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问题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问题研究

作者:左山山姚世国李林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8期

左山山姚世国李林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长江作为中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

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综合能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黄金水道的潜能

还待进一步开发。采取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相关视角,联系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行发展性分析。深层次剖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及产生

的原因,借鉴美国密西西比河航运改造的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综合能力的

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长江;黄金水道;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8.010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视察时特别强调,长江流域要加

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3年9月,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

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随后,“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写入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视察时

指出,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各地是一串“珍珠链”,建设好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可

以带动沿江地区发展,还能辐射带动整个流域,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应”,还特别强调,

要注重保护好长江及沿江重要水系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把长江水道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境优

美的走廊。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逐渐向内地转移。长江作为沟通

东西部的大动脉,在承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路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江干流贯通东、中、

西部11省市,辐射流域占全国4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

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彭智敏提出,长江经济带在“七五”计划时就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轴线,当时是两条,一条是沿海,一条是长江。但30年来,

长江与沿海发展渐渐拉开了差距。因此加大对长江黄金水道及其流域经济带的研究,有助于为

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方向性和理论性的支撑。

以区域经济学理论相关视角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当前长江经济

水道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域发展分析

1.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物

质性条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位条

件优越,主要表现在其自然区位和社会区位两方面。

1.1.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多km,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纵贯东西,流经我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市,

流域面积180多万km2。长江干流分为三段:源头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山至四川宜宾为上游,宜宾至江西九江为中游,九江至长江口为下游。良好的水文条件和相对平缓的地形条件是

长江成为黄金水道优越的自然禀赋。长江流域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年平均降水量

1057mm,降水丰富为航道水深提供了保证,且处在秦岭—淮河线以南,航道全年不冻航。南北两岸支流众多,航运综合效益纵伸到各大支流,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km,构成庞大的

流域航运网。长江中下游多为盆地、平原地形,平均海拔在50m以下,有助于平稳通航。

1.1.2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社会区位条件

长江黄金水道贯穿我国的9省市中,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同的三个层次,各省市经济发

展程度不一。东部的上海市和江苏省为沿海经济发达区,资金充足,市场广阔,教育科技和产

业结构优化程度较高,但是缺少经济发展的资源;中部的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处

于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对资源和市场具有双重的要求,但中部地区上述省份自身拥有一定的自

然资源,如有色金属资源、矿产、煤炭等,但相对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西部的重庆市、四

川省、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基础设施、资金、科教、工农业基础薄弱,限制了自身

的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学中要素地域运动规律,长江黄金水道流域各省份物力要素、人力要素、资

金要素、市场要素、技术要素、信息时空要素存在差异性,且区域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和经济

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形成了长江黄金水道区域经济系统的客观基础。在非平衡运动规律和

“力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的地域运动具有“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的循环

模式,形成了长江沿岸大中城市群。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区由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地域向需求旺

盛而要素稀缺的地域流动,造就了长江大动脉繁忙的航运交通。

1.2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开始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区域空间结构分析特别是在战

后西欧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整体质量下降的背景下产生发展的。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理论有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梯度推移理论。长江航道贯穿东、中、西三个不同经济

发展层,适用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分析。

增长极理论源于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增长极理论着眼于“具有推动作用的关键产业”,也

就是说一些要素在优势区位条件下聚集,形成“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并与周围地区形成经济

势差,促使诱发其他地区要素向增长极区聚集。由此反观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东部地区上海、江苏产业优势明显,中西部的资源需要流入这些地区,在流入的过程中,东部增长极优势

越发明显,中、西部地区同样被带动起来,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从不平衡向平衡的更高层次发展,然而这种区域扩散与流动都需要长江黄金水道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