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答案 D2.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 )。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答案 D3.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解析“计划”一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于是“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答案 C4.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 )。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可先排除C 项。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既是实行的目的,也是实行的作用,可排除D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又可排除B项。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左”倾错误彻底肃清C.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改革全面启动2.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1979年中央又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一次全面调整。

与前者相比,后者()A.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B.结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是在“左”倾错误影响下被迫进行的调整D.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行的主动调整3.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

“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D.所有权、经营权5.“个体户”是从20世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

这反映了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6.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8.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业

(十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A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C出现在“大跃进”时期;D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B与题干内容相符。

答案:B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C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1958年以来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止。

答案:C4.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一切劳动产品的所有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故A排除;并不是一切劳动产品都归农民所有,而是要上交一部分作公粮,故C错误;土地不归农民所有,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B5.(2016·全国卷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单选题1.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的中国A.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B.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经济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为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排除C 项;D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故选B。

2.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

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

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对材料“只知取蛋,不想养鸡”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1)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业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解析:邓小平指出:“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即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的前提是解放思想,故选C项。

答案: C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土地所有制变更B.分配方式调整C.生产关系变革D.生产规模缩小解析: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这一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C3. 下图为《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下面对此评价内容理解错误的是()A.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D.经营方式更加灵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对农民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农村改革后农民的价值取向,其中金钱占44%,这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农村改革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材料反映的农民的价值取向与农业规模化经营没有直接关系,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经营方式更加灵活,满足了农民价值取向结构的多样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C4.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文件,规定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右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此次会议标记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国确定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定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系改革全面启动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C2.右图反应了某一期间当时中国乡村经济体系状况。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B.拉开了乡村经济体系改革的序幕C.是发展现在乡村经济的最正确模式D.起到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作用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 1956 年,经过合作化运动把乡村中的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与图中所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故 A 项错误;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经营,拉开了乡村经济体系改革的序幕,图片数据可看出不是序幕,而是已经推行,故 B 项错误;图片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乡村经济体系改革早期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跟着生产力的发展,现在乡村经济发展要坚持兼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故C 项错误;图片表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获得广泛推行,调换了农民的生产踊跃性,促使了农业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3.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派收入等状况对照表,致使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本源是 ()人均分派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交售粮食收入1976 年35 000斤230 斤32 元—1986 年132 300斤800 斤200 多元30 000 斤A.农业生产技术改良B.农民生产踊跃性提升C.乡村经济体系改革D.乡镇公司快速发展分析: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乡村睁开经济体系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换了农民的生产踊跃性,获得巨大的经济成就。

答案: C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3: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这里“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4.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

这里的“松绑”是指()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5.观察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下图)。

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C.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二、非选择题7.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一、单选题1.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在中国异军突起,风靡一时。

歌曲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资源,如写作、出版、演出等,都大量集中到了流行音乐领域。

这一现象( )。

A.导致了文艺方针的调整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C.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成效D.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普及2.20世纪80年代,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社会生产力倒退3.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

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由此可以看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4.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

为此我国()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加快国有企业改革C.逐步开放沿海城市D.改革农村户籍制度5.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6.1979年9月,佳木斯市开始进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改革试点,在企业自主权方面企业有权补充生产任务自行销售和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政府对企业让利方面,允许企业按一定比例实行利润留成有权抵制乱摊派等。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作业)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2017·廊坊高一检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是()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D.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故选B。

答案 B2.(2017·株洲高一检测)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

二者的共同点是()A.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B.决定变革生产关系C.思想上拨乱反正D.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都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故选A。

B、C、D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与中共八大无关,皆排除。

答案 A3.(2017·四川学业水平)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承包,符合材料中“三十年后又分地”信息,故选D项。

答案 D4.(2017·南宁高一检测)“1991年首钢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1年”,由此判断首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选A。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在“一五”计划时实行的,排除B;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是1997年,排除D。

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业】

人教版必修2: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作业】

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此次会议是中共( )A.七大B.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解析:选C 根据“明年”“建国三十周年”可知,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建国二十九周年时,即1978年。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排除A、B、D三项,故C项正确。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 )A.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此会议之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D项正确。

