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论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

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三篇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名族之国粹。
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
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
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二、茶文化的作用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
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茶树的起源及演变一、茶树的起源及演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就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命为Thea sinensis,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s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
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为一般称为Came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为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L.)0.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而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它为“南方之嘉木”(见唐代陆羽《茶经》)。
它一次种,多年收,是一种叶用常绿木本植物,野生,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
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横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
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
(一)茶树起源的辅证茶树起源问题虽然较难考证,但历史上的一些痕迹和史料却为茶树起源提供了不少佐证,使人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和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取得了科学的结论和论证。
1、最早的茶字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
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1”;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茶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祥)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此外,还有“诧”、“奼”、“茗”、“2”等称谓,均认为是茶之异名同义字。
中国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

中国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茶文化底蕴深厚,那么茶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1传统茶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摘要: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标志,几千年来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国人的审美和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显现。
传统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不仅为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赋予了设计作品以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从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出发,以家居的设计为例,分析茶文化对现代环境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环境设计;应用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室内空间设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但现如今,由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正受到冲击,标准化、规范化的商品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室内设计呈现相趋近的态势,而原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区域文化在这种冲击下出现变化。
这种情况不是设计行业所期望看到的,设计界更希望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百花齐放,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设计被发扬光大,可以说文化是设计的生命之源。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直至现在,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研究茶文化并将茶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茶文化泛指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以茶为媒介进行传播或者展现的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影响也是十分广泛,在文明、教育、贸易、医学等许多领域都体现了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文明进程角度看,茶文化是商品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品茗歌舞以及诗词歌赋等方面,侧重点在于一个“雅”字。
茶文化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漫长的发展时间里,茶文化整合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哲理思想,并逐步转化成了各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礼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分支。
茶树栽培毕业论文

茶树栽培毕业论文茶树是常绿乔木,茶叶是世界广泛饮料之一,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有很多益处之处。
茶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茶碱、多酚、咖啡果香等,还有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和保护心脏等功效的成分。
因此,茶叶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促进了茶树的栽培研究。
本论文主要探讨茶树栽培的方法和技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茶树栽培方案,为生产和推广优质茶叶提供参考。
一、地理环境我国是茶树起源和发扬之地,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深厚的传统功夫茶文化,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地形以山为主,气候集中在湿润和暖和上。
我国优质的茶叶主要产自湖南、安徽、福建、浙江、江苏、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省份。
二、茶树的品种选择茶树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据统计,全国已确认的茶树品种已有2000多个,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有几十个。
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对提高茶叶品质和繁殖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品种选择时,应考虑到各自的不同特性。
选择栽培具有适应性、耐病性和高产性的高品质茶树品种,比如乌龙茶、龙井茶、红茶等。
三、茶树栽培技术1、土地选择茶树重视酸性土壤,它需要在较酸的土壤中生长的条件。
一般来说,选择略酸土壤、排水良好、通风、气候稳定的山坡区域为最佳。
2、土壤的调整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如果土壤过碱性则需要进行必要的酸化处理。
通常的方法是给土壤添加除草剂和石灰,以达到适宜的PH范围。
3、茶树的定植母株的茶树可以用插条繁殖和枝条繁殖。
以插法为例,插条要在芽长了5-10厘米时进行,剪枝时要保留至少两三叶。
在插入前将插枝浸入1小时,插入深度应约为2厘米,在插入的同时要适当浇水。
4、管理必要的土壤培育措施,如松散和除草和修剪是茶树健康生长的关键。
茶树的修剪利于改善茶树的形状和保持修剪后的茶树生长活力,防止萎缩。
5、防治病虫害茶树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为了防止病虫害,可以选用环保的方法,比如人工捕捉、农药防治等。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岑溪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著名的茶叶产区。
岑溪市境内有大量野生古茶树资源,其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1. 树龄长: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树龄普遍较长,有些甚至超过百年。
这些古茶树生长在湿润的山地和林地,因此茶叶品质较高。
2. 生长环境优越:岑溪市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是茶叶理想的生长环境。
野生古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非常优越,所产茶叶口感鲜爽,香气浓郁。
3. 品种多样:岑溪市野生古茶树的品种非常丰富,有不同的茶树种类,每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4. 无污染: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野生古茶树没有接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因此茶叶是天然有机的,完全无污染。
二、野生古茶树开发利用现状1. 采摘方式落后:目前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采摘方式比较落后,采摘工具简单,采摘方式传统,效率不高。
2. 加工工艺传统: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加工工艺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影响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3. 市场开发不足:目前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市场开发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相关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
4. 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野生古茶树资源分散分布在山区和林地中,当地居民对其保护意识不足,存在滥伐和破坏现象。
三、发展建议1. 采摘技术改进:引进现代化采摘技术和工具,提高采摘效率,保证茶叶的鲜度和品质。
2. 加工工艺升级: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茶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古茶树茶叶品牌。
3. 市场开发推广:加大对野生古茶树茶叶市场开发的投入和力度,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加强保护管理:加强对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环境,遏制滥砍滥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语野生古茶树资源是岑溪市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

