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结构力学方法)
1.1工程概况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260km , 西至康定约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1.2工程地质条件1.2.1 地形地貌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
隧道中部地势较高。
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
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
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
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
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
全年分早季和雨季。
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总则公路隧道是连接两个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必须经过谨慎的设计和施工。
本规范旨在规范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监管,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2.主要术语与符号本规范中使用的主要术语和符号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理解和应用。
其中包括隧道长度、洞口高度、洞门宽度、围岩等级等。
3.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在设计隧道之前,需要对隧道所在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
同时,需要对围岩进行分级,以便进行合理的隧道设计。
4.总体设计隧道的总体设计包括隧道长度、洞口高度、洞门宽度、隧道路面、隧道照明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车型等因素。
5.建筑材料隧道的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耐火性、耐久性、防水性等因素。
6.荷载隧道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荷载,包括车辆荷载、地震荷载等。
在计算荷载时,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结构和材料的承受能力。
7.洞口及洞门洞口和洞门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其宽度、高度、开启方式等因素。
同时,需要考虑洞口和洞门的防水和防火措施。
8.衬砌结构设计隧道的衬砌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围岩、荷载等因素。
9.结构计算隧道的结构计算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荷载、围岩、材料等。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10.防水与排水隧道的防水和排水是隧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规范是针对公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强制性标准。
在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必须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11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本章节主要介绍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的设计要求。
其中,小净距隧道是指净距小于7米的隧道,连拱隧道是指由多个拱形隧道相连而成的隧道。
本章节详细阐述了小净距隧道和连拱隧道的净高、净宽、弯曲半径、拱顶高度等设计参数的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和验收标准。
2021年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完整版)
2021年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完整版)单选题1.混凝土收缩试验,试件应密封处理,如在180d试验间隙内质量变化超过(),结果无效。
A、5gB、10gC、15gD、20g答案:B解析:《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P134页,收缩试验期间,试件应无质量变化,在180d内质量变化不超过10g,否则无效。
2.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开挖工作面周围()倍洞径范围内受开挖影响最大。
A、1~2B、2~3C、2~5D、5~6答案:A解析: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为2~5倍洞径,围岩越差,影响范围越大,受施工影响最大的范围是2倍洞径之内。
3.隧道止水带的接头应连接牢固,宜设在距铺底面不小于()的边墙上。
A、100mmB、200mmC、300mmD、500mm答案:C4.石料的单轴压缩变形采用的试件个数为()。
A、3B、6C、9D、12答案:B解析:《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P31页,同一含水状态下每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6个。
5.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时要求围岩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
A、100%B、90%以上C、80-90%D、70-80%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需采用分期支护的隧洞洞室工程,后期支护应在隧洞位移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实施:①连续5d 内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1mm/ d;②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③洞室位移相对收敛值已达到允许相对收敛值的90%以上。
6.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试验是测定以一定试验条件下混凝土试件所能经受的()为指标的抗冻等级。
A、A:冷冻时间B、B:耐低温度数C、C:冻融循环次数D、D:耐融温度数答案:C解析:评价石料抗冻性好坏有三个指标:冻融循环后强度变化、质量损失、外观变化。
