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有机主义风格和埃罗·沙利文

合集下载

浅谈国际有机主义风格和埃罗·沙利文

浅谈国际有机主义风格和埃罗·沙利文

浅谈国际有机主义风格和埃罗·沙利文作者:苏帅帅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5期摘要: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期,有机功能主义突破了刻板单调的密斯传统,在斯堪地纳维亚设计的传统之上,作出了全新的尝试与突破。

丰富了现代建筑的形式,在现代建筑的汪洋大海中闪烁出独特的光芒。

关键词:有机功能主义;埃罗·沙里宁;国际主义;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53-01一、埃罗·沙里宁的探索埃罗·沙里宁深受父亲老沙里宁不拘一格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毕业于传统的学院派耶鲁大学,但是他有意识地摆脱耶鲁大学陈旧传统学院派的束缚。

1934—1935年埃罗利用游历欧洲的机会,了解、学习了欧洲传统建筑的精华和设计思想,树立了积极独特的建筑设计观。

沙里宁对于密斯的国际主义风格具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对于建筑的现代雕塑效果也非常热衷,他的早期建筑体现了这种设计的双向性倾向。

例如他设计的密歇根州的“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 大楼就反映出他的这种设计取向。

这个具有强烈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全部采用钢结构加玻璃幕墙,建筑整体宏伟大气,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凡尔赛宫”。

沙里宁的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北欧设计色彩,有机主义设计的痕迹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美国的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设计中,他突破性地采用了完全拥挤形式来设计这个大型候机楼,建筑的中央部分是总入口和中央大厅,形式犹如一直展翅翱翔的飞鸟的形状,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完全摒弃了生硬的几何造型,突出有机的曲线美。

同时保持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性,在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非装饰化的基本特征的同时,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窠臼,探索出了一条有机形态的建筑道路。

沙里宁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开辟了别样的路途,他的设计也使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对于现代主义风格产生了辩证的反思,反思现代主义的有点和不足,为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开拓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考研必考)

工业设计史重点总结(考研必考)

手工艺设计阶段中世纪: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设计风格为简朴、实用甚至简陋,带有北方蛮族的粗野形态。

主要特点在于结构的逻辑性、经济性和创造性。

文艺复兴:十五世纪以后形成,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宗教桎梏。

促进了普遍的文化高涨,设计进入崭新的阶段,影响直达20世纪。

巴洛克:流行于意大利16~17世纪。

反对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外表效果。

扭曲型柱腿带有夸张效果的运动感,宏大的涡形装饰在运动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

巴洛克家具强调整体性和流动性。

洛可可:盛行于十八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具有纤细、精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美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

颜色娇艳,恶俗。

严重受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侵染。

十八世纪的设计风格新古典:盛行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

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

浪漫主义: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艺术领域中的另一主要艺术思潮,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

机械化与设计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特点是标准化大批量生产,产品零件具有可互换性,在一系列简化了的机械操作中实用大功率机械装置。

“使枪的每一个相同部件完全一样,能用于任何一支枪”。

卡尔·本茨——1885 汽车〔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车〕。

汽车工业的真正革命是从亨利·福特的T型车和流水装配线作业开始的。

设计改革十九世纪前期哥特式复兴:帕金——1、理想越高,艺术水准越高,态度决定一切。

2、反对“纯美”,不应掩饰材料3、设计应适于使其实现的材料,憎恨虚假材料。

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基本内容
在现代建筑中,有机建筑的理念是一种独特的设计和建筑风格,强调建筑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建筑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而在有机建筑的典范中,位 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塔里埃森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西塔里埃森,由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于1939年开始建设, 是赖特“有机建筑”理念的完美体现。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房屋,更是一种对 自然和人类活动理解的表达。
乡土建筑是指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的建筑,通常采用当地的材 料和建造技术,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生活习惯。乡土建筑的特点包 括朴实的外观、功能主义的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等。在中国,乡土建 筑的类型有很多,如福建土楼、皖南古民居、陕西窑洞等。
现代农村建筑则是指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它们通 常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现代农村建筑的 特点包括简洁的外观、模块化的设计、对可持续发展的等。现代农村建筑在提高 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关键词:
1、目标受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媒体企划的目标受众,这将帮助我们更 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喜好和行为模式。
2、媒体形式:在众多的媒体形式中,我们需要根据目标受众和行业特点选 择最合适的媒体类型,如社交媒体、新闻稿、电视广告等。
3、内容特点:为了吸引目标受众的,我们需要制定具有吸引力和原创性的 内容,同时确保内容与品牌形象相符。
2、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从内容、受众、传播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成功的社 交媒体营销案例,提炼出可借鉴的策略。例如,在内容方面,如何创作具有吸引 力和原创性的内容;在受众方面,如何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并了解他们的需求;在 传播策略方面,如何运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效的传播。此外,还可以探 讨如何制定合适的营销预算和KPI,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与优化。

