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老恒言_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老老恒言》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

《老老恒言》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

《老老恒言》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黄作阵【摘要】清曹廷栋《老老恒言》,是一部中医养生名著.因其鲜明的养生观点、切近实用的养生方法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多次刊刻.本书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入手谈老年保健方法,细致入微,切实可行,且大都经作者亲身体验,值得信赖.尤其可贵的是,本书不标新立异,不涉旁门左道,而是以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客观态度看待养生长寿,对现代比较混乱的养生学界颇有警示作用.【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6)001【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老老恒言》;曹廷栋;养生思想;现代养生学【作者】黄作阵【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系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2随着中国人逐渐富裕起来,人们对养生保健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养生市场空前火爆。

这本来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了。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又缺乏市场的监管,以至于养生大师、养生著作满天飞,各种是非混淆的养生招数花样百出,张悟本现象、李一道长现象,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现象的出现,特别值得中医界、养生界深思。

近来中华书局要出版一套《中华养生经典》丛书,本人应邀注释翻译清曹廷栋的《老老恒言》,作为丛书之一。

熟读注释翻译本书,觉得其养生思想与理念,对现代养生学说颇有启示,故将本书介绍于下。

1 作者生平曹廷栋(1699—1785年),字楷人,号六圃,浙江嘉善人。

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高宗乾隆五十年,享年87岁。

诸生。

少嗜学工诗,中年后,绝意进取。

为母祝寿,于所居累土为山,环植花木,以奉母,名之曰慈山,因自号慈山居士。

曹廷栋出身书香门第之家。

本书金安清《序》谓:“曹氏自前明迄本朝,家世文学,侍从相继,鼎贵者百余年。

己未丙辰,两次鸿博。

祖子顾少宰尔堪,兄古谦明经庭枢,皆就征。

”然曹廷栋淡泊名利,“为浙抚所延访,而辞之坚,故未与”。

性放达,时或弹琴赋诗,时或写兰石摹篆隶,手植梅林,徜徉吟咏,真“神仙中人也”。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主要著作《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很多关于养生智慧的理念和方法,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当代社会的健康生活提供启示。

首先,老子强调“柔弱胜刚强”,认为谦虚微弱的人反而能够养生,而强壮的人则容易损伤身体。

这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更加注重平衡,不要过度追求工作和生活上的强势和执着,而应该保持柔韧和谦虚的心态,从而避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过度疲劳和损伤。

其次,老子提倡“自然而然”的养生方法,认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自然状态去生活,不应该过度干涉和改变自然状态。

这提示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健康生活方式,尽可能消除社会和环境对身体的干扰和负面影响,保持身心健康的自然平衡。

另外,老子推崇“节制”的生活方式,强调适度地过生活,不要过度贪欲和嗜欲。

这给我们的生活也提出了警醒,提示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嗜欲和消费欲,从而减少物质和精神上的过度消耗和压力,从而在健康和稳定的状态中生活。

此外,老子还提出了“不争”的养生哲学,认为人不应该过度争夺权利和利益,而应该保持内心平和,不追求过多的物质和社会社会地位。

这提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重视人文教育和价值观的提升,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美好和谐。

总之,老子的养生哲学虽然是建立在古代社会,但它具有卓越的智慧和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养生智慧,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当代社会中获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伟大著作《道德经》对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健康养生方面,老子的养生智慧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老子的养生智慧不仅是一种养生的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它对当代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老子的养生智慧以“道”为核心,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乎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要过度干预和操纵。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利利益,往往忽视了自然规律和自身的身心健康。

老子的养生智慧告诫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追求功利和享乐,要返璞归真,保持心灵的宁静与平和,避免过度的竞争和攀比,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老子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老子的养生智慧还注重“养生之道”,主张通过调养身心,保护生命,延年益寿。

他认为要“静”养生,主张保持身心的平和与宁静,远离繁杂与浮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心灵的平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养生。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忽视了身心调养,忽视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老子的养生智慧则提醒人们要静养身心,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这对当代社会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老子的养生智慧还注重“餐饮养生”,主张合理饮食,保健强身。

他认为“民之飢,以其上食饱”。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过度追求美味佳肴,不顾饮食的营养均衡,这导致了许多饮食健康问题的产生。

老子的养生智慧告诫人们应该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健康,注重营养均衡,远离过于油腻、辛辣和刺激的食物,这对当代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健康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创立了道家思想。

他的著作《老子》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了古代文化和思想,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启示,特别是对健康和养生方面。

以下是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老子的思想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一个根本的、本质的道,这是造物主创造宇宙万物的规律。

因此,在养生方面,人们应该遵循自己的本质,按照“道”来生活和养生。

人们应该尽量避免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的潜力。

其次,老子注重心理健康的养护。

他认为,平和安宁的心态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很重要。

如果人的心态烦躁,易怒和紧张,就容易导致身体的疾病。

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这对于身体的健康和养生非常重要。

此外,老子强调了“无为”和“虚无”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静。

这不仅有助于心理健康,而且有助于身体的养生。

如果人的精神紧张和疲惫,身体自然也就无法保持健康。

最后,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观点。

他认为,身体上柔软、轻松和灵活的状态,比强壮和坚韧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养生。

