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教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和意义》教学实录⼈教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48页教学⽬标:1、让学⽣初步了解分数产⽣的条件,背景和发展史。

2、让学⽣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归纳分数的意义,培养学⽣实际操作能⼒和抽象概括能⼒。

3、让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教学难点:突破⼀个整体的教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卷尺、⼩纸⽚。

教学⽅法:⼩组合作谈话法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成问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哪些问题?⽣1:分数是怎样产⽣的?⽣2: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都有⾃⼰的疑问,那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起来学习今天的知识。

(⼀)教学分数的产⽣1. 请两个学⽣⽤⽶尺测量⿊板的长,说⼀说,⽤“⽶”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整数表⽰?2. 在古代,⼈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课件出⽰课本第45页上⾯的插图,请学⽣说⼀说: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分数3. 在我们的⽇常⽣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整数表⽰的情况。

⽐如,课件出⽰课本第45页下⾯的插图。

请学⽣说⼀说这两个同学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4.师⼩结:像刚才在进⾏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了分数。

5.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并说说⾃⼰的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分数,使学⽣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产⽣的,从⽽提⾼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感受古⼈智慧的伟⼤,增长学⽣的知识,丰富数学的⽂化价值。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单位“1”1(1)课件出⽰41的含义吗?师:你能举例说明41⽣1:把⼀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份就表⽰这个苹果的4⽣2:……1,可能你们每⼈会有不同的表⽰⽅法。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数学内容,主要详细讲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分数描述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分类及运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切水果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切水果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数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的定义,通过举例说明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作用。

(2)讲解分数的分类,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3)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通过画图、计算器等方式展示分数的表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练习分数的分类,并能准确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分数的表示方法:画图、计算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一块披萨被分成8份,我吃了3份,可以说我吃了$\frac{3}{8}$的披萨。

(2)$\frac{1}{2}$:真分数;$\frac{3}{2}$:假分数;$\frac{5}{4}$:假分数;$2\frac{1}{3}$:带分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分数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理解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分数的概念。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逐步增强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课前谈话:猜球说分数刚刚我们说的这些都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分数的相关知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贴课题)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教学过程:一、(分数单位以及分数的产生)1、师: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一本书,陪伴我们渡过了近五年的数学课堂,它就是我们的(举起数学课本)用尺子量数学课本的长。

师:现在我们就以这根纸条为一个计量单位,用它来测量课本的长,你目测一下,课本有几个这样的计量单位呢?(放下课本,只拿纸条)2、(纸条比划量课本)师:我们来量一量。

师:你有什么发现?生:课本不足一个纸条的长。

(纸条比课本长。

)师:看来我们用(举起纸条)这个计量单位 -太大了。

引出对折。

现在就请同学们量一量。

请注意屏幕上给出的温馨提示。

3、小组活动并汇报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们用一根纸条量,发现太长了,我们把纸条对折量,一次不够,两次多了,于是我们把纸条再对折,用这样的一段量了三次。

师:(惊喜的口气)这是你创造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老师帮你标出来。

(图成红色)师:这个新的计量单位到底是多少呢?师:给大家也看一看,那你能用四分之一这个计量单位来描述课本的长度吗?生:四分之三。

师:你能完整的说一遍吗?生:(师引导,课本长度是纸条长度的)四分之三。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板书:( 4 4分之1 3 4分之3)师:通过对折两次,把纸条平均分成了四份,用这样的一份也就是四分之一来测量,课本的长度是3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2. 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能够简单地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2. 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使用方法。

3. 分数的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2. 发现分数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3. 将小数和整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新课,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地操作基本的分数相关知识。

二、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过程1. 什么是分数?让学生们自己举例子,引导他们了解分数的概念。

例如,一个苹果被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每份就是1/2,表示其中一份的数量。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多种表达方式,并解释各种方式的区别。

例如,1/2、2/4、4/8都是2份中的1份,但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

3. 分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即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份的数量就是这个分数。

