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e923e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6.png)
物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物流系统设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3. 了解物流系统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物流系统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3.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物流管理软件、CAD等,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职业素养;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物流系统设计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流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可能对物流系统设计的实际应用和行业背景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物流系统设计概述- 物流系统设计的概念、原则和目标- 物流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物流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 物流系统设计的步骤和关键环节- 物流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3. 物流设施选址与布局设计- 选址因素分析及评价方法- 布局设计原则与优化方法4. 物流运输与配送系统设计- 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配送路径规划与车辆调度5.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设计- 仓储设施规划与设计- 库存控制策略与优化方法6.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7. 物流系统评价与优化-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系统优化方法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物流系统设计概述第3-4周:物流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第5-6周:物流设施选址与布局设计第7-8周:物流运输与配送系统设计第9-10周: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设计第11-12周: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第13-14周:物流系统评价与优化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物流系统设计》章节内容相对应,涵盖了物流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方法与实践案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物流系统设计相关知识。
物流技能辅导课程设计
![物流技能辅导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df06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a.png)
物流技能辅导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物流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以及相关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物流的主要流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
3.掌握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
4.能够运用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基本的物流操作。
5.具备物流方案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6.能够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2.使学生理解物流在现代社会和经济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以及相关技能展开。
具体安排如下:1.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物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
2.物流流程:详细讲解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主要流程。
3.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探讨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4.物流管理软件的使用:介绍物流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5.物流方案设计和优化: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优化物流方案。
6.物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学习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及其分析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相关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物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利用物流管理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流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流管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物流管理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拓展。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物流管理软件及相关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79bb4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9.png)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简介物流工程是一个涵盖了多种领域的学科,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仓储和物流信息系统等。
物流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物流工程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课程设计将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工程,并为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
课程结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什么是物流工程•物流工程的历史和演变•物流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物流管理的种类和作用•物流模型及其应用第二部分:物流规划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规划的概念和目的•物流规划的过程和方法•运输网络设计•仓储和设备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第三部分:物流管理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成本和效率管理•物流服务和品质管理•物流风险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第四部分:物流技术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效果•物流技术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物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第五部分:物流案例分析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案例的选择和评估•物流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物流案例的展示和分享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理解物流工程概念和原则•运用物流规划和管理技术•熟悉物流技术和设备•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和优化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部分:•课程报告和论文•课堂演示和讨论•个人和团队项目•期末考试结论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工程,并为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物流工程的基础知识、物流规划和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和设备,以及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和优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流布局优化课程设计
![物流布局优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e1d24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2.png)
