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叶(四首诗的赏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叶专题古诗四首(上课专用)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叶专题古诗四首(上课专用)

背景资料
• 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 与世无争。
• 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 度。并借教育儿辈不要学”桃李闹春风 “——炫耀自己或追名逐利,而是要像‘海 棠”一样耐得住寂寞,努力学习知识,适 当的时候才表现自己。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1.赋:吟咏。 2.题解:和儿女们一起吟咏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
与叶相关的名句 1。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杜牡<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董西厢>: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泪.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时不与兮岁不留,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 • • •
长江悲已滞, 停滞,不流通。 万里念将归。形容归程之长。 况属高风晚, 恰逢,正当。 山山黄叶飞。
秋风。
抒情
• • • •
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 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写景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 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 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 沉。
〖 唐 〗 杨 巨 源
城 东 春 早
指唐代京城长安。 清秀美丽的景色。
城东春早
早春。
• 诗家清晨在新春, 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 • 绿柳才黄半未匀。均匀,匀称。 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 若待上林花似锦, 上林苑,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 出门俱是看花人。
俱:全,都。
• • • •
诗家清晨在新春, •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 出门俱是看花人。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描写叶子的诗词精选,不同诗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感情.docx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描写叶子的诗词精选,不同诗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感情.docx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描写叶子的诗词精选,不同诗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感情《水仙子·夜雨》元代: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赏析: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

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

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

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此曲采用作者惯用的重词叠字手法,善用数词人曲,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

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对,贴切自然,不愧为“情中紧语”。

《唐灞上秋居》唐代: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赏析: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关于描写叶的诗句

关于描写叶的诗句

描写叶的诗句关于描写叶的诗句导语:叶子一年四季都在变,春天的叶子嫩绿,夏的叶子肥美,秋天的'叶子芬芳,冬天的叶子飘零。

只有个别叶子的生长过程不一样。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描写叶的诗句,欢迎大家参考。

关于描写叶的诗句1、《鹧鸪天》宋作者: 无名氏紫陌朱轮去似流。

丁香初结小银钩。

凭阑试问秦楼路,瞥见纤纤十指柔。

金约腕,玉搔头。

尽教人看却佯羞。

欲题红叶无流水,别是桃源一段愁。

2、《蝶恋花》宋作者: 晏几道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职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3、《临江仙》宋作者: 晏几道淡水三年欢意,巍跻几夜离情。

晓霜红叶舞归程。

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4、《蝶恋花》宋作者: 晏几道庭院碧苔红叶遍。

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

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

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

谁家芦管吹秋怨。

5、《天净沙秋》元作者: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虞美人》宋作者: 晏几道闲敲玉镫隋堤路,—笑开朱户。

素云凝澹月婵娟,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

吹花拾蕊嬉游惯,天与相逢晚。

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7、《虞美人》宋作者: 无名氏萧萧风竹千蛟舞。

云阁催诗雨。

中秋时节变新凉。

又是一番红叶、下三湘。

君如膝上王文度。

早晚乡关去。

绣香佳处且留连。

正好橙黄橘绿、未寒天。

8、《满江红》宋作者: 刘克庄糁径红裀,莫要放、儿童抛砾。

知渠是、仙家变幻,佛家空色。

青女无端工翦彩,紫姑有崇曾迷赤。

但双双、戏蝶绕空枝,飞还息。

鲸量减,驹阴急。

芳事过,馀情惜。

漫新腔窈渺,奏云和瑟。

飘荡随他红叶水,萧条化作青芜国。

忆桥边、池上共攀翻,空留迹。

9、《菩萨蛮》宋作者: 陈克绿阴寂寂樱桃下。

盆池劣照蔷薇架。

叶的诗句古诗诗意

叶的诗句古诗诗意

关于叶的诗句古诗诗意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叶的诗句古诗诗意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关于叶的诗句古诗大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3月7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深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11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张9龄《感遇·兰叶春葳蕤》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1重山》吴酒1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白居易《忆江南词3首》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郑谷《莲叶》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2.关于叶子的古诗关于叶子的诗歌也太多了吧任凭拿几首:诗经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揭。

有渳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

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早秋客舍杜牧风吹1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落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白居易寒山10月旦,霜叶1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专题《叶》

