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1812序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2序曲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 导入(录音机)
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
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
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
j介绍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
j欣赏战斗主题
师:该主题有何特点?
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
k欣赏法军主题
师: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什么?有何作用?并根据音乐风格作出表演。
生:法国国歌《马赛曲》。法国军队的象征。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的样子。
l欣赏抒情主题
师:这一主题与我们曾欣赏的那首作品风格相似?有何作用?
生:与柴可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俄罗斯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m欣赏欢快主题
师:该主题有何特点?并根据音乐作表演。
生:音乐轻松、愉快并有舞蹈音乐的特点,体现俄军民乐观的精神。学生据音乐节奏跳起欢快舞蹈。
n 分别视唱呈示部4个主题。
(3)完整欣赏《1812年序曲》,出示作品结构示意图和1812年战争有关图片。
问题:j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k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是礼炮。
3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由你们自己来总结和评价。
学生甲: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学生乙: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
学生丙:我听到了和平的钟声,我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本课的的学习我们应能跟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事件中去。
了解基本常识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