埃罗·沙里宁:有机功能主义建筑大师

埃罗·沙里宁:有机功能主义建筑大师

育 之 前 曾 花 费 1年 的 时 间 远 赴 欧 洲 学 习 (图 2) 0,
雕 塑 , 这 段 学 习经 历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获 奖 。 这 座 沙 早 宁 对 空 间 的 理 解 。 几 经 波 折 后 , 埃 一 个 重 要 的 罗 ·沙 里 宁 正 式 踏 八 耶 鲁 大 学 学 习建 筑 国最 高 的 拱

义 建 筑 设 计 领 域 的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 在 国 际 主 义 风 格 鼎 盛 时 期 ,埃 罗 ·沙 里 宁 突 破 密斯单调 、刻板 的建筑风格 , “开创 了基于斯堪 的纳维亚设计传统 的有机功能主 义风格 ,并通 过他 设计 的大型建筑和家具体 现出来 ,丰富 了现 代建筑的面貌 ,这 令 他 在 现 代 建 筑 界 享 有 很 高 的 声 誉 。 ” 1952年 ,沙 里 宁 入 选 为 美 国建 筑 学 会 会 员 ;1960年 ,成 为美 国文 艺学院会 员。但是天妒英 才 ,1961年9月1日,年仅51 岁的沙里 宁因脑瘤 手术失败离世。 1962年 ,美国建筑 学会为纪念埃 罗 ·沙里 宁对 建筑界作 出的贡献 ,授 予其 金质奖。
图 3 图 4
图 2 Βιβλιοθήκη >>>戚 一 经 9孬 埃罗·沙里
鲁 学 院 讲 师
埃 罗 ·沙 里 宁 于 1 91 0年 8月 20日 出 根 州 布 鲁 明
生于芬兰柯 科鲁米 ,1923年 ,埃 罗 ·沙 1 940年 ,十
里 宁 随 着 父 亲 迁 入 美 国 密 歇 根 州 定 居 , 特 ·斯 旺 森
1 950年 之 前 ,在 埃 罗 ·沙 里 宁 与 父 亲 合作期间 ,他 的建筑风格 与父亲老沙里 宁几 乎 趋 同 。 父亲 去 世 之后 ,埃 罗 ·沙 里 宁突 破 折 中 主 义 的 表 现 方式 , 一 改 前 期 设 计 风 格 , 个 性 化 的 自我 探 索 自这 个 时 期 开 启 并 得 到 广 泛 好 评 。 1952年 至 1961年 间 ,埃 罗 ·沙 里 宁 的 建 筑 设 计 作 品 形 式 新 奇 。 例 如 , 1952 年 为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设 计 的 克 莱 斯 格 大 会 堂 和 教 堂 (图 3) ; 1958年 为 耶 鲁 大 学 设 计 的 英 格 斯 冰 球 馆 ; 1955年 为 纽 约 肯 尼 迪 机 场 设 计 的 美 国 环 球 航 空 公 司候 机楼 ,华 盛 顿 杜 勒 斯 国际 机 场 候 机 楼 (图4 )[81… ..这 些 新 奇 的 作 品 大 都 是 以雕 塑 的 形 式 呈 现 , “对 他 来 说 ,建 筑 和 美 术 雕 塑 一 样 ,使 得 他 的作 品 富 于 创 造 性 ,而 且 不 断刨 造 新 风 格 , 以至 于 一 生 中 没 有 定 型 的 建 筑 风 格 ” 。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4)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4)
A.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B.马赛公寓
C.朗香教堂
D.萨伏伊别墅
上一题下一题
(46/50)单项选择题
第46题
下述哪一组建筑全部是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
A.包豪斯校舍、马赛公寓、萨伏伊别墅
B.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昌迪加尔议会大厦
C.法古斯工厂、朗香教堂、马赛公寓
D.米拉公寓、萨伏伊别墅、昌迪加尔法院
上一题下一题
第25题
以其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奇特的建筑形象,在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的20世纪初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是:
A.韦布(Philip Webb),红屋(Red House)
B.高迪(Antonio Gaudi),米拉公寓(Casa Mila)
C.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hn),爱因斯坦天文台(Einstein Tower)
A.路易·康(Louis Kahn)
B.路易·沙利文(Louis H.Sullivan)
C.小沙里宁(E.Saarinen)
D.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上一题下一题
(32/50)单项选择题
第32题
建筑探新运动的先驱人物贝伦斯是哪个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
A.工艺美术运动
B.维也纳学派
C.国际构成主义派
D.德意志制造联盟
上一题下一题
(33/50)单项选择题
第33题
建筑探新运动的先驱人物贝伦斯(Peter Behrens)是哪个设计流派或组织的代表人物?
A.艺术与工艺运动(Art and Crafts Movement)
B.维也纳分离派(Vienna"s Secession)
C.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

