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合集下载

一号诗巷诗词写作十六讲

一号诗巷诗词写作十六讲

一号诗巷的诗词写作十六讲是一个关于诗词写作的系列课程,以下是每一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格律诗的押韵与平仄
1. 押韵:讲解了押韵的基本规则,如押韵的字必须在同一韵部,韵脚要响亮等。

2. 平仄:介绍了平仄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如何运用平仄来构造诗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讲:诗的词牌与格律
1. 词牌:解释了词牌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2. 格律:详细介绍了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如字数、句数、对仗等。

第三讲:诗的意象与意境
1. 意象:阐述了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如何运用意象来营造诗的氛围。

2. 意境:讲解了意境的构成和如何通过意象和语言的运用来创造诗的意境。

第四讲:诗的起承转合与章法
1. 起承转合:分析了起承转合在诗中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起承转合来构建诗的框架。

2. 章法:介绍了诗的章法要求,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第五讲至第十六讲则分别针对诗词写作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诗词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主题选择等。

每一讲都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诗词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总的来说,一号诗巷的诗词写作十六讲是一套全面而系统的诗词写作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诗词写作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提升诗词写作的水平。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律诗分五律、七律、还有排律。

律诗四联八句,讲究平仄对仗,律诗的创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古诗词综合水平。

最能体现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律诗布局创作方法。

一、起承转合法。

这种布局法与绝句的起承转合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以一联为单位,而不是以一句为单位。

比如江畔渔火的《阁外》:阁外涛声似旧时,两三星火荡支离。

烟迷远树天如坠,雾失归途鸟却知。

酒最伤人无月夜,情难回首少年期。

眼前看取风波恶,强与江鸥说息机。

首联定下全诗的基调,交代出时间和地点,以所闻所见两个截面总起全诗。

颔联分别从远处的静物与近处的动物入手以相承,继续写景,进一步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隐示作者当时的心情。

颈联转入抒情,结合前面所写景物定下情感基调,感慨现在,回忆过去。

尾联在呼应前文的基础上继续抒情,表明作者的志趣。

律诗的起承转合,妙处在于处处呼应,环环相扣、首尾关阖,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不离不弃,情景交融。

是律诗创作最常见的章法。

二、起承继转合法。

这种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起,颔联承,颈联继,尾联转合,把转的功能放在尾联的上句,尾联的下句承担合的功能。

比如江畔渔火的《登龙山》:四月携壶向冷泉,野花开晚在危巅。

林深日蔽分光弱,露重衣寒觉鸟孱。

侧世难寻云外路,余生赖有杖头钱。

登龙于我复何益,返阻崎岖脚下边。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事件和地点。

颔联分别从危巅和冷泉承下来写出龙山顶上景象和气候,同时也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交代出氛围。

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写出登临绝顶的艰难,也适当地发出了作者由此而联想到的生活艰辛。

尾联上句笔锋一转,转入抒情,下句以感慨做结,呼应首联,说明人生追求越高,当要回归时也就越难的道理。

此章法的关键在于作者在颔联处感觉力度不够,还不能对为尾联的合结起到全力的推动,所以颈联处暂时不转,而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三、起承展转合法。

此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的上句起,下句承,中间两联展开,铺叙,尾联的上句转,下句合。

【精品】格律诗专题讲座

【精品】格律诗专题讲座

格律诗解写作与欣赏格律诗解写作与欣赏一、诗的本质一)本质与定义描述活着的心情,不计较音乐的描述。

1、心灵诉说与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文学体裁。

就其本质,与散文、记叙文、现代诗歌等一样,但有其独特性,所以存在下来。

好比超短裙和牛仔裤,表现的都是思想中、生活中那修长的大腿,直白与含蓄的区别,但是它有其独特性,不同的心境、思想状况有其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就是体裁。

