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_马海涛
「Forum论坛」中国税制改革3 0 年回顾与展望◆马海涛肖鹏内容提要: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分别考察了三个阶段税制改革的措施与意义。
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 年税制改革有五大成功经验:税制改革必须由理论突破为先导、税制改革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税制改革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税制改革与国企改革协调推进、税制改革中强化税收的调控功能。
结合国家经济环境变化和国际税制改革潮流,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制改革经验回顾展望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税制改革的推进做了大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突破性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从 1980 年 9 月到 1981折。
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年 12 月,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从此,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对外经济合作的需要,第五届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明国度里,一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在这30年改革中,税收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继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体系。
本文在对30年税制改革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总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结30年税制改革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评价改革得 2. 1983 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
作为国营企失,探讨新时期的税制改革方向和完善思路。
业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第一步一、30 年中国税制改革历程回顾“利改税”,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 30 多年的国营企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从此,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一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在这30年改革中,税收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
30年中国税制改革历程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可分为涉外税制的建立、两步“利改税”方案的实施和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
1.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
1978-1982年,成为我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起步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税制改革的推进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从1980年9月到1981年12月,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需要,第五届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2.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
作为国营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第一步“利改税”,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一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国营企业只能向国家缴纳利润、国家不能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禁区,成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3.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和工商税制改革。
浅谈迈入新阶段的中国税制改革:回顾、借鉴及展望
浅谈迈入新阶段的中国税制改革:回顾、借鉴及展望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改革开放过去了三十多年,我国税制改革亦经过了三个阶段。
经过承前启后的改革,我国税制结构逐步进入了有待完善的深水区。
下一步的税制改革不仅应在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上做文章,更应在政府和居民的关系上直接做文章。
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比重的提高至关重要,将成为我国现行税制转变为现代型税制的“点睛之笔”。
税制能否顺利转型将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
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这指明了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改革开放后税制改革的三个“十年”和第四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83—1993 年):政府收入形式的重大变革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起源于1978 年以来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在1978 年12 月13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沿着这一方向,经过1978 年至1982 年间税制改革的预热期,我国正式于1983 年和1984 年实行两步“利改税”。
1983 年第一步“利改税”以《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为标志。
中国税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高级研讨会综述
我们的各项税收政策法规 。第一 , 有利于 国有企业发展 ; 第二 , 有利于我国环境保 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三 , 有利于社会 安定团结 ; 第四 ,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和优化 。代表们还针对增值税 、企业所得 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税 、资源税等税种的 建设提出自己的观点 。刘隆亨 ( 北大分校 校长) 认为当前要积极创造完善实施增值 税的主客观条件 : 一是企业要具有缴纳增 值税 的生产 流通 方面 的管理 条件 和财 务 会计方面的核算条件 ; 二是税务机关和干 部要 具有对 增值 税征 收管理 和计 算机 管 理的条件 ;工商 、银行 、税务 、司法 、行政要 有掌管企业情况的信息条件 。朱鸿飞建议 对 “内资企业所得税”改革应有利于技术 进步和新产品开发 ; 对 “涉外企业所得税” 改革 应有利 于内 资企 业与外 资企 业之 间 的公平竞争 ; “个人所得税”改革首要的问 题 是搞 清 个人 的 灰色 收 入 到底 有 多少 ; “消费税”改革要突出治理大吃大喝 、公款 消费 、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 ; “资源税”改 革要突出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 “关税” 改革要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减少 我国对国外产 品的依赖程度 ; “城市建 设 税”应突出治理 “三废”, 防止基建过度膨 胀和环境污染 ; 税收管理应与廉政建设相 配套 。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30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首先,中国税收制度的重要一步是从“以收为主”向“以收和为主”
转变。
过去,中国的税收主要依靠企业所得税和商品和服务税。
但是,这
种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过低,容易造成企业逃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逐渐引入了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多元化的税收
方式,并逐渐降低企业的税负。
其次,中国税收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加强税收征管。
过去,中国
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税收逃漏、征管手段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
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税务执法机构、加强税收征管
能力培养等,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水平。
展望未来,中国税收制度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中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重要性将
进一步增加,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和征收手段。
其次,税收制度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的协调和配合,以确保税收
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此外,税收征管的科技化也是未来税收制度的重
要方向,需要加强税务部门的信息技术建设,提高税收信息化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税收制度过去3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
