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 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 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 步得到拓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 上,都铎王朝积极拓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工业发 展起来,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随着制呢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骤增。贵族地 主竞相圈地养羊。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农牧场, 形成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 业的繁荣,海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 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 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以及欧洲 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 展。 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 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 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 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 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 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 瓜分完毕,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 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 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 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起来。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大西洋中心的位臵, 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英国抢劫西班牙从美洲 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1588年,“无 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西班牙失去了海上 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 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 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英国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 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 为殖民争夺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中期,英国与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荷 兰战败。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争夺。18世纪中 期,英国打败法国。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历程1、萌芽阶段(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
2、形成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1),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中心也由地中海转移到西岸。
(2)早期的殖民掠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 、、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发展阶段——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1)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再球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
(2)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4、繁荣阶段——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5、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1929——1933年)(1)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概况: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破坏性大(4)反危机措施:美国实行;德日走上法西斯化道路6、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A、原因: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适时调整经济政策B、概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繁荣;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受限;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和。
(2)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的援助,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并加强联系。
20世纪60年代,西欧6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简称;1993年,成立了,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欧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
(3)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A原因:的援助;制定适当的,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政策,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世界经济史

第一讲古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一节希腊城邦奴隶制一、古代西方经济形态的起源古代所有制:以共同体作为第一个前提,把城市作为自己的基础。
突出特点:所有制表现为国家所有同私人所有相并列的双重形式”。
二、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城邦的兴起希腊城邦概况:“小国寡民”:30多个。
治理:执政官+贵族会议+公民会议城邦的基本居民由两部分组成:自由民和奴隶。
斯巴达: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城邦雅典:工商业城邦,有自由民16.8万人,奴隶20万人。
梭伦(前630年~前560年)改革经济改革主要内容:解负令;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及结果: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权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
三、希腊大殖民运动及希腊化世界1.三次大规模殖民活动: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的南下;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大殖民”运动;亚历山大(前336~前323)东征。
2.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希腊化国家:塞琉古王国、托勒密王国、希腊、马其顿;公元前30年:希腊化国家为罗马帝国所灭。
“大殖民”运动地区:黑海和地中海地区。
原因:人口过剩。
工商业奴隶主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矛盾。
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殖民活动使希腊人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了。
原料的多样化给希腊经济繁荣带来了新的因素。
使希腊人牢牢掌握了海洋。
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分工。
四、城邦奴隶制经济希腊城邦是典型的奴隶制城邦。
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
从法律的观点看,奴隶不能被当做人,不能组成家庭,男奴隶和女奴隶的结合不算婚姻关系。
奴隶的普遍使用主要是在家庭中,各个等级的公民家庭中都使用奴隶。
许多生产部门也已普遍使用奴隶劳动。
第二节希腊和希腊化世界经济的兴衰一、经济的兴旺(一)农业与手工业1. 农业种植物:谷物、果实和蔬菜。
世界经济史第三章古代西方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三、农业地产形式和经营组织
土地私有制确定下来后,罗马开始出现大地 产。大地产的产生首先是罗马对外征服战争 的结果。
罗马的大地产往往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进 行大规模种植活动。由于连年的对外征服战 争和方兴未艾的海盗贸易,奴隶人数有增无 减,罗马的大地产有足够的奴隶供应。
第四节 罗马共和国经济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二、希腊大殖民运动
希腊人的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 重要的作用。首先,殖民活动使希腊人的活动范围 大大扩大了。其次,殖民活动不仅使资源增加了, 而且使希腊人牢牢掌握了海洋。再次,殖民地的拓 展和贸易的扩大,促进了希腊世界的分工。
第一节 希腊城邦奴隶制
三、城邦奴隶制经济
三、货币与银行
由于希腊缺少金矿,货币主要是银币。货币关系在希 腊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货币是交易的 媒介物;另一方面,货币本身也是交易的对象。
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高利贷已很普 遍。神庙在希腊的金融业务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贷款使神庙得到巨额收入。
第三节 希腊化世界的经济
一、希腊化世界的形成
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导致希腊经济凋敝,也加剧 了希腊城邦的阶级矛盾,使希腊城邦制度陷于危机 之中。公元前338年,马其顿政府了全希腊。此后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经过将近十年的远征,建立了 一个包括大片东方版图在内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成一些独立的国家,即 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国 ,以及原有的希腊、马其顿和其他国家,这些国家 统称为希腊化国际。
波希战争结束后,希腊各城邦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特别迅速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商品流 转中心。希腊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米利都、柯 林斯等,最先成为海上贸易中心。
第8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word版本