如零下10度你穿超短裙在大街上走动,你就用错了体裁,别人也无法能真实地得出你的想法,最后一个结论,神经有点问题,不正常的也就不是诗了。

2、不计较音乐是专指这种体裁的侧重,可以忽略掉或者不依附音乐来渲染和表达,下面会对比地讲到。

二)格律诗的定义和认同1、定义:时代上指广泛兴盛于隋末—唐代的地位很高的正规文学体裁;本质是具有格律特征的诗体,而不是在格律束缚下的文体,格,规矩、框架,律,约束、规律,这里指字的声律以及文体格式,可以认为文律,而不指音律。

2、插说律的基本范畴1)律的广义内容:自上古五帝时期,直臣分执衡、权、矩、绳、法而共营天下,规律由此而专攻,天下大和。

仓撷造字、黄帝制琴而调音,至乐府囊之,科举盈之,于今索骥,乃律之由来。

万物运动有规律,侧重于文字表达方面的称为“文律”,着重于声乐表达方面的称为“音律”,文由字而成声,二者可相互补充,但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同。

2)声律:字的发声与规律,每个字都有它的声,声下未必有字,如:PIA。

可见文字有限,意境无穷,字是声与物体的结合品,当文字没出现之前交流和表达就是声,说CHIFAN(吃饭)你就动筷子张嘴,当文字出现之后,对着吃饭的口型和形态先会意地造这个“吃”,我们可以去查甲骨文字典,说NIU(牛),看着牛的形状造出了牛,茶杯掉地上发出PIA的声音,没造成功,今天我们就用接近的PA(啪)来代替它。

声音在文字之前已经分了,我想就是四声,或许还多一点,文字出现在书面上的时候,由于文字的表达功能限制,如阅读理解等,逐渐归类,各种方式的运用形成具有各自特征的声音规范模式,赋肯定是四声的,较早的古体诗歌也一样,到了格律诗,由于规矩的出现而产生了简单的划分归类。

诗词格律与写作 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一讲

诗词格律与写作 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一讲

诗词格律与写作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一讲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格律与写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格律与写作第一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近体诗写作基本格律与要求近体诗写作基本格律与要求首先是句数。

律诗为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绝句为四句,五绝二十字,七绝二十八字。

这是最基本的,字数句型不对直接排除出近体诗。

然后是押韵。

律诗绝句均要求一韵到底,而且格律诗大多数情况下韵脚是平声。

近体诗每句都有固定的格式,并讲究粘对,绝句中2两句称为首联;4两句称为尾联;律诗中2句称为首联,4句称为颔联,6句称为颈联,8句称为尾联。

近体诗押韵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1、中间两两对仗。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

2、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词的格律诗词格律是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

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

3、七律诗的格律要求如下: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4、七律诗的格律要求如下:类型一⊙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怎样写好格律诗怎样写好格律诗但是格律诗的韵脚必须是平声,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不能窜韵,不能邻韵通押。

格律诗词写作入门第二讲

格律诗词写作入门第二讲
要求:组成的词要美,能给人一种图画的感觉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作业二(抄写)
积累素材
四支韵常用韵字
名 词:时 诗 枝 期 丝 师 池 姿 眉 旗 棋 词 篱 辞 谁 儿碑祠湄帷漪脂嵋 医
非名词:知 迟 悲 思 随 移 垂 离 披 疑 为 追 之 欺 持 驰 吹 炊奇宜 痴危私滋遗疲饥皮怡熙慈陂曦
B:○仄 仄平平○仄 仄平
C:○平 仄○仄 平○平 仄仄 D:○仄 平○平 仄仄平平
特殊句式:平仄仄平仄平仄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判断句式的方法
在符合交替率的前提下,看后三字 (平)平仄为 A (仄)仄平为 B 平 仄仄为 C 仄 平平为 D
也可看最后两个字: A平仄 B仄平 C仄仄 D平平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句式判断练习
一、根据下面的分类,写单字词语,并标出平仄 天文 地理 花草 树木 飞禽 走兽 颜色词
四声平仄表
平水韵
普通话
阴平(一声)
阳平(二声)
上声
上声(三声 )
去声