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税收制度,加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水平和效率,实现税收制度的公平、透
明和科学。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为构
建一个更加公平、稳定和可持续的税收制度做出贡献。
税收征管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税收征管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柯俊1997.2.24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受有关领导的委托,今天在这里就税收征管改革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一下。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项怀诚同志曾经这样说:从他主持税收工作三年以来,一年干了一件大事:94年税制改革,税收收入超收了800亿;95年机构分设,又超收了800亿; 96年征管改革,超收了1000亿!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7】1号文件的形式,转发了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国家税务总局又以国税发【1997】27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推进和深化城市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推进和深化农村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
我省税收征管改革实施办法也即将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
税收征管改革是税务系统继税制改革之后又一重大举措,是今年包括国税和地税在内的全国税收工作的重点。
根据工作需要,我曾参加了上面四个文件的起草或修改工作,也就是参与了国家税务总局征管改革《方案》的修改工作,执笔起草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和深化农村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参与起草了《城市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执笔起草了我省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实施办法。
今天,我根据我在平时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征管改革的情况。
今天我讲的内容,有的是文件上已明文规定的,有的出自有关领导的讲话,但也有的属于我个人的理解。
由于我本人水平有限,对有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全面、准确,如果我的发言中有不妥当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准备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征管改革的回顾与背景,二是征管改革的内容与原因,三是征管改革的影响与困难,四是征管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一征管改革的回顾与背景一、征管改革的简单回顾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专责管理(50年代中期80年代)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对帐簿、发票的管理、纳税方式的确定、税款的征收、纳税情况的检查等等。
在理论上,这些工作在税务系统内部应该由不同人去完成,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常常由一个税务干部去做,这就是专责管理制,也叫专管员制。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对工业:工商所得税 工商统一税(将原有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
营业税、印花税合并) 统一农业税 调整工商所得税: 个体经济税负重于集体经济
实施内容: 1973年: 受极左思潮影响,税收功能被淡化,工商税制
被批为“游离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 税制进一步简化:
税制合并:进一步简化工商税制(五税合一) 工商统一税及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
2、财政占GDP比重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收入符合 瓦格纳定律,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逐步增长 的趋势。
改革初期主要是“放权让利”,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 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这个比例却仍然一直呈下降趋 势。198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25.7%,1993年已经下降到12.56%。
存在明显的信息劣势地方利用信息占有的优 势往往使中央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而疲于日 常“算小账”中。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包死基数后果严重
地方和企业的利益被过度强化,地方政府和 企业行为短期化,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靠 上价高利大的项目、增加产值来实现财政 收入的增长
走的是外延式、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尤 其是“一地一包”、“一企一包”成为严 重地方保护主义和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体 制障碍,诸候经济特征明显。
1994-2003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 经济分权型“分税制”财政体制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下可以共同发展
依纳税人的国别身份、经济成分和具体的课 税对象而实行不同的税制,造成纳税人之间、 产品之间税收待遇的不公平、不统一
我国税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税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王国清 我国建国以后的税制经历了由繁到简、由简到繁的多次反复,四十多年来的税制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税制改革的实践表明:税收对经济的调控功能和聚财功能的发挥,国家与纳税单位和个人的税收分配关系的正确处理,关键取决于税制的完善程度,取决于税制构成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本文试图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的税制改革,并就完善税制谈几点体会。
一、1978—1993年税制改革的回顾与评析(一)为什么要改革税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形势下,原有的税收制度无论是在外延方面,即税种设置,还是在内涵方面,即税制各要素的配合上,都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税种过少,税制外延性急需建设,片面强调简化税制,致使我国税种很少。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和流通渠道的多样化引起税源的变化,原有的税制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加之实行对外开放,对于三资企业的发展也必须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因此,必须增设一些新的税种,加强税制的外延性建设。
2.税制内涵性存在着税负不平衡问题。
由于“左”的影响,集体商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偏重,不利于贯彻多种经济成分合理负担的政策,需要进行税负调整。
另外,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调整税负。
3.税利比例不合理。
长期以来,税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在保持原税负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许多产品的盈利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因此,在税利总额中,税收的比例越来越低。
为保证财政收入,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加大税收在税利中的比例。
此外,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也迫切需要用征收所得税的方式来确定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税制改革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不断发展和相继完善的过程,才初步建立起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税制体系框架,税制的外延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改革。
中国财税改革回顾与展望-WorldBankGroup
中国财税改革回顾与展望Review of China’s Fiscal Reforms张 通(Zhang Tong)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中国财税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五”时期,财税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财政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994年在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之间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
其核心是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其基本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按照税种统一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95年以来,在稳定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变化,采取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措施:一是推进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从2002年1月1日起,打破按隶属关系和税目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2002年为五五分成,从2004年起按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执行。
