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验两则

合集下载

吕英经验方治验3则

吕英经验方治验3则

中图 分 类 号 :R2 4 9 .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1 2 - 0 0 7 9 — 0 2
吕英 主 任 医 师 为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南 方 医 院李 可 中医 药
萸 1 0 g , 党参 1 5 g 。3 剂, 每日 1 剂, 加水 2 0 0 0 m L , 文 火 水 煎 至
夹有血 块, 经净则痛止, 面部有黄褐斑, 胃痛纳差, 口干 不欲饮, 饮 水即尿, 无汗 , 小便 正常, 大便时干 时稀, 舌质稍红, 苔 白, 脉 沉 细。此乃脾 肾阳虚 , 气血不足, 寒邪凝滞 。法 当补 肾健脾 、益 气 养血、散寒止痛 。方 以先天定坤汤加减 :黄芪 1 2 0 g , 炮 附
肉3 0 g , 吴茱萸 1 0 g , 党参 1 5 g 。继 服 3 剂。
3 . 2 2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任 医师之 经验方 , 其 中苍术气 味芳香, 辛 烈温燥 , 最 善醒 脾助
运 、开 郁 宽 中 、疏 泄 太 阴之 湿 , 为 治疗 泄泻 之 要 药 , 是为君药; 制 附子 助 阳温 脾 、逐 寒湿 之邪 , 为 臣药 ; 山药 补 脾 养 胃 ;茯 苓 甘平, 健 脾 利 湿 ;泽 泻甘 淡, 利 水 渗 湿 ,“ 利 小 便 以实 大 便 ” 。以 上 3 味 均 为佐 药 。诸 药 相 合 共 奏 温 阳 运 脾 、化湿 止 泻 之 功 。中 药保 留 灌肠 可使 药物 直 接 覆 盖 在 肠 黏 膜 表 面 , 发 挥 药 效 的 同 时
来, 每次月经提前, 伴痛经, 剧则痛不欲生, 在外 院诊 为“ 子宫腺
肌症 ”, 曾服 中西 药 治 疗 , 效 果 不佳 。刻 诊 : 月经 量 少 、色 黯 、

方邦江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

方邦江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

方邦江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戴彦成,耿赟指导:方邦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方邦江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急症分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的入室弟子,从事中医急诊临床及基础研究近40年,并深得朱老真传,熟谙中医经典,善于运用经方治疗急症。

笔者在急诊科工作期间,深受教诲,受益匪浅,现将方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急症验案3则,总结如下:患某,女性,32 岁,因“咳嗽伴咯痰发热1 周”收入院。

患者1 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伴咯痰,痰色黄质黏,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88×109 /L,中性粒细胞89.01%,CRP 40 mg/L;胸片:右下肺感染。

后予抗炎、化痰等对症治疗,体温仍有反复,波动于37.5~39 ℃之间,伴咳嗽咯痰,痰色黄质黏难咯出,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急诊。

患者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中医诊断:风温肺热风热犯肺;西医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入院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4.45×109 /L,中性粒细胞84.34%,CRP 36 mg/L。

故治疗上仍以抗感染、化痰为主。

一诊:于患者入院后第2 日,患者仍有午后热盛,次日清晨身热减退,伴咳嗽咯痰,痰色黄质黏难咯出,口苦口干,纳少,大便干,小便尚调,夜寐安,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拟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组方如下:麻黄9 g、生石膏60 g、苦杏仁12 g、芦根30 g、白茅根30 g、金荞麦30 g、鱼腥草30 g、枇杷叶15 g、蝉蜕9 g、僵蚕9 g、大黄9 g、滑石30 g、甘草9g。

5 帖,水煎250 mL,于两餐后温服。

二诊:患者予以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第3 日体温渐平,并予以复查胸片及血常规。

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深,建议随访复查。

血常规无异常。

三诊于患者入院后第6 日,患者体温平,咳嗽咯痰,痰色白质稀可咯出,口苦口干好转,二便尚调,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二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二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验案二则标签:麻黄附子细辛汤;尿频;窿闭;验案1病例介绍1.1尿频1.1.1患者,男,70岁,农民,四川省剑阁县元山镇人。

主诉:尿频。

首诊,2011年1月13日。

患者行走二十余步路,脐下至大腿上就开始发热,随即急迫小便,小便量少,点滴而已,甚感全无,休息片刻,上述情况缓解。

且双腿双下肢发冷、麻木,腿冷至膝,腰骶疼痛,阴天加重。

脚心(涌泉穴处)发烧。

嗜睡、精神差、心慌。

大便干燥,舌质红、苔水滑,脉细、脉代。

听诊闻及早搏。

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过缓,心率47 次/min,伴心律不齐、房早。

(2)左前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诊断:尿频。

病机:阳虚湿滞。

治疗:湿阳化滞。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大黄,麻黄10 g,黑附片(先煮)10 g,细辛6 g,大黄10 g,两付,水煎口服。

