个 其中, 我国目前已有设市城市667个,其中, 667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37 37个 50万至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37个,50万至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51个 20万至50万人 万人口的大城市51 万至50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51个,20万至50万人 口的中等城市216 216个 20万人口以下的小 口的中等城市216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 城市363 363个 另外还有19000个建制镇。 19000个建制镇 城市363个,另外还有19000个建制镇。 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 偏低。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 47%, 偏低。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发 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 75%, 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 37%,我国城镇总人口虽已增加到了3.89 为37%,我国城镇总人口虽已增加到了3.89 但城市化水平只有30.9% 30.9%。 亿,但城市化水平只有30.9%。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 是人口集中的过程, 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 的过程。 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主要提法: 主要提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
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规范, 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规范,城市 社会规范 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由乡村转为城 市的过程。 市的过程。 经济学研究生产活动, 经济学研究生产活动,认为城市 生产活动 化是地区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 的转换的过程。 的转换的过程。
城市化数据纵览
我国部分省市城市化水平:深圳:78%; 我国部分省市城市化水平:深圳:78%; 北京:72%;上海:68%;南京:60%; 北京:72%;上海:68%;南京:60%;温 50%;辽宁:50%;吉林:50%;成都: 州:50%;辽宁:50%;吉林:50%;成都: 45%;黑龙江:43%;浙江:37.5%;山东: 45%;黑龙江:43%;浙江:37.5%;山东: 36%;郑州:34.2%。 36%;郑州:34.2%。 按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计算, 按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计算,去年广东省城 市化水平达31.6%,比1996年提高了12个 31.6%, 年提高了12 市化水平达31.6%,比1996年提高了12个 百分点; 五普”统计, 百分点;按“五普”统计,全省城市化水 平已达55.0%,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55.0%, 平已达55.0%,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统计提高了40个百分点。 40个百分点 统计提高了4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