二是健全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建立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工资性转移支付制度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了财力性转移支付体系。
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专项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加,在中央对地方补助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三是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税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化财政体制。
我国采用复合税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税种。
2018年两税种合计已经超过全部税收收入的60%。
总体来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稳中有降,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我国以间接税为主,企业是我国最主要的纳税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家庭、个人税收为主、企业缴税为辅的税制显著不同。
从行业看,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金融业整体税收负担较重,制造业税负处于中游地位。
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为了增强制造业造血能力,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措施。
从增值税税率的国际比较来看,税率下调和三档并两档将是未来税制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财税体制改革;增值税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方面,通过对不同产业的差异化征税,可以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可以调节收入差距,达到财富再分配的效果,促进社会公平。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制改革历史出发,剖析了现行财税体制的结构和特点,并对税制改革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税制改革历史的回顾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持续转变,我国在不断推进的改革大潮中,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化财政体制。
财税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迄今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一)统收统支的“二元”体制阶段(1949—1977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作为单一公有制结构的直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几乎全部来自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部门。
与之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同样具有高度集权性,即财政收入与支出均由中央统筹负责,主要围绕生产建设领域进行。
国地税改革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1年,我国在税收领域深入推进国地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本年度国地税改革工作的总结:一、改革背景国地税改革是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优化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我国正式宣布国地税合并,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
二、改革成果1. 优化税收征管体系国地税合并后,我国税收征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税收征管的统一化和规范化。
合并后的税务机关在征管、执法、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2. 降低企业负担国地税合并降低了企业纳税成本,简化了办税流程,减少了企业跑腿次数。
据初步统计,2021年企业办税时间缩短了30%以上,办税成本降低了20%以上。
3.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在征管、执法、服务等方面更加规范,税收征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021年,我国税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4. 优化营商环境国地税合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合并后的税务机关在政策宣传、纳税辅导、税收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满意度。
5. 强化税收法治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更加严格,税收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
2021年,我国税收执法力度加大,对各类税收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三、改革亮点1. 跨区域协作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在跨区域协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我国税务机关开展了多项跨区域税收合作项目,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水平。
2. 信息化建设2021年,我国税务机关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智能化。
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为纳税人提供了便捷的办税服务。
3. 税收法治宣传教育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积极开展税收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纳税人法治意识。
2021年,我国税收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覆盖面达到90%以上。
四、未来展望2022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地税改革,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优化税收征管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趋势与方向的认识与看法
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趋势与方向的认识与看法税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税制改革关系国计民生。
进入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将继续深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优化税收体系,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本文从税收法定、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等方面展望202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趋势与方向。
一、税收法定逐步完善税收法定原则是现代税收制度的核心,我国税收法定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目前仍存在部分税收法律层级较低、税收立法滞后等问题。
2024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税收法定,完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
1. 提高税收法律层级:将更多的税收事项纳入法律范畴,提高税收立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 优化税收立法程序:加强税收立法的前期调研,提高税收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 加强税收法规的清理和整合:消除税收法规之间的矛盾和重复,提高税收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增值税改革持续深化增值税是我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改革对于优化税收体系、减轻企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我国增值税改革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 简化税率结构: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少税率档次,简化税率结构。
2. 扩大抵扣范围:优化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扩大抵扣范围,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3. 推进电子发票普及:加快电子发票立法,推进电子发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聚焦公平与激励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2024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将着重关注以下方面:1. 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适当调整税率,优化级距,实现税收公平。
2. 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保障税收公平。
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税收扶持力度,激发个人创造力。
四、税收征管改革助力现代化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治理的关键环节。
