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理化性质

合集下载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

氨气理化特性分析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理化特性。

以下是对氨气的几个主要理化特性进行分析。

1.氨气的物理性质:-熔点和沸点:氨气的熔点为-77.73℃,沸点为-33.34℃。

这显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体,不易液化。

-密度:氨气比空气轻,其密度为0.7713g/L。

这使得氨气能够在空气中上升,很容易扩散。

- 溶解性和溶解热:氨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约为700 mL/L。

氨气与水反应会形成氨水,同时产生大约9.33 kJ/mol的溶解热。

2.氨气的化学性质:-角溶液性:氨气在水溶液中呈碱性,可形成氨水。

这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氢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表现出碱性反应。

-结构反应:氨气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与许多氧化剂反应,如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胺离子(NH4Cl)。

-与金属的反应:氨气也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金属氨合物。

例如,氨气与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暗色的银氨合物。

-氧化性:尽管氨气通常表现出还原性,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与氯气反应或在高温下,它也可以表现出氧化性。

3.氨气的毒性:-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性。

高浓度的氨气会导致眼睛刺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和窒息。

-氨气也是一种燃烧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发生燃烧。

氨气的燃烧产物主要是氮气和水蒸气。

4.氨气的应用:-氨气广泛应用于农业,作为植物的氮源。

氨气可以直接用作氮肥或制成其他氮肥,如尿素。

-氨气也用作工业上的重要原料,例如用于制造硝酸、硫酸和合成纤维等化学品。

-另外,氨气还被用作制冷剂和氨气喷雾剂。

总之,氨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化特性,包括适中的溶解度、角溶液性、还原性和气味刺激性等。

了解氨气的这些特性对于安全处理和使用氨气至关重要。

氨的理化性能和危险特性

氨的理化性能和危险特性
氨的理化性能和危险特性
特别警示
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891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分子量为17.03,熔点-77.7℃,沸点-33.5℃,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1.40MPa,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气压1013kPa(26℃),爆炸极限1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0℃,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
(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患者窒息、误吸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过度搬动患者。
中毒患者的转移和治疗
转移
在转移患者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如果患者在转移过程中 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治疗
对于氨中毒的患者,应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一般而言,轻 度中毒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治疗;中度或重度中毒患者需要及时 送往医院救治。
氨的职业危害及处置预防 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氨的职业危害 • 氨中毒的紧急处理 •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 氨的职业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 氨的职业危害的处置方案
01
氨的职业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氨的理化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比重为0.58,熔点为-77.7℃,沸点为-33.5℃。在空气中可 弥散,浓度过高时易被吸入人体并刺激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炎症、肺水肿等。
安全教育和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开展氨气危害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员工
对接触氨气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氨气的性质、危害及正确的处置方法 。
04
氨的职业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职业危害的监测方法和要求
监测方法
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采用有效的监测方法,如气体检测、生物学监测等,以准确评估职业 危害的程度。
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喉咙疼痛、声音 嘶哑、胸闷等症状。此时患者已经出现肺水 肿,需要及时治疗。
重度中毒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紫绀、昏迷、休克 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此时需要 立即就医并进行紧急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气态氨被加压或冷却以获得液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提高对液氨危害及处置措施的认识,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理、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式:NH3 气体氨的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汽压:882kPa(20℃)二、中毒处理(一)毒性和中毒机理人体口服液氨TDLo:0.15 ml/kg液氨人体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导致组织溶解和坏死。

(二)接触途径和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刺激是有害浓度的可靠警告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氨吸入中毒伴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氨吸入中毒的发生主要是由管道破裂等事故引起的、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暴露在高浓度的氨中会导致严重的化学烧伤。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理化性质
- 化学式:NH3
- 分子量:17.03 g/mol
- 物态:气体
- 密度:0.589 g/L
- 沸点:-33.34°C
- 熔点:-77.73°C
- 溶解性:易溶于水
- 颜色:无色
- 气味:刺鼻气味
2. 危险特性
- 氨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够直接腐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黏膜。

