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

合集下载

医学百科房颤

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或心房纤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疾病,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而快速地收缩的状态。

以下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心房:心脏的上腔,布满心房肌,是心脏的两个腔室之一。

2. 心房颤动:心房在不停止的抖动,导致不规律而快速的心脏收缩。

3. 颤动:快速而不规律的震颤运动,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抖动。

4. 心动过速:心脏搏动的速度过快,对心房颤动来说,指心房的快速收缩。

5.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和规律性。

6. 电活动:指心脏中发生的电信号传导和激活的过程。

7. 紊乱:指无规律性、混乱和无序性。

8. 心脏节律:心脏搏动的节奏和规律性。

9.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0. 心房扑动:一种类似心房颤动的心脏节律失常,更规则但仍然快速。

11. 心房颤动发作:指心房颤动出现和进行的过程。

12. 心房颤动时限: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

13. 心房电图:检测心脏电活动的方法,用于确诊心房颤动。

14.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激光和放射频信号,将异常的心脏组织烧灼,以恢复正常心律的手术治疗方法。

15. 抗凝治疗:使用药物抑制血液凝结的过程,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栓塞的风险。

以上是对心房颤动相关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到您!。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表现为心房的过速、杂乱的收缩,可能导致室性期前收缩。

这种心脏病的发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据统计,AF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已经高达 2%,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发病率可能高达 5%。

AF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范围内普遍存在。

AF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室外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慢性室外颤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和稳定性室外颤动(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PAF)。

室外颤动(PAF)是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心律失常,它的持续时间一般在 24时以内,有时甚至只持续几分钟。

它有时会自行结束,但也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以便达到痊愈的效果。

慢性室外颤动(PeAF)是一种持久的心律失常,它的持续时间一般在 24时以上,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它一般不会自行结束,必须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

稳定性室外颤动(PAF)是一种持久的心律失常,它的持续时间一般持续超过一年。

它的病情通常稳定,不会变化,因此也被称为“恒定性室外颤动”。

它一般不会自行结束,必须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

除了这三种常见类型以外,还有另外几种较少见的类型,例如,恒定性窦房综合征(CWP)和窦房复搏综合征(CPT)。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它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确保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心房颤动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室外颤动、慢性室外颤动和稳定性室外颤动,也有一些较少见的类型,例如恒定性窦房综合征和窦房复搏综合征。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生活质量是衡量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来说,生活质量的 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心房颤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症状与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 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心理负担与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管理,这会给患者 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等,从而进一步降低生 活质量。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 议
2023-10-26
目录
• 心房颤动概述 • 心房颤动的诊断 • 心房颤动的治疗建议 • 预防和治疗后的管理 • 心房颤动与生活质量 • 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及预防
01
心房颤动概述
心房颤动的定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房肌肉纤维化,导致 心房收缩功能下降,心率不规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
转复窦性心律,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鲁卡因 胺等。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可根治疾病,适用于症状明显
、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
心脏起搏器
对于有症状的永久性心房颤动患 者,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外科手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 外科手术治疗,如肺静脉隔离、左 心耳闭合等。
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及预防
总结词
心房颤动可能伴随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措施包 括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和使用血管保护剂。
详细描述
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血液容易淤积在心房 内,导致血栓形成并脱落。如果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就 会导致心肌梗死。为预防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医生 会建议心房颤动患者控制心室率、进行抗凝治疗和使用 血管保护剂。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和脱落的风 险,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 、心脏听诊等。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以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心房颤动的特殊评估手段
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可显示心房结构异常、心脏功能下降等情况,有助于评 估心房颤动的严重程度。
CT和MRI检查
对于病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结构性心脏 病的诊断。
折返机制
心房内某些部位出现异常电活动,形成折返环路,导致心房颤动发作。
神经机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心房颤动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炎症机制
心房颤动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如白介素、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的释放。
03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评估
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
01
心房颤动患者通常有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严重者
A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同时长期反复发作还会 引起贫血、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疾病。
02
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房颤动的病因
心脏结构异常
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
心脏外疾病
如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 等。
家族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 基因突变有关。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可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常规心电图检查
02
心电图可发现心房颤动的特征性波形,如P波消失,代之以小
而不规则的f波,一般心率在100~160次/分。
动态心电图监测
03
对于常规心电图未能发现心房颤动的患者,可进行动态心电图
监测以明确诊断。
心房颤动的一般评估
病史采集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心悸、头晕 等临床表现以及可能的诱因。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名词解释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颤动性心搏。