因此,在养生方面,人们应该注意身体的柔软和放松,尽量不要过度锻炼身体,而是以舒适为主。

总之,老子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有很大启示。

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清静,遵循自己的本质,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

此外,人们还应该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身体的柔软和放松。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保持健康和养生。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摘要】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从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注重平和、自然、无为而治的养生观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过于忙碌,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导致身心失衡。

老子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和。

这种养生理念可以应用于当下的保健养生方法中,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老子的养生智慧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简朴、平和的生活方式。

老子养生智慧的实践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保持运动、充分休息等方面。

老子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引导人们追求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老子、养生智慧、当代社会、启示、理念、应用、影响、实践方法、现实意义1. 引言1.1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老子养生智慧所传达的理念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老子则提倡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老子养生智慧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可以体现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方面。

他提倡适度饮食,保持节制,避免暴饮暴食,这可以帮助人们预防一些疾病。

老子养生智慧还可以带给当代社会一些启示,如如何保持心态平和,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通过学习老子养生智慧,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带给人们启示和指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老子关于养生的理念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的一些章节中,他认为养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强调养生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身心的调和,通过调整心态、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持健康。

老子提倡“至柔”、“至静”、“至毋为”,即要追求平和、自然、无为的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使身心能够达到内外的平衡。

从《老老恒言》论中医养生

从《老老恒言》论中医养生
2.1节制饮食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脾胃虚弱,不可过饥或过饱。饮食或多或少,非他人可知,需“量腹节”以度之。“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胃主受纳,饮食水谷入于胃,腐熟水谷,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易磨运,则化精微,脾气向全身输布精气。若过于饥饿,则胃所生水谷精微匮乏,脾气虚弱,运化不及,无以充养全身;若饮食过多,必扰胃气,则脾过于实则壅滞,恐至饮食积滞。故太饥伤脾而太饱伤气,古诗云:努力多加餐。然总以食少为宜,使脾宜磨运精微而转输全身。
1.1平居静养
《邵子》曰: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故睡眠之要义在于清心,并于文中提出操纵及夜坐二法。《老老恒言》中云:愚谓寐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反观丹田之类,使心有所着,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联之区,亦可渐入朦胧之境。其论操纵者,以意念为先,或用“操”法,集中意念,可默数鼻息,并目视丹田,或用“纵法”时自己仿佛置身于广阔之境,亦可慢慢进入睡眠。另有夜坐一法,若黄昏之时就寝,可先行坐功片刻,调息定气,摒除杂念。所以在入睡前,怡情养性,平居静养,避免过于激动或剧烈的运动,不再妄动念想,将一切心烦事、营为计虑抛于脑后,收摄心神,自然可安眠。失眠最忌过度关注睡眠,心欲求寐,则寐愈难。就寝前亦须灭灯或减弱光线,使光线不得照耀于目,以安其神守其舍。
1.3昼卧
老年人气血衰,肌肉枯,气道涩,故需寝以节之。《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故每至午时,阳气逐渐消退,并有一阴逐渐升起,需午睡养阳;每至子时,阴气渐退而阳气渐长,需熟睡以养阴。夏季为阳极之候,宜动而不宜静,故午睡醒后即进热饮,以助阳气升发。冬日午睡需做好保暖以养微阳。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他对人类养生智慧的探讨让人们受益匪浅。

尤其在当代社会中,养生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老子的养生智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的身心状态处于紧绷的状态中。

人们应该明白,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所说的“无用之用”和“为无为而用”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

我们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积极调节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老子强调保持平衡。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一切都要极致,往往忽视了平衡的重要性。

而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是养生的基础。

老子认为,人应该有节制,保持中庸之道。

只有在平衡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老子提倡心无旁骛。

现代社会以多任务为标志,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忘记了自我认真对待当下的重要性。

老子强调要心无旁骛,专注于当下。

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做到身心放松,达到养生的效果。

老子强调自觉自律。

现代社会的诱惑众多,人们往往陷入一种消费主义的追逐中。

老子则提倡自觉自律,不为外物所动。

人们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不被外界的物质享受束缚。

只有自觉自律,才能追求身心的和谐,达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老子主张慢生活。

当代社会以快节奏、高压力为标志,人们过于追求功利和快感。

而老子认为,一切都有自己的节奏,不能急于求成。

人应该懂得享受生活,慢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顺应自然、保持平衡、心无旁骛、自觉自律和慢生活,这些思想都是当代社会人们需要思考和运用的养生智慧。

只有从心理和生活习惯上加以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保持健康的体魄。

当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深入研究老子的养生智慧,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挑战。

养生传统古老智慧在现代养生中的价值

养生传统古老智慧在现代养生中的价值

养生传统古老智慧在现代养生中的价值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古老的养生传统智慧,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验证,为现代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养生传统古老智慧在现代养生中的价值,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智慧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一、饮食调理与胃养生古人认为,“饮食为天”,饮食调理在养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老智慧告诉我们要保持饮食的平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此外,对于胃养生来说,人们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如经常喝姜汤消食、食用山楂调理胃痛等,这些传统智慧在现代养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运动保健与太极养生古人常说,“动则生气”,运动保健在养生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古老智慧中,太极养生被誉为延年益寿的法宝。