2024年,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将朝着以下方向迈进:1. 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加强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税收数据共享,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中国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及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及展望引言中国税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税制改革不仅对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当前中国税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税制改革的成效、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税制改革的成效1.增加财政收入:税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减少税收优惠、扩大纳税基础和提高税率等措施,税收的征收力度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优化经济结构:税制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减税降费、优化税收体系等措施,税制改革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3.提升市场活力:税制改革为市场主体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市场活力。
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简化纳税程序等措施,减少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4.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税制改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优化税收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措施,税制改革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税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尽管税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税收征管能力不足:税收征管能力的提升仍然是当前税制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税收征管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能。
2.个人所得税改革亟待加强:个人所得税改革是当前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目前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仍然存在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和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3.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相对不足,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压力。
税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支持,通过改革财政分配制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税收优惠政策的滥用和扭曲:税收优惠政策的滥用和扭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中国税制改革70年:回顾与展望
一、中国税制改革70年的发展历程及成就(一)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旧解放区税制及征税办法差异较大,各税种征税对象的税目多寡、税率高低、管理宽严,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很不统一。
统一税政、规范机构,建立健全新的税收政策与征管体系,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原则,决定实行多税种、多次征的复合税制,在全国设置了14个税种。
在中央与地方税收立法权限方面,凡属全国性的税收条例法令,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制定并颁布实施,各地不得自行修改和变动;在税收征管方面,除了关税由海关负责执行之外,其他税种由税务机关征收。
至此,新中国通过建立新税制,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确立了一套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形势的税收制度。
经过3年左右的恢复重建,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53年,我国实行了税制改革。
新税制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简化了税制,货物税由多道税、多次征收改为出厂时一次征收;二是公私一律平等纳税,取消对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优惠政策。
但之后不久,根据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又进行了重新调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税收政策。
首先,纠正了1953年税制所确定的“公私一律平等”的纳税原则,加快了对私营经济的改造;其次,恢复了对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税收优惠和扶持;再次,恢复了对私营批发商的征税。
经过调整后的新税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与“一五”时期(1953~1957年)全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1956年8月,我国明确了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经营方法、生产组织、利润分配等均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征收工商业税方面所采取的新措施。
“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以下精神:对公私合营企业的课税逐步参照国营企业的课税原则,依照合营企业的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对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及个体小商小贩的课税采取简化、从宽、适当照顾的原则,并废止了民主评议的征收方法,改用一年不变的新的定期定额征收办法。
十年来中国税收改革发展十大趋势
趋势四:税收征管体制持续优化
趋势四:税收征管体制持续优化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 同时,将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趋势五:税务稽查力度持续加大
趋势五:税务稽查力度持续加大
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税行为。未来,将建立 健全税务稽查体系,提高稽查效率和质量,切实维护税收秩序和税收公平。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税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本次演示将围绕我 国税收改革发展的十大趋势性变化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国税收 改革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趋势一:税收法定原则进一步落 实
趋势一:税收法定原则进一步落实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我国税收改革的重要方向。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税 收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纳税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内容摘要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税收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呈现出十大趋势。 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也揭示了未来税制发展的方向。本次 演示将详细剖析这十大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对中国税收改革发展的全面洞见。
一、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
一、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
自2016年起,中国全面推开了“营改增”改革,旨在减轻企业税负、优化税 收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此项改革迅速覆盖全国,为企业降 低了增值税税负,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四、国际税收合作加强
四、国际税收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税收合作。通过签 署多边税收协议、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等,中国努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 际税收秩序。国际税收合作的加强将有助于避免国际逃避税和维护税收权益。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3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3年进程经验与展望近年来,中国税收制度改革在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进程。
一、经验总结1. 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秉持着深化改革、积极创新的原则,不断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大力推动营改增试点,减少了企业负担;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了税收公平性;加强税收征管,打击了偷税漏税行为等。
