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2)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教师:利用这个反应我们可以检验氨气或氯化氢。 [课堂练习] NH3 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 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 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学生: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 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教师:反应原理:3Cl2 +2NH3 = 6HCl +N2 HCl + NH3 = NH4Cl。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大家能否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氨气 可能具有哪些用途? 学生:小结氨的用途: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1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 课时—氨的性质。教材从氨的合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使学 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本节内容放在了硅、氯、硫、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体 系,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 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2007 年 4 月 8 日早晨,一辆装有 22 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 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 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 500 米,很有 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 思考 1 1、猜想一下泄露的是什么物质?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这种物质对环境有何危害? 学生:小组讨论后,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氨气的性质教案【篇一: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氮族元素是中学阶段研究的最后一族非金属元素,本章编排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其目的就是加强上述理论指导同族元素单质极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节氨气作为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不仅性质有别于卤素和氧族元素气态氢化物,而且对学习氮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性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既是工业合成氨的产物,也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基础物质,又是重要的氮肥。

具体学习氨气的性质时,应注意:(1)强调物质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2)注意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思想:研究物质的性质,一是不能脱离物质结构的决定作用,二是要充分利用实验探究。

本节教学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就是要淡化教师的驾驭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小组间的讨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交流、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掌握氨气重要的性质及本质,并及时归纳、总结,逐步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化学思维过程。

三.教学过程: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氨气的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观察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语言表达能力。

3.科学思想目标:渗透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并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教学重点:氨气的性质教学难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氨气的性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用电子式表示H 2和N 2化合成NH 3的过程书写引出NH 3的分子结构 [提问]:NH 3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展示]:NH 3的分子模型、键长、键角数据回答: 1. NH 3分子中,N 原子与3个H 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N 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 2. NH 3分子呈三角锥状,N 原子位于锥顶,3个H 原子位于锥底培养学生观察模型、分析数据、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提问]:由NH 3的分子结构,说明NH 3的极性如何? [追问]:NH 3分子能否溶于水? 回答: NH 3分子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 复习分子极性的知识[演示]:一瓶氨气请学生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 [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氨气的实验室制备
-题目:描述实验室中通过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的过程,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实验室中,将氯化铵(NH4Cl)与熟石灰(Ca(OH)2)混合加热,产生氨气(NH3)和氯化钙(CaCl2)以及水(H2O)。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 + Ca(OH)2 → 2NH3↑ + CaCl2 + 2H2O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确保讲授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创新,结合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课堂提问和讨论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受益。
3.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氨气实验室制备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问题;对氨气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误区,如对氨气溶解性、碱性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环保意识:关注氨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笔记记录等方面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氨气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堂专注度。
-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准确性和思考深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
2.例题二:氨气的物理性质
-题目:解释为什么氨气在常温常压下比空气轻。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一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T提出问题T提出假设T实验验证T解决问题T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和催化氧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氨的性质,通过氨的用途分析,使学生认识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哈伯事迹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二、重难点及教学策略1.重难点分析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新课标的要求及近几年高考考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氨的化学性质”。

体现在“与水反应、与酸反应、催化氧化”三方面。

2.教学策略本节课以实验教学为核心,我自己改进了氨与水的实验,补充了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把氨与酸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边实验、边讨论、边验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假设探究及团体合作的能力与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新情境·激趣导入【PPT投影】俗语:“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重要的化肥种类?【学生回答】氮肥、钾肥、磷肥……【教师讲述】氮肥的主要成分是氮元素,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

氮元素形成的重要化合物——氨,有哪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实验1】请大家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这个烧瓶中已经收集满氨气,请大家观察氨气的状态和颜色,用双孔胶塞塞紧烧瓶口,通过我的操作,分析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请同学们通过气压传感器观察烧瓶内的气压的变化,胶塞上的胶头滴管内装有水,在我挤压胶头的同时,认真观察烧瓶中的现象、传感器的数据变化。

【提问】1.水为什么会进入烧瓶?2.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的?【学生】1.从气压变化分析,气压下降,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2.氨的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3.氨易溶于水;氨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能电离出OH—。

【讲述】同学们的观察和回答都很出色。

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大家总结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板书】一、物理性质。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氨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发生装置、试管、试管架、酚酞溶液等。

