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水电导率
GMP质量体系注射用水检验操作规程
GMP质量体系注射用水检验操作规程GMP质量体系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也称为药品GMP体系。
注射用水是医药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的一种原辅材料,其质量对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注射用水的质量,需要建立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
一、检验目的注射用水的检验目的是评价其是否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其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检验范围注射用水的检验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查:主要检查注射用水的色泽、透明度等外观特征。
2.pH值测定:使用酸碱度测定仪测定注射用水的pH值。
3.水分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或称重法测定注射用水的水分含量。
4.电导率测定:使用电导仪测定注射用水的电导率。
5.微生物限度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或其他方法测定注射用水中细菌菌落的数目。
三、检验仪器和试剂1.外观检查:肉眼2.pH值测定:酸碱度测定仪、标准pH溶液3.水分含量测定:烘箱、天平、无水甘油4.电导率测定:电导仪、标准电导液5.微生物限度测定:菌落计数器、琼脂培养基、无菌培养皿四、检验操作1.外观检查(1)取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样品放置在透明容器中,观察其色泽和透明度。
(2)注射用水的色泽应无明显变色,透明度应为透明。
(3)记录观察结果。
2.pH值测定(1)取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样品置于容器中。
(2)将酸碱度测定仪插入样品中,等待其稳定显示pH值。
(3)记录pH值。
(4)根据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判断其是否合格。
3.水分含量测定(1)将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样品放置于烘箱中,温度设定为105°C,时间设定为2小时。
(2)取出样品,放置在无水甘油中冷却至室温。
(3)取样品的质量,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初始质量-最终质量)/初始质量×100%。
(4)根据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判断其水分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4.电导率测定(1)取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样品放置于电导仪中。
(2)等待电导仪显示稳定的电导率值。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一、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的定义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是指符合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在特定条件下的电导率值。
该数值反映了注射用水中离子的浓度和种类,是评定注射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的检测方法1. 在检测注射用水电导率时,首先要确保电导率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标准溶液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将待测注射用水样品置于导电池中,连接电导率仪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确保导电池与电导率仪的连接良好,避免因连接不良导致测量误差。
3. 测量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测得的电导率数值,并按照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三、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的意义1. 注射用水电导率的标准值可以反映出注射用水的纯度和质量,是评定注射用水是否符合药典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合格的注射用水应当具有较低的电导率,说明其中的杂质和离子浓度较低,适合用于制备医药制剂和注射液。
3. 通过电导率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注射用水中的杂质和离子污染,保证医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的影响因素1. 注射用水电导率受水质和起源的影响较大,不同来源的水源其电导率也会有所差异。
2. 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注射用水可能受到环境和设备的污染,影响其电导率的稳定性。
3. 温度也是影响注射用水电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变化会影响水中离子的活动性,进而影响电导率的数值。
五、 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的要求1. 根据药典规定,注射用水的电导率应当符合特定的标准值范围,超出该范围的注射用水视为不合格。
2.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水质控制体系,确保注射用水的电导率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
3. 对于异常值,生产企业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排除异常值出现的原因,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安全。
六、结语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电导率是衡量注射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严格的检测和要求,可以保证注射用水的纯度和稳定性,保障医疗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射用水电导率标准