太极养生强调舒缓自然的动作,通过呼吸和舞动,调和身心,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现代养生研究也证实了太极养生的效果,它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肌肉弹性等。

因此,将太极养生这一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对于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三、中医养生与草药中医作为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中医养生强调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强调身体的整体性,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现代养生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医的智慧,如养阴补肾、滋阴润燥等方法,通过中药和草药的使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使用中药和草药时,我们也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避免滥用和过度依赖。

四、精神养生与佛教禅修古人认为,精神的健康同样重要。

佛教禅修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养生方法。

在禅修中,人们通过冥想、呼吸和专注,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现代研究发现,禅修能够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意识。

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佛教禅修的智慧,通过冥想和调整心态来改善我们的精神健康。

综上所述,古老的养生传统智慧在现代养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饮食调理和胃养生,运动保健和太极养生,中医养生与草药,以及精神养生与佛教禅修等方法,我们可以改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状况。

论老子养生思想对现代人预防亚健康的启示

论老子养生思想对现代人预防亚健康的启示

山西体育科技2010年12月第30卷第4期论老子养生思想对现代人预防亚健康的启示张志远(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子"天人合一、形神兼养、淡泊寡欲、崇尚自然和贵和尚中"的养生思想,进一步审视老子养生思想对现代人预防亚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现代人树立"自然和谐、身心和谐、精神与情绪和谐"的养生观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老子;养生思想;预防;亚健康随着科学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凸现出人类的健康问题甚至生命危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生活与社会的各种压力,西方不少学者和科学家、医学家提出亚健康的概念———机体处于一种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失衡的状态。

亚健康并不是病,所以并不需要打针吃药来治疗。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养生这件瑰宝是治疗并预防亚健康的良药。

养生能够指导现代人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养生可以增加现代人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除此之外,养生还可以让现代人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同时,养生还可以帮助现代人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众所周知,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所以,现代人需要注重养生,需要在先人养生哲学的指导下,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掌握养生哲学对现代人预防亚健康的意义尤其深远。

1自然和谐的生态体育养生观1.1老子“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在老子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人的生理活动与一天中的昼夜晨昏变化存在密切关系,白天人体阳气盛,夜晚阳气较衰,所以养生者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护措施。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养生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底蕴的一部分,它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更对当代社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老子养生智慧主张自然、平衡、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内在和外在的平衡,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和权力,提倡简约、自然、心灵的愉悦与宁静。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老子养生智慧强调内在修养和身心健康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密切联系的,身体的健康与内在的平衡密不可分,强调人需要修身养性,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人们迫切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保持健康的状态。

借鉴老子养生智慧,现代人应该注重平衡内外的关系,从内心提高自己的修养,保持心态平和,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其次,老子养生智慧倡导适度、自然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心态平和,遵从自然的节奏和规律,保持生活的节制和平衡,不过度追求物质和权力。

而在当今时代,人们普遍追求物质,渴望更多的权力和地位,忽视了生活的平衡和节制,这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例如身体健康的问题、社会问题等等。

借鉴老子养生智慧,现代人应该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大自然,使生活平衡和谐。

最后,老子养生智慧强调自我意识和宁静。

老子认为在安静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繁忙的日常生活,经常感到精神紧张和焦虑。

因此,现代人应该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治疗,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包括通过学习冥想,或者去公园、花园等环境中,获得内心平静和放松。

总之,老子养生智慧是对当代社会的极大启示。

在现代社会,身体、内心的健康和平衡越来越重要。

借鉴老子养生智慧,我们可以理解到平衡自然规律,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培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从而,我们可以拥有健康、愉悦生活的体验。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今天,他的养生智慧同样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启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老子的养生智慧逐渐被重视和研究。

在当今社会,老子的养生智慧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健康长寿的道路,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老子的养生智慧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

在养生方面,这就意味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遵循自己的生物钟,注意休息和作息,不要过度消耗精力,保持身心的平衡。

今天,人们过于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感到身心俱疲。

老子的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和体力,要保持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老子的养生智慧强调了“无为而治”。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治病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倡导“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分依赖药物,不要过分干预身体的自然恢复过程。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健康问题采取了极端的手段,过分依赖药物,盲目跟风保健品,甚至不惜冒风险进行手术治疗。

老子的养生智慧告诫我们,要相信身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要倡导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对待健康问题,不要过分依赖外在的干预措施,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健康问题。

老子的养生智慧强调了“内观自省”的修养方式。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要“归根抱本,静心安贫”的修养方式,即要回归本心,静心养性,不要被外在的纷扰所扰乱。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竞争激烈,很多人都感到精神压力巨大,心灵上的沉淀和平静越来越难以获得。

老子的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通过“内观自省”,回归内心,寻找心灵的宁静和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老子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适可而止,内观自省,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今社会面对健康问题时应该认真对待的。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养生智慧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远的道德指导价值。

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老子的养生智慧中汲取启示,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老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过度追求物质和快速的发展。

老子告诉我们,与自然保持联系和和谐非常重要。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和依存的。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与之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养生。

老子提倡了心性的修养。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处于高压和竞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愤怒。

老子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善良,不要轻易陷入情绪的波动。

他说:“无名之,天地之始。

有名之,万物之母。

”意思是说,保持心灵的空明和宁静,才能触及到道的真谛。

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心性,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快速和高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有时只会造成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老子告诉我们要有智慧地放下执着和控制,学会顺应自然的变化。