2. 实验材料:氨水、盐酸、氨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氨气的概念,让学生简单描述氨气的特点。

2. 提问:你知道氨气有哪些用途吗?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介绍氨气的物理性质,如氨气的颜色、气味和密度等。

2. 介绍氨气的化学性质,如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与酸的反应等。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实验一:制备氨气a. 将氨水倒入氨气发生装置中。

b. 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氨气的生成。

c. 收集氨气,并用酚酞溶液测试氨气的碱性。

2. 实验二:氨气的性质测试a. 将一小部分氨气通入试管中。

b. 将试管倾斜,观察氨气的颜色和气味。

c. 将试管中的氨气与酚酞溶液接触,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氨气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用途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氨气在哪些行业中被广泛应用?2. 让学生自主搜索并介绍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口头回答。

教学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氨气相关行业的讲座。

2. 组织学生进行氨气的实际应用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调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_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氨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氨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喷泉实验,让学生感受氨的溶解性;(2)通过分析形成红色喷泉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氨与水反应的实质;(3)通过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实验,让学生理解氨与酸的反应的实质;(4)通过分析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法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知识上的重点、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方法上的重点、难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学情分析】从知识经验上讲,此时的学生对氮肥有所了解;知道氨有异味,氨水显碱性,但不知道背后蕴含的原理;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从心理发展水平讲,15、16岁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对单纯的知识讲授兴趣不高,喜欢借助一定情境自主参与对知识的探究。

通过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学习本节教学所依赖的已有知识相对简单,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别不很显著。

但是在探究氨与水反应和氨的还原性环节中,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配合,要求略高,所以本节教学学生差别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水平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加以解决。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氨气颜色、味道(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并由学生独立操作)、状态、密度(与空气相比较)。

独立归纳氨气物理性质,教师加以评价肯定。

【过渡】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我们研究完氨气的物理性质后继续研究其化学性质。

【板书】化学性质大家想一想氨气溶解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点拨】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与水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成NH4+和OH-。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优选.)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氨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氨气的应用: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安全问题: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学生需注意安全使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瓶、塑料管、氨气、蓝色试纸、火柴等。

2.实验试剂:盐酸、碳酸氢钠溶液等。

3.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氨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物质?你了解氨气的性质吗?2.探究(30分钟):(1)氨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盐酸中,会有白色的烟雾产生。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固体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烟雾。

(2)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酚醛试剂中,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酚醛试剂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3.拓展(20分钟):(1)氨气的应用:通过展示幻灯片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应用,如合成农药、化肥、合成纤维等。

(2)安全使用氨气:提醒学生使用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直接吸入氨气等。

4.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

步骤1:取一个塑料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步骤2:用塑料管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放入盐酸。

步骤3:缓慢加热瓶底,观察瓶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步骤4:将放在瓶口上面的试纸变色。

步骤5:将试纸变色的位置与氨气的图像进行对比。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氨气的性质有哪些?氨气的应用有哪些?使用氨气需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六、课后作业:1.总结氨气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上学期》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氨气性质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氨气的性质。
3.实验器材:准备氨气的制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烧瓶、试管、导管、氨水、酸等实验器材,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准备其他相关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氨水的制备实验、氨气与酸的反应实验等。
6.题目:请解释氨气在制硝酸作为工业化学原料的应用原理。
答案:氨气在制硝酸的过程中,通过硝酸的氧化作用,将氨气氧化成硝酸。具体反应方程式为:4NH3 + 5O2 → 4NO + 6H2O。因此,氨气是制硝酸的重要原料之一。
7.题目:请解释氨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氨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施肥等。氨气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质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等。
3.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他们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4.科学探究:学生将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将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提出合理的结论。
5.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将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交流思想,并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讲授的《氨气的性质》这节课,我感觉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比较高,也能够积极地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但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氨气的性质。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但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细节把握不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的讲解和指导。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氨气的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该教学设计是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教学目标1.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用途。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氨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的结构和分子式。

氨气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氨气的酸碱性和中和反应。

2.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的气味和状态。

氨气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3.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气的工业制备方法。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4.氨气的常见用途:氨气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氨气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氨气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氨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研究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供相关资料和教学讲解。

