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第1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________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二、填空: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三、问答题: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
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
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
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能及其需要的变化。
农业推广学47

◆狭义农业推广以“技术指导”为主要 特征,广义农业推广以“教育”为主要特 征,而现代农业推广则以“咨询”为主要 特征。
二 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二)直间接功能
1知非是2和劳提农意3询工对民4的活态应5自活方划策用有到统2的源效有政素3在工认动以促通农环现达资5能推与农6多政手业家. . ... .能进境力 的 作 识 达 村 到农过,动案人源象把 。 作 适 现 民 农,的教 民动动及高 中正度促作研组国识 行 可 条 府 广 体 臂 或。率这农农 农农农 农 农农 农提 提改 改 优力社增所与制方和到居发村农增,,促提发促执口和农业业业大 因 可 代 的提是应 业农引 社,式 育 能 和 进 用 究 织 家力和 为 能 件 干 人 系 的 农, 农 。业是 业 业 业业 业高 高变 善 化。会环自定式期更民展综业展农从、推强推推进高进行业学 此 针 社 组改供社 或业产导 会农校 过 够 行 作 和的信 发 转 以 预 员 一 延 村民从 。 一 、 ,推传 推 推 推推 推公农 农农境助望高对经合推农民而、,经广广广生推带 , 对 会 织变相会 农生农农农国农 行业外 程 随 为 用 地农息 生 化 后 等 可 个 伸 发采而 般农 教 从广统 广 广 广平广 广,水水农济发广村在缓济。实可村 村民 村 业工工工的广给 通 农 生 影应农变村产与村 动民着技业增教 方 区的 改 为 以 部 展用,认民育而。 , , ,村业业村家工农 工 工 工工工使平 平 业 的展工文面和施以通、作作作劳居的 社 生影工了过村活响的业民革发或居的术育现式生传变现协分计农强为在/凝农在可农,通子的生目活作化临或和改过,社作业作作作的居 科 生 组作作具要具响动民价区态主作农教老的力生咨以展经孙农态的动娱各解评变传会并,民效推机代产播实助划业了改推结业农以业常。,,农,有具推通具具运有旨具,自民 技 产 织 农力的值生条意内村育年变产询。及目营后村的中乐项决价农播进可、,提用促学果广会科技为的农技农技业提推被变广农业通这因、树有广过有有在有的生观活件识我的 成 与 发 业代环认事问问村信而以,,资又容居和、迁服力现标成高参进立习是。学术农生民术民术技高广用推知民使过业而,、方传的行提传开发的生活念环组基 果 经 展 计能境识业题题人息引改源保必通农与农还民传妇的务。代的科果形现一通技和村产形后的创术农是来广识的农农发在针这供播主为高递发展产技境、够景和时口与起变护然过。,村式村织学本 转 营 划涉播女重,。生实。成代个过术经居力成职新创业农执工民业展某资与在,、应农要层农服农社技能及态永观各对组人农环人提教,农使综原可的及方、要从。活现与知 化 效、社极不的营民各业得新生业行作在推包种源某政农,信、业功面业务续和项村会织们业境类高育民其能合术生理持度环到法青而工的。决识 率方发生基活参生的赖农参了有、、会其同发管提种发工到及产发政系观广括意和种策业息对生技能的综的激续的意境水活和农, 少具提能展活础环与产协以民与解效教 传展发发策与针生的重的展理供自作扩 科展 府统念教 义意力科经术、 ,产改 合 作。人识平质行家农 年高。力和内服境社者调生的农农地播育水农展态价要工能而了 水 主能散 技投 的 的是上育 上信义创量变 发 用与技济技 、 以通力、量为生业 等农安涵务及区乃发存组业业选和、平民的观值的作获良 平 性力进入 促 部农新也要 是而 展上成增能确, 、 市 ,过。资领力息政居活设的质改至展的织推对择服咨,自作推 不村念观环方得好 得 团的步使 水产 进 分业能因 政讲果长和保场农 , 咨 发传在源导策作乐施量善整自与广生主用行务同,询,咨广 同居念节式满作的 到 体人 平系出 因 农行适素 府就才起才。资播国及询使 很村 挥用业的活个然决计态动等实、,时。既等、 。 。,。
农业推广学总结

广工作的重点包括: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及其他人员的家政(农家生活教
结合实例,谈
育)指导,对农村青年的4H教育即“手Hands 、脑Head 、身Health 、心Heart”教育。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
谈你对农业推
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 农业推广是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利用示
农业创新 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1.相对优越性 2.一致性 3.复杂 4.可试验性 5.可观察性 2、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创新采用过程 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 为变化过程。 1)认识阶段(即感知阶段)2)兴趣阶段3)评价阶 4)试用阶段(即尝试阶段5)采用阶段(即接受阶段) 罗杰斯在研究农民采用玉米杂交种时,将采用者的人数与采用的时间进行分析,得出了两曲线,即S型曲线和钟型曲线。 S 型曲线:任意时间点上,已采用农业革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钟型曲线:一定时间内,采用农业革新的成员的成分比 1、革新先驱(即创新者)
农业推广学
推广原理
推广方式(法)
推广技能
研究方法
创成推推推组大集个试信经 项工演 理案社 新果广广广织众体别验息营 目作讲 论例会 扩转心行沟机传指指示服服 管评写 研分调 散化理为通构播导导范务务 理价作 究析查
第一章绪论
1、农业推广史2、农业推广工作主要成就3、农业推广概念
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成就。 (1)普及良种,逐步实现“四 化一供”。建国初期,稻、麦、棉等主要作物的良种种植面积仅1000万亩,覆 盖率仅0.6%,目前,良种已基本普及(覆盖率不低于85%),许多地方以县为单 位组织统一供种、种子良种化、良种区域化、选种机械化、质量标准化。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认真分析国内外推广理论与实践经验; 明确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今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设计、指导我国农业
推广的计划与实践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理解农业推广的几 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 学会农业推广 学本身所具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将重点放在对基本理 论的理解和现实情况的分析上。 难点: 明确一个推广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好工作;明确 农业推广工作的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运用推广 的基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实践 的能力;提高对推广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和对采用正确推 广策略的决策能力;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现状,明 确将来改进农业推广工作的重点和所应采取的策略。
一词。这是把大学教育伸延到校外去的社会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一词,则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初的赠地学院开始应用的。 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 我国“农业推广” 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 1985年以来逐渐用广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推广”一词所代替。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
1966年孙达 (H.C.Sanders)的著作《合作推广学》的问世,使农业
推广学成为一门为社会认可的正式学科。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农业推广的研究以单向沟通转向双向
沟通为农业推广中的基本要素,把推广看作是信息与知识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就已开始。1935年南京金陵