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像烹饪小鲜一样,用温和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强制和暴力的手段。

只有学会顺其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养生和和谐发展。

老子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真善美。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被外在的功利和物质所迷惑,容易忽视了自己内在的美好和真实的需求。

老子告诉我们要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内在的精神财富,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说,内在的修养和成长是一个不断的积累和舍弃的过程。

只有培养好自己的内在美德,才能实现真正的养生和幸福。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修养好自己的心性,智慧地解决问题,以及追求内在的真善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

他的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老子的养生智慧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强调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所驱使,追求利益和权力。

老子认为这种追求是虚无的,真正的满足来自于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老子提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他认为只有通过舍弃虚荣、顺从自然规律,才能追求真正的安宁和满足。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往往让人们迷失自我,忽视了与自然的联系。

我们应该学习老子的养生智慧,通过倾听自然的声音,积极融入自然,寻求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老子强调内心修养和减少欲望。

他认为过多的欲望和功利心是人们痛苦的根源,而导致欲望膨胀的原因是人们远离了自然的本源。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减少欲望,放下功利心,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追求物质的高度发展,追求名誉和地位,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我们应该学习老子的养生智慧,反思自己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减少功利心,停止不必要的追逐和争斗,以实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老子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他认为身体和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持身心的平衡,才能拥有健康和长寿。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琐事多而忽略了身心的平衡。

我们应该学习老子的养生智慧,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习惯,关注身体和精神的健康。

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接触大自然,放松身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老子强调尊重自然和他人。

他提出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观点,强调了自我认知和他人尊重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缺乏自我认知,忽视了他人的价值和尊重。

我们应该学习老子的养生智慧,加强自我认知,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老老恒言》安命养生思想

《老老恒言》安命养生思想

第29卷第5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29N o.5—276—2008年10月Jour nal of胁M edi cal C ol l ege O ct.20083.4食品强化营养,减少营养缺乏病通过膳食调查,我国居民无机盐及微量元素钙、铁、锌摄入严重不足,维生素A、D、B。

、B:和叶酸缺乏造成的营养性疾病较多,在倡导平衡膳食增加这些营养素摄人的同时,加大对面粉、大米和牛奶等食物强化营养的工作,补充维生素A、B.、B:,叶酸,尼克酸和3.5建立食物消费监测机制,预防营养不良各地区建立相应的食物消费监测机制,开展食物与营养重大问题调研,及时发现食物消费中的倾向性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促进居民预防营养缺乏或避免营养过剩。

铁、锌、钙,有利于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

(收稿日期:2008讲-29)文章编号:1673-2995(2008)05-0276-02经验交流《老老恒言》安命养生思想蔚晓甚,孙睿阳,张曾昱,黄磊(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吉林吉林132013)摘要:本文主要论述<老老恒吉>中修心养性的养生思想和方法:认为养性以安命为要,应注意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可通过画兰竹、咏梅菊、观奕听琴、植花养鱼等方法而达到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目的。

关键词:老老恒言;修心养性;安命;养生中图分类号:P,212.7文献标识码:B<老老恒言>为清代著名养生家、文学家曹庭栋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

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自号慈山居士,浙江嘉善人,工诗善画,著作颇丰,尤精养生之学,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75岁之际,。

随事、随物留心观察,闲披往籍,凡有涉养生者,摘取以参得失”,旁征博引,参考历代书籍307种,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写成《老老恒言》一书。

本书又称<养生随笔》,共5卷,42篇。

该书涉及老年养生的各个方面,前4卷主要论述老年人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第5卷为粥谱,列有煮粥方一百种,既可调养,又能疗疾,颇切实用。

《老老恒言》的养生观点、养生粥及全文在线

《老老恒言》的养生观点、养生粥及全文在线

《老老恒言》的养生观点、养生粥及全文在线《老老恒言》的养生观点文章发布者:晴空来源:华夏中医论坛《老老恒言》五卷为清代曹庭栋所著,曹氏根据切身经验认为,养生之道,慎起居,节饮食,浅近易行。

尤重视脾胃在养生学上的重要地位,列粥方一百种,对中国养生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时调养,顺应脾胃我国古代养生,非常重视四时摄养,随四时自然变化及相应脏腑功能特点而进行调养。

曹氏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四时调养,顺应脾胃的养生观点,他指出:“冬月将起时,拥被披衣坐少倾;先进热饮,如乳酪、莲子圆枣汤之属以益脾,或饮醇酒以鼓舞胃气……然亦当自审其宜。