当颤动发生时,心房的肌肉不会收缩,而是收后无力地抖动。

它可以是心排血量减少时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也可以是由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非窦性心律失常。

它会带来左心室负荷增加而引起的收缩压升高和/或舒张压降低,从而影响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血液在心室中的流动。

它可以反复发作,或发作时间比较长。

心房颤动可以细分为窦性心房颤动和非窦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房颤动是由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心室的肌肉细胞突然停止收缩而抖动。

而非窦性心房颤动是由非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由于心肌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或不明原因,心房细胞同时收缩,并且收缩时间较长,较短暂停或无暂停。

心房颤动的症状是发生时会有搏动感,可能伴有心悸、乏力、出汗等症状。

长期发作可能会限制心脏血流量,导致心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临床检查中通常可以发现心房律动音改变。

心房颤动的诊断大多局限于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超声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出心房网络和心室网络的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心房颤动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脂水平,超声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形态和功能改变,可能存在的心脏病变以及心肌损伤。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电治疗、外科治疗及调节治疗等。

其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控制心房颤动的发作以及减轻症状。

心电治疗通过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的消除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症状。

外科治疗包括心房结扎、植入心外膜电凝分流装置和心脏起搏器等。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采用调节治疗(如膳食调节、心理调节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颤动性心搏。

但它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得到有效治疗。

因此,一旦发现心房颤动,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以预防心脏病发展,保护心脏健康。

心房颤动简洁版ppt课件

心房颤动简洁版ppt课件
*
心房颤动的分类
阵发性房颤:发作后7天内能够自行或者干预后终止的房颤,其发作频率不固定。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房颤超过12个月的房颤。 永久性房颤:特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应医生和患者对于房颤的一种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如重新考虑节律控制,则按照长程持续性房颤处理。)。 首诊房颤: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不论是否首次发作、有无症状、是何种类型、持续多长时间、有无并发症。 非瓣膜病房颤: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关闭不全、腱索断裂等原因) 瓣膜性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生物瓣膜置换、二尖瓣修复术后等。 孤立性房颤(原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如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年轻房颤患者,但该定义过于宽泛,目前已不建议使用)、无症状性房颤等。
*
体格检查
心律绝对不齐 心音绝对不等: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不规则 注意: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该考虑 1):恢复窦性心律 2):演变为房速或者房扑呈2:1或4:1下传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如使用洋地黄,考虑洋地黄中毒。
*
心电图特征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QRS波节律绝对不规则,表现为RR间期不匀齐。 QRS波群形态正常,若因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旁路前传时而变宽。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地黄减慢心室率,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加速。
*
影响INR的因素
Vit K、利福平、泻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螺内酯等
阿司匹林、红霉素、胺碘酮、奎尼丁、他汀类、丹参、水蛭等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以达到100~160次/分,这比正常窦性心率快,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阵发性房颤是指能在7天内自己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房颤的持续时间<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当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如拟行射频消融手术)时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

房颤的分类
初发房颤
首次出现或首次诊断的房颤,不论其持续时间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阵发性房颤
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48小时。

持续性房颤
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永久性房颤
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者医生和患者已经接受房颤持续存在不打算转复为窦性心律。

长期持续性房颤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并考虑转复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心房颤动性心律失常或心率失常,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不协调,或心房肌收缩不完全或收缩频率加快。

在现代医学中,这种病症被认为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病症,这些原因可以概括为心脏使用的电信号有generally生理紊乱。

心房颤动引起的症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而不同,典型的症状有心慌、乏力、气喘、头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幸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如潮热、晕厥和心力衰竭等。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心脏内部传导系统和电路改变
所致。

心房颤动可以由起搏器内部的过度电击、病毒及慢性病所引起,有时候也可能是遗传性因素导致。

防治心房颤动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盐,戒烟限酒,增加锻炼量,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也要注意调节心理压力,达到心理调适。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药物等。

最后,针对心房颤动,定期检查和监测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鼻咽部内镜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一般来说,电子起搏器的植入也是心房颤动的针对性治疗,目的在于加速心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病情和抑制病情反复出现。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应由多学科医生团队综合治疗,其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和监
测,以及其他必要的治疗手段。