1.1.2二诊二诊于2011年1月18日。

自述:第1次服药当晚,饭前喝了约300 ml面条汤,饭后因某种原因多服药约900 ml。

可是,服药当晚只2次夜尿,以前夜尿不小于8次,且晚餐不敢吃稀饭。

现行走五十余步时,才局部发热,急迫小便症状显著减轻,只是小便有烧灼感,自感很有精神了。

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心率67次/min;(2)左前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处方:1月13日处方加滑石30 g,二剂,水煎口服。

1.1.3三诊三诊于2011年1月22日。

患者今日赶集,恐不能按时返家,故将2次药量一次服完。

14点左右来诊。

自述:行走百余步,方有局部发热,小便感、量不多。

口干不欲饮,大便不成形,肛周湿润,肛门烧灼,手足发冷,但脚心已不烧。

嗜睡、脉浮有力、舌质红、苔薄滑。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味,黑附片(先煮)10 g,人参15 g,甘草6 g,白术20 g,干姜4 g,黄连10 g,苦参20 g,生地榆20 g,丹皮10 g,猪苓20 g,两付,水煎口服。

1.2癃闭患者,男,45岁,医生,本院职工。

主诉:小便闭塞、欲便不通。

经方半夏厚朴汤验案两则项建设

经方半夏厚朴汤验案两则项建设

经方半夏厚朴汤验案两则项建设发布时间:2023-07-07T03:14:25.26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项建设[导读]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325016《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扑汤主之”,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现不揣浅漏,略举临床验案2则,供大家临床参考,介绍如下:案1,女,41岁,务工,2016年7月初诊体瘦,自上月中旬跟人吵架后出现,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咳时和卧时胸胁痛,伴入睡困难,大便结,小便黄,舌苔白滑,脉弦,参照《中医内科学》合并临床辩证此证属气滞痰阻,处方:半夏10 G,厚朴10 G,茯苓15 G,生姜3片,苏叶10G,3剂。

二诊:药后患者诉,已无胸胁痛。

余症明显减轻,舌苔白滑,脉弦。

继服原方5剂而痊愈。

案2,男,19岁,务工,2015年8月初诊,主诉转头时喉中鸣响二年,无咳嗽,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余无殊。

在当地三甲医院做过颈椎核磁共振,甲状腺检查未见异常。

拍过胸片未见异常。

其它检查均未见异常。

求治于多家医院,按颈椎病及咽炎治疗一年,未见明显好转。

无奈之下,找中医试治,根据清代《医宗金鉴》记载:咽中如有炙脔……即今之梅核气病也。

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

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证属气滞痰阻,处方:半夏10 G,厚扑10 G,茯苓15 G,生姜3片,苏叶10G,陈皮5G,5剂。

该患者因工作原因1月后到门诊复诊,问其中药是否有效,他说:“神了,吃了第一煎后,就好很多了,三剂吃完后就全好了一直没复发,因工作原因去外地了就没过来复诊,这次想问一下是否要再吃几贴巩固一下。

”体会:经方半夏厚朴汤在临床治疗咽喉部疾病,如辩证为气滞痰阻者,不必加减,原方就效如桴鼓。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经方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经方医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经方医案)尹××,女,二十五岁。

产后六日,因右侧乳房患“急性乳腺炎”赴某医院就诊,经用青霉素等针药治疗,病情不减,又改延中医外科诊治,认为系热毒所致,当即投以清热解毒之剂,外敷清热消肿软膏。

连用五剂,诊治十余日,寒热不退,右侧乳房红肿疼痛反而日渐增剧,遂延余诊视。

证见:患者发热而恶寒,清晨体温37.4℃,午后则升高至39℃左右。

头疼,全身酸痛,右侧乳房红肿灼热而硬,乳汁不通,痛彻腋下,呻吟不止。

日不思饮食,夜不能入眠,精神疲惫,欲寐无神。

脉沉细而紧,舌质淡而含青,苔白厚腻。

此系产后气血俱虚,感受风寒外邪,致使经脉受阻,气血凝滞。

后又误服清热苦寒之剂,伤正而益邪,遂致乳痈加剧。

法当扶正驱邪,温经散寒,活络通乳。

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附片30克麻黄9克细辛5克桂枝15克川芎9克通草6克王不留行9克炙香附9克生姜15克甘草6 克次日复诊。