”而在长夏季节,暑热当盛易伤津液,宜进米饮,健脾以润肺,书中言“长夏晨兴,勿辄进食以实胃……先进米饮以润肺”,因为“稼穑作甘,土能生金也。

”“夏至以后,秋分以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

最当调停脾胃。

勿进肥浓,《内经》曰:味厚为阴,薄为阳,厚则泄,薄则通,再瓜果生冷诸物,亦当慎,胃喜暖,暖则散,冷则凝,凝则胃先受伤,脾即不运。

”告诫人们四时调养,当顺应脾胃在不同季节的功能差异。

不然,非但不能益寿,反而有害机体。

强身运动,时护脾胃曹氏认为老年人的适度运动可使筋骨得以活动,络脉乃得流通,有强身助消化的作用。

《老老恒言》云:“步主筋,步则筋行而四肢健。

”“从容展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

”“胃方纳食,脾未及化,不可食而即卧……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

”曹氏为了强调运动有益于脾运化,引《蠡海集》曰:脾与胃俱属土;土耕锄始能生殖,不动则为荒土矣。

”引《琅轘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化也。

”但也提醒人们饭后散步切不可急行,急行则气逆,不但食物难化,且致壅塞。

饮食节制,脾胃适宜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延年益寿的根本所在。

曹氏强调养生之道,慎起居,节饮食,而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在于脾胃,脾胃功能健运则诸脏之气得水谷精微之滋养而神气自旺,反之,饥饱无度,伤伐脾胃则损寿。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对个体身心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思考的总结。

这种智慧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养生智慧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心健康常常被忽视。

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活,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讲述的“无名之道,一味无为”的道理告诉我们,要不违背自然的规律,放松身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对于当代社会,在高压的生活环境下,提醒我们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适时休息,保持身心的平衡。

老子养生智慧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多样化程度日益加深,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

老子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适应变化,保持自身的柔软和弹性。

他形容水的特性为“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诫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变化,与世界和谐相处。

这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在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背景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采取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与社会和谐共处。

老子养生智慧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内在的自觉。

他认为个体身心的健康与道德修养是密切相关的,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时要追求道德的完善。

老子讲述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德观念告诉我们,要做到不自私、不功利、不显名,注重内在的修养和提高个体的道德境界。

对于当代社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在时下诸多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挑战中,我们需要回归内心的平和和纯净,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秉持良善的品德。

老子养生智慧还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的整体繁荣与平衡。

老子认为,个体身心的健康与社会的繁荣与平衡是相辅相成的。

个体要保持身心的健康,而社会也需要相应的发展与进步。

他讲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告诉我们,社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每个个体通过自己的修养和努力,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和平衡做出贡献。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其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除了阐述了道的理论,还提供了丰富的养生智慧。

这些养生智慧对当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首先是“养生须谨察”,老子认为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养生必须谨慎,因为身体是人生存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这个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非常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时间的工作与应酬,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等等都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养生的意识,同时注意养生方法的科学性,不要轻信一些没有依据的方法,遵循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其次是“柔弱胜刚强”,老子认为,柔弱有时胜过刚强。

不仅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包括身体的养护方面。

在养生上,老子认为倡导柔和之道,注重养生之道。

因此,老子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人愈学愈多,其心智会随之增长,而修道之人则会不断地减弱自我的欲望。

我们可以将“为学日益”理解为平时的培养和养成,而将“为道日损”视为一种日常修身增进身心健康的方式。

事实上,这种柔和的方式更适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通过身心健康的改善,更能够使人面对各种生活问题。

再有是“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世事有时候会出现突变现象,也就是事物到达一定的极点就会发生反转现象。

在养生方面,我们应该避免过度保健。

如果我们过于保健,过多地摄取某些营养素,时间一长反而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因此,当我们在养生时也应该掌握这个思想,不要过分地纠缠于身体健康,而要求得身心平衡。

最后是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智慧。

人类的生命力源于大自然,而无为而治是与大自然同步的,也是一个个体实现自我健康的关键所在。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物质、名利的过程中丧失了追求自然、自我健康的意识,人们需要增强“无为而治”的意识,始终保持自己的内心平和,示范如何走向更加自我关爱的人间大道。

老老恒言白话讲解

老老恒言白话讲解

老老恒言白话讲解摘要:一、前言二、老老恒言的内容简介1.养生保健方面2.生活作息方面3.道德修养方面三、老老恒言的现代价值1.对现代养生的启示2.对现代生活作息的指导意义3.对现代人道德修养的借鉴意义四、结论正文:【前言】《老老恒言》是古代中国一部非常著名的养生著作,作者为明朝的李时中。

该书以平实的语言讲解了养生保健、生活作息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对古代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老老恒言》进行白话讲解,并探讨其现代价值。

【老老恒言的内容简介】1.养生保健方面《老老恒言》在养生保健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例如,强调饮食要清淡、多样化,作息要有规律,运动要适度等。

这些养生观念在现代看来,仍然是十分科学和实用的。

2.生活作息方面《老老恒言》对生活作息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对时间管理的重视上。

作者提倡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珍惜光阴。

这些观点对于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道德修养方面《老老恒言》强调道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提倡人们要忠诚、孝顺、友爱、宽容、节俭等,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老老恒言的现代价值】1.对现代养生的启示《老老恒言》中的养生观念在现代依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如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对于改善现代人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帮助。

2.对现代生活作息的指导意义《老老恒言》中对时间管理的重视和合理安排生活作息的建议,对于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对现代人道德修养的借鉴意义《老老恒言》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如忠诚、孝顺、友爱、宽容、节俭等品质,对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结论】《老老恒言》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现代价值的养生著作。

无论是从养生保健、生活作息还是道德修养方面,都为现代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张三丰《养生篇》对当代养生的启示

