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精华篇)

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药物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剂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正文内容:一、药剂学概述1.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药剂学与药理学、药物化学的关系3.药剂剂型的分类和特点4.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指标5.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溶解性和分配系数2.药物的晶体学和物相转变3.药物的溶液与胶体4.药物的离子化和配位化学5.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三、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1.药物配方设计原则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3.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4.药物制剂的质量评价5.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四、药物释放与吸收1.药物的口服给药途径2.药物的肠道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和药物代谢4.药物的肝肠循环5.药物的体内分布和排泄途径五、药剂学的应用与前沿研究1.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概念和方法3.药剂学在新型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药剂学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5.药剂学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本文围绕药剂学的重点知识展开了详细的总结。

首先介绍了药剂学的概述,包括定义、研究内容和药剂剂型的分类。

接着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晶体学和离子化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研制与评价,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制剂稳定性评价和质量评价等。

接下来探讨了药物释放与吸收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展示了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个体化、新型药物研发和纳米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前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药剂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专业的指导。

医学药剂学知识点

医学药剂学知识点

医学药剂学知识点一、药物分类在医学领域中,药物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药物来源进行分类药物可以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化学合成。

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化学合成药。

动物药包括一些动物的器官提取物,如胰岛素、胸腺素等;植物药则来自植物的各种部位,如中草药;化学合成药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如抗生素和激素等。

2.按照药物性质进行分类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和生理效应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酸性药物、碱性药物、中性药物、酶抑制剂、酶诱导剂、酶底物、离子交换剂、抗生素、抗菌素等。

3.按照药物用途进行分类根据药物的主要用途,可以将药物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和辅助药物等。

治疗药物是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进行治疗的药物,预防药物用于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诊断药物用于辅助诊断,辅助药物则用于辅助治疗或改善症状。

二、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指的是药物制剂的形式,即将活性药物配制成适合给药的形式。

不同的药物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和临床需求。

1.固体剂型固体剂型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平面或球面,便于口服;胶囊剂则将药物装入空心的胶囊中,便于吞咽;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便于溶解或混悬。

2.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注射剂、眼药剂和鼻腔喷雾剂等。

口服液适合口服给药,注射剂适合静脉或肌肉注射,眼药剂用于眼部治疗,鼻腔喷雾剂用于鼻腔给药。

3.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主要是指软膏剂和栓剂等。

软膏剂是将药物与油脂混合,形成半固体状,用于外用;栓剂适用于直肠给药。

4.气雾剂气雾剂是一种将药物制成细小颗粒悬浮于推动气体中的剂型,通过口腔或呼吸道给药。

常见的有雾化吸入剂和口腔喷雾剂。

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了解药代动力学对于合理用药和药物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1.吸收吸收是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剂学 知识点

药剂学 知识点

中药药剂学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制剂和外用液体制剂2.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①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②半极性溶液(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③非极性溶液(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3.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着色剂(天然色素、合成色素)4.常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商品名为尼泊金5.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酊剂、甘油剂、涂剂。

6.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

7.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8.单糖浆(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85%(g/ml)或64.7%(g/g)9.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有限溶胀(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无限溶胀(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10.混悬剂稳定剂:助悬剂(甘油、糖浆、阿拉伯胶)、润湿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絮凝剂、反絮凝剂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粉碎时采用加液研磨法;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采用水飞法)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评定混悬液质量的方法:沉降体积比(F)的测定:F=V/V0=H/H0;F值在0-1之间,越大混悬液越稳定絮凝度(β)的测定:絮凝度表示有絮凝所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导言药剂是一门涉及药物合成、分离、提取、研究、储存以及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在医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药剂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药剂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药剂定义及发展历史1. 药剂的定义药剂是通过提取、精制、制备、配制等手段制得的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原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学问,同时也是研究制剂的制备、应用、储存等方面的科学。

药剂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药剂发展历史药剂学源远流长,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来治疗疾病。

如印度、中国、埃及等古国都有古老的中药学、药剂学的经验。

而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则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剂学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药剂制备技术也不断涌现。