昨日连服上方二次,温覆而卧,数刻后则遍身漐漐汗出,入夜能安静熟寐,今晨已热退身凉,顿觉全身舒缓,头身疼痛已愈,右侧乳房红肿热痛减去其半,稍进稀粥与牛奶,痛苦呻吟之状已减,脉已不紧,沉细和缓。

舌质青色已退而转淡红,苔薄白,根部尚腻。

此乃证虽见效,然余邪未尽,气血未充,继以扶阳温化之法治之,方用茯苓桂枝汤加味。

茯苓15克桂枝15克川芎9克通草6克细辛3克炙香附9克苡仁15克附片45克生姜15克连服二剂,右侧乳房红肿硬结全部消散,乳汁已通,眠食转佳。

唯气血尚虚,以黄芪建中汤调理善后,连服四剂,诸证获愈。

半月后,乳汁渐多,又能照常哺乳。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各家论述《注解伤寒论》: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医方集解》: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古方选注》:用麻黄发太阳之表汗,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

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

“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

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

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

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㿠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

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

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

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

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

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

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

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

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

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

毛进军巧用经方治疗夏季腹泻验案两则

毛进军巧用经方治疗夏季腹泻验案两则

腹泻 是 夏 季 常见 消 化 系统 疾 病 之一 , 轻 者 可 见 疲 小便 黄 , 舌淡 , 苔 白腻, 脉寸 浮关 尺 弦 。辨证 为厥 阴病, 乏无 力 , 重 者 可致 虚 脱 。毛 进 军教 授 是 河南 省 驻 马店 寒 热 错杂 , 脾 胃不和 , 饮 邪偏 盛 。治 宜平 调 寒热 、调 和
党参 2 0 g , 炙甘 草 2 0 g , 砂仁 2 0 g , 薏苡 仁 3 0 g , 茯 苓 现 水湿 等 病 理产 物 增 多 的状 态 。若 水 湿 下注 于 肠, 则
3 0 g , 诃子 3 0 g 。5剂, 每 日1 剂, 水 煎分 3次服 , 嘱药 发 为泄 泻 。正如 《 景 岳全 书 》 载 “ 若 饮 食失 节 , 起 居
紫 黯, 苔 白滑腻 , 脉 沉弱 。 辨 证为 太 阴病 , 中焦虚 寒 , 湿 泄 上
邪 内盛 。治宜 温 中散寒 、渗湿 止泻 。方 拟理 中汤加 附 蒸 , 脾 阳 易被 困遏 ;天 暑 下 逼, 人 多贪 凉 饮冷 , 更伤 脾 子化 裁 :炮 附子 ( 先煎 l h ) 2 0 g , 炮姜 3 0 g , 苍术 2 0 g , 阳, 使 脾运 化 水 湿 能力 减 弱 , 导 致脾 阳不 足或 被 困, 出
生冷 油腻 、肥 甘 厚味 , 宜少 食 多餐 。随访 未再 复 发 。
之为 病, 腹 满 而 吐, 食 不 下, 自利 益甚 , 时 腹 自痛 。若 下
要 病 机 为里 虚 寒 证, 治 宜温 补 , 多用 理 中类 方 剂 。《 伤
砂仁 1 5 g , 白扁豆 1 5 g , 山药 3 0 g 。继服 5剂 。嘱 忌 之, 必胸 下 结硬 。 ”此 条 为太 阴病 的提纲 。太 阴病 的主

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

中医瑰宝苑经方实验录民国·曹颖甫原序予自髫年即喜读张隐庵《伤寒论注》,先君子见而慰之,以为读书之暇,倘得略通医理,是亦济世之一术也。

年十六,会先君子病洞泄寒中,医者用芩连十余剂,病益不支,汗凝若膏,肤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飞,体摇摇而若堕,一夕数惊,去死者盖无几矣。

最后赵云泉先生来,投以大剂附子理中加吴萸丁香之属,甫进一剂,汗敛体温,泄止神定,累进之病乃告痊。

云泉之言曰:今年太岁在辰,为湿土司天,又当长夏之令,累日阴雨,天人交困,证多寒湿,时医不读《伤寒·太阴篇》,何足与论活人方治哉!予自闻此语,然后知仲景方治果足脱人于险也。

