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新部编本
《伤仲永》教案(通用23篇)

《伤仲永》教案(通用23篇)《伤仲永》教案篇1教学设想1、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
2、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3、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灵活适应《论语》中的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教师讲一个“年级死囚犯,在临刑前咬下母亲半边耳朵”的故事。
2、讨论,年轻人的行为如何理解?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进入课文学习,同时开发学生听话,分析能力,并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感受口头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的看法为主。
教师不作统一要求。
二、学生自读课文1、师: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的故事。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笔下也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
你指导是哪篇课文吗?说明:此项设计是为了“课题的书写。
加深了印象。
2、朗读课文,参考注意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梗概。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感知全文,掌握故事梗概,为下一步训练作铺垫。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疏通文章的障碍。
为下步训练作准备。
三、探究课文内容1、课题中“伤”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为什么而“伤”?2、方仲永的才能有和变化?3、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此三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重点在对原文的理解与应用。
4、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5、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说明:此二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伸1、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因为两文都涉及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2、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
《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伤仲永》,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伤仲永》,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和坚韧意志。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伤仲永》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3 合作探讨3.4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4.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伤仲永》原文及其注释。
5.2 辅助材料杜甫生平介绍、相关诗词、图片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伤仲永》中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互动。
6.2 角色扮演选取课文中的片段,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通过表演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6.3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如写一段对话、一封信或一首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伤仲永》中的深层含义。
《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伤仲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解读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会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3)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来理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伤仲永》的诗句及意境;2. 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词汇的理解;2. 诗歌韵律、节奏的分析;3. 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来理解诗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伤仲永》诗文;2. 参考资料:关于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1.2 板书课题《伤仲永》,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诗文2.1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句;2.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节奏齐读。
3. 解析诗文3.1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3.2 解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3 讲解诗歌中的古代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4. 深入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5.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5.2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关爱他人。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6.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伤仲永》。
7. 课后反思7.1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7.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伤仲永》;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4. 学生能够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关爱他人。
《伤仲永》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伤仲永》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王安石的写作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 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2 课文解读2.2.1 课文第一段1. 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起始部分,把握作者的写作基调。
2. 分析第一段中的比喻手法,如“伤仲永”比喻逝去的友人。
2.2.2 课文第二段1.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春水”、“明月”等。
2. 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友人逝去的哀伤之情。
2.2.3 课文第三段1. 分析第三段中的对比手法,如作者将自己与仲永的友情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2.3 课文拓展2.3.1 介绍王安石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其文学风格。
2.3.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友情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友情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友情的感悟,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翻译课文要求学生翻译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友情”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文言文《伤仲永》教案(通用10篇)《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篇《伤仲永》的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文《伤仲永》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四)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一)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三)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要求】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全班齐读全文。
《伤仲永》 教案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伤仲永》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生平事迹。
(2)概述课文《伤仲永》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作者的情感态度。
3.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伤仲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自己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5.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同伴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5.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六、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背景和《伤仲永》的创作背景。
《伤仲永》教学设计五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五篇一、自主、探究真正有效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课标,我校从2013年进行课程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为形式,三步五环节为课堂模式,因而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准和学习经验,循循善诱,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目标指向明确,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同时也决不偏离语文,在设计导学案时,就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整理有关“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
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既拓展了课堂空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导入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附一]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明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将珍藏在你脑中的故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生(主动上台,老师带头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故事略)生:老师同学们好,我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生:大家好,我给大家说一个郭沫若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略)师:是啊,刚才上台的三位同学都讲得很好,这三个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同学们七嘴八舌在议论)——自古英雄出少年。
但是一个人即使很聪明,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也会怎么样?生:很危险。
(大家笑)师笑着问:为什么啊?生:因为他小时候很聪明,大家对他的期望就会很高,但他如果长大后不认真学习,就会不学无术,大家就会看他的笑话,那当然就很危险了。
(同学鼓掌表示认同)师: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学习是不是照样能取得成就?生齐答:不会。
师:谁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来证明你们的观点?生: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课文《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作者对友情、忠诚和牺牲等价值观的弘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伤仲永》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学生互评,评价彼此的合作学习和讨论成果。
2. 作业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自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伤仲永》。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小短文。
3.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人物分析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
2.感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叙述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察、品味课文精当、朴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和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3.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掌握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教学难点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齐读):语文大讲堂,家家展风采,有你有我更精彩。
(老师将此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大讲堂节目,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板书标题)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将全班8个小组分成四个“代表队”。
每联在一起的两小组作为一个“代表队”。
并在课前准备“黄队”、“红队”、“绿队”和“蓝队”四个标志牌,将其分别放在各“代表队”前面。
同时把黑板平分四等份,从左至右分别写上这4个“代表队”名称。
然后公布平分细则。
即实行积分制,每一关总分以10分记,纪律好加2分,否则扣2分。
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容答对、读准确、翻译正确的给满分。
同时教师宣布自己为主持人兼评委,记分由学生记。
二、课堂教学五步曲——(一)走进语文大讲堂第一关:过生字词关。
规则:每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黑板上的生字词,同队人发现错误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正,改对将不扣分,改错照常扣分,是多音字的要注完其余的音,否则不能给满分,如其他队无人回答别队可抢答。
师: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本注释中的注音放回原文,并在文中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句。
伤仲永教案3篇

