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也面临着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现状和挑战入手,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苏州的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和挑战1.1 现状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为苏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融入力度,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苏州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挑战苏州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苏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发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严重制约了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

苏州在与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各地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协调性,甚至存在着争夺资源的现象,这也对苏州的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苏州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对接以及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二、对策和建议2.1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苏州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和交流。

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开展产业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可以加强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各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2.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苏州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过程中,苏州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整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17年第02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其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其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其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促进其经济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的概述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又是升级改造的主阵地。

长江经济带横跨了中国的十个省份,占地面积达到了63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超过5亿的人口。

这个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理位置独特,交通、资源、市场等优势明显,可以说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人口等资历的聚居地。

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口。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长江经济带的优势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这里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国东部地区,拥有10个省份、685个政府单位。

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的环渤海、沿海、长江黄河流域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节点。

同时,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廊道相当发达,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长江沿线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起来,实现了较为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

长江经济带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油气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的分布非常平衡,可以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市场优势。

长江经济带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其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齐头并进,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这里的市场行情十分活跃,各种主要产业都能找到市场,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多样性。

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

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
—5—
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 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建设西江经济带的正确选择; 是新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坚持 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加快西江建设,发挥西江的纽带作用,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国“两廊一圈” 合作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有利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 化,对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 发展新一极,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 意义。
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建设广西西江黄金水道, 是实现江海联动,加快沿江产业布局与升级,形成沿江经济带, —6—
实现桂东、桂中和桂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建设广西西江黄金水道,以便捷、
经济的水陆交通网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落户我 区,优化沿江区域产业布局,提高沿江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扩大 经济发展规模,形成我区东联粤港澳、西通云贵、南接东盟的资 源互补、互利互惠、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专栏4 一干三通道 是国家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一干”指西江航运干线,“三通道” 指西南水运出海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
(二)存在问题。
—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内河水运仍然是我区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广西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 分发挥,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附件
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
前言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国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运营、 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央出台一 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广西沿江经济迎来了千载难逢 的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自治 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 年 12 月,《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 号)正式实施,明确提出“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强调“要 加快形成西江经济带”、“抓紧研究制定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加 快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提高通航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相 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为产业拓展、提升、聚集提供有力支撑”。2009 年 12 月 9 日至 12 日,在武汉召开的内河航运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指出,我国内河航运历史悠久,优势明显, 是当前综合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要提高认识,把内河航运

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阐明了长江流域所孕育的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流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指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强化环境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直辖市管理机构等对策。

关键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地域的角度,或者地域与产业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可持续发展,其中大多数是从行政地域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

我们应该重视流域(尤其是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究其原因,一是大河流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往往孕育了重要的经济带,这些经济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大河流域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相当强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三是可以克服单纯从行政地域上研究的缺陷。

在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可以有效避免流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等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大河流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显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所能妥善解决的。

如果各地仅从各自局部利益出发,追求自身狭隘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不难想象。

本文试图以长江流域为例,在系统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长江流域孕育着重要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

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沿江九省市(青、藏除外,下文同)的43个地市。

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思考

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思考

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思考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沿线地区凭借长江水运“占地省、运量大、能耗低、成本少、污染小”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下游沿岸港口城市迅速崛起,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地之一。

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如何解决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制约问题,进一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建设,对于发挥长江航运的最大效能,对于推进落实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标签:黄金水道;口岸资源;海关监制1关于长江“黄金水道”管理存在的制约问题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运具有运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的天然优势,因此,水运在国际贸易运输中占据了主导性、支柱性地位。

长江作为亚洲拥有最优越水运条件的大河,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长江全长6300公里,水量1万亿立方米/年,但据专家统计,长江航运的作用效能只有与其类似的莱茵河的约2.5%,而莱茵河全长仅为长江的20%,水量仅为长江的16.7%左右。

(1)整体规划欠缺,“黄金水道”利用效能低。

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长江岸线利用大都受制于沿线城市的发展规划,加之城市间的发展竞争,致使各自规划彼此缺乏有效的整合衔接。

特别是岸线存在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以至于长江“黄金水道”深水浅用、长线短有的现象时有发生,功能定位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和重复投资建设现象突出,多数港口功能相近,码头分布不尽合理,重复建设普遍。

使长江“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并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缺乏统筹协调,港口低水平竞争。

过度追求集装箱业务等的高额利润,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重复建设和“黄金水道”沿线各港口的同质化倾向,特别是“同质竞争”所导致的“内耗”,相应制约了港口的良性发展,使长三角港口群不能及时形成规模效应,相应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中国水运》2014年第10期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同期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

《意见》指出,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意见》提出七项目标任务,其中第二项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增强干线航运能力。

加快实施重大航道整治工程,下游重点实施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强航道工程模型试验研究;上游重点研究实施重庆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工程。

