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离子交换层析
⑤
⑤
将酶活力峰峰尖处的样品 2ml 交给老师,(老师浓缩后用 于凝胶层析);
合并其它剩余酶活力峰得到E3,量出总体积V3。
பைடு நூலகம்
⑥
② ③
④
目测酶活力方法:取两支血糖管,各加入1ml 5%蔗糖液,然 后于一支中加入1ml起始缓冲液,另一支中加1ml洗柱流出 液,同时于35℃恒温水浴中进行水解反应3min,然后各加 DNS 试剂1ml,于沸水浴中反应5min ,比较两支试管颜色 的深浅。
④
洗脱:本实验用阶段洗脱进行。用含 0.15mol/L NaCl 的 0 . 0 0 5 mol/L pH6.0 的 磷 酸 缓 冲 液 1 0 0 ml, 控 制 流 速 为 1.5ml/min ,用小试管收集(5ml/管,收集7管左右即可)。 收集酶活力峰:目测记录仪上的蛋白峰的酶活力,确定酶 活力峰的位置(蛋白峰不一定是活力峰)。
制E3
①
实验操作
样品准备:将透析液 4℃ 8000r/min 离心5min,弃沉淀取 上清 E2,量体积 V2(约 =14ml ), 留出 2ml 置于冰箱中保存 , 其他酶液准备用离子交换柱纯化。 (2 只离心管 / 组, 1 支配 平) 调节:上样前打开紫外检测器 ( 与柱相连 ) 与记录仪,按照 第2天参数调节仪器。 上样:先将黄枪头慢慢拔出,再将胶塞慢慢拔出(尽量不 要晃动),打开阀门将柱中的5mmol/L pH6.0缓冲液逐渐放 出。当液面接近柱床表面时,用长吸管沿柱壁绕环小心加 入 E2(不要冲坏柱床表面);打开离子交换柱出口处的阀 门,使样品缓慢、均匀地进入柱床,打开截流阀,注意控 制流速,使流出液的流出速度为1.5ml/min左右。 洗柱:样品全部进入床面后,在柱面加入2cm的缓冲液,在 储液瓶中加入5mmol/L pH6.0的磷酸缓冲液,打开截流阀, 洗出未吸附的杂蛋白。目测记录仪上的紫外吸收峰及其余 部分的酶活力( 5ml/ 管),检查流出液中是否有酶活力存 在(即酶是否挂在离子交换树脂上)。洗柱体积控制在5个 柱体积左右(约35ml)。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3.平衡、加样
用pH5.8的柠檬酸缓冲液冲洗平衡交换柱。调节流速为 1mL/min,流出液达到床体积的2-3倍时即可上样。 由柱上端仔细加入氨基酸的混合液0.5mL,同时开始收集流 出液。当样品液弯月面靠近树脂顶端时,即刻加入0.5mL柠檬酸 缓冲液冲洗加样品处。待缓冲液弯月面靠近树脂顶端时,再加入 0.5mL缓冲液。如此重复两次,
各种氨基酸分子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时所带电荷不同与离子交换树脂的结合力有差异因此可依据结合力从小到大的顺序被洗脱液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效果
实验三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目的】
(1)学习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氨基酸的基本原理。 (2)掌握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法主要是利用溶液中各种来自电离子与离子交苯乙烯磺酸钠型树脂(强酸1×8,100—200目)。 2mol/L盐酸溶液;2mol/L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氨基酸溶液:天冬氨酸、赖氨酸溶液。 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pH5.8,钠离子浓 度0.45mol/L) 显色剂(茚三酮溶液)
12cm×1cm层析管; 蠕动泵; 部分收集器;烘箱。
【实验步骤】 1.树脂的处理 :碱-酸-碱
H+或Na+
SO3—
—CH2—CH2—CH—CH2—CH2—CH—
有氢型和钠型
—CH —CH2—CH2—CH— 苯环—SO3— H+或Na+
从交换剂上洗脱目的物的方法有两种: 1.调节洗脱液的pH,使目的物在此pH下 失去电荷甚至带相反电荷。
2.用高浓度的同性离子,将目的离子取代 下来。
【试剂和器材】
4.洗脱
并将柱与蠕动泵想和部分收集器相连。开始用试管收集洗脱液, 每管收集1mL,共收集40—50管。
生化分析实验课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洗脱原理 图
A 280 nm A 280 nm
2
蛋白质分离效果图
1.5
1
0.5
0
0
2
4
6
8 10 12
时间(min)
-0.5
2
1.5
1
0.5
0 0
-0.5
蛋白质分离效果图
5
10
15
20
时间(min)
2、目的与要求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我们的同学能够了解离子交换柱层析中是如何装 柱、平衡、上样、洗涤、洗脱、收集、测定等柱层析技术的概念和要点。
1.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00℃保温25min,冷却至室温
60%乙醇溶液 A570nm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友情提醒
• (1)、在装柱的同时应接通各仪器电源进行预热,并按要求不 断调试各仪器(如恒流泵的流速、自动部分收集器的时 间设定)。
• (2)、在开始上样之前,必须事先启动部分收集器、并开始进 行收集。