冻融试验后的材料无明显损伤(裂缝、脱层和边角损坏),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不大于2%,强度不低于试验前的0.75倍(冻融系数大于75%)时,为抗冻性好的石料。
课程 设计( 隧道) 模板
目录1 隧道基本情况说明 (1)1.1 设计标准规范 (1)1.2 技术标准 (1)1.3 工程概论 (1)1.3.1 隧道概述 (1)1.3.2 工程地质条件 (1)1.3.3 区构造 (2)1.3.4 水文地质条件域地质 (2)2 初步预设计 (3)2.1 围岩分类 (3)2.2 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 (4)2.2.1洞门位置 (4)2.2.2 洞门形式 (4)2.2.3 洞门确定 (5)2.3 隧道横断面设计 (5)2.3.1 隧道净空与限界 (5)2.3.2 隧道衬砌内轮廓线 (6)3 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验算 (8)3.1 洞门设计 (8)3.2 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8)3.2.1 翼墙 (9)3.2.2 主墙与翼墙共同作用的B部分 (11)3.2.3 主墙B部分 (12)3.2.4 主墙C部分 (13)3.3 出口段洞门设计 (13)4 衬砌内力及配筋计算 (13)4.1 Ⅴ级围岩衬砌设计 (13)4.1.1 支护参数 (14)4.1.2 衬砌内力计算 (14)4.1.3配筋计算 (34)4.1.4 衬砌安全性评价 (37)4.2 Ⅳ级围岩段衬砌设计(直墙拱形) (38)4.2.1 支护参数 (38)4.2.2衬砌内力计算 (39)4.3 Ⅱ、Ⅲ级围岩段衬砌设计 (48)4.3.1 支护参数 (48)4.3.2配筋计算 (49)5 辅助工程设计 (49)5.1 偏压处理方法 (49)5.2 超前支护设计 (49)6 施工组织设计 (52)6.1 概述 (52)6.1.1 隧道工程概述 (52)6.1.2资料依据 (52)6.1.3 施工准备工作 (52)6.2 施工方法 (53)6.2.1 施工方法选择的原则 (53)6.2.2 开挖方法 (53)6.3 普通水泥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施工 (57)6.3.1普通混凝土砂浆锚杆施工 (57)6.3.2喷射混凝土施工 (58)6.4 爆破设计 (59)6.4.1炸药品种选择 (59)6.4.2掘进进尺L (60)6.4.3 炮眼直径D (60)6.4.4炮眼布置 (60)6.4.5 装药结构 (61)6.5 出渣运输 (64)6.5.1 装渣方式 (64)6.5.2 装渣机械 (64)6.5.3 运输 (64)6.6 监控量测 (64)6.6.1 地表监测 (65)6.6.2 洞内监测 (66)6.6.3 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66)6.6.4 洞内监测 (69)6.6.5 洞内仪器施工方法及说明 (69)6.7 照明设计 (71)6.8 通风设计 (72)6.9 安全管理 (73)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隧道设计概述
隧道工程地质 勘察
隧道结构设计
隧道通风与照 明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隧道防排水设 计
PRT ONE
PRT TWO
隧道设计:指 对隧道进行规 划、设计、施 工和维护的过
程
概念:隧道设 计包括隧道结 构设计、隧道 通风设计、隧 道照明设计等
目的:确保隧 道的安全、舒 适、高效运行 提高隧道的使 用寿命和维护
等
地质勘察成果的 验证:通过现场 试验、监测等方 式验证地质勘察 成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PRT FOUR
隧道结构形式:分为单洞、双 洞、三洞等
隧道结构特点:具有抗压、抗 拉、抗剪等力学性能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环境影 响等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等
隧道施工方 法的选择需 要考虑地质 条件、交通 流量、施工 难度等因素
目的: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 全
要求:实时监测隧道变形、应 力、位移等参数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地 质条件确定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监控量测方法:包括位移监 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
通风设计:采 用自然通风或 机械通风确保 隧道内空气流
通
照明设计:采 用LED照明确 保隧道内光线 充足提高行车
安全
照明亮度:根 据隧道长度和 宽度确定合适
的照明亮度
照明布局:合 理布局照明设 备确保隧道内 光线均匀分布
通风与照明的 协调:确保通 风与照明设备 的协调工作提 高隧道内环境
隧道出入口3s行程内线形一致性判断
隧道出入口线形一致性判断及程序实现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_D70-2004)规定,隧道洞外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并符合隧道洞口内外各3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面线形应一致。
目前对这一规范要求的解读存在一定问题:通常情况下,若隧道洞口内外各3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落在平曲线的圆曲线段或直线段范围内,则认为符合规范要求,但是,若隧道洞口内外各3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落在缓和曲线段内,或者一部分落在缓和曲线段,一部分落在圆曲线段或直线段,则对于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分歧。
2003 年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 对隧道平面线形没有特殊规定, 对洞口线形规定为“隧道洞口内外侧不小于3 s 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形应一致”。
条文说明强调“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没有进一步说明“线形应一致”的含义。
于2006 年10 月1 日起执行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06) 在最后审稿时, 将“平纵线形应一致”修订为“平面线形不应有急骤的方向改变”,但又没有解释什么情况属于“有急骤的方向改变”。
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模糊而有歧义的规定使设计受到很大限制,往往为了符合规范规定,不得不调整线位或者采用高指标,这样常常会增加工程的造价,给施工带来技术难题,即使如此,线形前后也不一定协调。
因此,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使线形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突破这一规范。