关于茶文化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茶文化的论文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茶文化摘要: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素质;教育;学生茶,是中国的国粹之一。
中国的茶业,最早发源于巴蜀地区,其后向南部和东南部蔓延发展,最后发展至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到了日本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在16世纪,传至西方国家。
中国对茶的发现以及发展,最终形成了茶文化。
茶文化作为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涉及社会、伦理、政治、文学、美学、音乐、绘画、书法、民俗、哲学、礼仪、历史等诸多方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并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引用阶段;三,大量发展阶段;四,衰落阶段;五,解放后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阶段。
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茶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之一,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是东方哲学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中国茶文化论文篇一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
在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茶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饮料,而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并由茶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书画、文学等艺术作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文化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历程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在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
《尔雅》中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茶最初的作用是被当作菜吃。
也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始为药用。
对于茶的起源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饮茶饮茶的开始大致可认为开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中提到“茶指为饮,发乎神农”。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文化也更加体现出来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饮茶进一步普及,饮茶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
与美酒佳酿相比,通常的茶叶价格便宜,为多数人所能够承受,故很早人们就用茶叶招待客人表示俭朴。
著名的就是晋代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他侄子认为不妥,端出早已准备好丰盛酒席。
事后,陆纳打了侄子40大板,责怪他破坏了他的清廉名声。
《晋书。
桓温传》记述:“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伴茶而已。
”也是以茶果表示俭朴。
可见在东晋,南方的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
后来,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各种茶叶和茶事的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们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反映。
如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饮茶和茶事做了描述。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之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渐萌芽。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云南普洱茶文化在现代快速发展,那么云南普洱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一起来看看。
云南普洱茶文化论文1普洱茶与民族文化提要:近年来,在云南民族文化襁褓里经过千百年孕育而成的普洱茶,再次以强劲的势头风靡海内外。
在今日,作为以饮料为其基本功能的物质产品的普洱茶,正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对象。
这些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关注主体之间、关注主体和关注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在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建构着以普洱茶为核心符号的当代文化事象。
普洱茶成为云南文俗的表现。
作为一种物态符号的普洱茶,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三个主要特点:融合性、放外性、亲近性。
这正是普洱茶热的真正原因,也是这一文化现象在将来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内在。
关键字:茶茶文化生活民俗普洱茶一、普洱茶的历史源流1.普洱茶的渊源:一般提到的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所产的大叶种茶,经过加工进行后发酵的茶。
以年代又区分为古茶、老茶、新茶等。
古茶并非全部为古代遗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老茶则是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新茶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
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据史志记载,云南从原茶(俗称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仍生长在云南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临沧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
它们是茶树原产云南的活化石。
在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生地云南,历经千百年孕育形成的普洱茶,既浓缩了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从现今所存的典籍来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生活在云南大地的各民族就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和食用茶叶,开创了人类种茶饮茶历史的先河。
在最早记载普洱茶的历史文献《蛮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中国茶文化3000字论文

