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税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税制改革

浅谈我国税制改革

浅谈我国税制改革【摘要】税制改革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国家也提出了16字的税制改革原则,希望能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国家的税制,更好的为人民和政府服务。

文章介绍了最优税制理论,其次就是分析我国现目前这种税制结构的优缺点,然后思考我国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

【关键词】税制改革,货劳税,所得税一、引言税制改革这一议题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改革热点之一,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的变迁和社会不确定因素增多,现行的税收制度显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更加完善、更加健全、更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现行的16字税制改革指导原则:简化税制、扩大税基、降低税率、加强征管,决定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策略。

这16字税制改革指导原则从理论上设计上讲的确能推进我国的税制改革,但是实际操作有难度。

首先,我国税制还是完善当中,许多制度还没建立起来。

其次,如果政府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同时没能解决好税收负担的问题,那么这种税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最后,税务机关加强征管稽查是确保财政收入的有力措施。

二、最优税制理论简介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经济税收理论,它从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出发,利用福利经济学和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各种税收的性质、效应及其权衡关系,找出进行最优税收决策的决定因素及一些一般性原则,用以指导现实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

因为信息不对称,政府无法掌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无法了解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习惯偏好,所以需要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安排,来保证税收收入。

但是随着市场失灵的出现,税收的调控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因为这一理论研究是在一定的假设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它没能考虑实际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发展程度,操作性有待商榷。

对于税收中性问题,在我看来,没有绝对的税收中性,只有相对的税收中性。

在某些板块,市场能够很好的调节,税收就应该尽量保持中立的状态。

借鉴最优税制理论 完善我国税制改革

借鉴最优税制理论 完善我国税制改革

借鉴最优税制理论完善我国税制改革提要目前我国税制正处于转轨时期,如何理解西方的理论成果,并为我国税制改革提供更好的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最优税制理论,分析最优税制理论存在的现实意义,提出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以便优化我国当前税制改革,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最优税制理论综述(一)最优税制理论涵义。

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的经济税收理论,它从公平与效率的税收原则出发,利用福利经济学和数学工具,通过分析各种税收的性质、效应及其权衡关系,找出进行最优税收决策的决定因素及一些一般性原则,用以指导现实的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政府在征税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在博弈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自然秩序作用下无法达到最优的帕累托状态。

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使之接近于这个状态。

最优税制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

由于该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税收的基本原则主要为效率与公平,最优税制应该是同时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制。

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税收不干预资源的配置,保持一种中性,以免造成对纳税人的行为扭曲。

也就是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

在收入效应中,只有资源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而替代效应则会因为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的损失。

税收的公平性应该在收入的分配中体现,横向公平为同等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纵向公平为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不同纳税。

(二)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最优税收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无意去预见现实世界税制会成为什么,也无意去解释这些税制怎么会出现,因为这些理论需要一定的假设条件。

1、市场状态假设。

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收益)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要明确的表现出来。

最优税收理论与我国财税改革

最优税收理论与我国财税改革

最优税收理论与我国财税改革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税收制度的设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有着重要影响。

最优税收理论是指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行为征收不同的税率,达到经济效率最大化和社会公平的一种税收理论。

在我国的财税改革中,最优税收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合理的税收设计,达到经济效率最大化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这里的经济效率指的是资源的最大利用,社会公平指的是税收在贫富分配上的公平性。

根据最优税收理论,对不同的收入来源和消费行为征收不同的税率,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激励个人和企业增加生产和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增加财政收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调节收入分配,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最优税收理论强调税收应当根据税基的性质和纳税人的收入水平、消费行为等因素设置不同的税率,以达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统一。

在我国的财税改革中,最优税收理论的应用可以从征税对象、税基和税率等方面展开。

“征税对象”是指需要纳税的主体,包括个人和企业等。

根据最优税收理论,对于不同的征税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

对于高收入者,可以适当提高所得税税率,以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对于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其增加投资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税收差别待遇,来引导资源向效益更高的行业配置。

税基的选择也是关键。

税基是产生纳税责任的基础,包括生产、消费、财产、所得等。

通过合理的税基选择,可以减少税务征管的成本,提高税收的便捷性和公平性。

税率则是对税基的衡量标准和征收比例。

根据最优税收理论,应当根据税基的特性和社会的公平要求,设定相应的税率,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的税收体系进行分析,来看一下最优税收理论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中的应用。

