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审美视域下的新闻美特征
新闻的美学价值体现
浅议新闻的美学价值体现新闻美学,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新闻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美学价值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反映生活的认识作用。
“美就是生活”,新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们也就从新闻中认识到了生活的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鉴别美丑的教育作用。
人们通过新闻传播,了解周围的事实,辨别现实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提示生活的本质、规律和理想,以便改造环境,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生产更多更美的物质财富,创造更好更美的物质生活。
(三)普遍意义的审美作用。
新闻以其对生活的独特反映方式,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艺术的审美途径。
对艺术的鉴赏要具有专门的修养,而对新闻的审美判断只需一般文化水准却同样可以触发人们的多种情感体验,可以想见,新闻的这种美学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对于社会产生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新闻以其表现的美和丑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是否具有美学意义,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基本尺度。
新闻的美学特征就在于它是客观现实美的直接反映。
从质上看,它是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反映;从量上看,它是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再现。
新闻美学的基本前提,主要在于如何通过新闻去体现美或以美的形式去表现新闻。
黑格尔在分析美的要素时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美学》)我们认为,在确定新闻美学的研究内容时,也应从新闻内容的美和新闻形式的美这两方面去加以把握。
新闻内容的美,实际上是通过新闻手段表现的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它主要体现为人的行为、能力、情操、理想等等方面,以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自然现象。
当上述内容具有真与善的品质时,就成为美。
因为,“美就是真、善的形象表现,在前面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况,真的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这里的真,是指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即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臆造的现实。
关于新闻传播的美
关于新闻传播的美
新闻传播的美是指在新闻报道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的美感和艺术性。
新闻传播既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社会反映的方式。
而新闻报道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优秀的新闻报道应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事件的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深化对事件的理解,并提供更多视角和维度的信息。
2. 文字的表达与叙述:新闻报道需要用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表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触到新闻事件的本质,同时富有艺术性的叙述手法也能够提升新闻的阅读体验。
3. 图像的美学与构图:新闻报道中的图片和视频也可以展现出美感,通过选取恰当的角度、构图和光线运用等技巧,将新闻场景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增加视觉冲击力和专业感。
4. 选题的独特性与价值:优秀的新闻报道能够挖掘独特的选题,并通过深入调查和报道,揭示事件的内在价值和深层次问题,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5. 观点的客观与多样性:新闻报道应该坚持客观、中立的原则,给读者提供多样化、全面的观点和信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总之,新闻传播的美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性和专业性的特质,通过优秀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方式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发读者
的共鸣和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的发展。
新闻摄影导向性审美性真实性辩证
新 闻 工作 者按 照 为 党 、为 人 民 服务 的 其存 在 。另也有人 把并不存在 的事 物说 乎足 以上得头版 ,但 在 导向性上 呢?这
宗 旨 ,精 心创 作 出优 秀 的新 闻 报道 或 得活 灵活现 ,天花乱坠 ,你要 纠正他 ,
新 闻摄 影作 品。
2 审 美性 .
2 对 党 和 国家路 线 方针 政 策 以及 .
不要 在 美 的 陶冶 中践 踏 和破 坏 美 的环 引的瞬间和读者对媒体新 闻摄影 所投去 品 ,充分展示人民生活的真实面貌。 境 ,也不要 在批评践踏美景 时又贬低 了 眼球的瞬间 ,最先 引起人 注意的 ,还是 审美愉悦 呢?似乎需要把握好度 ,切 勿 照片的新 闻价值 ,即时效性 、新奇性 、
3 真 实性 .