• (3)、在上样和洗涤阶段利用手动方式进行收集,洗涤结束 后,加洗脱液进行洗脱时,当收集管达到所需体积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要求
1、 实验原理
我们今天所用的阳离子交换剂(树脂);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类高 分子物质。这类高分子物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含有一些可以解离 的基团,例如–SO3H;–COOH等,而这些解离基团可以和溶液中的离子 产生 交换反应。
化工专业实验-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实验-2013
化工专业实验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层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2.掌握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1. 离子交换层析蛋白质的基本原理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为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分离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负电荷能吸附正电荷的称之阳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正电荷能吸附负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树脂。
蛋白质( protein )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 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
虽然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但由于蛋白质中含有氨基、羧基等亲水基团,蛋白质长链中的亲水基团向外而疏水基团向内,可以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所以大部分蛋白质仍能较好的溶解在水溶液中。
在一定的离子强度范围内,溶液中的小分子离子在静电作用下吸附包裹在蛋白质表面亲水基团外侧,形成双电层结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蛋白结构及其水溶性。
但蛋白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不同。
当pH较低时,蛋白质表面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总体电性为正;当pH较高时,蛋白质表面正电荷少于负电荷,总体电性为负;当蛋白质表面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当时,蛋白质总体显示电中性,双点层结构解体,蛋白质亲水性降到最低,将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发生疏水性团聚和沉淀,此时的pH值即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不同蛋白质结构不同,等电点亦不同,但大部分已知蛋白多属于阴离子蛋白,在中性溶液中显示出电负性。
离子交换层析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阴离子交换基质能吸附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阳离子交换基质能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
一般而言,pH越低, 蛋白质净正电荷数越多,pH 越高,蛋白质净负电荷数越多;蛋白质分子个头越小,净电荷数越多,离子交换吸附作用越强,越难被洗脱;溶液中小分子离子含量越多,蛋白质可吸附量越少,但若小分子离子含量过低,蛋白质双电层结构不 易形成,其水溶性会降低。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分离和纯化溶液中的离子。
实验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化学亲和力原理的分离技术,常
用于分离带电离子物种。
实验中,采用了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
子交换层析。
树脂中固定有一定数量的正离子,来吸附溶液中的
负离子。
随着流动相的进出,树脂的正离子与溶液的负离子不断
交换,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
实验步骤:
1. 将阴离子交换树脂装入离子交换层析柱中,平衡至稳定状态;
2. 将样品溶液均匀注入离子交换层析柱,并以一定的流速进行
洗脱;
3. 通过读取峰值吸收率、紫外吸收率或放射性测量结果,确定分离物种的含量和纯度;
4. 再次平衡和清洗层析柱。
实验结果:
通过经过层析柱后的溶液,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目标离子,并得到了较高的纯度。
