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秦始皇游会稽

合集下载

鸿门宴

鸿门宴

项羽和范增都想杀掉刘邦,他们的 出发点有何不同?
• 项羽——冒犯威严 • 范增——政治对手 • 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矛盾焦点——争王夺权
文言知识梳理
• 善:a v,交好 • 夜:n作状,连夜 • 义:n v,讲信义,合乎 道义 • 语:n v,告诉 • 距:通“拒”,把守 • 内:通“纳”,接纳 • 活:v使动,使…活下来
项羽与刘邦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
大丈夫当如此也!”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 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 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 、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 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 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 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 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 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李陵之祸)。出狱 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 91年前后完成《史记》,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秦汉大事记
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会稽)、刘邦(沛县)响应。 前208年12月陈涉死。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 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11月项羽渡河,12月终以5万楚 兵在巨鹿大破秦军40余万,章邯投降。 前206年10月秦子婴在咸阳投降刘邦。12月刘、项会于鸿门。4 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联兵56 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荣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 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

会稽刻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会稽刻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会稽刻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会稽刻石”是秦始皇巡游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

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

会稽刻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会稽刻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会稽刻石文言文原文会稽刻石作者:李斯皇帝休烈(1),平一宇内,德惠攸长(2)。

卅有七年(3),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4),黔首斋庄(5)。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6)。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7),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8),贪戾慠猛(9),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10)。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11),行为辟方(12)。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13),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之中(14),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15),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16),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17),杀之无罪,男秉义程(18)。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19)。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20),莫不顺令。

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21)。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李斯会稽刻石文言文注释(1)休烈:盛美的事业。

(2)攸:原作“修”,据严可均辑校《全秦文》卷一所收申屠駉重刻会稽碑拓本改。

“攸”在此作语助。

(3)卅:原作“三十”,据严辑《全秦文》会稽碑拓本改。

(4)省(xǐng):明白。

(5)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

斋:肃敬。

(6)道:原作“首”,据严辑《全秦文》会稽碑拓本改。

高明:指秦始皇的所作所为。

(7)刑名:本指形(事实)和名(名称)。

秦始皇南巡会稽

秦始皇南巡会稽

秦始皇南巡会稽秦始皇于二十五年大兴兵甲,命大将王翦遂定荆江南之地,降越君,置会稽郡。

用钢烈威猛血腥手段统一全国,然而由于古越国民风强悍,山居部族人民血气刚烈,又传东南王者之气浩浩,使秦始皇对会稽之地有所顾虑,于是于秦历三十七(公元前210)年南巡会稽。

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左丞相从,右丞相去疾守。

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行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秦德"史记所叙述的秦始皇从江西(湖南)九嶷山祭祀虞舜后,乘船沿长江到江苏丹阳上岸,一路直奔到故钱塘县浙江江岸。

这里的浙江(钱塘江)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浙江篇》云:"浙江又东迳馀杭故县南,新县北,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