3.1980年,美国记者尤布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已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重新定位个体经济的价值解析:选D 材料中“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反映了个体经济在城市的恢复和发展,说明当时对个体经济的认可,故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已从法律上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故B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发展,故C项错误。

4.1984年,中共中央规定“允许务工、经商、从事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此规定( )A.加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B.表明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C.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D.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跃解析:选D 为了满足当时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户籍改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流动,这满足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下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故B 项排除;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农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

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下列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农村改革已在安徽进行试点B.对社会主义本质还认识不清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解析:据材料信息“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知,农村改革已经在安徽进行试点,故A项正确。

从“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可以看出“左”的思想影响较大,对社会主义本质还认识不清,故B、D两项正确。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故C项错误。

答案为C。

答案:C3.1985年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村实行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主要是因为( )A.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B.村民委员会实行正确管理C.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方式,依然属于土地公有制,但与以前相比,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利用土地,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解析

第 12 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个根本上从头恢复和确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最根当地体在全会决定()A.从头确定事求是的思想路B.停止使用“以斗争”的口号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移到建上来D.行改革开放分析中共八大社会主改造达成此后,人民日趋增的物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伍的社会不可以足种需要之的矛盾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必集中力量搞建。

所以 ,C 是切合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2.“ 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之外,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种土地制度并无从根本上改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不过将土地的所有、分开了。

” 里描绘的是()A.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土地改革B.社会主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D.家庭承包任制分析合所学知可知 ,在家庭承包任制下 ,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 ,民不过得土地的和支配 ,故 D 。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土地改革 ,民得了土地的所有 ,所以清除 A ;社会主改造的目的是把民的个体成集体,B 不切合意;人民公社化运下土地的所有和并无分开,故清除 C 。

答案 D3.20 世 80 年月中期 ,有者去山烟台村采,听到了的声音:“我不要一刀切地搞分承包,要在集体下搞汽运、海养殖、城市建筑⋯⋯去。

” 明()A.分承包已不合适中国村的B.分承包束了村生力的展C.农民呼喊经济系统改革的深入发展D.中国农民没法理解联产承包的长处分析分户承包的推行有益于解放乡村生产力,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农民要求进行多种经营 ,进一步将乡村经济系统改革推向深入。

答案 C4.导学号 34224030 据统计,与1978年对比,1987年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 120 种减少到60 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降落到 17%。

指令性计划的减少()A. 切合乡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需要B.使乡镇公司充满了活力C.有益于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推动D.致使了市场次序的杂乱分析指令性计划主假如国家对国营公司和集体所有制公司下达的计划,它的减少 ,是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结果 ,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时作业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首首老歌都是一个个时代风貌的缩影。

有首歌这样唱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

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与该首歌曲创作直接对应的历史背景应是(C)A.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成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C.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

根据材料“讨论真理标准”可知应为1978年,故C项正确;A项是1956年,B项是1976年,D 项是1984年,故排除A、B、D三项。

2.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国民经济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

这主要表明(D) A.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已经很明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开始起步C.中共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双重作用D.关于市场作用的原有认识被突破解析:由“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辅助作用”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强调了计划经济主导地位的同时,意识到了市场对经济调节的作用,即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A、C两项错误,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1984年,故B项错误。

3.曾任四川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回忆道:“在人民公社20年时间里,向阳公社人均分配从68元到74元,只增加了6元钱。

”1980年,该地区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1997年,向阳农民人均收入2 677元,比1978年净增2 000多元。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获得突破C.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D.确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解析:依据材料“撤销人民公社”“1997年,向阳农民人均收入2 677元,比1978年净增2 000多元”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练习解读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练习解读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右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次会议公报,其核心内容是()A.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贡献。

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应选C项。

答案:C2.新中国建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比较缓慢,造成这一状况的相关因素包括()①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②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③政治上的“左”倾错误④没有可供出口的产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解析: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之所以发展缓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是政治上的“左”倾错误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外因则是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答案:B3.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A.系统地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伟大决策C.形成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D.大大提高了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解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进入由城市来领导乡村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4.如图与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同之处是()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析:解答此题要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B项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A、C两项既不适合人民公社化运动又不适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只有D项正确,都是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练习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

这种情况说明()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答案 D4.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