去声(四声)
入声
入派三声:入声分派到平声、上声、去声
根据这个对应规律,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大体为平水韵 中的“平声”(除个别入声字和古今异声字),三声、四声 大体为平水韵中的“仄声”(除个别古今异声字)。
截取前七个字,产生句式
A、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B、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பைடு நூலகம்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每句一、三、五字,平仄自由
(B句第三字不能变,D句第五字不能变
让每一个生命诗意成长 律诗四种基本句式
A:○平 平○仄 仄○平 平仄

律诗格律讲座

律诗格律讲座

律诗格律讲座第九讲起(下)二、以形式分类律诗有那几种起的方式呢?1、对仗起法是指律诗首联采用对仗,一反律诗首联不对仗格律要求,故这种手法改变了正常律诗格律。

但就写作技巧来说,它却是一种有利于表现的手法。

在唐人的五、七言律诗中不乏佳作。

它的好处在那儿呢?就是可以加强起句气势,增强全篇力度。

提示:首联对仗,颔联则可对可不对。

颈联依例对仗,颔联如不对,则称这种方式为“偷春格”。

注意:对仗起时,分句间相互关系要紧密,并要为承埋下伏笔。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起,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惊醒全篇,求“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叫切题,怎么切?上述曾讲过有:明起、暗起;反、逆起;单、对起等;以景、人或事件起;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

来切题。

下面大家来看一些诗人名篇,他们是如何首联对仗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从远近地理位置距离着眼,将所去之地捉对写出,一下子造了气势恢弘场面,有夺人心魄之妙。

又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偶句。

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例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下句“沙”对“渚”,“白”对“清”。

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看这首作品的起。

尽管是首句入韵式,但同样使用了对仗的方式。

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诗歌交流会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诗歌交流会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3)平平平仄仄

第一,一般情况下,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如: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坐观垂钓者、与君离别意。
第二,如果后三字写成了“仄平仄”,第 一字只能用平声,不再可平可仄,即成为 一种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如:无为 在歧路、 仍怜故乡水 、 疏影横斜水清浅。

因此,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之说半对半不对。除了上 面讲的,还要避免三平调和三仄调,因此 一三五有时不能不论;二四六有时也可以 不分明,如上面讲的第三点特殊句式“平 平仄平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2、工对的要求

构成对仗的名词的小类相同、数词对数词、 方位词对方位词、颜色词对颜色词、连绵 词对连绵词等。 (1)名词的小类:古人将名词分为若干种, 11类比较合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 植物、动物、人事、人伦、器用、形体、 服饰。 (2)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中下边涯 (3)连绵词:蝴蝶、匍匐、踊跃、逶迤等
(平起仄收) (仄起平收) (仄起仄收) (平起平收)
(3)说明:

以上就是所谓的“律句”。其实就是让语音 的长短、轻重交替搭配,从而形成节奏感。比如: 白日(短重)—依山(长轻)—尽(短重), 黄河(长轻)—入海(短重)—流(长轻); 红军(长轻)—不怕(短重)—远征—(长 轻)—难(长轻),万水(短重)—千山(长 轻)—只(短重)—等闲(长轻)。
(4)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格律诗讲解

格律诗讲解

格律诗讲解一、格律诗的定义格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呢。

格律诗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都有规定哦。

二、格律诗的字数与句数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总共四句。

像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样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一共四句。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很有气势吧。

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八句。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就是很经典的五言律诗。

4.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八句成篇。

像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非常优美。

三、格律诗的平仄平仄是格律诗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

简单来说,平声就是声调比较平缓的音,仄声则是声调有起伏的音。

在诗句中,平仄要交替出现,这样读起来才有抑扬顿挫的美感。

比如说“平平仄仄平”或者“仄仄平平仄”这样的格式呢。

不同的格律形式对平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有各自的平仄格律规范哦。

四、格律诗的押韵1. 押韵规则格律诗一般要求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所谓押韵呢,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者相近。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光”“霜”“乡”的韵母都有ang这个音,读起来就很和谐。

2. 韵部在古代,有专门的韵部划分。

诗人在创作格律诗的时候要按照韵部来选择押韵的字。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读音和古代有些许不同,但我们在学习和欣赏古代格律诗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当时的押韵规则。