2.2 殖民地经济的形成
到20世纪初,非洲各地已初步形 成以生产、出口单一经济作物为 特征的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的 雏形。
经济作物生产破坏了非洲传统的 农业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村舍土 地所有制。
1914年的非洲殖民地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非洲殖民地“词条
2.3 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② 另一种说法认为近代的衰败主要是印度本身的种姓制度和村社制度造 成的,这两种制度造成了印度在长期内处于经济停滞的均衡状态。
马克思的“双重使命论”
1.2 农村经济结构的演变
• 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等地建立固定柴明达尔制,即包税制 。柴明达尔向公司缴纳的田赋确定为 1793 年柴明达尔实 际地租收入的10/11,剩下的1/11 归柴明达尔自己所有, 并且固定不变。
• 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成为 了西方宗主国投资最多的工业部门 :钻石、黄金、铜、钴等
• 采矿业之外的工业部门,西方宗主 国很少投资,因此极不发达
• 为了畅通无阻地运出非洲的经济作 物和矿产原料,以及殖民统治的需 要,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欧洲列强 在非洲开始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
非洲主要矿种
第三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 西方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倾销给中国的 传统手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棉纺、 钢铁等纷纷衰落
• 特例:生丝和制茶等传统手工业部门出 现繁荣,但基本上为洋商及其买办所操 控,且混为外国市场的依附
2.1 奴隶贸易与殖民化
奴隶贸易的历史
奴隶贸易的高额利润:资本主义原 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口 锐减;经济发展遭到破坏;造成了 非洲人的心理创伤,导致各民族、 部族和国家之间的纷争,至今仍是 阻碍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经济史第一节

世界经济史第一章导论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就是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及其生产和交换关系。
具体说包括两个方面:⏹历时性问题指的是按时序描述和阐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
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增长、制度变迁、社会进步。
——决定世界经济史的时间范围。
⏹共时性问题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实绩、经济交往,以及各民族经济在历史上的冲突与融合。
——决定世界经济史的空间范围。
世界经济史从地缘结构上考察,可以分三个区域中心和三个核心经济形态:⏹东方经济形态:中国⏹西方经济形态:古希腊罗马和中古及至近现代的西欧⏹西亚经济形态: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世界经济史的逻辑演进:⏹16世纪以前:始终存在以不同民族为代表的不同生产方式的竞争。
而在竞争中不同生产方式走向趋同,而在趋同以后,在内外竞争下,又进一步融合与创新,产生新的生产方式。
⏹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方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而西欧各民族也改变了落后面貌,一举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历史民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在资本的统治之下,世界各地的生产方式又一次出现趋同和统一趋势。
⏹20世纪:出现了社会主义革命;非西方国家和地区也相继走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第二章东方奴隶制的特点⏹东方国家都存在过奴隶制,这些国家的奴隶制并不发达,没有出现发达的奴隶制形式,而广泛存在的是所谓“普遍奴隶制”。
⏹表现: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
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
⏹第一,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以国家土地所有制和村社制度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奴隶制度。
⏹第二,东方国家的奴隶制,是在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
⏹第三,东方国家没有公民或自由民概念,所以也就没有平民与奴隶的对立。
埃及是古代东方专制主义国家,是中央集权的半父权制-半奴隶占有制国家。
世界经济史