研究思路规范关于隧道出入口线形3秒连续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隧道出入口存在黑洞和白洞的效应,这给驾驶员的视距造成障碍。
假如,隧道出口是一个缓和曲线参数非常大的曲线,如A=2000,这样的缓和曲线在一个较短的长度范围内(驾驶员视距障碍的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可以取3秒行程)可以看作是圆曲线,即驾驶员按照圆曲线行驶一段后,其位置与按缓和曲线行驶的位置的偏差很小。
如果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线形上可不受这约束。
因此,首要问题就这个偏差取多少合适。
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工程B》试题13
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工程B》课程考核试卷13(课程代码:8700630)注:(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2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80分。
满分100分,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全部写在本试卷上,写在其它纸上一律无效。
(3)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隧道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向)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无分。
1、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A、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的垭口的选择B、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方向的垭口的选择C、隧道穿越分水的垭口时,隧道标高的选择D、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小于()A、0.3%B、1%C、3%D、4%3、光面爆破中周边眼的作用是:( )A、减小超挖和欠挖B、节约炸药C、增加爆破自由面D、保证爆破安全,防止瞎炮4、关于隧道建筑限界,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隧道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B、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设备可以安装在建筑限界内 C、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及内装等附属设备均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内D、隧道建筑限界不包括检修道5、同时设置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隧道内基本上不产生沿纵向流动的风,只有横向方向的风流动,这种方式的通风属于()A、纵向式通风B、横向式通风C、半横向式通风D、混合式通风6、光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的主要区别是()A、减小超挖和欠挖方面B、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起爆顺序不同C、装药量不一样D、炮孔深度不一样7、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将围岩分为( )A、三级B、四级C、五级D、六级8 作用在衬砌上的下列荷载,属于被动荷载的是()A、围岩压力B、衬砌自重C、水压力D、围岩弹性抗力9、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对地面建筑物不会有很大影响10、按隧道照明亮度曲线的组成要求,各照明段的亮度大小应该是:A、基本段亮度>过渡段亮度>入口段亮度B、基本段亮度<过渡段亮度<入口段亮度C、过渡段亮度>基本段亮度>入口段亮度D、基本段亮度>入口段亮度>过渡段亮度11、在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之间大面积铺设的塑料防水板属于()A、截水措施B、堵水措施C、排水措施D、支护措施12、道路隧道主体构造,通常指()A、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B、洞身衬砌C、洞门构造物D、包括通风、照明、给排水等在内的所有构造物13、从通风效果和灾害救援的角度来看( )A、半横向通风优于全横向通风B、在单向交通隧道中纵向通风最好C、纵向通风优于半横向通风D、全横向通风最好14、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这是()A、有利于洞门的修筑B、有利于隧道通风C、尽量避免大挖大刷边仰坡D、有利于隧道排水15、为防止隧道结构偏压的产生()A、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平行B、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斜交C、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平行D、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正交16、直墙式衬砌一般适用于()A、Ⅰ、Ⅱ级围岩B、Ⅳ级围岩C、Ⅴ级围岩D、Ⅵ级围岩17、当洞门外需要设置遮光棚时,一般采用()A、端墙式洞门B、翼墙式洞门C、削竹式洞门D、遮光棚式洞门18、在隧道周边设置的盲沟属于()A、截水措施B、排水措施C、堵水措施D、以上所有答案都不是19、对混凝土和石砌矩形截面构件进行强度验算时,当截面偏心距e0与截面厚度d的关系为()时,按抗拉强度控制承载力A、e0≤0.2dB、e0≥0.2dC、e0>0.2dD、e0=0.2d20、围岩压力属于()A、永久荷载B、可变荷载C、偶然荷载D、被动荷载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围岩的局部变形原理2、支护特性曲线3、开挖面的“空间效应”4、越岭隧道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简述隧道塌方的处理措施?(10分)2、影响隧道通风方式选择的因素有那些?(4分)3、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3分)4、目前进行隧道结构设计的计算模型主要有哪几种?(6分)5、公路隧道洞身衬砌有哪些基本类型? (7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锚喷支护的施工原则?2、新奥法施工,按开挖面的大小与位置可分成哪几种开挖方法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五、计算题(共10分)1、隧道穿过Ⅳ级围岩,埋深H=4.0m,采用钻爆法施工,隧道的宽度B=8.0m,高度h=8.5m,围岩天然容重γ=20kN/m3,假定该隧道围岩不产生显著偏压力和膨胀压力,试问:①该隧道属于深埋隧道还是浅埋隧道?②计算该隧道垂直均布围岩压力。
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继续教育