那这个"馀杭故县南,新县北,"在什么位置呢?按水经注叙述,"浙江(钱塘江)迳县左,合馀杭大溪。

江北即临安县界"。

是指现在六和塔钱江第一大桥上游的钱塘江湾南折处,这里有个闸口,闸口上面即是余杭大溪。

史记表述的"临浙江,水波恶"就是秦始皇一行到达浙江江岸(钱塘江)正巧遭遇天文大潮,为避汹涌大潮之威只有往上游西行百二十里。

西行之路从今杭州宝石山麓向西沿武林山(现西湖群山)一线绕行,南折至凤凰山麓的柳浦再西行从狭中渡。

这里的狭中渡是指钱江大潮的潮汐临界分水线,在今桐庐境内,钱江大潮的影响到此为止。

这里江面狭窄,水势平缓,秦始皇在大自然面前退避三舍,也属无奈。

秦始皇南巡队伍在渡过浙江(钱塘江)后,已经是正月甲戍到达大越。

《越绝书》卷八记载:"政更号为秦始皇帝,以其三十七年东游之会稽,道途牛渚,奏东安、东安,今富春。

丹阳,溧阳,鄣故,余杭轲亭南。

东奏槿头,道途诸暨,大越。

以正月甲戍到达大越,留舍都亭。

取钱塘浙江"岑石cén shí"。

((1).高锐的山石。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 翻译 内容分析 作文素材)资料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 翻译 内容分析 作文素材)资料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 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 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 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 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 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 江,梁与籍俱观。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 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 皆已惮籍矣。
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试赏析下这首歌。
赏析:虞姬之歌,文字极为浅易,,但是却充满了真情。“汉兵已略地,四方楚 歌声。”是叙说形势,看似平常得很,——这是设计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 奇峰突起,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对“虞兮虞兮奈若何”态度鲜明、立 场坚定的回答。从字面看这是对偶,“大王”对“贱妾”,“意气尽”对“何聊生 样的组织对偶,实际是旗帜鲜明地将自身与项羽的生死联在了一起。 “大王意气 尽,贱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时,我紧随大王,大王现在失败了,我也绝不能苟活, 更不能落人敌手。文字虽然平易,却闪出爱的晶莹。这首歌的动人,还在于唱歌 之后。虞姬的歌是回答项羽的问,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个问号。 “贱妾何聊 生”是回答,又是反问,其实态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更是设问, 让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问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后,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 以心爱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诗的句号。后来,有了传说:有一种美丽的 花,那花鲜红鲜红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丽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丽,虞姬的 歌停了,在使用电脑的今天,仍有声音。《垓下歌》与美丽的虞姬之歌,是关于 爱情与生命的最严肃的歌,所以读《垓下歌》不可不读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 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将存将无时唱出来的,所以读这两首歌不可不读其前后背景 ——背景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说明了这一点,这首歌,如果没有 前后的背景是看不出来什么的。

2023年《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年《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年《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激趣导入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

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作者、背景简介1、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__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2秦始皇游会稽.详解

2秦始皇游会稽.详解

慈溪这个县名是因袭了辖区 内的一条小溪的名称,这里面还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汉代有个 出名的孝子叫董黯,是董仲舒的 六世孙,字叔达。有一年,董黯 的母亲生了病,特别想喝大隐溪 的溪水。但大隐溪在城西10余里 处,无法每天去汲取。董黯为了 满足母亲的愿望,就在大隐溪旁 建了一所房子,把母亲安顿在那 里,天天打溪水给母亲喝。在他 的精心护理下,母亲的病不久就 痊愈了。
秦始皇(前259~前210)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 之子,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 的开国皇帝。 13岁即王位, 39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 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 楚、燕、赵、齐六国,终于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朝,定都咸阳。前210年, 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
天工大佛开凿于隋代,竣 工于初唐,历经石工三代凿成, 高20.8米,两耳可通人,为浙江四 大石佛之一。佛像宽颐广额, 法相敦厚慈祥,面部丰满圆润, 仪态文静端庄,是江南古石刻 艺术珍品,与国内众多半圆雕、 浮雕石佛不同,此佛为圆雕佛 像,佛背与佛龛不相缀连,具 有超拔的文化价值。佛前拜台 长23米,宽21米,高1.2米,刻 有佛教字符及“六字直言”。 四周石栏外雕有48尊佛像。石 佛四周水池,系古代采石遗留 之废石,被湮没数百年,一九 九五年夏开掘水池,使这一独 特石宕景观重现于世。
秦始皇曾经来过浙江。他在巡游浙江的途中到会稽 山(位于今绍兴市)拜祭了大禹陵,同时为了宣扬自己 统一中国的功德,命令丞相李斯在石头上刻字以记载自 己的丰功伟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刻石”。 秦始皇在返回途中路过会稽郡时,和李斯等人商量, 为了方便管理,对当时浙江东部属于会稽郡管辖的地方 进行区域划分,设立了县,并根据这些地方的地理特点 进行了命名。这些地方包括山阴、诸暨、上虞及余姚等 十几个县,很多地名至今还在使用。

辽宁三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辽宁三年级人与自然教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1、大禹治水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教学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2、秦始皇游会稽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活动。

(1)你到过绍兴吗?(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3 《鸿门宴》第2课时

【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3 《鸿门宴》第2课时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6.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3.B
14.(1)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项梁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一般(奇特、与众不同)。
(2)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座位上。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刘邦)所俘虏。”
C.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D.谥,古代王侯将相、贵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奖性质的称号叫谥号。
8.下列对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攻击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6.B
7.D

