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网络图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越
微波通信
来越 宽卫星通信源自的信 息光纤通信
之
路
网络通信
1.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B ) 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 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 D.利用移动通信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
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的。
乎能覆盖全球
3颗
3.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载有信息的激光在光缆的内壁上不断地发生光的 折射,把信息从一端传到了光缆的另一端 反射 B.用于通信的激光是在空中传播的 光导纤维中 C.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 多次反射 D.光纤通信要比短波、微波通信容量更大
4.下列各种活动中,能通过互联网做到的是 (B ) A. 传送网购的运动鞋 交通工具 B. 远程学习物理课程 C. 输送发电厂的电能 电网 D. 传输纸质信件 交通工具
关于微波通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微波属于电磁波 B.微波的性质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C.利用微波进行长距离通信时,应利用中继站 D.微波中继站间距离约50km,且只能建立在地面上
还可以建立在同步卫星上
想一想,在遇到雪山、大洋,根本无法建设中继站时, 能否用月球做中继站,实现微波通信? 不能
光纤通信的原理 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
携带信息的激光射入
光导纤维
多次反射 携带的信息随激光射出
光纤通信的优点 (1)传输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很大;
(2)光纤衰减小,无中继设备,传输距离远;
(3)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共73个考察的知识点,全部搞懂的人很有可能考满分)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难点:是解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有关现象。
5
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惯性的概念及解释惯性现象
6
二力平衡
(三)力和机械(5个考点)
1
弹力
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
重力
四、电与磁(五大块)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
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
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预习知识点!
【初中物理】⼋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预习知识点!
⼋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记忆知识点!
▼
第七章⼒
第⼋章运动和⼒
第九章压强
第⼗章浮⼒
第⼗⼆章简单机械
本⽂来源于⽹络,若侵删。
免责声明:⾃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不代表环球物理⽴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化为⼰任。
专业于物理,致⼒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家展现⼀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热学复习-初三物理(光华)
2.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c.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 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树 枝 上 的 “ 雾 凇 ”
d.冰棍外表 的“白霜”
钨丝
吸 热
固态
升华 气态
钨蒸气
放 热
凝华
钨的 颗粒
固态
一、温度
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a.把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b.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热水
冷水
= 冷水分子数 热水分子动能 ﹥ 冷水分子动能 热水内能 ﹥ 冷水内能 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 结论1: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热水分子数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
问2:同温度时,一大杯热水与一小杯热水 谁的内能大?
热水 800c 分子数
热水 800c
﹥ 分子数 每个分子动能 = 每个分子动能 每个分子势能 = 每个分子势能
1. 下表是水表面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2. 请说出高压锅在设计上利用了什么热学原理?
沸点/℃
100 101
105 1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0 143
112 154
114 163
116 175
118 187
120 199
122 211
气压
/kPa
3.如果把这种高压锅拿到哪些地区销售更容易?
液化
——放热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 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它的原
测量体温的工具叫做 体温计 ,它的测量范 围是 35~42℃ ,最小刻度是 0.1℃ 。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 37 ℃,人感到比较舒适 的温度是 25 ℃左右,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目录及各章节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理解速度的计算和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大小变化等。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本节重点是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以及速度、加速度、力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在于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的掌握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速度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如何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难点在于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方法的掌握。
第四节:测量本节重点是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
难点在于对误差的理解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本节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难点在于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本节重点是了解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特性,以及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在于对声音特性的掌握。
第三节:声的利用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如声波测距、声纳等。
难点在于对声音利用的掌握。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节重点是了解噪声的定义及等级,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
难点在于对噪声的定义和控制方法的掌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以及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在于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本节重点是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等。
难点在于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掌握。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件
五、达标检测:每一道题都是一个检测点,认真对待吧,去收获希望,体
验成功!