二、药剂的分类1. 药剂的分类药剂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用途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有:(1)中药制剂:包括丸剂、水蜜丸、特制丸、散剂、散膏、煎剂、煎膏、膏剂、露剂、丹、油膏、酒浸、梅子、浸膏等各种形态的中药成品;(2)生物制剂:包括生物制剂的原材料来源于动、植物的各种生物制剂;(3)化学制剂:包括无机、有机及天然抽提的多种化学制剂;(4)微生物制剂:包括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产生的制剂;(5)放射性药剂:包括核素药剂及同位素制剂等;(6)纳米药剂:包括纳米技术在药剂领域的应用等。

2. 药剂的性质不同的药剂具有不同的性质,如:(1)稳定性:药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2)溶解性:药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3)吸收性:药剂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体的吸收情况;(4)毒性:药剂对人体的毒性程度。

三、药剂的制备方法1. 药剂的提取方法药剂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浸提法、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

不同的提取方法适用于不同性质的药剂。

2. 药剂的精制方法药剂的精制主要有净化、纯化、结晶、洗涤、干燥等步骤,以获得较纯净的药剂原料。

药剂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药剂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药剂师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药物分类: 学习药物分类有助于了解药物的特点、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等。

2. 药物治疗原则: 学习药物治疗原则可以帮助药剂师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 药剂学基础知识: 学习药剂学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药物的制剂、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除等。

4. 药物相互作用: 学习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避免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

5.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学习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有助于了解不同给药形式的特点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等。

6. 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学习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有助于提前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7. 药物储存与保管: 学习药物储存与保管有助于了解药物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等,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8. 药物合理使用: 学习药物合理使用有助于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9. 药物监测与评估: 学习药物监测与评估有助于药剂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10. 药物信息资源与药物数据库的使用: 学习药物信息资源与药物数据库的使用有助于快速获取药物相关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源、性状及活性1.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一般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是从天然界中提取而来的,例如中草药;合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而来的,例如阿司匹林;半合成药物是在天然药物的基础上经过一些化学修饰而得到的药物,例如青霉素。

2.药物的性状药物的性状包括外形、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性状可用于鉴别和鉴定药物。

3.药物的活性药物的活性是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能力,这是药物的重要特性之一。

二、药物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药物的制剂药物的制剂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等;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凝胶等。

2.制备方法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干燥、混合、研磨、浸膏、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一系列工艺。

三、药物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目的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2.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查及检验、质量控制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四、药物的管理1.药物的管理范围药物的管理范围包括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配送和供应管理、药品使用管理等。

2.药物的管理要求药品的管理要求包括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严格符合药品管理法规、规范操作、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等。

五、药用辅料1.药用辅料的种类药用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色素等,这些辅料在药剂制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包括符合药品的安全要求、与药物相容性好、生产成本适中等。

六、药理学1.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酶的结合、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2.药物的药效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或病理效应,包括主要药效、副作用、致死剂量等。

七、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的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转化成代谢产物,这一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完整版)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完整版)药剂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 1 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 2 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 C 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 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剂知识点总结

药剂知识点总结

药剂知识点总结一、药剂的定义药剂是指药物与辅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粉碎、混合、制成的药学制剂,是用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物质。

药剂有固体、液体、气体等形态,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和用途有不同的制剂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溶液等。

二、药剂的分类1. 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药剂可以分为内服剂、外用剂、注射剂等。

2. 根据制剂形式的不同,药剂可以分为固体剂、半固体剂、液体剂、气雾剂等。

3.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不同,药剂可以分为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等。

三、药剂的制备方法1. 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粉末混合、压片、包衣、干燥等。

2. 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混合、过滤、灭菌等。

3. 气雾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气雾化、充填、密封等。

四、药剂的质量控制1. 药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控制等。

2. 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生产工艺的优化、检验方法的建立等。

3. 药剂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

五、药剂的药效评价1. 药剂的药效评价包括体外溶出试验、体内药效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等。

2. 药剂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体外释放试验仪、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

3. 药剂的药效评价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评价等。

六、药剂的储存和稳定性1. 药剂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不同的药剂要求的储存条件不同。

