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课件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课件
5.5 桥梁抗震加固
• 桥梁加固技术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统的 针对缺陷构件通过加固提高其强度、变形能力的 加固技术;
• 另一种是减隔震技术,是通过整体降低地震对结 构构件的抗震需求使当前构件能够承担给定的地 震需求。
• 对于具体的桥梁加固,宜经过详细分析比较来决 定选取这两种方法的一种或二者结合的加固方法。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
桥梁抗震加固参考以下规范 •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
5.5.1 桥梁场地加固
• 危险的场地条件在地震作用下对任何桥梁结构都 会产生很大的力或相对位移。这样的场地条件包 括临近活动断层、不稳定的陡坡和可能液化的砂 土或淤泥砂土。
• 对于这些条件的加固技术措施是很少的,且很少 能够得到现场证实。
9 承台倾覆抗力的提高可通过扩大承台的平面尺寸、增加 抗拉桩(桩数)、直接锚固到地基或基岩等措施实现。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
5.5.3 桥台加固
1 当桥台的破坏影响重要桥梁的使用功能时,宜考 虑对桥台进行加固。
• 桥台破坏很少导致桥梁结构倒塌的,除非是发生 液化破坏。桥台挡土的侧向移动可能影响桥梁的 使用功能,这对于特别重要的桥梁可能是不允许 的。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
5.5.4 墩柱的加固
既有桥梁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柱弯曲强度、延性变形能力 和剪切强度的抗震能力的加固可采用钢管外包加固方法、 复合材料加固方法、加大截面方法等一些加固技术进行。 • 钢管外包技术:最初是针对圆柱桥墩提出。采用两块半
圆形的钢管现场沿竖向接缝焊接,钢管内径比桥墩直径 略大,空隙中灌注添加微膨胀剂的水泥沙浆,钢管的下 端与承台顶面有3-5cm 的间隙,防止桥墩在地震作用下 弯曲时因钢管的受压而增加截面的弯曲强度。 • 钢管提供有效的被动约束应力,这种力来自于混凝土受 压而引起的膨胀受到钢管环向强度和刚度的限制。

桥梁振动与抗震研究热点 ppt课件

桥梁振动与抗震研究热点 ppt课件

0.1
1
5
周期 (秒)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
背 景: 规范的变更、性能设计、市场竞争
政府导向: 今后,不掌握弹塑性动力反应计算 技术的咨询公司将面临生存危机
涉及范围: 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充填钢结构 土的液化、侧方流动 土与基础(包括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1999年土尔其、台湾地震
■西部地区特殊地形和地质条件下的桥梁抗震问题 ■中小地震引起的结构损伤积累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本讲座的内容提要
■典型桥梁震害 ■桥梁设计方法与规范 ■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 ■最新实验设备与技术 ■桥梁加固技术 ■新西兰模式 ■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地震研究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日本运输省港湾技研水中振动台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日本建设省土木研究所混合振动台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日本大林组技研离心机振动台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桥梁抗震新规范的主要特点:
设计地震力提高
明确安全性能要求
强调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积极采用弹塑性反应方法 (包括静力法和动力法)
向性能设计过渡 提高透明度、明确责任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加速度反应谱(G)
3 2
1
1类场地(硬) 2类场地(中) 3类场地(软) 0.1
RC桥墩的弯剪破坏 制作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孙利民

桥梁抗震课件

桥梁抗震课件
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除了人员伤亡 外,地震还会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交通中断、通讯不畅等, 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桥梁在地震中的反应
桥梁在地震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和位移,如果桥梁设计不合理或抗震能力不足,就可能发生损坏或倒塌。
桥梁抗震设计
为了减轻地震对桥梁的影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材料、基础等因素,采取 有效的抗震措施,如加强桥梁的支撑结构、设置减震装置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抗震加固等工作 。
以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新型抗震材料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 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延性。
复合材料
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轻质、高强和抗 疲劳性能,对桥梁进行加固和修复。
阻尼器
利用阻尼器的能量吸收和耗散能力,降低地震对 桥梁的冲击。
新型抗震结构的优势与挑战
பைடு நூலகம்地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 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 震、塌陷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波的传播方式
地震波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 横波、纵波和面波。横波和纵波 是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面波则 是在地表传播的波。
抗震设计的优化策略
加强关键部位
对桥梁的关键部位如桥墩 、支座等采取加强措施, 提高其抗震能力。
设置减震装置
在桥梁结构中设置减震支 座、阻尼器等减震装置, 减小地震对桥梁的冲击。
优化施工方法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 术,确保桥梁结构的整体 性和稳定性,提高其抗震 性能。