张三丰《养生篇》对当代养生的启示

张三丰《养生篇》对当代养生的启示养生要全面在张三丰那里,养生仅仅是一种术,还不是最高境界——金丹大道。

不过,作为平民百姓,其生活似乎离金丹大道太远,难以一步登天,由此不可不知养生。

但是习养生之术,不可不知养生之道,切忌孤立片面地看养生。

需要明白,没有万能的养生术。

养生是一整套的、综合的、全面的方法。

养生之道在于全面,在于根本,绝非仅仅依靠足浴、按摩,或单单饮食等一两种片面的方法可以概括。

只要有这个观念,任何广告夸大其辞的保健说法,都可以不攻自破了。

道,在哲学上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即是整体、根本。

对于养生而言,全面才能合道。

孤立、单一的养生法是不存在的。

养生在自己《养生篇》中说:“药食为后,保护为先。

”养生的关键是自己。

现在,流行很多养生法,食疗是其中之一。

尽管,相比药物治疗,食疗算是高明了些,但是比起自我的调理保健,还是差了一些。

因此,不应过分夸大食疗的作用。

如果明白了“药食为后,保护为先”的道理,人们对于冬虫夏草、构祀人参、三鞭药酒的迷信大可以破除。

而类似张悟本那样“绿豆可以治百病”的说法,自然也不会在社会流行。

众所周知,癌症没有特效药。

可事实上,很多癌症患者都神奇地痊愈。

这并不是因为有何种药物,而是靠着自己的调理最终康复。

所谓癌症没有特效药的说法,可以辩证来看:癌症的确没有特效药,这里的药,仅指外药:治疗癌症也有药,而且最好的药,就是内药、是自己。

通过自己合理的调理、保健,调动身体器官的潜能,提高免疫力,就可以治疗癌症。

香港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曾经采访过陕西楼观台的魏高贞道长。

在采访中得知,魏道长曾经是淋巴癌晚期,在饭依道教后,学习养生功法及各种修行,与此同时调整心态,最后竟然痊愈。

这就是内药的疗效。

总之,“药食为后,保护为先”的养生观是合理的。

养生须自然《养生篇》说:“天道之泰,在乎能复,日员又中,月缺又圆,雨漏又晴,雷鸣又蛰,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绵天运于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剥,精任其泄,气任其亏,神运不停,形摇不守,故难回己惫之身,聊居人世于朝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为老年养生专著, 被周作人推崇为老人养 生宝典。 作者因自幼羸弱多病,颇留意于养生之学; 75 岁时,更是“薄病绵绵”,因著 《老老恒言 》,自记其 养生之道。 共五卷:前二卷叙起居动定之宜,主要有 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卧、夜坐(卷 一);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 (卷二)。 次二卷列居处备用之物,主要有:书室、书 几 、坐 榻 、杖 、衣 、帽 、带 、袜 、 鞋 、 杂 器 ( 卷 三 ); 卧 房 、 床、帐、枕、席、被、褥、便器(卷四)。末附粥谱一卷,列 粥百种,借为调养治疾之需,包括粥谱说、择米第一、 择水第二、火候第三、食候第四、上品三十六、中品二 十七、下品三十七(卷五)。
全书所论,多有独到之处,而且浅近易行,切于 实用。 4 主要观点
《 素 问·上 古 天 真 论 》 说 : “ 其 次 有 圣 人 者 , 处 天 地 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 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 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 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曹廷栋秉承了《素问》的 养生思想,并广泛采纳历代养生家言,亲身实践,形 成了自己鲜明的养生观点: 4.1 养生首在养静 人生不离阴阳,而阴阳关乎动 静。《内经》说:“年四十,阴气自半也。”可见人老阴精 衰损是必然。 故曹廷栋在卷二《燕居》中说:“养静为 摄生首务。 五官之司,俱属阳火,精髓血脉,则阴精 也,阴足乃克济阳。 《内经》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 精所降其人夭。 ’降者降伏之降 ,阴不足而受阳制,立 见枯竭矣。养静所以养阴,正为动时挥运之用。”同篇 又说:“少视听,寡言笑,俱足宁心养神,即却病良方 也。广成子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曹 廷栋认为,要想长生,就要养阴,而养静就是养阴。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中 国 医 药 指 南 ,2008,6(24):257-259.
[13] 李 玉 清.生 理 及 病 理 瘀 血 体 质 及 其 预 防 意 义 [J].山 东 中
医学院学报 ,1995,19(1):14-16.
[14] 马 宗 华.试 论 老 年 病 的 发 病 基 础 和 辨 治 原 则 [J].安 徽 中
近来中华书局要出版一套 《中华养生经典》丛
书,本人应邀注释翻译清曹廷栋的《老老恒言》,作为
丛书之一。 熟读注释翻译本书,觉得其养生思想与理
念,对现代养生学说颇有启示,故将本书介绍于下。
1 作者生平
曹 廷 栋 (1699—1785 年 ),字 楷 人 ,号 六 圃 ,浙 江
嘉善人。 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高宗乾隆五
医学院学晓 路 ,黄 燕 .阴 阳 辨 证 在 中 风 中 医 辨 证 中 的 应 用 [J].
“曹氏自前明迄本朝,家世文学,侍从相继,鼎贵者百 余年。己未丙辰,两次鸿博。祖子顾少宰尔堪,兄古谦 明经庭枢,皆就征。 ”然曹廷栋淡泊名利,“为浙抚所 延 访,而辞之坚 ,故未与”。 性 放达,时或弹 琴赋诗,时 或写兰石摹篆隶,手植梅林,徜徉吟咏,真“神仙中人 也”。