应该说 ,成功 的新 闻摄影作 品一定
篇新 闻报 道或一 幅新 闻摄影作 品在媒体 重 要 因 素 ,不 可 以 简单 地 以 “ ”作 是 三性和谐统一 又具 有时效性的 ,这 自 我
然 求之不得 ,但往往 在三性实践中存在
许 多矛 盾 和 纠结 。
真 实就 是 实 事 求是 ,就 是 真诚 信
而且具有 冲击力 ,能够瞬间吸引眼球且 析 、对 比、思考 、选择 、深化认识 的结 然让社会失望 ,让 大众寒心 ,让这 份崇 引起 读 者关 注 ,审 美性 和 导 向性 皆具 果。这就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 新闻记者 高 的职业受到亵渎 。 备。然而 ,读者 除了同情之外还有没有 采访 中瞬间拍摄时 ,并不要求 其导 向意
性 、审美性 和真实性 的辩证 关系做一些 霞 生 辉 ,失 意 者 看 残 阳 如 血 ,幸 福 老 大局
一
人看 夕 阳无 限好 ,悲哀 老 人却 看 黑 夜 是那些 与国家和人 民大众利益相关 的事
新闻美学要义
我们 所 说 的真 实 ,哲 学的含 义 是指 客观 世界 运 动 、变化 、发展之中所表现 出来 的客观事物 的 自身规
城 市教育 真 正接 纳农 民工孩 子 的一个 标 志》 ) 6 、围绕特 点选 角度 。 这里指我们 在选 取报道角度 时 ,要在 众 多 的新 闻事 实 中选取 最 有特 点的 新 闻事 实 ,面对 报 道对 象 时 ,也 要抓住 特 点 ,写 出这一 事 物和其它事物 的不同。中青报 2 0 0 5年 1 0月 1 5日 《 一 个跟 斗 “ ”了 3 1公里 _ 翻 5 一神州六 号航天员太 空生 活趣 事》 》的报 道给 了我们 很多 启发 航 天员 的生活
一
的生活 的区别。更令人称 奇的是 ,作者把三个 生活 细 节 中最 有新 闻价值 、也 是最有特 点的一个 生活细节一 “ 个跟头翻 了 35 一 1公 里 ”提 出来作 为标题 ,很
有 吸 引力 。
具体深刻 。 比如教育公平是个十分宽泛 的主题 , 何体 如 现 城市教育接纳农 民工孩子这个教育公平 的主题 ,新 华 社记者周 俏春 、李栏 只选取 了 “ 0 的农 民工孩 子 l岁 舒航 涯被推 荐当选全 国十佳 少先队员 ”这 一典型的新
点 ,大概 是 新 闻与 文学 在美 学上 的本 质 区别 。 这 一论述的第二层 含义是新 闻工作者 应充分认识
客 观 世界 已经 发 生和 正 在 发生 的一 切有 新 的传播 价 值 、审美价值 并具备可 见可 闻可感条件 的事物变动状 态 ,也就是如何 使 自己所采编 的生活 中真 实无误的材 料 ,变成具 有审美功能 的新闻作品 。这里 当然有个新 闻写 作技 巧 问题 。 除此 , 则更为 重要 的是 ,认识 生 活 中有 价 值 的新 闻材 料 有 人 说 ,新 闻重 在 发 现 。 可见发现 别人 未发现 的有价值 的新 闻材 料之 重要 。
广播新闻播音的审美特征分析
现 代物业 ・ 现代经 济 2] 02 年第1 1 卷第5 期
广 播 新 闻播 音 的 审美 特征 分 析
施 玲 ’ 陶 沫 惊
(. 1浙江工业大 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 0 3 ; 1 0 2 2安徽 马鞍 山 电视 台 。安 徽 马 鞍 山 2 7 0 . 4 0 0) 摘 要 :广播新闻播音在广播节 目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几十年的发 展中 ,广 播新 闻相对 于电 视新 闻和报纸新 闻。形成 了 自己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声 音节奏 、音韵 、情境 和通俗这几个角度对广 播新闻播音 的审 美 特 征 进 行 了分 析 和 探 讨 。
广 播 的播 出效果最 大化 。 人 的 听觉 是人 占有 外 部 世 界 的天然 方 式之 一 。广 播 新
动 制 作 的 ,而 配 乐 广 播 时效 不 是 很 强 ,但 因 为 制 作 精致 而 效 果好 。广 播 的 声音 是 由语 言 、音 乐 和 音 响 三 部 分 组 成 的 。语 言 是人 们 用 来 交 流 思 想 、传 播 信 息 、 表 情 达 意 的 , 也 是广 播 新 闻 的最 基 本 的符 号 。音 乐 是 用 来 表 达 思
当今 广播 节 目的类 别无 外 乎三 类 :新 闻 、娱 乐 以及 社
会 服 务 。而 新 闻节 目又 是 重 中之 重 。广 播 新 闻 可 以 细分 语 言 新 闻 、录 音 报 道 、实 况 广 播 、配 乐 广 播 。 语 言 新 闻 和 录 音 报 道 出现 的最 多 ,实 况 广 播 通 常 是 为 较 大 型 的 活
容性 ,更 由于无 线 电技 术带来 的广 播 的高 质量 和 小 巧便捷 ( 型 收音 机 )、可 移动 性 ( 载 收音机 ),使 广播 在 很 微 车 多 情 形 下 不 但 不 会 妨 碍 ,还 能够 有 助 于人 们 从 事 其 他 活
电视新闻节目的审美研究
全程直播。这样多栏 目、多时段的电视直播 ,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 使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受众心中被唤醒、被 催生,也使人们在 电视新闻 电视作为视听媒介 ,节 目种类繁多,其审美价值在不 同的节 目门 中看到正义的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当事人 的正气和 美好 的心灵 。它包 类 中 有 不 同 的表 现 ,在 同 一 节 目门 类 中 又表 现 在 不 同 的方 面 。但 无 论
要 是 关 注节 目的新 闻价 值 和 宣 传 报 道 的 社会 效果 ,至 于 艺 术 效 果 和 审 美 价值 则处 于 次 要 的 、甚 至 可 以 忽 略 不计 的地 位 等 等 。这 样 的 一 些 原 因 ,从 而 给 大 家 造 成 一 种 误解 ,认 为 电视 新 闻节 目与 美 学 没 有 太 多 的 关系 。其 实 不然 , 电视 新 闻节 目也 有 其重 要 的 审 美 的价 值 。 二 、 自然 之 美