2. 药剂的稳定性包括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等。

3. 药剂的储存和稳定性保障包括包装材料选择、标签标识、储存条件控制等。

七、药剂的剂型设计1. 药剂的剂型设计包括剂型选择、剂量选择、给药途径选择等。

2. 药剂的剂型设计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特点、使用便捷性等因素。

3. 药剂的剂型设计需要进行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测试、体外释放试验等评价。

八、药剂的新技术与新方法1. 药剂的新技术包括微胶囊技术、缓释技术、纳米技术等。

药剂学的知识点

药剂学的知识点

第八章【液体药剂】: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剂型,可供内服或外用。

其中由浸出法、灭菌法制备的液态药剂分别在浸出制剂、注射剂或眼用溶液剂中论述【分散相】:液体药剂中被分散的的药物【分散介质】:分散药物的介质统称为分散介质。

液体药剂的特点、分类【液体药剂常用溶剂】1、水:药物不易稳定,容易产生发霉,不宜长期贮存2、乙醇:常用溶剂,具有一定生理作用,易挥发,易燃烧。

3、甘油:黏稠性耶特,吸水性很强,多用在外用制剂中作保湿剂,还具有防腐性。

4、其他【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1)能够降低表面张力,使其分子结构的特点2)表面活性剂加入水中,低浓度时可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亲水基团朝向水中,亲油基团朝向空气(或疏水相)中,在表面(或界面)上定向排列,从而改变了液体的表面性质,使表面张力降低。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浓度。

【常用表面活性剂】(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具有良好的乳化功能,一般只用于皮肤用的药剂2、硫酸化物: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3、磺酸化物:目前用于洗涤剂(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具有很强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杀菌与防腐(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卵磷脂:天然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制备注射用乳剂的主要附加剂2、合成的:硫酸酯、磷酸酯等PS: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泡性好,去污力强。

在酸性呈阳离子,杀菌力强(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

分子构成亲水基团是甘油、聚乙二醇和山梨醇等多元醇,常做增溶剂、分散剂、乳化剂1、脂肪酸山梨担类(司盘类)亲油性好,一般用作W/C型乳化剂或0/W型乳化剂的辅助乳化剂2、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为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做增溶剂或0/W型乳化剂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乳化能力很强,为0/W型乳化剂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常做乳化剂或增溶剂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做静脉注射用的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 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单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当浓度增加至一定范围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药剂学重点知识汇总

药剂学重点知识汇总

药剂学知识总结第1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1. 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2. 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3. 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4. 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药物制备1. 药物的生产工艺药物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药的提取、合成和整粒制剂的制备工艺。

原料药大多数为天然植物提取或合成药物,提取工艺主要包括研磨、溶解、过滤、浓缩和干燥等工序。

合成药物则常见的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酰基化反应和酯化反应。

整粒制剂的制备主要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包衣工艺等。

2. 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指药品在各种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杂质含量、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国家药典是国家制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也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药品质量标准。

对于合格的药品质量标准,其具备的特性主要包括纯度、效价和稳定性。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微生物稳定性。

其中,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分解和变质的能力;物理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颜色、气味的变化;微生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侵染。

药物在稳定性方面需进行相关研究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第二节药物贮藏1. 药品贮藏条件药品的贮藏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方面。

一般来说,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处,避免曝光在阳光直射之下,以及避免与水分和化学品等有害物质接触。

2. 药品贮藏容器药品贮藏容器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光线的阻隔、对水分的阻隔、对氧气的阻隔和对清洁卫生等方面。

一般来说,药品贮藏容器应为铝塑复合膜袋或玻璃瓶,并在密封性能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贮藏。

3. 药品贮藏期限药品贮藏期限是指在指定的贮藏环境条件下,药品在保持其原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所能存放的时间。

一般来说,药品贮藏期限需经过相关研究和测试才能确定。

第三节药物配制1. 药物的慢释制剂药物的慢释制剂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能够缓慢释放的制剂。