注射用水电导率标准
注射用水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用辅助材料,其质量和纯度直接关系
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注射用水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电导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水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因此对于注射用水的电导率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根据《药典》等相关法规,注射用水的电导率标准一般为不超过0.1μS/cm。
这个标准是针对注射用水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保证注射用水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因为如果注射用水的电导率超过了规定标准,就说明其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和离子,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为了确保注射用水的电导率符合标准,生产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优质的原水,并经过多道净化工艺,如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去除水中的杂质和离子。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在产品出厂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验证,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除了生产企业的责任外,医疗机构和使用单位也需要对注射用水的质量进行严
格把关。
他们需要定期对所采购的注射用水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电导率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注射用水的储存和使用环境进行严格管理,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注射用水的电导率标准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使用单位都需要共同努力,确保注射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在严格遵守标准和规定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各方能够重视注射用水的质量问题,共同维护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医疗保障。
超纯水、纯化水、注射用水
超纯水、纯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区别超纯水为将水中的导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又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电阻率大于18MΩ*cm,或接近18.3M Ω*cm极限值(25℃)。
含盐量在0.3mg/L以下,电导率小于0.2μs/cm。
超纯水是科技界为了研制超纯材料(半导体原件材料、纳米精细陶瓷材料等)应用蒸馏、去离子化、反渗透技术或其它适当的超临界精细技术生产出来的水,这种水中除了水分子(H20)外,几乎没有什么杂质,更没有细菌、病毒、含氯二恶英等有机物,当然也没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一般不可直接饮用,饮用后会析出人体相关离子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超纯水处理一般工艺很难达到,其采用预处理、反渗透技术、超纯化处理以及后级处理四大步骤,多级过滤、高性能离子交换单元、超滤过滤器、紫外灯、除TOC装置等多种处理方法,电阻率方可达18.25MΩ*cm(25℃)。
纯水又称去离子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通过电渗析器法、离子交换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的水,也可以称为纯净物(在化学上),在试验中使用较多,又因多是以蒸馏等方法制作,故又称蒸馏水。
其中原水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如SiO2、CO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
其电导率一般为1.0-0.1μs/cm,电阻率(25℃)(1.0-10.0)MΩ*cm,含盐量为<1mg/L。
纯化水工艺是指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得到的制药用水。
在医疗方面主要的作用是医疗器械清洗、药剂的生产、试验用水等。
普通的水含有多种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等,一些在微生物或化学等领域需要极其纯净不能含任何离子的水,于是通过一些设备将水中的离子去掉,这就是纯化水。
注射用水指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项下规定的水。
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故又称重蒸馏水。
《中国药典》2010版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纯化水
注射用水
酸碱度
符合规定
PH
5-7
硝酸盐
<0.000 006%
同纯化水
亚硝酸盐
<0.000 002%
同纯化水
氨
<0.000 03%
同纯化水
电导率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4.3µS/cm@20℃;
<5.1µS/cm@25℃
符合规定,不同温度有不同的规定值,例如<1.1µS/cm@20℃;<1.3µS/cm@25℃;
电导率(µS/cm)
温度(℃)
电导率(µS/cm)
0
0.6
55
2.1
5
0.8
60
2.2
10
0.9
65
2.4
15
1.0
70
2.5
20
1.1
75
2.7
25
1.3
80
2.7
30
1.4
85
2.7
35
1.5
90
2.7
40
1.7
95
2.9
45
1.8
100
3.1
50
1.9
温度(℃)
电导率(µS/cm)
温度(℃)
电导率(µS/cm)
0
2.4
60
8.1
10
3.6