过骊山作 杜牧翻译

过骊山作 杜牧翻译

过骊山作(杜牧)这首七言古诗可能与《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作于同时,即诗人在洛阳登进士第后赴长安制策登科途中,即文宗大和二年(828)春。

骊山,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墓在此,由洛阳至长安必经过这里。

此诗借古讽今,以秦始皇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告诫当今统治者且莫暴殄百姓,否则将落个身死名灭、棺材犹被火烧的下场。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东游,还过彭城(今江苏徐州),斋戒祷祠,欲出周鼎于泗水,使千人浸水找寻,未获。

又据《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度浙江,项梁与项籍(羽)俱观,项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又据《史记·汉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做亭长时曾在咸阳路旁纵观秦始皇帝,喟然叹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引颈,伸长脖子看。

此两句意为:秦始皇东游时曾想获得周鼎(喻不可一世),刘邦、项羽都引颈望他的车驾(意欲取而代之)。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这两句是说: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确实经过一番艰辛;但不料却落到道旁穷百姓(指刘项)手里(他不过是为他人辛勤)。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黔首,指黎民百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称百姓为“黔首”。

函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是秦都咸阳东面的重要关口。

独夫,指暴君秦始皇。

这两句说:(焚书坑儒)推行愚民政策,然而民未被愚,自己却成了蠢人;千里函关想防御敌人,却成了囚禁独夫的牢墙。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汉书·刘向传》载:秦始皇葬于骊山,后来有牧童牧羊,羊跑入墓道,牧童执火把寻找,失火烧了棺椁。

九泉,地下墓穴。

这两句意为:牧童执火入穴,棺椁被烧成灰烬而其尸尚未枯槁(意为其死未久,言其国灭身死之速)。

这首诗与杜牧著名的《阿房宫赋》系同一主旨:意在抨击暴政。

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语文必修三《过秦论》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语文必修三《过秦论》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语文必修三过秦论原文语文必修三《过秦论》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过秦论》这篇课文选自贾谊的《过秦论上》,是我国古代文坛上著名的一篇赋体散文。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三《过秦论》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两个问题提出来探讨:一是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二是学习本文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关于本文主旨,争论的焦点在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理解。

传统的解释是;秦始皇仁义不施因而使秦攻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

也就是说,秦攻天下时行仁政,因而“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但秦在统一天下,“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之后,不施仁政,因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顷刻覆亡。

但是,有人不同意,认为这样理解,把仁义决定攻天下和守天下,夸大了仁义的作用。

“仁义不施”只是针对守天下,并不包括攻天下。

攻和守面临两种不同的形势,方略也就不同。

《过秦论》共有三篇,理解《过秦论》上篇的中心论点,必须结合中篇和下篇的有关论述,因三篇是一个整体,观点一致,只是有所侧重。

中篇有语:“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中篇重点分析:天下百姓归顺于秦,始皇和二世不施仁义,而是施行严刑峻法,导致秦的灭亡,从而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

而下篇则指出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自身,是因“本未并失,故不能长”。

由此可见“攻天下”当以诈力和武力为主,而“守天下”则必须实行仁义。

秦所以亡是用攻天下的办法守天下。

《教师教学用书》采用了这一说法:“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

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

‘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

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全程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2、全班齐读《垓下歌》《大风歌》。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曾经无限风光,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此时面对滔滔吴江水却是“奈若何”,只能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从容自刎,何等的壮烈!刘邦出身市井最终却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

古人说: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为最。

反复咏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三大精华之一——鸿门宴。

二、介绍历史背景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

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涛遍及中原。

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东,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

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

不久,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代楚将”的项梁,为了招纳人马和形成旗号,采纳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率南路军先于项羽人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毋内诸侯’’。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苏教版《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内容分析+作文素材)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 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 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项。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 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 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 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项 羽最得意之战,
❖ 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 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 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 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 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 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 容有何联系?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 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 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 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 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 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
大惊曰:“汉皆已得
羽大惊失色地说:“汉 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楚乎?是何楚人之多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
也!”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有美人名虞,

