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6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上:五微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③。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⑤。
【注释】①朗:月光明亮。
②(j i)矶: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译文】来和往相对,密集和稀疏相对,春燕轻舞和黄莺翻飞相对。
清风和明月相对,浓重的露水和轻轻的炊烟相对,经霜的菊花冷峻清逸,经雨的梅子果繁叶茂。
他乡的曲折小路和水边突出的岩石相对。
③朝:早晨。
珠玑:珍珠的统称。
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q i)欹: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
念:想着。
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
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原文】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译文】七彩的晚霞,犹如锦绣铺满天空;早晨的露珠晶莹剔透,犹如大大小小的珍珠。
盛夏的时候,身在他乡作客的人躺在石板上纳凉思念家乡,秋天转寒时,妻子为戍守边疆的丈夫捎寄棉衣。
⑤莎:草名,即香附。
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原文】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译文】春天的水面,天色刚刚暗下来,青草岸边的渔夫就回家去了;夕阳还在半山腰,绿绿的草原上已有牧童归来。
宽对猛,是对非①,服美对乘肥②。
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③。
桃灼灼,柳依依④,绿暗对红稀⑤。
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⑥。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①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②乘:乘坐。
此处动词做名词用,指乘坐的马匹。
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声律启蒙文言文翻译
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鹭对浴鸿。
三尺剑,六尺枪,岭北对江旁。
沙场秋点兵,马角对牛霜。
译文:
云彩与雨水相对,雪花与狂风相匹,夕阳照耀与晴朗的天空相对。
来去的鸿雁相对,栖息的鹭鸟与沐浴的鸿雁相对。
三尺长剑与六尺长枪相对,岭北之地与江边相对。
沙场上秋天检阅士兵,马蹄上的霜与牛身上的霜相对。
原文:
两岸山相对出,孤舟一叶归。
落花水底流,渔舟江上横。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两岸的山峦相对耸立,孤舟上的一片叶子归航。
落花在水中流淌,渔船在江面上横渡。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奏琴声又长啸。
深林中的人不知道,明月来照耀我。
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译文:
轻快的小船,短桨在西湖上行驶,景色美不胜收。
碧绿的湖水蜿蜒曲折,芳草覆盖的长堤,隐约间传来笙歌,处处相伴。
无风的湖面上如琉璃般光滑,不知不觉间船已移动。
原文:
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江水寒无声。
译文:
夜晚停泊在牛渚,怀念古代的将领,登上舟船仰望秋天的月亮。
空自回忆那位谢将军,江水寒冷无声。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声律启蒙》中的声律之美,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这部作品不仅教孩子们如何吟诗作对,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其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的详细注解与译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注解:“云”和“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相互对应。
“雪”与“风”也是气候的不同表现。
“晚照”指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二者形成对比。
“来鸿”是飞来的大雁,“去燕”是离去的燕子,一去一来。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是鸣叫的虫子,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状态。
译文:云对应着雨,雪对应着风,傍晚的阳光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飞来的大雁对应着离去的燕子,栖息的鸟对应着鸣叫的虫子。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注解:“三尺剑”指的是古剑长约三尺,“六钧弓”表示拉力强的弓。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方位的表述。
“清暑殿”是古代帝王的避暑宫殿,“广寒宫”则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月宫。
译文: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人间有清暑殿,天上有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注解:“两岸”指河流的两边,“晓烟”是清晨的雾气,“杨柳绿”描绘了杨柳的颜色。
“一园”指一个园子,“春雨”即春天的雨水,“杏花红”展现了杏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河流两岸清晨的雾气中杨柳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一个园子在春天的雨中杏花绽放得红艳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两鬓风霜”形容人的两鬓历经沧桑,“途次”指旅途中的停留之处,“早行之客”指早早出行的人。
“一蓑烟雨”指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晚钓之翁”是傍晚钓鱼的老翁。
译文:两鬓斑白、饱经风霜,是旅途中清晨就出发的过客;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是溪边傍晚钓鱼的老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声律启蒙 全文译文
