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归宿和根本目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特点:“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它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所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这种选择和行为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体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行、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一、找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常说思想品德课具有“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追求。“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引导学生积极实践,选择健康向上的

生活方式,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学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也才是有用的知识。

1.要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联系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新经验,特别要联系本地区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2.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转变学生的思想。

3.从学生的日常言行开始,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日常行为的养成做起,力求真善美,力戒虚假空。

二、创设具有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

“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体验,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融入新集体》的教学时,学生虽然也知道“集体

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心齐,泰山移”之类的话,但是初一新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对集体的理解多是表面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做“试折筷子”的游戏。让班里力气最小的和力气最大的同学分别折一双筷子、折多双一捆的一次性筷子,从两双到四双,再到十双筷子,让学生在折筷子的过程中体会出:一两双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即便是力气小的同学,甚至是女同学也能折断;而四五双筷子,让有些同学为难了,十双一捆的筷子,就是那些自视为“大力士”的同学也无可奈何……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靠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发问:集体的凝聚力靠什么?学生很快认识到,要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责任,有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

三、延伸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利用好研究性学习平台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学校的时间及教室,而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一些活动的建议,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善于将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性学习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好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某一些问题的探究,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把课堂教学中

的探究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延伸要根据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生成性的品德养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拓宽学生生活的视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大量社会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从社会实践中了解了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学习《水资源保护》时,有个学生说:“中科院院士发出警告:中国水污染将突破最后防线。”另一女学生问:“你有证据吗?从哪知道的?”那位学生说:“上网就可以了解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教师马上说:“好,课后大家都去网上了解一下,把网上查到的资料中你最担心的1~2条信息保存下来,我们下次课交流。”两天后不断有学生告诉教师他们找资料的情况。下次课,学生们把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了交流。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查找本地水资源的情况,再结合全国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做引起了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兴趣,于是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制订出研究的计划(包括主题、目的、步骤、成果形成、交流时间等)。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的学生在调查采访时发现,青少年并不注意水资源的保护,没有养成保护水、爱惜水的习惯,如洗完手不关水龙头等。据此,学生提出了很多节约水的建议和方案。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价值,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多实践和多总结。这种学习的延伸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马台子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