这些积极探索和尝试,为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2. 促进区域发展,实现均衡税收制度改革着眼于促进区域发展,实现均衡增长。
通过财税体制改革,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提高民生水平。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3. 加强监管,防止风险税收制度改革注重加强税收监管,防止税收风险,维护国家税收稳定。
加强税务机关的执法力度,严查偷税漏税行为;推行电子税务局,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建立信用体系,加强纳税人诚信意识。
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税收风险的发生,确保了税收制度的稳定运行。
二、未来展望1. 完善制度,提高效率中国税收制度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效率。
加强电子税务系统建设,提高办税效率;推动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精度;进一步加大对高收入者和高财富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提高税收公平性。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可以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提升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2. 深化改革,迈向现代化在税收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中国仍需深化改革,迈向现代化。
建立现代化税务管理体系,包括税收征管、税收征纳、税收执法等方面的改革;加强与国际税收制度的对接,提高税务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数字经济与税收的融合,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的税收监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中国税收制度更加现代化、国际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财税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财税改革经历了许多重大调整,旨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优化国家治理。
本文将回顾40年来中国财税改革的进程、内容、影响及反思,以期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财税体制也相对集中。
为了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1978年,中国开始推行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初期改革主要集中在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方面。
政府缩减了财政预算内投资,并将部分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改为税收。
同时,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和生产积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税改革也逐步深化。
1994年,中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并建立了国税和地税两套税务机构。
这一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并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近年来,财税改革进一步深化,主要涉及税收制度、预算制度、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
例如,2012年,中国启动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2014年,政府出台了《预算法》,加强了预算的约束力,提高了财政透明度。
40年来,财税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改革:中国先后进行了多次税收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有效提高了税收征收率和财政收入。
财政职能转变:财税改革的另一重点是财政职能的转变。
政府逐渐将财政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税制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财税改革也开始与国际接轨。
中国参照国际惯例,逐步调整税收政策,简化税收程序和手续,提高了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国际化程度。
改革开放:财税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财税改革逐步放开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推动了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
2、1953-1979年,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型财政体制。
特征: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 制。地方预算的收支管理权限很小,不能够 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原因:适应国内政治、经济形式发展的变化, 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管理和分类分成、 总额分成的收入划分模式,让高度集中的财 政体制有所松动,但是集权特征没有改变, 中央和地方“吃大锅饭”。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
(2)1985-1987年,“划分税种、核定 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和1980年财政体制主要区别在于:收入 划分方法由分类改为分税法,即在两步 利改税后的税种设置范围内,将税种划 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1985-1987年
1985年,中央决定在划分收支的基础上,对 各地方实行不同的分配办法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1)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企业
所得税——中央税 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部门、各保
险公司总公司)、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房产税等——地方税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共享税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狭义地讲,财政体制是指中央政府与 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划分 职责、权限和相应的收支范围的制度安 排。其核心问题是财权与财力的划分及 其矛盾处理,即集权与分权关系。
中国财政税收体制
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区别不同财政体制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财政集权与分权 的程度和模式的不同,其实质是如何确定财政收支规模 在中央和地方(包括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客观形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在企业内部,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1993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l 背景:
¡ 1978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年—1993年
l 初步建成了一套内外有别的,多税种、多 层次的开放型复合税制
l 我国工商税制共有37个税种,按照经济性 质和作用,大致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 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涉外 税、农业税等七大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2)1985-1987年,“划分税种、核定 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l 和1980年财政体制主要区别在于:收入划 分方法由分类改为分税法,即在两步利改 税后的税种设置范围内,将税种划分为中 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下可以共同发展
l 依纳税人的国别身份、经济成分和具体的课 税对象而实行不同的税制,造成纳税人之间 、产品之间税收待遇的不公平、不统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l (1)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 l 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企业
l 1988-1993年,进一步改进原包干方法
l 1988年,中央决定实行一种新的承包体制。 全国3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 单列市中,有37个地区分别实行不同形式 的财政包干办法,即收入递增包干、总额 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 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六种方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l 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 支范围,并以1979年的收支预算为基数, 地方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节余部分上缴;地 方财政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部分由中央财政 进行调剂或补助。分成比例和基数一定五年 不变,在此期间,地方财政可以多收多支, 自求平衡。
l 除个别税种(如关税)之外,所有财政收入由地 方负责征收,但所有的税基、税率和上缴利润 的办法均由中央确定。
l 2、财政占GDP比重
