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年郁金香狂热(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提起郁金香,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被誉为“鲜花之国”的荷兰。

的确,荷兰人钟爱郁金香,将其奉为国花,并把它和风车、奶酪和木鞋一起,统称为荷兰的“四大国宝”。

每到暮春时节,满山遍野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晶莹修长的叶片,像装满美酒的酒杯似的花朵,透明馨香,令人心醉。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他的传世名著《黑郁金香》中,曾这样赞美一种名叫“黑寡妇”的黑色郁金香:“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小说家优美的笔调,更为郁金香增添了一层传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然而,如今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曾几何时,郁金香美丽的花朵,竟使无数荷兰人为之疯狂;一枚看起来与洋葱头别无二致的郁金香球茎,竟然价值连城;甚至整个国家,都因郁金香而陷入混乱之中,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郁金香的故事
众所周知,荷兰是名副其实的“郁金香王国”,其出产的郁金香畅销12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80%以上。

但有趣的是,郁金香的故乡却并非荷兰,而是土耳其和小亚细亚一带,甚至也有人认为郁金香原产自中国的西藏。

不论其原产地在哪里,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无疑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家开始的。

1554年,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惊艳之余,他把一些郁金香的种子带回维也纳,送给他的好友、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

克卢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学家,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

1593年,克卢修斯受聘担任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就随身携带了一些郁金香鳞茎来到荷兰。

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已经含苞待放了。

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

或许是物以稀为贵,也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王公伯爵开始陆续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一株郁金香。

但不知何故,他们的要求遭到了克卢修斯的一概拒绝,即便是出钱购买也不行。

在此情况下,几位想借机发财的荷兰人就采用了一种冒险的方法:偷!克卢修斯一气之下,把剩下的郁金香鳞茎统统送给了朋友,从此不再培育郁金香。

而郁金香却借此机缘,在荷兰各地流传开来。

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

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

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

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

另据记载,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在17世纪初的法国,人们就已经为品种稀有的郁金香开出了离谱的高价。

据说在1608年,一名磨房主卖掉了自己的磨房,为的就是一只罕见的郁金香球茎。

更有甚者,有人竟然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

相比之下,朴实、认真的荷兰人肯定没有巴黎人那么时尚、浪漫,但别忘了,经过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
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的洗礼后,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

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竟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是如此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

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

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而那些花朵上带有美丽的花瓣或条纹的稀有品种,更成为人们疯狂追逐的目标。

郁金香狂热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

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

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

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

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

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

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

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

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

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

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

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

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

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

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

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

鞋匠惊呆了。

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

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

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

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

1637年1
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

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

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

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泡沫过后一场空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

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

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

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

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

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

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

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

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

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

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

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

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

19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

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

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

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

从17世纪
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泡沫之后还有泡沫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

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每当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人们常会觉得非常好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

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

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

至于结果,在此就不用赘述了。

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智慧解码
荷兰政府对郁金香泡沫事件的制止,使郁金香价格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美丽的郁金香终于从充满铜臭味的投机市场又回到百花园内,并且成为荷兰的国花。

在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里,人们能够抬高任何日用品的价格——从郁金香到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再到IPO——抬高到不能从理性上加以评判的程度。

归根结底,价值毕竟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政府对郁金香事件采取的手段是先从交易空间上制约,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价格;之后再用法律来堵漏,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合乎经济规律。

美中不足的是,政府采取措施的时间太晚了,以致有太多人牵涉进去,遭受了巨大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