这类制剂能保持药物在体内的持续血药浓度,并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常见的慢释制剂有控释片、控释丸、控释胶囊、控释注射液和控释植入剂等。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药剂学是研究药品及其制备、保质、存储的一门学科。

药剂学重点知识对于从事药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和从业者来说十分重要。

以下是药剂学重点知识汇总: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品的分类药品主要可分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草药。

化学药品又可分为普通化学药品、封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又可分为细胞培养药物、蛋白质药物等;中草药则按传统使用的方式分为催情剂、补药等。

2. 质量评价药品质量包括化学纯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

通过对药剂学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控制其质量和安全性。

3. 纯化技术药品的成分往往伴随着非目标物或污染物一同出现,因此需要进行纯化。

纯化的方法包括结晶、分离、提炼等。

二、药剂学制剂学1. 药剂学制剂药剂学制剂是指从药物原料、辅料以及配方出发,采取有序的制药工艺,制成稳定的药品产品,以便于药品的使用和储存。

制剂方式主要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

2. 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是指药品在其制备、质量控制、储存和质量规范方面的标准。

药学家可根据所需药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制剂目标,制定制剂配方并进行制剂。

3. 药品质量保证药剂学制剂产品的质量保证包括质量计划、质量管理、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方面。

质量保证需要对制剂过程、储存情况进行管理,防止制剂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微生物污染,确保药品质量。

三、药物制剂1. 口服制剂口服制剂是最常见的制剂之一,主要包括固体、液体口服制剂和软胶囊等。

常见的口服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衣片、悬浮液等。

2. 注射制剂注射制剂广泛用于取得迅速、有效和复杂药效的临床用药。

注射制剂可分为肌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

3. 外用制剂外用制剂是指涂抹在身体表面外部或塞人口腔外缘、阴道等区域内的制剂,主要包括药物片、贴片等。

四、药物代谢1. 药物代谢的种类及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方式可分为两类:化学转化和物理排泄。

在体内,药物主要由肝脏和肾脏转化或排泄。

代谢途径一般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方式。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

药剂学重点知识总结药剂学是指研究药物的制剂、制剂性质、制备工艺及保存的科学。

它是制药学的重要分支,是药物的制剂方案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在学习药剂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需要掌握,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

一、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制剂的制备和保存很重要。

对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维持和储存。

这些性质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电离度等。

掌握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和作用。

二、制剂分类及制剂设计制剂的分类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态制剂、无菌制剂等。

在药剂学中,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制剂的设计原则。

制剂设计包括剂型选取、合理的制剂比例、制剂工艺、制剂性能的评价等。

制剂设计是制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药剂剂量的确定药物的剂量是治疗的关键因素。

剂量的确定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途径、机理以及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剂量的不当使用会导致药物效果不佳或者副作用反应更加严重。

因此,药剂剂量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四、制剂质量控制良好的制药质量是令人信服的药品使用的前提。

药剂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些环节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试剂配制的质量控制、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

健康的药品使用必须依赖于制剂的高品质,因此药剂学家需要掌握制剂质量控制的技术。

五、药剂毒理学药剂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不良反应及致病机理的科学。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排泄及分布的途径影响药物的毒性。

药剂毒理学研究药物的副作用并为制药过程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掌握药剂毒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六、制剂的稳定性研究药物的制剂稳定性研究是指制剂在储存时主要成分和质量的稳定性。

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是确保药物长期储存和运输的必要条件。

制剂的稳定性因素包括温度、光照、湿度、氧气,所以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来进行稳性试验。