1、简述1000—1820年经济的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处于最低点。
其水平显著低于其在公元一世纪时的水平,也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
11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
它以缓慢步伐前进,但到了1820年,它的实际收入已经三倍于其起点水平。
经济领先的地区和特征发生了变化。
1000-1500年,威尼斯开拓了沿商之路至黑海港口之间的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运动的发展。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贸易通道。
在14世纪时,西欧在人均收入方面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
英国从1500到1700人均收入几乎翻了一倍,而同期的法国和德国的人均收入只增长了三分之一,意大利几乎没有增长。
1700-1820年英国上升为霸权国,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西欧对北美自然资源的掠夺,欧洲人口以及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引进,给18世纪以来西方经济的上升拓展了新的巨大空间。
到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
日本是亚洲正常状态的一个例外。
在17、18和19世纪的前半叶,它的人均收入赶上并超过了中国。
1868年的明治维新涉及了大量旨在追赶西方的制度变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收入方面它已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在生产率方面它仍然落后于西方。
拉丁美洲的殖民占领与北美洲有些相似但伊比利亚的制度比起北美的制度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比之下,拉丁美洲有更多的土著人囗他们被作为下层阶级对待,无权得到土地和享有教育。
独立之后的社会秩序也没有多大改变。
从长期来看,它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慢于北美,但超过了亚洲或非洲。
非洲在1820年时的人均收入要低于其在公元一世纪的水平。
从那以后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慢到1998年,它的收入水平仅比西欧1820年时的水平略高—些。
它目前的人口增长比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其速度是西欧的8倍。
在公元9—13世纪之间,中国出现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在8世纪时3/4的人口居住在中国北部,其主要的农作物为为小麦和谷子。
整理 世界经济史

1.普遍奴隶制东方国家都存在过不发达的奴隶制,没有出现过发达的奴隶制形式,即所谓的“普遍奴隶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
广大农民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生活在奴隶状态下的农民,即普遍奴隶。
他们依附于土地、村社、国家,不依附于奴隶主。
他们的生产活动在别人的指挥下进行,他们的行动和日常生活受到严格控制,劳动者终生固着于公社。
2.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首次提出。
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最早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亚细亚所有制的前提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公社成员之占有一块特定的土地,不存在个人所有,公社是真正的实际所有者。
农村公社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基础。
公社成员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需要。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农村公社完全能够独立存在,而且在自身中包含着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一切条件。
3.庄园庄园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主要的和正规的组织细胞。
其来源于罗马的住宅和古代的农村公社。
典型的庄园应与村子一致,即一村一庄。
但实际上,有的村庄不止一个庄园。
庄园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封建主对农民具有行政、司法上的权力。
4.拓殖运动为了改变地广人稀的局面和满足消费与贸易的需要,广大封建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开始开垦荒地,导致了11-14世纪的拓殖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主要推动者为教会和寺院、国王、城市自治团体和富裕的市民,农民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扩展了大片土地。
5.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是商业革命最直观的表现。
16C,大量金银的涌入,造成欧洲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使这次价格上涨称为“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对欧洲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采用租佃制的地主从中获益,而封建主受到严重损失,雇佣工人和农民生活更加困苦。
价格革命还加速了社会分化,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壮大,旧式封建贵族的衰落,城乡劳动者的进一步贫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
世界经济史整理资料

一.名词解释1.梭伦(前630年~前560年)改革经济改革主要内容:解负令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及结果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权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
2.罗马法: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
3.井田制:是封建领主制度下的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
所有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
公田是领主的自营地,依靠农奴的无偿劳动耕作;“私田”是农奴的份地,农奴通过为领主无偿耕种“公田”而取得耕种“私田”的权利。
4.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弃劳役地租,行实物地租,实质上并未改变了土地制度5. 日尔曼所有制(日尔曼氏族公社公有制):日尔曼制度起源于日尔曼氏族公社所有制,这个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一是领主表现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占有者;二是大量公地的存在,归公社,即后来的公国所有,从而也就归大公所有。
6. 抑商政策:措施: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原因1.保证农业基础。
2.抑制土地兼并。
3.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
如行会:见于隋唐,起源于肆。
行:主观上“入行”,客观上“投行”明清时期增加“海禁”7. 庄园经济:8.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9.工业革命:广义上所指的是由生产技术创新所引发,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及市场、贸易及其规模以及这些方面的扩散等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经济结构轻工业化。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新航路开辟及影响原因:(1)社会根源:黄金的渴求。
《马克·波罗行记》。
天主教传播的热衷。
(2)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条件:知识的进步--指南针--王室支持--中央集权经过:(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2)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3)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越过大西洋到达了美洲。
(4)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等人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圆学说。
影响:对欧洲:商业革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扩大。
流通商品种类增多。
商贸中心转移。
人类眼界开阔。
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对世界:早期殖民扩张改变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使亚洲、非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文化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加快荷、英、法等国资本原始积累;总之,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荷兰殖民扩张背景: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③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特点: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过程: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和殖民帝国--“海上马车夫”。
(2)英国的殖民扩张:原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政治制度先进武力后盾:最强大海军。
意识形态:文艺复兴--清教徒进取精神过程: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战争,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纽约18世纪中期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殖民扩张影响:殖民国家:提供市场和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殖民地:打断历史发展进程;灾难;长期落后世界:改变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联系紧密;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世界经济史