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三峡船型和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船舶。

改善支流通航条件。

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

加快信江、赣江、江汉运河、汉江、沅水、湘江、乌江、岷江等高等级航道建设,研究论证合裕线、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和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

抓紧实施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和船闸扩能工程,系统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络,统筹推进其他支流航道建设。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苏州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将自身区域经济融入国家战略的挑战。

本文将就苏州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1.经济结构转型困难苏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轻纺、电子、化工等行业,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提出,这些传统产业在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和环境要求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要想实现苏州的区域经济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就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

2.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

而苏州地处长江下游,环境治理难度大。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要想实现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目标,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而这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城乡发展不平衡在苏州,城市化进程较快,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这意味着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1.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苏州市应该加大对传统行业的淘汰和整合力度,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实现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苏州要想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就需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要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等措施,积极改善和保护苏州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苏州要实现与国家战略的融合,需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同时推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与规划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与规划

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与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

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发展,不仅对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所向披靡的影响。

有论者指出,长江经济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仅是地域经济,还会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等多个领域。

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和发掘其潜力,需要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规划。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背景和意义长江经济带是指以长江流域地区为依托的经济发展区,涵盖了11个省市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人口则近亿。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繁荣的人文氛围以及巨大的经济潜力。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目前最为繁荣和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长江经济带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其随着逐渐增强的辐射效应,也在逐渐地越过本地区,成为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重地。

因此,研究和规划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令人羡慕,但是,该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个问题是环境问题。

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人口数量的膨胀,长江流域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

河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资源问题。

长江流域地区资源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利用,也是该地区继续发展的障碍之一。

第三个问题是产能结构问题。

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而现在的世界条件变化让该地区存在着要面临接下来的大量产业升级以及技术创新等难题。

三、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为了解决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难题,政府需要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该在环保方面发起立法和强制执行,使企业和居民都能充分遵守规章制度和环境法规。

加快黄金水道建设 促进沿江经济发展

加快黄金水道建设 促进沿江经济发展

低 及 能 耗 少 的
优 势 , 尤 其 是
( )拓宽 渠道 .多方 筹集 建设 资金 ~
“ 十一五”时期长江水运建设任务繁重 ,资金需求量
沿 江 外 向 经 济 大 ,必须充分 发挥好 中央、地方各 级政府的积极性 ,充
的 发展 对外 贸 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依 存 度越 来 的基础性作用 ,保 障长江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可持续
要重视项 目的前 期工作 ,引进竞争机制 ,加强基础
要发挥部省市协调机制在研究落实加快长江 黄金水道建 性工作的研究, 进一步提高前期工作质量; 采取有效措施 ,
设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长江水运发展中重大 问题的作 加大投入 ,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大项目储备。
用。
有关前期工作进度,我们建议,“ 十一五”期内计划完工
越 高 ,外 贸 物 发展 资 运输 需求 越 我部将进 一步加大对长江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来 越 大 ,这 更 力度 ,“ 十一五”期安排 10 5 亿元资金 ,主要用于长江 口
能 发挥 长江 水 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及 向上延伸工程、长江干线航道整治 运通 江 达海 的 工程和干线水运支持保 障系统建设 ,支持长江三角洲高
点,加强航道维护工作 。南京至安庆河段 ,完成太子矶 作 ,并 正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起制定 《 口岸线管理 港 。同时,我部和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推进 《 全 礁石炸礁工程 ,实施拦江矶礁石 炸礁及黑沙洲水道整治 规定》 工程。安庆至武汉河段 ,完成东流 、罗湖洲航道整治工 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制定工作。沿江各级政 程,开工整治武穴水道 、张南上 浅区航道。武汉至宜昌 府在进行城市规划 、临水项目的立项过程中,注意保护

牢牢把握黄金水道建设重大历史机遇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牢牢把握黄金水道建设重大历史机遇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牢牢把握黄金水道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牢牢把握黄金水道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本刊讯 4月30日,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考察长江黄金水道及长江经济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主持会议,他强调,要牢牢把握黄金水道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部党组副书记翁孟勇,部党组成员王昌顺、李建波、何建中、刘小明参加会议,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时期,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交通运输建设一线,调研指导交通运输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长江黄金水道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长江黄金水道重点任务,对于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交通运输系统要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长江黄金水道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的关键作用,深刻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越性和巨大潜力,深刻认识加快长江黄金水道乃至整个水运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责任,切实增强建设长江黄金水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到交通运输工作中去。

会议强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棋局,交通运输行业要认真梳理思路、突出重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是加强规划引领作用。