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控制要点(每日一练)考生姓名:李颖考试日期:【2020-07-28 】判断题(共20 题)1、修建隧道就是在其所穿越的地层内开挖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空间,施工方法必须要安全、经济、快速有效。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中,隧道围岩分为四个级别。
(B)•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B3、公路隧道开挖方法需综合考虑围岩级别、断面尺寸、周围环境等因素。
(A)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4、IV级、V级围岩稳定性差,岩石较破碎条件下,隧道开挖可采用全断面开挖。
(B) •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B5、V级、VI级围岩稳定性更差,岩石更破碎,隧道开挖可选用CD法、CRD法或者双侧壁导坑法。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6、隧道施工时,必须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严禁浓度超标施工作业。
(A)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7、隧道施工时,必须强化施工工序和现场管理,确保支(防)护到位,严禁支护滞后和安全步距超标。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8、隧道监控量测数据超标时,应立即停工撤人,严禁冒险施工作业。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中,对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查项目为关键项目(以“Δ”标识),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机电工程为100% ),否则不合格。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B10、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不得有空洞。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11、喷层可采用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填充。
(B)•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12、应严格控制欠挖。
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断面严禁欠挖。
隧道设计规范2004
1.0.10 公路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 规范。 2 主要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 2.1.1 公路隧道 road tunnel 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 • 2.1.2 山岭隧道 mountain tunnel 贯穿山岭或丘陵的隧道。是相对于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表示修建场所不同的名称。 • 2.1.3 岩石质量指标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 指 10cm 以上长度的岩心累计的钻孔长度百分比。 • 2.1.4 岩体分级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以土木工程为对象,将岩石集合体(岩体)分成稳定程度不同的若干级别。 • 2.1.5 环境调查 environmental survey 因修建隧道而对路线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的调查。 • 2.1.6 水文调查 hydrological survey 对隧道工程及周边环境有影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所进行的调查。 2.1.7 地质调查 geological survey 为了解岩体或地层的分布、形成年代、风化程度或地质构造等而进行的调查。 • 2.1.8 隧道涌水 water inflow into tunnel 伴随隧道开挖,从隧道周边围岩流入隧道内的地下水。 • 2.1.9 荷载 load 指作用于结构物而使结构产生应力的力量。 • 2.1.10 围岩压力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 2.1.11 偏压 unsymmetrical pressure 作用于隧道的压力左右不对称,一侧压力特大的情况。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不对称荷载 2.1.12 松散压力 loosening pressure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oad TunnelJTG D70--2004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4年11月Ol 日关于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公告第19号现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自2004年11月1日起实行,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同时废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1.0.3、1.O.5、1.O.6、1.0.7、3.1.1、3.1.3、7.1.2、8.1.2、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版中关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编制,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政编码:40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OO四年七月九日前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白1990年12月l日发布实施以来,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工程科技进步和规范其设计行为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近十多年来隧道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该规范当时所依托的技术已有相当一部分较为陈旧,许多规定已明显落后于工程实际,极不适应当前隧道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该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为此,交通部以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下达了修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决定。