路易斯·亨利·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有机建筑师

路易斯·亨利·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有机建筑师

图1 路易斯·亨利·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有机建筑师■ 江滨 王飞扬“根据自然界万物生长的逻辑,某种装饰品应出现在某种特定的结构上,就像某种叶子必须出现在某种树上一样。

”[1]——路易斯·亨利·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图1)路易斯·亨利·沙利文,被誉为“摩天大楼的缔造者”,是美国芝加哥学派中的重要一员,也是其中最具威望的建筑家与批评家,“他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

[2]沙利文的建筑设计作品颇多。

1885年至1887年,先后设计了芝加哥的施普林格大厦和克兰兹大厦;1887年,设计了芝加哥大礼堂(图2);1889年,设计了希伯来手工培训学校;1890年,设计了温莱特大厦(图3),该建筑“被誉为现代设计运动发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3];1891年,设计了詹姆斯·查恩利故居;1894至1895年,设计了布法罗信托公司大厦(图4);1898年,他在纽约设计了贝亚德大楼;1899年,设计了芝加哥的C·P·S 百货大楼,这座大楼现被誉为“沙利文中心”;1914年,设计了位于艾奥瓦州的范艾伦大厦。

1944年,沙利文荣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AIA Gold Medal ),他是世界上第二位逝世后荣获该奖的的建筑师。

他的建筑作品为美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2 芝加哥大礼堂概 述图3 温莱特大厦图4 布法罗信托公司大厦成长经历路易斯·亨利·沙利文1856年9月3日出生于波士顿,他的父母是爱尔兰和瑞士的移民。

从小天赋异禀的他,16岁时便考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学习。

在那里,他学习了一年建筑学之后因为对学院的教学质量感到不满而移居费城,并找到建筑师弗兰克·弗内斯,在其名下当建筑学徒。

这也是沙利文真正开始学习建筑设计的地方。

路易斯沙利文

路易斯沙利文

路易斯·沙利文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筑师之一。

生于波士顿。

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中起过重要作用。

强调装饰对建筑的重要性。

重要作品有圣路易斯的温莱特大厦(1890)及芝加哥施莱辛格与迈耶百货公司大厦(1899)。

生平沙利文1894年作品-纽约布法罗担保大厦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也翻译为路易斯·亨利·苏利文(Louis H.Sullivan) ,芝加哥学派建筑师。

1856年生于波士顿(Boston),只受到过一种短期的和非系统化的培训。

从16岁起,他开始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但是一年后就离开了学校。

在费城(Philadelphia)弗兰克·弗尼斯处短期工作后,随父母去了芝加哥。

在那里,他受雇于素有“摩天大楼之父”之称的威廉·勒巴隆·詹尼——在他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了几个月。

1874年他去了巴黎的美术学院,1876年回到芝加哥。

成为约翰·埃德尔曼( John Edelman )的绘图员,后者奢华有机的装饰设计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9年,L.沙利文成了自力更生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丹克马尔·阿德勒(Dankmar Adler)的同事,并于1881年成了他的合作者。