五、格律诗的对仗1. 对仗的概念对仗是指格律诗中上下句在结构、词性等方面相互对应。

诗词格律知识24讲--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先生)

诗词格律知识24讲--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先生)

诗词格律知识24讲--诗词格律与写作(王步高先生)
视频选集 1/24讲
P1讲 0001.网易-韵、韵脚、韵书、押韵 43:51
P2讲 0001.网易-四声、入声辨别 43:40
P3讲 0001.网易-平仄、律句、准律句、粘对 35:01
P4讲 0001.网易-孤平、拗救 45:25
P5讲 0001.网易-对仗 39:14
P6讲 0001.网易-工对、宽对 46:44
P7讲 0001.网易-流水对、扇面对、邻对、正反对 49:09 P8讲 0001.网易-句中对、借对 47:13
P9讲 0001.网易-春联、婚联 45:29
P10讲 0001.网易-勉志联、寿联 44:57
P11讲 0001.网易-对联修辞、合掌 41:58
P12讲 0001.网易-挽联及其他 45:00
P13讲 0001.网易-五绝(上) 40:55
P14讲 0001.网易-五绝(下) 44:30
P15讲 0001.网易-七绝 55:00
P16讲 0001.网易-五律(上) 50:41
P17讲 0001.网易-五律(下) 48:29
P18讲 0001.网易-七律(上) 39:32
P19讲 0001.网易-七律(下) 47:30
P20讲 0001.网易-律诗的章法句法 46:48
P21讲 0001.网易-词的格律基础(上) 49:53
P22讲 0001.网易-词的格律基础(下) 47:49
P23讲 0001.网易-作词提示(上) 50:33
P24讲 0001.网易-作词提示(下) 51:53。

格律诗讲座——精选推荐

格律诗讲座——精选推荐

格律诗讲座2019-05-25第⼀讲认识格律诗因为是为爱好者开辟的这⼀讲座,所以⾸先把认识格律诗作为⾸要认知的内容列在前⾯,这是写格律诗的最基本常识。

因为只有认识了它,才知道如何学习它,掌握它,运⽤它。

1.格律诗不同于古体诗。

格律诗,⽤通俗的话讲就是在规定的、不可变易的格式和规律条件下写成的诗。

写⽂章是不遵循什么格律的,它也没有格律之说的约束,⽽写诗是很讲究格式和规律的,不但格律诗讲究,不是格律诗的古体诗其实也有格律这种讲究的,只是它的要求⽐较⾃由、宽泛,不像格律诗那么严谨。

2.格律诗句有定字,篇有定句(排律例外)。

格律诗就是因为必须具备其中的这两个条件,才构成了格律诗的体裁形式。

它的每⼀句只允许有两种形式:⼀种为五个字为⼀句,⼀种为七个字为⼀句,这是它的铁的规律。

五个字的称五⾔律(绝),七个字的称七⾔律(绝)。

它的每⼀篇只允许有两种形式:⼀种为每篇(⾸)四句,⼀种为每篇(⾸)⼋句。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创作上的需要,后来还出现了超过⼋句的格律诗叫排律,它是每⾸在⼗句以上的,都是句数以偶数作结尾的。

3.格律诗字有定声、韵要定韵。

汉字的发⾳,声调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古⼈早已总结出了四种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声。

平声⼜分上平、下平。

⽽语⾔演变到了今天,⼊声在普通话中逐渐消失,归⼊到平、上、去声中去了。

现代普通话也有四部声调,这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在格律诗中,每⼀句的哪个字⽤平声字,哪个字⽤仄声字是有严格要求的。

这⾥所说的平声是指阴平、阳平声的字。

古⼈分别叫上平、下平。

仄声字指得是上声、去声字。

古⼈把上声、去声、⼊声字归⼊到仄声字中。

我们现代⼈创作,应以现代语⾳为标准为好,旁通⼀些古声韵也只是便于阅读古⼈写的格律诗。

现在还有依古声韵创作格律诗的,那是⼈家的选择⾃由,我们尊重就是了。

为什么说韵要定韵呢?定就是统⼀,不定韵就不成其为格律诗了。

如何定韵呢?这就是在每⼀篇(⾸)中只允许⽤同⼀个韵部的字作韵脚!⽽且这个韵部必须是平声韵部。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三七律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与创作讲座三七律