最终结果如下:
目标离子浓度:0.45mol/L
分离纯度:99.6%
实验结论: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化学亲和力原理的有效分离和纯化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我们成功地分离出目标离子,并获得了高纯度的样品。
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在化学、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原理2、学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学习蔗糖酶活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内容和原理:1、离子交换层析由于蔗糖酶的pi偏酸性,所以在 ph7.3缓冲液的环境中,粗分离纯化样品蔗糖酶带负电荷,因此我们用阴离子交换剂可以先与蔗糖酶样品可逆交换吸附,然后通过用盐离子强度逐渐提高的洗脱液,使蔗糖酶和其他杂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降低,把不同的蛋白质按所带电荷的强弱逐一被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蔗糖酶的目的。
2、酶活力检测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1、实验材料蔗糖酶粗分离纯化(溶解即为样品ⅲ>2、实验试剂(1)deae-sepharose fast flow(2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3)20mmol/l tris-hc1 (1mo1/l nac1) ph7.3缓冲液(4)0.2mo1/l乙酸缓冲液,ph4.5(55%蔗糖溶液(6)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3、实验仪器(1)高速冷冻离心机(2)层析柱(1.0×20cm (1支/组>(3)aktatm start(1套/组)(4)部分收集器及收集试管(4ml/管)(1台/组)(5)—20℃冰箱〈保存样品用)(6)微量移液枪200ul、1000ul(7)1.5ml离心管〔留样品ⅲ和样品ⅳ用(8)7ml离心管(留样品ⅳ用)(9)恒温水浴(50℃、100℃)(10)试管、移液管、试管架等实验方法和步骤:1、仪器连接(1〉接通各仪器电源,将a,b泵头分别放置a,b两个溶液瓶中。
注意b为含nacl溶液。
(2)点击电脑桌面上unicorn软件图标,打开软件。
选择system control ,点击ok,进入操作界面。
点击connect(3)在操作界面的工具栏,点击mannual run。
出现flowrate 窗口,调节flowrate为1ml/min,确定。
生化实验报告-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蔗糖酶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三、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讨论和心得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原理2、学习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学习蔗糖酶活性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离子交换层析由于蔗糖酶的pI 偏酸性,所以在pH7.3 缓冲液的环境中,粗分离纯化样品蔗糖酶带负电荷,因此我们用阴离子交换剂可以先与蔗糖酶样品可逆交换吸附,然后通过用盐离子强度逐渐提高的洗脱液,使蔗糖酶和其他杂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与离子交换剂的亲和力降低,把不同的蛋白质按所带电荷的强弱逐一被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蔗糖酶的目的。
2、酶活力检测蔗糖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蔗糖水解为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还原糖)。
(50℃水解) 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深度成正比。
(100℃显色)三、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1、实验材料蔗糖酶粗分离纯化(溶解即为样品Ⅲ) 2、实验试剂⑴ DEAE-Sepharose Fast Flow⑵ 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⑶ 20mmol/L Tris-HCl (1mol/L NaCl )pH7.3缓冲液 ⑷ 0.2mol/L 乙酸缓冲液,pH4.5 ⑸ 5%蔗糖溶液⑹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3、实验仪器(1)高速冷冻离心机(2)层析柱(φ1.0×20㎝ )(1支/组)(3)ÄKTA TM start(1套/组)(4)部分收集器及收集试管(4ml/管)(1台/组)(5)-20℃冰箱(保存样品用)(6)微量移液枪 200ul、1000ul(7)1.5ml离心管(留样品Ⅲ和样品Ⅳ用)(8)7ml离心管(留样品Ⅳ用)(9)恒温水浴(50℃、100℃)(10)试管、移液管、试管架等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仪器连接(1)接通各仪器电源,将A,B泵头分别放置A,B两个溶液瓶中。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血清蛋白