中国茶文化3000字论文中国茶文化的相关论文有很多,那么你们知道中国茶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3000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3000字论文1茶文化旅游业如何顺应社会发展摘要: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经济,绿色无公害,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业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以旅游业为首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以茶文化为基本载体,通过研究茶文化的历史,出现的背景,以及在现在的经济要求下茶文化如何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茶文化的共识和认知,促进茶文化产业发展,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业;茶旅游;纽带;茶经济产业1茶文化旅游的背景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就开始出现了,以中国为茶文化的中心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地区,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于饮茶和新的关于茶文化作品的认知,从而加强了东西方世界的相互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茶文化不断深入的了解,人们对茶不仅仅局限于饮茶和加工茶的阶段,他们可以通过茶联想出关于饮茶的仪式和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
在茶文化旅游新的消费方式下,我们自己应该做的是提高我们对于茶文化消费意识的提升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对茶文化消费产生热情,为我们国家的健康,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
1.1茶文化旅游的概念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休息和娱乐为目的的娱乐性活动方式,在这个新的旅游方式中,不仅拓宽了新型服务产业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以茶文化为元素的主题经济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1.2茶文化旅游的类型茶文化旅游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上的茶文化包括饮茶出现的消费方式和饮茶仪式等,而精神上的包括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对茶文化的不断认知,对有关茶文化的文学艺术的不断创新和追求,这不仅对优秀的茶文化生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推广以茶经济为主题的特色服务业经济。
茶陵有棵千年古茶树,它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万古千秋!

茶陵有棵千年古茶树,它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万古千秋!在湖南株洲的茶陵县,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
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
又因南宋县令刘子迈铸铁犀镇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誉。
在茶陵厂江村海拔约1100米处,一棵生长了近千年的古茶树,在悬崖峭壁上屹立不倒。
为此,“寻找株洲最美乡村”行动小分队,开启了一场探访古茶之旅。
寻找株洲最美乡村“探访古茶之旅”开车进入厂江村,一路青山环绕,海拔忽高忽低,村中风貌映入眼帘。
一路前往寻找古茶树,从平坦的水泥路,到陡峭颠簸的乡间小道。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路也变得难走,上山之路还在施工开发中。
大约在海拔460米处,车辆已经无法再前行。
而我们的小分队选择徒步在图中靠右的道路,继续前进。
一路上悬崖峭壁,荒草丛生。
一会是石板路,一会是泥路,一会无路可走。
但跟随着带领我们的老师傅,一路虽耗费体力,但并不至于寸步难行。
穿过溪流,掬一捧山间泉水,沁甜于心。
踏过摇晃的木桥,双臂张开,体会这古往今来,古人的采茶之路。
而终点已在不远处。
登至山顶!眼前豁然开朗攀登近三小时的山路,终于见到了,在这里生长近千年的高山古茶树。
茶树虽不能像其他品种的树木一般高入云天,但它依然有着自己的傲骨风姿。
在2008年冰灾时期,这棵古树还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但依然存活下来。
有趣的是在爬上古茶树的石阶梯两旁,还自然生长了两棵小茶树苗,村中人津津乐道的说,这是茶树王的两个小卫兵。
厂江村外传,这里也是将军故里。
曾敬凡将军故居曾敬凡,湖南省茶陵县人,开国少将。
图为村内现存的曾敬凡将军故居。
在厂江村的开发建设计划中,也将以建设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广场的计划为首。
旨在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意图。
此时正是,厂江村猕猴桃种植基地丰收的阶段。
曾以为湖南的日照较少,猕猴桃的味道都相对寡淡。
但种植的小哥听到小编的疑虑后,自豪的摘下一颗给小编品尝,这香甜的味道一下刷新了小编对本地猕猴桃的好感。
古茶树保护现状及措施

古茶树保护现状及措施古茶树是中国茶叶的重要资源之一,其具备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然而,受到环境污染、人为采摘等因素的影响,古茶树正面临着不断减少和退化的危险。
为了保护古茶树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势在必行。
加强古茶树的保护意识。
对于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古茶树的认识和关注度。
通过举办茶文化展览、茶叶讲座等活动,增强公众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激发起对古茶树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加强古茶树的生态环境保护。
古茶树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其生长状况直接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
要加强对茶园的管理,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推行有机茶园的建设,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保持古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
此外,要加强对野生古茶树的保护,严禁滥伐滥采,加大对古茶树资源的巡查力度,防止非法采伐和盗挖行为的发生。
建立健全古茶树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古茶树的保护,需要依法治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古茶树的保护力度,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古茶树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保护古茶树的强大合力。
加强古茶树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利用。
通过对古茶树的研究,了解其生长规律和特点,为古茶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推动古茶树产业的发展,提高古茶树的经济价值,增加茶园主对古茶树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茶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茶农是古茶树保护的重要力量,提高茶农的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对于古茶树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提供相关的保护知识和技术,帮助茶农提高古茶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保护古茶树资源。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古茶树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
古茶树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护好古茶树,使其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留下更多的茶文化遗产。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