桥梁抗震ppt课件

桥梁抗震ppt课件
3. 计算等效单自由度{系Fe统rr}的等c c效orr 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4. 利用反应谱方法计算结构特征力效应和特征位移效应-需求分析;
5. 进行需求/能力比计算,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精品课件
32
单振型反应谱法
反应谱的概念
根据D’Alembert原理,单自由度振子的振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上述振动方程的m 解(可g 以y 用) 杜cy 哈美k( y0 Duhay m e2 l)积y 分公2y式 来g 表示:
抗震设防标准制定原则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即为如何确定“地震荷载”的 标准。荷载定得越大,即抗震设防标准要求越高,桥梁在 使用寿命期间为抗震设防需要投入的费用也越大。然而, 桥梁在使用寿命期间遭遇抗震设防标准所期望的地震总是 少数。这就是决策的矛盾点:一方面要求保证桥梁抗震安 全,另一方面又要适度投入抗震设防的费用,使投入费用 取得最好的效益 。
精品课件
33
单振型反应谱法
反应谱的概念
由于地震加速度是不规则的函数,上述积分公式难以直接求积, 一般要通过数值积分的办法来求得反应的时程曲线。对不同周期和阻 尼比的单自由度体系,在选定的地震加速度输入下,可以获得一系列
的相对位移y、相对速度 y 和绝对加速度 y 的反应时程曲线,并可从
中找到它们的最大值。以不同单自由度体系的周期Ti为横坐标,以不 同阻尼比C为参数.就能绘出最大相对位移、最大相对速度和最大绝对 加速度的谱曲线,分别称为相对位移反应谱、拟相对速度反应谱和拟 加速度反应谱(分别可简称为位移反应谱、速度反应谐和加速度反应谱), 并用符号记为SD、PSV和PSA,这三条反应谱曲线合起来简称为反应谱。
称为动力放大系数,其值可以直接由标准化反应谱曲线确定。上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PPT120页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PPT120页

图中的横坐标为结构自振周期T(以秒为单位)
根据设计反应谱计算的单质点地震作用为:
FE CiCzkhG CiCz1G(5 3)
kh | xg |max / g
G mg
| xg x* |max / | xg |max (5 4)
1 kh
式中,水平地震系数Kh和动力放大系数β的乘积即为 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1 (无量纲);
i 1
i 1
第i个质点的地震作用Fi为
Fi CiCzkH 11Gi Hi / H (5 10)
5.2
桥桥梁梁按按反反应应谱谱理理论论的的计计算算方方法法
四. 桥梁构件截面抗震验算--按反应谱方法
1、抗震荷载效应组合下截面验算设计表示式:
Sd b Rd
Sd Sd g Gk ; q Qdk ;
H≤12米时 整个结构采用 1 H>12米时 随结构高度而变,底面
1,墩台顶面及顶面以上 2 ;中间任一点处的 I 1 Hi / H0
式中H对于桥墩为墩顶面至基底(即基础底面)的高 度(以米计),对于桥台则自桥台道碴槽顶面至基底 的高度。
Hi为验算截面以上任一质量的重心至墩台底(即基础 底面)的高度(以米计)。
桥梁按反应谱理论的计算方法
表5—2 综合影响系数Cz
桥梁和墩、台类型
桥墩计算高度H (米)
H 10≤H< 20≤H<
<10 20
30
柔性 柱式桥墩、排架桩墩、薄 墩 壁桥墩

实体 墩
天然基础和沉井基础上实 体桥墩

多排桩基础上的桥墩
0.3 0
0.2 0
0.2 5
0.33 0.25 0.30
0.35 0.30 0.35

桥梁地震震害与抗震设计136页PPT

桥梁地震震害与抗震设计136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桥梁抗震课件-PPT精品文档