掌握制剂的稳定性知识对于药品生产过程的改进和优化非常重要。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6)一、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类型 (6)二、药物的物理化学作用对药物及制剂性质的影响 (8)三、药物与包材的相互作用 (10)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10)一、溶剂 (10)二、溶解度 (11)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3)四、溶液的特性 (15)五、溶出与释放 (17)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18)一、表面现象和表面张力 (18)二、表面活性剂 (19)第五章:微粒分散体系 (21)一、概述 (22)二、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22)三、微粒分散体系物理稳定性基础知识 (24)第六章:流变学基础 (25)一、概述 (25)二、流体的基本性质 (26)第七章: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27)一、制药用水的制备 (28)二、液体过滤 (29)三、灭菌与无菌操作 (30)四、医药洁净厂房空气净化 (33)第八章:液体制剂 (34)一、概述 (34)二、液体制剂的辅料(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 (36)三、低分子溶液剂 (38)四、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39)五、溶胶剂(疏水胶体溶液) (40)六、混悬剂 (42)七、乳剂 (45)八、其他 (50)第九章:注射剂 (51)一、概述 (51)二、注射剂处方组成——必须采用注射用规格 (52)三、注射剂的制备 (53)四、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55)五、注射剂举例 (55)六、大容量注射剂 (56)七、注射用无菌粉末 (58)八、注射剂无菌工艺验证(了解) (61)第十章:粉体学基础 (62)一、概述 (62)二、粉体的基本性质 (63)三、粉体的性质 (65)四、黏附性与黏着性 (68)五、粉体的压缩性质 (68)第十一章: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69)1.粉粹 (69)2.粉碎的方法与器械 (69)3.粉碎常遇到的问题 (70)第十二章:固体制剂 (72)一、概述 (72)二、散剂 (72)三、颗粒剂 (74)四、片剂 (76)第一章:绪论掌握:(1)药剂学、剂型、制剂的概念(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3)药物传递系统(DDS)的概念、意义;(4)辅料的定义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熟悉:(1)药典、药品标准、GMP、GLP、GCP概念;(2)药物剂型的分类;(3)药物传递系统(DDS)的分类了解:(1)药剂学的任务和分支学科;(2)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的发展一、概念:●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适应性等的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药物的剂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贮存稳定性等。

2. 药剂学的发展历史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药物制剂工艺的改善,药剂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3. 药剂组成及其作用药剂的主要组成包括药物、辅料和助剂。

药物是药剂的主要成分,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助剂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 药剂的制备方法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干混法、湿混法、干燥法等,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法、搅拌法、混合法等,半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填充法、液化法等。

5. 药剂质量控制药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的质量控制。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检查,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指标检查等,药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

二、药剂剂型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粉末剂、栓剂、散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胶囊剂是将药物和辅料装入胶囊中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口服粉末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粉末状的剂型,栓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栓剂状的剂型,散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散剂状的剂型。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剂、外用液剂、注射剂等。

口服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外用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并通过注射器注射到人体内的剂型。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剂、栓剂、滴剂等。

药剂学知识点整理

药剂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药物:能够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药品:药品是用于诊断、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的药物产品.药物剂型:为适应临床应用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药剂学的核心药物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及其基本理论的科学.二、药剂学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1、药剂学基本理论: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设计2、新剂型3、制剂新技术4、辅料:制剂必不可少的组成,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5、研发中药制剂6、生物技术药物特点:药理活性强,剂量小,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小;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半衰期短;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极易染菌、腐败,而失活,并产生热原或致敏物质,生产过程要求低温、无菌操作。

7、新机械和新设备三、药物剂型与药物传递系统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是药物的传递体,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不同的剂型产生不同治疗作用、作用速度、毒副作用,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2、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②经非胃肠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3、药物传递系统(DDS)是能够改变药物动力学特征或/且能够起到储库作用的药物载体.DDS设计理念: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辅料的作用:①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④调节有效成分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药物辅料将继续向安全性、功能性、适应性、高效性等方向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广泛应用。

药剂剂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剂剂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剂剂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口服剂型1.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颗粒或粉末压制成片状,通常包括小药片、大药片、分散片以及缓释片等。

片剂可分为全身作用片和局部作用片。

1.2 膜衣片膜衣片是在片剂的基础上添加一层薄膜,常用于掩蔽药物特有气味、味道、改善包衣溶解性或增加稳定性等目的。

1.3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装入明胶胶囊或硬脂酸胶囊中,通常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胶囊剂常用于味蕾敏感、对剂型要求较高、需要缓释等情况。

1.4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颗粒或粉末充填于胶囊或免疫的硬壳中,通常用于改善口服困难、调整剂量、调配成分等情况。

