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重点在一到七章,考试内容三大类:基本概念,SQL语言和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第一章.绪论

(一)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相关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与其语义密不可分。(P4)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因此,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是数据库的三个基本特点。(P4)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其任务是科学、高效地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P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纵功能

3)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数据库的简历和维护功能

6)其他功能:如DBMS与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功能、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功能、多个DBMS之间的数据转换功能等。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构成。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P7)

1.人工管理阶段:主要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数据处理方式为批处理。其特点为:

1)数据不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3)数据不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其特点是: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专门的软件系统(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但文件系统仍然存在以下不足: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其特点是: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的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同一管理和控制

二、数据模型:(概念)

(一)两类数据模型:第一类是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P12)

(二)数据模型的三大组成要素:(P13)

1.数据结构

2.数据操作

3.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三)三大类(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是常用的三大逻辑数据模型(P18)。

三、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一)相关概念:(P14)

1.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在E-R图中,实体用码(码的定义见下)来区分。

2.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

3.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4.域(Domain):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如性别的域为(男,女)。

5.实体型(Entity Type):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院系)就是一个实体型。

6.实体集(Entity Set):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如全体学生就是一个实体集。

7.联系(Relationship):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联系包括1:1联系、1:n联系(一对多)、m:n联系(多对多)。

(二)E-R图的表示方法:

四、数据库系统结构:

(一)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模式(Schema):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P31)

2.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二)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像:(P34)

1.外模式/模式映像

2.模式/内模式映像

3.二级映像的意义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基本概念:(P43)

1.笛卡尔积、关系、属性、候选码、主码、外码(P50)、主属性、非主属性、全码

2.关系的三种类型:

1)基本表:实际存在的表,它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如用SQL语句“CREATE TABLE”创建的就是基本表。

2)查询表:查询结果对应的表。如SQL语句中“SELECT”执行结果就是一个查询表。

3)视图表: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如SQL语句中“CREATE VIEW”创建的就是视图表。

3.关系的性质

1)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来自同一个域(即数据类型相同);

2)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但必须为它们附加一个不同的属性名来区分;

3)列的顺序无所谓;

4)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

5)行的顺序无所谓;

6)分量必须取原子值;(这是关系模型规范化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

注:在许多实际关系数据库产品中,基本表并不一定完全具有这6条性质。

12.关系模式(P46)

二、关系模型:

1.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很简单,就是关系。

2.数据操作(关系操作):(P47)

1)基本关系操作:

查询(Query):选择(select)、投影(Project)、连接(Join)、除(Divide)、并(Union)、差(Except)、交(Intersection)、笛卡尔积等。其中,选择、投影、差、并、笛卡尔积是五种基本操作,其他操作可由基本操作导出。

更新:插入(Insert)、删除(Delete)、修改(Update)。

2)关系数据语言:

关系代数: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

关系演算:用谓词表达查询要求。

SQL: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结构化查询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定义功能于一体,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详见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3.完整性约束:关系模型中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即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其中,前两个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被称作关系的两个不变性。

1)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P49)

2)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P51)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P52)

三、关系代数: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建议看课本会更全面些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一、SQL语言的特点:(P79)

(一)综合统一

(二)高度非过程化

(三)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四)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五)语言简洁,易学易懂

二、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重点,建议从头到尾仔细看看)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

一、计算机安全性概述。

二、安全机制设计目标:使得那些试图破坏安全的人所花费的代价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利益。(P147)

三、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其方法是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常用的方法如用户名和口令形式。(P135)

(二)存取控制:其作用是确保只授权给有资格的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同时令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接近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