《声律启蒙》的全文译文如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大抵功名意,功名两字轻。
窗前懒读五车书,腹内全无一点墨,偷负先生归去也,掩门。
此为上平声中的东韵。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书中涉及的资料非常丰富,多数为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其文笔流畅,音韵谐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译文仅供您参考,由于翻译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存在不尽准确的地方。
同时,由于《声律启蒙》的原文较长,译文可能无法涵盖原文的所有内容,建议您参考原文和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声律启蒙 原文及注释详解
十一真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1。
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2。
韩五鬼,李三人3,北魏对西秦4。
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5。
野烧焰腾红烁烁,溪流波皱碧粼粼6。
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7。
[注释]1獬豸(音xièzhì):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2韩卢: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猎犬,《战国策》的《秦策》、《齐策》中都有记载。
此处只用其字面意义与“苏雁”构成对仗。
苏雁: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
《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19年,后来两国交好,又互通使者。
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苏武流放的地方,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
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
陆橘:陆绩所收藏的橘子,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陆绩在六岁时在袁术处做客,偷偷塞在怀中三个橘子留给母亲。
表现了孝道,被归入“二十四孝”。
后用怀橘表示孝敬父母。
庄椿: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
《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长寿的代表。
3韩五鬼: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作《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李三人:唐代诗人李白《花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4北魏:南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
西秦: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5啭(音zhuàn):鸟叫。
《声律启蒙》原文与翻译
《声律启蒙》原文与翻译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一东原文跟翻译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翻译】: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
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
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翻译】:人间有消夏的消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
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满园春雨中杏花红艳。
两鬓白发沧桑,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客人了。
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钓鱼。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翻译】:沿续和变革相对,差异和相同相对,白发老翁和黄口小儿相对。
江风和海雾相对,牧童和渔翁相对。
颜回甘心居住在陋巷,阮籍哭于途穷,冀北和辽东相对。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翻译】:池中水可以浴足,迎面的风往往打头。
梁武帝曾在同泰寺讲经,汉高祖曾在未央宫宴请功臣。
尘世间烦恼事萦绕心头,懒得去抚弄七弦绿琴。
鬓角生满白发,不敢对着青铜镜梳妆打扮。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四支)
精心整理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译文】凉风阵阵,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春雨降落,梨花开放预示春天来临。
晋国的智伯对豫让有知遇之恩,豫让甘愿吞炭变哑去为智伯报仇;西晋的羊祜镇守荆州,深得百姓爱戴,羊祜死后,百姓每次看到他的墓碑都会潸然泪下。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①。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②。
汾水鼎,岘山碑③,虎豹对熊罴④。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⑤。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⑥。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注释】①围棋:此处是动宾结构,所以能与“舞剑”构成对仗。
②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
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
此名称出自于《新五代史?史弘(zhào)肇传》,史弘肇曾经说:安定国家、平息动乱靠的是长剑大韩,像“毛锥子”有什么用处呢?③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
岘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