70
9.1
20
4.3
75
9.7
25
5.1
80
9.7
30
5.4
90
9.7
40
药典纯化水及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纯化水ChunhuashuiPurified WaterH 2O 18.02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
【检査】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C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 ,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 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 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电导率应符合规定(通则0681)。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通则0682)。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中国药典注射用水标准
中国药典注射用水标准中国药典是中国医药领域的权威标准,对于药品的质量要求和规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注射用水是药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溶剂和洗涤剂,因此其质量也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中国药典对于注射用水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注射用水在中国药典(2024年版)中称为“无菌注射用水”,其性状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不含悬浮物。
其pH值应在5.0~7.0之间,电导率应小于4.3 μS/cm。
此外,注射用水中还应符合以下工艺指标:1.微生物限度:无菌注射用水应达到无菌级别,即应无菌。
在无菌性测试中,每个升样本无菌结果应为阴性。
铅:≤0.5μg/L;铜:≤0.1μg/L;锌:≤1.0μg/L;镉:≤0.1μg/L;镍:≤1.0μg/L。
3. 溶解氧含量:注射用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应超过1.0 mg/L。
4.比重:注射用水的比重应在0.993~1.005之间。
5.大肠菌群数:每100mL注射用水样品中大肠菌群数应为0。
此外,中国药典还要求注射用水要符合国家药典2024年版中有关无菌试验的要求。
为了确保注射用水的质量符合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注射用水生产和监控体系。
注射用水的生产应采取水质净化、消毒、灭菌等措施,以确保水质洁净和无菌。
工艺中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如紫外线辐射灭菌、热灭菌等。
同时,对注射用水的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控,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总结起来,中国药典对注射用水的标准主要包括性状、pH值、电导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溶解氧含量、比重和大肠菌群数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也对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射用水标准
注射用水标准注射用水是指用于注射、稀释注射剂或洗涤注射器、输液器的水。
注射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下面将从注射用水的来源、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注射用水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过蒸馏、反渗透等工艺处理的纯化水,另一种是经过高度净化的自来水。
无论是哪种来源的水,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和监控,确保水质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其次,注射用水的生产工艺非常重要。
生产注射用水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严格按照国家药典和相关法规进行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受到外界污染和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多次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观、PH值、电导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等。
外观要求水质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PH值要在5.0-7.0之间,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电导率要求低于2.1μS/cm,表示水中无溶解固体。
微生物限度要求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确保水质无菌。
重金属含量要求低于国家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以保证水质无毒害。
此外,注射用水还需要符合注射剂的生产要求,比如在稀释注射剂时,不能影响药物的稀释效果和药效。
因此,在生产注射用水时,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总之,注射用水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用辅助材料,对其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生产注射用水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严格按照国家药典和相关法规进行生产,确保水质符合注射用水的质量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安全,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的区别
纯化水与【1】注射用水的区别纯化水设备,医院水处理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纯化水:水中的电解质几乎完全去除,水中不溶解的胶体物质与微生物颗粒、溶解气体、有机物等也已被去除至很低的程度。