并且要让学生知道用分数表示物品平分的情况。

三、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场景1. 分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们归纳分数的基本意义,即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这个分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打折、公路施工中的比例、分班等等。

2.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在商场购买打折的商品时,需要利用分数计算最终价格。

四、分数的基本运算1. 分数的加减乘除让学生们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公式,并让他们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熟悉这些公式的应用。

2. 分数的简化让学生们知道分数的简化方法,即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话题,让学生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基本运算法则,并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3)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吗?(结绳计数)请看大屏幕提问:你看到了那些信息,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分数?有的同学说分东西。

假如我这里有一个苹果,要分给两位同学,我该怎么分?每人又分的多少平均分1/2小结:正是像刚才在进行测量、分物甚至是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二、分数的意义1、接下来,谁能像老师刚才通过分苹果得到分数1/2那样来举例说明一个分数比如说: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2(2-3人)语言表达能力真强!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个分数,谁能举例说明它的含义?(2-3人)说的非常好!光说不练,可不行: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方式来说明1/4的含义?3人汇报(长方形、圆形、线段图)在以上举例说明1/4的含义的时候,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如果我把这里的一个变成多个,你还能举例说明1/4吗?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合作要求?(都清楚了吗,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展示作品3-4好,同学们,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发现?我们不仅可以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把这样多个或是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然后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那除了可以把一把香蕉、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结合生活实际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2-3人举例一个整体?刚才我们说可以把全班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当把一个班级看作一个整体时,你该怎么举例说明1/4的含义在这里除了1/4还有别的分数码?好了,说了这么多分数,你感觉什么是分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1、分数的产生:[分三小组进行](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比赛,老师这边有一把米尺,一个苹果,还有一道算式现在老师要把米尺给第一小组,把苹果给第二个小组,算式给第三、四个小组。

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第一小组:用米尺测量讲台桌的宽是多少米,能不能得到整数?第二小组: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得几个?能不能得到整数?第三、四小组:计算4÷8=?能不能得到整数?(2)各组汇报结果。

都不能得到整数。

(4分钟)师:是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分数就产生了。

(3)师: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上面的插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远古人类用绳子测量物体时得不到整数。

师:是啊,其实很早的时候人们在进行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得到整数的问题。

这时就有了使用分数的需要。

(4)师: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两位同学在分东西的时候也遇到了问题,你能帮课本60页下插图中的两位同学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都是用分数表示的。

)(5)师:是啊,当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课件出示)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

(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6)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出示: ) 师:其实这四幅图,都表示分数41,古埃及人、古中国人、古印度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

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41。

我们现在学习的分数是在历史长河中演变的最终结果。

在三、四年级时大家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3分钟)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理解1/4师: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课前就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正方形、4支笔、8颗糖。

第2课时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案)

第2课时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案)

第2课时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案)【教学内容】第2课时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使用范围。

2. 学会将物品按分数进行平分,了解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分数的平分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互动,介绍本课新知识。

2. 通过“天平称物”活动引出分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的产生背景和应用。

Step2. 分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4-5人,教师向每组提供同一种物品,如红豆、铅笔、小球、盐等。

2. 每组对物品进行平分,先将物品分成2份,再将2份分成4份,最后将4份分成8份。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

3. 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平分结果。

Step3. 归纳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 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互动,引出分数的概念。

2. 分数可以用分子和分母两个数来表示,分子表示平分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如分数1/4,分子为1,分母为4。

3. 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划分比萨饼、水果、游泳比赛的成绩等,来认识分数和解决分数问题。

Step4. 分数的四则运算1. 加法:同分母两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异分母两数相加,通分后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2. 减法:同分母两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两数相减,通分后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3. 乘法: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4. 除法:两个分数相除,转化为乘以一个倒数的形式,即分子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分母乘以第二个分数。

Step5. 练习1.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进行商业问题求解。

Step6. 小结本课,我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平分和四则运算等内容。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与意义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案)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案)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地解释分数的含义、产生的过程及其应用。