七律经典十首赏析及创作谈什么叫格律诗,就是有高雅的格调,严密的律条规定的一种诗体。

七律就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形式,集中体现了格律诗词的四大要素。

句式、平仄、押韵、对仗。

写格律诗词,不是字少就好写,窃以为字越少越难写,七律相对字最多,故学写律诗可从七律入手。

七律写好了,每句减去两个字,就是五律了,当然七律和五律写法还是有差别的。

然后写两联就是绝句了。

倘若一上来就写五绝的话,二十个字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还要讲究格律,有点困难,即使二十八个字的七绝,也有难度。

譬如我们把几百字的一篇日记,或者一篇作文,浓缩成一首诗,缩到二十个字容易呢还是缩到五十六个字容易呢,当然是后者。

所以,学写格律诗不妨从七律开始,跨入门槛,学通了,再写五律或绝句,就很快入手。

反之,学会了写绝句,再写律诗,基本要重新学。

律诗怎么学,找源头学,就象学书法先要临柳公权、王羲之字帖。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初唐定型,盛唐达到巅峰,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就是王维、杜甫、李白、刘禹锡等人的诗。

所以我们学写七律,就从他们的作品开始,步正规高端路线,少走弯路。

学写律诗用什么方式方法?窃认为少围理论转,以分析名著着手,先临摹,就如习字从描红开始,在临摹中悟出写作方法和技巧,再总结理论依据。

当然创作七律还有章法、立意等等,我们先把基础搞明白了,以后再讲。

下面就用十首名家七律分析学习。

说明下,此分析非赏析,更非取意,若讲赏析,取意,学校老师,各路名家,头头是道,细微末节都说透了,自不需赘言,这里重点是分析创作方法,究其脉络,探其套路,借其技为我用。

第一首:积雨辋川庄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辋川,在陕西蓝田,王维的别业。

《新唐书·文艺传中·王维》:别墅在輞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诗词格律讲座

诗词格律讲座

;古风,五古、七古、乐府、古绝等。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相对于古代诗歌 、新诗、自由诗(五四
以来胡适首创《尝试集》)的区分。
1
近体诗与古体诗
•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 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是在初唐之后逐步形成的,在北宋时 最终定型。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 古,他们写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那些诗就叫它古体 诗,那么,当时的唐人按格律要求写的律诗和绝句就叫近 体诗。
• 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 远,一乐也!
柃蜜小镇 胡端雄
四季玫瑰香客枕,晚来木屋卧红霞。 放舟碧水穿村境,星月一河流进家。
• 平仄运用的规则
• 1.同一句中,平和仄两两交替出现,如:
• 平平仄仄平平仄。(不交替,就是失替)
• 2、“对句平仄相反”,即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反(相对);

6
• 5、根据粘对规则,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类诗,各 有四种必须遵守的平仄基本句型。
• (练习推导出四种基本句型的技巧)!
•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①句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句式)
•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③句式)(单句需仄,所以后三字需 调整)
•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④句式)
• 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首诗的平仄都可以按照粘对 的规则背诵如流。
• “模拟名作,达成变化。” • 模拟,在书法是临摹,在诗词是仿作,在昆曲是跟唱。
大书法家潘伯鹰先生在回答为什么写字要临摹古人时 说:中国几千年来书法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法 经验,你不去学习接受,反而要全部推翻,重新来过, 岂不是自讨苦吃?学诗词而不肯学古,又何尝不是在 自讨苦吃?
• 请按照下面诗句的表达方式,模仿写作: • 唐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 七绝·春风 • 老柳园中待发芽,清溪解冻育山花。 • 何如一扫寒冬意,摘取芳心送万家。 • 以“柳絮、槐花、菜花、春燕”为题。