根据该文通知,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修订工作主编单位,浙让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学院为参编单位,并邀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
隧道涌水量估算简析
隧道涌水量估算简析说明:本次主要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针对钻爆法施工的山岭隧道关键词:隧道围岩;围岩分级;地下水;综合围岩分极;1、前言随着技术水平和施工要求的提高,基于定性分析的隧道涌水量预测逐渐发展为定量评价与计算。
尤其是近几年凡涉及隧道勘察部分,均要求设置合理的现场水文试验项目,根据水文参数对隧道涌水量进行定量评价与计算。
根据我公司完成的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隧道涌水量估算的过程进行简要的概述。
本项目坑道部分全长约470m,洞室工程约2900㎡。
2、坑道部分水文地质条件基岩裂隙水主要存在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
接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补给,构造裂隙不太发育,补给量少,透水性差,水量贫乏。
节理裂隙密集带、强风化带和断层破碎带透水性和富水性相对较好。
基岩裂隙水沿张裂隙下渗至中风化岩面,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水力梯度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迳流,主要沿基岩迳流。
3、现场水文地质试验的选择为了测定岩体的裂隙性和渗透性,提供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可选择的现场水文地质试验方法有:⑴现场抽水(提水)试验在坑道钻孔中进行,坑道钻孔孔深一般50~100m,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仅节理裂隙密集带、强风化带和断层破碎带透水性和富水性相对较好。
如设置观测孔意义不大,同时会增加不少的额外工作量。
采用不带观测孔抽水也只能初步测定含水层的渗透性参数。
现场抽水(提水)试验历时较长,一次试验(三个落程)至少需要24个小时以上。
综合分析现场抽水(提水)试验对本工程性价比很低,不大适宜。
⑵现场注水试验采用分段试验法进行,在勘探孔深较浅时比较实用,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需对上部非试验段进行水泥护壁、止水。
止水后再进行钻探,止水效果难以保证,容错率较低,同时封孔止水过程等待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⑶现场压水试验试验方法为单栓塞分段隔离法。
可在钻探过程选择有针对性的地层(如节理密集带、断层破碎带)作为试验段,灵活性较大,本工程较适宜。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 课程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熟悉矿山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工艺,掌握公路隧道施工设计的基本方法。
2 题目《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题目一: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II 类围岩(即IV级围岩),埋深H=3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3 KN/m3,计算摩擦角ф=35o ,变形模量E=6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二: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I 类围岩(即V级围岩),埋深H=5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0 KN/m3,计算摩擦角ф=25o , 变形模量E=1.5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三:某一级公路隧道通过III 类围岩(即IV级围岩),埋深H=3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3 KN/m3,计算摩擦角ф=35o ,变形模量E=6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四:某一级公路隧道通过II 类围岩(即V级围岩),埋深H=5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0 KN/m3,计算摩擦角ф=25o , 变形模量E=1.5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五: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V类围岩(即III级围岩),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5 KN/m3,计算摩擦角ф=50o , 变形模量E=10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六:某一级公路隧道通过IV类围岩(即III级围岩),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5 KN/m3,计算摩擦角ф=50o, 变形模量E=10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以上六题共用条件:衬砌材料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材料容重γh=22 KN/m3,变形模量 E h=25GPa)3 隧道洞身设计内容(1) 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行车速度确定公路隧道建筑限界(2) 按公路隧道要求对隧道衬砌进行结构设计(拟定结构尺寸);(3) 按规范确定该隧道的竖向均布压力和侧向分布压力;(4) 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画出弯矩图和轴力图);(5) 对衬砌结构进行配筋验算。
设计
1.1工程概况丘陵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公路双连拱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进口桩号为K93+165,出口桩号为K93+350,隧道全长185米;隧道位设计纵坡为2.6%,里程由大到小为下坡。
1.2 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进行设计计算。