物流布局优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流布局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功能区域的作用与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物流布局优化的原则和常用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优化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物流技术在物流布局优化中的应用,如GIS、人工智能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布局原则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特定场景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物流行业发展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物流布局优化工作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流布局优化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沟通、分享。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流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既符合教学实际,又与教材紧密关联,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物流布局基本概念与原则- 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概念及其功能区域划分(教材第3章)- 物流布局优化的原则,如运输距离最短、成本最低等(教材第4章)2. 物流布局优化方法- 线性规划及其在物流布局中的应用(教材第5章)- 网络优化方法,如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教材第6章)- 案例分析:运用上述方法解决实际物流布局问题(教材案例)3. 现代物流技术在物流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GIS在物流布局优化中的作用与具体应用(教材第7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布局优化中的应用,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教材第8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物流布局基本概念与原则第2周:线性规划及其在物流布局中的应用第3周:网络优化方法第4周:现代物流技术在物流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第5周: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流布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流有关的课程设计
![物流有关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8cdbb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3.png)
物流有关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流程和重要性,掌握物流规划和管理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的物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1.理解物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环节。
2.掌握物流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4.认识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5.能够运用物流规划和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具备物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
7.能够运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分析和决策。
8.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认同感。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1.物流的基本概念:介绍物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环节,使学生了解物流的核心概念和组成。
2.物流流程:讲解物流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物流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能力。
3.物流信息系统: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使学生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
4.物流成本分析:讲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物流成本控制和降低的能力。
5.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使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流程设计和优化的实践应用。
3.实验法:通过物流软件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具备物流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物流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物流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物流学课程设计
![物流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6908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9.png)
物流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描述物流过程中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并了解其相互关系。
3. 学生能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流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物流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物流软件进行数据查询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流行业的兴趣,认识到物流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关注物流过程中的环保和资源节约。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物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学基本概念:物流定义、物流系统、物流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物流过程环节: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定位、物流信息系统。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物流方案设计:分析物流需求、设计物流流程、优化物流方案。
教材章节:第三章5. 物流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物流企业案例分析,如顺丰、京东、亚马逊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6. 绿色物流与环保:绿色物流理念、物流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7. 物流与团队协作:物流行业的协作特点、沟通与交流技巧。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物流学基本概念及物流系统组成第二周:物流过程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周: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四周:物流方案设计方法与技巧第五周:物流案例分析及绿色物流与环保第六周:物流与团队协作及沟通交流技巧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物流学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大学物流毕业课程设计
![大学物流毕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de57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a.png)
大学物流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流程;2. 学习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等核心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知识体系;3. 了解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设计物流方案的能力,包括供应链优化、库存控制、运输规划等;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物流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物流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物流专业毕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对物流行业的整体认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顺利毕业和就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物流系统概述:介绍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发展趋势,对应教材第一章。
2. 供应链管理:讲解供应链管理的原理、方法及策略,包括供应链设计、协调和优化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仓储与配送管理:分析仓储与配送的基本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涉及库存控制、仓储设施规划、运输规划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物流信息技术:介绍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条码技术、RFID 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对应教材第四章。
5. 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讲解物流成本分析、控制方法及绩效评价体系,对应教材第五章。
6. 物流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国际物流法规,对应教材第六章。
大一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大一物流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4905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f.png)