伤仲永教案3篇伤仲永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确定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能够解读并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作文修改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文中表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2 课文朗读与默写:1.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语音的准确性。
2. 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和理解。
2.3 课文翻译与解释:1. 逐句翻译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4 课文赏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杜甫的诗作,引发对《伤仲永》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期待。
3.2 课文朗读与默写:1.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语音的准确性。
2. 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和理解。
3.3 课文翻译与解释:1. 逐句翻译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4 课文赏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
4.2 课文默写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默写的准确性,以及对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15篇)《伤仲永》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较有吸引力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详尽的书下注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一、对照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大致内容对照书下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用自己认为科学的方法,整理、积累相关字词知识。
然后交流,根据积累内容的价值、形式、全面与否和书写进行评比。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字音:隶邑乞扳谒称泯耶词意:隶邑乞扳谒称泯耶为意未尝自为其名收族立就文理自是通悟受贤彼其词类活用:伤仲永父异焉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一词多意:于之其二、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1、要求不读破句。
自己读,听同学读,校正不正确的朗读,调整理解偏差。
结合课后练习二,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还可让学生揣摩停顿规则。
2、要求读出层次。
先理性认识课文中的大小层次,标记后再读,养成把理解渗透于朗读中的习惯,以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这一环节中贯彻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全文借事说理,一、二两段叙述方仲永的故事,第三段说后天教育对成才极为重要之理;从叙事部分看,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幼年天资过人,禀赋极高,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岁时才思衰竭,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也有层次之分:从写仲永幼时才能之“奇”的第一段来看,还有层次──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二至五句写他忽有赋诗才能,六、七两句写成名后的状况。
本环节实际上是要学生既能整体把握课文,又能从细微处思考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
3、要求读出感情:学生自己读,表演读,要能读出作者的惊喜、愤慨、惋惜、哀伤、告诫之情。
三、熟读课文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探究读课文,说说自己在理解中遇到的疑难,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你们认为有普遍意义的思考和解答提出来,全班共同探究。
课文理解难点:1、仲永的故事是真的吗?作者力图写真,人物有名有姓,哪里人氏、身份家世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仲永如何神奇也有明明白白的细节描写,还有“父异焉”“邑人奇之”的确证,另外叙事所用见闻录的方式,使仲永成为“我”生活视野里的一个真真切切的人,叫人不得不信。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设计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伤仲永》。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仲永的深切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2)学会珍惜友情和亲情,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伤仲永》。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如“之”、“也”、“者”等虚词的用法。
(2)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解析文章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5. 练习巩固:(1)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伤仲永》。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王安石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文言文学习的氛围。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伤仲永》教案(优秀6篇)

《伤仲永》教案(优秀6篇)伤仲永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⑴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⑵ 了解“之”“于”的用法,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⑴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⑵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简洁、洗炼、精当的语言。
⑷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词。
3、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1、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课1、补充课文注释:隶:属于。
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自:自己。
为:动词,题上。
自:从。
是:这。
就:完成。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有的人。
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
伤仲永课文教学教案