7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黄作阵: 《老老恒言》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
4.5 养 生 在 于 顺 应 自 然 顺 应 自 然 一 指 顺 应 天 地 四时,以养天和。 另一层意思是顺应自己身体,不必 强为。在卷一《晨兴》中作者表达了这两方面的意思: “春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夏同于春,逆之则伤 心;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冬宜早卧晏起,逆之 则伤肾。 说见《内经》。 养生家每引以为据。 愚谓倦欲 卧而勿卧,醒欲起而勿起,勉强转多不适。 况乎日出 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一定之理,似不得以四 时分别。 ” 5 显著特点 5.1 征引宏博 本 书所引, 有经 部 22 种, 如 《周 易 》、《尚 书 》、《毛 诗 》、《 周 礼 》、 《 仪 礼 》、 《 礼 记 》、 《 论 语》、《孟子 》等;有史部 38 种 ,如 《汉 书 》、《后 汉 书 》、 《 蜀 志 》、《吴 书 》、《晋 书 》、 《 南 史 》、 《 梁 史 》、 《 隋 书 》、 《唐 书 》、《唐 会 要 》、 《 五 代 史 》、 《 宋 史 》、 《 辽 史 》、 《 元 史》等;有子部 195 种,其中医家类 83 种,如《素问》、 《灵枢》、《神农本草经》、寇宗奭《本草衍义》、苏恭《唐 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甄权《药性本草》、王好古 《汤 液 本 草 》、孟 诜 《食 疗 本 草 》、朱 震 亨 《本 草 补 遗 》、 苏 颂 《本 草 图 经 》、李 时 珍 《本 草 纲 目 》、汪 昂 《本 草 备 要》、陶弘景《名医别录》、雷敩《炮炙论》、宋《太平圣 惠方》、张仲景《伤寒方》、孙思邈《千金翼》等;有集部 52 种 ,如 《陶 渊 明 集 》、《欧 阳 文 忠 公 集 》、《司 马 温 公 集》、《杨升庵外集》、《文选》《古诗》、沈佺期诗、李太 白诗、杜少陵诗、韩昌黎诗、白乐天诗、元微之诗、陆 放翁诗、半山翁诗、苏东坡诗、张文潜诗等,真可谓集 养生学之大成。 5.2 勇于批判 养生之说, 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仅 《 汉 书·艺 文 志 》所 载 , 就 有 “ 房 中 八 家 , 百 八 十 六 卷”、“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其后日益泛滥,数不胜 数。 其中固然有许多有益的学说技巧,对人养生不无 裨益,但故弄玄虚、神异其术者亦有之。 故班固《汉 书·艺文志序》引 孔 子 的 话 批 判 说 :“索 隐 行 怪 ,后 世 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本书广征博采,兼收并蓄,但 从不故作欺世盗名之语,对异端邪说,旁门左道,毫 不留情地批判,这使本书与其它养生著作比,具有更 多理性和科学性。 如卷二《导引》中说:“修炼家有纳 气通三关、结胎成丹之说,乃属左道,毋惑。”卷一《慎 药》中说:“术家有延年丹药之方,最易惑人。 服之不 但无验,必得暴疾。其药大抵锻炼金石,故峻厉弥甚。 《列子》曰:‘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药石其如汝 乎?’或有以长生之说问程子,程子曰:‘譬如一炉火, 置之风中则易过,置之密室则难过。 故知人但可以久 生,而不能长生。 ’老年人惟当谨守烬余 ,勿置之风中 可耳。 ”卷四《被》中说:“《参同契》有‘铅汞丹鼎’之
随着中国人逐渐富裕起来, 人们对养生保健知
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养生市场空前火爆。 这本来是
一个好现象,说明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了。 但
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又缺乏市场的监管,以至于养
生大师、养生著作满天飞,各种是非混淆的养生招数
花样百出,张悟本现象、李一道长现象,就是典型代
表 。 这些现象的 出现,特别值 得中医界 、养生界深思 。
本书因其鲜明的养生观点、 切近实用的养生方 法而广为人们所喜爱,版本亦多。 主要有:清乾隆三 十 八 年 癸 巳 (1773)自 刻 本 ;同 治 九 年 庚 午 (1870)重 刻 本 ,称 为 宝 善 堂 刻 本 ;同 治 九 年 庚 午 (1870)刻 本 ;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009,26(1):80-82. [16] 任利,张红瑞,蔡 永 敏.基 于 十 年 中 风 临 床 文 献 回 顾 谈 中
6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黄作阵: 《老老恒言》养生思想对现代养生学的启示
清 光 绪 四 年 戊 寅 (1878)秀 水 孙 氏 望 云 仙 馆 刻 本 ;清 刻本 (残。 存卷三至 卷五);1928 年上 海鸿章书局 文 瑞楼石印本(残卷);上海文瑞楼书局石印本(残卷); 1981 年 上 海 古 籍 书 店 影 印 本 ;1992 年 方 春 阳 主 编 《中国养 生大成》丛 书本;2002 年内蒙 古科学技术 出 版社杨柏 柳、尚桂枝、朱 德礼注译 本、2006 年人民卫 生出版社王振国、刘瑞霞标点本。 3 主要内容
十年,享年 87 岁。诸生。少嗜学工诗,中年后,绝意进
取。 为母祝寿,于所居累土为山,环植花木,以奉母,
浙 名之曰慈山,因自号慈山居士。