专题《叶》

叶除了物质方面的作用,还有哪些精神 方面的作用? 他点缀自然、培补童年、启发思念、引发 幽情、激发赞颂、呼唤热情,它是生命的 象征,是青春活力的展现,它有着落叶归 根的无私奉献,优质扶持红花、敢当配角 的精神等等。 1、叶子生机勃发,是生命的象征。 2、叶子有落叶归根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叶子有扶持红花、甘当配角的精神
5、《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中“且教桃 李闹春风”含有什么深意? 答:讽刺桃李盛开是为了争夺春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众取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的主题是 什么? 答:寄语儿辈要像海棠一样珍惜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开得长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 :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源。生活 中我们经常把叶子作为食物,如青菜、韭菜等。 示例②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噪音,净化空气。 示例③ :叶子可做饮料,如茶叶。做饲料,如养蚕。做药材, 如板蓝根,就以大青叶为原料,治咽喉,治感冒。 示例④ :虞美人的花叶对空气中的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空 气中有硫化氢,它便花容失色;植物生态学家授予绿 叶“绿色检验员”的光荣称号。 示例⑥ :含羞草自动闭合预示暴风雨即将来临。
4、“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两句诗蕴含的创作见解是什么?
答:人生哲理是:作为一名诗人必须感 觉敏锐,努力发现新东西,写出新境界, 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那些已经陈旧 的老套。
思考: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新 生的叶子是嫩绿的,飞坠的叶子是枯黄的, 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初萌的叶子是鹅黄 的。诗人为什么注重叶的色彩的描绘?请 结合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

专题—叶【古诗四首】

专题—叶【古诗四首】
之心。
借海棠藏蕾未轻易开放而教育子女
举止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 躁轻狂。
宣 宗 宫 人
简介 年代:唐 作者:宣宗宫人 体裁:五绝 本诗选自《全唐诗》,这首诗相传是唐宣宗 时宫女韩氏所写。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 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 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 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 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二人恰好成婚。一天, 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 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藏在这 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后人用“红叶题诗”喻男女奇缘。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且教:暂且让。
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闹: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
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 望自己的儿辈像“桃李卖阳艳”一样 。
桃李的浅薄、炫耀与海棠的矜持高洁, 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形成了对比,诗人 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 甘于清静的品性。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城东早春
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 之中;绿叶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 新可人。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 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是诗人在城东 游赏时对所见早春 景色的赞美。“新 春”就是早春。 “诗家”是诗人的 统称,并不仅指作 者自己。一个“清” 字不仅指早春景色 本身的清新可喜, 也兼指这种景色刚 刚开始显露出来, 还没引起人们的注 意,所以环境也很 清幽。
思乡愁,渲染凄凉的景象,而落叶的飘零也可以用
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本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写景, 情景相交融。

古诗《落叶》赏析

古诗《落叶》赏析

古诗《落叶》赏析古诗《落叶》赏析1作者简介修睦的俗姓、里居、生年均不祥,卒于梁太祖贞明四年。

光化中,为洪州僧正。

与贯休、处默栖隐为诗友。

后死于维杨朱瑾之难。

修睦著有处东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落叶--修睦[注]修睦:晚唐诗人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

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

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一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

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一然一挺一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

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

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

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

是为实写。

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

“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

专题―叶(四首诗的赏析)

专题―叶(四首诗的赏析)
“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没根基的陶醉,毕竟只是短促的幻境而已。这样的眩耀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终于明白,原来元好问在真挚朴素、简单明嘹的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悲哀与大彻悟。
《题红叶》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
或许,诗人的绮思还远不止于此,这时的桃红李白在春光里正开得轰轰烈烈,晓风过去,地上凭添了一层缤纷而绚烂的落英,这凄迷的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联想到眼前的海棠,这几抹胭脂也似的轻红,自然也会很快地绽放,娇媚的微笑也会丰盈而动人,然而,它不一样也将渐渐凋零,消陨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吗?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四首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赏析诗歌意境方法指导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四首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赏析诗歌意境方法指导
发现、抓走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
解题模式:
角度分析+内容分析+情感分析
赏析诗歌意境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翔”字写出狐兔出没,侧面描写出海边贫 民家庭居住条件的破败萧条景象,侧面烘托 出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
解题模式:
角度分析+内容分析+情感分析
赏析诗歌意境
《梁甫行》整首诗写法特色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以“剧哉”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
活,为下文艰苦生活的具体描写做铺垫。“寄”字反映
了劳动人民有家不能归的乱世社会。表现了诗人对海边 贫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解题模式:
角度分析+内容分析+情感分析
赏析诗歌意境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象禽兽”、“依林阻”表现出乱世社会民不聊生的悲惨生 活情景。“象”字反映了边海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 山野岭,与野兽为伍;“依”字把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
神龟虽然长寿,但总有终结一生之时。腾蛇虽然能够腾云 驾雾,但终有化为泥土灰尘之日。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然 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远大抱负的 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人的寿命的长 短,不只取决于天。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就能长
诗歌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诗意
高高耸立在山峰之上的松树,迎着瑟瑟的山风。风 声是多么猛烈啊,松枝是多么刚劲!顶着寒冷的冰霜 松树却能四季常青。难道没有遭受严寒的侵袭吗 松柏自有(不惧严寒霜雪的)本性。
3.表达 方式 (抒情、描写、记叙、议论、说明) 
4.感官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5.表现手法 (对比,想象,联想,虚写,实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