1、某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 则该同学对物理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B ) A.0.2J B.2J C.20J D.200J 2.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样的重物, 在不计摩擦阻 力和绳子重力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B ) 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都一样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 4.某机器的功率是1000瓦,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D )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瓦的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焦的功 C.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瓦的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焦的功
课后提升学案
1.机械效率越高,表示( ) A.做的功越多 B.做功的本领越大 C.越省力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引体向上是体能测试项目之一,引体向上时双臂的拉力使身体上升,并 对身体做功。请根据你自身的体验或观察他人做引体向上的过程,找出所需 的物理量并给出合理的数值,写出引体向上时人做功的功率的表达式,并计 算出具体数据.(g取10N/kg) 3、跳绳是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每跳起一次的平 均高度为5cm,每分钟跳150次,他平均跳起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J ,他跳绳的功率为 W。(g取10N/kg)
6.如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弹 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摩擦不计)
• • • • • • • • • • • • • • • (1)由图可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多大? (2)若钩码3s内上升0.1m,则弹簧测力计拉力 做功的功率为多大?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 变化? 解:(1)由图可知,拉力F=2.4N (2)由图可知,钩码上升h=0.1m,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0.3m, 弹簧测力计拉力做的功即总功为: W总=FS=2.4NX0.3m=0.72J 功率为:P= W总 /t=0.72J/3s=0.24w 有用功:W有=Gh=6NX0.1m=0.6J 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0.6J/0.72J=0.833=83.3℅ (3)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答:弹簧测力计对细绳的拉力为2.4N;弹簧测力计拉力 做功的功率为2.4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信息的传递基础知识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信息的传递基础知识点一、内容综述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信息的传递基础知识点是初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光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文章开头需要总体描述这个主题的背景知识及后续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接触到信息传递的基础概念,包括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光的传播与反射原理等,这些知识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通信、广播、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增强物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层次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其核心定义、原理和应用场景等。
1. 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媒介,而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数字媒体等多种方式迅速扩散,形成全球化的信息交流网络。
这一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在各个领域如教育、商业、科技研发、医疗卫生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信息传递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知识的普及。
通过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等方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在商业领域,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企业能够把握市场动态,做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科技研发和医疗卫生领域,信息传递更是关乎技术创新、疾病防控等重大议题。
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等情况下,准确及时的信息传递能够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理解信息传递的基础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
2. 物理学在信息传递领域的应用物理学在信息传递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运行效率。
初中物理信息传递知识点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达第一节一 . 及互换机1.的构成:话筒:声信号变为变化的电流〔声信号变为电信号〕听筒:变化的电流变为声音〔电信号变为声信号〕2.的工作原理:(1)声音〔振动〕→话筒→变化的电流→听筒→振动〔声音〕(2)通话时,一方的话筒和另一方的听筒是串连的3.互换机(1〕为了提升线路的利用率而创建的(2〕用来实现两部之间的变换(3〕使用互换机,能够大幅度的减少线的数目4.“占线〞原由(1〕对方没有扣好〔 2〕对方正在通话〔 3〕互换机忙二 . 模拟通讯和数字通讯1.模拟信号:在话筒将声音变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次,振幅变化的状况跟声音的频次,振幅变化状况完整同样,模拟声音的“一举一动〞这类电流传达的信号叫模拟信号。
2.模拟通讯:使用模拟信号的通讯方式叫模拟通讯,比如:传统的市话通话,长途通话3.数字信号:用不一样符号的不一样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4.数字通讯:使用数字信号通讯的方式叫数字通讯,比如电子计算机是利用二进制码辨别信息和办理信息5.模拟通讯在加工,放大和传输过程中抗扰乱能力差,噪声大,失真大;而数字信号形式简单,抗扰乱能力强,噪声小,失真小。
6.互换机间的信息是靠数字信号传达,而与机之间的信息传达靠模拟信号,可是不论哪一种通讯都需要线第二节电磁波的大海一 . 电磁波的产生1.定义:假如在空间某处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这个电场就会产生磁场,假如这个磁场也随时间变化,那么它又会在空间产生新的电场,这个变化的电场,磁场其实不限制于空间某个地区,而是由远及近的流传出去,这样的流传就形成了电磁波,即导体中电流的快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2.电磁波性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能够在真空中流传,流传不需要介质c=3×108m/s ,电磁波的波长为λ,波速3. 电磁波流传的速度c=λ f ,此中 f 是电磁波的频次4.电磁波的波谱:γ射线, X 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二 .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发射:将要传输的电信号〔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的过程2.接收:天线将电磁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器〔收音机,电视机等〕将要传输的电信号拿出来并放大,最后还原成声音或图像过程3.“天线〞能够同时接收多种频次的电磁波,利用调谐器能够选出人们所需要的频次三.电磁波的应用1.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微波〕来加热食品2.雷达:(1〕定义: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地点的无线电设施(2〕工作原理:电磁波假如碰到尺寸显然大于波长的阻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原理,波长越短,流传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3.无线电波:(1〕电磁波顶用于播放,电视和挪动的频次为数值数百千赫兹至数百兆赫兹的那局部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2〕依据波长的不一样而有不一样流传特点:分为地波,天波,空间波三种(3〕激光:激光束平行度特别好,在流传很远的距离后还能保持必定的强度,制成激光测距雷达;激光束的亮度高,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能集中很大的能量,利用激光束切割物质,焊接金属,医学上称作“光刀〞第三节播放,电视和挪动通讯一.无线电播放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播放信号的发射由播放电台达成,无线电播放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达成(1〕发射:话筒把播音员的音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而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2〕接收:收音机天线接到电磁波,经过收音机的调谐器选出特定频次的信号,电子电路在把音频信号从中选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把音频电信号变换成声音(3〕注意:调谐器和调制器易错:调制器是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电磁波上的过程,而调谐器平常叫做选台,是在接收过程中。
初中物理《光现象》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4
专题三学习目标
(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专 题 三 问 题 1. 平面镜为什么会成像?