首先是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对个人收入的直接征税,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制改革看法

税制改革看法

税制改革看法税制改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方面。

税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和优化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

税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降低企业税率。

通过降低企业税率,可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较低的企业税负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降低企业税率还可以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税制改革还应着重减少个人所得税负担。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和消费的税收。

通过减少个人所得税负,可以提高个人消费和储蓄能力,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较低的个人所得税负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福利水平,改善社会公平。

在税制改革中,还应该强调对富人和高收入人群的征税。

通过适当地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负,可以平衡收入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

此外,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另外,税制改革也应该着重解决税收征管问题。

建立高效、透明、公正的税收征管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税收漏税和逃税现象,提高税收征收率。

通过改进税收征管,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除了上述重点措施,税制改革还应注重简化税收制度,减少税收繁文缛节。

通过简化税收制度,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简化税收制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主体遵守纳税义务,促进国家税收体系的健康发展。

总之,税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降低企业税率、减少个人所得税负、适度增加富人和高收入人群的税负、改善税收征管和简化税收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公平。

税制改革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精品】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精品】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发起于美国的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税收制度的改革与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才能达到目标,并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一、中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税收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税率过高、税制繁琐、税收征收难度大等。

首先是税率过高。

在大多数人眼中,中国的税收负担很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的税率确实比其他国家高出不少。

其次,税制繁琐。

中国的税收制度由中央税和地方税构成,一级一级下放,相关法规也由中央出台,地方执行,加上各种税种和税目,导致了税收制度十分繁琐。

接着是税收征收难度大。

由于缺乏有效的税收征收手段,许多纳税人往往以偷漏税为手段,这既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减少了政府税收收入,影响到国家财政健康发展。

二、改革和优化的措施针对中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优化措施。

首先,改革税收体制。

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如提高税前扣除标准、增值税下调等,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同时给予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是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在税收法律制度方面,政府加强税收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税收服务,并加强税收征收和管理手段,依法加大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税收制度改革与优化的重要一环,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税收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和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三、改革和优化后的成效改革和优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在改革税收体制方面,政府提高了多项税前扣除标准和增加了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减轻纳税人和企业的负担。

在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方面,政府加强了税收征收和管理,依法加大了对违法者的打击力度,这有效遏制了偷漏税行为。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平台逐渐完善,使得纳税人越来越依赖电子渠道缴纳税款,提高了税收管理的智能化。

优化税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优化税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优化税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一、优化税制理论优化税制理论是对如何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结构进行研究的学说,它主要是指两大目标的实现:一是税制设置要符合效率原则的要求,二是税制设置在满足效率原则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原则。

优化税制理论的两大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实现这一优化税制所需信息的获取程度。

理想状态下的优化税制理论是假设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对纳税人的经济信息无所不知,而且政府具有无限的征管能力,获取信息的代价也是很低廉的,此时税收对经济效率不会产生任何扭曲的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信息不对称是广泛存在的,获取信息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因此,我们只能把理想状态下的优化税制作为参照系,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角度出发,在现实可供选择的税收中设计出最接近理想形式的税制,这又被称之为“现实优化税制理论”。

现实优化税制理论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搭配问题直接税(所得税)有助于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而间接税(商品税)则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率的目标,现实优化税制理论首先分析了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统一起来的可行性,承认了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两者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

其次,在直接税和间接税并存的复合税制情况下,以所得税还是以商品税作为主体税种,则要取决于公平与效率目标间的权衡。

所以,一国最终的税制结构模式还是要取决于该国政府的政策目标。

(二)优化商品税理论优化商品税理论是英国剑桥大学福利经济学家拉姆齐最早在1927年提出的,他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果政府仅仅只能以“扭曲性”商品税作为获取税收收入的工具,应如何设置商品税系才能使效率损失最小而使纳税人保持尽可能多的福利。

拉姆齐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拉姆齐法则”(逆弹性法则),即对每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应该同该商品供求价格弹性成反比,因为对弹性越大的商品征税,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幅度就越大,从而征税的扭曲效应也会越大,所以,优化商品税理论要求,对弹性大的商品课征低的税率,对弹性小的商品课征高的税率,使总体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财税体制改革40年的经验与启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财税体制改革40年的经验与启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财税体制改革40年的经验与启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坚持市场导向。