从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出发,结合“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长江黄金水道发展。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第36卷第4期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 36 No. 4 2023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s) Dec. 2023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陈远方, 乔志洁(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岳阳 414006)摘要: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个省市, 其区域协调发展是地区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及原因,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共12个城市, 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空间和产业的不平衡性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 发现农业在2012年表现出其独特的基础性;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在2016年异军突起; 住宿餐饮行业在2019年呈现下滑趋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区域协调;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298(2023)04-0049-08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egion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EN Yuanfang, QIAO Zhiji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Abstract: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overs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it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gree and cause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imbalance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is paper selects 12 cities in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alyzes the relevant data from 2008 to 2019, and studi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y using the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balance of space and industry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Further using th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is found that agriculture showed its unique foundation in 2012; the transportation, storage and postal industries sprung up in 2016; the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2019.Key word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gional coordination;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luster analysis 0 引言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我国逐步进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作用的新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 是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石, 也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国内动能的战略举措.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 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人口和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的40%以上.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引领全国区域经济增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助于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在新的国际发展格局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因此研究其区域协调发展对国家经济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收稿日期: 2022-11-13基金项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BA177);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21YBZ097)作者简介: 陈远方,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通信作者: 乔志洁,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50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然而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 无论是空间还是产业上, 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 为了测度区域不平衡程度并剖析其成因,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解读. 发现空间不平衡性体现在区域间不平衡以及区域内不平衡, 且区域间不平衡占主导; 在产业不平衡中, 工业不平衡占比突出, 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新的产业发展特征.1 文献综述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长江经济带地区得到良好的发展, 已有不少学者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广泛研究.在空间方面, 刘梅等[1]通过ArcGIS10.2软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网络格局图进行分析, 并总结出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多中心、放射状”的空间格局特点, 这与吴常艳等[2]的观点一致. 晁静等[3]则基于多元灯光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差异演变. 丁如曦等[4]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发现, 区域流动以及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协作互利与长江经济带多中心城市区域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王文鑫等[5]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演化格局的分析, 得出发展阶段不同,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技术密集型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也有区别. 周筱扬等[6]在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发现, 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间、区域内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在产业方面, 周正祥等[7]从产业集群辐射作用的角度对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发现产业转移发展对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程军等[8]提出产业驱动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张友国[9]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地区2003年至2015年的产业优势转移模式进行研究, 发现产业模式渐进性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优势的重构具有显著影响. 巫强等[10]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度存在自相关, 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基础, 要针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差异发挥其自身产业优势,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 吴传清等[11]以工业为切入点, 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聚集水平较高. 郭炳南等[12]利用基尼系数法测度了2005年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差异以及差异来源, 认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协调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并提出要高度重视区域之间政策的协同性; 靖学青[13]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得出, 经济增长速度不同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差距缩小, 表现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势态, 并提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陈全才等[14]通过各省市间的人均GDP和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地区间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进行探究, 得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 以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综上,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多数研究只对其空间或产业进行单一分析,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分析, 探讨导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基尼系数分解法[15]和泰尔指数分解法[16]常被用来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成因, 参考Akita等[17]以及覃成林等[18,19]的分解方法, 运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20]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产业不平衡, 然后将产业的分布动态演化出来, 显示出产业的独特性, 可以进一步对某一产业进行分析, 以凸显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因素.2.1 区域不平衡测度方法分别选取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地区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地区上海、湖州、无锡、芜湖为代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测度. 根据上述划第4期 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1分方式, 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m 个区域, 其中区域i 中有i h 个子经济体, 因此长江经济带地区共有1mi i h =∑个子经济体. ij y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均GDP , ij N 为i 区域j 子经济体的人口, i N 为i 区域的总人口, i Y 为i 区域的GDP , /i i i Y Y N =为i 区域的人均GDP; 11i h m ij i j N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总人口, 11ih m ij ij i j Y N y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Y Y N =为长江经济带地区人均GDP. 