桥梁抗震课件-PPT精品文档

日本帝国饭店
1968年帝国饭店被推到了,原因是 地基太浅而且设立在松散潮湿的土 壤里。莱特先生的设计本意是让建 筑物在泥土里滑行就像船只在海水 里漂浮一样,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他的原理科学无误而开始被人采 用。1981年日本使用新的建筑细则 ,在建筑物的地基加上一个抗冲击 垫,当地基随地面移动时,建筑物 本身还可以保持平衡。看图:
赖特的构思
• 基地上表土24m厚度以下是18~21m的软土,这层土壤 似乎是上天的恩赐--它是减弱冲击波的最佳减震器。 • 那么为什么不将房屋浮在它上面呢?为什么不采取象军舰 浮在海面上那样,以软而薄的非常轻的结构来取代以尽可 能增加重量的办法所取得的刚度呢?而且为什么不把房屋 造成象双手相合手心向内手指交叉那样来顺应运动呢,以 便当变形消失后,就可恢复到其原先的位置呢?这是一种 在任何方向都可自由屈伸和反屈伸的弹性体结构。为付么 要与地震去硬拼?为什么不顺着它而以智取胜呢? • 这就是我如何抱着这些想法开始设计这座大厦的。
结构动力方程
• 结构动力方程可以写成:
• 式中,M、K、于地震作 用,,是地面运动加速度时 程;、,分别是结构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列阵。当结构处 于弹性振动状态,恢复力项Ku 为弹性;而当结构振动进入弹 塑性阶段,则恢复力项Ku也呈 非线性。为设置阻尼器附加阻 尼装置带来的阻尼力列阵;只 要处理正确,它总是会使运动 减小
• 此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 震能量,地震荷载消失后能恢复原状,因 此有极强的抗震性能。现存的比应县木塔 还早的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历经多 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傲然屹立至今
• 应县木塔的许多抗震构造其原理与现代建筑抗震理念相通或相同: • 抗震研究证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越规整简单越抗震,应县木塔平面 呈八角形,达到了这个要求。 • 应县木塔底层有一圈外柱廊,每层柱子逐层内移,体形下大上小, 利于稳定,利于抗震。 • 应县木塔每层屋檐和平座下有密集的木作斗拱,皆是榫卯连接,能 起到柔性“减震器”的作用。 • 在木塔的每一暗层中,梁、柱、枋、斗拱、斜撑被牢固的连接成一 个网架圈,起到现代建筑中圈梁的作用。(抗震能力不强的砖石结构 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在外墙部位加钢筋混凝土柱和圈梁,是抗震加 固通行作法,能大大提高抗震能力。) • 木塔底层有一周很厚的墙,把柱子包裹住,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 作用,提高抗震能力。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减震隔震桥研究(梁桥)-PPT精选文档37页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减震隔震桥研究(梁桥)-PPT精选文档37页
●遭遇概率水平为P2(中等地震区-100年基准期10% 超越概率、或强地震区-50年基准期3%超越概率,重现 期分别为950年或1642年)的地震时,要求桥梁只能发生 可修复的破坏,进行可修复破坏极限状态的抗震验算。
大跨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桥梁结构抗震能力分析、验算
2. 地震动输入的确定
地震动输入有两种,即反应谱和地震动 加速度时程。反应谱一般根据场地条件和设 防标准选取,相对较简单;而地震加速度时 程的选取则比较复杂,可以直接利用强震记 录,或采用人工地震加速度时程。
基本的桥梁震害-下部结构
►桥梁墩台和基础的震害是由于受到较大的水 平地震力的作用所致。高柔性的桥墩多为弯 曲破坏,粗矮的桥墩多为剪切型破坏,长细 比介于两者之间的则呈现弯剪型破坏。此外, 配筋设计不当还会引起盖梁和桥墩的节点部 位破坏。
4.梁式桥梁震害
►梁式桥梁(钢板梁及钢筋混凝土梁等)遭受 地震时,最常见的严重破坏情况是墩台毁损, 主梁坠落。这种严重破坏,大都发生在地震 的高烈度地区,而且一般是地质体条件较差 的桥梁。
大跨桥梁抗震设计 减震隔震桥研究
硕0606班 肖赟
06121557
1.大跨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绝大多数桥梁工程抗震 设计规范只适用于中等跨径的普通桥梁,超 过适用范围的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则无 规范可循。许多设计规范只适用于跨径150m 以下的梁桥。
►对于大跨桥梁的抗震设计国内外已经进行了 许多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不过大 跨桥梁抗震设计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 准。
桥梁震害图片
梁式桥梁震害-因素
► 地震烈度高,设计上又没有考虑抗震设防。这些桥一般位 于地震烈度9-11度区域,大部分都是解放后新建的,但是 过去的规范中没有关于抗震方面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国内外主要桥梁抗震设计 方法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一种划分
1. 静力分析 2. 反应谱 3. 动力分析
• 第二种划分
1.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2. 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 3. 基于损伤和能量的设计方法 4. 能力设计方法 5. 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