财税体制改革要求财政和税收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主体的自主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特别是在财政分权改革、税收优惠政策、税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二,优化财税体制。

财税体制改革要求通过合理的财政分配机制和税收优惠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这方面,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经验。

首先,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了权责清晰和资源平衡。

其次,通过税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税收结构,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增值税改革和营改增试点,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优化了税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加强税收征管。

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强化税收征管和监督,严格落实税收政策,建立健全税收征缴制度。

在这方面,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提高了税务部门的执行力和效率,减少了税收违法和逃税行为。

特别是近年来推行的“互联网+税务”,实现了税务征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高了税收征缴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加强财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财税体制改革要求从战略高度,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形成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

在这方面,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重要启示。

首先,要强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协调和统一规划,推动各项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中国的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中国的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中国的税制改革及其影响税制改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税制改革方面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税制改革,并分析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税制改革的背景和目标税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背景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公平的追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现行的税制政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模式。

税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税收结构:通过减少非直接税、增加直接税的比例,使税收结构更趋合理,更有利于激励经济增长。

2. 提高税制效率:简化税种和税率,减少税收征收环节,降低企业和个人税务负担。

3. 加强税收公平: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实现贫富分配的公平,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4. 促进经济平稳发展:通过税制改革,调整资源配置,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税制改革的关键举措中国税制改革的关键举措主要包括减税降费、优化税收结构、完善税收征管等方面。

1. 减税降费减税降费是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政府通过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具体措施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税率,减免小微企业税收等。

2. 优化税收结构优化税收结构是税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该方面的措施主要涉及调整各项税种的比例和税率,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逐步增加个人所得税在整体税收中的比重,降低间接税的比例等。

3. 完善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税制改革的支撑和保障。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平性,中国政府加强了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设,并推进了电子税务的应用。

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高效的税收征管。

三、税制改革的影响税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推动经济增长税制改革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税收优惠和减免措施鼓励了创新创业,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从税制现实优化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_1

从税制现实优化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_1

从税制现实优化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一、优化税制的现实改进和个人所得税制的理想优化80年代以来,优化税制理论逐步成为西方税收理论的主流,并对西方税制改革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

税制优化的主要目标在于使税制的设计能够达到公平、效率和收入的并重,并在这一前提下较好地解决对行为主体决策的刺激作用。

由于优化税制理论存在关于纳税人偏好、技术条件(通常是不变报酬收益)、市场结构(通常是完全竞争)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基本假设,重点是规范经济学,并在分析过程中排斥了市场约束和非市场约束的条件,所以依据这种理想环境和原则建立起来的优化税制只能永远停留在理论设计阶段,并可称之为“理想优化税制”。

现实税收制度远远比税收理论描述复杂得多,突出表现于其税制环境和条件的非理想化。

第一,市场失效构成税制优化的市场约束。

现实市场结构十分复杂,垄断、外部经济、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收益递增等一系列经济现实构成了税制原则实现过程中的各种约束和限制,并进而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各国具体国情构成税制优化的非市场约束。

从世界各国税制设置和改革的和现状看,并非所有的最优税制都能得以建立,并非现行税制中的所有扭曲性因素都能得以改进。

究其原因,就在于税制优化过程中存在大量非市场约束。

这些约束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1)各国经济状况;(2)政府的政策取向;(3)既得利益集团的承受能力;(4)技术及管理的水平。

因此,我们可将市场和非市场约束条件下按税制改革目标设置和改进的优化税制称为“现实优化税制”。

这才是我们税制改革的着眼点和基石。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理想优化”没有任何存在价值,世界各国税改经验和我国近几年来新税制的实践都是一个逐步从“现实优化”向“理想优化”迫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理想优化”状态实际上成了税制优化在实践操作中的一个参照系和努力的基本方向。

“优化、现实、迫近”的思路正是世界各国成功税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也是本文展开探讨的基本逻辑起点。