社 会 进 步 始 终 离 不 开 主 流 价值 观 的 引导 和 支 持 ,各 级 电视 煤 体 在 要提高收视 率,还 必须把 电视新 闻做得好看 。电视是画面艺术。电视 引导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进步上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各级 电视 新 闻节 目报道 的新 闻事实 的主体是人物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 媒体都要根据 “ 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 ”的原则严格把关,确 定发什 么 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 。环境分为外景和 内景。外景又有 山山水水、道 路 电视新闻,什 么时候发 ,那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容易引起不 良甚至 村庄 、楼宇街道、工厂学校等干变万化的场景。电视新闻所 涉及的各 恶劣影响的电视新 闻,即使是真实的 ,也不能编发播出。某 电视 台一 种人和物都要讲究形象之美,这样才能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满足观
电视新闻标题审美艺术探析
域 网等完 善的
。
、
功 能强大的 网络 教学系
, , , 、
统 在软件方面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鼓 励 教师 走 出去 进行 校际交流 校企 交 流
,
“
”
使教师 具有 扎实 的专业 理论基础知
。
识 灵 活多变 的组织教学能力和较 强的实 践能力
只有 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师生 双
, ,
并且 电视
,
电视新 闻标题在 追求字数 简约的 同 时 还要有 高度 的概括 力
,
步强化教学 内容 学生在对典型案例进行 分析
。 、
新 闻报 道通 常 安排 在 黄 金 时段
、 , ,
少则
即言 简意 丰
, 、
。
讨论 的基础上要撰 写案例分析 报
。
二 三分钟 多则三 四十 分钟 每 条 电视
人 们看 电视有 很大 的随 意性 看 电视 的 同时可能做 做家 务 吃点 水果 聊聊天
”
角色扮演法又称情景模拟 教学法 它 在假设 而 又逼真的情 景中进行 教师根据 教学 内容和 背景 设计场景 学生根据情节 在仿真场景 中扮演相应角色 身 临其境地 按设定 的岗位职 责 任务 程序等进行 实 际操作
, 。 、 、 , , 。
,
用其所 学的推销技巧 向 顾客 推销客房 产 品 事后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 这 一 知识 点的教学主要包括两 部分 内容 其 一 主要 是客房介绍和销售的技巧 其二 主要是在 看不见顾客 的情 况 下 电话销售 的仿真表 演 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设置一
, , 、 ,
告 在案例分析报告 中要求学生提炼 出深 刻 的 具有独到见解
、
生活、艺术、科学: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性——以《南方日报》为例
领作用。 在保持相 当规模 的市场 占有份额 的同时 , 有 意识 地抓住管 理层 、 经营 者这
共有 的特征 , 也是新 闻作 品所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 。 它直接 反映了事实最原本 的状 态 。 本文将 以 《导者 , 使其成 为真
这 些都是物体 在生活 中表现 出来 的一切 美 的形象 ,我 们把他们称 之为生 活形象 美。美 的形象是符合人类发展 趋势 的, 在
生 活实 践 中具 有 一 定 进 步 意 义 的 。 一 切 融
经媒体地 位 。 其 拥有 以行 政人员 、 商务 人 士和专业人士为主体 的读者群 , 成为广东
社会 、 反映时代的一种 文体表现 , 在媒 介传播 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 本文从新 闻作品形 象美的三个 角度切入 , 以典型报 刊类新闻作品
为例 , 探 究新 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 过程 中展现的作 用及其影响。
【 关键词】 新 闻作 品 形 象 美 南方 日报
《 南方 日 报 》 即中共广东 省委机关
简洁 明了 , 通 俗易懂 , 不 仅 切 合 了 大 的 主
题 ,又没有长篇 大论带来 的枯燥之感。 中 间 的 部分 是 用 了广 州市 的标 志 性 建筑
色。 讲到一个人 的美也是如 此 , 我们所 见
2 1 2 2 o 1 3 #  ̄1 1
耪闻啦夥
学 子 论 文 选 登 l N E W S W O R L D
正的 “ 意见领袖 ”。 通过影响有 “ 影响力”
的人 群 , 进 而影 响社 会 走 向 、 政治走 向、 经
期 刊物 为 例 , 从 三个 角度 来 探 讨 形 象 美
生 活形 象 美
个 家 家 户户 开心 热 闹 的 日子 , 在 这 一 兴 奋 的时刻 , 怎 么 样 去 表 现 出这 一 主 题 , 是 一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新闻传播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角色,记者的风格与新闻审美则对于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对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进行探讨。
一、记者风格记者的风格是指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思想和工作方式等。
记者的风格与其职业素养密不可分,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权威性。