2. 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与常见的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的转换。

3. 学会分数的化简与比较大小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点:1.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及其基本含义。

2. 分数的化简、比较结构与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转换及其实际应用。

2. 如何将分数与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例。

2. 课堂小组活动。

3. 独立思考与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学生假设班级同学有四名男生、六名女生,分别用数值表示他们的数量,并让他们将这两个数值相除,讨论讨论分数的概念。

(2)教师介绍分数的含义,阐释分数的产生过程,例如:我吃掉了一块巧克力棒中两个小方块,这时,我们可以把这个情况表示为 2/10 或 1/5。

这就是分数。

2. 基础知识的讲解:(1)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等基本概念的介绍。

(2)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3. 上机操作:(1)学生通过分数比较练习,在计算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使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小结: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分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分数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

学生还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如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与分数有关的练习题。

2. 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到分数知识中。

例如:根据某家庭的每月收入和支出,计算其支出的占比是多少?3. 思考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且将其详细表达出来。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如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并且了解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含义。

涉及到分数的操作,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例子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我们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数比较练习或其他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生成问题老师板书:1。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可以用1来表示。

学生举例。

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

(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生:不一样。

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说得真好! 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揭示单位“1”课件出示3个苹果,能看做“1”吗?那么分别说一说6个、12个苹果分别表示几?为什么?生:2个“1”就是2。

3个“1”就是3。

师:说得真好!如果有5个这样的“1”呢?8个这样的“1”呢?10个这样的“1”呢?一句话,有几个这样的“1”——生:(齐)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这样看来,在这里,3个苹果所看做的“1”,其实不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生点头以示赞同)正因为如此,数学上,我们就把这样的“1”又叫单位“1”。

(补充板书:单位)师:说得真好!可别小看这样的单位“1”,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将从这里开始。

3、沟通“1”、整数、分数的联系把1个月饼看做单位“1”,那么,下面这些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课件分别出示5个、3个、1个月饼)师最后出示3/4个月饼。

师:奇怪,同样都是月饼,为什么刚才大家都用整数来表示,而现在却选择了分数?生:因为刚才不止1个月饼,所以用整数来表示。

现在还不满1个月饼,只能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和产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分数的意义和产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分数的意义和产生”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小学张晓明评析: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小学白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教具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结合旧知,引入新知。

师: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生:每人分2个师: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生:每人分1个师:有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生:0.5生:二分之一师:说的真好,当我们在分物品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时,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研究分数了,(出示主题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分数。

(课件课题)二、探索新知。

1、在一个图形中表示¼(1)在出示¼,你会读吗?这里的4、1、中间的横线分别是什么?生:4表示分母,1表示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分数线。

师:看来大家都认识它。

师:你能在正方形中表示出¼吗?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一份。

师:那没有涂色的是多少呢?生:¾师:一个圆形里呢?一条线段中呢?(学生以此回答)师:为什么图形不一样都能表示¼呢?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2)小结: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

2、在多个图形中表示¼师:一个物体我们能表示出四分之一,现在有4个月饼,你还能表示出四分之一吗?生:能,把4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¼。

师:老师明白了,其实你们是想把四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这个月饼就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用四分之一表示。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

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

老师知道了。

这样分。

(操作课件分饼)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么?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

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生:12,24,57……(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折一折,或画一画)(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4)概括总结: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课程名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年级:小学科目:数学知识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与意义2. 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数的应用以及意义3. 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与意义2. 分数的应用与意义教学难点:1. 分数的四则运算2. 分数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教学准备:1. 教师备好课件、黑板、白板、笔、纸、尺子、橡皮等2. 学生准备好笔、纸、教科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引入问题:我们平时吃东西、购物、制作物品等还用到过什么呢?3. 让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想一想,这个“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二、呈现1. 阐述分数的概念,介绍分子和分母的含义2. 告诉学生分数的作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通过分数的形式和图形表现分数的意义三、引导1. 带领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数的应用2. 提问,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何使用分数,使用分数有哪些好处?3. 带领学生通过给定的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1. 让学生做练习题,回顾分数的应用和四则运算2. 以组内形式进行比赛,每组根据题目计算并回答。