参照文[17]的测度方法,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可以通过式(1)所示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平方来测度:222111()().i h m ij ij i j N CV Y y Y NY ===-∑∑ (1) 其中12(,,,)m Y Y Y Y = , 且12(,,,)i i i i ih Y y y y = .2.2 区域不平衡成因分解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 本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来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情况. 首先,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 分析各个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的不平衡; 其次, 在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最后, 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整体分析.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由式(1)可以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不平衡分解为区域内不平衡和区域间不平衡之和, 得到式(2):22221()().()()m i i i W B i N Y CV Y CV Y CV Y CV CV N Y =⎛⎫=+=+ ⎪⎝⎭∑ (2) 其中22211()(i h ij i ij i i j i N CV Y y Y N Y ==-∑表示i 区域的区域内不平衡, 221()()m i i W i i N Y CV CV Y N Y =⎛⎫= ⎪⎝⎭∑表示m 个区域内的不平衡之和, 22211()()m i B i i N CV CV Y Y Y NY ===-∑表示m 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在上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分解的基础上再对其区域不平衡进行产业分解. 假设区域i 的GDP 来自K 个产业, 则1212·,·····ij ij ij ijK i i i iK y y y y Y Y Y Y =+++=+++, 区域i 来自于第k 产业的人均GDP 为11i h ik ij ijk i j Y N y N ==∑, 于是区域i 内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21()COV(,).Ki ik i ik k CV Y z Y Y ==∑ (3) 其中11COV(,)()()i h ij i ik iji ijk ik i j i i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区域i 的GDP 和来源于k 产业的GDP 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ik ik i z Y Y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所产生的GDP 占区域i 的GDP 份额.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间不平衡按照产业来源可进一步分解为21 ()COV(,).Kk k k CV Y z Y Y ==∑ (4) 其中*1*)1C OV(,)()(m i k i ik k i k N Y Y Y Y Y Y N Y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总GDP 和来自于k 产业所产生的GDP 的加权协方差变异系数, */k k z Y Y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GDP 占长江经济带GDP 的份额, 其中12(,,,)k k k mk Y Y Y Y = , *11m k i ik i Y N YN ==∑表示长江经济带地区来自于k 产业的人均GDP.将式(3)和式(4)都代入到式(2)中, 得到52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 22111()()CO .V(,)COV(,)m KK i i ik i ik k k W B i k k N Y CV Y z Y Y z Y Y CV CV N Y ===⎛⎫=+=+ ⎪⎝⎭∑∑∑ (5) 式(5)的两边同时除以2()C V Y , 即得2111.1(mKK i i ik ik k k i k k N Y z s z s N Y ===⎛⎫=+ ⎪⎝⎭∑∑∑ (6) 其中2COV(,)()i ik ik Y Y s CV Y =, 2COV(,)()k k Y Y s CV Y =, 2i i ik ik N Y z s N Y ⎛⎫⎛⎫ ⎪ ⎪⎝⎭⎝⎭表示区域i 内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 k k z s 表示区域间k 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做的贡献.2.3 产业系统聚类分析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时, 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2012—2019年各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指在对一定的数据进行研究基础上, 按照数据自身的特性研究分类方法, 然后用此分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 最终将相似的数据分到同一组. 聚类并不是简单的分类, 而是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的方法, 经过多次试验将研究数据归纳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比较. 本文将最优类别数量设定为三类, 将不同量纲的变量都标准化为Z 值. 2.4 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的统计年鉴, 其中空间数据采用2008—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 由于2008—2011年九江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数据缺失无法完整测算, 因此在进行产业分析时选取2012—2019年的产业数据, 这对空间分解没有影响.在城市选取方面, 三大区域所选城市中包含一级中心城市(上海)、二级中心城市(重庆、武汉、成都、无锡)以及地区中心城市(芜湖、九江、岳阳、宜宾)和一般城市(湖州、遵义、恩施) , 并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合理分配: 上游选取重庆、宜宾、成都、遵义, 中游选取武汉、岳阳、九江、恩施, 下游选取上海、湖州、无锡、芜湖. 在产业方面, 选取三产业中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进行分析, 能够有效进行产业方面的分析.3 实证分析3.1 空间分解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整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不平衡主要是由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引起, 相对而言三大区内部不平衡贡献率较小. 为了方便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 制作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 如图1所示.表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时间 CV W (区域内不平衡) CV B (区域间不平衡) CV (Y )2 (区域不平衡)2008 O.2875 0.7445 1.03202009 0.2925 0.7197 1.01222010 0.2902 0.6834 0.97352011 0.2796 0.6074 0.88702012 0.2714 0.5356 0.80702013 0.2654 0.5102 0.77552014 0.2583 0.4857 0.74402015 0.2484 0.4700 0.71842016 0.2381 0.4621 0.70022017 0.2387 0.4419 0.68062018 0.2458 0.4363 0.68212019 0.2282 0.4033 0.6315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3图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折线图由图1可以更直观看出, 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大区域间不平衡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3.2 产业分解选取农业、工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八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产业分析, 绘制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 如图2所示.图2 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条形图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中, 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所占比重差异较大. 其中, 工业的贡献率所占比重最高,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占比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 另外, 可以明显看出, 房地产业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表2.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发现: (1)三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总体贡献率分别为2012年的61.32%、2016年的57.83%、2019年的60.91%, 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上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2012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745、0.1215、0.1908; 2016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473、0.1669、0.2075;2019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内产业不平衡贡献率分别为0.0651、0.1785、 0.1473.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产业不平衡中, 上游地区不平衡贡献率最小, 而中游和下游地区的产业不平衡贡献率较大. (3)各个产业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工业对区域不平衡的贡献率最高, 2012年达到49.53%, 2016年达到38.97%, 2019年达到43.57%, 其次是批发业和零售业、金融业, 农业所占比重最低.54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表2 2012年、2016年、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分解结果2012年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总和区域内不平衡0.0019 0.19450.0253 0.0698 0.0161 0.01370.04550.02020.3868上游0.0015 0.03500.0073 0.0071 0.0038 0.00380.01030.00570.0745中游0.0017 0.07640.0117 0.0135 0.0054 0.0047 0.0084 −0.00020.1215下游−0.0013 0.08310.0062 0.0492 0.0069 0.00530.02670.01470.1908区域间不平衡0.0175 0.30080.0153 0.1296 0.0232 0.01170.07590.03920.6132总和0.0193 0.49530.0406 0.1994 0.0393 0.02540.12140.0593 1.0000 2016年区域内不平衡0.0009 0.17630.0248 0.0685 0.0442 0.01160.06210.03320.4217上游0.0000 0.02300.0021 0.0038 0.0030 0.00280.00910.00340.0473中游0.0023 0.08990.0166 0.0181 0.0074 0.00600.01520.01130.1669下游−0.0015 0.06340.0061 0.0466 0.0338 0.00280.03780.01850.2075区域间不平衡0.0096 0.21330.0049 0.1237 0.0562 0.00810.11130.05110.5783总和0.0105 0.38970.0297 0.1921 0.1005 0.01970.17340.0843 1.0000 2019年区域内不平衡−0.0016 0.17050.0246 0.0530 0.0225 0.00760.06810.04620.3909上游−0.0012 0.02370.0056 0.0085 0.0058 0.00290.01160.00840.0651中游0.0017 0.09970.0214 0.0132 0.0096 0.00300.01280.01700.1785下游−0.0021 0.0471−0.0024 0.0314 0.0071 0.0017 0.0437 0.02080.1473区域间不平衡0.0086 0.26520.0010 0.1132 0.0277 0.00650.12180.06520.6091总和0.0070 0.43570.0256 0.1662 0.0502 0.01410.18990.1113 1.0000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2012年、2016年、2019年12个城市的产业发展特征进行聚类分析, 由于篇幅原因, 在此仅以2016年聚类树状图为例(图3), 依次对2012年、2016年、2019年的聚类结果进行分析.2012年农业的基础性特征明显. 通过对2012年长江经济带产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将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八个产业划分为三类. 