厥后予治举子业,辍而弗理。

光绪中,赴试金陵,途中卧病,偕行者略知医方,日以藿香、佩兰进之,汗出而热不除,抵金陵,病益殆。

适先表伯陈葆厚先生来同寓,诊予脉曰:病当速愈,但累经发汗,津液已耗。

因向药肆中购荷叶露花大瓶,及哀家梨十余枚,曰:渴即饮之,饥即啖之!予从其言,半日而尽。

抵暮,携药及煎粥之器及米炭来,予睡方醒,闻药香,葆伯令待者进一瓯,自觉满身沾渍,中夜,衣被俱湿,葆伯为予易衣被,问其方,则曰:桂枝白虎汤也。

予至是,全体舒畅,呼粥尽二碗,安眠达旦,非复病夫之故态矣。

予至是,益信经方,然以家君子期望予摄取科名,未暇尽瘁研究。

自甲辰礼闱后,诏罢科举,家君子亦于是年弃养,然后流览《伤寒》《金匮》全文,予年已三十有八矣。

嗣是以来,慨然兴救世之志,然其端实起于家庭:用大剂附子理中,则自先母邢太安人病洞泄始;用皂夹丸,则自母氏病但坐不眠,时吐浊痰始;用十枣汤,则自母氏病痰饮始;用甘草粉蜜汤,则自家婢病蛔厥始;用大黄牡丹汤,则自若华母潘氏病肠痈始。

莫不随时取效,其应如响。

然则,仲景之书,岂金元四家所能窥见万一哉!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也。

予年过五十,始来上海,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顾性疏懒,耽吟咏,于活人方治,境过情迁,略不措意,故存稿绝少,即偶原序焉录存,复为从游者携去。

经方治疗月经病验案两则

经方治疗月经病验案两则

阵作 ,眼 睑 啁 动 ,伴 食 欲 不 振 ,烦 躁 易 怒 ,腹 部 主 之 ”。方 中桂枝 温 运 脾 阳 ,白芍 和 营 止痛 ,二 药
有 下垂 感 。舌 淡 苔 白 ,脉 弦 细 。 曾 服 用 补 中 益 气 合用 ,温 阳 而 不 燥 ,养 阴 而 不 寒 。甘 草 、大 枣 补
诊 。主诉 :月 经期 淋 漓不 断 ,持续 出血 两 年余 。 榆 炭 30 g,炒 侧 柏 叶 30 g,黄 芪 15 g,升 麻 6 g,
患 者 在 两 年 前 , 因感 冒反 复 不 愈 ,经 治 疗 后 ,病 柴 胡 6 g,炙 甘草 10 g。7剂 ,每 剂加 食 醋 50 mL,
则 食 欲不 振 ,血 不 养 心 则 不 寐 ,脾 不 升 清 则 腹 部 引起 的多 种 病 证 。在 本 案 中 ,患 者 久 病 未 愈 ,但
有下垂感 ,烦躁易怒 为血不养 肝 ,肝气 郁结 ,弦 是 ,就诊 时 患 者 有 ,面 色 苍 白,全 身 无 力 ,眼 球
细 脉亦 为肝 郁 脾虚 之 象 。诊 断 为 “崩 漏 ”,中医 辨 困顿 ,夜 间 眠 差 ,虚 汗 阵 作 ,眼 睑 咽 动 ,食 欲 不
两 例 ,以飧 同道 。
继 续 以治 疗 崩 漏 为 首 要 任 务 ,因 有 腹 部 下 垂 感 ,
1 病 案举 隅
经 量 多 ,气 血 亏虚 为主 ,改用 《金 匮要 略 》 的胶 艾 汤合 地榆 苦酒 汤加 减 ,处方 组 成 :当归 20 g,白
1.1 崩 漏 朱 某 ,女 ,40岁 ,2017年 8月 2 日就 芍 12 g,熟 地 12 g,艾 叶炭 30 g,阿胶 10 g,炒地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 志码 】A

刘晓鹰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两则

刘晓鹰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两则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9), 2468-247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9370刘晓鹰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小儿杂病验案两则 余亚玲1,刘晓鹰2,3,4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湖北省中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4湖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6日摘 要经方是指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药方,因组方严谨,药少力专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儿童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上常见疑难杂病,传统治疗疗效不佳时,通过辨证论治,抓住病机,采用经方对证治疗,往往可收获良效。

吴茱萸汤为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名方,可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桂枝汤乃群方之首,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通过整理刘晓鹰教授应用以上两方分别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小儿胸痛的医案,来阐述其对吴茱萸汤、桂枝汤的临证辨证思路。