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出氨气的性质。

3.研究氨气的制备方法:提供制备氨气的实验演示和相关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4.研究氨气的常见用途:提供相关案例和应用实例。

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

5.总结与评价:结合学生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氨气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氨气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参考资料化学教育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教学指导纲要》。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验教学目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一些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这为过渡到本章书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且氨承接在氮的氧化物之后,那么在此基础上学习氮的氢化合物——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合物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也为学习硝酸做铺垫。

再结合学生目前阶段的知识与能力情况,所以我制定了以下两个实验教学目标:1. 通过新闻视频及氨气实物观察,学生认识、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及实验验证操作感受氨气的溶解性,掌握氨气与水、酸的反应,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评价能力。

二、创新实验内容与方法设计1.喷泉实验改进: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1所示:注意:①装置气密性、②挤压塑料瓶前将尾气处理装置关闭图1教材实验不足之处:需要事先收集好氨气,久置氨气可能外逸,胶头滴管加水较难,从而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失败。

改进实验的优点:(1)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2)省时,整个实验可在5min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3)采用塑料瓶挤压水,改变了胶头滴管挤水难的问题。

(4)塑料瓶瓶干瘪变形严重,更容易理解喷泉实验原理。

2.氨水的不稳定性:加热氨水与酚酞的混合溶液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2所示:图2注意:①需要橡皮筋将气球固定于试管口、②加热溶液不宜太多教材实验不足之处:教材对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一笔带过,造成学生机械记忆,不利于知识的消化。

改进实验优点:通过实验加热前溶液红色,加热后红色褪去,冷却后恢复红色的三时刻现象比较分析,不仅掌握了一水合氨的不稳定性,还加深了对氨气易溶于水的记忆。

3. 魔棒生烟实验改进实验仪器及装置如图3所示:注意:务必确保装置的气密性,可选用大小相符的橡胶管链接图3 图4两注射器,如图4。

教材实验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气体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和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教给学生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教给学生喷泉实验、空瓶生烟等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氨气的性质2、学会观察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一般学习方法:类别找通性,价态找氧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氨气性质的学习,认识喷泉和空瓶生烟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了解氨气在生产中的应用,明确元素化合物的一般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好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教给学生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明确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别找通性,价态找氧还三、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四、教学手段1、实验探究,资料探究。

2、小组讨论,归纳概括。

3、理解方法,实际应用。

五、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

2、分析归纳法。

3、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别找通性,价态找氧还【演示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分组讨论】1、氨气能够发生喷泉实验的原理2、氨气的性质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分析、归纳、总结】1、氨气能够发生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部压强增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外面的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2、氨气的性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①装置气密性好;②气体纯度高;③烧瓶必须干燥【教师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状况下,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标准状况下,NH3密度比空气小③NH3容易液化(液氨),液氨气化时吸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④常温常压下,NH3极易溶于水(1︰700),且溶解得快(氨水)【学生分组讨论】氨水呈碱性的原因【学生分析、归纳】氨气与水反应,生成在水中能电离出OH-的物质【教师讲解和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能够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4++OH-●氨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NH3·H2O很不稳定,受热就会分解为氨气和水,常温也会部分分解:NH3·H2O△NH4++OH-●在常温下,NH3·H2O中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成NH4+和OH-,NH4+和OH-有部分又可以再结合为NH3·H2O●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学生分组讨论】氨水和液氨的主要成分【教师归纳总结】氨水的成分:NH3、H2O、NH3·H2O、NH4+、OH-、H+(少量)液氨的成分:NH3【教师提问】从碱的通性找出氨气的其他化学性质【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总结】氨气的其他化学性质:氨气能够与酸反应、氨气能够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演示实验】空瓶生烟【学生讨论总结】空瓶生烟的原理: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板书】2、氨气能与酸反应NH3+HCl=NH4Cl(现象:白烟)NH3+HNO3=NH4NO3(现象:白烟)2NH3+H2SO4=(NH4)2SO43、氨气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Al3++3NH3+3H2O=Al(OH)3↓+3NH4+Fe3++3NH3+3H2O=Fe(OH)3↓+3NH4+【教师提问】从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推测氨气具有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析归纳】氨气中氮元素是-3价,是氮元素的最低价态,因此氨气具有还原性,能与强的氧化剂反应。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1. 氨气的基本性质;2. 氨气的制备方法;3. 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氨气容器并解释其为何会产生气体,引起学生对氨气的兴趣。