>单PI纯A >pPHIB梯度洗脱 =P• I溶A液>pPHI值B对蛋白质带电量的影响
操作一
➢膨润 ➢转型
DEAE-纤维素 8g 0.5M HCl 50 ml 混匀后静置30分钟 充分洗涤至 PH≥4
0.5M NaOH 50 ml 混匀后静置30分钟 充分洗涤至 PH≤8
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
+ + + + H
H H H 在H+的攻击下产生SP2杂 化,从而形成带有正电荷
的基团
H+ H+ H+ H+
H+ H+ H+ 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
OH
起始洗脱液,排气、查漏
上口倒入纤维素
已平衡好的纤维素
纤维素沉降完全
纤维素1/2~2/3高度 保留弯月形液体界面
流出管口封闭
操作三 加入样品
加入血清 0.5 ml
待样品完全进入
加入起始洗脱液
洗脱液高约1厘米
层析柱上口旋紧 流出管口封闭
加样前
加样后 样品流入 凝胶
生物化学实验-离子交换层析
1、仪器连接
AB
开关
A、 50ml 20mmol/L Tris-HCl,pH7.3缓
冲液
B、 50ml 20mmol/L Tris-HCl,(0.5
mol/L NaCl) pH7.3缓冲液 1.接通各仪器电源,将A,B泵头分别放置
A,B两个溶液瓶中。注意B为含NaCl溶
液。1:缓冲液阀(Buffer valve) 2. 点2:击混电和脑器桌(面M上ixUenri)corn软件图标,打 开软3:件样。品选阀择(SySsatemmplCeovnatrlovel ,)点击OK ,进4:入泵操(作P界u面m。p)点击Connect 3. 在5:操压作力界传面感的器工(具P栏re,ss点u击reMannual Rusne。n出so现r)FlowRate 窗口,调节flowrate 为 61:ml清/m洗in,阀确(定Wa。sh valve)
Wash valve Collector
(1)连接混和器及样品阀,流速调整为1.0ml/min (2)切换至BufferB,直至Conductivity到达40mS/cm (3)连通BufferA,直至Conductivity接近2并平稳 ,准备装柱
3、装柱和平衡: (1)检查层析柱的两端接头,底端有膜的置于下方。 (2)程序暂停。将层析柱放入卡槽,上端接头与混合器(mixer) 相连,下端接头与样品阀(sample valve)相连。
实验器材与仪器
1、高速冷冻离心机 2、层析柱(φ1.0×20㎝ )(1支/组) 3、ÄKTATM start(1套/组) 4、部分收集器及收集试管(4ml/管)(1台/组) 5、-20℃冰箱(保存样品用) 6、微量移液枪 200ul、1000ul 7、1.5ml离心管(留样品Ⅲ和样品Ⅳ用) 8、7ml离心管(留样品Ⅳ用) 9、恒温水浴(50℃、100℃) 10、试管、移液管、试管架等
层析技术(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层析技术(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纸层析法——转氨基作用验证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纸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纸层析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体内α-氨基酸的α-氨基在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移换至α-酮酸的过程,称氨基移换作用。
此类酶各有一定的特异性,普遍存在于动物各组织中。
本实验是将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肝匀浆中的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进行氨基移换反应,然后用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其反应过程如下:由于谷氨酸、丙酮酸在肝匀浆中可循其他代谢途径分解和转化,影响氨基移换过程的观察,因此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一碘醋酸(或一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他代谢过程。
三、试剂、器材与实验材料试剂:1%谷氨酸钾溶液、1%丙酮酸钠溶液、0.25%一碘醋酸钾溶液、5%HAc溶液、0.01mol/L,PH7.4磷酸缓冲溶液、展开剂、0.1%丙氨酸溶液、0.1%谷氨酸钾溶液0.1%茚三酮乙醇溶液器材:烘箱、剪刀、镊子、天平、研钵、滴管、烧杯、恒温水浴箱、10cm*20cm层析滤纸、层析缸、喷雾器、电吹风机、15mm*100mm试管及试管架实验材料:小白鼠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肝匀浆的制备取小白鼠1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出肝脏,经0.9% NaCl溶液洗去血污后,称取肝脏约1 g,置研钵中加入玻璃砂少许(或用玻璃匀浆器研磨),然后加0.01 mol/L,pH=7.4磷酸缓冲溶液1ml磨成匀浆,之后再加入4ml磷酸缓冲液。