一个好的记者应该具有严肃的悟性、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巧,能够对新闻和事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捕捉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点,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并注重事实的准确性。
在实践中,记者的风格有很多种,例如:冷静客观的报导风格、个性张扬的特写风格、深入挖掘的调查风格等。
这些风格之所以产生,除了因记者个人素养的不同,还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
如21世纪以来的网络媒体时代,让像强调即时性和跨媒体报道的风格逐渐兴起。
二、新闻审美新闻审美是指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艺术性和情感价值的感受,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方面之一。
新闻审美能够促进新闻传播的情感认同和思想交流,增加人们的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感受,对提高新闻阅读量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审美包含多个层次,如图片的创意和表现形式,音频和视频的语言艺术等。
在新闻报道中,一个好的图片或音频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动人们的情感,抓住读者的眼球和耳朵,使读者印象深刻,并对新闻所报道的社会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因此,新闻审美能够增强记者的报道力和约束力,并提升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比较优势。
三、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的融合对于记者来说,将自己的风格与新闻审美融合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新闻报道应该融合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和最大化地展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包容多元风格既要尊重记者自身风格,也要考虑新闻审美要求,不能将新闻报导简化为单一风格,而应包容和尊重多元风格的新闻报道。
2.重视因人施策因人施策是准确把握并挖掘相应记者风格和新闻审美的有效方法之一。
浅析新闻写作的美学标准
中, 并作 为 自己的行为 价值取 向 。 从雷锋 、 焦裕禄 到华益 慰 、 方永 刚 , 杨 善洲 、 李 林森 等典型报道 之所 以能 打动受众 , 产生 广泛的社 会影 响, 很重要 的一 个原因 , 就在 于稿 件字里 行 间充盈着 “ 善” 的力量 , 打动 人心 , 给 人 以蓬 勃 向上 的力量 。
言来说就是: 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 , 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 巧妙
地 表达传 播者的立 场与观点 的一种报道 原则 与报道方法 。 新 闻采写的过程 也是 新闻工作 者重新认 识客观事 实的过程 。 新 闻事业既 属于经济基 础又属 于上层建
验, 而 且给人 以深 刻启示 。
— —
真是新 闻 的美学 品格 。 真实是 新闻 的生命 , 也是新 闻 与文学作 品的基
本区别 。 客观、 准确 、 真 实的新 闻叙述 是每个 新 闻写作者 的 自觉 追求 。 新 闻的基 本品格 就是 “ 真” , 没有真 就不 是真正意义 上的新 闻 , 也 就是虚假 新闻 , 即使能轰 动一 时 , 最终 生命力 不强 , 不仅作假 者会受到 业内鄙视 和社会批 评 , 还 会使所在 媒体 蒙羞 。 2 0 0 8 年9 月1 1 日《 京华时 报》 刊登题 为Ⅸ 招行 投资 永隆 浮亏百 亿港元 》 的虚 假消 息 , 成为招 商银 行当 日 股 价暴跌 的诱 因之一 , 并带动 银行股 板块整 体 下跌 , 当 日招 行A股流通市 值损 失 1 2 7 . 5 亿元, H股 下跌5 . 1 6 %。 或许 编辑 、 记者
随着新 闻实践 的发展 , 人们在追 求新 闻性 的同时 , 越来越 重视新 闻形 式的 创 新和美 化 , 具有 审美价 值 的新 闻作 品越来 越得 到人们 的推崇 。 新 闻作 品的审 美特征 等 问题 开始得 到分析 研 究 , 并逐步 指导实 际写作 。 新 闻写作 既是对 客观 事 实的 反映 , 又是 对人们 认识 的升华 , 其 本身就 是美 的主客观 因素相 结合 的物 化。 新 闻写作 的美学要 求应追求 真 、 善、 美 的标准 。 真 是新 闻的美学 品格 , 善 是新 闻的美 学倾 向 , 美是新 闻价值 的美学 体现 , 新 闻写作 者要在 保证 不失“ 真” 的 品 格 追求 基础 , 弘 扬正确 的 、 高 尚的、 “ 善” 的舆 论导 向 , 最终给 读者 以“ 美” 的审美 感受 。 因此 , 真、 善、 美 的统一 是新 闻写 作 的美 学最 高境 界 。
浅析新闻美学的特征
反映的对象 ,也是新闻美学的价值
本源。
是客观存在着的规律。如果新 闻失
去其真实性 ,就会失去人 民群众对
J un lm o ras R sac H rl i ee rh ea l 媒 介 观察 d
新 闻 的信 任 ,就 失 去 了其 存 在 的 价
真 ,就是 指 新 闻报 道 中的 事 实和 客
现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简单的说 ,
新 闻就 是 新 近 发 生 的 事 实 的 报 道 。
我 们 总是不 自觉 的追 求 美好 的事
物 。 人 类摆 脱 动物 状 态 , 从 懂得 劳 动
那么 , 新闻既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 那么它就必然和美学研究的对象发
