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八章 挫折与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程
• 第八章 挫折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挫折的概述
• 一、挫折的含义 • (一)挫折的定义 • 挫折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
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 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 • (二)挫折产生的条件 • 挫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是在自我评价倾向性的推 动下,根据社会期望、自我抱负水平对自我行为的过程和 结果进行评价时产生的。 • 1、有行动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 • 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 • 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 • 4、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 • 5、主体有紧张的情绪体验。
• (九)投射
• 投射是受挫者把自己内心的不被允许的愿望、冲 动、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转嫁于他人或其他 事物上,以摆脱自己内心的紧张心理,从而保护 自己,并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二、成熟的自我防卫反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表同
• 这是—个人在遭遇挫折时自觉地效仿他人优良 品质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 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社会的要求, 从而在主观上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念与勇气。
• (二)升华
• 这是指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预定目标, 或者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用 另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 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借此弥补因受到挫 折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减轻挫折所造成的痛 苦。
• (三)补偿
•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障碍,使 个人的某—个目标无法实现时,行为主体往往以 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从而以现实取得的成功 体验去弥补原有失败的痛苦,这就是人们受挫后 的补偿行为反应.
• 三、挫折与身心健康 • (一)挫折与紧张状态 • (二)挫折导致生理疾病 • (三)挫折导致心理和行为失调 • 主要表现在: • 1、影响个人对成功和失败的态度 • 2、影响个人的抱负水平 • 3、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 • 4、影响个人的行为表现 • (四)挫折对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的挫折反应
• (三)退化
• 退化又称“回归”,指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往往 会表现出一种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的幼 稚行为。
• (四)固着
• 固着又称病态固执,指个体在受到挫折后,采取 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
• (五)逃避
• 逃避是人在受挫和预感受挫时表现出来的—种消 极行为反应。
• (六)反向
• (四)幽默
• 幽默是指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 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 (五)积极认知
• 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有时候,同一 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 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 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 理困境。
• 反向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 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
• (七)压抑
• 压抑是指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 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 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
• (八)合理化
•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 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 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 受。
• 一、原始性反应 • 原始性消极行为反应也是大学生受挫以后常常表
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 (一)攻击 • 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常常会引起愤怒情绪,出现
攻击行为。攻击有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形式。 • (二)冷漠 • 这是一种与攻击行为相反的行为反应。它指个体
在遭受挫折以后表现出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或无 动于衷的态度及行为。
第三节 挫折承受力及其培养
• 一、什么是挫折承受力 • (一)挫折承受力的含义 • 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遭遇
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迅速排解 和摆脱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和行为失常的一种 耐受能力。 • (二)挫折感和挫折阈限 • 挫折感是指个体在目标行为过程中,认识并感受 到自己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心理状 态和情绪反应。 • 挫折感的范围叫作挫折阈限。
• 二、挫折承受力的影响因素 • (一)个体的生理条件 • (二)个体的过去经验 • (三)个体的认知因素 • (四)个体的期望水平 • (五)个体的个性因素 • (六)社会环境因素 • 三、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一)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 • (二)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 四、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 (二)增强挫折认知水平 • (二)引导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 • 1、全面正确地认识挫折。 • 2、善于调节自我抱负水平。 • 3、确立合理的自我归因 • 4、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 5、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 (三)授予耐挫方法 • 1、重德才轻名利法;2、名言警句调节法;3、
转移法;4、宽容法;5、调整目标法;6、群体 活动法;7、比较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