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
答习题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文的注释、翻译和简答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文知识。
古文注释和翻译
1. 课文注释:提供对每篇古文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句意等的注释。
课文注释:提供对每篇古文课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和句意等的注释。
2. 课文翻译:提供每篇古文课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含义。
课文翻译:提供每篇古文课文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含义。
简答题
本部分包含一些简答题,旨在帮助学生检验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选择题:包括对古文中字词的选项和对古文背景知识的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对古文中字词的选项和对古文背景知识的选择题。
2. 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字词。
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古文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字词。
3. 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古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并解释其
含义和作用。
解析题:要求学生分析古文中的某个句子或段落,并
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4. 综合题:要求学生结合多个古文段落进行分析、推理或评价。
综合题:要求学生结合多个古文段落进行分析、推理或评价。
如何使用本文档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文档:
1. 阅读古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结构。
2. 参考注释部分,查阅对应课文的注释,帮助理解生词、句子
意义等。
3. 阅读课文翻译,理解古文的意义和含义。
4. 尝试完成简答题,检验对古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使用本文档的不同部分,以提高研究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编(翻译+解答)

第一单元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 孙权劝学①(字注)《资治通鉴》预习◎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意思吗?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文。
参考注释,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原文呈现】初,权谓吕蒙②曰:“卿③今当涂④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⑤以军中多务⑥。
权曰:“孤⑦岂欲卿治经⑧为博士⑨邪⑩!但⑪当涉猎⑫,见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⑭鲁肃过⑮寻阳⑯,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⑰才略⑱,非复⑲吴下⑳阿蒙㉑!”蒙曰:“士别三日,即更㉒刮目相待㉓,大兄㉔何见事㉕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下注释】①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孙权( 182-252 ),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③〔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当涂〕当道,当权。
⑤〔辞〕推托。
⑥〔务〕事务。
⑦〔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⑧〔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⑨〔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带答案【部编版】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二)第8课《木兰诗》检测题班级:姓名:重点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翻译: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
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
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王学御①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③,三易④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⑦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注】①御:驾车。
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
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④易:更换。
⑤调:协调。
⑥诱:引诱。
⑦所以:……的原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见往事耳(了解)B. 即更刮目相待(另外)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D. 未尽也(尽头)(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答案】(1)D(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4)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辨析。
(1)D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⑤及.鲁肃过寻阳:⑥即更.刮目相待:⑦但.当涉猎:⑧但当涉猎..:⑨见往事..耳:⑩自以为大.有所益:⑪蒙乃始就.学: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①但当涉猎:②当涂掌事:见: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①与蒙论议,大惊: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三、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选择、默写、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

七年级下期中之前文言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 / 蒙辞.以军中多务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B.自以为..军谘祭酒..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C)
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泊秦淮/杜牧
十二、贾生/李商隐
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十四、约客/赵师秀
一、《木兰诗》
【原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 通:唯)
答: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6、“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7、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C.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习题(全册带答案分析)
班级:姓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注释及译文(含测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注释及译文一、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初:当初,起初。
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作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
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日:几天。
【士,读书人。
存疑】即:就。
更(gēng):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翻译(含注解)

古文背诵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字,政治家、史学家。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①见往事:了解历史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见治: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治理②当涂掌事:掌管事务三、重点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一个博士吗,我难道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一个博士吗!(反问语气)2、然不凝滞于时,而能以穷年之志,繁祥之行,去取尘垢之说,___之气,君子所宜也。
不要被当时的环境所限制,要有长远的志向,积极行动,去除尘垢,展现豪迈之气,这是君子应该做的。
(长句分析)3、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他以为学问可以让自己受益匪浅,于是开始了研究。
(并列句)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你怎么才看见这件事呢?(反问语气)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论语·卫灵公》___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___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子曰‘由之问’,得其所问矣;___有问,子曰‘闻斯行之’,未之确也。
”翻译:___问:“听说了这件事吗?”___说:“有父母兄长在,怎么会听说这件事呢?”___有问:“听说了这件事吗?”___说:“听说了这件事。
”___说:“___问,___说‘___问’,回答了他的问题;___有问,___说‘听说了这件事’,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现象)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与蒙论议,大惊:十分惊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的兄长知道得太晚了。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
___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___。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___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之晚乎。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选择、翻译、简答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八首习题解答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八首习题解答第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白居易。
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答:描写了作者离别古原草场的情景。
3. 诗中的“古原草”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古代的草原。
4. 诗中的“送别”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作者要离开这片草原。
5. 诗中作者对古原草的感情如何?- 答:作者对古原草充满了眷恋之情。
第二首:《静夜思》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李白。
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答:描写了作者在深夜思念亲人的情景。
3.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床前有一轮明亮的月光。
4. 诗中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如何表达?- 答: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写作背景可能是李白在旅途中思念家人。
第三首:《登鹳雀楼》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王之涣。
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答:描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景色和感受。
3.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答:意味着白天的阳光逐渐西沉,黄河水流注入大海。
4. 诗中作者对登高远望的感受如何表达?- 答: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登高远望的兴奋之情。
5.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写作背景可能是王之涣游览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感。
第四首:《望江南》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杜牧。
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答:描写了作者对江南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3. 诗中作者对江南的景色有何描绘?- 答:作者描绘了江南的水乡、山色和花草。
4. 诗中作者对江南的思念如何表达?- 答: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5.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写作背景可能是杜牧在北方思念故乡江南的景色。
第五首:《悯农》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李绅。
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答:描写了农民的辛劳和生活困境。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 / 蒙辞.以军中多务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B.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有:2、文学常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字,政治家、史学家。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3、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6、分析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但当.涉猎(应当)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解析】D再,又。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B.但.当涉猎(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经过)【解析】B只,只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解析】A当权。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马;宾语前置标志。
B代词,他们的;代词,他的。
C动词,推辞;名词,言辞。
D表顺承;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当;动词,做,雕刻。
B于是,就;于是,就。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D表顺承;表转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经过)D.但当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解析】D粗略地阅读。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孰若.孤曾不若.孀妻弱子B.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C.卿今者.才略二者.不可得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在乎.山水之间也【解析】A比得上;比得上。
B于是,就;才。
C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D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作介词“在”的后缀、无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余之.从师也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好处;更加。
C主谓之间;主谓之间。
D推辞;言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余幼时即.嗜学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C.以.是人多以书假佘 / 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尝稍降辞.色 / 蒙辞.以军中多务【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就;就。
C因为;用。
D推辞;言辞。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①代词②祈使语气③表顺承④表顺承。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光先帝遗德B.自以为..军谘祭酒..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何罪之.有D.肃遂.拜蒙母/遂.与外人间隔【解析】A用;来。
B认为;用……作为。
C主谓之间;宾语前置标志。
D于是,就;于是,就。
1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解析】D同辈对年长者的尊称。
1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属予作文以记之.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解析】A主谓之间。
B代词。
C代词。
D代词。
14.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解析】B辞,翻译成推辞,推脱都可以。
15.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解析】C从侧面烘托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解析】B侧面烘托。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