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答案 B5.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番话表明()A.我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B.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合当前国情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探索中D.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明确答案 C6.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从左到右分别为甲、乙、丙),其中合理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国民经济调整——乙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答案 D7.(2019·大同高一检测)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执照。

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 D8.(2019·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

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农轻重比例失调B.计划经济体制C.人民消费水平低D.人民公社体制答案 B9.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 D10.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此次会议是中共( ) A.七大B.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解析:选 C 根据“明年”“建国三十周年”可知,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建国二十九周年时,即1978年。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排除A、B、D三项,故C项正确。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 )A.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此会议之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D项正确。

3.1980年,美国记者尤布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已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重新定位个体经济的价值解析:选D 材料中“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反映了个体经济在城市的恢复和发展,说明当时对个体经济的认可,故D 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已从法律上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故B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发展,故C项错误。

4.1984年,中共中央规定“允许务工、经商、从事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此规定( )A.加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B.表明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C.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D.旨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跃解析:选D 为了满足当时企业的发展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户籍改革,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流动,这满足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下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故B项排除;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农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

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选C 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

6.下图为1986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构成示意图。

这说明( )A.社会经济富有活力 B.经济体制出现剧变C.商品市场非常繁华 D.民众生活有重大改善解析:选A 从示意图可知,当时商品销售出现多种途径,出现多种社会经济成分,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一定活力,故A项正确;由示意图可知,当时公有制企业零售总额占多数,说明经济体制并没有出现剧变,故B 项排除;仅凭零售总额的构成比例,无法得出商品市场繁华和民众生活改善的情况,故C、D两项均排除。

7.“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曲中“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指的是( )A.中共十四大B.邓小平南方谈话C.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解析:选B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故B项正确,A项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共十四大提出,故C项排除;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

8.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

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D.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导致了下海创业,故B项正确;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故A项排除;对外开放战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故D项排除。

9.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解析:选B 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B项正确。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跨越。

到2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性决策出自(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解析:选D 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但是当时我国确立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故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故排除C项;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11.它“使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基本格局,从而使得农户在生产经营、产业结构的选择上都以市场为依托”。

由此推断,材料中的“它”( )A.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C.加速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化D.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解析:选D 材料中的“以市场为依托”说明农业生产是面向市场进行的,因而密切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故D项正确;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但这不是材料信息所体现的,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说明的是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而不是生产发展的程度,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科技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排除。

12.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

该方案实际上是(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解析:选B 材料信息说明政府为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下放权利,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轻、重的比例,故A项错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1984年确立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则,故D项错误。

13.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

对表中数据变化,正确的解释是(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B.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C.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体地位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解析:选B 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的飞速增长和发展的现象,说明公有制经济比例下降,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A项排除;中国始终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C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故D项排除。

14.1978~199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都很显著,而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周期性明显减弱。

这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C.工农业实现了同步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解析:选D 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波动幅度减小,故D项正确;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均不断提高,这无法解释材料现象,故A、B两项均错误;工农业是否同步发展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减弱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记者马修斯发表的一篇中国工厂观察记。

他说:“当我走进一个车间的时候,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

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而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

”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

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

日本驻香港记者松永二日也对中国企业的落后感到惊讶,他举例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材料二:今日国企与老国企不同,已发生质变: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

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

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

——摘编自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在当时存在的不足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今日国企非昔日国企”表现在哪些方面?(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企改革。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有三名女工正在同旁边桌上的另外三名女工聊天。

在我逗留的几分钟里只有一个女工干了活”可得出,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由“重庆炼钢厂发现了一台140多年前的机器。

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可得出,设备陈旧;由“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的31名技师,平均年龄是56岁”可得出,缺乏技术人员;由“没有一个女工说得清楚她们的生产定额是多少”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企业缺少自主权等问题。

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昔日国企资本百分之百国有,今日国企90%以上实行股份制,还有外资介入”可得出所有制形式;由“昔日国企经营为完成国家计划,今日国企经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得出经营目的;由“昔日国企利润全部归属国有,今日国企已数年不向国家交利润;即便最近上缴,也是微乎其微”可得出利润归属;由“昔日国企没有分配自主权,今日国企具有完全分配自主权,不受国家约束”可得出分配权。

第(3)问,从材料一中体现的问题解决角度和材料二中的国企改革的表现角度来思考,从思想意识、目标、技术以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角度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