刘教授在临床之中对经方的运用灵活多变,从不拘泥于其主治,在具体运用之中,始终结合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顾护小儿脾胃,抓主证用经方,或仿经方之意灵活地运用经方,方证对应,疗效显著。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腹痛,吴茱萸汤,胸痛,桂枝汤,经方Professor Liu Xiaoying’s Two Cases of Treating Miscellaneous Diseases in Children with Classic PrescriptionsYaling Yu 1, Xiaoying Liu 2,3,41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3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Hubei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8th , 2023; accepted: Aug. 24th , 2023; published: Sep. 6th , 2023余亚玲,刘晓鹰Abstract Jing Fang is a medicinal formula from the Treatise on Typhoid Fever and the Essentials of the Gol-den Chamber, which has been highly respected by medical practitioners throughout the ages for its rigorous formulation and less specialized medication. Because of its special physi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ildren are often difficult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in the clinic, and whe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is not effective, throug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ize the disease me-chanism, and use the Jing Fang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which can often reap good results. Wu Zhuyu Tang is a famous formula for warming the middle and replenishing the deficiency, lo-wering the rebelliousness and stopping vomiting, which can be used to treat the deficiency and coldness of the liver and stomach and the rebelliousness of the turbid yin; Gui Zhi Tang is the first of the group of prescriptions, which can relieve the muscle and the Ying and Wei in the external cases; and in the internal cases, which can adjust the yin and yang in the internal cases. It is the main treatment for external wind-cold and surface deficiency. By organizing the cases of Professor Liu Xiaoying’s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 two formulas in treating children’s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and pediatric chest pain, respectively, to illustrate his thoughts o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Wu Zhuyu Tang and Gui Zhi Tang. Prof Liu’s flexible use of sutra prescrip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never restricted to their main treatment, and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he always combines the uniqu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takes care of the children’s spleen and stomach, and uses Jing Fang to grasp the main evidence or uses them flexibly in imitation of Jing Fang,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evidence and produce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ects. Keywords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 Wu Zhuyu Tang, Chest Pain, Gui Zhi Tang, Jing Fa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刘晓鹰教授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原湖北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医近四十余载,在临床之中善于运用经方治疗小儿杂病。

经方治验4则

经方治验4则
出。 遂嘱再服 1 多饮 开水, 次, 加盖被 子, 半小时后 已得汗, 嘱调 整被褥 厚薄, 以免 大汗 , 2 h后方 可起床 , 切记避风 。次 日诉汗
后 出现全身 困痛 、 头晕无力, 甚者不能操持家务, 需住 院输液 常 或长期在家休养方能使身痛缓解。3d前 因饮食不 当出现大便 次数增多, 某诊所用西药后腹泻好转, 出现腹胀无 力, 在 但 昨天 又见 四肢沉重 、 身体疼痛 。 现证 见形 弱气怯, 白无华, 面 语声低
案例 1 :患者, 3 , 男, 2岁 小学教师, 0 7年 1 20 1月 1 7日初 诊。肾移植术后 5年, 常服环孢素及酶酚酸脂等免疫抑制剂 治 疗, 半月前不慎受凉致发热咳嗽, X线拍 片检 查, 经 以肺部感染
按: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之主方,《 伤寒论》中曾用之 解 表、理汗 、通 便 ;《 金匮要 略》尝用之 主胎 。然其所 治虽多, 却无 非和营 卫。 案例 1 虽有肺部之病灶及咳而微喘之 “ 里证 ” 。
服完, 已无不适感觉, 为求根治前来复诊。 查体见局部皮肤仍黯 皮下硬处 已变软, 重按仍略酸楚, 嘱不 必再 内服 汤药, “ 以 3号 拔 毒膏 ”外敷以散毒解结善后。
恰似 以钥 启锁 。现就近 日所 治之 验者呈于篇隙, 以飨 同道 。 1 桂枝汤 1 1 卫气不足 、外感迁延证 .
身舒体 快, 肢节轻爽, 4次服尽, 身痛 已失, 卒病告愈 。
按:仲 师云:夫痼疾加 以卒病, 当先治其 卒病 后乃治其痼 疾 也。故此 案当先治其身痛 。又云 :“ 发汗后 , 身疼痛, 脉沉迟 者,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 人Leabharlann 三两新加汤主之 。 ”本 案虽 非
之皮损 中心深 处略硬 、有酸楚不适感, 询之无体温异常及 自汗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

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

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痰栓案两则–经方派

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痰栓案两则–经方派

经方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并痰栓案两则–经方派作者/梁爱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支气管扩张症并发痰栓,目前无论现代医学还是中医中药治疗,都是难题,笔者最近应用中药治疗两例,虽然痰栓尚未完全消除,但也是之前尚未有的疗效,在欣喜若狂的同时,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分享。