始皇出游

始皇出游

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
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
海求神药,数岁 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 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
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
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遂并海西。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 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 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秦始皇为何如此追求长生不老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可是却有人在石头上刻下“始皇 帝死而地分”。原来有人预言秦始皇死后他的所征得的土地将被 瓜分。秦始皇就想求得长生不老药,在第二年出京巡游,炫耀自己的 丰功伟绩。课文选文就是由此开始的。
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
(译文)始皇帝出游。走到云梦,遥望九疑山,祭祀虞舜山。 在江下,观察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到钱唐。在浙江, 水波恶,于是往西一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盒,祭祀大禹, 希望在南海,而树立石刻颂秦德。返回经过吴,从江乘渡。 并且海上,北到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几年不能得 到,花费多,恐怕谴责,于是假装说:“蓬莱药可以得到, 但经常是大鲨鱼鱼的痛苦,所以不到,请善射一起,看见就 用连弩射他。“秦始皇梦见与海神交战,像人的样子。询问 占梦博士,说:“水是不能见,用大鱼蛟龙为等候。现在上 祈祷防备谨慎,而有了这个恶神,当除去,而对神可以达 到。”于是命令入海的带着捕大鱼准备,而从用连弩等大鱼 出射的。从琅邪山往北到荣成山,不见。到之罘,出现大鱼, 射杀一个鱼。于是同时海西。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秦始皇游会稽》课件

《秦始皇游会稽》课件
严谨的叙事结构
作品采用了严谨的叙事结构,情节安排紧凑,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故事的脉络和主题。
细节描写与整体构思的统一
作者在作品中注重细节描写,同时又注重整体构思的统一,使作品在细节与整 体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06
《秦始皇游会稽》的影响 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历史文化传承
该作品作为秦始皇时期的历史见 证,为后人了解秦朝历史文化提
会稽的人文气息
介绍会稽的历史文化、风 土人情等,展现其人文底 蕴和魅力。
会稽的战略地位
强调会稽在古代中国的重 要战略地位,以及其在历 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秦始皇与会稽的关系
秦始皇对会稽的重视
秦始皇对会稽的影响
通过描述秦始皇巡视会稽的背景和目 的,展现其对会稽地区的重视和关注 。
分析秦始皇巡视会稽对当地历史、文 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在当时和 后世的评价和影响。
供了重要资料。
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 世的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推动了旅游业的 发展。
当代的评价
历史价值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 研究秦朝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艺术价值
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 格和手法,被视为中国艺术的瑰
THANKS
感谢观看
为质子。
继位与统一六国
秦始皇在年幼时继位,后通过 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统一六
国,建立秦朝。
统治时期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 列改革和措施,如推行法家思 想、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死亡与后事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其陵 墓规模宏大,被誉为世界第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始皇游会稽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有关秦始皇游会稽的故事,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解的兴趣。

2、通过了解秦始皇在会稽设县这件事情让学生简单知道郡县制。

3、通过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让学生认识到许多地名都有其来源,并对家乡各个地名来源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秦始皇游会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让学生认识到许多地名都有其来源。

一、导入
1、游绍兴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绍兴吗?
(如果有,让学生说说,接着说:现在让我们跟着这位同学的介绍一起去绍兴游一游吧!)
(如果没有,就直接说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去绍兴游一游)
图片出示:师做简要介绍
1、水乡风情: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粉墙黛瓦是绍兴的建筑特色,游走期间犹如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

2、乌篷船为用脚划动的黑棚木船,是绍兴地区特有的。

3、兰亭:传说中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集《兰亭序》
4、沈园:宋代大诗人陆游和唐婉重聚之地,历来被誉为爱情之园。

5、会稽山:绍兴有座会稽山,那里千岩竞秀,玉溪浅流,构成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卷。

众多文人学士泛舟若耶溪,轻步会稽山,留下许多丽词佳句,给人们留下人文和美景相融的记忆。

(定格)
2、绍兴的会稽山是如此美丽,古代的一位大人物也来这儿游玩过呢,他就是——出示图片:秦始皇(同时出示课题)
3、师:孩子们,你们对秦始皇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简单介绍,师根据学生说的出示相关词条
介绍资料: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不出示师口头介绍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被誉为“千古一帝”。