有形式上 的美。真正的“ 是 内容 美”
美和 形 式 美 两 方 面 的 和谐 统~ 。形
面都具备很高的艺术性 ,报纸版面
的艺 术 形 式 是 是 受 限于 报 道 的思 想
值。新闻报道和客观事实的这种报
道 与被 报 道 的关 系 ,也 决定 了 新 闻 必 须 具备 真 实 的 品质 。 以 ,真 ” 所 “ 是 新闻“ ” 依存的基础 , 有“ ” 美 所 没 真 , 新 闻将 不 成 其 “ 闻 ” 新 ,更 谈 不 上 “ ” 。 美 了 当然 ,新 闻 作 品 的 内容 并 不是 只要 真 实 无 误 ,就 一定 具备 审 美价
始 ,人类就已经自觉或不 自觉的将
美 的 规 律 运 用 到 新 闻 活 动 的 实 践
新 闻内容 的美 ,实际上是通过 新闻这种手段来表现客观事实的规
律, 并达 到 一定 的 目的 。 主要 表 现 它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新闻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新闻的美学也是我们在了解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视角。
在新闻报道中,人物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人物的审美也是新闻美学中需要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以下将浅谈新闻美学中的人物审美,探讨人物形象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和传达。
一、角色刻画的多维度审美在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记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审视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表现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给读者。
从角色刻画的多维度审美来看,首先要注重对人物的客观真实性的把握,不能偏离实际,不能夸大其词;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画面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逼真的场景再现,将人物形象展现得更加丰富和立体;还要考虑到人物形象的生活化和普通化,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还需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积极性和正能量的传递,为读者塑造一个积极向上、正直善良的形象。
这些多维度审美标准的融合发挥了新闻美学在人物审美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
二、表达方式与效果的审美在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与效果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审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注重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写作手法,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要注重运用一些意境和暗示的手法,通过一些精彩的细节和巧妙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具有表达力和深度;还要关注表达方式的质感和节奏感,用词得当、句式优美,形成一种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增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和感染力;还要关注表达方式的情感共鸣和话题感染力,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感受。
这种审美标准的遵循,对于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传达与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效果。
三、新闻价值观与伦理规范的审美在新闻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审美还需要关注新闻价值观与伦理规范的问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要注重从人物事件中挖掘新闻的价值观和意义,不仅要展现人物形象本身的魅力和价值,更要通过人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关联,呈现出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影响;还要注重保护人物形象的隐私权和尊重人物形象的尊严性,不能过分渲染和炒作,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形象;还要注重对人物形象的舆论引导和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良好的新闻伦理和社会责任感,不能随意渲染和刻意炒作,不能捏造事实和散布谣言。
论散文式新闻的审美特征(下)
一
幅 洪涝 肆虐 图。 作 者将 新 闻 事 实中 那些 对 主题 无关
紧 要 的材 料统 统 裁去 ,把 饱 含信 息 的 片段 场 景 、动人 画 面 巧 妙 地 剪 接 、 组 合 ,“这 种 结 构 行 文 法 , 容 量 大 , 节 奏 快 , 概 括 力 强 , 虽 然 时 间 、 空 间 乃 至 文 笔 、思 路都 在 大 幅度 地 跳跃 ,但 笔 断 而意 连形 散 而神