一、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农业推广学的含义
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 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 科学。 其理论来源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总结、推广研 究成果及相关社会科学理论的应用。
农业推广学新编(一)

3.创新扩散理论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是基本理 论。根据Rogers的解释,创新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 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 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农民之间的创新传 播就是创新的扩散过程,也是一项创新能在一个 地方不断扩大使用范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创 新扩散的方式、过程、模式、性质、影响因素等, 有助于我们选择推广项目和推广方法。属于创新 扩散理论的扩展理论包括创新理论、信息学理论、 项目评价理论等。这些理论又叫推广客体理论, 它着重研究创新本身的特点、效益等问题,而这 些问题又影响创新的扩散。
从农业推广的角度看,农业创新是对应用 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 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因此,有 的地区已经采用多年的技术,对另一些尚未 采用地区的农民而言,仍然是一种农业创新。 推广上的农业创新,不在于创新本身是否先 进,而在于是否比所替代创新优越。
(二)农业创新的特点 农业创新具有创新的特点,同时具有自身 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等效性和相对重要性 农业创新的不 等效性,是指不同创新所起的作用不同;相 对重要性是指一些创新的作用大于另一些创 新的作用。
第二节 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发展阶段 农业的发展已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 代农业和现代农业4个阶段。一般认为,1840年英 国工业革命完成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期的 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农业统称为 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 方国家发展的农业为现代农业。
广泛散布,是有意识的主动推广活动,也就是 我们各类农业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的工作任务。 因此,研究各种简便、高效的农业创新传播规 律及方法是农业推广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 研究,不仅要探索出更多高效的传播方法,而 且要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和构筑合理的农 业推广运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推广学:1第一章 绪论

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 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
先
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 薯
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 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
亭
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 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 试种,推广后,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
❖ 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 事试验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设纺织局, 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
远古时代的教稼活
1、后稷教民稼穡
据 《 史 记 ·周 本 纪 》 载 : 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儿 子,名叫弃。儿时就有巨人 之志,好种树、麻、菽、麦, 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 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 (故址在今咸阳市武功县境 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 中国农业始祖的不朽功 绩,遂建立了后稷教稼 台。
教稼台位于陕西武 功县,是全国唯一的一 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 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 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 农业发祥圣地。
后稷教稼台
❖ 教稼台四面各辟一门,寓意一年四季;有24根栏 桩,隐含24节气;前后有台阶分别有五阶六阶可 达其顶,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1933年,于右任先生仰慕后稷之名寻根溯源、躬 身武功勘察,在杨虎城将军的支持下,创立了西 北农林专科学校,迄今已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可谓“后稷之业炳千秋, 功在江河万古流”。
我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 在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社会,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所形 成的一些技术、技艺、诀窍需要传播和扩散,通常的方式
第一章 农业推广学绪论

农业推广学课程简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活动。
古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我国就产生了农业推广活动的萌芽,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
1.学科性质该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2. 教学目的《农业推广学》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必修课,课堂讲授46学时,教学实习一周。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和技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3.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技能与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大众宣传、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的推广方法。
掌握娴熟的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技能、教育培训技能、经营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写作演讲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参考书: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第1版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东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1版绪论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二、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三、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农业教育、研究、推广构成农业发展的三要素。