茶文化论文优秀9篇摘要:茶文化被看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茶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尚和、重德、贵真与崇俭等都属于它的核心理念。
长时间以来,茶文化被人们当作培育高尚德行、增强修身养性的关键性内容。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德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
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
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茶文化传播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茶文化形成于林林总总的茶事活动中,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涵盖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体现出了深远的意蕴、幽静的意境。
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茶德、茶道、茶诗、茶艺、茶与茶故事等多歌方面。
这些元素异彩纷呈,成为了国内优秀茶文化的菁华。
我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重德、崇俭、尚和、贵真,这种精神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重德是传播的茶文化德育功能的第一要求,它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确立科学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
尚和是指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的这个特征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最大努力,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其交往和活动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
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欣赏

茶文化的2000字论文欣赏茶文化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1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摘要: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出以物质层面———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层面———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的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中国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的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
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总结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杨巍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
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
纳雍高山茶发展历史论文

纳雍高山茶发展历史论文纳雍高山茶是中国茶叶中的一种名优茶,产于贵州省纳雍县境内的高山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优势而闻名于世。
纳雍高山茶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纳雍县的茶叶就以其品质优良而备受推崇。
随着时代的变迁,纳雍高山茶在唐代更是成为皇家贡品,为当时的茶叶贸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茶叶加工工艺的提高,纳雍高山茶的品质日益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需求也逐渐扩大。
20世纪以来,纳雍高山茶更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中国茶叶中的瑰宝之一。
与此同时,纳雍县政府也积极推动高山茶的发展,加大了对茶园的管理和培育,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使其成为纳雍县农业的一张名片。
如今,纳雍高山茶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青睐,还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纳雍高山茶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崭新形象和无限潜力。
未来,纳雍高山茶将持续发扬传统工艺,不断创新科技技术,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成为中国茶叶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纳雍高山茶作为贵州省优质茶叶的代表,其发展历程也受益于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独特优势。
纳雍县高山峻岭、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促使茶叶汲取了山间的灵气,呈现出清香高爽的特质,因此备受茶客的追捧。
在茶叶振兴发展的进程中,纳雍县政府也制定了多项政策与措施,支持和促进纳雍高山茶的发展。
例如,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茶叶加工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茶园管理制度,推行有机茶叶生产,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加强市场营销,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高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纳雍高山茶也开始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商业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增强了对市场需求的应对能力。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手段,更精准地找到了目标消费群体,拓展了销售渠道,提高了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这为纳雍高山茶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2篇茶文化在世界大半部分的国家都有传播,那么有关于茶文化的论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论文鉴赏,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论文鉴赏1中国茶文化研究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
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1 茶树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
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
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
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
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
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 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

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虽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开篇即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但因缺乏茶树被发现与利用的相关史料记载,也缺乏大规模茶树化石考证,有关茶树起源时间、地点的研究难度较大。
植物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研究,他们根据植物分类学方法来追根溯源,经一系列分析研究,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
茶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为世界公认,但在19世纪初关于茶的原产地说法发生了分歧。
起因是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邦沙地耶的山区发现野生茶树后,对中国为茶树发源地说提出质疑,随后掀起了一场有关茶树原产地的百年争论。
国外学者中的质疑者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但大多数学者通过对茶树的分布、变异、亲缘、细胞遗传等作了大量研究后,均认为中国才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本土学者为正名作出巨大贡献,不仅发现了大量野生茶树及古茶园,还通过科学研究得出了符合历史认知的结论。
如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茶学家庄晚芳,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大茶树的分布及变异、古地质变化、"茶"字及其发音、茶的对外传播五个方面对茶的原产地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云贵高原以大娄山脉为中心的地域。
近几十年茶学研究者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证实了我国是世界上茶树的发源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发源地的中心。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遍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无疑起源于中国。
所处新石器时代的炎帝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教民稼穑、勇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后被道教尊称为神农大帝。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浅析云南凤庆县古茶树资源对凤庆县茶叶产业地位和价值的影响

