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及其教训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及其教训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及其教训一、引言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逐渐消退。

历史上,人类经历了多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包括南海泡沫、1929年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

本文将着重分析这些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教训。

二、南海泡沫南海泡沫的主要发生时间是1720年,它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发生的大规模股票投机泡沫。

南海泡沫的起因是英国政府设立的南海公司,该公司获得经营南美洲贸易特权,并且获得了对三家债务公司的股权。

由于南海公司业绩良好,其股票价格不断上涨,随之引发了大量的投机炒作。

最终,在股票价格达到顶峰后,投机者纷纷抛售,导致了股票市场的崩盘和经济恐慌。

从南海泡沫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政府不应强制推行股票市场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保持大量的审慎,不要轻易推行股票市场,避免投机者在没有明确的监管下扰乱市场。

2. 股市应该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在股市情况下,人们的资金很容易遭受损失。

政府应该建立起安全保障机制,许多国家的国家福利金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3.不要过度泡沫目标当经济走势良好时,我们获得高利润的机会可能很多,但是我们应该认清金融市场的繁荣和泡沫之间的区别,以免陷入投机者的圈套。

三、1929年经济大萧条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经济危机,它将全球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大萧条的主要起因是美国股市的狂热投机和卖空操作。

由于各种国际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场危机很快扩散到了全球范围,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连锁反应和生产资料的失业问题。

大萧条对全球经济和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从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 保护生产资料,保障就业者利益经济的稳定发展取决于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而生产的前提则是保证就业机会。

因此,政府应该保护生产资料,保障就业者的利益。

2. 金融市场需要完善的监管政府有责任确保国内的金融市场牢靠且规范运作。

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经济危机与复苏

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经济危机与复苏

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经济危机与复苏经济危机是指整个经济系统经历的一系列困难、崩溃和衰退的阶段。

这些危机往往是由金融市场的崩溃、货币贬值、经济衰退等因素引起的。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应对和逐渐的复苏。

1. 十九世纪的经济危机与复苏十九世纪是世界历史上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的时期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和影响深远的是美国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

然而,随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恢复措施,如新政等,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进入了复苏阶段。

2. 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与复苏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危机。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由于石油供应中断,全球的油价急剧上涨,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全球合作的加强,世界经济恢复了增长势头,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复苏期。

3. 当代的经济危机与复苏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度复杂和相互依赖的阶段。

金融危机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主要危机之一。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场危机是由房地产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崩溃引起的,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财政刺激政策和金融改革等,逐渐稳定了市场,推动了经济的复苏。

总结起来,世界历史上的大规模经济危机与复苏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虽然经济危机会给各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但通过国际合作和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世界经济总能渡过难关,走向复苏。

对于今后避免经济危机和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继续加强合作,并在金融监管、财政政策和经济改革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世界经济长期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四章思考题7】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一、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美国1901年的5月,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到了1903年,美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22.5%,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

二,一次大战前的经济危机: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

此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

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三,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

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战后第一次危机,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八十年代债务危机,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1929年10月29日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等等一直到现在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课本P169页)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们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概念
经济危机:指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 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 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 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 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 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 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 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
1987年黑色星期 一
(2)特点:影响范围广; 危害大;几乎在多国同时发 生。 (3)影响:这是迄今为止影响面最大的一次全球性股 灾,造成了世界主要股市的巨大损失。美国股票市 值损失8000亿美元,世界主要股市合计损失达17920 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 失的5.3倍。
二、二战后三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5、1987年黑色星期一
(1)表现:a、1987年10月19日上午9时30分,纽约股市 一开盘,道· 琼斯指数经过一段颤动后突然下跌,截至 休市,道· 琼斯指数暴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超 过了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暴跌的纪录。 b、纽约股市的暴跌,迅速引起了西方主要国 家股票市场连续大幅下挫。10月19日,英国伦敦《金 融时报》指数跌183.70点,跌幅为10.8%;日本东京日 经指数10月19日、20日累计跌幅为16.90%;香港恒生 指数19日下跌420.81点,跌幅11.2%;法国、荷兰、比 利时和新加坡股市分别下跌9.7%、11.8%、10.5%和 12.5%,巴西、墨西哥股市更是暴跌20%以上。
(1)表现:失业率增高,工厂企业纷纷停产倒闭 ,人民生活困难,生产力受到破坏,经济停滞 发展。 (2)特点:①范围特别广: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及各生产部门; ②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前后 共5个年头; 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 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 ④遭受灾难的人数特别多:全世界失业 人数高达3000万人以上。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摘要:本文从历史经济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一种逻辑模型,以西方主导石油-美元体系货币霸权为脉络,介绍了西方资本在虚拟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通过对虚拟资产的炒作可以实现货币资本“账面价值”的增值,而不需要与物质生产相关联就又回到货币资本的特点,以及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必然会导致资源错配形成泡沫的事实,西方资本为了解决周期性的累积会造成危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1970年以来的五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经济危机、石油一美元体系、货币霸权、虚拟经济一、五次金融危机过程概述(一)1973年经济危机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