1、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2、农业推广最先出现在美国。
3、我国农业推广始于上世纪30年代。
4、农业推广分两种类型: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的教育推广;狭义农业推广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技术的扩散。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狭义和广义区别:目的不同:狭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的,广以教育为目的:、范围不同:狭以种植业为范围,广以农村社会为范围。
总的来说,广义农业推广强调教育过程。
5、农业推广:是在改进工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
6、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7、农业推广的涵义不仅仅是提供教育,而且也是不断提供信息的动态过程。
8、发达国家的推广多侧重于农村教育和信息咨询。
英,德,荷兰等欧洲国家注重“咨询工作”,美国注重“推广教育”。
9、推广的内涵:推广涉及有意识地利用信息交流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观念,制定良好的决策。
10、农业推广工作特点:1)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
2)、是“扩散-接受”系统。
3)、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
(人类行为的四个层面:知识层面,态度层面,技能层面,期望层面)。
4)、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农业推广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其基本目的在于开发民智,其性质属于教育性。
这种教育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全体农民为对象,以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新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为教材,以提高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为目的的一中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课《农业推广学》期末复习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硕士专业课《农业推广学》期末复习材料知识点整理(按章节顺序进行,内容齐全):第一章绪论一、农业推广的来源:我国“推广”一词最早见于《宋史·食货志》。
“农业推广”用于20世纪30年代。
国外“推广”一词最早见于英国,“农业推广”一词最早见于美国。
二、农业推广的含义演变:1.“劝农式”农业推广:原始农业,以经验指导,推广效益低。
2.“指导式”农业推广:传统农业,以创新采用与扩散为指导。
3.“教育式”农业推广:由传统观念农业到现代农业过渡,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
4.“咨询式”农业推广:现代农业,义行为科学理论为指导。
三、农业推广学理论发展:技术传输理论、双向沟通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目标团体理论、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混合体理论。
四、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了解)1.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2.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3.农民的心里特征、自愿行为变化的规律性及其诱导农民自愿行为变革的方法论。
4.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
五、农业推广学的性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六、农业推广学的内容:1.农业推广学的原理:包括农业的创新与扩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推广组织。
2.农业推广的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
七、农业推广的地位:基础性、公益性、持效性八、农业推广的作用:1.农业推广促进农业发展2.农业推广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3.推广加速科技转化4.农业推广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延续和再创新5.农业推广是联接科研和生产的桥梁6.农业推广是提高农民素质重要途径九、农业推广与农技推广(一)区别:农技推广与农业推广1.指导思想:以物为主;以人为主2.策略方式:至上而下;至下而上3.推广方式:行政干预;自愿变革,非强制性4.指导理论:创新采用与扩散;行为科学理论5.内容:技术推广与服务;农技推广、家政推广、青少年教育(二)联系1.农技推广与农业推广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农技推广农业推广的重要一步,是农业推广的必由之路第二章农业推广历史一、原始教稼(教稼开创-神农氏,“尝试别谷”阶段、教民农作阶段;自发推广;兴起-后稷,逐步形成农业推广系统;自觉推广)二、古代劝农—传统农业1.汉代首创科学推广程序: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总评2.重视编撰农书作为劝农教材《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3.宋代传统农业推广更上一层楼:推广体制——首创农师制,推广内堂——良种推广4.元朝民间推广的贡献:黄道婆—松沪棉业,陈振龙—甘薯5.清朝农业推广程序进一步完善三、农业推广历史归纳为:1.长期的封建农业社会,重农主义是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2.重视劝农政策,通过劝导、教民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推广3.在组织管理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行政机构,又统治者发布各种诏令推广劝农政策4.在推广方式上,注重典型示范和成果示范5.刊发农书作为劝农教材四、近代农业:洋务派、维新派对外学习1.兴办农业交易2.兴办农业科研机构3.建立农业推广体系4.颁布农业推广法规和条例第三章农业推广创新采用与扩散一、创新的特性:1.先进性2.一致性3.复杂性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二、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试用阶段—评价阶段—采用阶段/拒绝阶段三、创新采用者分类第一种类型“创新先驱者”;第二种类型“早期采用者”(大众传播法);第三种类型“早期多数”(集体指导法)‘第四种类型“后期多数”(个别指导法);第五种类型“落后者”四、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1.突破阶段2.关键阶段3.自主推进4.随大流阶段五、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一)阶段性:试验示范期(突破阶段)→发展期(关键阶段)→成熟期(自主推进阶段)→衰退期(随大流阶段)(二)时效性:创新衰退的原因:无形、有形、政策、价格、推广磨损(三)交替性:新旧交替的必然性、推陈出新的重要性、选择适当的“交替点”六、S型扩散理论创新扩散为什么会出现周期性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无限性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时间的有限性,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而某项具体的创新成果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

2019/11/19
14
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中国:
2019/11/19
★粮食总产量增长65%; ★棉花产量增加了2.5倍 ; ★油料产量增加了3.9倍; ★糖料产量,增加了4.1倍; ★肉类总产量增加了6倍多; ★水产品产量增加了9倍。
技术装备条件包括:农业技术装备、技术水平 和劳动素养。
2019/11/19
10
2019/11/19
(国家统计局 2008年1月24日 果树、蔬菜类未做统计)
11
2019/11/19
2008-2012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2
2019/11/19
13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2622元 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8年里年均实 际增长8.6%。