l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收入符合 瓦格纳定律,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逐步增长 的趋势。
l 改革初期主要是“放权让利”,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 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这个比例却仍然一直呈下降趋 势。198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25.7%,1993年已经下降到12.56%。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承包制的缺点
l 承包制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和企业“一对 一”地谈判中实现的,本身充满变数和不确 定性,它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l 存在明显的信息劣势地方利用信息占有的优 势往往使中央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而疲于日 常“算小账”中。
l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企业承包经营制便走上前台,国企开始实行“包死基数, 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政策。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工商税制改革
¡ 工商税一分为四: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 盐税
¡ 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
¡ 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
¡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 税
新中国成立—1978年
l 背景: ¡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 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 ¡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 ¡ 国有经济占大比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
l 特征:中央和地方“吃大锅饭” l 以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体制。地方预算的收支管理
权限很小,不能够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在这 种体制下,中央要求地方将所有的财政收入上缴中央 ,地方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以及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 金均由中央核定拨给,财政支出覆盖了整个社会生产 、流通和消费的各个方面,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 分配(资源配置)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 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主要内容
•一 • 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 •中国税收制度现在问题
•三 • 影响中国税制改革的因素
•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 中国税制改革的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统一税率、统一税收优惠待遇、统一税收 管辖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年—1993年
l 成效:
l 改变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
¡ 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 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
l 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 打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同“吃大锅饭”、中 央集权过度,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实施内容:
l 1958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完成,经济成分单一
l 简化税制
¡ 对工业:工商所得税 ¡ 工商统一税(将原有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
营业税、印花税合并) ¡ 统一农业税 ¡ 调整工商所得税: ¡ 个体经济税负重于集体经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并以 此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基数。 l 1994年以后,中央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在1993 年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增长率按照全国增值税和消 费税增长率的1:0.3决定。即上述两项税收每增长1 %,中央对地方返还就增加0.3%。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l 地方财政:本地区政权运转支出,地区经 济、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行政管理费、城 市维护建设费、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费 、价格补贴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l (3)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数额 l 以1993年为基期年确定基数 l 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税收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情况
所得税——中央税 l 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部门、各保
险公司总公司)、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 得税、房产税等——地方税 l 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共享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l (2)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范围确定相应 的支出范围
l 中央财政:国家安全、外交、中央国家机 关经费(国防费、外交和援外支出),调 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 观调控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1978年
l 实施内容:
¡ 成立之初: ¡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征包括农业税、工 商税、货物税、地产税等16种税 ¡ 建立全国统一的新税制,多税种、 多环节复合税制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50-1978全国税收收入 亿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1978年
l 中国税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一般在10%15%之间
l 1954~1979年,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在国 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约都在40%以上, 企业收入的比重一度还要高于税收收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94-2003年
l 原则: ¡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 分权
¡ 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 政收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94-2003年
l 内容: 1. 全面改革流转税
以实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 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课税体 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 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实施内容: l 1973年: l 受极左思潮影响,税收功能被淡化,工商税制
被批为“游离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 l 税制进一步简化:
¡ 税制合并:进一步简化工商税制(五税合一) ¡ 工商统一税及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
牌照税、屠宰税、盐税合并 l 特点:
¡ 封闭型、单一税制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l 包死基数后果严重
l 地方和企业的利益被过度强化,地方政府和 企业行为短期化,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靠 上价高利大的项目、增加产值来实现财政 收入的增长
l 走的是外延式、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尤 其是“一地一包”、“一企一包”成为严 重地方保护主义和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体 制障碍,诸候经济特征明显。
l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 。 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 。30年,财政收入增长了53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1978年 •1978—1993年 •1994—2002年 •2003年—至今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1978年—1993年
l 思路: ¡ 对外开放:建立涉外税制 ¡ 对内搞活:全面工商税制改革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