带叶字的诗句

带叶字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唐【释义】: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王昌龄·唐【释义】: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范仲淹·宋【释义】: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释义】: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5、慈姑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

——《江南行》张朝·唐【释义】: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还没有回家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释义】:连绵无尽与天相接的荷叶一片碧绿,与太阳交相辉映的荷花格外红艳。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带叶 带叶的诗词歌赋

诗词带叶 带叶的诗词歌赋

诗词带叶带叶的诗词歌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带叶,以及带叶的诗词歌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含有叶字的古诗含有叶字的古诗1、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宫曲》 (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出自唐·李白《玉阶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自唐·孟浩然《春晓》。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出自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关于树叶的诗句古诗词关于树叶的诗句古诗词1、(1)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2)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___马戴《灞上秋居》(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3、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红叶(高启)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

4、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白居易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关于叶的诗句关于叶的诗句诗句诗词带叶: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叶的诗词 描写茶叶的诗词

叶的诗词 描写茶叶的诗词

叶的诗词描写茶叶的诗词今天给各位分享叶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描写茶叶的诗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有叶字的诗词有有叶字的诗词有1、诗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出自: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释义: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

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

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

2、1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李商隐《赠荷花》1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曲》1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李白《长歌行》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叶有苦寒色,山中霜霰多。

【移海榴】李忱倾心方倚注,叶力共安边。

【重阳锡宴群臣】徐仲雅叶似新蒲绿,如乱缠。

【咏棕树】耿湋双林花已尽,叶色占残芳。

【慈恩寺】钱叶①舟维夏口,烟野独行时。

4、诗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出自:元代·徐再思《水仙子·夜雨》释义: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

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

关于叶的诗句古诗词关于叶的诗句古诗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叶的诗词,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池上碧苔三四点叶的诗词,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春景》菡萏香销翠叶残叶的诗词,西风愁起绿波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愿君眷倾叶。

留景惠余明。

——谢惠连《塘上行》四时推迁迅不停。

三秋萧瑟叶辞茎。

飞霜被野雁南征。

念君客游羇思盈。

何为淹留无归声。

爱而不见伤心情。

朝日潜辉华灯明。

林鹊同栖渚鸿幷。

接翮偶羽依蓬瀛。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摘要:
1.介绍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2.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叶开头诗句
3.分析叶开头诗句的特点和寓意
4.总结叶开头诗句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叶开头的诗句寓意美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人们通过运用叶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爱情、事业等方面的美好愿景和憧憬。

以下几个叶开头的诗句具有代表性:
1.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句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寓意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中的“离离原上草”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

3.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句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寓意着事业的壮志豪情。

叶开头的诗句具有以下特点:
1.意象生动:叶作为自然界的常见事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变化,诗人们通过叶的意象展现了生动的画面。

2.寓意丰富:叶代表着生命、成长、繁荣、凋零等不同阶段,诗人们通过
对叶的描绘,寓意着生活中的各种美好愿景。

3.情感真挚:叶开头的诗句往往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爱情、事业等方面的真挚情感和追求。

总之,叶开头的诗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专题 叶

专题 叶

阅读四首古诗,了解每首诗的主旨。

一、注重诵读:注意节奏,反复朗读。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写作背景: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

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2.《题红叶》: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

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

”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对此,《青琐高议》和《北梦琐言》(据《太平广记》引)也有记载,但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出入。

3.《山中》: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

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

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

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

4.《城东早春》: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

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知识预习一.搜集有关写叶的诗文。

二.阅读四首古诗,理解诗的大意。

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

感谢勤劳的红叶,好让它带着我的空虚流到宫外人们居住的地方。

4.《城东早春》【元】金好问3.为什么元好问不赋“盛开海棠”而赋“未开海棠”?明确:从题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知,儿辈就是未开海棠“,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