案例一甘草泻心汤合附子薏苡败酱散治疗支扩并痰栓病史:X某,男,42岁。

从事体力劳动工作。

患“支气管扩张”病史30年余,20年前因咯血在广西某医院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有输血史。

有“肠梗阻”病史,未行手术,保守治疗后愈。

有肝吸虫病史,曾于20180221-0302住院打虫治疗。

慢性荨麻疹病史,过敏性鼻炎病史。

2015年11月2日起,因反复咳嗽咳痰咳血在我院门诊中西医治疗。

西药抗生素及止血治疗,或针剂或口服,反复应用。

中药坚持每日服药,未间断。

应用方剂有桑白皮汤,清金化痰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三仁汤,千金苇茎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生脉饮,泻白散等等。

咳嗽咳痰未得到完全控制。

2018年2月13日初诊:诉每日咳痰300~350毫升,痰稠黄,容易咳出。

大便每日1~2次,成形。

不易汗出,口干口苦不明显。

纳可,舌红苔黄厚腻,脉沉。

麻杏甘汤合千金苇茎汤:麻黄10克,杏仁20克,生石膏60克,甘草15克,桃仁15克,薏苡仁30克,瓜蒌子20克,芦根30克,茯苓25克,白术20克,海浮石30克先煎。

每日1付,水煎分2次内服。

2018年2月21日:诉服药后解稀便多,每日5~6次,无腹痛腹胀,痰量无变化。

改六君子汤合千金苇茎汤:党参30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甘草15克,陈皮15克,法半夏25克,干姜10克,桃仁15克,瓜蒌子25克,薏苡仁30克,杏仁20克,苏子15克,海浮石30克先煎。

30付,制成膏药,每日服2次,每次服30克。

病情平稳,痰量逐渐减少,至2018年4月17日每日痰量100~150毫升。

2018年4月24日:荨麻疹发作,用桂麻各半汤10付后缓解,但咳痰增多,每日痰量200~250毫升,伴气喘,乏力,以劳累后明显。

经方治验两则

经方治验两则

要略》,由桔梗、贝母、巴豆三味药组成,为寒水痰饮聚于胸中所致的寒实结胸而设。

急性肾功衰竭所表现的呕逆、嗜睡、尿闭类似祖国医学的“关格”,“癃闭”“小便不通”等证。

如李用粹《证治汇补》的关格门中说:“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利,旦夕之间,随增呕恶,此因浊邪壅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既死,最为危候”。

《灵枢・本输篇》又云:“实则癃闭,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癃闭则泻之”。

看来“关格”、“癃闭”,是由浊邪壅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而致呕逆,小便不通。

然人体水液的代谢,上靠肺气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靠肾气的开合,升清降浊,中靠脾的运化水湿,但起重要作用的还是肾脏,因为肾中之阳气,具有“气化”作用,能升清降浊,通过三焦可把水变成津液,供养人体,并把无用之水排出体外,如果肾中之阳不足,而致肾气不化,脾不运化,肺失布化之功,则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自废,上下出入皆不通利,且关格、癃闭之证戾出,此刻非猛悍之药不可。

方中桔梗升提开肺(因肺为水之上源,有揭盖导泻之意),贝母清肺肃降,巴豆辛热猛悍,温下涤浊。

三物合用共奏“温下涤浊、开肺降逆”之功。

对湿温病或温热爽湿,因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邪浊壅塞而致的“关格”、“癃闭”(包括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衰重症)的导泻效果显著。

通过导泻,不但驱除湿浊,逐邪外出,而且是抗感染、加速机体排出有毒物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机体修复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巴豆辛温有毒,性猛峻下,久病体弱,无邪浊壅塞“关格”、“癃闭”之实证者勿用。

使用“三物白散”泻下,最好是住院患者,临床可以观察,用药不可过量,不可长期使用,否则可导致伤阴耗营损脾,出现癃闭,出血、痉、脱危候,以及电解质紊乱和中毒反应。

为了安全,本人认为:有胃溃疡的患者,因病性需要必须服用“三物白散”者,须将药加工成细末,装入胶囊服用。

可避免巴豆毒素对胃粘膜的刺激,造成出血,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和肠道有出血性疾患的患者不可内服,避免巴豆毒素对肠道粘膜的强烈刺激,造成大出血和中毒反应。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

当归四逆汤医案两则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证的经典方。

一般认为本方是治疗冻疮的专方,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冻疮、下肢关节疼痛多例,效果满意,经得起重复验证。