D.艾德勒集中精力于技术,L.沙利文则致力于设计的艺术方面。

最初,他们的公司仅局限于住宅和小型的商业建筑,譬如:伊利尔住宅( Eliel House )、珠宝商大楼( Jewelers' Building )、考夫曼商店与公寓( Kaufmann Store and Flats )等。

然而,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公司所设计的项目逐渐扩大,涉及摩天大楼和剧院等。

1893年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大门在H.H.里查森(Henry HobsonRichardson)的建筑的影响下,特别是在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批发商店(Marshall Field Wholesale Store,1885-1887)的影响下,他们的建筑艺术选择了一种新方向。

埃罗 沙里宁

埃罗 沙里宁
沙里宁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语汇。埃罗·沙里宁1961年9月1日死于脑科手术中。196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追授他金质奖章。
二、代表作品
(一)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
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坐落于美国华盛顿,建筑师E·沙里宁设计。候机楼前后有两列巨型钢筋混凝土柱墩,前面一列稍高。在两列柱墩上张挂着40多米长的钢索,其上铺屋面板,形成自然的凹曲线形屋顶。柱墩向外倾斜,屋檐向上翻起,具有动势,带有纪念性。候机楼为矩形平面,长182.5米,宽45.6米。人流沿纵向行进。跨中屋顶低矮,下设办理登机手续等一系列管理用房;跨端空间高敞,供旅客集散之用。结构形式与功能结合妥善,轻巧的悬索屋顶象征飞翔,与结构本身的特点合拍,显得十分自然。
关键词:雕塑式造型、有机疏散、肯尼迪国际机场、美国杰斐逊国家纪念碑
一、成长经历
埃罗·沙里宁1910年8月20日生于芬兰艺术家家庭,父亲是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埃罗·沙里宁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造性的建筑师之一。1923年全家移居美国。沙里宁于1929年赴巴黎学习雕刻,一年后返美。193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后,在父亲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50年独自开业。
四、人物点评
小沙里宁喜好雕塑,他一生没有形成自己定型的建筑风格,而是在不断创立新的风格。他是一个将建筑的功能与艺术效果真正完美结合的建筑家。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和建筑思想以及留下的雕塑性非常强的作品,对后来的建筑影响深远。在父亲创办的美国著名设计学院–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学习,这个学院重视设计观念的形成,重视功能问题的解决。受到这个教育思想的影响,Eero Saarinen成为美国新一代有机功能主义的建筑大师和家具设计大师。通过他的设计,Eero Saarinen把有机形式和现代功能结合起来,开创了有机现代主义树干上生长出来时就本能地预留空间,以便较小的分枝和细枝将来能够生长。把无秩的集中变为有秩的分散。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有机疏散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过程有重要影响。70年代以来,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二)

20世纪主流家具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二)

4.2.2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年)埃罗•沙里宁,又称小沙里宁(以便与同样著名的父亲老沙里宁区别开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同时又是最有影响的家具设计大师。

在他以前,第一代大师如密斯、布劳耶等人主要将注意力放在革新材料和结构技术上,而小沙里宁测决心给20世纪的椅子形象一种新的定义:即有机的雕塑式的设计语言。

这种设计语言随即成为60年代新生代家设计的主流。

小沙里宁命中注定要成为20世纪首屈一指的设计大师。

他生于芬兰著名的设计师家庭,父亲老沙里宁自不必说,母亲洛雅•盖塞露丝则是一位雕塑家、纺织品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师及摄影师。

老沙里宁设计的自宅本身就是一座综合艺术博物馆,同时又兼作事务所,小沙里宁同姐姐碧帕珊等于是生在一个第一流的艺术学校里,加上老沙里宁的朋友们大都是芬兰、欧洲艺术界、设计界的名流人物,小沙里宁与这批导师频频接触,自是眼界开阔,心境极高。

老沙里宁毕生的强烈的竞争进取心赢得事业的巨大成就,他也将这种心态传统小沙里宁,于是,12岁的小沙里宁就获得当时瑞典火些设计国际竞赛的第一名。

第二年老沙里宁获美国芝加哥塔国际竞赛第二名,赢得巨额资金,全家由此移居美国。

老沙里宁同样在美国建造了充满艺术氛围的住宅,不久又受托创办匡溪艺术学院并任院长,由此接到巨大的建筑设计项目,即全校40座建筑的规划设计,小沙里宁在此完成他的第一件家具设计:造型大胆,充满雕像感的木椅,也许受母亲影响,小沙里宁自幼有雕塑天分,这种天分待他快成年时愈加强烈,并于1929年去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一年后他又回到美国加入父亲的设计事业。