大一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物流系统设计、分析与优化的基本流程;3. 了解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4. 掌握物流成本计算、控制与降低的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流工程知识对实际物流系统进行设计与分析;2. 能够运用物流信息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3. 能够运用物流设备进行物流作业,并对其进行优化;4. 能够对物流成本进行合理计算与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物流工程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 培养学生关注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4.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一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大一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对物流工程有一定兴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物流工程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工程概述- 物流基本概念与功能- 物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 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 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与结构- 物流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与步骤3. 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常用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与优化4. 物流设备与应用- 物流设备分类与性能- 常用物流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物流设备的维护与管理5.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物流成本的计算、控制与降低策略- 物流成本优化案例分析6.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系统设计- 绿色物流实施策略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物流优质课教案模板及反思
![物流优质课教案模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26aff7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b.png)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物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物流问题、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
难点:物流活动的优化与决策。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案例分析资料3. 小组讨论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流吗?”引发学生对物流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物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授1. 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定义:物流是指通过有效的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实现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转移。
- 物流特点:时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
2. 物流系统的组成- 运输系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
- 储存系统:仓库、配送中心等。
- 包装系统:产品包装、包装材料等。
- 装卸系统:装卸设备、装卸技术等。
- 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等。
3. 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 收集与处理信息- 物资采购- 生产管理- 产品销售- 物流配送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物流案例分析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物流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物流优化措施。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 教师提出与物流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2.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阅读,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2. 撰写一篇关于物流优化措施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对物流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活动环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物流中心的课程设计
![物流中心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14da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b.png)
物流中心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流中心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分类及运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了解影响物流中心效率的关键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心中的应用,如条形码、RFID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原则,分析并优化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运作流程。
2. 学生能够运用物流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中心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物流中心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流中心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物流观念,关注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沟通、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专业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中心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物流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但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中心知识和实际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物流中心概述- 物流中心定义、功能与分类- 物流中心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作用2.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原则- 影响物流中心效率的关键因素- 物流中心布局与设施规划3. 物流中心运作流程- 入库作业、存储作业、出库作业、配送作业等- 物流中心作业流程优化4. 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心的应用- 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心作业中的应用案例5. 物流中心运营管理- 物流中心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 物流中心运营策略及发展趋势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地考察物流中心,了解实际运作情况- 分析典型物流中心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物流中心概述第二周: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第三周:物流中心运作流程第四周: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心的应用第五周:物流中心运营管理第六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章: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章:物流中心的运作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第三章: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物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34db6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09.png)
物流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流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 了解物流规划设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4. 掌握物流设施布局、运输路线优化等基本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优化物流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和工具,如物流管理软件、绘图工具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物流、环保物流的理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对物流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物流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较强的物流规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流规划基本概念:介绍物流规划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物流规划的基本内涵。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物流系统构成要素:分析物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信息等方面。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物流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讲解物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系统优化、效益最大化等,并介绍常用的设计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优化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物流设施布局:分析物流设施布局的原理,探讨如何合理规划物流设施,提高物流效率。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运输路线优化:介绍运输路线优化方法,如最短路径算法、车辆路径问题等,并分析实际案例。
现代物流专业的课程设计
![现代物流专业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d6d45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8.png)