其中, 农业单独分为一类, 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一类,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工业、金融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为一类. 2012年的产业聚类树状图将农业单独划分为一类, 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独特的基础性仍然是比较明显的.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产业异军突起. 根据图3可知, 建筑业和农业为同一类别,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为单独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国家在2016年前后出台发展物流产业相关政策, 使得2016年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突飞猛进, 因此在聚类分析中将其单独分为一类. 201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建立现代物流发展, 增加对物流产业的融资, 多渠道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 建设国际国内以及长江经济带地区物流通道; 同年7月, 商务部明确智慧物流园区建设要在1~2年内提升20%的仓储保管效率. 2016年为“十三五”开局之年, 国家重视物流业供给性结构改革, 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第4期陈远方, 等: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55 方式, 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与其他产业拉开差距.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异军突起, 引起产业间结构发生变化,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也反映出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图3 2016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产业聚类树状图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出现下滑. 2019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产业数据聚类结果与2016年聚类结果有所不同. 结果显示, 农业、建筑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单独为一类, 其他产业为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变化较为明显, 从2012年与建筑业为一类到2016年与其他产业为一类, 再到2019年成为单独一类, 住宿和餐饮业的下滑, 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方向, 反映出在国际风险不稳定性增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环境下, 住宿和餐饮业受到了明显负面影响.4 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9年相关数据,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人口加权变异法以及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 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进行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分解,得到以下结论:(1)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在空间分解方面, 区域间不平衡占主要原因.2008—2019年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地区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有助于国家制定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计划.(2)产业分解中, 工业贡献率所占比重最大. 在各个产业中, 工业贡献率的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与敖荣军[21]的观点基本一致, 因此国家以及各省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重视工业的发展, 根据地区特点进行产业调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在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产业结构升级, 建立长江经济带产业链,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不同时期下产业贡献率不同.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 长江经济带2012年、2016年以及2019年产业聚类树状图存在差异, 这是由不同的时代背景引起的. 例如, 2016年国家对物流产业的重视和扶持, 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得到明显提升; 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国内经济受到影响, 住宿和餐饮业表现56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6卷出与以往不同的下滑现象. 这些都体现出不同时期产业的动态变化与结构调整, 与时代发展特色以及政府政策息息相关, 另外国际环境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4)空间分解和产业分解具有耦合作用. 在使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进行空间分解发现, 区域间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产业分解中区域间产业不平衡是导致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体现出空间分解与产业分解的结果具有耦合作用, 这种耦合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的严重性. 在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同时, 要特别注意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重视长江经济带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关注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长远发展, 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辐射周边地区各产业协调发展. 在面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时, 要重视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发挥长江经济带地区点与面的协调作用, 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业方面各地区要发挥地域特色, 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先发展优势产业,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同时,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三点启示:(1)区域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2)在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中如何寻求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及合理值域;(3)在区域不平衡逐步趋于稳定的境况下, 社会经济是否能保持长久活力.后续工作将针对以上问题, 深入探究长江经济带区域不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文献:[1] 刘梅, 赵曦. 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 (9): 100−111.[2] 吴常艳, 黄贤金, 陈博文, 等. 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经济一体化趋势[J]. 经济地理, 2017, 37(7): 71−78.[3] 晁静, 赵新正, 李同昇, 等.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 基于多源灯光数据的比较研究[J]. 经济地理, 2019, 39(5):92−100.[4] 丁如曦, 刘梅, 李东坤. 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驱动效应: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统计研究, 2020, 37(11): 93−105.[5] 王文鑫, 杨庆媛, 苏康传, 等.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及其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3): 519−533.[6] 周筱扬, 左国存, 周金城. 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35(4): 61−66+80.[7] 周正祥, 张桢禛. 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6 (11): 84−97.[8]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等. 区域创新与区域金融耦合协调的格局及其驱动力: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J]. 经济地理, 2019, 39(10): 94−103.[9] 张友国. 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与梯度优势重构: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中国软科学, 2020 (3): 87−99.[10] 巫强, 黄孚, 于涛. 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对三次产业协调度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29(6): 1257−1267.[11] 吴传清, 龚晨. 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工业集聚水平测度[J]. 改革, 2015(10): 71−81.[12]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随机收敛[J]. 生态经济, 2021, 37(11): 46−53.[13] 靖学青.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 求索, 2017 (3): 125−130.[14] 陈全才, 张启良. 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比较与协调发展对策[J].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3): 33−36.[15] Johnston J. Thei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69, 79(315): 601−602.[16] Dagum C.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ini income inequality ratio[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7, 22: 515−531.[17] Akita T, Miyata S. Spatial inequalities in Indonesia, 1996–2010: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8, 138: 829–852.[18] 覃成林, 张华, 张技辉.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 中国工业经济,2011 (10): 37−45.[19] 覃成林, 杨威.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分析[J]. 产经评论, 2012, 3(4): 115−124.[20] Akita T, Miyata S. The bi-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of regional inequality based on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J]. Letters in Spatial andResource Sciences, 2010, 3: 91–100.[21] 敖荣军.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20−424.。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 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资源同争市场同抢,狭路相逢互不相让,部分地市甚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搞政策洼地,进行恶性竞争。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中国水运》2014年第10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背景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长三角港口发展的战略思考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长三角港口发展的战略思考