•静力分析 该理论认为:结构物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可以简化 为作用于结构的等效水平静力P,该等效水平静力的 大小与地震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有关。其大小等于 结构重力荷载W乘以地震系数k,即:
3. 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要给出结构反应的全过程,包括变形 和能量损耗的积累;
4. 计算原则要考虑到多种使用状态和安全的概率保证。
5. 由于动力理论在输入、模型、方法和原则等四个方面, 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更明确的规定、更详细的计算, 从而可以得到更可靠的结构设计。

• 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
静力法和反应谱法 静力法和早期的反应谱法都是以惯性力的形式反映地震作用,
•按能力谱法确定的需求位移未考虑结构损伤 和滞回耗能的影响。
4. 问题:对于结构性能状态的具体描述和计算,以及设计 标注目前尚不明确。
基于位移设计方法
用力作为单独的指标难以全面描述结构的非 弹性性能和破损状态,而用能量和损伤指标 又难以实际应用,因此目前基于性能设计方 法的研究主要用位移指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 进行控制,称为DBD.
➢能力谱
注:
•能力谱方法用到依据“位移模式或分布力模 式采用推覆分析方法获得结构的基底剪力-顶 点位移关系”方法来确定能力曲线,该计算 方法假定结构弹性位移模式和弹塑性位移模 式一致,对此问题国际上尚有争论。
•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
1. 基本思想:使所设计的工程结构在使用期间满足各种预 定的性能目标,而具体性能要求可根据建筑和结构的重 要性来确定。
2. 可明确描述结构性能状态的物理量:力,位移(刚度), 速度,加速度,能量和损伤。
3. 基于性能设计方法要求能够给出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 用下,这些结构性能指标的反应值(需求值),以及结 构自身的能力值。
动力理论不但考虑了地震动的持时,还更进 一步地考虑了地震动过程中反应谱所不能概 括的
1. 输入地震动参数需要给出符合场地情况、具有概率含意 的加速度过程X(t),对于复杂结构要求给出地震动二个 分量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相关性
2. 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应接近实际情况,要包括结构的 非线性恢复力特性;
2. 强震作用下结构体系反应往往超出弹性范围,此 时反应谱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3. 不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更不能给出地 震过程巾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内力和变形 状态,无法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4. 实际状态中的应用于现有研究现状的脱节
•动力分析
动力设计理论是通过计算获得地震过程中结 构反应随时间的变化的过程一时间历程 (time—history),即采用时程分析法。时程 分析方法是通过输入地震波,直接计算结构 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2. 从能量观点看,只要结构的阻尼耗能和体系的塑性变形 耗能和滞回耗能能力大于地震输入能量,结构即可抵御 地震作用
• 能力设计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于结构抗震能力贡献 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有延性 破坏机制的思想提出的,可保证结构抗震设防目 标,同时又使设计经济合理。
➢ 核心: 1. “强柱弱梁” 2. “强剪弱弯” 3. “强则强,弱则弱”
为了解决静力法向反应谱法过渡的问题,构造延性被引入。
以美国UBC规范为代表,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讲反应谱法得 到的加速度反应值 降低到与静力法水平地震相当的设计 地震加速度 采用反应谱的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成为各 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方法。
• 基于损伤和能量的设计方法
1. 在超过设防地震作用下,虽然非弹性变形对防止结构倒 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结构自身一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损 伤,当非弹性变形超过结构自身非弹性变形能力时,则 会导致结构倒塌。因此,对结构在地震作用的非弹性变 形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构损伤就成为抗震研究的一个重要 方面,并由此产生基于损伤的设计方法。人们试图引进 反应结构损伤程度的某种指标来作为设计指标。
此理论创立时,一般认为结构是刚性的,故结构上 任何一点的振动加速度均等于地震动加速度,结构 上各部位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地震力是相等的。
• 地震反应谱是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 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地震动时频反应谱 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作用下的最大反应, 并按照周期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按照这种 方法可以对多条地震记录进行计算并且获 得相应的反应谱,对一定数量这样的谱进 行统计分析,给出有统计意义的设计反应 谱。
•反应谱分析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 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 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 的共振效应。地震时结构
所受到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 作用为:
• 理论的完善 1. 重视结构延性 2. 机振动理论的应用 3. 地条件的考虑
• 局限性
1. 伪动力理论。
并按弹性方法来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应。 ❖ 局限: 1. 当遭遇超过设计烈度的地震,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此
种方法无法应用。 2. 在静力法向反应谱法过度的过程中,短周期结构的加速
度谱值比静力法中的地震系数大一倍以上,这就让以前 通过静力法设计的建筑物如何能够经受住强烈地震作用 无法得到解释。
•基于承载力和构造保证延性的设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