现代物流专业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现代物流概念、功能及其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2. 学生能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流程。
3. 学生能理解物流成本控制、库存管理和运输规划的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物流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物流配送方案,并进行优化。
3. 学生掌握物流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如货物打包、装卸、仓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现代物流服务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形成对物流行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对物流职业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现代物流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物流基本概念,培养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物流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现代物流概述- 物流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2.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3. 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 物流成本构成与控制策略- 物流成本优化方法4. 库存管理- 库存的概念与分类- 库存管理策略与方法5. 运输规划与管理- 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原则及方法6. 物流业务操作- 货物打包、装卸与仓储- 物流配送方案设计及优化7. 物流软件应用- 常用物流软件的功能与操作- 物流数据分析与处理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物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流管理学校课程设计
![物流管理学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5a574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1.png)
物流管理学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 学生能掌握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3. 学生能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物流问题;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效率;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物流案例分析,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物流管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职业认同感;2. 学生能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诚信、敬业、创新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一年级学生,对物流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专业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物流功能要素- 运输管理- 仓储管理- 包装管理- 配送管理3.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常见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4. 物流方案设计- 物流方案的组成与原则- 物流方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物流方案的评价与优化5. 物流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物流企业案例分析- 物流管理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物流系统规划与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66e08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8.png)
物流系统规划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功能特点;2. 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3. 了解物流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技术和设备;4. 熟悉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流系统规划方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2. 能够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物流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优化调整;3. 能够运用物流系统评价方法,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分析与改进;4.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与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其从事物流工作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其沟通与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任务,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系统概述- 物流系统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需求分析、选址规划与线路优化- 物流设施设备选型与配置3. 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设计4. 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 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与策略-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物流系统改进与实施5. 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分析:典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 实训项目: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践操作- 软件应用:运用物流系统设计软件进行模拟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物流系统概述第二周:物流系统规划第三周:物流系统设计第四周: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案例分析)第六周:实践教学环节(实训项目)第七周:实践教学环节(软件应用)第八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第一章:物流系统概述第二章:物流系统规划第三章:物流系统设计第四章:物流系统优化与评价第五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附录:物流系统设计软件应用指南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物流实训报告课程设计
![物流实训报告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2d4e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3.png)
物流实训报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物流实训报告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3.熟悉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4.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5.能够运用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6.具备物流设施规划和布局的基本能力。
7.掌握物流成本计算和控制的方法。
8.能够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增强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3.培养学生对物流职业的尊重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物流概述:物流基本概念、物流分类、物流功能和物流系统。
2.物流设施与规划:物流设施的类型和功能、物流设施规划与布局、物流设施的投资与评价。
3.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计算、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成本优化。
4.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类型和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5.物流案例分析:分析物流成功案例,学习物流管理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物流成功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物流实验实训,使学生熟悉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流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物流管理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运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流专业课课程设计
![物流专业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767e9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0.png)
物流专业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运输、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概述、物流系统、物流运输、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物流概述: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物流要素等。
2.物流系统:讲解物流系统的构成、功能、运作模式等。
3.物流运输: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运输规划等内容。
4.库存管理:涉及库存控制、库存优化、库存策略等。