的结构 原则 。
日记 、 随笔 体 的报 道 是 目前 比较流 行 的一 种 新闻 体裁 , 这种 体 裁融 记 者 与被 采 访 者为 一 体 ,缩 短 r彼 此之 间 的距 离 , 易 于作 品 与 读 者 之 间 的情 感 交流 。
新 华社 记 者郭 玲春 1 8 9 2年 采 写 的 《 山同 志追 金
悼会 在 京举行 》 那 篇稿 件 , 不但 在语 言上 而且 在 形式 结 构 上 都 对 “ 华 体 ” 作 了 一 次 成 功 的 突 破 :“鲜 新 花 、 翠 柏 丛 中 , 安 放 着 中 国 共产 党 员金 山 同 志 的遗 像 。千 余名群 众 今天 默 默走 进 首 都剧 场 , 悼念 这位 人 民的艺 术 家 ” 。这 个 开 头 不 同 寻 常 , 镜 头式 的导 语 既 有新 闻要 素 ,又 有情 有 景 ,使 人 一接 触 到新 闻 就沉 浸 在庄 严 肃 穆 的 氛 围之 中 。
郭 玲 春 对 金 山 的 履 历 业 绩 只 字 提 , 而 是 借 用 现 场 上 的 一 幅 挽 联 高 度 概 括 : “雷 电 、 钢 铁 、 风 暴 、 夜 歌 , 传 出 九 窍 丹 心 , 晚 春 蚕 老 丝 雉 尽 : 党 业 、 民
浅析新闻作品审美中的时代感
。 n1 d伴第 1艄
, 曲簟 1 1
日 、
也 雎
缸
术形式 , 新 闻必 须 反 映 这 些 时 代 的 “ 新” 。迈 克 ・ 费瑟斯通提 出 化” , 受 众 对 阅 读 体 验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一 些 杂 志 和 报 纸 纷 纷 了“ 日常 生 活 审 美 化 ” 这一命题 , 提 出 在 大众 文 化 社 会 中 , 日 搭 上 了 媒 介 融 合 的班 车 以全 新 的 面 貌 出 现 在 手机 、 平 板 电脑 常 生 活 与 审 美 的界 限 渐 渐 消 弭 ; 日常 生 活 的 一 切 都 变 成 了我 等媒体 终端上 , 《 人 民 日报 》 、 《 南 方周 末》 、 《 看 天下》 等纸媒纷 们 审 美 的对 象。 日常 生 活 就 是 碎 片 化 的 时代 , 时 代 作 为 拼 凑 纷 推 出 i P a d版 , 以满 足新 媒 体 时 代 受 众 的 “ 期待视 野” , 带 给 起 真 实 环 境 的宏 观 维 度 ,注 定 与 新 闻审 美产 生 密 切 的联 系 。 受众 全 新 的 审 美 体 验 。 由 此 可 见 , 适 应 受 众 需 求 而 生 的 新 闻 而 时 代 感 就 是 新 闻作 品传 达 给 受 众 的 以 某 个 时 代 为背 景 的 作 品就 是 时 代 的 忠 实记 录 者 , 满 足 着 不 同 时 代 受 众 对 新 闻作
反 映 时代 感
关键词 : 新 闻审美
美学
期待视 野
时代 感
毫无疑 问, 审 美 是 新 闻传 播 的动 力 之 一 。 从 审 美 的 层 面 合 文 学 语 言 之 美和 实 用 性 语 言 之 美 为 一 身 是 新 闻 语 言 美 的 来说 , 新 闻传 播 体 现着 人 类 在 精 神 层 面 把 握 社 会 脉 搏 并 超 越 特 质 。 自身 的 一 种 方 式 ;新 闻作 品 的 创 作 过 程 也 是 审 美 的 过 程 , 要 以 审 美 的 眼 光 把 握 新 闻素 材 , 以人 为 本地 满 足 受众 的 审 美 诉 ( 二) 新 闻 结构 美 新 闻 结 构 从 微 观 来 讲 是 指 新 闻作 品 中表 达 内 容 、 体 现 主
论美学视野下新闻意境的审美创造
的 隐性 表 达 导 致 了一 种 不 确 定 性 和解 读 空 间 的 开 者 自身对 真 、 善、 美 的 审美 追 求 。 只有 坚持 真 、 善、
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美的共通 放性 , 因而便于接收信息符号 的人发挥无 限的联想 美的审美情感与追求 , 和想 象 , 进 行 创 造 性 的审 美 解 读 , 从 而 就 生 成 了一 感受, 引发读者 的共 鸣, 营造一种深沉 旷远 的审美 种言外之意, 一种超乎象外 的审美体验 。由于新 闻 空 间 。具 体而 言 : 首先 , 必须要把新 闻写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 作品和艺术作品有着各 自不 同的本质特征 , 所 以在 通 过 作者 美学 的 内容和形 式 上 会存 在 异 同 , 在 意 境 营 造 和表 将 作者 自身 的审美 情 感 融人 到行 文 当中 ,
总第 1 5 5期
S u m No . 1 5 5
口新 闻学 、 传 播 学
论 美 学 视 野 下 新 闻意 境 的 审 美 创 造
王 韬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
摘要 : 新 闻意境 之美可遇不可求 , 新 闻意境 与艺术作 品的意境既存在着共通性 , 又具有新 闻所独有 的个性特征。
生四个原则 。其中意与美是新 闻与艺术 作 品的共 确 保新 闻 的 正 面 引 导 功 能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由于 客观、 公正、 全面等基本原则 和其舆 通性原则 , 新 与简则 是新 闻意境 创造 的特殊 性原 受新闻的真实、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一 O 4
现过 程 中也 应 有 各 自所 遵 循 的原 则 。 结 合 新 闻作 品 意境 与艺术作 品 意境 的共 性 与 个 性 比较 研 究 , 笔 自身 的审美认 知 营造 新 闻 的审美 意 境 。事 实 上 , 新 闻写作作 为一 种精 神 生 产 和 审美 活 动 , 不 可能 做 到
电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特征分析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
它在浓缩的时空内将受众带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新闻报道是现实生活直接、全面、快速的反映。
而美的事物必然也同样纳入了新闻的范围。
美学中强调较多的崇高、优美、和谐等因素,都可以在新闻中体现出来。