2、转氨酶反应取短离心管2只编号(1、2),各加肝匀浆10滴,先将2号管置沸水浴中5分钟。
两管各加1%谷氨酸钾溶液10滴,1%丙酮酸钠溶液10滴,0.25%一碘醋酸钾溶液5滴,同置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血清蛋白质
一、原理(1)
阴离子交换R-N+(CH3)3Cl- +A-B+
季胺基
阳离子交换R-SO-N+(CH3)3A-+B+ClR-SO-3 B + + A-H +
交换剂的基本类型包括: 树脂\纤维素\葡聚糖 依据被分离样品带电情况而选择阴阳交换剂。
二、器材与试剂
1、器材: 层析柱 移液管 滴管 玻璃棒 烧杯 部分收集器 恒流泵 试管及试管架
滤纸 剪刀及镊子 塑料反应板
2、试剂: (1)0.3M pH6.5醋酸铵缓冲液 (2)0.06M pH6.5醋酸铵缓冲液 (3)0.02M pH6.5醋酸铵缓冲液 (4)200g/L 磺基水杨酸
三、操作
1、装柱:方法同“血清白蛋白盐析及分子筛层 析脱盐”,用0.02M NH4Ac平衡柱子。
2、加样:取2ml血清轻轻加于柱床上,待血清 样品全部进入柱床后,用移液管吸0.02M NH4Ac 溶液约4-5ml加于柱床上。
3、洗脱:连接衡流泵并以1-1.5ml/min的流速 继续用0.02M NH4Ac溶液淋洗,随时监测γ-球蛋 白的流出(约5-6ml液体),并接收,留作电泳 用。
四、现象及解释: 五、结果与讨论:
4、洗脱:收到γ-球蛋白后,继续洗脱30ml, 然后提高盐浓度至0.06M NH4Ac, α-球蛋白 和β-球蛋白可被洗脱下来,收集5-6ml,检 测到蛋白质后继续洗脱30ml。最后,再将盐 浓度提高到0.3M NH4Ac,则白蛋白被洗脱下 来,随时监测蛋白的流出并接收,留作电泳 用。
5、结束:收到白蛋白后继续洗脱10-1 5分即可结束。
一、原理(2)
DEAE纤维素为阴离子交换剂,能吸附带负电荷 的物质,在0.02M pH6.5醋酸铵缓冲液条件下,牛 血清中的白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均带负电 荷,能被DEAE纤维素吸附。而γ-球蛋白带正电荷 不被吸附而直接流出,此时收集的即为提纯的γ球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离子交换层析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2. 学习离子交换层析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层析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实验中,待分离的蛋白质溶液通过填充有离子交换剂的层析柱,蛋白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发生可逆交换。
根据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和离子交换剂选择性的不同,蛋白质在层析柱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通过改变洗脱液的条件(如离子强度、pH值等),可以使蛋白质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收集各个洗脱峰,从而得到纯净的蛋白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蛋白质样品、离子交换树脂、洗脱液、缓冲液等。
2. 仪器:层析柱、恒流泵、紫外检测仪、记录仪、烧杯、移液管、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柱:将离子交换树脂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去除杂质,然后用缓冲液平衡。
2. 样品处理:将蛋白质样品用缓冲液稀释,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
3. 上样:将平衡好的层析柱垂直放置,用缓冲液冲洗层析柱,待柱床稳定后,将稀释后的蛋白质样品上柱。
4. 洗脱:改变洗脱液的条件(如离子强度、pH值等),使蛋白质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
5. 收集洗脱液:收集各个洗脱峰,分别检测蛋白质含量。
6. 蛋白质鉴定:对各个洗脱峰进行鉴定,确定目标蛋白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分离出目标蛋白质,并得到其纯化曲线。
2. 结果分析:(1)实验过程中,层析柱的平衡、样品的处理、洗脱液的配制等环节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
(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的效果取决于离子交换剂的选择性、样品的预处理和洗脱条件等。