设计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家,都思考过这一问题,并想用实验测出光速.经过许多代科学家不 懈的努力,随着人们物理知识的丰富,解决了许多测量上的困难,才 测出了光速.再向学生介绍真空中的光速及在介质中的光速. 典型例题 3: 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评价要点
探究光的传播的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评价指标: 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 3)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2. 探究小孔成像的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评价指标: 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 3)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直条纹,然后在白纸上立放平面镜,与梳子有一定夹角,就可以清楚 的看见反射条纹。选定一束入射光线,用针沿这条光线扎上几个小孔, 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所走的路径。并用铅笔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作出法线,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再把白纸翻折一定角度, 观察能否在白纸上再次观察到反射光线。用手改变镜面的角度,重新 做几次,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成因; 4.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5.了解色散现象; 6.了解红外线的作用; 7.了解紫外线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室研究物理
初中物理《热和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功的方式和热传递的方式,引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生活动,检测反馈:在寒冷的冬天为使自己的身体暖和一些,请你 用不同的物理知识,写出两种能够使身体暖和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 由。 教师讲解:热量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物体在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的 同时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探究活动 2:做压缩空气点火的演示实验和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 演示实验
专题问 题设计
问题 1.那些物体有内能,为什么? 问题 2.物体的内能和它的温度有关系吗? 问题 3.你有那些方法可以增大一根铁丝的内能?
问题 4.你知道那些让物体内能减小的实例?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实验室 信息化资源:投影仪,电脑网络 常规资源:铁丝数根,乙醚,棉花团,压缩气体点火演示仪,锥形瓶, 橡皮管,气筒
主要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通过实验分析和类比方法认识抽象的分 子动理论;通过探究活动和表格信息观察,对比,分析比热容的概念, 通过讨论理解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种特性的应用;演示观察热机的工作
过程。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和认识层次: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 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 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 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 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2、理解层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 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改变,
(完整版)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机械效率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
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重点
难点:是对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的理解以及功率的计算
4
动能和势能
(1)影响几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考察的知识点共73个,具体分布如下: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四)电与磁(6个考点)
1
磁现象
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及其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磁场
各种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3
电生磁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实验探究;奥斯特实验的做法及其结论
4
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解释
5
磁生电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
电动机和发电机
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五)信息的传递(2个考点)
具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
难点:是重力的大小,区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是重力的方向,尤其是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要注意与压力和浮力方向比较。
略谈初中物理总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础上 , 创新复 习方法 , 应用 “ 问题 质疑——引趣——师生共 同思
考探究——解决 问题归纳概念规律—— 应用巩固知识 ”的五步 复习法 ,重现整合知识 , 固知识 , , 巩 形成知识 系统 , 从而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 的精神。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 在解决问题 中, 归纳复习概念 规律 , 着重弄懂 其含义 , 注意应用 中容易 出错 的地 方 , 此基 础 上 达 到 三会 。会 理 解 , 在 即理 解 概 念 规 律 的 确 切 含义和适用条件 , 以及 与相近概念 的区别与联系 ; 会举例 , 即能 够举 出恰 当的例子说 明物理现象 ; 会应用 , 即能应用所学知识解
路 ,教师把清楚简洁易懂 的思路和分析过程
板 书, 然后让学生 自己解决 。 简单问题 只解读
重点和关键 ,其余 问题全部 留给学生 自已解
决 , 师 随堂 检 查抓 落 实 。 样 既激 发 学生 的 教 这 学 习兴 趣 ,又 培养 动 手 动脑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取得 较 好 的 复 习效果 。 将 图1
力进一 步提高 , 从而加强知识 的联系 与综 合应用 , 拓展知识 , 防
止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如图 1 所示 ,在例题 : 当 P向左移动 “ 时, 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如何变化? 的教学 中 , ” 应用一题多解灵 活应 用知识 和解题 方法 , 到全 面复习 , 一反三 的训 练效果 。 达 举 在 复习中还可 以突出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 ,主要 是为了拓展思 路 , 知识灵 活应用 , 把 如在探究 了伏安法 测 电阻后 , 出问题 : 提 () 1 已知 定值 电阻 R 和 电流表 , 0 如何测 未知 电阻 ;2 已知 定值 () 电阻 和电压表 呢? 教师在学生设计 的实验 电路 中筛选 出操作 方便 , 条理清楚误差小的实验 电路让学生画在黑板上 , 并让学生 说明实验步骤 , 师生一起讨论 , 分析。再 如在探究 了测 电功率 的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精华)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电学公式的归纳与简析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
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下面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一、电学中各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比较表电路。