纯化水为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但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
通常,纯化水中的剩余含盐量应控制在0.1mg/L以下,水温25℃时,其电导率应在0.1μs/cm.注射用水:水的纯度与纯化水相类似,与纯化水的主要区别是水中不含微生物和热原物质,是纯化水经蒸馏所得。
要求随时监控各个制备环节,定期清洗消毒注射用水制备与输送设备。
一般80℃以上储存、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存放,并在制备12小时内使用。
《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制得的水;应符合细菌热原试验要求;注射用水必须在防止热原产生的条件下生产、贮藏及分配。
美国药典中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即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注射用水可用作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的溶剂或稀释剂;注射用容器的清洗。
灭菌注射用水,指注射用水按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是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制得的水,是无菌、无热原的水,可认为是一种制剂纯化水与注射用水二者的区别还在于制水工艺,纯化水的制备工艺可以有各种选择,但各国药典对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均有限定条件,如美国药典明确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只能是蒸馏及反渗透,中国药典则规定注射用水的生产工艺必须是蒸馏。
这些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用以保证注射用水质量的必要条件。
制药用水制备方法选定原则制药用水系统除控制化学指标及微粒污染外,必须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的污染。
纯化水系统可采用反渗透,而注射用水系统则更多地使用蒸馏法,蒸馏水机往往是纯化水系统分配循环回路(用水回路)中的主要用水点。
从制药用水源水的选择上,美国药典有较大的灵活性,按其规定,注射用水可以由饮用水经蒸馏或反渗透制得,并不要求企业必须用纯化水为源水来制备注射用水。
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的区别
纯化水与(一)注射用水的区别纯化水设备,医院水处理设备,血液透析设备纯化水:水中的电解质几乎完全去除,水中不溶解的胶体物质与微生物颗粒、溶解气体、有机物等也已被去除至很低的程度。
纯化水为符合饮用水的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但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
通常,纯化水中的剩余含盐量应控制在0.1mg/L以下,水温25℃时,其电导率应在0.1μs/cm.注射用水:水的纯度与纯化水相类似,与纯化水的主要区别是水中不含微生物和热原物质,是纯化水经蒸馏所得。
要求随时监控各个制备环节,定期清洗消毒注射用水制备与输送设备。
一般80℃以上储存、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存放,并在制备12小时内使用。
《中国药典》规定: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制得的水;应符合细菌热原试验要求;注射用水必须在防止热原产生的条件下生产、贮藏及分配。
药典中注射用水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即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注射用水可用作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的溶剂或稀释剂;注射用容器的清洗。
灭菌注射用水,指注射用水按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是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制得的水,是无菌、无热原的水,可认为是一种制剂纯化水与注射用水二者的区别还在于制水工艺,纯化水的制备工艺可以有各种选择,但各国药典对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均有限定条件,如药典明确规定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只能是蒸馏及反渗透,中国药典则规定注射用水的生产工艺必须是蒸馏。
这些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用以保证注射用水质量的必要条件。
制药用水制备方法选定原则制药用水系统除控制化学指标及微粒污染外,必须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的污染。
纯化水系统可采用反渗透,而注射用水系统则更多地使用蒸馏法,蒸馏水机往往是纯化水系统分配循环回路(用水回路)中的主要用水点。
从制药用水源水的选择上,药典有较大的灵活性,按其规定,注射用水可以由饮用水经蒸馏或反渗透制得,并不要求企业必须用纯化水为源水来制备注射用水。
附录ⅧS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附录ⅧS 制要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本法是用于检查制药用水的电导率进而控制水中电解质总量的一种测定方法。
电导率是表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值为物体电阻率的倒数,单位是S/cm(Siemens)或μS/cm。
纯水中的水分子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电离而产生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纯化水的导电能力尽管很弱,但也具有可测定的电导率。
水的电导率与水的纯度密切相关,水的纯度越高,电导率越小,反之亦然。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溶于水并与水相互作用后,便可形成相应的离子,从而使水的电导率增高。
另外,水的电导率还与水的pH值与温度有关。
仪器和操作参数测定水的电导率必须使用精密的并经校正的电导率仪,电导率仪的电导池包括两个平行电极,这两个电极通常由玻璃保护,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电导池。