1.5 散剂散剂是将药物粉末装入小袋中,方便患者根据需要服用。

通常用于调合慢剂或味蕾敏感等情况。

二、注射剂型2.1 静脉注射剂静脉注射剂是指药物以脉管直接注射入体内的制剂,通常主要用于治疗急症、重症等情况,具有快速、明确的疗效。

2.2 肌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是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肌肉组织中,通常用于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果的不同需求,常用于慢性疾病治疗等情况。

2.3 皮下注射剂皮下注射剂是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的皮下组织中,比肌肉注射剂的注射位置更浅,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等情况。

2.4 注射液注射液是指在注射剂的生产中要严格控制药物的成分、溶剂、辅料和生产过程,以减少患者注射时的不适感。

2.5 冻干粉针冻干粉针是指在注射剂的生产中将药物溶液先制成冻干粉,患者在用药时再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重新溶解,并用腹部皮下注射。

三、外用剂型3.1 贴剂贴剂是将药物配方均匀附着在医用胶布或其他贴剂基质上,用于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

3.2 软膏软膏是将药物均匀地加入到基剂中,通常用于涂抹在皮肤、粘膜或可及部位,具有疏软、保湿及吸收等特性。

3.3 乳膏乳膏是由乳剂中去除大部分水分而得的半固体制剂,用于外用涂抹或涂膜,具有保湿性好、不粘腻、易于吸收等特点。

3.4 溶液溶液是将化学纯的药物直接溶解于适量溶剂中制成的制剂,用于局部及浸泡浴洗等情况。

2024执业药师的知识点

2024执业药师的知识点

2024执业药师的知识点一、药理学知识点1. 药物的作用机制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种药物都有它特定的作用靶点。

比如说阿司匹林,它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来发挥抗血栓的作用呢。

2. 抗生素的分类可有趣啦。

像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像青霉素,它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菌的。

要是细菌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就像人没穿衣服在外面,很容易就被消灭啦。

3. 降压药也有很多种哦。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像硝苯地平,就像是给钙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上了一把锁,减少了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压就降下来了。

二、药物化学知识点1.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

比如说布洛芬,它的化学结构中有个特殊的基团,这个基团使得它有很好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2. 有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经过小小的改变,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药物。

就像多巴胺和麻黄碱,它们的结构有相似之处,但作用却不完全相同。

多巴胺主要用于治疗休克等,麻黄碱除了有类似的作用,还能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

3.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也很重要哦。

有些药物容易被氧化,像维生素C,所以在保存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和空气接触,不然它就会失效啦。

三、药剂学知识点1. 剂型的选择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影响呢。

比如说同样是阿司匹林,做成肠溶片就可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因为它在肠道才会溶解释放药物。

2. 注射剂的制备要求可严格啦。

要保证无菌、无热原,还要有合适的渗透压等。

要是渗透压不合适,注射到人体内就会引起疼痛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3. 散剂在制备的时候要注意混合均匀,不然药物含量不均匀,吃下去的效果就不好啦。

就像做蛋糕,要是材料没搅拌均匀,有的地方甜,有的地方不甜,那可不行。

四、药物分析知识点1. 药物的含量测定是很重要的。

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就像是给药物做一个精确的体检,看看它到底有多少有效成分。

2. 药物的杂质检查也不能马虎。

有些杂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要把杂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内容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
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次重点内容
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
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
考点摘要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考,试大收集整理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
药剂学任务:
1. 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
2. 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
2. 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
3. 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
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掌】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考试,大收集整理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
1)颁布七次药典,分别是53、63、77、85、90、95、00年,
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

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考,试大收集整理于附录中。

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二)局颁标准
1.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SFDA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收载新药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的药品。

六、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掌】
1.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及协定处方。

2.法定处方指药典等收载的处方;
3.医师处方指医生为某一病人开据的处方;
4.协定处方主要指用于配制医院制剂的处方。

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比较
①概念的区别: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②宣传报道的区别:处方药只应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

可以在国考试,大收集整理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历年所占分数]0-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