但终其一生,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家具设计,长沙里宁都能表现出天然的雕塑倾向。

回到美国,小沙里宁在纽约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一个多月后,即进入耶鲁大学建筑系学习,优秀的学业使他1934年毕业获两年的旅欧奖学金,第一年他全部用于四处周游,参观各国古典建筑及现代设计大师们的新作,第二年则回到祖国芬兰在维尔•艾克龙德建筑事务所工作(JARL Eklund)。

建筑师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介绍.

建筑师埃罗.沙里宁(EeroSaarinen)介绍.

Page 9
9
在技术中心的建造中,一种新的隔热玻璃得到大量的运用, 它在使建筑物外形保持美观一致的同时,也为技术中心的 建筑外墙的强度提供了保证。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 方案在以后数十年的时间里支配了美国建筑界的潮流。
Page 10
10
因为这一成功的设计,埃罗·沙里宁受到了 许多著名的美国公司设计其公司总部的邀请, 其中包括了:John Deere,IBM和CBS(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虽然其设计多为理性主义 风格,内部却多有夸张的楼梯,家具的设计。 1950年代他开始接受更多来自美国高等院校 的校园规划和单独建筑的设计,这包括了华 沙学院的诺埃宿舍,耶鲁大学的英格斯冰场, 莫尔斯学院和斯特尔斯学院。
Page 5
5
1937年成为其父事业的合伙人。 194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有机 家具"设计竞赛中,与伊姆斯共获头奖。
Page 6
6
1941年起与父在密执安州安阿伯合开建筑师事务所。 1950年父亲去世后独自开业,从这时到他去世前的11年 中,他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表现了丰富多彩的 建筑语汇。 简约也精彩 他对于早期现代建筑中的习惯思维表示怀疑,而引入了 前所未有的雕塑式造型。是一个将建筑的功能与艺术效果 $ 真正完美结合的建筑家。他的作品富于独创性,而且不断 地创立新的风格,以至一生中没有形成定型的建筑风格。 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和建筑思想以及留下的雕塑性非常 强的作品,对后来的建筑影响深远。
Page 4
4
1931-1934年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1934-1936年赴欧洲考察.返美后,他执教于父亲创 办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 这个学院把欧州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和体系有计划 的引入美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视设计观念的形成, 重视功能问题的解决,学院的重点是建筑和家具设 计。受到这个教育思想的影响,埃罗·沙里宁成为 美国新一代有机功能主义的建筑大师和家具设计大 师。

沙利文贝尔拉格课件

沙利文贝尔拉格课件

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
01
教学模式
沙利文贝尔拉格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平
台也支持多种互动方式,如在线讨论、小组合作等。
02
教学资源
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件、在线图书馆、学习视频等,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03
教学评估
平台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参与
沙利文贝尔拉格课件
目 录
• 沙利文贝尔拉格概述 • 沙利文贝尔拉格基本理论 • 沙利文贝尔拉格课程设计 • 沙利文贝尔拉格实施过程 • 沙利文贝尔拉格效果评估与改进 • 沙利文贝尔拉格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contents
01
沙利文贝尔拉格概述
历史背景与发展
起源
沙利文贝尔拉格起源于20世纪中 期的美国,由建筑师路易斯·沙利 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人提出
用户需求变化
用户对教育课件的需求不断变化,要 求沙利文贝尔拉格不断了解用户需求, 并据此调整产品策略。
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个性化学习
未来,用户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将越来越高,沙利文贝尔拉格应根据用户的学习习惯和需 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互动性学习
互动性学习是未来教育课件的一个重要趋势,沙利文贝尔拉格应增加课件的互动性,提高 用户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发现式教学
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境教学
将学习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 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迁移性。
评估理论
行为目标评估 根据预先设定的行为目标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目 标的明确性和可测量性,便于量化和比较。