- 高浓度的氨气在空气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有爆炸和燃烧危险。

- 氨气在空气中比空气重,易于聚集在低洼处,对于密闭空间
可能存在窒息和窒息危险。

- 氨气可与氧化剂和酸类物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火灾和爆炸。

3. 安全措施
- 在处理氨气时,应尽量避免其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使
用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 在储存和搬运氨气时,应选择密闭,并保持通风良好的储存
环境,避免气体泄漏。

- 避免氨气与氧化剂和酸类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 在使用氨气时,应保持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气体聚集。

如发现气味异常,应立即离开操作区域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以上是关于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的基本信息,请在使用
或处理氨气时务必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人身和环境安全。

氨的基本知识

氨的基本知识

氨的理化性质
氨:ammonia
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4NH3+3O2(纯)=2N2+6H2O 8NH3+3Cl2=6NH4Cl+N2 碱性: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3PO4=NH4H2PO4 NH3+H2O+CO2=NH4HCO3
氨中毒及处理
(一)、中毒机理 氨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进入人体后 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 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 中国MAC( 30 mg/m3) 死作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 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 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 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 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 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 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 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 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 等而轻重不同。
燃烧爆炸及处置
(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 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 速撤离无关人员。 (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 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 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 护。 (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 状水或常规泡沫。(灭火剂有: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 化碳、砂土。) (5)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 炮扑救。 (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 端停留。

氨性质

氨性质

1.基本信息[中文名] :氨;氨气[英文名] :Ammonia[CAS号] :7664-41-7[分子式] :NH3[分子量] :17.03[RTECS号] :B06750000[UN编号] :1005[危险货物编号] :23003[IMDG规则页码] :2104[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32[包装类别]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理化特性[临界温度(℃)] :132.5[临界压力(MPa)] :11.40[饱和蒸汽压(kPa)] :506.62/4.7℃[燃烧热(kj/mol)] :[熔点(℃)] :-77.7[沸点(℃)] :-33.5[闪点(℃)] :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 :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自燃温度(℃)] :651[爆炸下限(V%)] :15.7[爆炸上限(V%)] :27.43.危险特性[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性] :易燃[毒性] :属低毒类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2000ppm 4小时(大鼠吸入)[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建筑火险分级] :乙[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4.人体危害与防护[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三)急救措施1.清除污染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2.病人复苏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3.初步治疗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三、泄漏处置1.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四、燃烧爆炸处置1.燃烧爆炸特性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2.火灾处理措施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5)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危害及应急处理知识1. 氨的理化性质和用途:分子式 NH3有毒气体沸点(℃) -33.5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主要用途用做制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由气态氨液化而得。

2. 燃烧爆炸特性:易燃、爆炸下限(%)15.7 爆炸上限(%)27.4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 灭火方法: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使用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4. 健康危害:吸入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5.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6.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 ,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废弃或修复、检验后再用。

爆炸下限(V%): 15.7 爆炸上限(V%): 27.4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稳定性:稳定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氨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氨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氨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氨的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以下是氨的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毒性方面,在高浓度下,氨对人体和动物的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以下是氨的毒性表:
因此,在使用氨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条件,避免高浓度的氨暴露。

如发生氨中毒,应立即离开受污染区域,并寻求医疗救助。

以上是关于氨的理化性质及其毒性的简要信息。

如有进一步需要,请参阅相关文献和专业指南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氨理化性质分析

氨理化性质分析

1.2氨理化性质分析:氨(NH3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77.7℃,沸点-33.5℃,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11.40Mpa,相对密度(设水为1) 0.82 (-79℃)(设空气为1) 0.6,易燃,爆炸极限(15 .7%~27.4%)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属低毒类,低浓度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1.3氨危险特性分析: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1.4液氨泄漏危害分析:1.4.1液氨泄漏将会造成人员伤亡,经计算如有1吨液氦泄漏并全部气化,半径48m内的人员将造成严重伤害。

1.4.2液氨贮存和充装危害分析:正常情况下储液桶有20%的气相空间,桶内的压力是该温度下的液氨饱和蒸汽压。

如果未留有气相空间而全部充满液体,则在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没有余地,桶内压力大幅度上升,而液氨的膨胀系数较大,一旦储液桶充满液氨,在0~60℃范围内,每升高1℃其压力相应升高1.8~1. 35MDa不等。