案一:膝关节疼痛验案患者仇某,男,40岁。

2009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3天。

患者电话中告知,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外观不红肿,触摸局部皮温不升高;胃纳好,睡眠可,二便正常,舌脉未见,余无特殊不适。

既往无关节炎病史。

中医诊断:痹证,寒湿凝滞经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原方。

处方:当归6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10g,通草10g,生甘草10g,大枣5枚。

5服,水煎服,日一服。

服3服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5服药后疼痛消失。

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其中“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是本方证关键。

从构成本方的药证分析,不难发现本方即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通草。

方中当归可以养血止痛,“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细辛主治“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可以解表散寒,大凡经络脏腑沉寒痼疾用之可驱;通草用意不太好解,教材谓其通经脉以畅血行,这样解释似乎有假药物功效主治简单堆砌以随文敷衍之嫌,笔者认为可能和四肢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局部水肿有关,如冻疮常常见有手背肿胀。

综上所述,全身疼痛(头、胸、少腹、四肢),尤其以四肢关节的沉寒痼疾疼痛(如多年关节疼痛,遇冷加重等),或肿胀,脉沉细是本方证特征。

此外,日本汉医从腹诊角度对本方证特征进行探索,认为“腹皮拘挛者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且有左侧脐旁天枢(脐左右各一寸)之上下挛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汤、当归建中汤证。

在右少腹腰间有结聚者,而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属当归四逆汤证。

”案二:误治“冻疮”医案患者王某,男,43岁。

经方治验四则

经方治验四则

经方治验四则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求医治病也日趋普及,以经方治疗为治病手段已有数千年历史,其中“经方治验四则”被誉为经验治病一部门的金科玉律。

经方治验四则概括包括“方药、“剂量”、“疗效”和“服药形式”的治病方法,这四则便构成了经方治疗的基本原则。

首先,“方药”表示选取医疗药物,其要取决于患者的症状及其病理生理状态,一方面,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准确判断病因病机,选择有利于病变的治疗手段,如阴阳辩证、多因病理,以及调和各种症状的药物组合;另一方面,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调和多种药物的质量构成,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其次,“剂量”是控制服药量的关键要素,它的定夺通常取决于患者的体质,而这又要考量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平衡,以获得控制病情的最佳服药量,一般来说,只有当药量适宜时,药物才可能产生有效的作用,若剂量过大,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毒副作用;若剂量过小,可能无法治病。

再者,“疗效”是治疗目的的标准,无论是痊愈还是好转,术后还是术前,都必须把握住病情的发展和疗效,如果疗效不理想,就应当尽早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疗效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价,再根据不断更新的病情信息来及时调整药物组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服药形式”是决定治病方案的重要因素,在此项方面,要考虑药物性质、剂量及药物的渗透力、吸收及代谢的速度,还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及对某种药物的耐受性,精确真情运用药物,使它们的疗效最大化,使投药最有效了解。

经方治验四则被誉为经验治病的金科玉律,它集中提出了治病的不同要素,扮演着治病的重要作用,但这些方法仅仅是经验性的操作,往往只能提供一般性的指导,而不能全面适应各种不同的病情,在使用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以便更好地获得治疗效果。

此外,要提高服药安全性,还需要及时、全面向临床医师,进行药物使用的质量控制,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发挥药物最佳的疗效。