沙利文

沙利文

路易斯, 路易斯,他童年最开心的是在他的祖父母的农场里 学习自然。在他的小学教育的晚年, 学习自然。在他的小学教育的晚年,他的经历相当多的 变化。他独自在波士顿周围度过、徘徊了很多时间。 变化。他独自在波士顿周围度过、徘徊了很多时间。他 在探索每条街道看周围的建筑。这是身边的时候, 在探索每条街道看周围的建筑。这是身边的时候,他发 现了建筑得魅力,并被它吸引。于是他决定, 现了建筑得魅力,并被它吸引。于是他决定,他有一天 会成为一个结构工程师或建筑师。在高中时, 会成为一个结构工程师或建筑师。在高中时,沙利文遇 见摩西伍尔森,其教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熏陶, 见摩西伍尔森,其教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熏陶, 直到他去世。高中毕业后, 直到他去世。高中毕业后,学建筑沙利文在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学习, 工学院学习,并通过由年初的一系列考试以前两名的成 绩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绩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沙利文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时只有十六岁。经过一年的学习, 时只有十六岁。经过一年的学习,他搬到费城和说服建 筑师弗兰克弗内斯让自己的工作。 年大萧条, 筑师弗兰克弗内斯让自己的工作。 1873年大萧条,经 年大萧条 济枯竭的弗内斯不得不让沙利文出去。 济枯竭的弗内斯不得不让沙利文出去。
2012-3-15
1887年至 年至1889年,在芝加哥设计的礼 年至 年 堂是沙利文的第一个杰作。 堂是沙利文的第一个杰作。它由集成到一 个单一的量三个不同的部分: 个单一的量三个不同的部分:大剧院之间 的酒店坐落在东和关于西办公大楼。 的酒店坐落在东和关于西办公大楼。每个 结构设备提供给其策划者是呼吁, 结构设备提供给其策划者是呼吁,但这个 复杂的结构都不是从内地可见。 复杂的结构都不是从内地可见。沙利文视 为由雕梁画栋飞机或椭圆形拱顶弯曲的表 面封闭开放卷的内部空间。 面封闭开放卷的内部空间。

十大经典设计美学观

十大经典设计美学观

少就是乏味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 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年 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 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 艾瑟铎· 康、埃罗· 沙里 宁、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影响。他的文章充满了 反叛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詹克斯与 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推波助澜后,罗伯特· 文 丘里被戴上了‘后现代主义之父’的桂冠。 文丘里一直声称自己是“现代的”建筑师,但 他的设计又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特征。这 种后来被称为“戏谑的古典主义”的建筑理念, 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它 在设计中使用嘲讽的手法来表达对于古典主义的 形式特征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暧昧复杂、不合逻 辑的非理性美学观念。 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 第一人。他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原则,向“少 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文丘里并不反对 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改变现代 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
萨伏伊别墅深刻地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提 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 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 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衡而非对 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 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等,这些建筑设计 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师。柯布西耶曾 提出了新建筑的“五要素”,它们是:1、 底层的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 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萨伏伊别 墅正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五要素”的 具体体现,甚至可以说是最为恰当的范例, 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自然再现
-----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瓦· 阿尔托是芬兰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现代建筑学的 先驱。把芬兰的建筑传统结合到现代欧洲建筑中去,形成了 既有浪漫主义又有地方特色的风格。他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四 位大师一样高,而他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 心理感受的关系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没有的突破,是 现代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 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 的精神要求。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无所不包。他所设计 的作品都表现出其创造性和随意性。阿尔托采用大量重叠的 手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并将窗户的衔接、外界的景物通过 一种光滑的曲线形式连接起来,以达到动感十足的目的。当 然,他也非常关注人性的特征。 阿尔托本人倾服的是一种“自然再现”的理念。1940年, 他曾写道:“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尝试 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织的 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 之线。”就如展览策展人所说,“在阿尔托的建筑中,木材 作为材料,具有象征性的重要意义。……与理性主义的钢和 混凝土建筑相比,阿尔托的建筑强调亲近自然的无形价值。”

《世界现代设计史》模拟题三

   《世界现代设计史》模拟题三

《世界现代设计史》模拟题三一、填空、选择、判断分析1、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的设计者是帕克斯顿。