(3)实验中,通过改变洗脱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可以实现蛋白质的逐步洗脱,提高分离效果。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实验十二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核苷酸
实验八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核苷酸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以酵母RNA为材料,将RNA用碱水解成单核苷酸,再用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分离,最后采用紫外吸收法进行鉴定。
同时通过测定各单核苷酸的含量,可以计算出酵母RNA的碱基组成。
本实验的目的是:1. 了解掌握RNA碱水解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分离原理和方法3. 熟练掌握紫外吸收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1. RNA的碱水解实验室制备单核苷酸一般用化学水解法(酸、碱水解)和酶解法。
RNA用酸水解可得到嘧啶核苷酸和嘌呤碱基;用碱水解可得到2'一核苷酸和3'一核苷酸的混合物;用5'一磷酸二酯酶或3'一磷酸二酯酶水解则分别可得到5'一核苷酸或3'一核苷酸。
RNA用碱水解,经过2'、3'一环核苷酸中间物,而后水解生成2'一核苷酸和3'一核苷酸。
如下图所示。
碱水解一般采用0.3M的KOH,37℃保温18~20小时就能水解完全(也可以用1M KOH,80℃水解60min或0.1M KOH 100℃水解20min)。
水解毕,用2M HClO4中和并逐滴调节至pH=2左右,生成的KClO4沉淀,离心去除之。
上清液即为各单核苷酸的混合液。
然后根据所选离子交换剂的类型,将上清液调至适当的pH值,作样品液备用。
一般用阳离子交换剂,pH调至1.5左右,用阴离子交换剂,pH调至8 ~ 9(逐滴)。
此处用KOH是为了便于除去钾离子以降低样品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2. 单核苷酸的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各种物质带电状态(或极性)的差别来进行分离的。
电荷不同的物质对离子交换剂有不同的亲和力,因此,要成功地分离某种混合物,必须根据其所含物质的解离性质,带电状态选择适当类型的离子交换剂,并控制吸附和洗脱条件(主要是洗脱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亲和力大小顺序依次从层析柱中洗脱下来。
第212页共10页第213页共10页在离子交换层析中,分配系数或平衡常数(Kd)是一个重要的参数:Kd = Cs / Cm式中:Cs是某物质在固定相(交换剂)上的摩尔浓度,Cm是该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摩尔浓度。
层析技术(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层析技术(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纸层析法——转氨基作用验证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纸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纸层析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体内α-氨基酸的α-氨基在氨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移换至α-酮酸的过程,称氨基移换作用。
此类酶各有一定的特异性,普遍存在于动物各组织中。
本实验是将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肝匀浆中的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进行氨基移换反应,然后用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其反应过程如下:由于谷氨酸、丙酮酸在肝匀浆中可循其他代谢途径分解和转化,影响氨基移换过程的观察,因此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一碘醋酸(或一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他代谢过程。
三、试剂、器材与实验材料试剂:1%谷氨酸钾溶液、1%丙酮酸钠溶液、0.25%一碘醋酸钾溶液、5%HAc溶液、0.01mol/L,PH7.4磷酸缓冲溶液、展开剂、0.1%丙氨酸溶液、0.1%谷氨酸钾溶液0.1%茚三酮乙醇溶液器材:烘箱、剪刀、镊子、天平、研钵、滴管、烧杯、恒温水浴箱、10cm*20cm层析滤纸、层析缸、喷雾器、电吹风机、15mm*100mm试管及试管架实验材料:小白鼠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肝匀浆的制备取小白鼠1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出肝脏,经0.9% NaCl溶液洗去血污后,称取肝脏约1 g,置研钵中加入玻璃砂少许(或用玻璃匀浆器研磨),然后加0.01 mol/L,pH=7.4磷酸缓冲溶液1ml磨成匀浆,之后再加入4ml磷酸缓冲液。