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在1973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又在1975年春或夏走出危机。

(二)1980年经济危机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

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触发了经济危机。

在美国,危机历时三年左右,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

英国于1979年7月陷入危机,于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

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猛增。

1980年8月失业率达8.3%,失业人数突破200万大关,仅次于30年代的大萧条。

物价上涨率达两位数。

由于之前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其危机最严重。

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西德的危机持续了34个月,时间之长远在其他各国之上。

为了应对危机,三年里政府的财政赤字分别达到574亿、761 亿和700亿马克,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1980年时逆差高达286 亿马克。

1929-1933经济危机

1929-1933经济危机

1、发展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扩大内 需,规范股市,要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 使经济发展健康、良性的运行。
2、居安思危,适时调整国家政策, 防患于未燃。 3、要注意国际合作,以邻为壑的 自保政策不可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美国,胡佛政府无力扭转。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在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 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同时也采取一 些有利于小生产者和工人的措施,以缓和 国内的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直接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 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 的恢复;
对美国的影响:缓和阶级矛盾,遏制了法西斯 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 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 新模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战 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各国状况(局部):
社会危机:政坛丑闻、阶级矛盾尖锐、 法西斯
世界局势(整体):经济上加强干预,设置 关税壁垒限制进口,加紧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另一方面 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启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最早的经济危机: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 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最早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 具体原因: 市场危机 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

历史上重大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发展

历史上重大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发展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历史一、历史(一)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尚不成熟,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并未爆发。

同时,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持续处于发展之中,基本的矛盾还未完全表现在人民面前。

因而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尚未表现,处于萌芽阶段。

◆1637年郁金香的疯狂对于17世纪的荷兰人来说,花的力量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1637年的头几个月里,当郁金香尚未成熟时,在荷兰被视为地位象征的郁金香价格大幅上涨。

在那个疯狂的时期,郁金香最高价曾炒至4200荷兰盾,20倍于一位熟练技工的年收入。

现在的经济学家一直在探讨当时的疯狂是如何蔓延开来的。

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也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

同时,在市场已经失控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在监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话题,也引起了一场政治争论。

◆1720年的南海泡沫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倒闭,给伦敦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701—1714年,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争夺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而进行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期间,南海公司同意承担战争造成的巨额国家债务,以牟取在南美地区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但是,尽管英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西班牙仍然维持着其在南美殖民地的贸易特权,南海公司继续增加承担更多的债务。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二)发展阶段19世纪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基本矛盾也在快速发展。

世界商品市场的扩张,加速了各种商品交易数量的增长,加大了商品资本循环断裂的可能性;同样,更为复杂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大了货币和生产资本循环发生混乱的可能性。

随着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多样化金融手段和机构的发展,在货币和商品循环中的危机潜在可能性也增大了;同时,城镇化加大了“社会密度”和商品与货币交换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危机风险。

