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赏析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篇一:老残游记赏析毋庸讳言,《老残游记》的主要人物是老残,他不同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九死一生”,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记下一件件丑闻。
假如刘鹦真的意在,“谴责清官?,他理应这么干。
然而事实上,作者在老残身上所花的笔墨,远远超过了所有清官,甚至“黄龙子”、“赤龙子”诸人,也可看作是老残的补充:他们之间有密切的交往,他们的理想就是老·残的理想,他们表达的不过是作者的限于老残的身份、处境,不便由他直接表达的内容。
这是作者所以让申子平而不是老残去游桃花山的主要原因。
老残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他有理.想:“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进于大同之世”。
他鄙视名利功名,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那些出色的景物描写片段都由他的眼中看出,客观上起了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他二身侠骨:早在年青时就以救世为己任,结交各种_人才,探寻务实的救国方略,钻研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他有博大的心胸‘黎民百姓的苦难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连看到鸟雀’冻馁,听到乌鸦的叫声,、欣贾雪月交辉的苦寒景象,都能使他生发出忧世之情。
一“国是如此,_丈夫何以家为”1他_竭尽全力,要拯救百姓的苦难。
然而老残并未做出什么有力的业绩,他不过以纳妾的方式救出两个妓女,依靠与庄勤果的特殊关系大闹公堂,昭雪冤案,解救了十几口人的身家性命。
今天看来,他也没有什么救国的良策,:他在梦中设想的以西方科学拯救清王朝,以及他为申东造出的主意犷任用名声更大的武侠,来迫使群盗放弃在本县的活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次要的,指望一部文学作品能提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救世良策本身即属苛求,古往今来,并没有文学名著曾经承担过廷样的重任。
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老残那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逆境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不计成败利钝,鞠躬尽瘁,一但求心之所安的高尚人格,都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火花。
《老残游记》的叙事分析

《老残游记》的叙事分析作者:陈永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老残游记》不仅是研究旧社会腐败显现的典范之作,在叙事策略上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就叙事策略而讲,《老残游记》在总体的零聚焦全知型叙事视角的模式之下,综合运用了视点变换、视角越界、视角模式转移等形式,从而多角度、详细的揭示了主人公这一复杂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老残游记》;叙事分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8-00-01引言:《老残游记》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备受世人赞誉,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该部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
在文章深层结构中,破坏性这一特征孕育在其中,这是同时期其他小说所不及的。
《老残游记》作于晚清时期,小说致力描写清末社会的腐败现象,目的是为了“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
”该小说多种叙事模式的使用深受读者好评,例如文中采用限知叙事模式,即叙述者模拟事件的主体同时向读者展示小说的具体内容,让读者通过人物的对话,讲故事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这种叙事视角的优点是具备了强烈的真实感,它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进行深刻的表现,对人物丰富复杂的思绪和激烈的内心冲击进行详情介绍,表现出了它对某些艺术特性的有效把握。
另外,《老残游记》是近代中国小说中较早采用多种叙事模式的小说,这一叙事模式多次在该片小说中使用。
1、全知型的零聚焦叙事模式《老残游记》的叙事视角独具风格。
老残凝了一凝神,就到人瑞屋里坐下。
翠环把洋烛也点着了。
老残揭开墨盒,拔出笔来,铺好了纸,拈笔便写。
那知墨盒子已冻得像块石头,笔也冻得像个枣核子,半笔也写不下去。
翠环把墨盒子捧到火盆上供,老残将笔拿在手里,向着火盆一头零聚焦叙事模式在文中普遍使用,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
在这种传统的全知叙述中,叙述者将自己完全的置身于故事之外,可随意改变叙述描写内容和叙述形式。
〖2021年整理〗《老残游记》点评鉴赏

《老残游记》点评鉴赏作品主题小说《自叙》中云:“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刘鹗是在事业屡挫、饱尝忧患之馀而撰此说部,是他的崩城染竹之哭。
首回那在洪波巨浪之中行将沉没的大船,便是中国的象征。
横亘在作家心头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困惑。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刘鹗对中国封建主义的官僚政治及其文化心态,作了相当深刻的透视和反思。
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叙他在北中国大地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书中触及的社会生活面并不甚广,但开掘甚深。
《老残游记》的一大特色,是首揭“清官”之恶。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两个“清廉得格登登的”酷吏典型——玉贤、刚弼。
他们的“清官”、“能吏”之誉,是以残酷虐政换来的。
玉贤做曹州知府,号称“路不拾遗”,揭开这一“美誉”的背面,则是滥杀无辜,冤案累累。
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贾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真是所谓“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作家深刻地揭示出这些酷吏的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冷酷残忍与比贪黩更大的贪欲。