i ng i g,Yun n r v n e n Fe q n na p o i c
ZHANG e ,TANG i io W i Peb a ,YANG o g i g Zh n x n ,W ANG a Hu
( . oet net ao n r rm n stt o un nPoic , u m n ,Y na 50 1P C; 1 F rsyIvsgt nadPo a mi I tue f na rvne K n ig un n6 05 R r i i g gni Y
在 凤 庆 县 范 围 内有 代 表 性 的 单 株古 茶树 共 有
的生 态类 型划分 , 主要有 野生 型 、 培型 和 过渡 型 3 栽 种类 型 , 野生 型茶树 是 指 从形 态 特 征 的 系统 发 育 阶
段性 来 看是最 原始 的茶树 , 也是 物竞天 择 的结 果 ; 而 相对 于野 生型 的茶 树 , 是 经过 人 工 选 育 、 就 改变 、 驯 化, 并且 提供 了人 工 的生长 环境 的茶树 , 称之 为栽培 型茶 树 ; 渡 型茶树 是 指从 野生 型 演化 到栽 培 型 的 过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古茶树的定义, 随后根据对凤庆县的古茶树资源调查, 叙述了在凤庆县境内分布的
古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结合凤庆县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的状况 , 本文从古茶树的种质 资源、 优质茶 叶原料 、 天然价
值、 稀有价值 、 文化价值等方面分析 了古茶树资源对凤 庆县茶 叶产业地位和价值 的影响 。
nau a au t r lv e, s a e v l e a d c lu e v l e,r s e tv l l c r au n u t r a u e p ciey.
茶文化的论文1000字赏析(2)

茶文化的论文1000字赏析(2)关于茶文化的论文3茶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茶圣陆羽在专著《茶经•一之源》中写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被认为是我国茶文化核心内涵之一。
其中,“精行”讲的是社会个体的具体行为,即社会个体的具体行为要严恪守社会道德和社会规范;“俭德”讲的是社会个体的品德发展,即要求社会个体不断遵守传统的道德精神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句话体现出了茶文化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因此,充分认知和发挥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对提升大学生素质素质教育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1茶文化的内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加工茶叶的国家,据史料可考,茶叶在我国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悠久的茶叶历史创造了内容丰富的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茶文化逐渐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有关茶的“精神财富”部分,如茶史、茶诗词、茶画、茶艺、茶道及茶树栽培、茶叶加工技术等。
本文探讨的茶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茶文化。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针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拓展,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在某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之下,一些大学生在道德素养上出现了错位,这值得我们警惕,针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待提升的地方如下。
2.1心绪浮躁,价值观功利化倾向严重。
一部分大学生对物质的盲目追求上,贪图享受,攀比心强,对未来不上进,但谈起打扮、追星、奢侈品来,却头头是道;对待学业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60分及格万岁,只学习部分专业课程,对待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马马虎虎,老师抓的紧的课程认真准备,老师抓的不紧的课程敷衍了事。
马关茶树资源开发调研

作者简介: 周锦艳(1984~),女,云南文山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茶文化、云南古树茶。 2021 年 第 05 期 9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表3 卡上村2号古茶树、小树芽苞感官审评记录表
品名
外形
香 气
汤色
滋 味
卡上村2号 芽头肥硕、略小,银绿、
清香浓醇、
4.9 1.65 2.64 9.15 1.59 4.48 2.9
3.63 0.05 1.17 5.34 2.9 4.15 0
20.79 3.25 12.66
31.53 8.61 18.44 3.4
综述
马关茶树资源开发调研
周锦艳 (云南考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最大的两棵古茶树青龙山1号、2号以及周边的古 茶树、老茶树、马关茶群落。采制标本、制作蒸青样,并对样本进行检验、感官审评。通过多次的调研座 谈、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型加工工艺流程试验。探讨马关茶的适制范围,古茶树资源利用与保护。
球形
棕色 2.1 5
2
球形 4.4×3.8
4
球形
棕色 2.4 5
3
三角形 4.1×3.2
4
球形
棕色 2.0 6
1.5 2.0 2.0
黄绿 黄绿 黄绿
叶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数
2018年2月18日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 考槃茶艺培训中心组成联合考察组,对古林箐乡卡上 村委会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进行实地考察,初步鉴定了 古茶树资源的类型。后经多次座谈、查阅文献资料、 实地考察、野外调查、检验检测、感官审评、分析论 证,为古林箐古茶树的研究、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1 调查目的意义内容方法
穿越千年记忆的陈香