因此过量充装量造成韧性破坏而爆炸。

1.4.3液氨的健康危害分析: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氦可致皮肤灼伤。

1.5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分析:1.5.1健康危害预防和应急措施: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氨的理化性质:1、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气体,比空气轻。

氨在常温下稳定,但是在高温下可分解成氢和氮。

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500℃时分解,如果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可在300℃时分解。

2NH3 =3H2+N22、氨的分子量为17.031,标准状态下沸点为-33.35℃,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为1127Kpa,临界比容为4.130L/kg,标准状态下凝固温度为-77.7℃。

3饱和温度℃饱和压力Kgf/m饱和温度℃饱和压力Kgf/m4、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如果连续接触火源就燃烧,有时也能引起爆炸。

如果有油脂或其它可燃物质,则更容易着火。

在氧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并生成氮和水。

4NH3+3O2=2N2+6H2O5、氨在一氧化二氮中也能发生爆炸,爆炸浓度极限为2.2%-72%。

6、氨微溶于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和乙醚。

7、液氨的蒸发潜热仅次于水而很大,0℃时为301.8Cal/g。

因此具有类似水的性质,能溶解许多物质。

其溶液也显示出许多与水溶液类似的性质。

液氨能溶解铵盐,各种金属销盐酸、碘化物、酚类和胺类。

危险性:最高允许浓度:25ppm(18mg/m³)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此外,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头痛、出汗、脸面充血、胸疼、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感、不安感、胃疼、闭尿等症状。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眼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导致灼伤和糜烂。

慢性中毒时患者出现头痛、噩梦、食欲不振、易于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鸣等。

吸入氨气的患者应立即转移到安全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咳嗽时可服可待因。

呼吸微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

并速叫医生来诊治。

皮肤接触时,立刻用水冲洗后再用肥皂水洗净,然后盖上用5%醋酸、柠檬酸、酒石酸或盐酸浸湿的敷料,也可用2%以上的硼酸水湿敷。

氨理化性质和应急知识

氨理化性质和应急知识

氨理化性质和应急知识一、氨(气、液)的主要理化性质和有关常识1、氨的理化性质:氨(NH3)为无色,强碱性,极易挥发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催泪性和刺激性,并伴有特殊的臭味。

比重为0.597,沸点-33.5℃,闪点:可燃气体<0℃,氨极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在0℃时,1升水能溶1176升氨气,即90.7克的氨。

氨在空气中易变成碳酸铵,在氧气中易燃烧,火焰呈绿色。

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为15.7~27.4%,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人对氨的嗅觉阀为0.5~1mg/m3。

2、氨中毒方式及症状。

氨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氨中毒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三型。

轻度中毒: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乏力、肺部有干性罗音。

并可致角膜、皮肤灼伤。

中度中毒:咳嗽加剧、呼吸困难、肺部有干湿罗音,轻度紫绀,眼结膜及咽喉充血或水肿,化学性肺炎等。

重度中毒:咳嗽有粉红色泡沫痰、气急、心悸、胸闷、肺部干湿罗音。

常伴有烦躁、恶心、呕吐和窒息、昏迷。

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工业卫生允许浓度为30mg/m33、预防措施①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密闭装置,局部再装排风装置,加强工作场所通风。

②制定检修制度,合理编制检修周期,注意阀门和管道的泄漏。

③加强个人防护,接触氨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④用30%硫酸锌溶液浸过的沙布口罩,可有效地防止氨侵入。

4、急救与治疗4.1氨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对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低浓度时可使眼结膜、鼻咽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等。

高浓度时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壁,引起肺水肿。

同时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亦充血、水肿、痉挛。

严重的可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皮肤、眼睛接触浓氨可引起灼伤。

4.2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除领带、解开领扣、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氨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氨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一系列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本文将对氨的理化性质以及危险特性进行介绍。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 氨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 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熔点为-77.7摄氏度,沸点为-33.3摄氏度。