1.3 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山岭重丘高速公路;(2) 洞内设计车速:80 km/h;(3) 通风、照明计算行车速度80km/h;(4) 设计交通量:28096辆/日(小汽车)。
1.4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情况1.4.1 地形地貌隧道区属红层深丘地貌,天坪丘隧道轴线走向进洞口240°,出洞口260°左右,进洞口段斜坡坡角10-30°,坡向150°,为逆向坡;出洞口斜坡坡向260°,坡角20-35°,为顺向坡。
隧道区地面标高420-470米左右,相对高差达50米。
隧道最大埋深为47m。
1.4.2地层岩性隧道区地层由第四系和侏罗系中统、中下统组成,岩性及分布特征如下:1) 第四系(Q)(1) 残坡积层(Q4dl+el):亚粘土,暗紫色,可塑,厚度0.80m左右。
主要分布在进洞口段斜坡上。
(2) 崩坡积层(Q4c+dl):块碎石土、砂土,棕黄色,土体松散,厚度1.50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出洞口段斜坡的局部地段。
2) 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砂岩(J2xs-ss): 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石英、长石,次云母等,泥质、钙质胶结,弱风化层岩石质硬,强风化层厚2.50-4.00m。
分布于隧道西侧斜坡(出洞口),地表可见其露头,完整系数0.83-0.84,完整性好,为隧道围岩主要岩体之一。
隧道RMR围岩分级法与中国围岩分级方法对比
RMR围岩分级法与中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比师伟史彦文韩常领曹校勇(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75)摘要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采用欧洲标准设计,隧道采用Bieniawski的岩体分级方法(RMR法)。
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围岩分级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该项目的设计依据。
本文详细介绍了RMR法的详细评级过程和评分标准,并把RMR岩体分级方法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围岩分级方法做一对比,可为以后采用欧洲标准设计的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东西高速公路围岩分级RMR法1.概述国内外现有的围岩分级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3种方法,且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定性分级法是通过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定性描述、鉴别、判断,或对主要因素作出评判、打分,经验的成分较大,有一定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在使用中随勘察人员的认识和经验的差别,不同的人对同一围岩往往作出级别不同的判断,常常出现与实际差别1~2级的情况。
定量分级法是根据对岩体(或岩石)性质进行测试的数据或对各参数打分,经计算获得岩体质量指标,并以该指标值进行分级。
如国外的N.Bartor的Q分级、Z.T.Bieniawsks的地质力学分级、Dree的RQD值分级等方法。
但由于岩体性质和赋存条件十分复杂,分级时仅用少数参数和某个数学公式难以全面准确地概况所有情况,而且参数测试数量有限,数据的代表性和抽样的代表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实施时难度较大。
我国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下文简称“BQ法”),以提高分级的可靠性。
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采用欧洲标准设计,隧道采用Bieniawski的岩体分级方法(RMR法)。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围岩分级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作为该项目的设计依据。
RMR法虽然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有所提及,但并没有详细的介绍。
(整理)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1、为加强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2、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工序管理。
第二章监控量测职责及组织机构1、监控量测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 **组员:** *** *** ***2、监控量测职责隧道监控量测实行施工单位、业主第三方、公司三级管理制度。
⑴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并组织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
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⑵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⑶按批准的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⑷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
⑸配合监控量测评估单位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
⑹根据监控量测复核成果,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反馈安全评估意见。
按规定向建设、监理单位提报监控量测抽检、复核报告。
第三章监控量测方法1、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在施工过程对开挖工作面周围的岩石特性、围岩状态、地下涌水情况等进行观察,并绘制地质素描和现场拍照,并对开挖后支护状态进行观察记录。
公路、铁路隧道规范列表
公路隧道规范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国家干线公路隧道代码
公路隧道环境检测设备技术条件
公路隧道火灾报警系统技术条件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200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_JTG_H12-2003
公路隧道照明灯具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日本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细则
JTGT_D70-2010_公路隧道设计细则_报批版