关于叶的古诗

关于叶的古诗

关于叶的古诗
早秋客舍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落叶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一叶落白居易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醉中对红叶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槐叶冷淘杜甫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一叶落李存朂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全诗)(叶的诗句古诗

全诗)(叶的诗句古诗

全诗)(叶的诗句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全诗)(叶的诗句古诗大全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叶的诗句古诗大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深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郑谷《莲叶》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二.10首完整的"叶"的古诗,注明..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之一》芳萱秀陵阿。

菲质不足营。

幸有忘忧用。

移根托君庭。

垂颖临清池。

擢彩仰华甍。

沾渥云雨润。

葳蕤吐芳馨。

愿君眷倾叶。

留景惠余明。

——谢惠连《塘上行》四时推迁迅不停。

三秋萧瑟叶辞茎。

飞霜被野雁南征。

念君客游羇思盈。

何为淹留无归声。

爱而不见难过情。

朝日潜辉华灯明。

林鹊同栖渚鸿幷。

接翮偶羽依蓬瀛。

仇依旅类相和鸣。

余独何为志无成。

忧缘物感泪沾缨。

——谢惠连《燕歌行》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别。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红楼梦《桃叶渡怀古其六》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2.列举几个典型的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3.分析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4.结论: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正文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诗人们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诗歌中,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里的“离离”寓意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再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但愿”寓意着诗人对
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

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通过叶开头的寓意,诗人可以更加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其次,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还能够起到点题的作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最后,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还能够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使得诗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总之,叶开头寓意好的诗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这种手法,诗人们可以更加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金】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

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

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

”(《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

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

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

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

但元好问的这首咏花小诗,却将他流连的目光,落在了“深藏”于“重重”“新绿”和尚未绽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谓出人意料。

许多姹紫嫣红的花树都是冲动而缺乏耐性的,它们往往在绿叶还没有长出,春天刚一闪现的时候,就急忙地冲出来,用色彩和芳香喧闹着、玩耍着、争竞着,只是这热闹毕竟短暂,一场宵雨、几阵寒风过后,它们就无可奈何地纷纷坠落、凋零了。

与其它花相比,海棠乃是寂寞之物,从初春伊始,海棠树虽已是枝繁叶茂了,但却因没有花,它将在层层叠叠的浓荫中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而诗人却分外有心,为这小小的花蕾而沉思驻足,在他心里,这些藏在枝叶深处的花蕾,就是萌动的胎儿、就是即将破茧而出的蚕蛹,就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们躲藏在枝叶间,好奇而害怕地窥探世界,向往着长大,向往着成熟。

或许,诗人的绮思还远不止于此,这时的桃红李白在春光里正开得轰轰烈烈,晓风过去,地上凭添了一层缤纷而绚烂的落英,这凄迷的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联想到眼前的海棠,这几抹胭脂也似的轻红,自然也会很快地绽放,娇媚的微笑也会丰盈而动人,然而,它不一样也将渐渐凋零,消陨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吗?这该是怎样的春花和秋月?又是怎样的花开和花落啊?诗人不禁在为桃李太早的冲动感到惋惜,同时又为海棠的沉稳而庆幸了。

面对将开的海棠花蕾,诗人深情地叮咛着、殷殷地嘱咐着:“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读元问好的这首小诗,不由得让我想起席慕蓉笔下的荷了:“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这才是好叶子。

那些很小的时候就打开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

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比较,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我想,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差别吧。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没根基的陶醉,毕竟只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这样的眩耀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终于明白,原来元好问在真挚朴素、简单明嘹的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悲哀与大彻悟。

《题红叶》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

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

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

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

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

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

《山中》【注释】①滞:滞留。

长时间留在他乡,不能回家。

②将归: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将归”有二解:一、将归之人;二、将尽之岁。

③况属(zhǔ):适值,恰好。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况,犹正也,适也。

与况且之本义异。

”修订本《辞源》“属”字条下引《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释“属”为“适值,恰好”。

④高风:指秋风。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伤悲,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

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

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

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

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

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

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

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

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

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

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

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

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

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城东早春》【译文】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

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赏析】: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

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新春”就是早春。

“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

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

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

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

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

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

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

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

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

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

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

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

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单字赏析】:“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