税收改革讨论发言稿范文

税收改革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就税收改革这一重要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我对税收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税收改革的重要性1. 优化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税负不均、税制复杂等问题,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税收改革应优化税制结构,降低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2.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随着税收征管技术的不断进步,税收改革应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确保税收政策的落实。

3. 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改革应关注社会公平,通过调整税制,使税收负担更加合理,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二、税收改革的具体建议1. 完善增值税制度。

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同时,完善增值税抵扣制度,避免重复征税。

2. 调整个人所得税。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

调整税率结构,降低高收入者税率,实现税收公平。

3. 优化企业所得税。

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创新。

4. 加强税收征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5.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6. 加强国际税收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三、税收改革的实施路径1. 制定详细的税收改革方案。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改革方案。

2.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提高全社会对税收改革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3. 逐步推进改革。

税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逐步推进,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4. 加强监督和评估。

对税收改革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措施。

总之,税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税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税收学中的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

税收学中的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

税收学中的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在现代社会中,税收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手段,它对于国家财政的收入和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是税收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旨在通过改变税收制度和优化税收政策,达到提高税收效率和公平性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的基本概念、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一、税制改革的概念与意义税制改革是指对国家税收体系和政策进行全面或部分的调整和变革的过程。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税收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高税收的征收和管理能力。

税制改革的意义在于调整税制结构,优化税收政策,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税收优化则是指通过改进税收制度和政策,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优化税收负担结构,增加税收收入的方法和手段。

税收优化的目标是实现税收的公平性、简化性和效率性,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的意义在于调整税收结构,减少税收负担,优化税收政策,增强税收征收和管理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的常见措施(一)税收结构调整税收结构调整是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可以优化税收负担,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常见的税收结构调整包括降低不合理税种的税率,增加合理税种的税率,从而实现税收的优化和公平性。

(二)优化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税收制度的具体体现,对于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可以减少税收的不公平性,提高税收的简化性和效率性。

常见的优化税收政策包括减免税政策、差别化税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

(三)加强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优化的关键环节。

加强税收征管可以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减少逃税行为,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常见的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包括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征税风险,加强税收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等。

三、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的案例分析(一)中国的增值税改革中国在税制改革与税收优化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革新的启发[择要]最优税收评价的根本要领就是借助当代经济阐发本领,运用小我私家效用和社会福利的观点,在给予各个尺度差异权重的底子上,将这些尺度同一于唯一的一个尺度中以可计量的情势来举行经济阐发。

税制方案就是探求能在公安然平静服从间到达最正确平衡的税收制度。

社会福利取决于小我私家效用,但决不是小我私家效用的简朴累加,它还取决于小我私家效用的公正分派程度:当小我私家效用不服等加剧时社会福利会淘汰,从而社会福利也反响了税收制度的公正寄义——最大化社会福利同样蕴涵了公正尺度。

[要害词]服从公正最优税收从当代经济学理论来看,税收原那么可以归纳为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公正原那么,税收应由全部社会成员配合包袱,并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二是服从原那么,税收应能促进资源的有用设置;三是经济不变和增长的原那么,即税收应能促进消费程度、代价程度的不变以及消费力的生长。

真正对付引导税制方案有帮助的,最优税收所表现的照旧公安然平静服从两个因素,所谓最优税收也就是分身了服从和公正的税收。

一、税收服从和公正的统合性根据一样平常的税收理论,要使税收到达最优,从服从原那么思量就要使税收造成的超额包袱最小;而从公正原那么思量应当使税收有助于实现社会所要求的收入分派公正。

税收遵照服从原那么,目的是为促进经济生长,让社会资源得到有用使用。

税收遵照公正原那么,目的是让税收包袱能尽大概公正地分摊到社会每个成员身上,使纳税人税后的边际效用雷同。

只有经济生长才气培养税源,只有丰富的税源,才谈得上税收怎样公正包袱。

同样假设税收不克不及比力公正地分管,产生较大的交换效应,那么势必影响纳税人的事情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生长。

因此服从是公正的条件,公正是服从的包管。

服从原那么中的社会服从,夸大的是通过税收调治,维持社会分派格式的根本同等,焦点头脑就是维持社会公正;公正原那么中的量能包袱尺度,就是要使税收具有尽大概小的社会本钱,夸大的是税收自己的服从。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