黄土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隧道电气设计规范
欧盟公路隧道最低安全标准和部分措施
铁路隧道规范
盾构法隧道防水技术工程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执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
隧道内接触网绝缘间隙
铁路大断面三台阶七部开挖法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隧道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铁路隧道术语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
铁路隧道照明设施与供电技术条件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铁路运营隧道空气中机车废气容许浓度和测试方法铁路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Road TunnelJTG D70--2004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实施日期:2004年11月Ol 日关于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公告第19号现发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自2004年11月1日起实行,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同时废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第1.0.3、1.O.5、1.O.6、1.0.7、3.1.1、3.1.3、7.1.2、8.1.2、10.1.1、15.1.1、15.1.2、16.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版中关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90)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编制,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政编码:400067),以便修订时参考。
特此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二OO四年七月九日前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026)白1990年12月l日发布实施以来,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工程科技进步和规范其设计行为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近十多年来隧道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该规范当时所依托的技术已有相当一部分较为陈旧,许多规定已明显落后于工程实际,极不适应当前隧道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该规范进行全面修订。
为此,交通部以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下达了修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决定。
根据该文通知,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修订工作主编单位,浙让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学院为参编单位,并邀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修订编制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就有关专题进行了研究,并听取了全国有关设计院和专家的意见。
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技术起步较晚,义经验和基础性工作不足,因此在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又采用或借鉴厂国外公路隧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本规范修订内容以高速公路隧道和—、二级公路隧道为主,同时也考虑到低等级公路隧道的需要,体现了高速公路隧道与—般公路隧道相结合;在技术上,既采纳了成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又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保留了一部分当前实用的较传统技术。
本规范各条文的规定均以可靠的技术依据和较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对于一些目前我国没有实践经验或不够成熟的技术内容没有纳入或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
修订中,充分考虑了与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协调性,并保持—致。
同时,在全面修订的原则下,尽量按原规范的风格编排撰写。
本次修订的重点为隧道调查、围岩分级、总体设计、喷锚支护与衬砌、洞口段工程、结构计算、特殊构造设计、特殊地质地段设计等,并增加了三车道隧道、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等内容。
本规范主要由总则、隧道调查及围岩分级、总体设计、建筑材料、荷载、洞口与洞门、衬砌结构、结构计算、防水与排水、小净距及连拱隧道、辅助通道、辅助工程、特殊地质地段、路基与路面、机电及其它没施等内容组成。
本规范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解释:工作。
为使本规范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编:400067)。
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参编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学院主要起草人:蒋树屏杨林德刘伟何林生程崇国吴德兴王华牢赵明阶王晓雯李勇王石春黄伦诲1 总则1.0.1 为给山岭公路隧道设计提供技术准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钻爆法为主要开挖手段的各级公路双车道隧道,其它形式的公路隧道可参照执行。
1.0.3 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隧道设计应有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营运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
1.0.4 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四类,如表1.0.4所示。