格律诗写作(10

格律诗写作(10
格律诗写作(十)
第五章、相粘律的变通——折腰体
前面讲的拗救是相间律和相对律的变通,是句内和联内的变通,下面讲的折腰体是相粘律的变通,是联间的变通。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下面来看例子。
一、绝句的折腰体
1、平起式的折腰体。
二、律诗一次折腰体
1、中折腰
举例:
杜甫《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第三联与第二联失粘,为中折腰。
2、上折腰
举例:
杜甫《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2、四仄格
举例:
唐求《题郑家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三次失粘,三次折腰。仄起式,《雅伦》费经虞曰:“此诗一三五七皆仄起,二四六八皆平对,故谓四仄格”。
讲到这里有关格律的内容基本完成了。恭喜你对格律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一路走来,认识平仄给你推开了一扇窗户。了解格律的基本规则和基本句式,以及律绝标准格式,为你打开了格律的大门。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懂得了格律规则的变通。至此,我们才能说知晓格律。在实际创作中把上面所讲的句式和格式,基本上都使用过一遍,能够熟练的运用才能说我们掌握了格律。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这也是两次失粘折腰,第三联相反。
四、律诗三次折腰体
1、四平格
举例:
岑参《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

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

诗词格律十讲 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

诗词格律十讲 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

诗词格律十讲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格律十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诗词格律十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云资源《诗词格律十讲》pdf下载在线阅读,求云资源《诗词格律十讲》(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密码:bcr1书名:诗词格律十讲作者:王力豆瓣评分:8.4出版社: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6页数:136内容简介:语言泰斗王力经典普及诗词格律初学必备手册内容丰富易懂开本小巧便携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

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

著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专著,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作,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三十余部作品。

试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登高诗的格律特点试从用韵、平仄、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全面分析登高诗的格律特点一、韵:作为表现手法之一的节奏,在七言律诗中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四三”式、“五二”式、“一六”式、“二五”式等等,不一而足。

二、平仄:它们主要出现在第一联(首联)和第三联(颈联),第一联中不一致的是“风”、“猿”、“渚”、“沙”,第三联不一致的是“百”和“多”。

第四联(尾联只有一个字与标准格式不同,即“潦”字。

第二联(颔联)则与标准格式完全一致。

三、对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写景和抒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个转变,而第三联就处在这个转变的交点上,这一联同时又处在“起、承、转、合”的“转”上,为了体现这个转变,这联的平仄格式与标准格式有一点出入也就十分自然了。

格律诗词讲座(一)

格律诗词讲座(一)

格律诗词讲座第一讲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诗歌?诗歌是文学的一类,是各种体裁的诗的统称。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根据作品在语言上有无格律,诗歌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类。

二、什么是格律诗?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

如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词,就是格律诗。

每一首格律诗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

简单地说,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一定要求的诗词。

即在平仄、对仗、押韵、定句、定言、节奏和章法等方面符合要求的诗词,称为格律诗词。

三、相关知识(辨四声、知平仄、会结句、懂押韵)•1、辩四声。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古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平道莫低昂(高起高收),上声高呼猛烈强(低起高收),去声分明哀远道(高低适中),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我国七大方言区主要根据语音方面来划分的•北方方言:他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2、知平仄。

•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用平或—表示),上声、去声为仄(用仄或者 | 表示)。

格律诗写作句法讲座

格律诗写作句法讲座

格律诗写作句法讲座古诗句法当我们学习写绝句和常规诗歌时,我们必须首先学会造句,这一点非常重要。

诗歌不同于散文,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它。

当我们读著名的古诗时,我们经常记住一些格言和好句子。

为什么读得太多了?首先,这些诗深刻而发人深省。

第二,语法新颖。

什么是语法?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诗歌是由诗歌构成的,没有句子不能构成篇章,诗歌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我写诗的时候,有时我会先读一句,然后再写诗。

