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事中 4人,掌驳正政令之事。 起居郎2人,掌录天子法度。
尚书省
都堂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
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左、右司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
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 刑部、工部,右丞总焉。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辅佐左、右丞; 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 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 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 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 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唐代三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 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长官为中 书令、侍中。中书省与门下省同秉军国政要,中书省掌 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门下省
侍中二人为省长。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
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 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 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 元742年)改称左相。
门下侍郎 2人,为侍中之副,龙朔二年改称东台侍郎。
武后垂拱元年,称鸾台侍郎,天宝元年,又称门下侍郎。 属官有左散骑常侍 2人,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左谏议大夫 4人,掌谏诤得失,侍从赞相。
பைடு நூலகம்
刑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 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明清)。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 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 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类似 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户部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 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类 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
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之政。类似今天的国防部, 中央军委及其各军事机关。
属官
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
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 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吏部
“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 务员。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尚书省六部之首,类似现在的 组织部、纪委等部门。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 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组部。唐朝前期主 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
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以 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设在宫外。“中书取旨,门下封 驳,尚书奉而行之”,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中书省
中书令为一省之首官。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
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 中书令称内史。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 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
侍郎为副官。参议朝廷大政。 中书舍人 六人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
拟诏旨 制敕及玺书册命。他们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 的奏状, 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叫做“五 花判事”。 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再交付中书舍人,然后 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这个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舍人称为“知 制诰”,其余舍人也要分别在制敕上署名。在舍人中选择一个资格 最老的,称为“阁老”,负责处理本省杂事。舍人六人分押尚书省 六部,并辅佐宰相判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