︿2、“工艺美术”运动的实际领袖是威廉·莫里斯,而理论导师是拉斯金。

3、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是“装饰艺术”运动。

4、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是阿尔瓦·阿图。

5、瑞典是北欧最早出现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的“现代家具之父”。

6、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维也纳学派的设计大师卢斯的设计理念是装饰即罪恶。

7、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于1925年设计的PH灯具被公认为北欧设计的典范之作。

8、德国工业同盟成立于1907年,其倡导的设计风格在欧洲范围内取代了“新艺术”运动,标志着“新艺术”运动的结束,创立者是穆特休斯,其中最重要的设计师是彼得·贝伦斯。

9巴黎的新艺术以家具为中心的设计事务所影响最大者有三个即: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

其中六人集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吉马德,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地铁入口。

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是美籍华人贝津铭的作品。

11、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

12、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源于俄国。

13、西班牙建筑师高蒂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的,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便是一典型。

14、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设计揭示了风格派运动的哲学精髓。

15、构成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塔特林1919年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16、1851年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帕克斯顿设计了著名的水晶宫。

17、1919年,格罗佩斯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校长,推行一套全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是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18、1936年,沃尔特·提格为柯达公司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相机——柯达班腾照相机,初步形成现代照相机的雏形。

19、乌尔姆设计学院第一任院长是马克斯·比尔。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其实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功能至上而审美其次的一种现代主义设计派别。

设计的功能主义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维特鲁的《建筑十书》。

从这本书中充分了解到了建筑应该考虑到适用,建筑,悦目。

这些对以后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进入了工业社会之后“功能”这一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芝加哥学派沙利文宣扬“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他还把他的办公室了注入了这一观点,成为了当时高层办公室的典范。

沙利文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

这和当时的其它的建筑风格是不一样的。

在后来的柯布西耶也强调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他和德国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斯密·凡德罗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们都强调建筑应该个工业的发展相适应,强调建筑师应该考虑实用功能和经济,还主张采用新型材料、新结构摆脱传统建筑建立新型建筑。

在1912年格罗皮乌斯创立了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使其在20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他的发展有魏玛、德绍、柏林三个时期。

在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强调工艺、技术、艺术的和谐统一,在设计教育体系和具体的设计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包豪斯在教学方法、形式训练和色彩教育方面都进行了探索。

强调对形式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体系,用三大构成奠定设计教学基础。

设计师利用几何图形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德绍时期的包豪斯已经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具有高度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征,没有过多的装饰,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有批量生产的感觉。

在1930年米斯·凡德罗担任包豪斯的校长。

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米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

提倡纯净、简洁的设计风格。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现代设计史复习

现代设计史复习

一、填空1、标志着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的设计运动是指现代设计史上的“新艺术”运动。

2、现代设计的三驾马车是指德国包豪斯、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3、在新艺术运动中西班牙高迪是以哥特式风格为代表,而英国麦金托什是以直线风格为代表的。

4、被称为无所不能的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师是罗维,他的名字几乎是美国工业设计的代名词。

5、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设计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6、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反对“纯艺术”。

7、沙利文提出来的形式追随功能现代设计运动最响亮的口号之一,8、科布西耶和格罗佩斯、密斯·凡·德·罗被称为现代设计三巨头,他们都是彼得·贝雷斯的学生。

9、美国设计师埃罗·沙里宁设计的“郁金香”椅、“胎”椅,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的典范。

10、未来主义在平面设计方面讲求自由编排、自由变化,以抛弃和谐为设计特征。

11、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由现代主义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建的。

12、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被认为是传统元素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重要代表作。

13、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及平面设计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几何结构元素,这是风格派的风格特征。

14、所谓“米斯风格”的特征是纯净形式、全面空间和模数构图。

15、最早应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之中的流线型风格是美国样式主义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

16、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有机”建筑的代表作。

17、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三种特征是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18、着力解决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是功能主义的设计目标。

19、科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倾向,香朗教堂是现代主义倾向的代表性建筑,20水晶宫博览会在建筑设计领域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了钢铁、玻璃等新材料的使用。

21、流线型风格的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标志,它的精神价值超过了它的实用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国际有机主义风格和埃罗·沙利文摘要: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期,有机功能主义突破了刻板单调的密斯传统,在斯堪地纳维亚设计的传统之上,作出了全新的尝试与突破。