增强国际竞争力
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有利 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航运市 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 易的发展。
02
长三角港口发展现状
长三角港口群概述
1
长三角港口群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群之一,包括上 海港、宁波舟山港、江苏沿江港口和浙江沿岸港 口等。
2
该港口群地理位置优越,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海 洋运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航道、 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长江黄金水道和长三角港口 的综合运输能力。
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 保治理,推动长江黄金水道 和长三角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打造高效、便捷、 安全的黄金水道和港口体系 。
04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长三角港 口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长三角港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环境压力增大
随着沿江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江水域的环境污染 问题日益严重,给黄金水道建设带来压力。
航道整治难度高
长江航道复杂多变,整治难度大,需要大量资金 和技术支持。
港口竞争激烈
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各港口间竞争激烈,对黄 金水道建设构成挑战。
03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长三角港 口发展的战略关系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影响
提升港口运输能力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改善了航道通 航条件,提高了长三角港口运输 能力,促进了货物吞吐量的增长

优化港口结构布局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动了长三角港 口结构的优化和布局的调整,形成 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港口体系 。
案例二:长三角某港口的发展战略与实践
总结词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服务升级

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相关问题探讨

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相关问题探讨

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相关问题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打造马鞍山市经济新常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以马鞍山市郑蒲港发展为例,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理论定位、对马鞍山市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策建议作了相关理论上的探讨。

一、对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进入非梯度形的“后极化时代”。

长江流域城市带经济发展出现“三化现象”,即多极化、同质化和扁平化,沪杭宁汉渝蓉苏甬等叠合型的“多足鼎立”、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嵌套式“群雄并起”,沿江其他兄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迅速崛起,这种新现象可以用“后极化时代”来概括,这是典型的“大树旁边长大树”。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取向于创新转型、调整升级和协调一体化。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新思路,经济的转型、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的升级要有实质性进展,协调一体化要迈出大步伐,才能够担当起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带”的重要角色。

3.长江经济带的打造应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李克强总理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