在电视新闻播音中,通过专业的播音,使受众能够产生参与社会的满足感和对事实的认知以及主观感觉,通过联想的作用,在事实表象和审美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而激起情感因素。
通过受众的情感活动,新闻具有了审美的功能。
下面就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1 电视新闻播音的主要审美特征1.1 节奏美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分为三种类别:新闻、娱乐和社会服务等。
新闻节目作为三类节目中的重要类型,可分为现场报道、语言新闻和实况转播等类型。
在播音过程中,电视新闻播音的节奏美主要体现在播音员的语言表述方面。
作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及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语言是新闻中的基础要素。
语言的节奏美是即时发生的。
由于声音与人的感官的接受状态是同步的,因此,使用语言作为媒介会比平面媒体更自然、更有表现力。
播音过程中使用的语言,除了语音本身的规范、简明外,也存在节奏之美。
这种美主要体现在播音语言中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语言的节奏可以起到强化表现和定向引导等作用,帮助播音员的心理节奏、外部新闻播报与受众接收之间形成和谐、共鸣的关系,实现新闻传播的最大化。
1.2 音韵美语言具有自身独特的美感,对于广播和电视新闻播报节目更是如此。
汉语作为音调语言的典型,体现了语音和语调的音韵美。
汉语发音清脆响亮,声调升降、高低以及长短的丰富变化,使语言具有很强的乐感。
在语言结构上,双音节化、轻重格式、儿化、押韵、对比以及叠韵等要素的运用,构成了汉语独特的音节韵律,使表情达意上丰富、准确、富有感染力。
纯正的普通话优美动听。
在电视新闻播音中,使用准确清晰、圆润动听、富于变化的普通话进行播音,可以呈现普通话语音语调的独特美感。
播音员应当积极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在懂得并遵守语法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准确、灵活运用,根据新闻内容调整情绪和语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审美视域下的新闻美特征
摘要:从新闻美学研究视角看,新闻传播过程也是一个审美过程。
把新闻理论拓展到美学研究的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及其美学原理,新闻美主要体现出阶级性、真实性、导向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新颖性和适度性等显著特征,在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的同时也满足着受众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新闻学;美学;新闻审美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我国不仅是世界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世界美学古国。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因为“美恶之名,相因而有”,所以有鉴别有比较,才有美丑,新闻之美丑也是这样。
按照新闻的一般规律,新闻美主要有一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新闻美的阶级性
作为新闻的载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从它们诞生之日起,就是其所在阶级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的舆论工具,就代表着其所在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发挥着耳目喉舌之功能。
新闻美丑论作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
二、新闻美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后
有新闻。
新闻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政治周报》的体裁,十分之九是实际事实之叙述,只有十分之一是对于宣传反革命派的辩论。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重视用事实说话呢?因为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有力体现,最有说服力。
三、新闻美的导向性
舆论引导很重要。
无产阶级非常重视舆论的引导和导向作用。
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天职就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鼓舞和引导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无产阶级事业,为国家繁荣昌盛,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到底。
江泽民指出:“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舆论导向,至关重要。
”因此,他要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正是新闻工作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四、新闻美的形象性
