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实验案例实验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实验十:供给需求模型实验

最经典的例子是供给需求模型实验。该实验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在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伯伦在课堂上开始的市场实验,当时他的实验目的是想证明完全竞争模型的失败。上课时我们采用的课堂实验版本是1997年Charles Holt教授在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的版本,下面的实验步骤和材料主要来自于该文。

实验开始前,我们准备好实验说明和道具,选择18位同学,分成买卖双方,各9人,分别坐在课室前面。另外选出3位同学担任市场工作人员,在实验中核对和登记交易的进行。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实验说明,告知实验的规则和他们在实验中的角色。每位同学都将获得一张扑克牌,上面的数字代表买卖双方的底价,当然上面的数值不能告诉他人。每位同学将在课堂上自由讨价还价达成交易,使他们的利润最大化(买方利润=价值- 价格;卖方利润=价格-成本)。为了调动积极性,我们告知同学实验结束后会随机选出一位同学支付其所得收益的50%。

当宣布实验开始之后,买卖双方进入黑板前的空地进行自由交易,买卖双方会大声喊出自己的价格,然后自由商谈,一旦在某一价格上达成交易,两人将一起到讲台前的工作人员处登记。假如买方的价值低于卖方的成本,交易将被认为是非法的,两人将回去重新交易;假如交易合法,工作人员将登记好相关的底价和价格,然后把成交价格写在黑板上,并大声宣读出来。一轮交易持续5分钟,共持续6-8轮。每轮交易结束后,无论成交与否,买卖双方都要上交各自的扑克牌,在下一轮这些牌将打乱,重新发到买方和卖方手中(当然,买方的底牌只在买方内部重新随机分配)。交易双方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计算各自的利润和交易情况,记录在收益记录表上。我们一共进行了6轮交易,其中前四轮正常交易,从第五轮开始对卖方开始征2元钱税。

发给买方的底牌分别是10,10,9,8,7,7,5,5,4;发给卖方的底牌分别是2,2,3,4,5,5,7,7,8;根据这一信息,我们在事前就可以构造出该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左侧所示。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我们知道市场的均衡价

格是5-7元,均衡数量是6。假如对卖方征2元钱税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平移,新的市场均衡价格是7元,均衡数量是4-6。

我们在课堂实验上(汕头大学商学院2003年春季经济学原理)产生的数据如图右侧所示。我们发现,前四期的价格的确很快就向6元这一均衡价格收敛,交易数量也收敛在6笔,和供给需求模型的预测值吻合得很好,这时候即使教师都会感到相当的惊讶!从第六期开始我们对卖方征2元钱税(即要求卖方的底价加上2元),第一期的数据有点异常,但在第二期开始价格就收敛到7元,交易数量是6,都和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由于时间限制,我们这时终止实验,开始向同学讲解结果。

首先,我们把相关的数据打在黑板上,就像下图右侧所示,同时会公布买卖双方的底价。然后问同学里面有什么规律吗?同学们一般会指出价格的运动趋势。然后我们询问有没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这些规律。同学们一个常见的直观解释是,成交价格是买卖双方底价的中间值。我们则指出这一假说没有办法解释成交数量上的规律性,事实上假如总是由较高底价的买卖双方交易的话,所有的买卖双方都能成交。这时我们在黑板上构造出阶梯形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说明数据和模型的预测是一致的,并指出此时买卖双方的总收益是最大的(即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最后我们宣布买卖双方的利润,并随机抽出两位同学向其支付所获利润的50%。,同学们整个讨论时的气氛是比较热烈的,特别是那些参加过实验的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