1.0.5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1.O.6 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
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
必要时应对有关的技术问题开展专项设计和研究。
1.0.7 隧道土建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制定地质预测方案,以及时评判设计的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
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
1.0.8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0.9 隧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
应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渣和污水。
1.0.10 公路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2 主要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公路隧道 road tunnel供汽车和行人通行的隧道,—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
2.1.2 山岭隧道 mountain tunnel指贯穿山岭或丘陵的隧道。
是相对于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表示修建场所不同的名称。
2.1.3 岩石质量指标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指l0cm以上长度的岩心累计的钻孔长度百分比。
2.1.4 岩体分级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以土木上程为对象,将岩石集合体(岩体)分成稳定程度不同的若干级别。
2.1.5 环境调杳 environmental、survey因修建隧道而对路线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的调查。
2.1.6 水文调查 hydrological survey对隧道工程及周边环境有影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所进行的调查。
2 .1.7 地质调查 geological survey为了解岩体或地层的分布、形成年代、风化程度或地质构造等而进行的调查。
2.1.8 隧道涌水water inflow into tunnel伴随隧道开挖,从隧道周边围岩流入隧道内的地下水。
2.1.9 荷载 load指作用于结构物而使结构产生应力的力量。
2.1.10 围岩压力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2.1.11 偏压 unsyrmmetrical pressure作用于隧道的压力左右不对称,一侧压力特大的情况;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不对称荷载。
2.1.12 松散压力 loosening pressure指因隧道的开挖爆破、支护的下沉以及衬砌背后的空隙等原因,致使隧道周边的围岩产生松动,以相当于一定高度的围岩重力,作为直接荷载作用于隧道支护和衬砌上的土压。
2.1.13 新奥法 NATM(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地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2.1.14 净空断面(内轮廓) inner section指隧道衬砌内侧的断面面积、形状。
2.1.15 洞门 portal在隧道的洞门部位,为挡土、坡面防护等而设置的隧道结构物。
2.1.16 衬砌lining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变形或坍落,确保围岩的稳定,或为处理涌水和漏水,或为隧道的内空整齐或美观等目的,将隧道的周边围岩被覆起来的结构体。
2.1.17 仰拱 invert为改善隧道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
2.1.18 小净距隧道 neighburhood tunnel指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结构。
2.1.19 连拱隧道 multi-arch tunnel指两洞拱部衬砌结构通过中柱相连接的隧道结构。
2.1.20 竖井 vertical shaft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而竖向设置的坑道。
2.1.21 斜井 incline,inclined shaft为改善营运通风或施工条件按一定倾斜角度设置的坑道。
2.1.22 横通道 horizontal edit将隧道划分成几个工区进行施工时,为搬入材料和出渣等而设置的大体上接近水平的作业坑道。
横通道有时也可用于营运通风。
2.1.23 超前导坑 advancing drift因隧道断面较大或围岩条件复杂等,在开挖中采用全断面法有困难的情况下,往往在隧道的开挖断面内超前开挖小断面的隧道,这种小断面的隧道称为超前导坑。
2.1.24 通风 ventilation将隧道内有害气体排出洞外的一种换气行为。
2.1.25照明 lighting通过在隧道内设置灯具,达到行车安全所要求的亮度。
2.2 符号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一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R 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a--混凝土或砌体的抗压强度;R1--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I s(50)--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K1——地下水影响修止系数;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 v--岩体完整性系数;J v,--岩体体积节理数;S n--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 k--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V 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V 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σmax——垂直洞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γ——围岩重度;k--弹性抗力系数;E--变形模量;μ-泊松比;φ--计算摩擦角;B——隧道开挖断面宽度;W--行车道宽度;L L--左侧向宽度;L R——右侧向宽度;L--侧向宽度;C——余宽;J——检修道宽度;h--检修道或人行道高度;R--人行道宽度;H--隧道建筑限界高度;K--围岩弹性抗力系数;δ——衬砌位移值;n——开挖边坡坡率;m——回填土石面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