诗歌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诗歌的创作方法。

诗歌创作的艺术方法是句法。

在《珊瑚钩诗》中,张表弟说:“诗歌主要是关于意义的,要在章节中提炼句子,在句子中提炼词语,以获得一个工作的耳朵。

”这是语法。

伟大的诗人杜甫非常重视句法。

在他的诗《致高中三、十五年级的秘书》中,他写道:“美丽的名人不如好句子。

好句子怎么样?”他在《七律》中写道,“小议江水如海的价值”,“如果你延迟对人性的一句好话,你将不假思索地死去。

”这是诗人毕生的艺术追求。

放纵,放纵,放纵。

杜甫的1400多首诗是我的最爱。

他的语法是最好的。

他的大部分诗集朋友都是在我的推荐下买的。

请仔细阅读。

如果你先学习他的语法,你会有所收获。

研究诗的句法,要注意八个问题:一、在不影响诗意的前提下,力求简练精炼。

谢茂勤在《思明诗》中说:“诗主要是好句子,它们被提炼成章节。

”魏清之在《诗人玉屑》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诗人晚上睡在寺庙里。

窗外的风和雨很大。

他被判了刑,非常自豪。

他念给一个和尚听:“影子摇动龙和蛇一千英尺,声音摇动风和雨很长时间。

”然而,这位和尚是一位高僧和一位诗僧。

他回答说:“最好是‘云和阴影散落在地上,海浪的声音在空气中是冷的’。

”诗人后来向著名诗人梅圣玉请教。

梅圣玉说:“如果你的话简单,你的意思完整,你应该把和尚的语言作为最好的。

”这个和尚的诗比你的诗好,因为他的语法简洁。

因此,如果你能写出五个奇迹的意思,不要混水写七个奇迹。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古诗词创作讲座 2

古诗词创作讲座 2

P 114
长征(P12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对仗)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古诗创作简释三(律诗创作)
律诗的形式:
1.律诗8句,绝句4句。
2.律诗和绝句都讲究同句平仄相间,一组句 平仄相对。律诗的第2句和第3句、第4句和第5句、 第6句和第7句的第2个字平仄相同,也叫相粘。绝 句的第2句、3句的第2个字平仄相同。 3.律诗的第3句和第4句(组成颔联)、第5句 和第6句(组成颈联)必须对仗,而绝句不要求非 要对仗。
句,推敲符合诗普、词谱要求的词语,即可成 为一首较为正统的诗词。 (举例)
听诗词讲座 春寒料峭诗词赋,映日黄芽古树新。 讲座青衫多老者,聆听彩裳感纶巾。 滔滔引论轻声赞,朗朗教传几欲吟。 一片丹心倾杏李,诗开遍地总三春。
雕虫小技,您不妨试试!
第1、第3句可不押韵。
第四,对照诗普(p98--100)和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
第五,一二句写景或叙事,三四句深化中心,
绝句的四句话分别起着:起,承,转,合 作用。例子:《登鹳雀楼》
古诗创作简释三(律诗)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排律(10句以上)。
古诗创作简释三(律诗欣赏)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首联)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颔联)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颈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尾联)
P 7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创作简释二(绝句)
1.写七言绝句比五言绝五言或七言); 第二,讲究相间、相对和相粘。
相对:出句和对句(一组句子),平仄相对。
相粘:第二第三句第2个字平仄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

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

那么,我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一、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上面讲了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

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

无论绝句还是律诗,第一句最后一字可押韵亦可不押韵,常见古人诗中,五言首句多不押韵。

二、平仄(既粘与对):所谓平仄关系,就是除去最后一字韵脚字外,第二句要与第一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第三句要与第二句平仄相同,这就是粘。

同样,第四与第三句对,第五与第四句粘。

依次类推。

三、对仗:所谓对仗,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绝句无所谓对仗。

下面以平起式七律为例,讲一下关于对仗的基本常识:○平▲仄⊙可平可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关于对仗,只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说,律诗中间的四句,要求对仗。

如果中间的四句不对仗,就不是律诗,即使对仗了,如果不符合平仄关系或无韵脚,也不能称做律诗,这是一般格式。

也有特殊句型,古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和颈联对仗的、也有只是颈联对仗的,今人作律诗,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所谓对仗,一般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

对仗有许多说法,如“工对”、“宽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交股对”、“互文对”、“流水对”等。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下面以前人的诗句,举例讲解:举例一:绝句(唐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典型的绝句格律诗,诗韵、平仄(既粘与对)、对仗,三要素全符合。