【原文】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译文】笛声悠扬,如天外之音从云中飘落,船桨做响,渔船正驶向如雪般白茫茫的水面。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①。
三弄笛,一围棋②,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③。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④。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⑤。
【注释】①李苦:李子很苦。
《世说新语?雅量》说,晋王戎小时候,曾和一群小孩在大路边玩耍,看见道边一株李树上果实累累,但无人摘取。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前言——《声律启蒙》是清朝进士车万育所做,是古代儿童关于韵律学习的启蒙读物。
关于韵律的学习我们今天不需要了,因为不用去作诗,但是此书中包含很多典故和文化内涵,很多典故在古代诗词中反复出现,成为经典。
他们就像一颗颗宝石,车万育缀玉连珠,把它们织成一段段珠光闪闪的锦缎,熟悉它们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而如今关于《声律启蒙》的注解,往往缺少详细的内容,特别是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今天就帮助孩子们对《声律启蒙》中的成语典故以及文化内涵进行详细解读。
我们先来看第一篇,《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云对雨,雪对风,在成语里面云和雨往往一起出现,比如“朝云暮雨”、“翻云覆雨”。
有个典故叫“巫山云雨”,说的是楚襄王游巫山遇到神女的故事,所以李白有诗云:“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毛泽东也有首词说,“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还有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里都是借指自然风光。
风和雪在成语里也是一起出现,如“风花雪月”、“流风回雪”。
古诗词中也经常写到风雪,比如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辛弃疾的“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风雪在此借指恶劣的环境。
晚照对晴空,这一句的意境太美了,晚照就是夕阳西下之景,往往不免消极失落之感。
但是晚照一词又让人觉得大气磅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概。
怪不得黄霑要在《笑傲江湖》片头曲《沧海一声笑》里用到这个词,“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何其潇洒豪迈,何其英雄气概。
“一襟晚照”太爱这个词了。
宋代词人王诜的一首词开篇一句“小雨初晴回晚照。
”写得也特别有意境。
晴空,这个词与晚照相对,晴空万里,长烟一空让人的心情无比舒畅,特别是秋天的晴空,所以也就有了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
声律启蒙全文注释版本【注】《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创作的一部讲解四声的韵文,并附以详细的注释。
本文将按照《声律启蒙》的风格和格式,通过对每一句韵文进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之作。
天净沙·秋思【注】天净沙:天空至地的清净而纯净的沙地;秋思:对秋天的思念之情。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枯藤老树:枯萎的藤蔓和老树;昏鸦:在黄昏时分的乌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座小桥上有流水,在旁有居民的房屋;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吹着西风的瘦马;夕阳西下:太阳往西边落山;断肠人在天涯:伤心的人在边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霜。
【注】落红:凋谢的红色花朵;无情物:没有情感的事物;化作春泥:变成春天泥土的肥料;满面尘灰烟火色:满脸风尘、污垢的颜色;两鬓苍苍十指霜:两鬓白发如霜,十个指头发白。
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千山鸟飞绝:千山之间鸟儿不再飞翔;万径人踪灭:万径之中人的踪迹消失;孤舟蓑笠翁:独自坐在一只简陋的船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独钓寒江雪:独自在寒冷的江中垂钓,江面上覆盖着一层雪。
④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雪泥鸿爪影。
何处秋风至?【注】渔舟唱晚:渔船在夜晚咯咯地唱歌;响穷彭蠡之滨:在彭蠡湖边回荡;雪泥鸿爪影:秋天水中的雪泥淤堆、鸿鹄的脚印,表达了鄂尔多斯城市形象;何处秋风至:哪里才能感受到秋风的气息?⑤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江南可采莲:江南地区可以采莲花;莲叶何田田:莲叶绿油油一片;鱼戏莲叶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鱼儿在莲叶四周不停地嬉戏,形成了四个方向。
【总结】通过对《声律启蒙》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对其中的词句和意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纪晓岚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注释,引导读者感受诗歌中的美景和情感。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原文内容【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原文内容【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声律启蒙》作者(清)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几给事中。
康熙二年(1663),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宝庆府志》简介全文-卷[上]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声律启蒙》原文与翻译
【翻译】:人间有消夏的消暑殿,天上有凄冷的广寒宫。两岸晨雾弥漫杨柳翠绿,满园春雨中杏花红艳。两鬓白发沧桑,清晨就有急于赶路的客人了。傍晚烟雨迷蒙,老翁身披蓑衣在溪水边钓鱼。