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

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危机

影响
股票巿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 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 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 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大萧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萧条期间约有200—400 万中学生中途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杀; 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失业。在美国,失业 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在美国各城巿,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 人长达几个街区。英国则有500—700万人失业,不得不排著 更长的队伍等候在劳务交易巿场内。这次美国经济大萧条造成 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所前所未有的。甚至比中国三年困难时期 1959年到1961年所谓的“三年大饥荒”还要严重。这次美国经 济大萧条1930年~1933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了遍及全 美国的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 保守估计,至少有7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美国的7%。
Part 05 经济大萧条
时间:1929年-1933年 地点:美国
事件
01. 02. 03.
1920年代被称为“新时 代”,财富和机会似乎 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 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 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 方式趋之若鹜,“炫耀 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 胡佛总统也认为,“我 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 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 将从美国消失”。
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 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 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 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Part 02 南海泡沫
时间:1720年 地点:英国
事件
“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 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 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 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 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 运回英国。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央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 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 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投资者 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 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 6个月涨幅高达700%。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四川农业大学2010XXXX 财会10-1班苟XX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纵观人类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至今,已经发生了五次重大金融危机。

它们分别是: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拉美金融危机和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

一、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即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其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也就是说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导致这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同时,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浅述世界史上历代金融危机

浅述世界史上历代金融危机

3.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月10月20日,星期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至508点。 装了特殊程序的计算机不停地在卖,任何试图使其稳定下来的努力 都失败了。黑色星期一,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天。因为那儿没有 市场,被称作“自由下跌”。 当日全球股市在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 指数带头暴跌下全面下泻, 引发金融市场恐慌, 及随之而来1980年代 末的经济衰退。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 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 程式交易、 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和羊群心理。 这次金融危机使得除香港停市外, 其他在该星期仍开市的市场都定 下交易限制, 让电脑系统有足够时间清理交易, 这让联储局和各国中 央银行有足够时间把大量资金 (liquidity) 注入市场, 舒缓市场的恐 慌情绪, 避免了不断的恐慌性下跌和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崩溃。事 后金融界人士都认为股灾把当年过高的股价和市值一次性从市场中 消除。
(三)二十一世纪金融危机
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 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 响逐渐蔓延到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 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 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 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 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 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 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 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 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 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 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 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 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 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 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经济大危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球或特定地区的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和不稳定状态,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投资信心下降等一系列经济衰退现象。

下面将对历史上几次重大经济危机进行简要概述。

1.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

崩盘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破灭,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此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贸易停滞。

各国政府采取经济保护主义政策,大规模贸易壁垒,加深了全球经济的萧条。

2. 198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曾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1989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泡沫破灭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信贷和地产投机,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暴跌。

此后,日本面临长期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不良贷款激增,政府债务水平剧增。

直到21世纪初,日本经济才逐渐走出困境。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持有大量不良资产。

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的金融机构出现信任危机,银行互相不愿借贷,导致资金市场冻结。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

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金融改革,才逐渐扭转了经济的颓势。

这些经济大危机的共同特征是:经济衰退和不稳定、失业率上升、投资信心下降等。

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金融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的,有的是政府政策的失误造成的。

危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许多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为了防范经济大危机的发生,各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监测,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泡沫;同时,需要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短期盲目的刺激措施导致长期经济问题的积累。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

高中历史_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历史

高中历史_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历史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 危机的开始和扩展 (三)经济危机的特点
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点
(四) 经济危机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大量封建残余,缺乏民主传统
1历史原因
《凡尔赛和约》激发德国民族复仇情绪
2 现实原因:
3 直接原因:
学生时代的 希特勒
希特勒父母 少年希特勒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二)建立过程 (三)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政治上:A 、 B 经济上 1 对内措施 文化上 军事上 2 对外措施:A、B、C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历史背景 (二)目的: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三)新政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个别银行进行审理, 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成立联邦储 蓄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实行保险; 宣布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约30%。


卡尔文·柯立芝

·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 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 有辆汽车。” ---—胡佛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 1923—1929年: 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走向战争的十年
基本特点: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三)新政的主要内容
(四罗)斯特福点新:政国之家前全,面资干本预主经义济国家的统治政 策以提倡自由经营为主要特点,而罗斯福政府 则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对 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周期性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周期性