穿越千年记忆的陈香编者按: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
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而作为国人最喜欢的普洱茶,其无疑又是中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本期开始,“品茗斋”将陆续刊登昆明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英伟撰写的“穿越千年记忆的陈香”,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一片树叶的故事茶,起源于中国,自古人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吟诵了几千年之久,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而生生不息。
关于茶的渊源,古人传说始于黄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神农就是炎帝,炎帝所在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因此称之为炎帝。
传说,一日,神农尝了一种有剧毒的草,当时正在烧水,水没烧开就晕倒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神农在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中醒来,睁开眼一看,清香来自烧煮的水中,水里飘散着数片叶子,水已经变成了黄绿色,他便舀了喝下去,一下子觉得浑身舒畅,于是神农才知道这种树叶可以解毒,取名为茶。
尽管是个传说,但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就是解毒!文字记载表明,中国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然而,说到茶的起源,肯定比这要早得多。
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最早原产地的争论,尽管有好几种说法,但有一种观点逐渐被多数人认可——世界茶树起源于中国云南,并且这种起源不特定指那个地方,而是一个地域,这一地域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地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种茶、采茶、制茶、饮茶以及与生活有关的茶礼、茶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云南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并形成了在种植、加工、品质、花色及保健功效等方面具有诸多独特性的普洱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现状及评价陈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政办公室昆明650231)摘要宁洱县(原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作者通过考察宁洱县古茶树(园),概括了宁洱县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分布类型、古茶树基本生物学特性,古茶树的利用现状等,并分析了古茶树(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茶树(园)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评价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北纬22 °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横断山脉南段,东西遥对的把边江和小黑江沿县界呈帚状向南扩展,无量山余脉纵贯南北,形成分水岭。
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距大,平均每公里海拔高度下降22米,最高点为梅子乡与景谷县交界的干坝子大山,海拔为2851.1米;最低点为黎明乡窑房把边江与勐野江的合汇口,海拔551.7米。
县境面积约91.9%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兼有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18.2℃,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无霜期334天,年降雨量1414.9毫米,5至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19.4—21.3℃,年积温达7200—7700℃,月平均温度12.6—14.9℃,日照时数1921.2小时。