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
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日耳曼所有制:公社财产只表现为每个个人所占土地的公共附属物,公社只是在这些个人土地所有者本身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
封建领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
依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
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
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抑商政策: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徭役的优待;经商及因怠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当奴隶。
封建社会:两种含义:一是分封制的国家结构,这是和西欧的中世纪和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的国家结构,夏商时期以中央王朝和万千方国结合的方式出现,周朝则以天子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二是社会形态,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分封制: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导致经济史上最大的一次商业冲击,使欧洲整个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上。
价格革命:大量廉价金银的涌入,使欧洲在16世纪经历了持续不断地、规模空前的通货膨胀。
价格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他价格的巨大差距,是这次价格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
马尔萨斯陷阱:18世纪以前,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和世界人口的历史在单调的重复着。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路上的抢劫、战争等丑恶事情开始泛滥。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世界经济史概述约瑟夫·熊皮特[美]: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阿什顿[美]:尽管经济史是一个地峡,但是她仍然有广阔的海域。
卡尔·哈达赫[德]:国民经济学和历史学是经济史的科学上的父母。
不过经济史这位女儿现在已经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它既不是按照年代编撰的经济知识,也不是用经济统计数字点缀的历史叙述。
经济史不仅反对任何知识的单一化,更重要的是它坚信决定命运的不是经济,而是政治。
第一节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是经济史的一个分支,若想理解世界经济史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经济史的含义。
一、经济史经济史是一门与经济学同样古老的学科,是一门伴随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也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经济史运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和经济部门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和历史过程,研究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各种文明、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比较,科学地解释经济历史现象,为总结历史经验、认识现实经济、预测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学说和政策提供历史背景;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资料。
经济史研究也是一种经济分析的技术,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史还与一般的经济理论相关,因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被经济理论所概括。
经济理论作为一种叙述结构应用于历史。
二、世界经济史就经济史研究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国别经济史、地区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
一般而言,理解世界经济史有两种方式,一是世界的经济发展演化历史,这样的世界经济史在人类社会存在之时就已经出现,它探讨的内容是世界各地在一个长的时段中的经济发展演化的历史;二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这样的世界历史只出现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她孕育于中世纪的襁褓里,成长于地理大发展时期,发展于工业革命时期,成熟于后工业时代。
世界经济史第1章_世界经济史导论-文档资料

意义
第
2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
首先,作为世界经济史,一方面要摒弃各个国家和 民族的“自我中心论”,另一方面要摒弃长期以来 统治世界历史的“西欧中心论”。 其次,世界经济史并不仅仅包括世界市场形成以来 的历史,而应包括自人类起源到当代的历史。 最后,世界经济史还需要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历史。
第二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和时空范围 世界经济史的时间结构
世界经济史的空间结构
世界经济史的逻辑演进
第
2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和时空范围
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生产和交换关系。 具体说包括两个方面: 1.历时性
指的是按时序描述和阐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 制度演进。它决定世界经济史的时间范围。 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实绩、经济 交往,以及各民族经济在历史上的冲突与融合。它决定世界经济史 的空间范围。 2.共时性
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革命,导致新经济的产生 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因此,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社会” 或“后现代转型”阶段。
第
2节
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
世界经济史的空间结构,是从共时性角度来考察世界经济史。这种 研究即可以对世界不同区域和民族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比较,
又可以考察各地区不同经济形态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经济史与经 济学的关系
第
1节
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实证工具,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1、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或事实是大量的。经 济史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 这就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实证范围。 2、经济史所提供的经验事实比经济学家所感知 的现实经济世界要可靠得多。 3.经济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对 经济学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试错”式研究 4.经济史世界最适于经济学溯因法研究。
世界经济史