这里要强调的是,绝句无所谓对仗,对仗当然更好。

一、诗韵:这首诗是首句不押韵式,“天”、“船”在同一韵部,且是平声韵。

二、平仄(既粘与对):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与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平仄关系是“仄平仄仄仄平平”对“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可仄,其余各字平仄对立;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与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关系是“平平平仄平平仄”粘“仄平仄仄仄平平”,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与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关系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对“平平平仄平平仄”。

换言之,所谓平仄,以绝句为例,第二句中每个关键字(主要在二、四、六、七字)与第一句中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反,既为对;第三句中每个关键字与第二句中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同,既为粘;第四句中每个关键字与第三句中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反,亦为对。

如是律诗,则第五句与第四句,诸字平仄相同,亦为粘,第六句与第五句诸字,平仄相反,亦为对依次类推。

三、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对“门泊”,“千秋雪”对“万里船”。

举例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如下: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通平仄,平平通仄平。

全诗虽然押的平韵,但是没有一句合律的句子,而且前后联不粘,后两句失对,所以它不是格律诗中的绝句,而是一首五言古绝,或者称做古风诗。

这里强调一下,上面所举例的两首诗的格律,都是依旧韵(既平水韵)品读并讲解的,比如“一行白鹭上青天”句中的“一”字、“白”字,在旧韵中是仄声,而在新韵中却是平声字。

新旧韵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作诗中,一定要新旧韵分清,不能在一首诗中新旧韵乱用。

古人写格律诗,是严格按照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对仗位置的六种变格:前面讲了,律诗通常在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上用对仗,这是对仗的正格。

除此之外,对仗可以用在任何一联、两联、三联直至全诗四联上,或者全诗四联都不用对仗,这就是对仗的变格。

古人给出名称的对仗变格有以下六种:(一)蜂腰体第二联(既颔联)不用对仗,只在第三联(既颈联)上用对仗,古人称为蜂腰体或蜂腰格。

(二)偷春体把本该用在颔联的对仗,挪用到首联上,就构成偷春体,又叫换柱对。

(三)贫对仗全首诗仅有一联对仗,则称之为贫对仗。

(四)富对仗一首诗有三联对仗,则称之为富对仗。

(五)全首对如果一首诗四联皆用对仗,就是所谓的全首对。

杜甫多用此体。

(六)首尾不对体如果一首律诗从头到尾都不用对仗,诗家称之为首尾不对体。

此体极为少见,唯大家李白多用之。

作诗难,作格律诗更难,而做排律诗,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初学者,切勿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可先试作一些绝句,慢慢掌握并运用格律诗的一般格式,以融会贯通,逐步提高,精益求精。

诗及诗的意境之浅见“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之直观体现或感悟。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

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境界高远、蕴涵哲理、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当时的心情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句结而余味未尽。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人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他将境界分为“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标志着传统的意境论的完成。

诗词在意境上是同一道理。

作诗,可以分以下六步:第一步:语言准确。

不敢想像,对一件事(或物)的字面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称其为“诗”呢?第二步:平仄合律。

如果写格律诗,就一定要遵从格律诗的一般格式来写,即便是古风,也有其基本的诗韵;第三步:结构完好。

如同一个人一样,要有头有脚、有内脏器官,对于诗而言,就要在“起承转合”四大要素上多下点功夫;第四步:炼句巧妙。

所谓一字千金,便是如此道理,诗有诗韵诗魂,平铺直叙的文字堆砌,不叫诗,即使有简单的韵,也只能称其为打油诗而难登大雅之堂;第五步:见解独特。

要通过诗句反应出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或感受、感观,不能人云亦云,嚼别人嚼过的饭,毫无意义;第六步:寓意深远。

要通过诗的字里行间,联想到或寓含到更深远的字面以外的东西。

作诗,反对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所谓无病强说愁,对作诗而言,是要不得的。

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所谓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

“万事开头难”。

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等等。

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

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

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

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

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讲到,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她先讲“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

”是说写格律诗的基本常识,后面又紧接着说“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