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和季风气候,以及所形成的土壤植被条件,不仅屏障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保留了不少古老的树种和古茶树,同时也为茶树的起源、茶树种族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特有的理想生态环境。
同时,古茶树(园)的存在和大面积分布,也为证明宁洱县茶叶种植、产制历史的久远提供了无可辨驳的活体证据,也给讹传“宁洱县历史上不产茶,只是集散地”的道听途说者给予响亮的振聋发聩。
为弘扬普洱茶文化,发展普洱茶经济,振兴普洱茶产业,进一步全面掌握宁洱县境内存活的古茶树(园)的分布、面积情况,切实加强对古茶树(园)的保护管理,做好古茶树(园)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经宁洱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于2005年5月20日成立了宁洱县古茶树(园)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者作为该小组成员,于2005年5月30日至6月20日,分别深入到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勐先乡雅鹿村茶山箐、小高场、德安乡兰庆村木并栊山王匝二、磨黑镇新寨村白菜地、凤阳乡白草地豹子洞、黎明乡茶源山等发现有古茶树的乡(镇)进行摸底调查、确认、鉴定。
同时对相关乡(镇)的古茶树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查明了情况,鉴别了真伪,摸清了底细。
据统计,宁洱县目前共发现有古茶树(园)面积约5万亩。
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现状如下:一、宁洱县古茶树(园)地理分布状况宁洱县是普洱茶的历史集散地和重要原产地之一,茶文化底蕴深厚。
据虞富连、蔡新等专家组对宁洱县古茶树(园)进行现场考察鉴定后认为,宁洱县处于茶组植物起源中心范围,是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宁洱县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历史悠久,境内古茶树(园)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在凤阳、磨黑、德安、梅子、把边、黎明、勐先等7个乡(镇)、12个村(社)、15处发现基部干径超过40cm、树龄达千年以上的古茶树。
从山系来看,宁洱县古茶树(园)主要分布在无量山系所属的三棵桩头、白草地大山、干坝子大山、茶庵坡头、大牛峰包山、团山等山脉,以及这些山脉所形成的东西两部的分水岭。
从水系上看,古茶树(园)主要分布在分水岭以西所属澜沧江水系的凤阳、宁洱等乡(镇)和以东所属红河水系的梅子、德安、把边、勐先、黎明、磨黑等乡(镇)。
从古茶树(园)水平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北纬23°40′~22°40′之间;东经100°00′~101°48′,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纬23°20′~22°47′之间;东经101°00′~101°25′之间。
从古茶树(园)的垂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m~2800m,其中以1600m~2200m处居多。
通过调查,宁洱县目前发现的古茶树(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多如牛毛,分布面积约5万余亩,基部周长在30cm以上的不计其数,其中:基部周长100cm以上的约有20棵,基部周长200cm以上的6棵,最大基部周长有315cm。
这些古茶树树龄估计都在千年以上。
同时,宁洱县还分布有基部周长从15cm至80cm不等的,至今仍在采摘利用的古茶园三处,树龄约在500年左右。
这些古茶树,正是见证宁洱县产茶历史久远,特别在证明普洱茶原产地和茶组植物的起源中心起到无可辩驳的作用。
二、宁洱县古茶树(园)分布类型与特点在宁洱县存活的古茶树,既有较原始的野生型、有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的栽培型,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型。
根据《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年3月)和《思茅地区茶树品种资源》(1985年6月)的记载和品种特性,这些古茶树的茶树品种共5类12目,即绿杆绿叶类,包括大绿叶茶、绿芽茶、小绿芽茶、柳叶茶;红柄茶类,包括大红柄茶、红柄茶;大红芽茶类,包括大红芽茶、红芽茶、小红芽茶;紫芽茶类,包括紫芽茶、小紫芽茶;水红茶类等。
而按照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1981年所著《山茶属植物的系统研究》一书的分类法,则在普洱发现的古茶树(园)基本上可分为两个系三个种,即五柱茶系的大理茶(C.taliensis)、茶系中的茶(C.sincnsis)和普洱茶(C.sinesis var.assamica)。