只有全面合理地控制心房颤动,才能使患者安全、健康、舒适地度过每一天。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辅助检查
房颤的确诊需要 ECG
诊断房颤必须要有至少一个导联的心律失常 发作心电图记录。
胸片对大多数病人有价值。 在评价过程中至少监测一次肝肾功能甲状腺
功能,血清电解质、血红蛋白。 心脏彩超。
心电图表现
①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 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称之为f波,频率 约350~600次/分。
② 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 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 次/分。
③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心电图
策略目标
房颤患者涉及 3 个目标: 心率控制 血栓预防 节律紊乱的纠正
护理
立即卧床休息,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定义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率失常。房颤可能为孤 立性,或者合并其它心律失常。
心脏听诊表促。
流行病学
房颤是非常昂贵的公共健康问题。 患病率:一般人群房颤的患病率大概为
0.4%-1%,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至 80 岁以上则增长至 8%。 发病率:房颤的发病率在 40 岁以下人群小 于 0.1%,在 80 岁以上男女的每年发病率 分别超过2%,1.5%。
房颤可能造成的危害
血栓栓塞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脑梗塞率达5%,且与年龄相关 瓣膜病房颤患者脑梗塞率更高
心功能下降
由于失去心房辅助泵功能
心律失常心肌病
长期的快速心室反应所致
预激患者房颤的危险
快速心房激动经旁路下传心室可能导致室颤
临床表现
最常见——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 降

心房颤动心电图

心房颤动心电图

V1
图 1 心房颤 动 心 电图 为 V.导联 心 电图 ,图 中 P波 消失 ,无等 电位 线 ,可见 f波 ,RR间期 绝 对不 等
3.1.1 f波 房颤时 P波消失 ,代之 以频率 、振幅 、形态 均不一 致 的 f波 ,等 电位 线 消 失 ,f波 频 率 在 450~ 600bpm之间 ,f波振 幅不等 ,一般 称 V 导联 f波振 幅 大于 lmV者为粗颤 ,小 于 lmV者 为细颤 。一 般是粗 颤 的频率低 ,而细颤频 率高。房 颤时 f波在心 电图各 导联 的振幅不等 ,部分导联可能无法分辨。 3.1.2 RR间期绝对不等 房颤 时快速 的心房激动并不 能全部下传心室 ,大部分在房 室结发 生隐匿性 传导 , 结果心室率明显慢于心房率而且心室律绝对不齐。 3.1.3 QRS波形态可能有所差异 房 颤 时 QRS波 的形 态 、振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主要有两个原 因: f波与 QRS波叠加导致 QRS波振幅改变 ;心室充盈程 度不 同导致 。
心 电 图 解 读 第 8讲 心房 颤 动 心 电 图
1 心房颤动的定义 心房颤动 简称 房 颤 ,是 指心 房 内产 生 每分钟 达
350~600次不规则 的冲动 ,心房 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 协调地乱颤 ,从 而心房丧失了有效 的收缩。 2 心房颤动的分类 2.1 按发作时间分 ①阵发性 房颤能 自动转复为窦 性心律 ,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小于 48小 时 ,也有持续 7天或以上者 ;②持续性房 颤不能 自动转复 为窦性心 律 ,但 可 经 药 物 或其 他 方 法 治 疗 后恢 复 窦 性 心 律 ; ③永久性房颤无法恢 复窦性心律 ,即使偶尔恢复窦性 心律 ,也会很快转 回房颤 。
图 5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 宽 QRs波心动过速 ,RR问期绝对不等 ,心室率极快(约 250bpm),结合该患者窦律时 有预激综合征 ,考虑本心电图为房颤伴预激,应与室速鉴别(后者节律相对整齐)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定义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也称心房扑动或心房颤鸣,是心房的不规则室性收缩,能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和节律。

这种病症中,心房会出现不规律的收缩,以及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期间持续缩短,从而影响心室的功能。

房颤动可能是由于心房肌细胞受到损伤或不均匀刺激,导致心房电生理改变,永久性或临时的心房颤动而发生的。

种心律失常可分为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

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类型包括轻度和重度的心房扑动,因为轻度的心房扑动可能有更短的收缩期,因此需要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性心律失常通常产生于心室肌细胞,而不是心房肌细胞,这种心律失常经常伴随着心率加快。

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变,甚至心脏病死亡。

于心房颤动会导致心脏的功能受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心脏的负荷。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通常是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波和其他检查来确定的。

