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古史考试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晚期智人:是指在大约距今10万年到4万年前的生活于除南极外的五大洲的体质形态与现代人没有多大区别的早期人类。在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已经形成。

2、吉尔伽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时代的文学作品,至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历经艰辛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耻的谨饬之君的故事。史诗通过生动反映人们探索生死奥秘等自然的愿望,表现了人们反抗神意但最终难免失败的思想。它是古代西亚优秀文学之作,是至今发现的人类最早史诗,现存的版本是亚述帝国时期的抄本。

3、种姓制度:是指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而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该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四个种姓的地位以及种姓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他的家庭出身和职业世袭,各种姓之间原则上不能通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4、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选执政官后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宪政改革措施。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

(2)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3)改革政治机构,恢复和提高几乎已经丧失作用的公民大会的权利,同时在贵族会议以外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准许每个公民就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

(4)制定新法典,取代旧的严酷法典,同时,奖励公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禁止输出谷物,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

主政治的基础,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5、列国时代: 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纪是印度次大陆的列国时代。

公元前6世纪初,次大陆北部有十六大国。到公元前四世纪后期,列国为摩羯陀所统一。又因为佛教大约产生于此时期,故在史学上成为“早期佛教时代”。列国时代的特点是十六大国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各国专制王权正在形成。

6、伊普味陈辞:《伊普味陈辞》是反映了埃及中王国第二中间期的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的情况的文献。

虽然此文献叙述杂乱,文献作者对其反映的情况抱有阶级偏见,明显是站在敌视起义者的立场上,但文章情节仍可表现出当时社会动荡十分剧烈;统治秩序完全被起义者打乱;财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起义者剥夺了剥削者的财产。从这本书看,起义规模大,推翻了以国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和“强有力的涅杰斯”,起义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但其并未具体记载起义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和结果。

7、乌鲁卡基那改革:是指苏美尔城邦末期,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执政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据记载:在统治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

(1)取消弊政,减少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

(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了公民身份

(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

乌鲁卡基那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其改革增强了祭司贵族的力量,削弱了王权,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8、巴比伦之囚: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了耶路撒冷,灭亡了犹太王国,耶路撒冷的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597——公元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来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孕育及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9、沙门思潮(古印度):

印度列国时代,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思想流派。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沙门(Samana),意为勤息、息心、净志,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

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在这个时代,印度出现了与婆罗门思潮相对立的沙门思潮。沙门思潮是当时自由思想家的各种观点、派别的通称,其中最有影响是佛教、耆(qi)教派、生活派、顺世派和不可知派等。上述沙门思潮,虽各有所标榜,但他们反对吠陀权威和婆罗门教精神统治方面是一致的。

10、前三头同盟:公元前60年凯撒回到罗马,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了反抗元老院的秘密同盟,即“前三头同盟”(与后来的屋大维、雷必达和安东尼组成的联盟相区别)。

公元前60年,克拉苏,庞培与凯撒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抗元老院,史称“前三头”。为了巩固这一同盟,凯撒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庞培。三头通过协商,共同分享罗马权力。公元前53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三头同盟破裂。公元前49年,凯撒攻占罗马,庞培逃亡埃及,为托勒密人所杀。公元前44年,凯撒被任命为终身执政官,不久在元老院被刺身亡。至此,前三头同盟瓦解。

11、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至中期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即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与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与义务,同辈的兄弟姐妹,包括从兄弟姐妹都可以结成夫妇。

一个血缘家庭就是一个集团、一个公社,在集团内部,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集体生产,共同消费,而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12、银版合约:是公元前1284年。埃及与赫梯签订的一份和平条约。条约中划分了双方各自的势力范围,规定了双方互不侵犯、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等内容。银板和约是最早的国际条约,也是世界上第一份和平条约。[拉美西斯二世]

13、陶片放逐法:克里斯提尼在改革中,为了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而制定的一项政治制度。它规定,出席公民大会人数达到6000人以上的情况下,可用贝壳或是陶片对可能危害城邦的人进行投票,从而决定是否对其进行驱除。这制度有力地保证公民行使最高权力,也可以缓冲政治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保持雅典政治的稳定。

14、伯利克里:古雅典政治家。公元前443年起当选将军,历15年,成为雅典的实际统治者。他是一个长于演说,公正廉洁,具有军事和政治才能,对雅典当时的形式有比较深刻理解的人。当选期间,对内加强雅典民主政治,对外加强提洛同盟,完成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长墙”。晚年与斯巴达争霸,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5世纪60年代——前5世纪50年代所通过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他的领导下大大地推进了雅典的民主化,使雅典民主达到极盛,他也成为雅典最有影响的政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