这场持续到1933年的“大萧条”比以往任何一次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影响都要深远 得多。在这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美元下降到22美元,通用汽车公司 的股票从73美元降到8美元,国民经济的每个部门都受到了相应的损失。在这三 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1929年, 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1932年7 月,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 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 在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国际贸易也急剧衰退,它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 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 亿美元,下降幅度超过以往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7%的很多倍。 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人却并没有增多,交通运输 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 人手中。全美1/3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 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 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 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 “世界工厂”。


这一阶段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 的重要前提。
英国在1825年以前,特别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虽然伴随着资本主 义的发展,也曾多次出现过生产过剩的现象,但是,由于当时机器大生 产的发展还不够充分,这种现象往往局限于少数工业部门和地区。只是 到了19世纪20年代,这种局部性的和地方性的生产过剩,才转变成周期 性和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历史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过几次?都在什么时间?

历史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过几次?都在什么时间?

历史上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过几次?都在什么时间?历史上金融危机爆发时间是什么时候?不知道大家对金融危机有没有了解,除了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大部分上班族应该都经历过08年的金融危机,每个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那么,除去08年金融危机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爆发过其它金融危机呢?我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至今一共发生了6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具体如下: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

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

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1973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

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自20世纪60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

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

由于资产全面缩水,日本在10年中经历了漫长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9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增长停滞,进入“零增长阶段”。

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在美国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亚洲国家出口不断下降。

1997年7月,随着泰国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亚洲国家普遍出现货币贬值,爆发金融危机。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1.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危机。

2.19世纪中期遍及欧洲的经济危机。

3.1857年始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4.1929年的大危机。

5.197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危机80年代广场协议日本货币升值后的金融危机90年代墨西哥阿根廷金融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五次规模都比较小第六次就是最著名的大危机关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工业从1825年英国爆发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后,开始了其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而美国产业革命的起点始於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於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

因此,若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进程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不仅能揭示出美国经济周期本身的特点,也能展现出美国经济周期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总进程中所占的地位。

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於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

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33年美国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1、1857年经济危机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

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

由於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

世界历史上经历过的六次大的经济危机-10页文档资料

世界历史上经历过的六次大的经济危机-10页文档资料

世界历史上经历过的六次大的经济危机及1929—1933年世界性大危机的表现第一部分:世界历史上六次经济危机(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17世纪,曾经的欧洲金融中心、东方贸易霸主-荷兰,因一个小小的郁金香球茎竟然导致了其世界头号帝国的衰落。

自1634年开始,郁金香已成为当时投机者猎取的对象,投机商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

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值一钱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

直至1637年,郁金香球茎的总涨幅已高达5900%!当有一天,一位外国水手将那朵球茎(一位船主花3000金币从交易所买来的)就着熏腓鱼象洋葱一样吞下肚去后,这个偶然事件引发了暴风雨的来临。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也一泻千里,暴跌不止。

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二)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

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

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三)1837年恐慌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第4课经济大危机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第4课经济大危机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 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 年、1914 年、1921 年、1929〜1933 年、1937〜1938 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

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 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word范文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一一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

琼斯工业股票突然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

6%。

10月20日,伦敦、巴黎、东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性股市暴跌,市值损失是“一战”全部损失的三倍以上,对有关国家的经济造成了破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货币泰铢受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

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施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造成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他东南亚国家蔓延,向股票市场蔓延,并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危机还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国,产生了全球性的剧烈影响。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二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图。

战争期间,美国非但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其生产能力反而有了巨大增长。

从1939年到1942年,美国工业生产即增加近一倍,1945年又比1940年增加116%。

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4.6%,出口贸易占23.9%,还集中了世界3/4的黄word范文金。

不仅如此,美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明显。

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西德的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

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

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

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

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

最重要的是,美国以防止德、日再次侵略他国为名,制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能力。

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求将无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繁荣期也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实现。

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更弦改张。

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

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

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财。

此外,美国以盟国的保护伞自居,军费长word范文期居高不下,也增加了美国产品的出口成本。

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

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这一时期的经济周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其一是,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即所谓“滞胀”。