房颤动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以消除导致心房颤动的原因。

外,还可以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如减少压力和减轻过度激动,以减轻心功能的负担。

另外,建议晚上睡眠时间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因此理想的睡眠时间应该在7-8小时,以维持良好的心脏健康和心脏活动。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来治疗,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和医生积极沟通,以确
保最合理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心脏的健康。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PPT)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PPT)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 竭等。
危害
房颤可导致心房内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脑栓塞等严 重并发症。此外,房颤还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房颤还可 引起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性改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恢复窦性心律
通过药物或电复律方法, 尽可能将房颤心律转复为 正常的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 房颤患者,应控制心室率, 以减轻症状和改善心功能。
预防并发症
积极预防血栓栓塞、心力 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策略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凝药物
主要用于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房颤复 发,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 等。
并发症管理日益重视
对于心房颤动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医生们 越来越重视预防和管理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早期诊断和干预
未来可能会更加注重心房颤动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02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实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Biblioteka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询问患者是否有心悸、 胸闷、气短等症状
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脏 杂音、颈静脉怒张等 体征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 压、冠心病等病史
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
01
记录心房颤动的典型波形
动态心电图
02
长时间监测,捕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PPT

THANKS
导管消融治疗
总结词
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根治心房颤动的手段,通过将导管插入心脏,对心房 进行消融,以消除心房颤动的根源。
详细描述
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心脏,对心房进行消融, 以消除心房颤动的根源。该方法适用于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 以有效地根治心房颤动。
外科手术治疗
这种病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并增加中风和其他严重并 发症的风险。
心房颤动的类型与病因
初发性心房颤动:指首次发作的心房颤动,通常 持续时间较短。
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通常少于7天,可 自行停止或通过治疗干预停止。
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7天,但不到1年, 通常需要治疗干预以维持正常心律。
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1年,患 者通常有心脏结构异常或其他疾病。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室充盈不完全,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导致心力 衰竭。
04
心房颤动的治疗建议
抗凝治疗
总结词
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重要手段,通过口服抗 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心房颤动时,心脏心房内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抗凝 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降低血液凝固的风险,从 而预防血栓的形成和栓塞。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利 伐沙班等。
心房颤动的分子机制
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可能与炎症有关。例如,慢性炎症可能 导致心房肌细胞的改变,从而引发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的一 种状态。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氧化应激可能导致心房肌细胞 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心房颤动与心脏重构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心房颤动的基本认识•心房颤动的症状与诊断•心房颤动的治疗建议目•心房颤动的未来研究方向录心房颤动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无序、快速的电活动,导致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分类根据发作时间和病程,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小于7天,能自行终止)、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大于7天,通常需要药物或电复律终止)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大于1年,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放弃恢复窦性心律)。

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发病率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都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并发症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概况心房颤动的危害与影响•症状: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社会经济负担:心房颤动患者的医疗支出和生活成本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同时,患者的劳动能力下降,导致社会生产力降低。

•因此,对于心房颤动我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危害的关键。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生应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悸乏力、疲劳呼吸困难头晕、晕厥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01020304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跳加快,是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之一。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者常感到乏力、易疲劳。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脏输出血量减少,使患者在运动或休息时感到呼吸困难。

房颤患者可能因为心脏排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甚至晕厥。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

心房颤动的名词解释心房颤动又称为房颤,是指心脏心房在不规律而快速地收缩。

心房颤动通常会导致心率不规则,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身体供氧供血,引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形式,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下面是对心房颤动的详细解释。

1. 心房:心房是心脏的一个腔室,人体有两个心房,即左心房和右心房。

心房是心脏内血液的接受器官,收到静脉血的输入,经由心房收缩将血液送入心室。

2. 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控制着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和心室传导系统。

这个系统通过电信号调控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搏动过快、过缓或节律不规则。

4.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指心房收缩无序且快速,导致心室无规律地收缩。

5. 心脏电活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电活动调控的。

心房颤动是由心房异常电活动引起的,导致心脏的电信号传导紊乱。

6. 心悸:心悸是指心脏搏动增强或不规则,常感觉到心跳加快,产生胸闷、焦虑和不安的感觉。

7. 血栓形成: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血栓有可能脱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他部位,例如脑部导致中风。