”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4.长江经济带的对接举措应加强顶层科学设计。

各经济区域应制定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前谋划重大项目。

二、对马鞍山市呼应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2)培育异型钢生产交易产业园,发展马鞍山轨道产业,加强综合保税区建设,培育临港产业。

由于郑蒲港位于江西片区,并且是新建港口,周边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为把郑蒲港打造成万里长江上最后一个第四代港口,迫切需要培育临港产业。

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结合马鞍山市产业特点,为培育临港产业,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建议之一,按照“一链一基地四园区”发展战略的思路,建议在郑蒲港新区培育异型钢生产交易产业园。

之所以提出该建议,一方面,是针对我市主导产业之一――钢铁,其中的普通钢产能过剩严重,产品利润率非常低,而异型钢是以普通钢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的,产品附加值高;另一方面,是基于部分异型钢的运输需要专用码头与路线。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背景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区域面积广阔。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影响着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战略等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技术问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的高强度经济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虽然一些新兴技术得到应用,但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水资源问题。

过度的水资源利用使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解决长江经济带的技术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关注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等领域,使技术更加可持续。

三、环境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解决。

解决长江经济带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种整体性的策略,从水、空气、土地等各个方面入手,倡导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治理等措施,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对环境的伤害。

四、战略问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规划与战略,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需要统筹考虑。

战略问题包括制定经济发展计划、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府应该加强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选择合适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发展整体水平。

五、发展机遇尽管长江经济带面临着各种过渡的问题,但是也有诸多机遇。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众多企业投资发展的重要地带。

同时,长江经济带区域各省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逐年提升。

因此,政府应该秉持发展的思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先进科技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论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整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十一五”期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部会同长江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共同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江水运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促进了沿江产业加快发展和布局优化,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加快“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带动流域经济发展,更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有效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通运输部会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定《“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二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长江现代化水运体系为目标,把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提升长江水运服务能力,完善流域综合运输体系,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原则(一)加快发展,适度超前。

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以高等级航道建设和船型标准化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确保长江干线航道、力争有条件的主要支流航道提前完成原规划2020年建设任务。

(二)加强协调,合力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同推进长江干线和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实现干支联动,高效连通。

做好与水利、水电开发的衔接、协调和合作,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下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问题研究作者:左山山姚世国李林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8期左山山姚世国李林(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长江作为中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综合能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黄金水道的潜能还待进一步开发。

采取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相关视角,联系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行发展性分析。

深层次剖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借鉴美国密西西比河航运改造的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综合能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长江;黄金水道;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8.010 0引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视察时特别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3年9月,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随后,“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写入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视察时指出,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各地是一串“珍珠链”,建设好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可以带动沿江地区发展,还能辐射带动整个流域,使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应”,还特别强调,要注重保护好长江及沿江重要水系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把长江水道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境优美的走廊。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逐渐向内地转移。

长江作为沟通东西部的大动脉,在承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路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江干流贯通东、中、西部11省市,辐射流域占全国4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彭智敏提出,长江经济带在“七五”计划时就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轴线,当时是两条,一条是沿海,一条是长江。

但30年来,长江与沿海发展渐渐拉开了差距。

因此加大对长江黄金水道及其流域经济带的研究,有助于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方向性和理论性的支撑。

以区域经济学理论相关视角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当前长江经济水道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域发展分析1.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性条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位条件优越,主要表现在其自然区位和社会区位两方面。

1.1.1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多km,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纵贯东西,流经我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市,流域面积180多万km2。

长江干流分为三段:源头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山至四川宜宾为上游,宜宾至江西九江为中游,九江至长江口为下游。

良好的水文条件和相对平缓的地形条件是长江成为黄金水道优越的自然禀赋。

长江流域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57mm,降水丰富为航道水深提供了保证,且处在秦岭—淮河线以南,航道全年不冻航。

南北两岸支流众多,航运综合效益纵伸到各大支流,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km,构成庞大的流域航运网。

长江中下游多为盆地、平原地形,平均海拔在50m以下,有助于平稳通航。

1.1.2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社会区位条件长江黄金水道贯穿我国的9省市中,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同的三个层次,各省市经济发展程度不一。

东部的上海市和江苏省为沿海经济发达区,资金充足,市场广阔,教育科技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高,但是缺少经济发展的资源;中部的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对资源和市场具有双重的要求,但中部地区上述省份自身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如有色金属资源、矿产、煤炭等,但相对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西部的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基础设施、资金、科教、工农业基础薄弱,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学中要素地域运动规律,长江黄金水道流域各省份物力要素、人力要素、资金要素、市场要素、技术要素、信息时空要素存在差异性,且区域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和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形成了长江黄金水道区域经济系统的客观基础。