沿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翻译】:沿续和变革相对,差异和相同相对,白发老翁和黄口小儿相对。江风和海雾相对,牧童和渔翁相对。颜回甘心居住在陋巷,阮籍哭于途穷,冀北和辽东相对。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翻译】:池中水可以浴足,迎面的风往往打头。梁武帝曾在同泰寺讲经,汉高祖曾在未央宫宴请功臣。尘世间烦恼事萦绕心头,懒得去抚弄七弦绿琴。鬓角生满白发,不敢对着青铜镜梳妆打扮。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一东原文跟翻译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翻译】: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晚上的夕阳和晴朗的天空相对。飞来的大雁和离去的燕子相对,回巢的鸟儿和低鸣的虫子相对。三尺长的剑,六钩重的弓,岭北和江东相对。
《声律启蒙》原文与翻译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原文内容【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原文内容【声律启蒙】全文及注释《声律启蒙》作者(清)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几给事中。
康熙二年(1663),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宝庆府志》简介全文-卷[上]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声律启蒙》 全文解释
《声律启蒙》全文解释
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对汉语言文字之美的全新认知大门。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你瞧,这多简单易懂呀!云不就常常和雨相伴嘛,下雪的时候自然是和呼呼的风在一起呀,傍晚的阳光和晴朗的天空可不就是很配嘛!就好像面包和牛奶是绝配一样!(就像你吃面包的时候总会想着来杯牛奶,它们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搭配在一起。
)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飞来的大雁和飞走的燕子,休息的鸟儿和鸣叫的虫子,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你眼前啦?这不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景象嘛,只是我们平时可能没有这么细致地去观察和感受。
(你想想,春天的时候,天上飞着大雁和燕子,树林里鸟儿安安静静地休息,虫子在欢快地叫着,多生动呀!)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哇,这里既有武器又有方位呢!三尺长的剑,那肯定很威风呀,六钧重的弓,那得多有力气才能拉开呀!岭北和江东,这就是不同的地方呀。
(就好像你有一把超级厉害的玩具剑,和一个很有力量的弹弓,然后你可以在这边玩一下,又跑到那边玩一下。
)
里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或者一幅美丽的画。
它让我们在诵读中感受文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它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充满乐趣和趣味的宝库呀!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宝藏盒子,我们每打开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它让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更深刻,对语言的运用更灵活。
(这就好比你有一个装满各种宝贝的盒子,每次打开都能找到让你开心的东西。
)
所以呀,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非常有趣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去感受它的美和妙呀!。
声律启蒙原文译文对照
声律启蒙原文译文对照
《声律启蒙》是清代诗人顾炎武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原文、译文和对照: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舞幽壑,飞绝尘,泣孤舟,泛夕阳,落花风雨更伤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少年离开家乡,老来回到故乡,乡音已经改变,头发也已经花白。
小时候相见却不认识,笑着问客人从哪里来。
舞动在幽深的山谷,飞翔脱离尘世的纷扰,泪水打湿孤独的小舟,在夕阳下飘荡,落花风雨更加伤春。
人生在世难得如意,明天或许就散发了玩弄着小舟。
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和老年的差异,表达了岁月流逝和人生沧桑的主题,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声律启蒙》注解与译文四支
上:四支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②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③四目(jié)颉:四目颉:颉,仓颇,黄帝史臣,传说仓?5有四目,汉字为仓狮斤创。
一足(kuí)夔: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后人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④(qú yù)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⑤(hàn dàn)菡萏:荷花。
(túmí)荼縻:也写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原文】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译文】苍颉有四只眼睛,夔只有一只脚,八哥和白鹭相对。
荷花染红了半个池塘,荼的白花开满藤架。
⑥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应候: 与气候相应。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xiāng)襄子联合韩、魏诛杀。
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
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
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
羊公,对晋人羊(hù)祜的尊称。
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
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声律启蒙》注解与译文四支
上:四支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②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③四目(jié)颉:四目颉:颉,仓颇,黄帝史臣,传说仓?5有四目,汉字为仓狮斤创。