玉贤点数站笼簿册,如数家珍;刚弼刑讯魏家父女,如猫戏鼠。
他们已然沦为嗜血的肆虐狂。
他们刚愎自用、任性妄为,愚顽而又专横。
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放手做去,其实灵魂深处是无限膨胀的野心和权欲。
老残一语道破:“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
”(第六回)他们的飞黄腾达,说明中国封建政体不只卵育贪官,也是孳生酷吏的土壤。
庄宫保是又一种类型的官吏,他是所谓宽仁温厚的“好官”,然而颟顸昏谬、平庸无能而坏事。
作家以洞察中国历史的慧眼卓识指出:“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分之六七也。
”(第十四回)作品构思从小说的总体构思来看,对官僚政治的批判与对文化心态的反思形成互补结构。
酷吏的立身根柢便是宋儒理学。
书中写了两个带有反理学、反禁欲色彩的女性,即《初集》中的玙姑和《二集》中的逸云。
《老残游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老残游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老残游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老残游记节选摘抄和赏评

《老残游记》是清代作家刘鹗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
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其中的一段节选摘
抄和赏评:
“只见一个人挑着一担行李,从河边经过,肩上压着一根
木棍,棍上挂着一个破灯笼。
我一看,这个人就是老残。
他
身材高大,面色红润,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我问他去哪里,他说去北京。
我说去北京干什么?他说他是去应试的。
”
这段节选描写了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残的人物形象和行踪。
老残是一个身材高大、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的人,他肩上压
着一根木棍,棍上挂着一个破灯笼,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在小说中,老残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物。
他
进京应试,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这段节选的描写简洁明了,通过对老残的形象描写,生动
地展现了他的人物形象。
同时,这段描写也展示了作者刘鹗
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生动具体、形象鲜明。
整个故事情
节紧凑,节奏感强,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的来说,《老残游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通过
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思想内涵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和社会的残酷。
这部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老残游记》是一部以描述老残男子李银水自述其人生经历为主线,批判社会盲目追求物质、忽视对有残疾和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的现实题材的小说。
小说通过李银水的视角,叙述了他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各种遭遇,从而勾画出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
因此,在分析《老残游记》的叙事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小说的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节奏。
一、叙事方式的多样性《老残游记》的叙事方式非常多样,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箴言、歇后语、俗语等形式上的多样性,到内容上的多样性,如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等。
这种多样性不仅给小说增加了趣味性和亲和力,也使得小说的叙事更具灵活性和表现力。
首先,小说的语言为其叙事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俗语、语言技巧和独特的笔法,从而为李银水的生活经历注入了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例如,在小说的开场中,作者运用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活着是让人受罪”,表达了李银水深受痛苦的状态,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他的苦难经历。
此外,还有很多形式丰富、语言鲜活的叙事方式,例如用歇后语来表达,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在叙事的结构上,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故事随着时空变换而不断发生进展,通过不同时间、地点、场景的转化制造出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叙事情节。
整个小说通过李银水回溯自己的生命史,其结构上不断翻转叙事人物、时间轴、主题等要素,从而不断增加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不断解密精彩的故事内容。
此外,在小说的内容上,作者还采用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等方式来进行思想表达和启示。
例如,作者引用了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表达权。
”通过对这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引用,不仅可以突显出小说的思想深度,同时也阐释了人权和言论自由的重要价值。
二、人物塑造的紧凑性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作者通过对李银水这个残老男子的生动刻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具有真实感和创新性的形象。
《老残游记》的艺术解析

《老残游记》的艺术解析刘鹗的《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讲述了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清官”之恶,对官僚政治的批判和对文化心态的反思形成互补结构。