根据仪器设计功能和使用程度,应对电导率仪定期进行校正,电导池常数可使用电导标准溶液直接校正,或间接进行仪器比对,电导池常数必须在仪器规定数值的±2%范围内。
进行仪器校正时,电导率仪的每个量程都需要进行单独校正。
仪器最小分辨率应达到0.1μS/cm,仪器精度应达到±0.1μS/cm。
温度对样品的电导率测定值有较大影响,电导率仪可根据测定样品的温度自动补偿测定值并显示补偿后读数。
水的电导率采用温度修正的计算方法所得数值误差较大,因此本法采用非温度补偿模式,温度测量的精确度应在±2℃以内。
测定法1.纯化水可使用在线或离线电导率仪,记录测定温度。
在表1中,测定温度对应的电导率值即限度值。
如测定温度未在表1中列出,则应采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得到限度值。
如测定的电导率值不大于限度值,则判为符合规定;如测定的电导率值大于限度值,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表1 温度和电导率的限度(纯化水)内插法的计算公式为:()001010k k k T T T T k +-⨯⎪⎭⎫ ⎝⎛--= 式中 k 为测定温度下的电导率限度值;1k 为表1中高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对应的电导率限度值; 0k 为表1中低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对应的电导率限度值;T 为测定温度;1T 为表1中高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 0T 为表1中低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
(完整版)制水岗位测试题及答案
制水岗位测试题部门:考试人:日期:出题人:阅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RO膜是指( B )A 超滤膜B反浸透膜C保安过滤器D都不是2.纯化水电导率纠偏限是(C )A ≥1μ s/cm B≤ 2μ s/cm C≥ 2μ s/cm D都不是3. 注射用水电导率纠偏限是(A)A ≥1μ s/cmB ≤ 2μ s/cmC ≥ 2μ s/cmD 都不是4. 注射用水分派系统灭菌设定的最低排放液位是( A )A 500cmB 800cmC 1000cmD 都不是5. 纯化水及注射用水岗位控制合格标准是( C )。
A 纯化水电导率≤2μ s/cm,注射用水电导率≤1μ s/cm , ph 值: 5-7。
B纯化水电导率≤ 2μ s/cm,注射用水电导率≤ 1μ s/cm ,98℃≥注射用水温度≥ 92℃, ph 值: 6-8。
C纯化水电导率≤ 2μ s/cm,注射用水电导率≤ 1μ s/cm , 98℃≥注射用水温度≥ 92℃, ph 值: 5-7。
D纯化水电导率≤ 2μ s/cm,注射用水电导率≤ 1μ s/cm 。
6. 纯化水制备系统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B )A 脱盐B 去除余氯、有机物、色度和微生物C 大颗粒D 去除悬浮物、大颗粒物、泥沙、胶体等降低浊度。
7. 纯化水制备系统中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 D )A 脱盐B 去除余氯、有机物、色度和微生物C 大颗粒D 去除悬浮物、大颗粒物、泥沙、胶体等降低浊度。
8. 注射用水制备系统的原料水采纳( B )A 饮用水B 纯化水C 自来水D 其余9. 纯化水制备系统的原料水采纳( A )A 饮用水B 纯化水C 自来水D 其余10. 注射用水分派系统的回水重点参数是(ABC )A 温度B 电导率C 流量D PH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纯化水、注射用水循环泵的工作频次依据设定的回水流量值而自动调理。
2. 纯化水消毒温度80 ℃以上,循环时间120 min 以上。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中国药典》2022年版二部拟增修订附录本法是用于检查制药用水的电导率进而控制水中电解质总量的一种测定方法。
电导率是表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值为物体电阻率的倒数。
单位是S/cm(Siemen)或μS/cm。
纯水中的水分子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电离而产生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纯水的导电能力尽管很弱,但也具有可测定的电导率。
水的电导率与水的纯度密切相关,水的纯度越高,电导率越小,反之亦然。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溶于水并与水相互作用后,便可形成相应的离子,从而使水的电导率增高。
当然,水中含有其他杂质离子时,也会使电导率增高。
另外,水的电导率还与水的pH值与温度有关。
一、仪器和操作参数测定水的电导率必须使用精密的并经校正的电导率仪,电导率仪的电导池包括两个平行电极,这两个电极通常由玻璃管保护,也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电导池。
根据仪器设计功能和使用程度应对电导率仪定期进行校正,电导池常数可使用电导标准溶液直接校正,或间接进行仪器比对,电导池常数必须在仪器规定数值的±2%范围内。
进行仪器校正时,电导率仪的每个量程都需要进行单独校正。
仪器最小分辨率应达到0.1μ/cm,仪器精度应达到±0.1μ/cm。
温度对样品的电导率测定值有较大影响,电导率仪可根据测定样品的温度自动补偿测定值并显示补偿后读数。
水的电导率采用温度修正的计算方法所得数值误差较大,因此本法采用非温度补偿模式,温度测量的精确度应在±2℃以内。
二、测定法1.纯化水可使用在线或离线电导率仪完成,记录测定温度。
在表1温度和电导率限度表中,找到测定温度对应的电导率值即为限度值。
如测定温度未在表中列出,采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得到限度值。
如测定的电导率值不大于限度值,则判为符合规定;如测定的电导率值大于限度值,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22年版二部拟增修订附录温度(℃)电导率(µS/cm)02.43.610204.3255.1305.4406.5507.1608.1709.1759.7809.7909.710010.2TT0内插法的计算公式为:κ=TT01某(κ1κ0)+κ0式中κ=测定温度下的电导率限度值κ1=表中高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对应的电导率限度值κ0=表中低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对应的电导率限度值T=测定温度T1=表中高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T0=表中低于测定温度的最接近温度2.注射用水(1)可使用在线或离线电导率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