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 户、家庭农场。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2019/11/19
38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 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 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 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
2019/11/19
39
2019/11/19
扩大知识面,培养发散性思维
2019/11/19
6
第一章 绪论
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技术支持 农业推广的涵义 农业推广的性质 农业推广的功能 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学
2019/11/19
7
农业(Agriculture)---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 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 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取 得动植物产品。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16)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农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规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2、掌握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趋势。
3、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4、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4学时)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1、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2、清末至明初时期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3、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4、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1、农业推广的涵义2、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3、农业推广学的内容4、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习题要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学时)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1、创新的概念和特性2、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创新采用者分类4、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者的影响5、采用过程中推广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农业创新扩散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2、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3、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4、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习题要点:(1)创新和农业创新的基本概念。
(2)农业创新的扩散。
(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掌握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农业推广问答题

农业推广学第一章绪论1、试述农业推广的概念和性质。
农业推广是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通过试验、示范、培训、交流、引导、咨询等方法,传授传播给农民,使其自愿改变概念及行为。
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产增收,提高自我决策及管理能力。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这一最终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从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工作经验在其早期发展历史上占有主要成分,在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他社会学科渗透又有重要贡献。
尤其是20世纪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其工作内容来讲,主要是农业信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应属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
从其工作过程及形式来看,是研究如何采用干预、试验、示范、教育、沟通等手段来诱发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
2、试述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一、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二、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3、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特征。
(一)原始农业推广模仿推广(二)奴隶社会农业推广农师推广(三)封建社会农业推广“劝农” 、“课桑” 、“教稼”(四)清末农业推广(19世纪末)创办农务学堂(高等、中等、初等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1927——1949)(基本停滞状态)(六)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4、晏阳初为中国近代农村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
这一教育主张和他们所实施的工作包括:以文艺教育救“愚”。
农业推广学课件-绪论

南方水田精耕细作 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2、 古代劝农的辉煌成就
H 元明时期(公元1279~1644年) 我国农业又有 突破性进展 :
❖ 引进、推广了棉花、玉米、烟草、甘薯、马铃 薯、向日葵等农作物的新品种。
❖ 对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辨证关系的认识,达到 一个新的高度。继南宋《陈氏农书》提出地力常 新论之后,明代《农说》、《农政全书》中,进 一步提出了人定胜天、人力回天论。充分说明了 劝农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到19世纪末,奏请创办的农务学堂有: 杭州蚕学院 河北农务工艺学堂 江西高安蚕桑学院 江宁农务工艺学堂 广西农学堂等
1 . 开创与发展农业教育
1905年,京师大学堂分设农科大学(中国农大 前身)
1903年,清政府修订学堂章程,规定除兴办农 科大学外,分设高等、中等、及初等农业学堂
1909年,全国办大学1所,中等31所,初等59所
1902-1903年,先后颁布一系列兴办学堂的章程。 1906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3条。
奖励垦荒,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林讲习所。
5 民间社团与农业推广实验区
1897年,中华农学会在上海成立
罗振玉会长为首的一批先驱,创办 《农学报》, 翻译日本农业科技书籍, 从事农业(近代)教育,传播农业技术。
1949年)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推广(1949- ) (五)欧美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劝农简史及其成就
1 .远古教稼的开创与兴起
A、我国原始农业阶段的教稼,开创于神农时代, 兴起于尧舜时代。
在原始农业的神农时代,农业知识与经验的传 播十分缓慢,部落内共同劳动,以观察、模仿、 言传身教等世代传习。
农业推广学课件-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01章 绪论