5.供应链管理:介绍供应链的定义、运作机制、管理策略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流专业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物流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物流专业课程设计
![物流专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3708b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d.png)
物流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运作流程;2. 掌握物流信息管理、库存控制、运输规划等核心知识;3. 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流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优化库存和运输方案;2. 培养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如制定合理的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具备物流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和研究的精神;2. 树立正确的物流职业观,认识到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绿色物流的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课程目标需具体、可衡量,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系统概述:介绍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分类与发展趋势2. 物流信息管理:讲解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应用,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3. 库存控制:分析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策略,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库存控制策略及其应用4. 运输规划:探讨运输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 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规划与优化方法5. 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物流成本的概念、分类、计算方法及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关联教材第五章内容。
- 物流成本的构成与计算-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与策略6. 物流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物流企业案例,了解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及成功经验,关联教材各章节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按照以上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部分内容的学时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7d94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4.png)
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了解物流系统的构成、功能及运作流程;3.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知识;4. 了解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物流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2. 学会使用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3. 能够运用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提高物流运作效率;4. 具备一定的物流项目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关注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敢于面对物流工程领域的挑战。
本课程针对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物流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流系统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物流系统的需求分析- 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 物流设施规划与布局3.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4. 物流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成本的概念、构成与控制方法-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供应链管理策略与应用5. 物流项目管理- 物流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物流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物流项目风险管理6.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系统设计- 环保型物流技术与设备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学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
![大学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7ec7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a.png)
大学物流管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2. 掌握物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作流程;3. 了解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关键环节;4. 掌握物流市场分析、物流方案设计及物流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物流管理理论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2.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3. 培养学生具备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4. 提高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程针对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物流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为未来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包括物流的定义、分类、功能及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述”2. 物流系统结构与运作流程:分析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模型及运作流程;教材章节:第二章“物流系统及其运作”3. 物流信息技术:介绍物流信息系统、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教材章节:第三章“物流信息技术”4. 供应链管理:讲解供应链的概念、结构、管理策略及优化方法;教材章节:第四章“供应链管理”5. 物流成本控制:分析物流成本的概念、分类、核算方法及控制策略;教材章节:第五章“物流成本控制”6. 物流市场分析:研究物流市场的特点、竞争格局、需求预测等;教材章节:第六章“物流市场分析”7. 物流方案设计与项目管理:包括物流方案设计的原则、方法和项目管理流程;教材章节:第七章“物流方案设计与项目管理”8.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物流软件操作、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策划等实践活动。
大学物流的课程设计
![大学物流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28e1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5.png)
大学物流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功能要素及在现代供应链中的作用;2. 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运作与管理的基本原理;3. 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具体案例,运用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运用物流软件和信息技术处理物流数据的能力;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施等形式,提升物流策划与执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物流领域知识的热情;2. 树立正确的物流职业观,认识到物流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绿色物流,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大学物流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物流领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物流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物流概述- 物流定义、功能、分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2. 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 物流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物流网络布局与设施规划3. 物流运作与管理- 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4. 物流信息技术- GPS、GIS、RFID等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 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应用5. 物流设施设备- 常见物流设施设备的功能与选型- 自动化物流设备的发展趋势- 物流设备的管理与维护6. 物流发展趋势- 绿色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新兴领域- 智能物流、共享物流等创新模式- 国际物流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影响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助力学生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物流配送中心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目录1. 设计资料 (2)2.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2.1. 物品特性分析 (2)2.2. 货态分析 (4)2.3. 作业流程分析 (4)2.4. 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水准分析 (6)3. 物流配送中心整体规划 (7)3.1. 相关分析 (7)3.1.1. 物流量平衡分析 (7)3.1.2. 活动相关分析 (7)3.2. 功能区域规划 (8)3.3. 区域能力规划 (9)4. 各作业区域的指标与面积规划 (9)4.1. 各配件所需设备数量计算 (9)4.2. 存放货架分类 (10)4.3. 通道类型及尺寸 (11)4.4. 仓储区各作业面积 (12)4.5. 拣货区设计 (13)4.6. 进出货区设计 (14)4.6.1. 进出货平台位置关系 (14)4.6.2. 进出货平台车位形式 (15)4.6.3. 进出货平台停车遮挡形式 (15)4.6.4. 进出货平台的深度 (15)4.6.5. 进出货车位数和平台长度 (15)4.6.6. 进出货平台高度 (16)4.7. 停车场设计 (16)4.8. 内外部交通流线设计 (18)5. 配送中心总体布局设计 (18)6. 参考文献 (19)7. 附件1:设备选用表 (19)附件2:配送中心总体布局设计方案示意图 (23)《物流与配送中心》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资料某市正在规划建设一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选址处于火车站、省道、高速公路附近,区位优势明显,辐射面广,将来为附近汽车制造企业和周边城市服务。