经方治验奇证案2例

经方治验奇证案2例

刻。近半年来每月经水延后且 暗黑如漆样 , 全身各处 针之出血皆黑 , 体形本胖 , 已渐瘦去肉近 lk, 现 O g偶有 咳嗽 、 浊 , 唾 气上 涌 之感 , 食 渐 少 , 便 几 乎 如 常 , 饮 二 多
方求 医 , 中西 医药 无 数 而 丝 毫无 效 , 不堪 言 。查 : 服 苦
阴 阳为 要 , 至此 , 顿觉 其 证 乃 似小 柴 胡 汤 的 变 证 , 小柴 胡 汤证 有寒 热 往来 一证 , 此人 有一 热一 寒 之证 , 似是而 非之 间 , 忆仲 圣 日 :但 见一 证便 是 , 必 悉具 ” 忽 “ 不 之训 。 故 而投 小柴 胡 汤原 方 , 喜 获 奇 效 , 方 之 神 妙 , 而 经 由此
之药 也 。 ”
者, 复与柴胡汤, 必蒸蒸而振 , 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 ”
案 一 : 某 ,9 7年 9月 9 日初 诊 , , 5岁 , 李 18 男 3 农 民 。主诉 : 肩臂 手 掌大一处 如火 烧 灼热样 灼 痛 , 臀 左 右 部 手掌 大一 处如 冰糕 冰冻样 冷痛 。心 中烦 , 微热 , 身 略
恶 风 。 白天几如 常人 , 夜间八 点至 凌晨 5点其 症 尤 甚 ,
至天明症 状渐 消 。 舌诊 : 质 舌 苔 无 异 常 , 脉 具 匀 , 舌 五
王某 , , 5岁 , 民 ,9 2年 8月 8 日初 诊 。 主 女 3 农 19 拆 : 前 胸及后 背 部 胀 痛 3月 , 间 不 能 平 卧 , 左 夜 卧之 则
无 一毫 游移参 错 之处 , 实能 洞 见 本 源 , 察 毫 末 , 所 审 故 投 必效 , 如桴 鼓之 相应 , 真乃 医方 之祖 也 。 ” 1 小柴 胡证治 验 依《 伤寒 论》 6条 : 伤 寒 五 六 日中风 , 来 寒 热 , 9 “ 往 胸胁 苦满 , 嘿嘿不 欲 饮食 , 心烦喜 呕 , 胸 中烦 而 不呕 , 或 或渴 , 腹 中痛 , 胁 下痞 鞭 , 心 下 悸 , 便 不 利 , 或 或 或 小 或 不渴 , 身有 微热者 , 或咳 者 , 小柴 胡 汤 主 之 。9 ” 9条 :伤 “ 寒 四 、 日, 五 身热 恶 风 , 强 , 下满 , 足温 而渴 者 , 颈 胁 手 小

钦丹萍活用经方治疗嗳气医案两则

钦丹萍活用经方治疗嗳气医案两则

钦丹萍活用经方治疗嗳气医案两则
王晶磊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23(30)4
【摘要】钦丹萍教授系杏林工程领军人才、浙江省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临证上结合患者病情,活用经方辨证施治。

笔者有幸跟随钦师学习,择医案两则介绍如下:1肝郁气滞型患者女,45岁,2020年12月26日初诊。

主诉:嗳气伴胃脘胀1个月。

症见嗳气,食欲下降,胃脘作胀,大便时干时稀,情绪不佳时症状加重,时有烦躁、易怒,坐立不安,入睡后易早醒,睡醒时汗出。

舌淡苔黄腻,脉弦细。

胃镜病理示:黏膜慢性炎伴中度腺体萎缩肠化。

胃分泌功能: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胃泌素G-17减低。

中医诊断:嗳气,证属肝郁气滞,热扰心神;治宜疏肝解郁,除烦安神。

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总页数】2页(P28-28)
【作者】王晶磊
【作者单位】浙江省荣军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苏娟萍治疗顽固性嗳气验案举隅
2.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3.钦丹萍泄泻临证举隅
4.活用经方辨治速效医案二则
5.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医案两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验两则
病案一头痛
患者,男,32岁,间断头痛八年,以前都是服西药治疗。

半月前痛疼加重,随去医院就诊,拍脑部核磁片没有任何异常,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服药但无任何疗效,经别人介绍来我处求治。

左侧太阳穴痛疼,甚时连头顶疼,伴恶心,痛甚是呕吐,痛的性质患者无法描述,生气和失眠时加重。

喜热饮,大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舌根稍微黄,脉弦细但稍无力。

分析:太阳穴痛则属少阳经,巅顶痛则属厥阴经,寒则喜热饮,肝胆犯胃,胃气上逆则呕吐。

处方:四逆散合吴茱萸汤加半夏、川穹
党参12,柴胡10,枳实10,
白芍20,吴茱萸10,川芎10,
半夏15,生姜20,炙甘草10
十副,服五付后痛疼消失,现没有任何不适,但仍需要后期巩固病案二妊娠腹痛
一孕妇,32岁,二胎,怀孕三个月。

不明原因腹痛半个月,隐隐作痛,因在妊娠期间,故请求中医治疗。

小腹没有下坠感,无出血,腰酸困,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无子宫及卵巢囊肿,患者体格偏胖,小腿稍微水肿,患者平时稍微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分析:患者偏胖,舌淡苔白,小腿有轻微浮肿说明有寒湿,小腹隐隐作痛加之脉沉细则血虚有寒,腰酸困则肾亏。

处方:当归芍药散合受胎丸加桂枝
当归8,白芍15,白术8
泽泻10,茯苓15,川穹8
菟丝子20,寄生15,川断15,
桂枝10,炙甘草10
五付,服后腹痛减轻七八,后巩固腹痛及小腿水肿皆愈。

因患者在妊娠期,当归芍药散药量偏小,受胎丸用药量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