物理量规律(符号单位)串联电路。
I = I1 = I2 = … In(电流处处相等)U = U1 + U2 + … Un(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R = R1 + R2 + … Rn(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W = W1 + W2 + … Wn(总电能等于各部分电能之和)P = P1 + P2 + … Pn(总功率等于各部分功率之和)Q = Q1 + Q2 + … Qn(总电热等于各部分电热之和)并联电路。
I = I1 + I2 + … In(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U = U1 = U2 = … Un(支路两端电压相等)1/R = 1/R1 + 1/R2 + … 1/R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W1:W2 =P1:P2 =Q1:Q2 =I1:I2 =U1:U2 = 1:1(支路两端电压相等)W1:W2 =P1:P2 =Q1:Q2 =二、电学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电流:I/A串联电路:I = I1 = I2 = … In并联电路:I = I1 + I2 + … In电压:U/V串联电路:U = U1 + U2 + … Un并联电路:U = U1 = U2 = … Un电阻:R/Ω串联电路:R = R1 + R2 + … Rn并联电路:1/R = 1/R1 + 1/R2 + … 1/Rn电能:W/J串、并联电路:W = W1 + W2 + … Wn电功率:P/W串、并联电路:P = P1 + P2 + … Pn电热:Q/J串、并联电路:Q = Q1 + Q2 + … Qn以上是电学公式的归纳与简析,希望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学知识。
从“点”引出“线”,用“线”织成“网”
从“点”引出“线”,用“线”织成“网”作者:陈荣华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年第10期点”,就是知识点,这是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石.有些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把相关的知识点连起来就引出了“线”.探寻物理知识中的“线”,要多注重横向的联系,学会从不同角度把知识点归类.数条知识的“线”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知识的“网”.在物理中考复习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点这个“个体”,还要思考怎样用“个体”连成“线”,用“线”织成“网”;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学生有了这方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可以根据声、光、热、电、力分别整理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还可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一些综合题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从线性向网状发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一些实验、计算的综合题往往包含了许多知识点,做这些题有利于对知识的整合.在物理的考前复习中,大家不妨试着从“点、线、网”三个层次来整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以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下面我以“密度的测量”这个知识点为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注:这里所说的物体都比水的密度大)第一种,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即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宽、高,再算出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待测物体的密度.第二种,如果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这时就无法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需要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出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第二种,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线来测量.用调好零的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物体的重力,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来算出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出体积,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第三种,如果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出体积时,发现物体浮在水面上,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较长的针,将物体压入水面下,测出物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第四种,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线进行测量.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再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根据浮力等于重力减去视重,及阿基米德定律算出浮=G-浮排.算出排=(G-根据浸没知V排就是V,根据重力求出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第五种,如果这个物体会溶于水或和水反应,这时就不能用量筒和水来测出物体的体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适量的面粉(或细沙),先用量筒测出面粉(或细沙)的体积,注意使面粉(或细沙)的表面平整,再将物体埋入面粉(或细沙)中,使面粉(或细沙)的表面平整,测出总体积.再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第六种,用天平、烧杯、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个空烧杯的质量是千克,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千克,若用空瓶装金属块后为千克,再加满水时总质量为千克,这样也可以算出金属的密度-排水-排水-水,根据密度公式算出.第七种,用大量筒,小烧杯,水,线.在大量筒里放适量的水,体积为用线扣牢小心放进量筒中,总体积为再将小烧杯放到大量筒中,水和烧杯的体积为将物体放进烧杯中,这时的总体积为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知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等于水-得到质量为-V然后根据体积是-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第八种,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线,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安全浸没在水中的拉力F,用G-F算出浮,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算出排,根据G算出质量M,运用密度公式得到密度.这里就有许多“点”:如天平的使用,测质量;刻度尺的使用,测长、宽、高,算体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测浮力;还有许多“线”,如各种测密度的方法,通过这些“线”织成了密度这个知识的“网”.这里几种测密度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复习密度的知识以及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发现密度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且环环相扣,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物理知识的复习中,有许多这样的“点、线、网”,如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复习,第一层面我们可以复习实验原理、电路图画法、实物图的连接、电压表、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基本知识点;第二层面针对实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故障分析;第三层面按如下要求设计电路、写出电阻的表达式:①如果只有电压表(或电流表)和定值电阻如何完成实验;②如果只有电压表(或电流表)能否利用剩余器材完成实验,并对设计的电路作评价.这样的综合复习把电学中的多条知识线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