1.世界经济史的含义●答:世界经济史的主题,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生产和交换关系。
具体说包括两个方面:历时性。
指的是按时序描述和阐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
它决定世界经济史的时间范围。
1 共时性。
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实绩、经济交往,以及各民族经济在历史上的冲突与融合。
它决定世界经济史的空间范围。
2.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答: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
它一方面要求我们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历程进行客观翔实的描述,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经济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
●经济史学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者是专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历史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济的规律性的科学。
经济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将时间概念引入经济分析。
它是动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如何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世界经济史的时间结构●世界经济史研究,从农业革命开始,并将1500年作为一个重要的界限:1500以前为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
1500年以后为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
●1500年以前的世界经济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500年以后的人类社会历史是现代化的历史,因而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史的主线。
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 16世纪到19世纪对于西欧国家来说,这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亦即工业化或现代化的过程。
特点: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工业革命的展开。
2. 20世纪●在这个阶段,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现代化过程从而进入现代社会,世界经济史也进入现代阶段。
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新的历史阶段的到来。
世界经济史的空间结构●世界经济史的空间结构,是从共时性角度来考察世界经济史。
这种研究即可以对世界不同区域和民族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进行比较,又可以考察各地区不同经济形态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从共时性角度考察●日本、印度、拜占庭和俄罗斯等,都属于边缘经济形态。
经济史02-世界经济史

西周以前的中国,西亚、南亚、日本、拜占庭、俄罗斯 第二、封建地主制经济:中国古代为典型,是封建经济的发达形式。 特征: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基础。
☆ 1500年以后的世界经济史 现代化(近代化)是主线,可分为两个阶段:
4、农业革命的经济学解释 ◎狩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向左移动 (A移向C),劳动生产率下降, 人口转移到农业; ◎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向上移动 (B到D),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会引发更多的劳动移动到农业。 ◎人口扩张,农业劳动力增加。 结论:狩猎劳动生产率下降,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人口增加导致农业人口大幅度增加, 农业人口超过狩猎人口, 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
逻辑演进规律:“竞争—趋同—创新—分化”
第二章 古代世界经济
“
(古代世界各地区经济,或古代东西方经济)
究
天
人
之
第一节 古代东方社会经济
际
,
通
古
第二节 古代西方社会经济
今
之
变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古代东方社会经济
一、农业革命
时间:公元前10000-9000年左右。 含义: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 ,
产生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日本、印度、拜占庭和俄罗斯等则属于边缘经济形态。
经济形态的地缘特点,直到近代仍然存在。
地理大发现以前: 不存在统一的世界经济,存在的仅仅是区域经济, 也就不存在“世界经济中心”,只有“区域经济中心”。
☆近代时期
现代社会的曙光最初是在地中海沿岸出现的,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 现代化的浪潮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经济史知识点汇总总结

一、古代经济古代经济是世界经济史的起点,它涵盖了古代文明的经济发展历程。
古代文明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而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城市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达的城市,希腊的雅典和罗马的罗马城在古代文明中享有盛誉。
此外,古代中国和印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它们的城市经济也是相当发达的。
在古代的农业经济中,还要说到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河流域,它们是古代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区,而且它们的农业经济也做出了重大的发展贡献。
因此,古代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二、封建社会经济封建社会是世界经济史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而城镇也是封建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都比较发达,而且它又将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起来,更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经济和城市经济也是十分发达的,而且它们也影响着整个世界。
因此,封建社会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世界经济史中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是以工业为主的,而且它又将工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结合起来,更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而且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以私有经济和市场经济为主的,而且它还促进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世界经济史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经济和计划经济为主的,而且它又将公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更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而且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以国有制和国家控制为主的,而且它还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发展。
世界经济史

1.普遍奴隶制2.封建小农经济3.抑商政策4.庄园经济5.拓殖运动6.城市同盟7.梭伦改革8.大殖民运动9.罗马法1.东方专制主义长期存在的原因2.说明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衰落的因素3.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特征。
它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中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对工商业的政策有哪些,原因是什么5.中国封建经济发展和停滞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不能向资本主义转化?普遍奴隶制:农村公社的农民,既不是奴隶,也不是自由民,而是普遍奴隶,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
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
普遍奴隶制指的是一种状态,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
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的发展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从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庄园经济:“庄园经济”是本世纪中期,在欧美与发达国家首先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土地开发商(大中型企业或公司)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在我国是土地使用权)或租赁一定面积的土地,并把土地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份(单元),通过出售土地权益证或股份受益凭证向社会招商融资,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种土地资源开发运作方式。
拓殖运动:是英国中世纪的一种恢复动乱发展经济的手段工程。
随着社会的逐渐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并对封建化的土地形成沉重的压力。
世界经济史资料