- 氨比空气轻,可以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化学性质
- 氨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与许多氧化剂反应。

- 氨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 氨可以与一些金属形成配合物。

危险特性
氨具有一定的危险特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刺激性气味:浓度较高的氨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能引起呼吸
道不适和眼睛刺激等问题。

在使用或工作中遇到浓度较高的氨气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吸入氨气。

2. 导致燃烧:氨具有较高的氧化性,与氧气或氧化剂接触时可
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在存储或处理氨气时,应避免与易燃物接触,
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3. 强碱性:氨溶液具有强碱性,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性。

在处
理氨溶液时,应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
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4. 毒性: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有毒,可能会造成中毒症状。

因此,在接触氨气时应注意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
高浓度的氨气中。

结论
综上所述,氨具有一系列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在使用和处理氨时,我们应当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吸入氨气、避免与易燃物接触,同时也要避免氨溶液对皮肤和眼睛造成腐蚀。

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也是避免中毒的重要措施。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

氨的理化性质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三)急救措施1.清除污染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2.病人复苏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3.初步治疗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注意:在临床对照研究中,皮质类固醇的作用尚未证实.)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氧气.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三、泄漏处置1.少量泄漏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四、燃烧爆炸处置1.燃烧爆炸特性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2.火灾处理措施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5)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6)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7)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氨气具有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氨气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溶解性。

它具有较低的沸点和冰点,因此在常温下会迅速挥发。

此外,氨气在高温下易燃,需谨慎处理。

氨气可以通过与水反应形成氨溶液,这种溶液是一种碱性溶液,具有腐蚀性。

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氨气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氨气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是生产肥料的重要原料,因为氨气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等氮肥。

此外,氨气广泛用于工业过程中的冷冻和制冷。

由于其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低温蒸发的特性,氨气被用作冷却剂和制冷剂。

除了以上应用,氨气也用于合成某些化学产品,如合成纤维和染料的中间体。

此外,氨气还被用作清洁剂和除臭剂,并在某些焊接和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被使用。

综上所述,氨气具有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在农业、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安全使用氨气,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尽管氨气对人体有害,但在医药、化肥、国防和轻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氨气的物理特性:1、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的眼睛、鼻子、喉咙等有刺激作用。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过多的氨气,会引起疾病症状,应立即呼吸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2、在标准条件下,氨气的密度为0.771克每升。

3、液化氨气非常容易。

当氨气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KPa至800KPa时,会变成无色液体,并释放出大量热量。

液态氨在汽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周围物体温度急剧下降。

因此,氨气常被用作制冷剂。

以前一些老式冰棍就是利用氨气制作的。

4、在常温和常压下,氨气非常容易溶于水。

每升水大约可以溶解700升的氨气。

二、氨气(NH₃)的化学性质如下:1、氨气(挥发性)与盐酸气体(挥发性)反应时会产生白烟,还能与氯气发生反应。

2、氨水(也称为水合氨,化学式为NH3·H2O)可以腐蚀许多金属。

一般来说,如果要用铁桶装载氨水,那么铁桶的内部应该涂覆沥青。

氨理化性质

氨理化性质
操作处置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泄漏
处理
消除所有引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隔绝式防护服。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关闭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

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CAS编号:7664-41-7自燃点:651.11℃熔点(℃):-77.7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蒸气压:882kPa(20℃)二、中毒处置(一)毒性及中毒机理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1.吸入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

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的理化性质
1、液氨的理化特性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77.7℃沸点:-33.5℃
相对密度:0.7714g/L 临界压力:11.40Mpa
临界温度(℃):132.5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2、氨的燃爆特性及健康危害
燃烧性:易燃
爆炸极限:15.7~27.4%
引燃温度:651℃
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建议火险登进:乙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火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 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3、氨的生理效应如下表所示
空气中浓度(mg/m3)影响
0.7 感到气味
62.7 45分钟后鼻和眼有刺激感
140 30分钟后眼和上呼吸道有不适,头痛
175~350 20分钟呼吸和心跳加速
700 咳嗽
1750~4500 接触30分钟即有生命危险
4500~7000 立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