计划用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第二期规划预留约40%),具体用地尺寸(蓝色线条区域)及周围道路交通如图所示:为了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近期的规划建设,经过详细调查、分析,应满足日入库量500箱、日出库量600箱的配送需求和10000箱库存能力。
确定相关项目如下:配送能力要求,年运转量160000箱、年发货天数280天、送货周期15天、放宽比(1.2)。
2.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1.物品特性分析(1)发动机配件:平均库存数量6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800mm/900mm/700mm,单件重量约80公斤;(2)传动系配件:平均库存数量6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280mm/260mm/240mm,单件重量约80公斤;(3)制动系配件:平均库存数量6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280mm/260mm/240mm,单件重量约80公斤;(4)转向系配件:平均库存数量4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1800mm/800mm/800mm,单件重量约40公斤;(5)行走系配件:平均库存数量1000件,尺寸不规则,单件重量均约40公斤;(6)电器仪表系配件:平均库存数量10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600mm/400mm/600mm,单件重量约20公斤;(7)汽车灯具、改装、内饰、外饰等综合配件:平均库存数量10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600mm/400mm/600mm,单件重量约20公斤;(8)影音电器:平均库存数量12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长宽高分别为600mm/400mm/600mm,单件重量约10公斤;由以上汽车零部件种类库存数量和包装尺寸规格,对货物进行物品特性分析,如表2-1所示。
表2-1 物品特性分析表零件名称平均库存量单件外包装规格(长宽高)单件重量发动机配件 600件800mm/900mm/700 mm约80公斤传动系配件 600件280mm/260 mm/240 mm约80公斤制动系配件 600件280mm/260 mm/240 mm 约80公斤转向系配件 400件1800mm/800mm/800mm约40公斤行走系配件 1000件尺寸不规则约40公斤电器仪表系配件 1000件600mm/400mm/ 600 mm约20公斤汽车灯具、改装、内饰、外饰等综合配件1000件600mm/400 mm/600 mm约20公斤影音电器 1200件600mm/400 mm/600 mm约10公斤2.2.货态分析货态是指货物的基本储运单位及其形状,尺寸和重量。
货态分析就是考察物流配送中心各个主要作业环节的基本储运单位。
按物流配送中心的搬运顺序对货态进行调查分析,可得:进货与入库状态,汽车散装的货态为货箱;汽车零配件的保管货态为重型货架、托盘高层货架和悬臂式货架,单元保管的货态为托盘;出库状态,单元出库的货态为平托盘,发货状态为箱。
根据需要配送的汽车零部件种类、库存总量和包装尺寸规格决定(1)、(2)、(3)、(6)、(7)、(8)这八种零配件使用规格为1200mm /1200mm/155mm的塑料平托盘存放。
该种托盘的动载为1.5t,静载为6t。
其中(1)、(2)、(3)使用重量型货架存储,货架长宽分别为3000mm/1500mm,高度可根据需要调节,但不高于5000mm。
零件(6)、(7)、(8)使用托盘高层货架,货架长宽为3000mm/1500mm,高度可自动调节,但不高于5000mm。
零件(4)的尺寸比托盘尺寸大很多,故直接将其存放在悬壁式货架上。
零件(5)由于是尺寸不规则的物品,因此将其存放在箱式托盘之上,托盘的规格为1200mm /1000mm/775mm。
根据托盘尺寸,本配送中心采用规格为3200mm/1100mm/2000mm货叉,提升高度为3500mm。
关于上述提到的设备,其具体参数和图片详见本设计书最后的附件一。
2.3.作业流程分析作业流程可分为一般常态性物流作业和非常态性物流作业。
本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进货流程,发货流程,退货流程。
本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活动为,进货、储存、订单拣货、发货、配送、仓储管理,退货、换补货、辅助事务等内容,力求做到合理化、简单化、机械化。
根据本设计中汽车零部件配送实际情况,绘制出配送中心基本作业流程图如下图2-1图2-1 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图2.4.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水准分析物流自动化是指物流作业过程的设备和设施自动化,包括运输存储、搬运装卸、包装、分拣、识别等作业过程。
物流配送中心某一作业单元的自动化水平,与该单元的作业量、作业频度、作业难度、作业要求、作业环境、物品货态等有关。
自动化水平分析,是对各项作业所使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进行分析,其对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各个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如表2-2所示。
表2-2 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水平分析表作业分类作业内容自动化水准人工手动+机械半自动全自动+人工监控全自动进货作业车辆进货√卸载货物√点收检验√理货√储存保管入库√调拨补充√拣货作业订单拣取√分拣√集货√发货作业流通加工√包装堆叠√出货检验√装载车√配送作业车辆调派√路线安排√车辆运送√交递货物√仓储管理作业定期盘点√不定期抽盘√残废物品处理√移仓与储位调整√3.物流配送中心整体规划设计中给出配送中心总用地是50000平方米,配送中心规模设计根据以下四个区域进行细化,即物流生产区(储存保管区,进货验收区,拣货分拣区,流通加工区,集货配送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发展预留地。
其中第二期规划预留约占40%,即现在可用地为30000平方米。
3.1.相关分析3.1.1.物流量平衡分析物流量平衡分析是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中对物料从某一区域到另一区域的物料流量大小进行研究。
通过物流量平衡分析,可调整各作业流程的物流量数值,避免堵塞和脱节,以便达到物流畅通的目的。
物流平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进货:进货数量,进货车台数。
2)保管:托盘数、箱数、件数和项目数。
3)出库:托盘数、箱数、件数和订货项目数。
4)流通加工:标价数和箱数。
5)捆包装箱:捆包个数。
6)分拣暂存:按线路分个数、按线路分作业数和暂存数。
3.1.2.活动相关分析各类作业区域之间在程序上、组织上、功能上、环境上可能存在活动关系。
在进行分析时,首先是对各种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分析分类,并根据各区域之间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布置其相互关系。
影响各区域关系密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是否使用共同的原始记录。
2)有无共同人员。
3)有无共用场地空间。
4)人员接触频繁程度。
5)文件交流频繁程度。
6)作业流程是否连续。
7)有无做类似的工作。
8)有无共用设备。
9)组织管理上的关系。
按关系密切程度把这些相关区域分为不同级别,分别是绝对必要(A)、特别重要(E)、重要(I)、一般(O)、不重要(U)、不能接近(X)六个等级。
区域间关系程度高,则区域布置尽量相邻相近,比如发货区与暂存区应相邻,进货区与理货区应相邻,拣货区与集货区应相邻。
关系程度低的区域则不宜接近,比如库存区与驾驶员休息室。
3.2.功能区域规划本汽车零配件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少品种大批量货物的快速吞吐为主要任务,因而其特性为货物的仓储与运输组织。
根据以上功能定位分析来进行区域的功能规划,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理货区/暂存区,重型货架存储区,托盘高层货架存储区,悬臂式货架存储区,托盘存放区,设备存放区,流通货架区,出库分拣区,出货暂存区),周边辅助作业区(电力室,维修室,计算机室)和事务活动区(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警卫室,卫生间,餐厅)。
表3-1 区域功能规划表(1)进货区作业功能:车辆进货卸货、清点货物数量、检验货物品质、货物拆箱准备入库。
(2)仓储区作业功能:将货物按照合适的方式分类存储、运出、定期或不定期货物盘点。
(3)拣货区作业功能:依据订单内容拣取发货物品,并按客户要求将货物分类输出,并集货。
(4)发货区作业功能:检验发货物品的品质数量,确认发货品项数量,将货物装载上车。
(5)退换货区作业功能:接收并清点被退货物,集中处理。
(6)车辆停放区作业功能:进行车辆登记与停车管制,确保车辆的安全有序。
(7)辅助作业区作业功能:监控配送中心的正常运转,并及时维修相关设备和电路。
(8)事务活动区作业功能:保障配送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后勤与日常行政问题。
3.3.区域能力规划仓容量规划计算设计资料中提供了汽车零部件的总年运转量160000箱、10000箱库存能力,年发货天数280天、送货周期15天、放宽比1.2。
所以此设计中采用送货频率计算法来计算规划仓容量。
根据公式:平均日储运量=年运转量/年发货天数仓容量=平均日储运量*送货周期规划仓容量=仓容量*放宽比代入数据计算:规划仓容量=(160000/280)* 15 *1.2=10286箱>10000箱,所以规划仓容量充足。
4.各作业区域的指标与面积规划4.1.各配件所需设备数量计算(1)发动机配件:库存:600件,单件外包装尺寸:800mm/900mm/700mm,单件重量:80kg重型货架货格尺寸:3000mm/1500mm/1000mm,每层承重量:4000kg平托盘尺寸:1200mm/1200mm/155mm,确定货架层数=3500mm/1000=3.5=4层一个托盘存放一件发动机配件,因为货架每层的承重量为4000kg,4000/80=50,每层存放货物至多50件,每个货格存放两个托盘,一个托盘存放1件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