P21 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内容: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
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
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意义: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它不仅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自然产物的依赖,而且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P41 梭伦改革第一个内容是解负令,即废除农民欠土地贵族的债务负担,废除债务奴役,禁止将雅典人卖给他人作奴隶。
债务奴役的取消和欠债的废除,结束了梭伦以前所盛行的与土地有关的高利贷活动,以及土地占有过度集中的状况。
第二个内容是实行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
这项改革破坏了氏族所有制,削弱了贵族权威的基础。
土地的转让和分割鼓励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经济活动旺盛。
评价: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专题--美国经济史
1、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
2、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3、独立战争后,18世纪末美国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1810——1860)
4、1860——1865年美国风战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又一障碍。
5、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6、1914——1918年间,美国利用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战后以战胜国的名誉分享战利品(华盛顿会议)
7、1924年——1927年,美国经济一直向前发展。
8、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引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破坏严重,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
9、二战前中立和交战国出售军火大发战财,二战后成为胜利国促进经济发展。
10、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其成为科技大国。
11、1973——1975年爆发经济危机经济霸主地位受威胁。
12、90年代初现知识经济。
问题:
1、有人说“美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
”请结合史实评论此观点。
2、材料一: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材料二:1861——1865年美国内战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材料四: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成为科技强国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2分)
答: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成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联合的政府,由于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使它们之间矛盾激化引起美国内战爆发。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2分)
答:由于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即黑人奴隶制,再加上美国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使其成为头号的经济强国。
(3)据材料三说明当时经济发展较快的另一个国家,原因。
(3分)
答: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4)据上述材料及我们学过的知识说明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什么?
答:两次社会革命,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史专题--英国经济史
1.从15世纪后半期,通过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2.17世纪40年代,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3.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4.4、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进行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何首先发生于英国)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产值退居世界第三位。
(原因)
6.二战中经济受破坏,一战后初期经济衰退。
7.1924-——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出现一时的繁荣,1929年工业生产超过战前水平。
8.1929-1933年爆发经济危机,政府对经济干预。
9.二战后初期,依靠美国援助和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经济得到恢复。
10.50——70年代初期经济飞速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11.1973——1975年引发经济危机,后期经济发展缓慢
世界史专题--日本经济史
1. 19世纪中期处于幕府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落后。
2.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迅速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开始崛起
4.1924—1929经济持续增长
5.1929-1933年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上法西斯道路
6.二战后初期经济受破坏
7. 50—70年代高速发展
8.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二号经济强国。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工农生产严重衰落。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陷于崩溃。
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答:材料一是由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
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挑起战争战败所致。
(2)日本摆脱这两次因境的途径有什么不同?(4分)
第一次日本走上的法西斯道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第二次日本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3)这两种途径的结果如何?(3分)
答:第一次:形成了亚洲策源地,给世界和平造成了危胁。
第二次: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二号经济强国。
世界史专题--德国经济史
1.19世纪中期,国家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4.“一战”后经济濒于崩溃.
5.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希特勒实行了国民经济军事化.
6.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仅次日本,到60代初成国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经济大国.
材料一:1870年在世界整个工业生产中,英国所占比重为31.8%,美国为23.3%,德国为13.2%,法国为10%。
1913年,美国为35.8%。
德国为15.7%,英国为14%,法国为6%。
材料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英国为2。
9%,法国为5.3%,意大利为3.5%,前联邦德国为6.7%,日本为9.6%。
问:(1)从1870——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分)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答:德国统一,有稳定的国内市场;德国是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设备;得到了法国大量的赔款和资源。
(2分)德国急于重新分割世界组织了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最终挑起一战。
(2分)
(2)1950——1970年德国经济如何?(2分)为什么?(2分)
答:1950——1970年,德国经济迅速腾飞,经济增长率仅次于日本(2分),德国接受了美国经济援助,参加了欧共体加强经济协作,充分发挥良好的经济技术优势,积极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2分)(3)从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要注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要注意吸收先进技术;要注意加强经济合作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