在非平衡运动规律和“力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的地域运动具有“集聚——扩散——再集聚——再扩散”的循环模式,形成了长江沿岸大中城市群。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区由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地域向需求旺盛而要素稀缺的地域流动,造就了长江大动脉繁忙的航运交通。

1.2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开始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区域空间结构分析特别是在战后西欧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整体质量下降的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梯度推移理论。

长江航道贯穿东、中、西三个不同经济发展层,适用于空间结构理论的分析。

增长极理论源于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增长极理论着眼于“具有推动作用的关键产业”,也就是说一些要素在优势区位条件下聚集,形成“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并与周围地区形成经济势差,促使诱发其他地区要素向增长极区聚集。

由此反观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东部地区上海、江苏产业优势明显,中西部的资源需要流入这些地区,在流入的过程中,东部增长极优势越发明显,中、西部地区同样被带动起来,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从不平衡向平衡的更高层次发展,然而这种区域扩散与流动都需要长江黄金水道活起来。

点轴理论最早主要是由波兰的撒伦巴和马利世提出来的,阐述的是区域交通中集中点和集中轴的地理分布关系。

我国学者陆大道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中国大区域发展为背景的点轴理论,他指出“与自然界和社会的许多客观事物类似,生产力各要素在空间中相互吸进而集聚,同时又向外(周围)辐射自己的作用力(物质流、人流和信息流等)。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过程中,点轴配合关系明显,沿着长江两岸,形成了一连串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之间交通枢纽沟通紧密,形成了沪宁杭、湘鄂赣、川渝交通枢纽集中带,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交通网,不仅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支撑,同时还扩展了交通体系,水路结合,宜点则点,宜面则面。

梯度推移理论依托区域的多层系体系,推移方式有近邻推移和梯度推移,近邻推移是指向经济密切的临近城市扩展,梯度推移是指按经济技术层次推移,不考虑距离。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目标是为东部产业转移寻找积极高效的转移路径。

依托黄金水道的交通航运优势,东部地区产业就近转移到安徽、江西等地,且近邻转移由于长江区位条件,能够减少产业转移成本。

1.3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综合性、长期性、阶段性、地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联系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是我国最具全局性战略意义的发展主线。

东部地区的发展为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持,与长江黄金水道长江三角洲密切联系;中部崛起依托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武汉新港、长株潭城市群等建设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等离不开长江黄金水道的支撑;东中部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同样离不开黄金水道建设。

三峡大坝建成,万吨级航船可直抵重庆,大大增强了西部地区港口经济和贸易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对于沿岸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江黄金水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已逐步形成。

沿江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见表1)。

据统计,2010年沿江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795.7亿美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4%。

正因如此,长江黄金水道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

2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问题2.1仍存通航不畅、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长江黄金水道局部地段航道不畅,即使在条件较好的中下游同样存在航道不畅的情况,下游南京至浏河口河段航道未经系统整治,大型海轮直达南京以下港口还存在障碍,导致大吨位海轮无法顺利到达南京、镇江、张家港和南通等主要港口。

严重制约南京以下各主要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目前长江干线各航段利用程度在30%—70%之间,我国京杭大运河货物通航密度是1190万t/km,长江干流的数据则是1115万t/km,整个长江水系仅为125万t/km,由此可见,我国对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开发有待加强。

2.2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出多门,影响综合运营能力提高长江黄金水道条块分割,管理交叉,政出多门,严重阻碍了航运生产力的发展。

虽然经过体制改革,由长江航务管理局代行交通部的主要管理职责,但是权责又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发生重叠,在地方本位主义的影响下,长江航道总体建设发展协调困难,影响综合运营能力的提高。

例如,重庆市与南京市相关负责人就长江跨江大桥影响航道运行,阻挡高吨位海轮上行问题进行争辩。

双方从各自地区的发展利益为出发点,各执己见,影响航道的综合发展。

2.3资源开发中忽视长江黄金水道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气候的变化,长江某些年份降水不足,导致航道水深不够,船舶搁浅现象增多。

长江航道缺少及时有效的维护,航道疏浚投入往往不足,加之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局部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影响船舶吃水深度。

一些建筑垃圾直接往长江里面排放,对航道造成了深远的破坏,严重影响了长江黄金水道的可持续发展。

2.4缺少明确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存在困难目前我国的水域立法不够健全,难以满足长江水域法制化的需求,这样加大了长江黄金水道运输管理工作的困难。

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长江航道法规政策不完善问题突出。

执行人员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窘境,这样容易造成人大于法,情大于法的的不良现象,对长江航道综合管理大打折扣。

3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改革发展中内河航运如何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必须深入探索的课题,也是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

笔者立足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以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的问题为焦点,以美国密西西比河航运改造的经验为借鉴,对照长江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完善立法实行有法可依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期,也曾走过重铁路、公路,轻水运的弯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