《老残游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中国传统小说结构模式和叙事方法的革新《老残游记》的艺术革新,表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而代之以适合于作者创作意图的结构方法。
刘鹗采取了游记体,书中的老残是作者的艺术化身,是作者抒情写意的寄托,作者不仅利用他来贯串全书,使一些本来不相连属的人、事、景、物,因了老残的游历而形成了一个整体,而且利用他抒写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乃至爱好和情趣,使作品带上了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从而改变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品格。
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二集》中写斗姥宫姑子逸云讲述她与任三爷热*恋的长篇自白,就是一种大胆尝试。
作家的笔锋触及人的潜意识中最隐秘的心弦震颤,将一个青春少女对于情*欲、物欲的强烈渴求和盘托出,颇有现代心理分析的意味。
3.中国小说由叙事型向描写型的转变《老残游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体现了中国小说由叙事型向描写型的转变。
掺入诗和散文的笔法,开拓审美空间,其文笔之潇洒清丽,意境之深邃高远,都达到很高境界。
白描自然景色,尤见艺术功力。
如写大明湖秋色,于梵宇僧楼、苍松翠柏间点染一株半株浓艳的丹枫,顿觉秋意盎然。
总之,《老残游记》于抨击官场之外,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表现自我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
它在晚清乃至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流露出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具有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的作品,其艺术品位甚高,留下蜕旧变新的明显印记。
《老残游记》书评晚清社会的缩影与批判

《老残游记》书评晚清社会的缩影与批判《<老残游记>书评:晚清社会的缩影与批判》《老残游记》是晚清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晚清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黑暗面,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豪杰,而是一个走江湖的郎中。
他游历四方,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和智慧,接触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
这种独特的视角,使读者能够跟随老残的脚步,深入了解到晚清社会的方方面面。
书中对官场的腐败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
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地欺压百姓,贪污受贿成风。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乌纱帽和钱袋子,对于民生疾苦则视而不见。
比如,书中描写的玉贤,号称“清官”,实则是一个残酷暴虐的酷吏。
他为了追求政绩,不惜滥用酷刑,屈打成招,造成了无数冤假错案。
这种所谓的“清官”比贪官更加可怕,因为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行着罪恶之事。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司法。
法律成为了权贵们手中的工具,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保障公平正义。
无辜的百姓往往在不公正的审判中遭受冤屈,而真正的罪犯却能够逍遥法外。
这种司法的腐败,使得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除了官场和司法,《老残游记》还对晚清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进行了批判。
封建礼教的束缚、迷信思想的泛滥,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人们沉迷于封建迷信,求神拜佛,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在经济方面,小说描绘了晚清时期社会的贫困和贫富差距的悬殊。
百姓生活困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而富人们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对穷人的苦难漠不关心。
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
然而,《老残游记》并非只是一味地批判和揭露,它也展现了一些人性的闪光点。
比如老残的善良和正义,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毋庸讳言,《老残游记》的主要人物是老残,他不同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九死一生”,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记下一件件丑闻。
假如刘鹦真的意在,“谴责清官?,他理应这么干。
然而事实上,作者在老残身上所花的笔墨,远远超过了所有清官,甚至“黄龙子”、“赤龙子”诸人,也可看作是老残的补充:他们之间有密切的交往,他们的理想就是老·残的理想,他们表达的不过是作者的限于老残的身份、处境,不便由他直接表达的内容。
这是作者所以让申子平而不是老残去游桃花山的主要原因。
老残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他有理.想:“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进于大同之世”。
他鄙视名利功名,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那些出色的景物描写片段都由他的眼中看出,客观上起了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他二身侠骨:早在年青时就以救世为己任,结交各种_人才,探寻务实的救国方略,钻研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他有博大的心胸‘黎民百姓的苦难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连看到鸟雀’冻馁,听到乌鸦的叫声,、欣贾雪月交辉的苦寒景象,都能使他生发出忧世之情。
一“国是如此,_丈夫何以家为”1他_竭尽全力,要拯救百姓的苦难。
然而老残并未做出什么有力的业绩,他不过以纳妾的方式救出两个妓女,依靠与庄勤果的特殊关系大闹公堂,昭雪冤案,解救了十几口人的身家性命。