8. 抗凝治疗: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抗凝治疗被广泛应用。

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9. 心室率控制:心室率是指心室收缩的频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不规则,可能过快,需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10. 心脏复律:心脏复律是指通过药物或电除颤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对于心房颤动,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除颤进行复律治疗。

总结: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房的无序和快速收缩,引发异常的心脏电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率不规则,血栓形成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心室率控制和心脏复律,以减少风险并恢复正常心律。

心房颤动的护理课件

心房颤动的护理课件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是另一种非药物治 疗方法,通过手术直接消除心律 失常的起源,从而达到治疗心房
颤动的目的。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 发作频繁的心房颤动患者,以及 无法接受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治
疗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进 行手术操作,术后患者需要遵循
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和护理。
患者自我管理与护理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心房颤动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血 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不 良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因素。
病理生理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 度升高,导致心房肌细胞兴奋性异常 ,引发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脑 卒中等并发症。
定期随访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05
心房颤动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护理中的挑战与问题
01
02
03
04
患者教育不足
许多患者对心房颤动的认知有评估困难
总结词
室率控制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常见的室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或舒张血 管平滑肌来降低心率和舒张期压力,从而减轻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悸、气短等症状。在使用室率控制药 物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04
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遗传咨询与筛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
(理论教学用)
山西医科大学
单位:
内科学教研室
教研室:
刘国英
任课教师姓名:
心血管内科学
课程名称:
授课时间:
1、病因
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阵发性房颤可以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时亦可以发生房颤。

持续性房颤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房颤发生于无心脏病变基础者,称为特发性房颤或者孤立性房颤。

2、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心室率慢时,患者甚至不察觉其存在;心室率增快,或者患者的心功能基础差,可以有心悸、气短、乏力、心前区不适感;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钟,患者可以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房颤时心房无机械收缩,血流淤滞,易形成左心房或心耳血栓,栓子脱落时易发生动脉栓塞事件。

尤以脑栓塞的发生率、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

其中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最易发生。

2、体征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等,心律极不规则。

由于部分心搏心排出量较少,常导致脉搏短绌、强弱不等和血压测量结果差异较大等。

一旦房颤患者心律变规则,应考虑是否恢复了窦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房扑(房室传导比例固定)、出现房室交界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检查有助确立诊断。

三、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出现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和振幅均变化不定,称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钟;
2、心室率极不规则,未接受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钟;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 波群形态增宽变形。

四、治疗
应积极寻找心房颤动的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作出相应处理。

1、急性房颤
初次发作的房颤且在24-48小时内,称为急性房颤。

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

对于症状显著者,应迅速给予治疗。

最初治疗的目标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可以静脉注射洋地黄、β受体阻
经上述处理后,房颤常在24-48小时内自行转复,仍未能转复者,可应用药物或电击复律。

如果患者发作开始时已经呈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血压下降明显等表现,易紧急施行电复律。

ⅠA(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C(普罗帕酮、氟卡尼)或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静注均能有效转复房颤,但是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很少应用。

ⅠC类药物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

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目前应用最多。

在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

2、慢性房颤
根据其发作的持续情况,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类。

(1)阵发性:常能自行终止,急性发作的处理如上所述。

当发作频繁或伴随明显症状时,可口服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减少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2)持续性:不能自行转复。

复律成功的机会与房颤持续的时间长短、左房的大小和年龄有关。

一般应给予一次复律治疗的机会,以便患者从中受益。

氟卡尼、普罗帕酮、胺碘酮均可选用。

复律后复发的机会仍很高,上述药物亦可用做预防复发。

如选用电复律,应在复律前几天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律后房颤的复发。

低剂量胺碘酮(200mg/d)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均较好。

(3)永久性:慢性房颤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无效者,称为永久性房颤。

此时,治疗的目的是治疗过快的室率。

首选的药物是地高辛,可单独或者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

但要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证。

3、预防栓塞并发症
慢性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

过去有栓塞病史、严重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65岁)、左心房扩大、冠心病等均属于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

存在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

口服华法林,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正常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

不适宜用华法林者,以及无以上危险因素者,可改用口服阿司匹林(300mg/d)。

房颤不超过2天,复律前无需抗凝治疗。

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疗,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4周。

紧急复律可改用静注肝素抗凝。

4、其他治疗
对房颤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可以施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或房室结改良术。

其他方法还有外科手术、植入心房除颤器等。

房颤时心室率较慢,患者耐受性良好者,除预防栓塞,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