五、作业1. 课后,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2. 布置作业:继续通过实例应用分数,并练习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真实的作用以及意义,逐步精进到分数的四则运算。

这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例如,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如切开1个大蛋糕、把一条布料分成若干条,或把一瓶可乐平均地分给多少个人等等。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认知什么是分数,为进一步的学习铺好基础。

二、呈现在呈现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结构,即分母与分子。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

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任务二:1、任务呈现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获奖 (1)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获奖 (1)

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涂色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探索知识。

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21、42、31)师:这些数字是什么数?谁来读一读。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即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 探索分数的产生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早在古代,人们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

比如,他们采用结绳法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发现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在分物或计算时也经常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21)个。

(师示意学生举手回答)谁能用算式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来看,这里的结果也不是整数是分数。

说明在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课件)例如,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41)张饼(师示意学生举手回答)。

三、探索分数的意义1.师:(课件)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到41张饼。

也就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1)份,每份是这张饼的(41)。

其中,把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饼的(41),就是41的含义。

(师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师:这里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平均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在同学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同学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受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技能。

3、利用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技能,培育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技能。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假设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依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忐忑不安( )百里挑一( )万无一失( )1、请一个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状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安排一些东西,也经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

比如两个小伙伴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同学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肯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优秀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优秀教学实录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回忆旧知,了解分数的产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测量的吗?瞧!播放视频,话外音:古时候我们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来测量石头的棱长,把每两个结之间的长度看作一个长度单位。

师:咱们一块儿来数一数这块石头的棱长有几个单位呢?师生一起数:一个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

播放视频,话外音:剩下的不足一个长度单位,还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

师:是呀!在测量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呢!请看,(PPT)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你来说。

生:1÷2。

师:对吗?生:对。

师:那这个算式的结果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生:不能。

师:每人能分到这个苹果的---生齐说:二分之一。

师: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数呢?生:分数。

师: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分数就产生了。

(板书:分数的产生)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一)操作:回忆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师:三年级时咱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

瞧!(PPT)还认识它吗?读一读。

生齐读:四分之一。

师:那你还记得四分之一的含义吗?别着急,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这样的学具袋,里面有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和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可以折一折、画一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四分之一。

开始吧!师:好,坐端正。

同学们都特别棒,我收集了几幅作品,下面请小作者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我们来看第一个正方形,这个小作者是?好,你来介绍。

生1:我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一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的(出2幅图),可以吗?师:这个“圆”的小作者是?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一。

师:嗯!画得特别漂亮。

第三幅作品?生3:我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师小结:这三位同学不仅表示出了这些物体的四分之一,还能清楚地说出四分之一的含义,真棒!掌声送给他们。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分数教具(如水果、饼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切水果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水果数量。

2. 讲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通过切水果的例子,介绍分数的产生背景,解释分数的意义。

3.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以黑板演示和PPT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分数的读写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分数读写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华有5个苹果,他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用分数表示。

2. 答案:(1)$\frac{1}{4}$读作“四分之一”,$\frac{3}{5}$读作“五分之三”,$\frac{7}{8}$读作“八分之七”。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frac{5}{3}$个苹果。

(3)$\frac{2}{7}$+$\frac{3}{7}$=$\frac{5}{7}$,$\frac{5}{6}$$\frac{1}{6}$=$\frac{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
1、分数的产生:[分三小组进行]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比赛,老师这边有一把米尺,一个苹果,还有一道算式现在老师要把米尺给第一小组,把苹果给第二个小组,算式给第三、四个小组。