(师小结: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对秦始皇有这么多的了解)
4、师:同学们秦始皇来咱们会稽山,他做过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本第4面的内容,找一找,待会儿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

二、理解故事内容。

1、生自由读文,了解故事。

2、指名生说,师相机补充。

(1)学生回答秦始皇到会稽山,拜祭了大禹陵。

师:你猜,他为什么独独拜祭了大禹陵呢?(出示图片:大禹陵)
预设学生会说: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劳是大英雄。

师:哇,你说得太棒了,连皇帝的心思都能猜到。

秦始皇就是这么想的,他也很尊崇大禹,自秦始皇祭拜大禹后,祭禹成为了日后帝皇必做的仪式,流传至今,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左右。

(出示相关图片)这是2014年正在举行的祭禹大典的盛况。

过渡:秦始皇在会稽山还做了什么呢?
(2)学生回答命令丞相李斯在石头上刻字。

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刻石”。

(出示课件)
上面刻的是当时的文字——小篆,会稽刻石历来被视为书法圣品。

这些石头上面的刻字,我们不认识,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书上介绍的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秦始皇的资料来推测一下。

上面都写了什么啊?(生答:秦始皇的的丰功伟绩)
都有哪些丰功伟绩呢?(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回答:秦始皇在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统一了文字(在此之前的文字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大家交流很不方便)货币和度量衡,等)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咱们班的孩子们可真会学习,就这样把这么难懂的会稽刻石的内容都搞懂了!
(3)出此之外,秦始皇还在巡游途中做了什么事呢?(生回答)
师:文中提到秦始皇和李斯等大臣对浙江东部属于会稽郡管辖的地方进行划分并命名,其实啊,这就是郡县制的实际应用。

3、师:那什么是郡县制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那么大,全靠皇帝一个管理肯定不行。

所以秦始皇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这么大的领土划分为40多个郡,一个郡还是太大了,他又把郡划分为好几个县作为下级行政机构,并且和大臣们商量着给这些地方命名。

这就是郡县制,建立郡县制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控制。

三、了解地方名的来源
1、师:在秦始皇游会稽山的时候,他将现在的绍兴地区命名为会稽郡,那会稽郡这个地名是怎样变成绍兴的呢?谁知道?
2、指名生说,师相机补充:
先秦时期,於越民族在这定居,秦始皇将其命名为会稽郡。

隋炀帝的时候,将这儿改名为越州。

南宋的高宗皇帝来到越州的时候,将自己的年号改为绍兴,又升越州为绍兴府,从那以后这块地区就叫绍兴,地名沿用至今。

小结: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绍兴地名来源于皇帝的年号。

3、同学们,秦始皇在游会稽的时候将自己的郡县制具体实施了,给很多地方命名,有些地名沿用至今,而有些地名则产生了变化,可见各个地名都有自己的来源。

老师知道,我们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自己家乡的地名来源,现在请大家先在组内交流一下,待会儿咱们全班交流一下。

开始吧!
4、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5、班级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发言展示(可以有图片)(2个,以舟山为主,2、3个外地学生)(同学们刚才交流地真是热火朝天,谁能上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如果有东极的学生介绍:同学们东极的地名就来源与地理位置,同样来源与地理位置的还有吗?找2、3个)
(讲“沈家门”这个地名是来源于传说故事的,让同样是传说故事的学生讲一讲,找1、2个)
(是啊,每个地名的来源各有不同,同学们讲得真是太有趣了,没有上来交流的同学,课后在班级中跟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6、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你有了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跟大家分享下。

(学生说)
师评价:我们三(1)班的同学可真会学习、会思考,应老师希望大家能将自己的收获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想要知道的自己去找找答案,将课堂上学的,延伸到课堂外。

四、拓展活动(机动)
师:还有一点点时间,老师带你们去现代化的绍兴走走!(图片介绍)
1、鲁迅故里:绍兴的名片,中国著名大文豪的家乡
2、城市广场:绍兴的市中心,那里非常地繁华。

3、现代化的城市,便利的交通,现在的绍兴变得更美了!
师:绍兴很美,我们的家乡也很吸引人,请大家在课后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让你们的鲍老师在有空的时候让大家展示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