今天看来,他也没有什么救国的良策,:他在梦中设想的以西方科学拯救清王朝,以及他为申东造出的主意犷任用名声更大的武侠,来迫使群盗放弃在本县的活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次要的,指望一部文学作品能提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救世良策本身即属苛求,古往今来,并没有文学名著曾经承担过廷样的重任。
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老残那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逆境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不计成败利钝,鞠躬尽瘁,一但求心之所安的高尚人格,都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火花。
“时穷节乃见”飞,它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斯以来,黄龙子对于“北拳南革”的评价一直妨碍我们去真正认识《老残游记)}的价值,这其实是不必要的‘黄龙子是主张天下大公的,“殊途不妨同归,异曲不妨同工。
只要他为诱人为善,引人大必起见,都无不可。
”他也肯定了“北拳南革”的“皆所以酿劫运,。
亦皆所以开文明也”的作‘用,要“借着南革的力量,把这假王打死,然后慢慢地从八角琉璃井内,把真王请出来”。
他认为革命是一种破坏力量,对这种破坏力量的作用他是肯定的。
,但他又对革命者存在误解,认为他们都是为自己谋私利的,‘他们了提出的革命主张是用空言骗人。
·刘鹦可能接触过“些革命党人,当时的革命党人流品颇杂,一意为己谋私利的人也不少,.辛亥革命在短期内失败与革命党人队伍不纯有着很大关系公假如刘鹦真正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家,理解了革命引人为公的月标,他也许会产生另外的看法。
‘何况,,我们应当允许作家与政治家对现实有着不同的视角,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
托尔斯泰与陀斯妥也夫斯基对当时俄国面临的革命都不理解,都曾发表过反对革命的言论,但他们仍然是十九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甚至比鼓吹革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高尔基赢得了更大的声誉。
一部具有文学魅力的作品,不会因为其中的某些议论不妥就消失它的魅力,《老残游记》也当作如是看。
《老残游记》的主题是什么?’我们应当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推论:“灵让生感情,感情生哭泣。
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有力类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这就告诉我们:作品以“哭泣”为主题,谴责清官酷吏,感慨国是日非,棋局已残的“优世”,还不过是“以哭泣为哭泣”的低一层境界,最重要的是要发扬老残那种“不以哭泣为哭泣”的积极进取精神,身体力行,以“救世”为己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保持悠久历史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会了这一层境界,我们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清末谴责小说一般都缺乏正面精神和正面形象。
、、《官赢形记》_.咚只看见尸J群饿魏嚷进嚷出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由于作者的“救世之r情竭,过于消极。
《孽海花》以小说写历史,而后厌世之念生”,.而虽也写到谭嗣同、孙中山等人的浩然正气,然只是昙花一现,并未贯穿小说。
·大部分谴责小说都一味穷形极相地刻画社会丑态,令人阅后有‘时痛‘快之感,少发人深思之力。
与它们相比,《老残游记》要耐读得多,不仅在它的语言层面上细致入微的描写胜过了穷形极相的夺张,在人物形象的层面上引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更深入的反思,超越了简单的“坏人当道”的论断)而且在其深处,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有上帝,就有阿修罗”。
上帝与阿修罗不断争战。
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作者凭着他的魄力与才气,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力图在小说中创造二种新的意境。
《老残游记》因此鹤立鸡群,超过了其它谴责小说,它的魅力就在这里。
(一)老残与刘鹗老残是5老残游记6的主要人物。
第一回交待:/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
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
因慕濑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
0[3](P1)这姓、名、号是不无深意的。
/5老残游记6作者刘鹗,号云抟,也作云臣,又号铁云,以最后一个号著称于世。
0[2](P3~4)可见/铁云0是当时流传很广,也是很得意于他本人的。
于是取它的第一字做姓,也就很自然。
/英0字做名,取生于/群草0而不入于俗,显其卓然不群之意。
另外/英0字也有不结果实之花的意思,更显悲怆。
而/残0字做号交待是/慕濑和尚煨芋的故事0,但从/刘鹗因为喜爱收集古代陶瓦、泥封、钱币、碑贴等,便把自己书斋起名为抱残守缺斋0[2](P64~65)可知/残0字取自/抱残守缺斋0更含深意。
/期局已残,吾人将老0,[3](P2)盖取其悲怜伤时之感。
而老残又有一/补翁0称号,在小说第十二回/只听房门口有人(黄人瑞)进来,嘴里喊道:-补翁,补翁!久违的很了!.0[3](P128)可见,是取补世、济世之意。
从以上考察可知刘鹗对/老残0是倾注很大感情的,虽不能反映刘鹗全貌,但也可窥其一斑。
老残可以说是刘鹗的影子,老残的感情表达也便是刘鹗的情感流露。
马幼垣说得很贴切:/这本小说不是自传,但刘鹗在其中揉合了相当多个人的经历和思想。
因此很清楚,-老残.就是刘鹗的替身。
0[2](P316)(二)/无济于世0与/有济于世05老残游记6第一回:/他(老残)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
当年也读过几句诗文,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的一个。
0[3](P1)老残不喜八股文章,当然不能得第仕进,所以是/无济于世0。
原因在第三回中老残托辞/鄙人并非无志功名:一则,性情过于疏放,不合时宜;二则,俗话说-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得轻些的意思。
0[3](P29)不难看出老残并无作官之意,所谓/攀得高,跌得重0不过搪塞之辞,也略显对官场的讽刺。
老残不入仁途而处处济世,悬壶行医,投效河工,解济无辜等,无一不是义举。
老残同刘鹗一样/希望能对国家有一些确实的贡献0,/确切努力于有效的工作,而不仅仅在于个人名利0[2](P8)。
正如老残所说:/摇串铃诚然无济于世道,难道做道就有济于世道吗?0[3](P64)可以作为上一句很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