关于我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我国税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税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纳税人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未来,我国税制的发展趋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首先,加强税收征管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的推进,纳税人数量和税收规模不断增加,税收征管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加大。

因此,我国税制应该加强税收征管能力的建设,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税收征管体制机制的建设等多方面措施,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优化税收结构。

当前,我国税收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间接税在税收总收入中占比较高,而直接税占比较小。

这种税收结构不利于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因此,我国税制应该通过减少间接税的比重,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推进税制的简并化和统一化,优化税收结构,实现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第三,构建多层次的税收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税收体系也应该适应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税收体系主要由中央税和地方税构成,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存在,单一的税收体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

因此,我国税制应该构建多层次的税收体系,允许地方在法定范围内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推进税收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税收也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税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合作,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和合作,打击跨国税收避税行为,提高我国税收制度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创新税收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税收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因此,我国税制应该创新税收制度,提出符合新形势和新需求的税收政策,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少对传统产业的税收优惠等,促进经济的创新发展。

总之,我国税制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加强税收征管能力、优化税收结构、构建多层次的税收体系、推进税收国际化和创新税收制度。

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旨在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效率。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进行思考。

一、加强税制改革税制作为财政税收体制的核心,必须不断完善。

我国现行税制虽然在不断完善中,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负担不均等。

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一方面加强税制改革,促进税制的升级和优化。

另一方面,推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行业、企业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税制,让税收更加合理、公正,更好地发挥财政调控作用。

二、展开营改增试点营改增政策的推行是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在试点的过程中,许多行业以及纳税人不断反映改革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细化相关政策,确保营改增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财政效益和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区域、地方财政压力较大,难以承担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因此,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科学合理地分配财政资源,提高与缩小地区间福利差距,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当建立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通过向相对贫困的地区、区域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方式,促进地区间协调、均衡发展的进程。

四、加强财政透明度财政透明度是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财政决策和财政运行情况不透明,就难以引导市场合理预期和改善企业信心。

因此,加强财政透明度是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加强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财政监管的公开透明、政府行政决策的公开透明等方面的工作,让公众有能力审查财政税收体制的执行情况,引导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公正化,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总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至关重要。

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学习体会500字

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学习体会500字

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学习体会500字
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财政征管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贯彻税收制度改革也受到了重视。

我国从改进税制开始,税收总量逐步增加,税收结构不断优化,税收征管体制、工作机制也在得到改革。

从这次税收制度改革学习来看,税收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政策问题,还必须考虑到实施形式和社会风气。

在实施改革时,应该避免对社会的惊慌和冲击,尽量使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的期望取得一致,以保持改革的稳定和连续性。

同时,改革者要充分考虑税收实施的实际效果,尤其是税收实施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也要考虑税收法规的可接受性。

此外,要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和仔细的研究,结合当前国家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可行的税收制度,把握好减税和放宽负担两个方面,以改善税收制度和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有效遏制和规范税收征管活动,努力合法税收行为,提高税收管理能力,强化税收纪律,保证税收收缴的公平性和正当性,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进一步加强税收信用,完善纳税人的版权保护,形成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税收征管体系。

从这次税收制度改革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应该以市场营造为本,突出稳定性,注重稳定性;注重社会影响,尊重人民意愿。

要在税收制度改革中,多运用经济学、法学的知识,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改革的具体举措和实施方法,巩固和提高实施税收制度改革的能力。

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考

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考

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考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是维系政策强大生命力的有效保障。

税收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入世后,如何调整税收制度,维护国家利益,确保中国经济在wto框架内的全面发展,是税务机关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入世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因此,研究入世对税收的影响,对于找出目前税收领域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进行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形势变迁与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重大或根本性变化时,税制改革就是必要的。

税制改革必须遵循税制优化的基本原则,必须把握税制的适时性、适应性、完整性和严密性。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和经济条件的变化非常大,加上制度资源的缺乏和经验不足,以前建立的税收制度已显露弊端。

我国现行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

当时税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1.配合改革开放,促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培育市场并强化其机制,逐步构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的分配框架,刺激经济增长。

2.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张,形成经济的全面发展,在遏制需求膨胀的基础上努力改变经济“短缺”状况。

3.有承认地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中央政府的收入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

(一)1994年确立的税制已历经近10年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目标,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随着形势发展,1994年税制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