丰富了现代建筑的形式,在现代建筑的汪洋大海中闪烁出独特的光芒。

关键词:有机功能主义;埃罗·沙里宁;国际主义;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53-01
一、埃罗·沙里宁的探索
埃罗·沙里宁深受父亲老沙里宁不拘一格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毕业于传统的学院派耶鲁大学,但是他有意识地摆脱耶鲁大学陈旧传统学院派的束缚。

1934—1935年埃罗利用游历欧洲的机会,了解、学习了欧洲传统建筑的精华和设计思想,树立了积极独特的建筑设计观。

沙里宁对于密斯的国际主义风格具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对于建筑的现代雕塑效果也非常热衷,他的早期建筑体现了这种设计的双向性倾向。

例如他设计的密歇根州的“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大楼就反映出他的这种设计取向。

这个具有强烈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全部采用钢结构加玻璃幕墙,建筑整体宏伟大气,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凡尔赛宫”。

沙里宁的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北欧设计色彩,有机主义设计的痕迹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美国的肯尼迪国际机场的
设计中,他突破性地采用了完全拥挤形式来设计这个大型候机楼,建筑的中央部分是总入口和中央大厅,形式犹如一直展翅翱翔的飞鸟的形状,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完全摒弃了生硬的几何造型,突出有机的曲线美。

同时保持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性,在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非装饰化的基本特征的同时,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窠臼,探索出了一条有机形态的建筑道路。

沙里宁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开辟了别样的路途,他的设计也使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对于现代主义风格产生了辩证的反思,反思现代主义的有点和不足,为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开拓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埃罗·沙里宁的国际有机主义建筑精神
埃罗·沙里宁除开建筑师的身份以外,他的家具设计也非常突出。

在家具设计中沙里宁将有机形式同现代功能主义相结合,开创了有机现代主义的设计新领域,显示了他在设计上的多样才华。

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沙里宁对于建筑采取非常严谨的审慎态度。

他的设计理念追求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发展,在那个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行的年代,他通过自身的作品和努力,结合北欧设计的特征,发展处独具一格的现代主义有机风格体系。

在形式上丰富了现代建筑,充实了现代工业设计,探索出了一条有机功能主义的新路子。

在这个具有浓郁知识分子气质的建筑大师的主观追求中,他通过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对地球的天际线提出不一样的意见。

他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主义内部发出了不
一样的声音,这个声音的出现并没有对现代主义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反,它提振了现代主义阵营的生命力。

他的作品没有所谓的应付之作,每一个都是他心血所集,在所有的设计中贯穿了自己有机形态和良好功能的理念。

他的建筑体现了设计师所以该具备的设计责任感和人本精神。

三、埃罗·沙里宁的教学成就
埃罗·沙里宁曾于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执教。

在学校中他结识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师,包括美国最杰出的家具和工业产品设计家查尔斯·伊姆斯、佛罗伦萨·舒斯特、建筑师哈里·魏斯、城市规划家爱德蒙·培根等等,在他执教的时期是该学院的黄金时期。

这些杰出的人物齐聚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成为当时美国的“包豪斯”式的现代设计教育实验中心。

而通过这个途径,埃罗·沙里宁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广为传播,扩大了国际有机主义风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这里他培育了一大批日后在设计界产生深远影响的设计师,这是这些种子的开花结果,使得包豪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了它的生命力。

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四、埃罗·沙里宁的影响
沙里宁于1961年英年早逝,是建筑界的重大损失。

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大批未完成的设计项目,后来经由他设计事务所的同事通
过多年的努力才逐步完成。

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经久不衰,对世界的建筑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通过他的建筑,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国际主义风格。

通过他的建筑,城市的天际线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正是这些良性的变化使得机械、刻板的国际主义多了一股人文的温情,这些温情甚至影响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同时强调个性化的建筑设计也深刻受其影响。

五、结语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传统经历岁月的洗礼而不衰,有机主义的人本设计理念在工业化盛行的国际主义时期也发挥出它独特的影
响力。

沙里宁践行自己的有机主义设计理念,为机械的国际主义风格注入了一道清新的空气,他所留下的大量建筑作品正是对这些理念的最好证明。

他对国际主义建筑风格所作出的贡献在以前和以后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傅克辉.中国设计艺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