新闻的真实性就是真实美,它和其他美的事物一样,总是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是凭感官可以直接接受的。
不论是事件美还是人物美,都是一种感性形象,它们的内容和本原都是通过由一定的色、声、形等物质材料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
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如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影视新闻、图片新闻、网络新闻
都是以色声形介入受众的审美活动。
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对宣传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化的宣传,也就是从语言文字、播音技巧、图象表现,荧屏效果,都必须与所表现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相吻合,与事件、人物的内在本质相合谐。
为此要求新闻细节必须真实,只有细节真实才能感人。
五、新闻美的感染性
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感奋、愉悦和满足。
这就是美的感染性。
文学艺术作品要求如此,新闻作品更当如此。
新闻美的这种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它既不是单纯表现在内容上,也不是单纯表现在形式上,而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新闻美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心为之感动且在头脑里长期萦回,久久不散,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中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所创造的生活。
它就像一面镜子使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看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六、新闻美的社会性
江泽民1999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顾此失彼,畸重畸轻,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塑造一个人头像,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眉毛都要成比例。
如果不成比例,各个部位雕琢得再
好也没有用。
哪怕一个部位没有安排好,也会破坏整体的平衡和美感。
我打这个比方的意思是,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七、新闻美的新颖性
新颖性不但是美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新闻美的基本属性。
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姓新,新是它的特质,只有新闻才有勃发力,生命力。
当然,任何一件富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在内容的新颖上,而且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
实践证明,真正美的新闻作品,必须以记者、编辑所独具的慧眼和笔锋表现出他对新闻事件独到的驾驭能力,表达出他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传达出时代的声音和人民的感情。
八、新闻美的适度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度”是事件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幅度,表现质和量的统一。
在这个幅度之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过这个幅度,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质的上限和下限,就是两个质与量的关系的关节线。
美作为一件事物也有它的度,超过了这个度,美就变成丑了。
新世纪是全球经济竞争与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审美需求也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时期。
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生活会由维持型、温饱型、功利型大踏步地向小康型、享受型和审美型过
度,美将最终成为人类追求和奋斗的主要目标:美的生活、美的社会、美的环境、美的和谐。
和谐会成为美的主旋律。
对新闻来说,受众获取信息已不再是唯一的需求,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对美的需求。
美将成为新闻质量的首选“衡器”。
“尽善矣,亦尽美矣”,将成为人们选择新闻媒体的双重标准。
然而,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真善美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就成为新闻改革创新中一个深层次的非常前沿的生动课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评点唐诗三百首[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266.
[2]许天啸.老子[m].中国书店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