这是因为:(1)国情变迁首先,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已基本确立,经济转型进入最重要的阶段。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

其次,为适应wto的“游戏规则”以及经济全球化,必须运用市场机制等手段包括税收手段来吸引和获取世界性资源,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带动作用。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不仅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

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最优税收理论及对我国税制改革摘要: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就是借助现代经济分析手段,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唯一的一个标准中以可计量的形式来进行经济分析。

税制设计就是寻找能在公平和效率间达到最佳平衡的税收制度。

社会福利取决于个人效用,但决不是个人效用的简单累加,它还取决于个人效用的公平分配程度:当个人效用不平等加剧时社会福利会减少,从而社会福利也反映了税收制度的公平含义――最大化社会福利同样蕴涵了公平标准。

关键词:效率公平最优税收从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税收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公平原则,税收应由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并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二是效率原则,税收应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原则,即税收应能促进生产水平、价格水平的稳定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真正对于指导税制设计有帮助的,最优税收所体现的还是公平和效率两个因素,所谓最优税收也就是兼顾了效率和公平的税收。

一、税收效率和公平的统合性按照一般的税收理论,要使税收达到最优,从效率原则考虑就要使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最小;而从公平原则考虑应当使税收有助于实现社会所要求的收入分配公平。

税收遵循效率原则,目的是为促进经济发展,让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税收遵循公平原则,目的是让税收负担能尽可能合理地分摊到社会每个成员身上,使纳税人税后的边际效用相同。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培育税源,只有丰厚的税源,才谈得上税收如何公平负担。

同样如果税收不能比较公平地分担,产生较大的替代效应,则势必影响纳税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因此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效率原则中的社会效率,强调的是通过税收调节,维持社会分配格局的基本平等,核心思想就是维持社会公平;公平原则中的量能负担标准,就是要使税收具有尽可能小的社会成本,强调的是税收本身的效率。

因此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从纵向看目标是统一的;从横向看效果是互补的,也就是说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并非互斥,相反具有一定统合性。

应用文-从税制现实优化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

应用文-从税制现实优化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

从税制现实优化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80年代以来,优化税制理论逐步成为西方理论的主流,并对西方税制改革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

税制优化的主要目标在于使税制的设计能够达到公平、效率和收入的并重,并在这一前提下较好地解决对行为主体决策的刺激作用问题。

由于优化税制理论存在关于纳税人偏好、技术条件(通常是不变报酬收益)、市场结构(通常是完全竞争)和政府行政能力的基本假设,研究重点是规范经济学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排斥了市场约束和非市场约束的条件,所以依据这种理想和原则建立起来的优化税制只能永远停留在理论设计阶段,并可称之为“理想优化税制”。

现实税收制度远远比税收理论描述复杂得多,突出表现于其税制环境和条件的非理想化。

第一,市场失效构成税制优化的市场约束。

现实市场结构十分复杂,垄断、外部经济、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收益递增等一系列经济现实构成了税制原则实现过程中的各种约束和限制,并进而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各国具体国情构成税制优化的非市场约束。

从世界各国税制设置和改革的历史和现状看,并非所有的最优税制都能得以建立,并非现行税制中的所有扭曲性因素都能得以改进。

究其原因,就在于税制优化过程中存在大量非市场约束。

这些约束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1)各国经济状况;(2)政府的政策取向;(3)既得利益集团的承受能力;(4)技术及管理的水平。

因此,我们可将市场和非市场约束条件下按税制改革目标设置和改进的优化税制称为“现实优化税制”。

这才是我们税制改革的着眼点和基石。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理想优化”没有任何存在价值,世界各国税改和我国近几年来新税制的都是一个逐步从“现实优化”向“理想优化”迫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理想优化”状态实际上成了税制优化在实践操作中的一个参照系和努力的基本方向。

“优化、现实、迫近”的思路正是世界各国成功税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也是本文展开探讨的基本逻辑起点。

关于个人所得税制的优化问题,首先必须从个人所得税设置的基本目标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税制理论对中国税制改革的启示一、优化税制理论优化税制理论是对如何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结构进行研究的学说,它主要是指两大目标的实现:一是税制设置要符合效率原则的要求,二是税制设置在满足效率原则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原则。