2019年之后的10多年来, 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时刻也没有停息。
•
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 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 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的。19世纪中叶 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 爱尔兰于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 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对受饥 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 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 4.了解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掌握农业推广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 系;
• 5.了解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
•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 第三节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
•
论的发展过程
• 第四节 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科的相关
• 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 资本主义经济的日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 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业推广 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 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 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业迅速兴起。
美国的农业推广 事业迅速兴起
• 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 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 家的各种“农业团体”,而正规 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推广教育是 19世纪中叶在英国产生的。
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与培训 等活动来解决。
• 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教育。
• 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者、目标 群体)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综合教 育素质水平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 (三)现代农业推广
•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 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赋 予农业推广的含义及手段更为丰富和先进。推 广已不仅仅是农业技术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 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培训过程,而更加侧重 于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三农提供 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的动态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1章绪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们应当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了解现代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对农村发展实践的价值;熟悉国外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要求你们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及考试。
农业推广发展很快,把农业成果交给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象过去那样只知道死种田,不管农产品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不仅要种田,而且要懂管理善经营,农业推广人员怎样把学的技术交给农民,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信息人员,这是今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怎样把技术,信息交给农民,并发挥作用,改变农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门课是你们的学位课,最终要考试的。
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并把这门课学好。
教材➢主讲教材:为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第2版➢第2版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首先介绍一下这一学期应该要学的一些的知识点,方法,基本知道农业推广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初步设想这几个方面,你们记好笔记,有的书上有的,有的书上没有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信息服务。
2.教学难点在于学员对农业推广实践缺乏了解,需要进行较多的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界定、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分三节来讲➢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农业推广”一词由来: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
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作桑”。
我国古代有许多生动的推广例子:如汉代赵过号召农民改缦田法为代田法缦田法:撒播五谷,不分行列,不作沟垄,地力用尽,即需休耕代田法:开沟作垄,沟垄相间,沟垄轮番宋朝廷北方推广种稻和南方推广种麦,全国粮食单产提高30-40公斤。
还有宋朝的苏东坡,推广秧马(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非常成功。
他在农业推广史上的地位比之他的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毫不逊色。
宋真宗推广“占城稻”。
此稻种生长期短,成熟早,抗旱力强,土壤肥力要求不高。
明末清初,以陈振龙家族为代表,在甘薯的引进和推广中连续八代人为之奋斗了150年,被称为功勋比神农。
郭沫若还写了一首诗,高度赞扬了陈振龙家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农业推广”一词的由来国外使用“推广”一词,最早见于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一词,英国剑桥大学神学院的杰姆斯·思塔特(James Stuart)迈出了推广实践的第一步,因而被认为是“大学推广之父”。
“农业推广”一词,则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初的赠地学院开始应用的,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同时也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并成为现代农业推广的专用词。
我国“农业推广”一词应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当时许多大学的农科都学习美国赠地学院模式,设立农业推广部。
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二、农业推广的涵义及其演变对“农业推广”这个术语下一个确切定义较难,这是因为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是随着各国的历史特征、国情、组织方式的不同,所要实现的目标各异而演变的。