一足(kuí)夔: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后人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④(qú yù)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⑤(hàn dàn)菡萏:荷花。
(túmí)荼縻:也写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原文】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译文】苍颉有四只眼睛,夔只有一只脚,八哥和白鹭相对。
荷花染红了半个池塘,荼的白花开满藤架。
⑥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应候: 与气候相应。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xiāng)襄子联合韩、魏诛杀。
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
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
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
羊公,对晋人羊(hù)祜的尊称。
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
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6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仁对义,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仁和义组词,太多了,大仁大义,假仁假义,仁至义尽,取义成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文天祥的《绝命词》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仁是孔子最看重的,义是孟子最提倡的。
也许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
看到仁义二字,我想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陈毅将军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无数革命先辈为仁义而牺牲,他们都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和勇气。
让对恭,让就是谦让,恭是恭敬。
《论语》里有“温、良、恭、俭、让”,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形容孔子的,想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对各国政令十分熟悉,到了陈国,有个叫陈子禽的人问子贡,孔子是如何做到对各国政令非常了解的。
子贡说我的老师以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态度而得知的。
这五个字还可以这样对,让对恭,温对良,俭对奢,诸葛亮说“俭以养德”,俭也是一种美德,因此,司马光在《训俭示康》里训诫他的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禹舜对羲农,禹舜指的是大禹和舜帝,羲农指的是伏羲氏和神农氏。
羲农是三皇里的人物,舜是五帝之一,但是大禹不是,为什么是禹舜对羲农呢?首先来看大禹和伏羲,他俩有一件事是相同的,因为二人都曾在水中看到了祥瑞之兆,伏羲从黄河里看到一匹龙马从黄河里跑出来,背上有黑白点组成的图案,称之为河图,而大禹在治水时从洛水里看到一只神龟,背上也有一张图,被称为洛书。
古人视“河出图,洛出书”为祥瑞,这两个经典图案,分别呈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地理方位图,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而神农和舜相对因为他们都在农业上做出很大贡献,《齐民要术》序里说:“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神农氏对农业的贡献不必说了,舜帝任用了一个叫后稷的人为官,让他负责农业生产,后稷被称为五谷始祖,也是周朝人的祖先,所以舜帝和神农氏一样对农业贡献很大。
雪花对云叶,在古代,古人很早就发现雪的晶体是六角形,所以说“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是说草木的花朵大多是五瓣,唯独雪花是六瓣。
李白向来喜欢夸张,写过“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云叶,就是说云朵像树叶一般,和前面的雪片像花朵一样对仗。
云南有种红茶的名字就叫“云叶”,充满诗意。
其实,云和叶也可以对,比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芍药对芙蓉”,芍药是花中宰相,芙蓉是花中仙子,因为牡丹是花王,牡丹排第一,芍药排第二,所以被称为花中宰相。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宋代男子有头上插花的习俗,也叫簪花,曾经有四个人因为同时戴上了同一棵芍药开的四朵花,居然先后都做了宰相,这个典故叫“四相簪花”,其中里面就有王安石,这个故事记载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面,也许和芍药别称“花相“有关。
至于和芍药有关的诗,最有名的就是秦观《春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还有姜夔的词《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就是芍药,这首词写了扬州饱经战火后的萧条与荒凉。
之所以写扬州的词会写到芍药,因为扬州自古盛产芍药,《勺药谱·序》中说“天下名花,洛阳牡丹,广陵(即扬州)芍药。
”早在先秦时期,诗歌里就写到芍药,如《诗经》里的“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在当时是男女之间的信物,直到今天,芍药的花语还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至于芍药为什么要和芙蓉相对,大概出自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芙蕖就是芙蓉,二者都很美,但是芍药妖艳,没有贵族气质;芙蓉虽然高洁,却又缺乏热情,所以唯有牡丹国色天香,非常符合大唐盛世的气质,也就是为什么“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但是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喜爱莲花,也就是芙蓉。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出了荷花含苞待放的可爱。