曹廷栋出身书香门第之家。 本书金安清《序》谓: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006,29(6):374-376.
[12] 杨 国 防 ,贾 翔 ,黄 旭 辉 ,等.中 风 患 者 痰 湿 质 与 发 病 症 候
医诊疗及术语亟待规范化[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07,22 (9):588-590. [17] 周 昭 辉 ,徐 志 锐 ,庄 礼 兴 ,等.浅 谈 瘀 血 体 质 与 中 风 病 的 防 治 [J].光 明 中 医 ,2009,24(5):792-794.
(收 稿 日 期 2011-08-20)
曹庭栋一生以读书著书为乐。 晚年益耽著述,不 下楼者三十年,所坐木榻穿而复补。 著述甚多,往往 自成一家。 尝以《宋诗抄》漏略尚多,因搜采遗佚,为 《宋百家诗存》二十八卷;又著《产鹤亭诗集》七卷、 《老老恒言》五卷、《易准》四卷、《昏礼通考》二十四 卷、《孝经通释》十卷、《逸语》十卷及《琴学内篇》一 卷、《外篇》一卷,均见《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2 本书版本
但是,曹氏也认为,养生必须动中求静,适当运 动。 在卷一《散步》中说:“坐久则络脉滞。 居常无所 事,即于室内,时时缓步。 盘旋数十匝,使筋骸活动, 络脉乃得流通。 ”在卷二《导引》中,作者特选取古代 导引之法,指导人们做适量运动:“导引之法甚多,如
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娑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 类,不过宣畅气血,舒展筋骸,有益无损。 ” 4.2 养生贵在养心 人之疾病,有内因、外因、不内 外因,而以情志伤人最烈,因此本书反复引证古人的 话,告诉老人懂得控制情绪。如何求心静?作者认为, 首先要戒除贪欲。 卷二《省心》中说:“《语》云:‘及其 老也,戒之在得。 ’财利一关,似难打破,亦念去日已 长,来日已短,虽堆金积玉,将安用之? ”其次要看淡 世事,少论是非。《省心》中说:“世情世态,阅历久,看 应烂熟,心衰面改,老更奚求? ”又说:“至于二三老 友,相对闲谈,偶闻世事,不必论是非,不必较长短, 慎尔出话,亦所以定心气。”第三是不求多事。在卷二 《燕居》中说:“《冲虚经》曰:‘务外游,不如务内观。’” 最后主张,若遇变故,懂得“安命”。 在卷二《省心》中 说:“倘事值其变,忧思悲恐惊五者情更发于难遏,要 使心定则情乃定,定其心之道何如? 曰:安命。 ” 4.3 养生在善于遣兴 作者认为,“心不可无所用, 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 静时固戒动,动 而不妄动,亦静也。”(卷二《燕居》)如何遣兴?作者认 为,可以读书遣闲:“学不因老而废。 流览书册,正可 借以遣闲。 ”(卷三《书室》)可以写字作画:“笔墨挥 洒,最是乐事。素善书画者,兴到时,不妨偶一为之。” (卷二《消遣》)可以观弈听琴:“幽窗邃室,观奕听琴, 亦足以消永昼。”(卷二《消遣》)可以赏玩花木:“院中 植花木数十本,不求名种异卉,四时不绝便佳。 呼童 灌溉,可为日课。 玩其生意,伺其开落,悦目赏心,无 过于是。”(卷二《消遣》)可以观鱼听鸟:“鹤,野鸟也, 性却闲静,园圃宽阔之所即可畜。 去来饮啄,任其自 如,对之可使躁气顿蠲。”(卷二《消遣》)“阶前大缸贮 水,养金鱼数尾,浮沉旋绕于中,非必池沼,然后可 观。闲伫时观鱼之乐,即乐鱼之乐。既足怡情,兼堪清 目。 ”(卷二《消遣》)可以焚香烹茶:“拂尘涤砚,焚香 烹茶,插瓶花,上帘钩,事事不妨身亲之,使时有小 劳,筋骸血脉,乃不凝滞。 ”(卷二《消遣》)总之,老年 生活要丰富多彩,才能享受美好的晚年。 4.4 养生在慎饮食起居 作者认为, 养生之事,不 要故作神秘,不过日常生活而已。 在其自序中引宋代 诗人张耒的话说:“大抵养生求安乐, 亦无深远难知 之事,不过起居寝食之间尔。 ”在起居方面,作者谈到 安寝、晨兴、盥洗、散步、燕居、见客、出门、卧房、书 室、被褥、鞋帽、手杖、便器等,其核心思想,不过是顺 四时、避寒暑、适身体而已。 至于饮食,作者首先认 为,饮食之道,重在脾胃。 如何养脾胃? 一在节制饮 食,二在知冷暖肥浓,三在食粥养胃,四在以药粥调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