由此带来“农业推广”有不同的涵义和解释。
每一种涵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农业推广的目标、内容、方式与方法等,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农业推广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向教育型和现代型发展。
世界著名农业推广学家对农业推广下了如下六种解释:1、茹林(Roling荷兰):推广是一种由机构部署的职业性的沟通干预,以诱导公共或集体效用行为的自愿变革。
2、范登班(Van Den Ban荷兰):农业推广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过程,旨在帮助农民分析现状和未来;帮助农民认识问题的所在,帮助农民增加知识,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处理方法,以增强农民实施方案的动力和决策能力。
3、阿尔布列希特(德):推广是指推广工作者通过对推广对象的激励,帮助解决其面临的紧迫问题,激发他们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4、斯旺森(澳):推广是让人们获得有用信息的过程,同时帮助人们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见解,并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
5、吴聪贤(台):原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
他提出,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工作,农业推广人员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组织农民,与农民沟通农业和农家生活有关的实用信息,借以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接受新事物,并且要培养个人与社团发展能力,以改善农家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6、张仲威(中国,70’S末-80’初提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是一种活动,是把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干预、沟通等手段,根据农民的需要传播、传授、传递给生产者、经营者,促使其行为的自愿变革,以改善其生产条件,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产品产量、收入,提高智力以及自我决策能力,达到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最终目的的一种活动。
概括起来农业推广的含义的演变有3种:➢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1、狭义的农业推广•在国外起源于英国剑桥、牛津大学的推广教育和早期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
•基本涵义: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活动。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
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都属于狭义的农业推广。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一个单纯的,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技术推广活动。
➢来源: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
➢主要限制因素:技术➢狭义农业推广以传授农业技术为特征。
2、广义的农业推广❑是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广义农业推广已不单纯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其涵义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参考手册》(第一版),将农业推广解释为: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
➢产生背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较发达)➢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不是生产技术,而是许多非技术问题。
诸如市场、价格、信贷、营销、储藏、运输、加工、家政、经营管理、生活科技……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教育➢对成年农民——农事指导➢对农村妇女——家政教育对农村青年——四健教育(4H)(手、脑、身、心)(Hands,Head,Health,Heart)3、现代的农业推广•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实现了“三化”(现代化、企业化和商品化)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
农民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不再满足于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指导,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美国,加拿大)生产——管理———经营,三位一体,国家实现了三个化(现代化、商品化,企业化),农民素质明显提高了,技术因素和经营方面知识不再是制约农民收益增加的主要因素。
农民需要的中心由“硬技术”向“软技术”发展。
“硬技术”因素已不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主要缺乏的科技经营,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
这就对我们农业推广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对你们来讲学好各方面的知识是很重要的。
产生背景: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已经现代化。
农民素质,科技水平相当高(比我们技术员还高)农业问题不再在是技术、产量,(产品已过剩:小麦——鱼,牛奶——洗澡)而是质量、效益、利润。
生产者需要什么?信息咨询服务:政策、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科技……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咨询与沟通美国的农业推广活动有三部分组成:农业技术推广家政推广(针对农村妇女开展的教育子女、美化生活的教育推广活动)4-H俱乐部(针对农村9-21岁青年普及和宣传农业知识)(hand, head, health, heart)➢美国农业推广的特点●教育的特点:以培训、咨询为主,由州立学院主持,决策权在农民●合作的特点:合作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联邦、州、县和志愿人员在项目活动和项目经费上的合作。
●项目的特点:推广活动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
●覆盖面广,大量使用志愿者(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多),并且推广人员素质普遍较高。
象美国各州只有硕士、博士,资格人才能当好农业推广人员。
如美国农场主主要就是硕士生,本科生。
狭义、广义和现代的农业推广的特征•狭义的农业推广——国家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解决技术问题——以技术指导为主的“技术推广”。
•广义的农业推广——国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解决技术问题和解决非技术(如市场、金融等)问题——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现代的农业推广——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后——解决非技术因素(如市场供求等)问题为主,而技术因素退于次要地位——以满足农民的各种信息和以咨询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农业推广”。
•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教育农民为主要特征•现代的农业推广——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二、农业推广概念:•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界定——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