步骤二:氨气的基本性质1. 氨气的颜色和气味:解释氨气无色无味,但有一种刺激性气味。

2. 氨气的密度:解释氨气比空气轻,可以升上天空。

3. 氨气的溶解性:介绍氨气高溶于水,并观察其与水的反应。

4. 氨气的燃烧性:说明氨气是可燃气体,可以用火源点燃。

步骤三:氨气的制备方法1. 氨气的制备方法: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例如通过氨气水的分解、铵盐的热分解等方法。

2. 展示氨气的制备实验:使用适当的材料和装置展示氨气的制备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氨气的化学性质1. 氨气与酸的反应:介绍氨气与酸的中和反应,例如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2. 氨气与氧气的反应:介绍氨气与氧气的反应,产生氮气和水蒸气。

3. 氨气与氯气的反应:介绍氨气与氯气的反应,生成氮化氯和氯化氢。

4. 氨气与硫酸铜的反应:介绍氨气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氮化铜。

步骤五: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氨气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氨气与氯气的反应等,加深学生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步骤七:练习与作业布置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氨气性质的掌握。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氨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的掌握,以及对实验演示的观察和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个人或小组展示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的性质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2. 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3. 理解氨气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氨气的制备方法和物理性质。

2. 氨气的化学性质和与盐酸的反应。

3. 氨气的应用和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制备装置、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等。

2. 实验物质:氨水、氧化铁粉、氢氧化钠等。

3. 图表资料:氨气的分子结构、性质表等。

四、教学过程:1. 氨气的制备和物理性质:(1)实验演示: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加热氧化铁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收集氨气。

(2)实验现象:氨气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白烟。

(3)氨气的性质:氨气具有碱性,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

2. 氨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演示:讲解氨气与盐酸的反应产生氯化铵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实验验证。

(2)氨气与盐酸的反应:NH₃ + HCl → NH₄Cl。

(3)氨气对试纸的影响:将湿润红、蓝石蕊试纸暴露在氨气中,观察颜色变化。

3. 氨气的应用和环境关系:(1)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氨气用于合成硝化剂、合成尿素等化工过程。

(2)实验室中的应用:氨气可用于制备氨水、氯化铵等实验试剂。

(3)环境问题:介绍工业生产中氨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了解了氨气的制备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

同时也认识到了氨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氨气的理解,做到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列举氨气在生产和实验中的应用。

3. 思考氨气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以上为化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_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展示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引导学生探索液体有没有挥发性,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请学生来演示闻气味的方法。

告诉学生这是一瓶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气体是氨气,氨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思考与交流]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 氨气的水溶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 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活动] 学生演示喷泉实验,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现象] 形成喷泉,溶液变成红色[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 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实验成功关键]:烧瓶干燥、装置气密性良好,氨气充满烧瓶。

[提出问题]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产生喷泉现象?[学生回答]挤压塑料瓶让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易溶于水,烧瓶内气压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提出问题]除氨气外还有哪些气体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做喷泉实验的液体一定是水吗?[学生回答]做喷泉实验的液体不一定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喷泉,氯化氢等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形成喷泉。

[总结]只要气体易被液体吸收,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均可产生喷泉。

[过渡]氨气仅仅是溶解在水中吗?哪个实验现象能证明氨气和水反应了?[学生回答] 做过喷泉实验的溶液呈红色(水里加了酚酞)[结论] 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学生讨论] 氨水中的粒子:NH3、H2O、NH3•H2O 、NH4+、OH-、H+ [提出问题] 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学生活动] 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问题]氨气能与酸反应吗?[小魔术] 两根洁净的玻璃棒,一根玻璃棒蘸浓氨水,另一根玻璃棒蘸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氨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氨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氨气的性质》教学反思刘永乐庆阳第六中学化学教研组首先,非常感谢化学教研组和学校教研室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同时感谢化学教研组同事们在打磨课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高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本次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氨气物理性质的教学以史料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安排了氨气泄漏新闻报道和相关图片,推测氨气极易溶于水,同时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设计了与氨气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应用化学知识,学会逃生和自救。