2、转氨酶反应取短离心管2只编号(1、2),各加肝匀浆10滴,先将2号管置沸水浴中5分钟。
两管各加1%谷氨酸钾溶液10滴,1%丙酮酸钠溶液10滴,0.25%一碘醋酸钾溶液5滴,同置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
离⼦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蛋⽩质离⼦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蛋⽩质⼀、实验⽬的学习层析技术,掌握离⼦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蛋⽩质的操作⽅法。
⼆、基本原理离⼦交换层析是依据各种离⼦或离⼦化合物与离⼦交换剂的结合⼒不同⽽进⾏分离纯化的。
离⼦交换层析的固定相是离⼦交换剂,以液体为流动相。
离⼦交换剂由⼀类不溶于⽔的惰性⾼分⼦聚合物基质,通过⼀定的化学反应共价结合上某种电荷基团形成。
离⼦交换剂可以分为三部分:⾼分⼦聚合物基质、电荷基团和平衡离⼦。
电荷基团与⾼分⼦聚合物共价结合,形成⼀个带电的可进⾏离⼦交换的基团。
平衡离⼦是结合于电荷基团上的相反离⼦,它能与溶液中其它的离⼦基团发⽣可逆的交换反应。
平衡离⼦带正电的离⼦交换剂能与带正电的离⼦基团发⽣交换作⽤,称为阳离⼦交换剂;平衡离⼦带负电的离⼦交换剂与带负电的离⼦基团发⽣交换作⽤,称为阴离⼦交换剂。
假设以RA+代表阳离⼦交换剂,其中A+代表平衡离⼦,A+可以与溶液中的阳离⼦B+发⽣可逆的交换反应,其反应式为RA+ + B+↔ RB+ + A+上述反应能迅速达到平衡,平衡的移动遵循质量作⽤定律。
下⾯以阴离⼦交换剂为例简单介绍离⼦交换层析的基本分离过程。
阴离⼦交换剂的电荷基团带正电,装柱平衡后,与缓冲溶液中的带负电的平衡离⼦结合。
待分离溶液中可能有正电基团、负电基团和中性基团。
加样后,负电基团可以与平衡离⼦进⾏可逆的置换反应⽽结合到离⼦交换剂上,⽽正电基团和中性基团则不能与离⼦交换剂结合,随流动相流出⽽被去除。
通过选择合适的洗脱⽅式和洗脱液,如增加离⼦强度的梯度洗脱。
随着洗脱液离⼦强度的增加,洗脱液中的离⼦可以逐步与结合在离⼦交换剂上的各种负电基团进⾏交换,⽽将各种负电基团置换出来,随洗脱液流出。
与离⼦交换剂结合⼒⼩的负电基团先被置换出来,⽽与离⼦交换剂结合⼒强的,需要较⾼的离⼦强度才能被置换出来,这样各种负电基团就会按其与离⼦交换剂结合⼒从⼩到⼤的顺序逐步被洗脱下来,从⽽达到分离⽬的。
实验十二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蛋白质
实验十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实验原理1.离子交换与洗脱所谓离子交换,是指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与另一种靠静电力结合在惰性载体上的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的过程,即溶液中的离子结合到载体上而载体上的离子被替换下来。
若惰性载体上以共价键结合着带正电荷的活性基团,则可交换阴离子,叫阴离子交换剂;若以共价键结合着带负电荷的活性基团,则可交换阳离子,叫阳离子交换剂。
在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物中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及电荷多少不同,有的能与特定离子交换剂结合,有的不能结合;能与离子交换剂结合的蛋白质中,结合力的大小也不一定相同,所以,采用适当的洗脱条件,可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离。
离子交换过程可以表示如下:■一R+Y一+x一→■一R+X一+Y一(阴离子交换)■一R—Y++x+→■一R—X++Y+(阳离子交换)上式中,■代表惰性载体;R代表惰性载体上的活性基团;Y代表平衡离子(可替换离子);x代表蛋白质分子。
样品进入离子交换柱之前,共价结合于惰性载体上的活性基团大部分处于溶剂化状态,并吸附着平衡缓冲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蛋白质样品进入离子交换柱后,由于分子表面一些基团的电荷性质与交换剂上活性基团的电荷性质相反,因而会通过静电引力结合于交换剂上,并把其原来吸附的平衡离子取代下来。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力取决于分子表面能够与离子交换剂形成静电键的数目,而后者首先与分子所携带的电荷的数目有关,其次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及电荷排列也有一定关系,因为它们与蛋白质分子是否易于在离子交换剂上的适当部位形成静电键有关。
总的来说,蛋白质分子与交换剂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结合状态:①蛋白质分子与交换剂之间的静电键数目很多,以致它们同时解离的机率等于零。
洗脱时,这部分蛋白质由于结合紧密而停留在柱顶端。
②蛋白质分子与交换剂之间的静电键数目相对较少,它们同时解离的机率达到某一有限值(0~1之间)。