1. 大理茶主要分布于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德安乡兰庆村茶树地、新厂河、黄草坝、木并栊山,黎明乡兴乐仙人村杨家寨社茶源山,勐先板山茶场烂坝箐,磨黑新寨白菜地、凤阳乡白草地梁子豹子洞等地。
尤以德安兰庆、凤阳宽宏、白草地、磨黑新寨分布最多,居群更大。
分布海拔为1600~2400cm,主要植被有红椿、栎类、红木荷、毛蕊茶和野生茶等,附生植物有爬树龙、挂兰、苔藓类等,野生茶树为居群的二级植物。
植株多为乔木,偶有半乔木型,树高多在8—26米,叶长宽14cm ×6cm,多为长椭圆或椭圆形,叶面平滑或微隆,有光泽,叶尖渐尖,叶质多脆,叶着生角度上斜或微上斜,叶色绿或深绿,叶脉明显,侧脉9—12对,芽叶无茸毛;花果较少,花瓣10—14片,花萼5枚、无毛,柱头4—5裂。
据初步推算,这些大理茶种古茶树龄约在1000年以上。
2. 茶主要分面于海拔1700m—2500m的德安乡兰庆村茶树地、木并栊山、新厂河、黄草坝,德安乡大黑山茶场。
在兰庆村茶树地、木并栊山随处可见。
多数连片生长,偶有零星分布。
主要植被为芭蕉、棕榈、竹子等次生杂木林。
一般树高6~10m,树幅8~15m,分枝部位比较低,多数贴地分枝或从老桩上发枝,通常一级骨干枝较多,树姿直立,开展,生长势强,叶长宽7~11cm×4~6cm;基部干径20cm~90cm,叶多为长椭圆形,叶面平滑或微隆,叶尖急尖,芽长0.8~1.5cm,无茸毛或少毛,芽稍绿色。
在德安乡兰庆村分布较广,大黑山茶场偶见两株,估计树龄在300—800年。
3. 普洱茶主要分布在海拔为1300m—1800m的德安乡兰庆村摒栊山、勐先乡雅鹿村茶山箐,梅子乡干坝子大山,凤阳乡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园,凤阳乡西萨、谦岗两村的古茶园,普洱清真寺、宁洱镇新平办事处小新寨刘春波家、德安乡大黑山茶场、磨黑镇新寨山古茶园等处。
多数为栽培型古茶树(园),树型为乔木或半乔木,一般树高为5—15米,叶面隆或微隆,光泽性强,叶色绿或深绿,芽叶茸毛多,花径3cm—4.3cm,花瓣5—8片,果实较大,果径2.1cm—3.5cm。
除栽培型古茶园外,多数为单株生长,偶见成片集中,如勐先乡雅鹿村,特别是德安乡兰庆村木并栊山王匝二较为突出,每间隔约10米左右就有一株。
野生的普洱茶种古茶树树龄约有500年以上,从某些古茶树的特征来看,可能也有上千年的,而栽培型的古茶园,其树龄都在300—600年左右。
三、宁洱县古茶树(园)具体分布状况(一)野生型古茶树分布情况1. 凤阳乡宽宏村困鹿山万亩古茶树群落。
该群落实际包括把边乡团结村的中寨、新寨、丫口寨等所属地域,海拔1710米—2271米之间,即位于北纬20°14′至20°16′55″、东经101°04′55″至101°6′20″之间,植被良好,野生古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原始森林。
经初步调查,古茶树基部周长在2.0米以上的有3株;1—2米范围有20多株;1米左右的无数株;10多厘米至60厘米的随处可见。
综合来看,嫩枝和芽体无毛;平均叶长×宽为15.5cm×5.7cm,叶形长椭圆形,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先端渐尖,叶基楔形,叶质较脆,叶齿稀锐,叶缘近基部1/3无齿,侧脉9—10对,叶柄、叶背、主脉均无毛,萼片5枚、无毛,花冠直径6—8.5cm,花瓣9—10片,质厚,白色无毛,柱头4—5裂,子房密被柔毛;果柄粗6mm,果皮厚3mm,种皮粗糙。
从这些形态特征来看,品种属大理茶[Camellia taltensis(W.W.smith)Melchior]。
古茶树位于杨龙大地,刺竹林、大茶树林一带,1号古茶树基围247cm,一级分枝高10cm,5杈,最粗95cm,最细22cm,可惜已死亡。
二号古茶树基围165cm,一级分枝6杈;二级8杈。
三号古茶树(张国立先生认养)基围253cm,一级分枝(约15cm)二杈,立于50°左右向北斜坡上。
六号古茶树基围354cm,一级擦地皮分7杈,二级10杈,从老桩上发出。
2. 德安乡兰庆村茶树地、新厂河、黄草坝、摒栊山万亩古茶树群落。
其中木并栊山王匝二发现该片基部周长最大的为100cm、最小的20cm约有10株以上;20cm左右的随外可见,面积约2000亩左右,保守地估计,兰庆村应有万亩以上古茶林。
1号古茶树基围90cm,高10米左右,一级分枝三杈,立于箐边,周围有10多株直径在8—15cm的小茶树。
2号古茶树基部干径28cm;一级分枝高20cm,分出干径70cm、90cm两枝,高约25米,旁边生长着直径在1—2米左右的栎类或其它杂树,生态原始。
六号古茶树高约8米左右,树幅约6×9米,一级分枝沿地面分出5杈,干径30—67cm,长势良好。
综合来看,该区古茶树(除六号外)叶为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或墨绿,平均叶长×宽为14.1×5.0cm,侧脉9—12对,叶质柔软,锯齿分布稀疏有16—45对,叶面微隆有光泽,近叶基部2/3或1/3处无齿,叶柄、叶背、主脉(突出而)无毛,叶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育芽力一般,腋芽不突出,芽头小而呈紫褐色,新生枝节间长1—8cm;茶饼病、白星病突出,偶有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