贺铸的《踏莎行》里“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借以寄寓文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而最爱荷花的非周敦颐莫属,“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芙蓉的洁身自好更符合宋代文人的气质,当然他们还喜欢梅花。
陈后主,汉中宗。
陈后主是南朝陈国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
他因为生活奢侈而亡国,他唯一出名的事,就是做了一首诗叫《玉树后庭花》,题目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陈后主为它填词,歌词极尽绮糜艳丽,让宫女们演唱,正是在这种亡国之音里走向灭亡。
所以杜牧在《泊秦淮》里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此借古讽今,表达忧国忧民之感。
而汉中宗,指的是西汉时皇帝刘询。
他原本在民间长大,深谙民间疾苦,后来当上了皇帝,励精图治,利国利民,开创中兴盛世,所以称他汉中宗。
这两个皇帝来做正反对比,一好一坏,一个国家走向灭亡,一个开创繁华盛世。
绣虎对雕龙,绣虎雕龙是成语,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两个词又各有出处,绣虎是曹植的别号,因为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有《洛神赋》《白马篇》,所以号称“绣虎',绣是说他的文章词华隽美;虎指他的才气雄冠文坛。
雕龙也是和文章有关,有一本书叫《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写的一本文学理论书。
还有一个说法,'雕龙”和战国时期的驺奭(zōu shì)有关,这个人能言善辩,所说的话精雕细琢,如雕龙纹一般,所以他也被称为“雕龙奭”。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此对出自北宋诗人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一句。
这一句用的是互文的手法,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
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摇曳,柳条轻拂,飞絮飘飘,是意境清幽、情意绵绵。
有人评价这一句写得非常自然而且有“富贵气”,一看就是一个非常精致华丽的庭院。
也难怪,晏殊一生富贵,人生从小开挂,5岁作诗,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一生仕途平顺。
因此,他的词作主要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比如最有名的那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词风婉约,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春日正宜朝看蝶,春天正好适合早晨赏蝶,正宜是正好适宜的意思,在古代春天的节日很多,我们现在能记住的只有清明节了,古代有寒食节,上巳节,还有一个和蝴蝶有关的节日,就是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也叫花神节,在宋代的花朝特别流行扑蝶,所以这一天也叫扑蝶会。
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记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春日花朝节,观花赏蝶,古人春游乐事。
秋风那更夜闻蛩。
在秋风萧瑟的夜晚怎么忍受蟋蟀的悲鸣。
那更,也叫那堪,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如柳永《雨霖铃》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离别苦,更加不能忍受的是秋天的离别。
再比如纳兰性德的《清平乐》里的“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为什么古人多悲秋,也许悲从秋声中来,秋风的萧瑟,秋虫的悲鸣,甚至秋夜的捣衣声,声声感其心。
欧阳修曾作《秋声赋》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可见可闻,抒发心中愁苦。
此两句以春之欢乐对秋之悲苦,以所见对所闻,以朝对夜,以蝶对蛩,相当工整。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战士想要在战场上建功,必须凭借武器来成就自己的勇猛威武。
这一句让我想到歌颂战士勇武精神的名篇,就是屈原的《九歌·国殇》,里面写到“操吴戈兮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
”这一句写战士用各种武器去战斗;“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一句表现勇武精神。
虽然是追悼阵亡战士的诗,但是战士们借干戈成勇武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历代为国捐躯的将士数不胜数,邀功与否也许不重要了,勇武精神才是真正的不朽,正如李清照所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勇武的战士们即使战死,也会成为鬼雄!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逸民二字出自《论语》指的是隐居不做官的人这里的逸同“佚',是散失、遗弃的意思,看到逸民二字最先想到而伯夷、叔齐二人,他们是商朝末年的人,二人不愿做孤竹国国君而去隐居,到了西周时期,因为反对武王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
正所谓人各有志,孔子说过“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的将帅可以更换,普通人的志向不能轻易改变。
所以孔子尊重每个人的志向,他觉得伯夷、叔齐他们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
孟子也说过“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该做官就做官,该隐退就隐退。
尽管如此,儒家还是希望“学而优则仕”的,毕竟“治国平天下”是每个读书人的理想。
相反的是道家大多才是真正的逸民,正如“适志”一词最早就出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齐物论》里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适志就是舒适快意,自得其乐的意思。
所以后来隐居的逸民大多学庄子,但是往往又做不到庄子那样真正的洒脱自由,只好借助诗酒来养闲情逸致,最著名的就是陶渊明,特别爱喝酒,也特别爱写诗,光《饮酒》的诗就有二十首,最能表达陶渊明悠然适志,自得其乐的便是《饮酒·其五》里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
隐士们,凭借诗酒养清闲之趣,疏慵,就是懒散,自由自在,像苏轼也曾“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喜欢大白天睡大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