洗脱时,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的静电键在某一时间里同时解离,随洗脱液向下移动。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手写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手写1、树脂的处理干树脂经蒸馏水膨胀,倾去细小颗粒,然后用4倍体积的2mol/L HCI及2mol/LNaOH依次浸洗,每次浸2h,并分别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再用1mol/LNaOH浸半小时(转型),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2、装柱前的准备选择直径1cm长度15~20cm的层析柱,观察柱底端滤膜是否完好,分别用流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
将层析柱垂直装在铁架台上,柱进水口和出水口装上橡皮管,关闭柱底端出口,在柱内注入少许(约1cm高)的洗脱液,打开出水口,排净管内空气后关闭出水口。
3、装柱向盛有已处理好的树脂的烧杯中加适量洗脱液,用玻棒轻轻将树脂搅成悬浮状,然后沿柱内壁小心地加至适当高度。
倒入速度不要太快,以免产生泡沫和气泡。
待树脂在柱底部有明显沉积(约1cm高)后,缓慢打开出口(或用滴管吸出柱内上层过多的洗脱液),继续加入树脂直至树脂沉积达5cm 高。
装柱要求连续,均匀,无文格、无气泡,表面平整,液面不得低于树脂表面,否则要重新装柱。
4、平衡层析柱装好后,接上已调好流速的恒流泵,用洗脱液以0.4mL/min 的流速进行平衡,直到流出液的pH与洗脱液pH相同(约需2~3倍柱床体积)。
5、加样关闭恒流泵,关闭层析柱底端出口,移去层析柱上端出口塞,缓慢打开层析柱底端出口,小心使层析柱内液体流至层析柱床体表面时,立即关闭出口。
用移液枪吸取0.5mL样品液沿柱内壁缓慢加入柱中,以免冲坏树脂表面。
加样完毕后,慢慢打开层析柱底端出口,使液面降至与树脂表面相平处关闭。
吸取少量缓冲液冲洗柱内壁数次,加缓冲液至液层3~4cm左右,接上恒流泵。
加样时应注意避免冲破树脂表面,避免将样品全部加在某一局限部位。
6、洗脱以柠檬酸缓冲液洗脱,洗脱流速24mL/h,每管4mL10min一管(试管收集前提前编号)。
7、测定分别取各管洗脱液1mL各加入苗三酮显色剂1mL混合后沸水浴5min,冷却,各加0.1%CuSO4液3mL混匀,测定代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报告
引言: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
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研究不同离子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行为,并探讨离子交换层析的应用潜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离子交换树脂、不同离子溶液、蒸馏水。
仪器:离子交换层析柱、分光光度计。
方法:
1. 准备不同离子溶液,浓度分别为10 mM。
2. 将离子交换树脂装入层析柱中,并用蒸馏水洗涤至平衡。
3. 将不同离子溶液分别加入层析柱,收集洗脱液。
4.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洗脱液中离子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离子在离子交换层析柱上的吸附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以Na+、K+、Ca2+、Mg2+为例,我们发现Na+和K+的吸附量较小,洗脱较快,而Ca2+和Mg2+的吸附量较大,洗脱较慢。
这是因为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功能基团与离子之间的亲和性不同所致。
进一步分析发现,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在水处理、食品加工、药物制备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潜力。
例如,在水处理中,离子交换层析可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
离子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在食品加工中,离子交换层析可用于去除食品中
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食品质量;在药物制备中,离子交换层析可用于纯化和分离药物成分,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效果。
此外,离子交换层析还可以与其他分离技术相结合,形成多重分离系统,提高分离效率。
例如,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逆流色谱等技术的结合,可实现对复杂混合物的高效分离。
结论: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离子在离子交换层析柱上的吸附行为,以及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的应用潜力。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