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基于自然教育理论下的小班课程探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基于自然教育理论下的小班课程探索
摘要: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

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倾向,儿童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在减少。

但国内外大
量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与幼儿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对儿童的各方面都起着促进
作用:适宜的刺激(由自然资源提供)更能促进儿童生理的发展;多样化的情境
更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开放的环境更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丰富的经历更
能提高儿童的生命体验,激发起保护自然的欲望。

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作为学前教
育的一部分,是重要的隐形教育资源,教师对环境的利用折射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状态。

而好奇与求知是幼儿天性中自然存在的原始倾向与能力,基于自然教育理论,课程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是探索的核心。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教育;课程探索
1.
自然教育理念
“自然”最早作为道家术语出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道、物、人浑沦
为一。

①《道德经》中的“自然”指已经存在的物质本体,其有着自身的发展规
律且循环往复的运动着,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②人是归属于物的,在此种意义上,道家自然不仅仅是指自然物的运动,也是人运动发展的一种状态。

教育界对
自然给出了三种释义:自然界的万物;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人身心
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教育史上,从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到近代西方卢梭的“自然人”教育,都由“外部自然”出发表达了对“人的内部自然”的教育思考,自然教育理
念由此而生。

自然教育的内涵归纳起来就是指利用教育资源的自然性,充分发挥
自然环境优势,在顺应幼儿天性和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培养性本善的自然人的教育,“自然教育”是“自然”的延伸。

基于上述自然教育理论,笔者在思考本班微课程的选题时,从自然资源里来,从幼儿兴趣与好奇的天性入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发
展指南》,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找到适合本班幼儿的自然探索
道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从“自然”里来,忠于幼儿自然趣味
天地之间包涵着自然的大智慧,同时也彰显了人类的大教育,把天地间的大
智慧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是“亲自然”隐含的深层教育价值。

幼儿的自然天性
是不断探索,喜爱游戏,这其中又对动植物、沙、水等自然事物有着天然的向往,教师要充分观察发现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给幼儿天性提供施展的机会,这样才
会让幼儿、让课程越发富有生机与活力。

1.
发现幼儿眼中的自然
秋天,是一个充满秘密的时节。

当叶儿在秋风的带动下落下第一片叶子时,
树叶便进入了孩子的视野。

在幼儿园中庭散步时,孩子从地上捡起一片长长尖尖
的叶子:“老师你看,一片叶子。

”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小小的叶子拉走了,有的松开好朋友的手围到一起,有的则是跑去看地上的树叶,纷纷将树叶捡
在手中。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片小小的叶子引发
的关注就是幼儿捕捉到的自然,它很渺小,但它的秘密绝对很伟大。

“你们找到的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所有的叶子都长得一样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吗?”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充分
利用园内植被种类多样的环境优势,通过一系列问题将自然资源不着痕迹地留在
了幼儿的生活中,引发了幼儿关于树的探索。

1.
遵循幼儿内部的自然
自然教育的要义是对人的天赋本性的成全,遵循自然的当代意义在于应对文
明的枷锁、扩展教育的可能性,保持自然与教化的平衡。

④这里提到的自然与教
化并不难理解,教化是“教育大纲”“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是自上而下
的教育方式,也是高结构的课程类型;自然则是“幼儿兴趣”“幼儿天性”“幼
儿本能”……是自下而上,通过遵循自然,从幼儿内部自然形成的,生成性的、
低结构的课程。

幼儿具有本能的热爱探索,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探险家,孩子们
和小树叶有了一个秘密:“你为什么会掉到地上?”“你的颜色为什么和别人不
一样?”“你喜欢飞吗?”……基于幼儿的好奇心,老师及时发现并建立课程思
维导图就是对幼儿内部自然的发现。

二、到“自然”里去,促进幼儿自然发展
诚如马拉古奇所写,“儿童,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但被偷走了九十九种。

学校和文明,……儿童的一百个世界,他们偷走了九十九个……”⑤这也印证了教化与自然的说法。

皮亚杰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
揭示了这样一种心理特征:“儿童的心理是在两架不同的织布机上编织出来的,
而这两架织布机是上下层安放着的。

儿童头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下面一层完成的。

这种工作是儿童自己做的……是主观性、欲望和游戏的幻想层……”⑥儿童
头几年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是自发的、无意识亲近自然的、以及忠于趣味性的。

教师对幼儿自然的回归,就是在忠于幼儿的一百种语言,促进幼儿下层工作中完
成的。

1.
提供亲近自然的教育支持,解放幼儿的眼睛、双手与空间
陶行知老先生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幼儿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幼儿
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这与卢梭的“自然人”教育不谋而合,让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平等的、自由的人。

通过捡叶、观叶、绘叶、踩叶、叶儿排队的系列活动,幼儿用自己的
眼睛观察了各种形态的叶子,发现了叶宝宝身上的秘密;用多种感官感知了叶子
的味道、触感、声音等特征;用自己的双手在观察叶脉的基础上创作,给大小不
一的树叶整齐地排序。

有效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与实际操作促进了幼
儿的自然发展。

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利于探索与学习的教育支持。

(二)创设持续探索的生发活动,解放幼儿的头脑、嘴巴与时间
“……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幼儿的嘴巴,使之能说;解放幼儿
的时间,使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地上拾起的一颗果子是来自大树妈妈的惊喜
礼物,瞧,小朋友们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在幼儿园彩虹跑道旁发现的一颗“松果”引起了本班幼儿的讨论:“这是给松鼠吃的松果”“我知道他叫松果”……
其实小朋友们把“广玉兰果”认成了“松果”,这样“松果奇遇记”的活动就生
成了:“松果宝宝独自一个人外出的时候,碰到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广玉兰果宝宝……”一个偶然事件的背后是教育的契机,该活动通过尝试比较、总结两种果
子的不同之处,在分享与交流中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完成了幼儿自己喜欢做的
事情。

“大树妈妈有那么多树叶宝宝,她多大了呀?”“树妈妈在冬天会不会冷?”从自然的课程资源到儿童经验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自然的教育从自然和好
奇开始,到深入自然,深入探索中去,这是一种循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鲁迅难忘的童年,因为百草园中的快乐自由平衡了三味书屋的束缚教化。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是给幼儿提供快乐、自由的教育,更是培养幼儿成为
自由、独立的自然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静.何谓自然?——“道法自然”义再探析[J].中国哲学
史,2017(02):11-18.
[2]段雷.卢梭‘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价值[D].大连:辽宁师范大
学,2012:12-13.
[3]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自然之友).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
[4]贺秀珍.自然教育:儿童的根性诉求[J].教育探索,2015(9):34.
[5]这首诗的译本见Edwards C,Gandini L,Forman 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文》[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3.
[6]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傅任敢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
社,1980:4.
①刘静.何谓自然?——“道法自然”义再探析[J].中国哲学
史,2017(02):11-18.
②段雷.卢梭‘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价值[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12-13.
③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自然之友).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
④贺秀珍.自然教育:儿童的根性诉求[J].教育探索,2015(9):34.
⑤这首诗的译本见Edwards C,Gandini L,Forman G编著,罗雅芬等译:《儿童的一百种语文》[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3.
⑥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傅任敢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
社,19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