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
第一小组:用米尺测量讲台桌的宽是多少米,能不能得到整数?
第二小组: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得几个?能不能得到整数?
第三、四小组:计算4÷8=?能不能得到整数?
(2)各组汇报结果。

都不能得到整数。

(4分钟)
师:是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分数就产生了。

(3)师: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上面的插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远古人类用绳子测量物体时得不到整数。

师:是啊,其实很早的时候人们在进行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得到整数的问题。

这时就有了使用分数的需要。

(4)师: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两位同学在分东西的时候也遇到了问题,你能帮课本60页下插图中的两位同学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都是用分数表示的。


(5)师:是啊,当我们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课件出示)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

(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6)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出示: ) 师:其实这四幅图,都表示分数41,古埃及人、古中国人、古印度人用了不同
的表示方法。

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41。

我们现在学习的分数是在历史长河中演变的最终结果。

在三、四年级时大家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进一步来探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3分钟)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1/4
师: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课前就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正方形、4支笔、8颗糖。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这些东西,进行小组合作。

现在我们以1/4为例,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的办法表示出正方形、4支笔、8颗糖的1/4。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师:分好的同学就与同组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你的1/4是怎么得到的?你所分出来的1/4的含义是什么?
1 4 1 4
组1:我们选的是正方形。

我们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组2:我们选的是4支笔。

把4只笔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这些笔的1/4。

组3:我们选的是8颗糖。

把8个糖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8个糖的1/4。

(8分钟)
3、建立单位“1”的概念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分的这3幅图,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表示了各自的1/4。

师:也就是说(虽然每一份的数量不同,但是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师:为什么数量不同但是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师:被分的东西一样吗?
生2: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每一份也不一样。

(一个整体,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对了,大家都发现因为被分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些物体。

像这样的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

(板书“整体”)我们把这所有的一切实物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表示为四分之一。

学生多说几遍。

(板书单位“1”)
师: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
师:想一想,除了上面三个例子中的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外,还有哪些事物
可以看作单位“1”的?
生:班级等等…
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单位“1”的具体例子。

那就是说,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单位“1”来进行平均分。

(7分钟)看课件
(3)联系生活,感知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四分之一,那么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4份呢?(师一次板书不同的分数)
生:1\4 2\4 3\4 4\4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得到了四分之几的分数。

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呢?平均分成8份呢?会得到哪些分数呢?(学生说教师板书出几组分数)
我们可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6份、8份、甚至100份,也就是说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平均分成多少份,我们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若干份。

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分数的意义。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分数的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完成分数意义的板书)其实,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师(ppt)出示分数的含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老师随便说几个分数,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含义。

师:1\5 3\7 4\5 3\8
生说
(7分钟)
4、教学分数的单位
(1)师:为了巩固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闯关”。

第一关打开课本62页,我们来看做一做。

[指名回答]
生: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1\2
生: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2\3
师:那其中的一份该如何表示?
(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其中的一份如何表示,从而引出分数单位的含义、课件出示分数单位的含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钟)
(3)老师说一些分数,学生抢答分数单位。

师:顺利通过第一关,我们来看第二关[课件出示]。

老师这边有一些分数,请同学们抢答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师:第三关[课件出示]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4、师:我们顺利闯过三关,请同学们拿出课堂作业本,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课件出示要求:
(1)每人在本子上写出一个分数并说出它的分数单位。

(2)读出你写的分数。

(3)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说出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抽3-4人展示]
[板书、引导总结]
2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3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8分钟)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但知道了分数的产生,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下面,我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相信大家一定有出色的表现。

出示练习题(PPT)
1、成语中找分数。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你能从中找到分数吗?
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师:其实不仅仅在成语中能找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其他各门学科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散发着它巨大的魅力。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谁想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5分钟)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一个物体四份 1/4 2/4 3/4 4/4
一个整体六份 1/6 2/6 3/6 4/6 5/6 6/6 一些物体八份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3……….分子……………表示的分数
——……..分数线…………平均分
5………分母……………..平均分的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