伤仲永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复述、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的主题。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3)学生对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正确面对和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四、作业布置1. 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关于“面对挫折”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伤仲永教案5篇

伤仲永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仲永教案5篇伤仲永教案1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⑴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⑵掌握下列加粗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伤仲永》文言文教案设计

《伤仲永》文言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伤仲永》。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伤仲永”、“父母逼婚”、“离别”等。
(3)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推测文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的深沉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对待人生充满希望和乐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伤仲永》。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对文中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对《伤仲永》的文言文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文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PPT。
2. 学生准备:(1)预习《伤仲永》,对文中出现的生词进行查找和理解。
(2)思考和准备对文中情感和主题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对《伤仲永》的兴趣。
(2)学生分享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和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伤仲永》。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熟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词汇与句式:(1)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学习和理解。
(2)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4.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讨论和示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学生进行《伤仲永》的背诵。
(2)写一篇关于《伤仲永》的感受和理解的文章。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伤仲永》这篇文章的背景、情节与含义;2.学生能够领会散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照应、反衬等;3.学生能够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散文的写作技巧;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介绍阅读散文的方法,包括了解文章的背景、情节、作者等;2.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帮助他们阅读文章并发现其中的隐含信息和情感;3.使用互动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和分享,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简要介绍《伤仲永》这篇文章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文章的信息和背景。
第二步: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伤仲永》这篇散文,并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2.学生回答有关文章的问题,例如作者的目的、主题、隐含信息等;3.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从而了解不同的解读可能。
第三步:学习散文写作技巧教师对不同的散文写作技巧进行逐一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写作。
这些技巧包括对比、照应、反衬、悬念等等。
第四步: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老师给的主题和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接受同学的反馈;第五步: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伤仲永》的相关作业,包括阅读和写作任务。
五、教学要点1.阅读散文的方法;2.理解散文文章的深层含义;3.在写作中运用散文写作技巧来创造更有趣的故事。
六、教学资源1.《伤仲永》这篇文章;2.散文写作技巧的资料;3.学生的写作练习。
七、教学总结本文着重介绍了如何教授《伤仲永》这篇文章。
通过介绍阅读散文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学习散文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这一重要技能。
通过互动交流和写作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创造出更加有趣的作品。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第一篇:伤仲永教案《伤仲永》教学案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初一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预备:(1)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2)初读课文,能进展较为精确的句逗停顿。
(3)能够借助工具书粗略翻译课文教学课题对《伤仲永》一文的品读与感悟,详细如下:学问与力量1.积存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量;2.把握仲永的成长历程及给人的启发;3.背诵课文中的哲理性语句。
过程与方法1.互动探究:把握文章的详略安排之妙;2.读读议议:感悟文章主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人的学问才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起打算性作用;同时使学生熟悉到自己正经受后天教育并自觉学习。
教材分析《伤仲永》是一篇随笔(散文的一种),可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采纳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问”三个片断,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进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在这局部中,详写第一个片断,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缘由;极简单地写后两个片断,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
其次局部是谈论,借事说理,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育,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假如不加以教育和培育,也会变成平凡无能的人。
采纳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比照鲜亮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教学重点:领悟具体得当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品尝,点拨引导,感悟体验。
学习过程一、品读故事,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现《种子的故事》,(见课件)学生自读并思索后面的问题——种子的结局会怎样?(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小结: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慧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天才的故事。
(引出课题伤仲永)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现三、检查预习(检查的根底上解决对以下字词句子的学习)1. 给以下字注音:隶扳谒称泯2. 读出句中的停顿,解释其中的加粗字并翻译句子: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伤仲永》教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正确进行翻译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1、几个句子的停顿
2、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3、几个难句的大意
预习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
隶、扳、谒、邑、称、泯、矣、焉、耶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可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
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教师)讲述: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
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
四个大组口答竞赛。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幻灯](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译课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3
预习要求
思考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
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教师可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
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
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