形成滞胀的原因很多。

从微观机制上看,二战以后,工会力量普遍增强,形成所谓名义工资的增长刚性,而雇主对付工资增长的办法便是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形成工资与物价螺旋上涨的成本推动型长期通货膨胀趋势。

石油涨价也可归于这一大趋势,但情况更复杂一些。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由于石油生产国相互竞争,石油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而相应的工业品却不断涨价。

石油生产国之间加强团结后,就相当于工人加强了团结,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导致物价上涨。

从宏观上看,二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各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扩大需求,需求拉动型的涨价成为通货膨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汇率贬值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工具,从而使通货膨胀带有主动的战略意义。

因此,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通货膨胀是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长期现象,只是程度有别而已。

但是,与二战前相同的是,国内国际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尤其是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过多投资追逐过狭市场的矛盾并未解决,因此世界经济危机还是会不断降临,只是危机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破产、开工率下降、投资下降、库存增加,而较少地表现为价格下降。

word范文另一个新特点是危机的同步性下降,即使是同步性危机,其严重程度也相差较大。

其原因在于,各国经济竞争力距离较大,各国干预经济的程度增强,因此各国经济的独立性也有所增强。

例如,从1950年到1966年,美国发生过1953年到1954 年危机,1957年到1958年危机,1960年到1961年危机,而此期间西德经济却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危机,只是每次美国危机时西德的经济增长率都有所下降。

1966年到1967年,西德经济发生危机,但美国此时却正经历着二战后的一次长期繁荣。

但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各国竞争力差距再度接近,各国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危机的同步性又显著增强。

继1973年到1975年的严重世界经济危机后,西方各国都经历了一段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接着就是1979到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失业率都上升到空前水平,然后是1990 年到199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无一例外深陷其中。

九十年代后,美国经济表现异常,在欧洲和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波低通胀高增长的所谓“新经济”,其实是巨大的泡沫经济,似乎各国危机的同步性又被打破了。

但紧接着就是自2000年3月开始的更加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泡沫破灭,带动欧洲、日本经济进一步衰落。

1957年-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在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发生的。

问题在于,良性循环中各方的收益却并不平衡。

日本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随着投资不断扩大,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衰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

英国存在经常性的贸易逆差,英镑危机频繁;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缩小,至1958 年时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大量黄金外流。

word范文危机以前,各发达国家都出现投资高涨,其中以日、德为最。

从1955年到1957 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也超过10%,被认为是战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但是,由于美国的工资和汇率较高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美国的投资最容易出现过剩。

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落入危机,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13.5%,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的生产量下降一半以上(这两个部门正是日本和西德发展最迅速的部门),1958年第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下降15.6%,失业率上升到7.5%,是危机前的一倍。

与战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并未导致物价下跌,相反,危机期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2%,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2%。

因此,危机并没有增强美国的出口竞争力,相反,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1958年美国出口总值下降了14.3%,贸易顺差从1957年的65.1 亿美元减少到35.7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

这样,美国的危机持续时间延长了。

危机迅速波及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

由于日本对美出口依赖程度高,日本的危机深度和持续时间仅次于美国。

日本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0.4%,批发物价指数下降7.4%。

英国(忽略加拿大,因加拿大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业强国)紧随其后,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3.7%。

而西德的危机持续时间却只有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仅为1.4%。

由此可见,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震中和首发地,但是美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不足以向外转嫁危机,因此不能最先摆脱危机。

相反,西德经济却具备了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成为摆脱危机的领头羊。

美国仍然用财政和货币两手对付危机。

财政方面主要是增加公路和住房建筑支出(36.5亿美元),增加军费(58亿美元),从而使1958年1959年国债总额增word范文加142亿美元。

在滞胀的前提下,支出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

提高利率,则通货膨胀可以控制,但危机会加深;反之,则通货膨胀会加剧。

无论如何,美国于1959年2月工业生产指数超过危机前最高点,进入周期性高涨阶段。

但高涨仅持续一年,又落入1960年-1961年危机中。

这次危机一定程度上是1957-1958年危机的余震,也是美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