优化税制理论的两大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实现这一优化税制所需信息的获取程度。

理想状态下的优化税制理论是假设政府在建立税收制度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对纳税人的经济信息无所不知,而且政府具有无限的征管能力,获取信息的代价也是很低廉的,此时税收对经济效率不会产生任何扭曲的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信息不对称是广泛存在的,获取信息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因此,我们只能把理想状态下的优化税制作为参照系,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角度出发,在现实可供选择的税收中设计出最接近理想形式的税制,这又被称之为“现实优化税制理论”。

现实优化税制理论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搭配问题直接税(所得税)有助于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而间接税(商品税)则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率的目标,现实优化税制理论首先分析了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统一起来的可行性,承认了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两者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

其次,在直接税和间接税并存的复合税制情况下,以所得税还是以商品税作为主体税种,则要取决于公平与效率目标间的权衡。

所以,一国最终的税制结构模式还是要取决于该国政府的政策目标。

(二)优化商品税理论优化商品税理论是英国剑桥大学福利经济学家拉姆齐最早在1927年提出的,他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果政府仅仅只能以“扭曲性”商品税作为获取税收收入的工具,应如何设置商品税系才能使效率损失最小而使纳税人保持尽可能多的福利。

拉姆齐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拉姆齐法则”(逆弹性法则),即对每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应该同该商品供求价格弹性成反比,因为对弹性越大的商品征税,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幅度就越大,从而征税的扭曲效应也会越大,所以,优化商品税理论要求,对弹性大的商品课征低的税率,对弹性小的商品课征高的税率,使总体的超额负担最小化。

显然,拉姆齐法则没有将公平原则考虑在内,仅从效率原则入手。

因为考虑缴纳商品税的个人都是不同质的,对低弹性商品(如食品)按高税率课税往往会使穷人的税收负担高于富人。

因此,以米尔利斯为代表的现代优化税制学派对拉姆齐法则进行了发展,一是加入考虑再分配公平的目标,就现实的一般情况而言,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要适用高税率。

二是由于拉姆齐式的商品税不能保证生产效率的高效,政府还必须开征其他扭曲性的税收。

这是因为政府在现实情况下不可能获得充分的信息,而且征税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三)优化所得税理论优化所得税理论是维克里在1946年首先提出的,与拉姆齐不同的是,他的研究是直接从不充分信息对优化税制的约束条件入手,是直接从效率与公平两大原则并重条件下税制对经济行为主体刺激作用入手。

维克里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个人累进所得税的设置既能促进收入再分配目标的实现,又不至于影响个人工作的积极性。

从相当意义上说,维克里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是现实优化税制的真正出发点。

他首先论证了累进所得税对劳力供应与个人工作积极性的负面影响,创造性地建立了使所得税效率与公平达到相对均衡的模式,但他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模式过于复杂,且许多论点不够明确。

后来,米尔利斯用数理推导出了关于优化累进所得税的一般结论,即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的所得税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所得税累进程度越高,替代效应越大,超额负担也越大,即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而且对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也是无益的,因为,低收入者所得税的免征额是固定不变的,过高的边际税率只能使高收入者的收入减少,却不能使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提高。

米尔利斯还进一步提出了“倒U型”的优化所得税率模式,即从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总体考虑,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高些,而处在收入水平两极的低收入与高收入者都不应受制于过高税率,这样不仅能稍减经济效率的损失,也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二、优化税制理论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启示优化税制理论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理论原则,为提供了设计税制的理论标准,对于税制改革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一)优化税制理论不能盲目照搬,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优化税制理论不能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它必须适应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发展状况,为我国税制改革服务才具有真正指导实践的意义。

我们在进行税制改革时除了要借鉴优化税制理论的思想精华以外,还必须深入研究目前各类经济活动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及其引起的税源变化。

首先要考虑的是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如产业政策、分配政策、财政政策等。

其次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对税收的挑战是全面的。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它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研发投入的增长,人力资本的形成等,这些都与税收息息相关,都需要得到税收的支持。

最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国家的税收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制定出有利于保护资源的税制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尤为重要。

(二)税制改革应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将效率和公平两大原则统一起来综合考虑是优化税制理论的一大贡献。