新闻图片的分析、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这两个环节主要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避免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权利,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博采众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获得更丰富全面的知识体验。

借助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之一与水反应,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学习。

这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

再结合“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结合氨气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氨气的用途,水到渠成。

整节课存在一些遗憾与不足,①实验准备欠考虑,虽然整个实验先后尝试了8次,收集氨气过程中炸裂的5支试管,烧瓶却从未破裂过,可本次实验上课前在三班门口收集满的氨气圆底烧瓶发生了炸裂,导致喷泉实验的失败,原本多收集几瓶干燥的氨气就可以避免这样的突发事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备意外地发生。

氨的性质教学反思5篇

氨的性质教学反思5篇

氨的性质教学反思5篇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是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能力的,会写教学反思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能力,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氨的性质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氨的性质教学反思篇1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发展”。

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设计了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

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例如首先通过“情境材料”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有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欲望。

然后通过“当钠遇到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问题,使学生明朗“原来如此”,进而设疑是否所有金属都可与水反应?铁可以吗?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出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再提高反应条件呢?引用“新闻链接”使学生产生了解fe与水反应条件,并探究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2、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自学课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由重知识向学生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准备: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橡皮塞等。

八、教学过程:[引入]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是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

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的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1课时氨气的性质[展示]合成氨工厂图片。

[新闻导课] 据新安晚报消息: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

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思考与交流]1.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展示] 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 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学生活动] 请学生上讲台演示闻氨气的方法。

[小结]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对空中喷洒?[猜测]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 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现象] 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分析]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若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学生回答] 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是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讲解] 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实验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提出问题] 刚才喷泉实验中装满水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引发喷泉实验。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对可行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表扬,对其中较好的方案大家重点探讨: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喷泉。

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后造成的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

[实验验证] 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两位同学完成方案一的实验。

若有兴趣,课后大家可以在实验室试一试方案二。

[过渡]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那么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 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学生回答] 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

[提出问题]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设想推测]假设NH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NH3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实验验证] 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现象及结论] 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学生讨论小结] 氨水中的粒子:NH3、H2O、NH3·H2O 、NH4+、OH-[讲解]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提出问题] 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学生活动] 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板书](1)与水反应:NH3+H2O NH3·H2O NH4++OH-[拓展] 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700LNH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cm-3,则氨水的浓度为()A.18.4mol·L-1 B.20.4mol·L-1C .34.7%D .52.2%[学生活动] 动手练习。

[解析] 氨水的溶质是NH 3.H 2O ,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 3 分子计算。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1810009.011000174.227004.22/700=+⨯⨯⨯mol ·L -1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故选择A 、C 。

[小魔术]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 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

[板书](2)与酸的反应: NH 3+HCl =NH 4Cl[实验探究] 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说服力更强的实验?[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并肯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自己给出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给学生演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塞入浸有浓盐酸的脱脂棉,另一端塞入浸有浓氨水的脱脂棉,然后两端用橡皮塞塞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上述实验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中间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然后白烟向两端逐渐扩散。

请问为什么起初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呢?[学生讨论] 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因为分子量小的氨分子扩散的速度快,所以两种气体分子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先相遇产生白烟。

[练习] NH 3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思考] 生产Cl 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学生猜想] 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教师解析] 反应原理:3Cl 2 +2NH 3 = 6HCl +N 2 HCl + NH 3 = NH 4Cl 。

[过渡] 在上述氨气与水、氨气与酸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 98-99的思考与交流讨论,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 氮气怎样转化为氨气?[讲解] 前面我们提到过,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他是怎样合成氨气的呢?其实他的方法就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来合成氨气。

[引申] 哈伯合成氨法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氮的固定?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也是氮的固定吗?N 2+ 3H 22NH 3[学生讨论] 将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氮的固定。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因而不是氮的固定。

[问题2]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与氧气如何反应?[学生讨论] 氨气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它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具有还原性。

[板书](3)氨气的还原性:4NH 3+5O 2 4NO +6H 2O[问题3] 按照课文的思考与交流讨论工业上制HNO 3的流程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