长期以来,我国的税制结构实行的是以增值税为核心的间接税为主体的模式,重效率,轻公平,这种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发育不健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要求税制结构要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收入公平分配、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三个“有利于”就意味着税制改革要综合考虑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因此,税制结构模式向双主体的转换也就成了必然,以增值税为核心的间接税必然会与以个人所得税为核心的直接税一起共同来实现效率和公平这两大目标。

(三)税制改革要把握好税收调控的“度”税收中性强调的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主张税收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仅仅在极其有限的市场失灵领域内承认税收的调控作用,而税收调控则强调市场机制的现实局限性,主张税收可以干预市场经济,两者看似对立其实统一。

税收中性强调减少干预,是因为税收干预会扭曲相对价格,造成效率损失。

而税收调控强调积极干预,是因为市场机制自我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会造成经济波动,产业机构失衡等,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其实也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率,减少效率的损失。

可见,两者目的是一致的,那税收究竟应该在多大范围内起调控作用呢?现实优化税制理论告诉我们,效率原则的要求是确定那些扭曲性税收所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的大小和来源,从而尽可能地使这些效率损失达到最小,使税制有助于或较少干预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这可以说是效率的“次优原则”。

总之,税收应当在市场失灵和市场低效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调控作用,而且调控的范围也因国情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我们不应不加分析地将税收中性作为税制建设的指导原则,而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发挥税收应有的调控作用。

(四)税制设计要有利于对纳税人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应用优化税制理论是以充分、对称信息获取条件下的理想税制形态作为参照系,来探讨现实中不充分、不对称信息获取条件下的税制设置问题。

它是从不充分信息的现实角度出发来研究税制的,这既是现实优化税制的真正出发点,也应该是我们在税制改革时的首要出发点。

因此,税制的改革首先要考虑能否最大限度、最方便地获取纳税人的信息,获取的成本是否低廉,征管是否容易等等,否则一个难以获取信息、税收流失严重、征收成本过高的税制是无法正常运行的,各个税种的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

三、我国税制改革的具体构想(一)合理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建立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1 优化流转税体系。

(1)改革增值税。

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将固定资产购入时所支付的增值税纳入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并允许一次性全部扣除,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加速更新设备和积极采用新技术,也有利于减少资源配置中的税收扭曲、公平税负。

目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八个行业已经开始试行消费型增值税,待总结经验和时机成熟后,便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同时,要拓宽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将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并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能够顺利连接。

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税率,以充分发挥税收中性的作用。

(2)改革营业税。

调整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按照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将第三产业(主要是单环节经营的服务业),全部征收营业税。

同时简化税目税率,以促进从事第三产业的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但为了保持对某些行业的特殊税收调节,可以对这些行业实行幅度比例税率,其中奢侈性消费项目税率还应当从高。

(3)改革消费税。

调整征税范围。

对酒精、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普通消费品停止征税;对一些收入一般的消费者极少问津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和不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消费品征税,并课征高税率,这不仅符合优化商品税理论的原则,也能加强消费税的调节力度。

2 优化所得税体系,增强其经济调控功能。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适当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使企业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地展开竞争。

税收优惠应按照产业性优惠政策为主、区域性优惠政策为辅,间接优惠方式为主、直接优惠方式为辅的原则,把优惠的重点放在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并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特定扣除、亏损弥补等多种优惠方式,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经济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改革个人所得税。

一是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二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将纳税人界定为中等以上收入者。

费用扣除项目应综合考虑纳税人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情况,以及子女受教育支出等因素,同时适当考虑纳税人配偶收入的情况,并设置费用扣除随物价变动而相应调整的规范方法,以便更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

三是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逐步扩大征收范围,拓宽税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同时简并税率档次,并适当调低最高边际税率,适度降低税收负担,更好地体现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3)开征社会保障税。

彻底取消各种社保的统筹收费,设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障项目,以雇员的工资总额为计税依据,由单位和单位雇员按同一比例税率共同承担,个体经营者以其收入总额计税。

社会保障税的开征,为财政实施转移支付提供了稳固的资金来源,是配合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工具。

(二)规范税费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税制名目繁多的收费,严重侵蚀了税基,不仅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而且对经济产生了极强的扭曲作用,不利于税收公平和效率两大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